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06862.HK)和呷哺呷哺(00520.HK)之后,港股或迎来第三家火锅连锁品牌企业。
近日,粤式火锅捞王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
粤式火锅市场排名第一
招股书显示,捞王旗下运营及管理了三个自创品牌,分别是主打商务风格的“捞王锅物料理”,主打一人食概念的“锅季”和主要面向年轻消费者的快速休闲餐厅“捞王心灵肚鸡汤”。
自2010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捞王粤式火锅店以来,公司在大中华区餐饮服务行业已征战了逾十年。截至招股书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在大中华区在营132家捞王锅物料理餐厅,2家锅季餐厅及2家捞王心灵肚鸡汤餐厅。其中江浙沪地区是捞王的重点经营区域,三地的餐厅数量合计共有116家,占捞王门店总数的85%左右。
此外,捞王还在2018年开始经营捞王锅物料理餐厅的外卖业务,并于2020年推出了零售业务,开始售卖即食产品。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三个财年,捞王分别实现营收8.71亿元、10.95亿元和11.2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905.5万元、7991.5万元和6744.1万元。
2021年上半年,捞王实现营收6.47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36亿元,实现净利润2145万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仅为106.2万元。
捞王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粤式火锅餐厅。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在中国内地所有菜系中,火锅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为14.1%。火锅餐厅市场的收入由2016年的395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1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9.5%。
我国主要有三种火锅风格:辛辣的川式、健康的粤式及多肉的京式。受益于粤式火锅的健康和营养属性,粤式火锅餐厅行业的收入由2016年的54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7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
按2020年收入计算,捞王在整个中国火锅餐厅市场占据0.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图源:招股书)
而在粤式火锅餐厅市场中捞王占据1.7%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粤式火锅餐厅市场第一位。同时,公司还在招股书中称,在所有粤式火锅餐厅运营商中,捞王是最大的参与者,专注提供胡椒猪肚鸡火锅。
(图源:招股书)
逆势上市前景几何?
今年以来,港股火锅股的行情惨淡。截至9月3日收盘,海底捞报31.700港元/股,距离今年2月16日创下的85.779港元/股的最高价已跌去63%。呷哺呷哺报7.68港元/股,距离今年2月11日创下的27.116港元/股最高价已跌去72%。
以海底捞为例,华盛证券分析认为,门店扩张增加支出、投资回报时间较长和疫情发酵营运受限是股价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
尽管海底捞股价下挫,经历了市值腰斩,但截至发稿日市值仍高达1731亿港元,仍是港股餐饮板块的龙头之一,捞王上市免不了与海底捞等头部企业正面对比。
海底捞中期业绩显示,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4亿元,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因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业绩不具备可比性,与2019年上半年116.94元的营收和9.12亿元的净利润相比,海底捞虽然在营业收入上从疫情中恢复实现了增长,但盈利水平却在两年间急速下降。
在门店数量方面,截止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达到1597家,其中中国内地有1491家。
从营收规模、盈利能力和门店数量方面来看,捞王和龙头海底捞仍有不小的差距。而在火锅行业的关键指标—人均消费和翻台率方面,捞王做到了超过或接近海底捞。
捞王在招股书中称,捞王大部分餐厅位于高端购物中心内。2021年上半年,捞王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为123.9元,高于同期海底捞的107.3元。
同样是2021年上半年,捞王翻台率2.4次/天,低于海底捞同期的整体翻台率3.0次/天。而纵向对比来看,捞王的翻台率却出现了持续的下滑,2018年至2020年,捞王的总体翻台率分别为3.1、3.0、2.5次/天,2021上半年则再度下降至2.4次/天。
虽然未公布具体的融资金额,但是捞王在招股书中披露了融资用途,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建设2号中央工厂、开设新的餐厅及用作营运资金。其中,捞王计划在2023年新开75家餐厅,2024年新开103家餐厅。
在港股火锅股的“惨淡经营”中选择逆势前行,银柿财经记者将持续关注捞王的资本之路。
< class="pgc-img">稿|turkey
>互联网上盛传着一套“骗术”,0成本教你“空手套白狼”。这里的“白狼”泛指两种,一是漂亮女孩,二是漂亮女孩兜里的钱。听起来很玄学,实际上就是“杀猪盘”。
最近Netflix 出了一部纪录片《Tinder 诈骗王》。顾名思义,其“骗术”主要依附于一款交友软件——Tinder。
< class="pgc-img">>这款交友软件的存在解决了一些孤独的单身男女的刚需,只需动动手指,右划一下就能迅速促成一段姻缘。与其他软件的狩猎方式不同,这款软件集各类“精英”于一体,属于“高手过招”。
主人公塞西莉,一位资深tinder 玩家,用龄7年,匹配用户数超过1000,与男人date也称得上是“基操”。但阅男无数的她偏偏在西蒙这里翻了车。
< class="pgc-img">>“捞男”的养成
西蒙,简介含金量很高,外表英俊,内里幽默,常年活跃于游艇派对和商务活动。在完成配对后,西蒙主动向塞西莉提出邀约,邀请她去豪华酒店下午茶。
几句寒暄后,塞西莉便欣然前往。
等她见到了本人时,她惊讶地发现,这个男人非但与照片别无二致,而且举手投足间还散发着绅士的气质。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方还是钻石之子。有颜、有钱还十分主动,塞西莉彻底沦陷了。
< class="pgc-img">>而西蒙也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立足了人设,表明了心意,还顺便和塞西莉畅想了未来。他的人设十分丰满,事业有成,中年离异,还有一架私人飞机。在西蒙的描绘下,塞西莉也构建好了未来美好生活的蓝图。
随后,两个人就顺理成章地开启了恋爱模式。西蒙也很体贴入微,虽然工作很忙,两个人并不能经常见面,但时不时地嘘寒问暖依然让塞西莉倍感满足。
但好景不长,甜蜜的“爱情”并没有维系多久。
西蒙称自己遇到了袭击,保镖为了保护他也性命垂危。紧接着,又称自己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请求塞西莉的支援。
< class="pgc-img">>作为“爱人”,塞西莉觉得自己有义务“拉他一把”,于是她便申请了信用卡给西蒙“应急”。很快,信用卡额度就供不应求,于是西蒙提议以“雇佣”的方式来为她的信用卡提额。
听起来像是一个更大的圈套,但是在塞西莉的认知里,自己不仅不费吹灰之力就入职了钻石公司,且还能拿到94000美元的月薪。结果可想而知,西蒙的“经济危机”就像无底洞一样难以填满,而他所谓的钻石公司也是一个圈钱的噱头。
< class="pgc-img">>但是,当局者迷。
塞西莉在“糖衣炮弹”的挟裹下欠了巨额债务,而西蒙却在榨干了塞西莉最后一滴油水后,便溜之大吉。此时的塞西莉才发觉,自己早已被骗得人财两空。
多管齐下,愿者上钩
综上来看,骗子并没有采取什么“高明的手段”,甚至对于旁观者来说,蠢得有些令人发指。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的女孩受骗。
在警察的协助下,塞西莉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西蒙多线并行,在与塞西莉“交往”的同时,他还在与世界各地的女孩子周旋,而且连套路都是如出一辙。
< class="pgc-img">>先是营造出“富二代”的假象,那些社交平台上所显示出来的私人飞机和游艇,都是他在真正的富商家庭中打工时“蹭”的。
然后再编纂一系列的“悲惨经历”来博取女孩子们的同情,与此同时,加大“糖衣炮弹”的筹码。他甚至不惜花大手笔将自己骗来的钱花到其他女孩子的身上,以此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 class="pgc-img">>塞西莉立即联系了其他的受害者,联手向公众揭露了西蒙的罪行。可是在舆论非但没有呈积极的走向发酵,还冒出了很多“责骂”她们的声音,“拜金”“活该”这样的词汇层出不穷。这对于她们来说,无非是又一次的打击。
但她们意识到,如果这时不站出来反抗,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上当受骗。于是,几个女孩在国际警察的协助下,终于将这个渣男绳之于法。
< class="pgc-img">>客观来看,这几位上当的女孩其实都具备某种共性,就是对爱情一定的渴望。且妄图通过互联网实现千里姻缘一线牵。
都说“陷入爱情的女孩是失智的”,而诈骗犯也正拿捏了女孩们的这种心理,以一种十分滑稽又蹩脚的方式,陪姑娘们演一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爽文,一边深化“爱情的定义”,一边向女孩们的钱包伸出魔爪。
真的很难区分在这场骗局里,到底是骗子聪明绝顶,还是姑娘们智商欠费。
现实没有“偏袒”正义
整桩案件看似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恶人难逃法网,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但现实的走向却并不随人愿,西蒙因伪造支票罪被判了15个月,且只在牢里待了5个月就被释放了。出狱之后的他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网红”,在Instagram 上收获了140万粉丝,这些粉丝甚至还成立了一个Club。
< class="pgc-img">>对于他曾经诈骗犯身份,他本人还解释道“那些都是诽谤,他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他还注册了自己公司,收费为大众提供所谓的“情感咨询”,生活也过得十分滋润,不但有了新的模特女友,还凭借着“名气”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上当的女孩们却依然债台高筑。
< class="pgc-img">>西蒙的“翻身”,其实不是单一因素的因素构成的,无论是那些对受骗女孩“恶语相向”的看客,还是关注西蒙的粉丝们,都是“帮凶”。
让人不解的是,在国内某视频平台上也有诸如此类的博主,不但粉丝数量惊人,还有不少追随者,并称其为“祖师爷”。对于“婚恋诈骗”行为,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其“造神”能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 class="pgc-img">>“高端玩家的”流水线
生活中这样的骗局如同“细胞分裂”般在扩散,而且还是“升级版”。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几个短短的“tag”就能涵盖出一个具细化的形象。而简介上每个悬浮的符号背后,都是攒动的欲望。
相比于“西蒙”老套的“钻石王老五”形象,现在的行骗者在塑造形象方面要更具“专业性”。甚至连包装朋友圈的业务都衍生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主要提供高p图和不经意间透露出的身材照。
< class="pgc-img">>外表上过关后,他们还会扩充精神层面,“对症下药”。他们能有效分析出,猎物更倾向于哪个领域,并马上进入填鸭式学习状态。这一系列操作堪比“学术研究”。
你说你爱电影,他们可以找出一百个导演名字做“后缀”;你说你读哲学,他们立马架框架用思维导图回答你的问题;在解答你的疑惑方面,他们回复得比淘宝客服还积极。
< class="pgc-img">>骗子们会在高频率的聊天中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再将自己的经历“悲惨化”,发表一些“无人明白浪子心”的言论引发对方共情。
具备以上的要素之后,任何虚拟的社交平台都是骗子们大展拳脚的战场。
每个旁观者都觉得自己有洞悉世事的能力,分分钟搓手准备和骗子们斗智斗勇,但其实在骗子眼中,你无非是一条浮上来待钓的鱼。几个回合下来,就在所谓的“爱的大海”中遨游了,并主动递上自己的钱包。
明辨亲密关系,单身不可耻
根据DatingScout网站的数据显示,在疫情冲击下的2020-2021,全球的约会软件用户数不减反增,部分软件甚至出现骤然激增的现象。很难想象,这巨大涨幅中有多少“潜在的危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是这个社会对于单身状态的污名化。
< class="pgc-img">>近几年,诸如“单身狗”“孤寡青蛙”这类衍生词层出不穷,也让不少人觉得单身是可耻的。甚至“共享男友”这样的付费项目也活跃在大家的生活中。
人们渴求爱情也是人之常情,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中也有提到,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是人的社会属性核心。
< class="pgc-img">>但是如何正确对待亲密关系依然是个社会性话题,一般而言,我们并不如自己认为的那样认识自己的伴侣,一段优质的亲密关系往往是基于大量的了解、沟通和相处的,急于求成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向往爱情不是一件坏事,前提是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天上不会掉馅饼,幸运女神也不会主动敲门。
不要妄图从他人身上套取高于自己阶级的生活,也不要被社交软件“左右”了人生。
期捞王赴港上市,吸引了市场一众目光,在疫情仍然反复的大环境下,餐饮行业压力重重,这家公司此时冲刺资本市场,为行业带来了些许暖意。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是一个永续经营的产业,自古以来就有之,同时其也是相对门槛较低的行业,入行简单,市场潜力巨大,充分满足投资领域“长坡厚雪”赛道的定义。不过即便如此,这个行业仍然只有少数品牌能够成为行业领头羊,而能够成功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更是寥寥无几。
那么,此次冲刺港交所的捞王,究竟有何特质不惧行业的压力和市场的震荡逆势而行?资本市场将愿意买单吗?
1、最燃赛道,资本缘何争相入局?
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聚焦的餐饮服务市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几经波折,然而从市场规模来看,这个行业始终是不容忽视的水大鱼大的赛道。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餐饮服务市场,餐饮年收入由2016年的3.6万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3%。尽管在2020年初在疫情影响下有所缩水,但整个市场2020年的收入规模仍然达到了4万亿元。
餐饮行业细分门类众多,涵盖中餐、西餐及其他餐饮,中餐在国内毫无疑问居于领先地位,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9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3.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5%,而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以及行业本身的增长韧性,市场预期2025年中国中餐市场收入有望进一步增至5.8万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3.3%。
再进一步细分到中餐的菜系,火锅所占市场份额最大,是最受国人欢迎的菜系。2020年,在中国内地的所有菜系中火锅占据中餐市场份额的14.1%的份额。同时火锅也是中餐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预期2025年的规模将增长至8501亿元,2020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高于整个中餐市场的复合增速。
而火锅在内地市场也有三大品类,包括辛辣的川式、健康的粤式及多肉的京式,其中捞王所属的粤式火锅,在几大品类中增速最快。数据显示,粤式火锅餐厅行业的收入由2016年的54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7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预计到2025年,粤式火锅餐厅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285亿元,占到中国整体火锅餐饮市场的15.1%,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5.3%。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从行业背景不难看出,捞王处于整个餐饮赛道中的核心区域,且市场发展速度最快。
我们知道餐饮行业由于门槛相对较低,市场格局也较为分散,大量餐饮企业更多的是夫妻公婆店,而随着消费升级,特别是疫情下人们对餐饮品质、健康、安全的需求提升,更愿意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买单,连锁餐饮的市场潜力不断被放大。在这一趋势之下,主打“健康”理念的连锁餐厅捞王成为显著的受益者——公司实现了快步增长,占据了整个粤式火锅市场头部地位。但即便如此,按2020年收入计,粤式火锅前五大参与者也仅仅只占到总市场份额的约5.0%,由此可见行业未来的整合潜力也非常巨大,而这也正是捞王作为头部梯队餐饮企业的机会所在。
再关注到近年来整个餐饮行业的趋势,资本的频繁入局将这一赛道不断推向风口浪尖。特别是线下餐饮中一些细分品类愈渐成为投资机构热衷布局的方向,部分餐饮品牌初露锋芒。
这背后一个很大的逻辑也在于,在这个容量巨大的赛道之中,标准化作为餐饮品牌发展的核心已经愈发受到重视,也为品牌的持续经营和扩张带来了机会。过去餐饮行业往往困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扩张之中很难形成持续的口碑效应,同时供应链上面临一系列痛点,导致鲜有餐饮企业能够持续做大做强。而随着资本进入到一些容易标准化的细分领域,其复制能力和连锁潜力不断打开,行业也迎来了爆发期。
毫无疑问,火锅作为天然具有标准化优势的餐饮细分品类,在资本的助力下品牌更具有做大做强的潜能。而这也就不难理解,捞王上市的意图所在。
而在这一逻辑之下,关注餐饮品牌的发展潜力和扩张优势,则更应该聚焦在公司的品牌实力、服务能力、供应能链能力、管理体系等,那么捞王的表现如何?
2、劲敌环绕,捞王“真香”背后的扩张潜力
火锅作为国人外出就餐最受欢迎的选择,其标准化运营和高度可拓展性决定了火锅类连锁餐厅更大的增长潜力。然而这个领域可谓劲敌环绕。从品类来看,川式火锅就占据了整个火锅市场的6成份额。尽管川式火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其口味相对火辣重口,粤式火锅则以清淡滋补为主,更为重视食材的原汁原味。结合全国吃辣地图和抖音搜索相关数据不难发现,捞王所处的粤式火锅类别的地域拓展性实际上更强,特别是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也更有望引领风尚。
(来源:中国天气网)
从地图亦能看到,在东部、南部经济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带“养生”、“不辣”特征的粤式火锅的受欢迎程度也会更高,而这也奠定了相关连锁品类未来在这些区域能有更强劲的扩张动能。
(来源:巨量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从微博粉丝数量来看,捞王似乎也更具有吸粉潜质,其粉丝量多出海底捞近70万,并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来源:微博截图)
快速拓展的潜力与捞王不俗的业绩表现相互得到验证。
招股书显示,捞王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收入分别约为10.95亿元、11.25亿元、13.00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7991.5万元、6744.1万元、1396.0万元。可以看到公司营收实现快步稳定增长。
当然,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公司在利润层面看似并未有较好的表现。究其因由,实质上这与整个行业大环境不无关系。以海底捞为例,其去年的财务报告显示,海底捞的亏损达到38亿左右,相当于每天亏损金额达到千万元。行业巨头如此,更遑论更多夫妻店,中小餐饮企业的经营窘境。
进一步结合关店率数据来看,辰智餐饮数据库数据显示,2019年可以说是近5年来中国餐饮业最景气的一年,开店率远高于关店率;而到2020年疫情爆发,整个餐饮市场则呈现高开高关的状态,这也说明一部分“抄底”心态的人正踊跃进入这一市场。然而到2021年,餐饮业的关店率已经高达60.9%,这也意味着在2020年疫情期间新开的大部分门店都没能活过2021年。可见近几年餐饮企业面临的巨大的发展压力。
(来源:辰智餐饮数据库)
由此来看,捞王在如此大环境下仍然实现了盈利与扩张,足见其经营实力所在。招股书同时显示,截至2022年3月4日,捞王已在中国内地30个城市开设了149家门店,及在中国台北开设1家门店。门店数量由截至2019年1月1日的77间增加至截至2021年底的148家,再到目前的150家。
在面对餐饮业三高一低趋势时,即原材料成本走高、人工成本走高及租金成本走高,净利率走低三大痛点时。捞王能够实现稳健的扩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其连锁经营模式下,在上下游议价能力、供应链布局、数字化发展、资金等多方面构建了更强劲的优势。这也使其能够快速出圈。
而在连锁化的经营能力下,也为其打造餐饮生态平台的打造带来了契机,尤其是当前餐饮行业面临的零售化、互联网化、数字化、轻资产化等趋势,这也将进一步打开其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捞王在零售行业已经打造了第二增长曲线。
作为一家坚持产品为王的餐饮企业,捞王凭借强大的产品力,有更多向外拓展的机会。在2020年捞王战略性地推出零售业务,通过与当地及国际商超合作,销售即食产品。在此模式下,覆盖全国的商超合作伙伴,配合捞王既有的150家门店带来的巨大流量和热度,让其无需投入过多的营销,即可在强大的品牌和产品优势助力下,实现对零售市场的快速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这些大型商超物流合作伙伴的门店数量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增加,这也为捞王的零售产品进一步面向市场、开拓客群、打响品牌知名度带来了更多支持。同时得益于产品力、品牌等优势,捞王即便在疫情之下,会员数量也实现了快步增长,展现出其所布局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的会员系统已有超过930万名会员。
目前捞王正积极投入资源发展零售业务,该业务分布的收入亦直接体现在公司报表之中,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未来将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引擎所在。
3、餐饮跃进,打造属于火锅的长期主义
聚焦公司的核心优势,可从如下几个层面探讨。
首先,餐饮的永续化经营其一离不开品牌影响力的持续加持。正如开头所言,与传统辛辣火锅最大的不同是,捞王是火锅赛道中涌现出的注重健康、品质升级、从烹饪汤中提取精华的特色化品牌,是同品类里少有的能称之纯真本味、天然健康的粤式火锅品牌。公司打造了极具辨识度的形象,迎合了市场的需求。
目前,捞王旗下运营及管理了三个自创的各具特色的品牌,即以提供商务、大气餐膳为主的捞王锅物料理,主打一人食概念的锅季,以及为少人聚餐提供快捷便利的用餐体验并迎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快速休闲餐厅捞王心灵肚鸡汤。
凭借着更符合未来健康饮食趋势的差异化火锅口味,捞王成功将美味迅速传播开来,用其标志化的浓郁汤汁在传统火锅中脱颖而出,成为粤式火锅连锁餐厅里增长最快的参与者,并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这些出色成绩也离不开捞王背后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已建立起来的高度标准化的业务模式,即可精准把控的供应链体系,这也是餐饮领域其二重中之重的商业模式。
要知道,餐饮最重要的且能永久抓住客流的是质量和口味,因此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把控需要做到绝对的精准可靠。供应链管理很大程度提高了大型连锁餐厅的准入门槛,这个业务环节将对捞王未来成本控制和永续经营有着极大影响力。
捞王在品质至上的业务模式下,建立出能够快速规模化增长的供应链体系。其规模化的能力得益于集中的食品采购及自动化生产设施、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以及体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招股书信息,公司在食品安全及质量方面坚持严格标准,并为餐厅供应的部分食材的研发和生产成功建立了综合设施中央工厂,这也是其中核心的商业模式环节。其采用统一的采购系统集中处理所有采购订单,并采用严格的评估及问责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店长和厨师长的绩效考核。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捞王超过85%的门店在当地食安部门的实地视察中取得了A级评级,远高于仅10%的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捞王在对供应商的掌控上也更具有话语权,在利益一致的制度建设下,其也确保了供应商的向心力,各方共同为品牌生态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确保了公司在拿货上价格更具有优势,且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毛利率。
此外,捞王还通过体系化管理门店和员工,迅速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这一长期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助力公司接触到多元化的客户群,实现标准化食品加工、标准化操作指令和产能扩大,促进规模化增长。
而第三个重中之重的核心竞争壁垒所在便是捞王的数字化建设系统,通过与新技术的融入结合,可以更好的降低成本、精简营运、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这也将是公司未来业绩的新增长曲线。
捞王得益于数字平台的建设成功打入年轻一代的市场,并制定了一系列以核心价值和信念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如与营销机构进行合作、在多个领域与各种品牌进行联合品牌推广以及不断强化与会员系统成员的互动。通过线上私域流量打造,使得捞王迅速提升了品牌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创造了如今的商机。
同时,捞王供应链管理中也成功运用数字化系统技术,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甄选标准,通过数字化系统严密监控运输及物流运营,为公司做到高效率运营管理。
可以说,捞王通过打造差异化的品牌、深耕供应链,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等动作构建了在餐饮行业持续向上生长的底层基石,实现了在行业中不断开疆扩土。
4、结语
可以相信,如此别具匠心打造的符合当下多元化、健康化趋势的火锅品牌,将可在竞争火热的火锅赛道之中,杀出重围,甚至有望通过借力资本重塑火锅市场格局,打开这个红海火锅市场新的周期。另一方面,虽然当前餐饮行业遭受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但笔者相信,捞王凭借在行业深厚的竞争壁垒,将能够促进其规模化增长,实现业绩的稳步提升,谱写新的火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