< class="pgc-img">>019年02月11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263】篇
别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
——张大宽
初七
今天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你昨晚几点到家的?
看着大家都堵在路上,不禁想起了国庆高速买炒面的场景。
无奈大冬天,这炒面是没法卖了,卖点泡面开水茶叶蛋还是可以的。
其实需求一直都在,就看你是用什么眼光看了。
有人看到的是一片拥堵,有人看到的是一片商机。
最大的区别,就是看事物的态度。
所以,今天聊的主题,就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
啥是积极,啥是主动?
好像没有一个非常好界定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我们说某人是一个积极的人,都是凭感觉。觉得这个人比较成熟。
或者说,如果一个人能表现出积极主动,我们常说这是个成熟的人。
那么,就先从一个人变得成熟的三个阶段开始说起。
人从幼稚到成熟,大体得经过三个时期。
1、依赖期
所谓依赖期,就是我们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总是依赖别人,比如小时连吃饭都要靠父母。
再比如,餐饮人在学徒阶段,重点在于师傅的传帮带。
这个阶段,重点在“你”,这个“你”得为我的成败负责。
2、独立期
经过了依赖期,就进入了独立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能够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负责,为我们自己的成败负责,承担相应的责任。
就像学徒出师了,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本事去赚钱了。
在这个时期,重点在“我”,“我”为自己负责,我自己来做选择。
3、互赖期
走过了依赖期,独立期,便进入了互赖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与他人进行合作,相互依赖,优势互补,携手创造更多的价值。
就像单干做大了,开始招兵买马,组队升级了。
在这个时期,重点在“我们”,我们相互融合,一起做更大的事情。
其实,这三个阶段连在一起,可能映照了很多餐饮人这一路的经历。
从开始的拜师学艺,然后自己单干,再到最后拥有自己的店,有自己的团队。
但,这一路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互赖期。有些人从学徒期就没走出来,有些人只做到了独立,很难协作,只有少数人,走到了互赖期。
换句话说,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走到互赖期,只有与他人的相互协作,才有机会把事情做大。
那,在不同的阶段,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成败?
答案是:选择。
你会发现,积极主动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有选择。
< class="pgc-img">>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利
三种典型的“没办法”
“我这性格是娘胎里带出来的,都这么多年了,我也没办法。”
“我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小时候老师总打我,把我打出阴影了,所以我就这样,我也没办法”
“你看,环境就这样,大家都这么干,我不这样就不赚钱,我有啥办法呢”
这三种话估计你也常听到吧。你看,第一句是怪天生,第二句是怪心理,第三句是怪环境。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意思,就是“这都是别人的错,我没办法”
我把这三种人,都称作消极的人。因为他们都将自己某些缺点或问题,归结为外界的某个或多个因素。在他们眼里,只有“我没办法,我只能这样”。
我们先来看一个图
< class="pgc-img">>这是大部分人面对一件事情的反应链条。
比如说,你正开车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车把你别了一下,这时候你可以脑补一下一连串的国骂脱口而出。
当然,这是比较轻的,接下来有可能一脚油上去,再“回敬”一下。如果对方不服气,就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故事”。
再比如
“你愁啥”
“瞅你咋地”
“再瞅一个试试”
“咋的,怕你啊,来来来,咱俩唠唠”
如果你去采访路怒的司机和这个“咱俩唠唠”的哥们,他们大概率会说,谁让他别我的,那我不“回敬”一下,还有啥办法呢?
当然,你一定知道,这样并不好,和气生财,别这么冲动。但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不会这么成熟呢?
当你在旁观的时候,一定觉得这事情不一定非要这样处理。当你这么想,并且这么做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人了,或者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了。
看下图
< class="pgc-img">>其实,在刺激到反应的中间,积极主动的人,还可以去做选择。这个选择,是任何时候你都有的权利,是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还用上面的两个事情举例,当别人别你一下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追上去再“回敬”一下,你还可以选择不这么干。
万一,这人家里真的有急事呢?万一,车上有病人呢?
而当别人问你“你瞅啥”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回一句“大哥,这金链子在哪买的,真漂亮”。
是不是完美的消除了“事故”隐患?
有人说,那多没面子啊,你看,这就是你在“面子”和“安全”之间的选择。
同样,当你在店里遇到顾客投诉,遇到员工抱怨等各种情况的时候,你同样还有选择的权利,怎么做,你可以选择,而不是说“我也没办法”。
积极主动的人,成熟的人,永远不会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
放弃选择权,抱怨没办法,只能说明你不成熟。
< class="pgc-img">>把精力放在力所能及的地方
要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做到不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还不够,你还需要具备一个能力,就是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力所能及的地方。
我继续举例子。
老王的店,生意很一般,最多也就混个温饱,那天咨询我的时候,总在抱怨,市场不好,经济不好,顾客不行云云。
我听了几分钟后,打断了老王,我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客观事实,我不否认,但这些和你有啥关系呢?
老王愣了,咋能和我没关系,都是因为这些因素,我生意才不好的。
我说,真的吗?那,你说离你不远的那家店,为啥人家生意还不错呢?他为啥没受影响呢?
老王又说,人家年头长,人家味道好,人家店里服务也好等等。所以人家生意好啊。
我说,既然这样,你有没有条件和能力做到和人家一样好呢?
老王说,能啊,可就算做成一样,生意就能好吗?你看现在市场都成啥了。
我说,你花钱咨询我,一定不是让我听你抱怨的吧,抱怨能解决问题吗?
老王说,吐吐苦水,心里能舒服些。
我说理解,但你想过没有,顾客擦完嘴,扔到桌上的废纸,你能通过抱怨让他自己跑进垃圾桶吗?
老王顿了一会,说不能,还得我自己收拾。
我说这就对了,你抱怨的环境不好,我理解,但在这个时候,你除了抱怨外,并非没办法了,要么选择做的更好留住顾客,要么选择关门回家看孙子。
去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店里的卫生搞一下,去研究一下你的口味,能否再提升一下,我给你说的微信,再好好做一下。
如果你只抱怨,然后明天还和今天一样,还希望生意好,不太可能吧。
顾客不来啊,环境不好啊,经济下滑等等,这些属于你的“关注圈”。
而做好卫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菜品口味,这些属于你的“影响圈”。
把你主要的时间放在“影响圈”里,而不是“关注圈”。
就像你今天给我打电话一样,这就是在你影响圈里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抱怨和生闷气。
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捋顺思路,抓紧干!
反求诸己
孔夫子讲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啥意思呢?
就是说,遇见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少去责怪他人。
你是选择想办法去改变它,还是选择去抱怨,这就是积极和消极的区别。
积极主动,说到底,就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当你能做到不放弃自己的选择,并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你已经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了。
君子,也不过如此吧。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
年前,因为偶然的关系,踏入了餐饮这个行业。那个时候我们刚从四川过来这边,大概半年多。想创业又没钱,想找工作又要顾着孩子,实在是没办法,就想到了摆摊这个行业。刚开始摆地摊的时候,老杨是觉得挺拉不下面子的,觉得太丢人了。
< class="pgc-img">>后来好长一段时间,大概也应该要半年多的时间,才慢慢的适应过来。就在摆地摊摆了几个月以后,我发觉我女儿每天放学后,没有一个好的安静的环境给她写作业。然后每天晚上摆摊,都是摆到12点多一点多左右,然后一个人在出租房里面睡觉,就挺害怕的。
< class="pgc-img">>发生过几次半夜睡醒了起来,找不到人,害怕跑出来找我们。就是这个原因又促使我找了现在这个店面,在这个店已经做了8年了,今年又跟房东签了5年的合同。不是我选择了餐饮,而是餐饮包容了我,让我有了努力的机会。
<>餐饮的人都有一个通用的烦恼,那就是招不到人。很多餐饮老板还要面临留不住人的难题,总结起来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管理的问题。
管理是一门艺术,餐饮管理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如何做好管理,让你的员工愿意跟你干,并且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来投奔你,我说说我在日常管理经营 中的一些经验:
< class="pgc-img">6条实用的管理技巧,助你管好你的餐饮店
>1. 学会理解穷人思维
选择在餐饮店打工的大多数都是穷人,而且相对而言都是思维比较匮乏的人。很多人把企业管理用到的各种技巧和激励方法用在餐饮管理上,发现结果完全无效,因为你根本没有理解穷人的思维。
什么是穷人的思维?
穷人去一个地方干活最关心的永远是能给多少钱,答应的钱能不能按时给,其次是要知道自己需要干啥,应该怎么来干,再次是吃哪住哪,其他的都无关紧要。在劳动分配上,相比较多少,穷人更关心的是公平,例如他自己拿两千,他就想知道别人拿多少,结果发现跟他一块干活的工友拿一千九,立马就会觉得自己赚到了,至于这个岗位行价是两千还是两千五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所以餐饮管理者招人时最首先要做到的是:一个新人来到,首先要告诉人工资多少,发薪日期,休息时间以及请假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奖惩制度……等。先把对方心里最关心的问题告诉他,等于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样人才可以安心干活。
2. 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
网上到处都在说海底捞的员工有多幸福,住的地方有热水,员工刚来有人专门带,遇到任何工作问题包括生活问题都有人帮忙给解决……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
一个新人来到店里,面临的困惑很多,大到工作怎么来做才能让老板满意,小到厕所在哪里,想喝口水应该去哪倒等等,管理者如果能洞察这些细节,主动解决员工的所有困惑,让员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员工自然也会对整个店好感倍增,干起活来也会精神百倍。
例如:
- 入职时:花专门的时间和员工沟通,包括两方面:工作事务的具体交接,生活问题的答疑解惑。
- 平日里:观察员工的情绪和积极性,定期和员工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 节假日:适当搞一些庆祝活动,例如集体聚餐等,让大家适当放松一下,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集体凝聚力。
- 特殊日子:例如员工生日,可以搞点小庆祝,送个生日礼物什么的。
很多人认为大的餐饮店才需要做这些,其实小店更需要做到这些,因为所有的大店都是从小店一步一步做起来的。
< class="pgc-img">6条实用的管理技巧,助你管好你的餐饮店
>3. 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让员工热爱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其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简单来说就是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有员工干活比较积极,可以号召其他人向其学习。有阿姨切菜切的好,可以让她给其他人做示范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发现员工在工作中某一细节做的比较好的时候,可以当众对其表扬。
最后,把所有好的细节和服务汇总起来,形成店里的一个工作手册,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因为这样的规范是由大家每个人的付出共同建立的,那么大家也就会更加认真的去执行。这样的手册还要定期更新,加入更多员工的创意和想法,这就是成就感的集中提现。
4. 选择信任,选择宽容
古人常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将某项工作交给一位员工,就要相信他能够做好,管理者只需要给他提出执行标准和结果验收标准就够了,过程中尽量减少干预,要给员工试错的机会。
管理者的信任到了员工这里就会变成责任,上边说的穷人思维应该再加一条,你相信他,他就一定会努力争取对得起你的信任。如果管理者所有事情都要事必躬亲,那么就会让员工逐渐丧失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员工做错了事情,在后果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要学会宽容,如果对所有的小错打错都上纲上线,那么势必会阻碍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因为没有人愿意冒险去创新。
5. 寻求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平衡
制度是一切群体通向文明和昌盛的钥匙。想把店做好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制度,岗位职责,工作制度,考勤制度,晋升制度……等等。前边也说过公平的重要性,而制度就是追求公平的最佳方式,迟到了怎么办,看制度,事情做错了怎么办,看制度,在同一份制度面前,所有人都一视同仁,那么大家都没有什么怨言了。
制度有利也有弊,高度的制度化也会扼杀人性化。例如有员工因为家里出了突发状况而迟到,那么这样的迟到是否情有可原?例如有员工因为生病身体状况不佳而影响工作状态,应该怎么处理?这里就需要更加人性化的处理。人性化就等于为员工的着想,但同时又似乎违背了制度化,应该怎么办呢?
那么,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在人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追求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最佳平衡。
< class="pgc-img">6条实用的管理技巧,助你管好你的餐饮店
>6. 钱途与前途该给如何给
应该给员工金钱的激励还是前途的激励?
好的管理者应该学会因人而异,年轻的员工年轻气盛,你给他承诺干得好以后可以当店长当经理成为合伙人,这些似乎会更对其胃口。但是如果换做是四五十岁的阿姨,你给她说这些她会感觉像画大饼一样,还不如直接给一张饼来的实在,所以更吸引她们的可能是涨工资、发奖金。
总之,管理娥学问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真诚,懂得宽容,懂得因人而异的变通和坚持原则,至于还有更多的方法,那就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