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的旺季又要来了。昨日在武汉,一场关于小龙虾的盛会隆重举行。现场知名品牌云集,行业大咖各抒己见,为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把脉献策。
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小龙虾还能怎样做出新意?
< class="pgc-img">>从区域美食,到全国爆品;
每年增长80%,市场规模直逼3000亿。
餐厅、外卖、超市、供应链,无孔不入;
资本、电商巨头、上市公司,蜂拥而至。
这些,说的就是国民超级单品——小龙虾 !
然而……
一面是热气腾腾的红海,
一面是红海下的优胜劣汰。
上游“散、乱、慢”——2017年旺季供断,2018年采购价居高不下;
下游新品牌数量激增——大品牌旺季赚全年,小品牌旺季苦支撑。
可旺季越来越早,也越来越短。
每年初10万人投身其中,每年末95%惨遭淘汰。
但先行者已然发现新的蓝海!
消费区域扩张——从华东到西北,到处都是万吨城市;
消费人群扩大——从70后到00后,全民都爱小龙虾;
消费场景丰富——从线下到线上,正餐宵夜全面覆盖;
消费口味细分——从经典到新潮,多元化越来越明显。
面对新的消费需求,小龙虾行业从业者应如何掌握行业先机,破除行业痛点,赢在千亿红海?
昨日,雀巢专业餐饮在武汉举办“潜力进化·无界小龙虾”雀巢专业餐饮小龙虾潮流口味发布会 ,联合业内知名媒体共同发布了《2019小龙虾品类数据报告》,从消费热度、产业链、消费者行为和品类发展等角度,全方位分析解读了小龙虾这一爆款单品;同时,雀巢专业餐饮还邀请堕落虾、大虾来了、胡大、益品戴记、靓靓蒸虾、虾皇、京东7Fresh、香尚香 等多家小龙虾品牌和上下游服务商,共同探讨2019年小龙虾行业的发展方向。
1 供应链仍旧是小龙虾品牌 做大做强的决定性因素
与传统蔬菜或肉类的稳定供应不同,小龙虾产业供应链的发展速度,远落后于食客需求的爆发速度和下游品牌的成长速度 ,从而导致供应链成为决定下游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
大品牌大多有稳定的小龙虾货源,甚至自己进行养殖和供应。而小品牌往往只能到本地市场自行采购,成本高且不稳定,从而输在了竞争的最初阶段。
2 小龙虾出品的口味升级 还需“稳中求新”
《2019小龙虾品类数据报告》显示,虽然小龙虾的口味日益丰富,但十三香、蒜蓉、麻辣香辣等传统口味,在点单率、推荐率、复购率等多方面,都远超于如“咸蛋黄”“芝士焗”等网红口味。
不难看出,小龙虾这个超级单品发展到现在,任何一种长久不衰的口味,都是经过了时间和食客需求的验证,背后都有着对消费者喜好的洞察和研究 。来自郑州的益品戴记龙虾,是口味创新的成功试水者之一,其创始人李剑锋也表示,创新并不是去做各种新奇的口味,而是站在优秀的基础上,让它变得更优秀。
雀巢专业餐饮厨务团队经过数月的考察、测试和升级,研发了3大系列共9款潮流小龙虾出品,以及2道适合搭配小龙虾的凉菜出品。发布会当天,雀巢专业餐饮厨务团队现场展示了这些出品,并邀请与会的小龙虾行业代表进行现场品鉴。
< class="pgc-img">>系列一: 探味·经典
油焖和十三香是每个小龙虾品牌都会出品的经典口味,但各家有各家的独门秘方。而雀巢专业餐饮的这两款配方,则是利用自有产品,奠定两种口味的基础。用雀巢专业餐饮全国厨务经理周其峰的话说,就是“提供70%的传统元素,留出30%的空间让厨师打造自己的口味 ”。
< class="pgc-img">>系列二: 探味·流行
蒜蓉虽然不是最先出现的小龙虾口味,但其风头已有超越经典口味的趋势。而如何在保证蒜香浓郁的同时突出小龙虾的鲜甜则是这一出品最关键的因素。
< class="pgc-img">>在很多餐厅,冰镇小龙虾大多是针对年纪较大的食客推出,而雀巢专业餐饮此次则是研发了三种适合年轻消费者 的冰镇风味。
< class="pgc-img">>系列三: 探味·趋势
随着人们对辣味需求的不断升级,“辣得自然、辣得健康 ”已经逐渐成为辣味的主流。那除了香辣、麻辣,小龙虾还适合什么样的辣呢?雀巢专业餐饮也针对这个方向给出了青椒和金汤两款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除了“辣”之外,雀巢专业餐饮还针对年轻人的“佛系养生 ”潮流研发了加入清补凉药材的浓汤龙虾。
< class="pgc-img">>凉菜新选
除了九款小龙虾出品外,雀巢专业餐饮的厨务团队还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两款适合搭配小龙虾的凉菜出品。
< class="pgc-img">>3 标准化是小龙虾品类发展的必经之路
面对消费者变化缓慢的口味需求,小龙虾头部品牌在进行“稳中求新”的口味升级创新外,还将精力放在了口味的标准化上。
在活动当天的圆桌论坛环节中,靓靓蒸虾行政主厨李华广指出,我们对口味的基本要求就是标准化,包括流程的标准化和食材的量化。虾皇武汉区负责人梁勇女士也认为,小龙虾实体门店的迅速发展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就需要将稳定性作为重点,所以现在虾皇将研究重点放在口味的稳定性上,并已经实现了料包式生产。
提到料包式生产,很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复热包、人工添加剂等阶段。作为定制化料包的生产商,来自上海香尚香食品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黄忆楠则对此给出了新的解读——如今加工厂的技术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将食材香味最精华的部分进行转化,替代传统的香精,并且做到把厨师烹饪过程中的精髓保留下来 。
雀巢专业餐饮表示,将会在小龙虾预制酱料包上进一步深化,助力餐饮企业口味标准化。
文中提到的九款小龙虾和两款凉菜的配方,将于下周五在雀巢专业餐饮大厨精英荟微信公众账号 独家首发。雀巢专业餐饮还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想要回顾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m.greatchef.com.cn/liveview?id=240”观看回放。
>先生说,他不介意骑手昧钱,也不愿看到平台处理骑手,只是希望饿了么反思此事,堵住制度上的漏洞。
3月19日,湖北武汉的王先生遭遇糟心一幕:送上门的7道菜绝大多数都不是自己下单商家“靓靓蒸虾”提供的,而是饿了么骑手拼出来的“1+6真假餐”。
王先生通过饿了么平台在靓靓蒸虾水厂店点了7个菜。/受访者供图
3月20日,饿了么骑手甘某回应记者称,买了1个真菜6个“假”菜,再附上假水单(行业语,即账单),如此操作,他“昧”了顾客36元。
靓靓蒸虾水产店店长林女士称,此水单系他人伪造,不是该店的水单。/受访者供图
17个菜6个是“假”的,账单也是假的
3月19日,王先生家来了两位朋友。傍晚5时许,他通过饿了么跑腿代购服务,在“靓靓蒸虾”水厂店点了油焖大虾、葱烤龙虾、凉拌毛豆、靓家卤藕、干煽花甲、孜然虾球、经典凉面(大)7个菜。
手机APP显示,王先生共支付了486元,其中菜价466元,跑腿代购费20元,骑手甘某接单。
1个多小时后,甘某将7个菜送至王先生家中。他端起凉面时心里犯嘀咕:以前这家店的大份凉面够3个人吃,为何这碗凉面分量不足?
随后,王先生拨打了靓靓蒸虾水厂店电话,店长林女士加了其微信。看到凉面图片后,林女士告诉王先生,该店做凉面时不会加黄瓜丝和火腿丁,这碗凉面不是该店的。看完其他6个菜的图片后,林女士说,只有葱烤龙虾是该店做的,其余均不是。
王先生不敢相信,又给林女士发去了下单截图和印有“靓靓蒸虾”的水单。林女士答复,这张水单也不是该店的。他们的水单上会打印时间,但这张水单上没有时间。
监控视频显示,3月19日下午,饿了么骑手只提着一个菜走出店门。/受访者供图
2 骑手承认“1+6真假餐”,多拿了36元
3月20日上午,林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店内三段监控视频。视频显示,3月19日傍晚6时17分,一名身穿饿了么骑手服装的男子走进店内;6时30分,男子提着一个菜,走出店门。
林女士向记者介绍,通过监控视频和收款流水综合分析,男子提走的那个菜,是价格80元的葱烤龙虾。
其余的6个菜是哪来的?
3月20日中午,记者拨通了骑手甘某的电话,他三缄其口。甘某先说:“我是在靓靓蒸虾买的,我有支付记录。”又说:“大部分菜都是在靓靓蒸虾买的。”最后说:“3月19日下雨,我接单时离得远,怕耽误送餐时间,我在江汉路上一个餐馆买了6个菜,在靓靓蒸虾买了一个菜。我付了430元,只多拿了顾客36元。”
记者问甘某:6个菜是哪家店买的?假的靓靓蒸虾水单是怎样打印出来的?是你个人行为,还是与餐馆合谋?
针对上述3个问题,甘某挂断电话,未做回答。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其电话,始终无法接通。
编号为327043的饿了么客服员告诉记者,顾客选择跑腿代购服务时,会支付跑腿代购费用和所购商品的钱;平台只收取跑腿代购费用,再和骑手结算;所购商品的钱由骑手支配。
顾客下单的商家是靓靓蒸虾水厂店。/记者 牛泰
3怀疑“造假一条龙”,商家盼饿了么彻查
骑手甘某说是为了节约时间,而在其他店购买6个菜,武汉靓靓蒸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先生并不认同。他说,甘某到该店只买一个菜,就是想规避平台查询送餐路线。如果不是这样,他完全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蒋先生称,有人打印出“靓靓蒸虾”的假水单,这人或是甘某,或是不明餐馆的工作人员。若是餐馆工作人员,就说明此事背后有“造假一条龙。”
此前,记者让甘某提供支付记录时,他给了一张商家收款记录(金额为349元),商家名为虾蟹王。
3月20日下午,记者与蒋先生在多条路段寻找商家“虾蟹王”,均无果。
“骑手的行为,抹黑了我们的品牌。”蒋先生希望饿了么平台彻查此事真相。
3月19日,王先生已拨打饿了么平台反映此事。截至记者发稿时,饿了么平台给王先生的回复是:此事由客服专员处理,但客服专员在休息,会加急处理。
王先生说:“我收到的外卖不是我想点的,说明平台监管有漏洞,饿了么平台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可能还有下一个受害者。”
来源:上游新闻(syxwkhd)
来源: 哈尔滨日报
< class="pgc-img">>近和朋友聊天,聊到武汉美食,外地朋友:马上要端午节了去五芳斋买粽子吧。
回:武汉人端午都是去曹祥泰买绿豆糕。
▲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
聊着聊着发现武汉的美食有许多外人不甚了解的故事,甚至有些是本地人也知之甚少的“冷知识”。
于是搜罗一番,将这些年积攒的武汉美食界冷知识与大家分享一波:
八卦记录01
「巴厘龙虾」、「靓靓蒸虾」分别于2006年、2007在雪松路开业。靓靓老板是巴厘老板的“舅辫子”(老婆的弟弟),靓靓老板和巴厘老板娘是同样在万松园长大的亲兄妹。
八卦记录02
「五芳斋」是武汉唯一还在老地方的老字号餐馆。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浙江吴县人。
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
八卦记录03
武汉的五芳斋现在是浙江五芳斋的子公司。
2001年,为了争夺“五芳斋”商标,浙江五芳斋将武汉五芳斋告上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武汉五芳斋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
官司的结果是,武汉五芳斋不再在其粽子、元宵包装上使用原有的包装物,并赔偿3万多元;浙江五芳斋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当时,浙江五芳斋已经成为粽子老大,每年卖掉2亿多只粽子;而武汉五芳斋发展滞后,输掉官司更是让其步履维艰。
2004年初,浙江五芳斋就准备控股武汉五芳斋。直到10年后的2014年,武汉五芳斋正式成为浙江五芳斋的全资子公司。
八卦记录04
武汉烧烤界常青树:「小胡子祥彪烧烤」,现有78家分店,是一整个小胡子亲友烧烤帝国。
小胡子祥彪烧烤总店在北湖正街,中午到下午六点开门营业,其余遍布武汉近百家分店基本都是——真的,因为店主都是祥彪的亲戚。
祥彪夫妻俩的家里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亲戚都在开小胡子烧烤,有侄子、表弟,还有牌友和朋友,朋友的亲戚和街坊的亲戚,一句话,不传外人,只传亲友(要先到小胡子店里当学徒,才能出师)。
八卦记录05
全武汉的“精粉世家”只有一家是正牌原装,不加盟不开分店,因商标争议,现已改名:「余艳梅拌面世家」。老板余艳梅是个单亲妈妈,店员也清一色麻利的嫂子们。
八卦记录06
高雄路网红小店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房东:79岁的孙奶奶孙总。
武汉第一家味藏日料、网红软小姐烘焙馆、每日咖啡、Stop&Go咖啡……都是孙总的租客, 孙总日常在自己的街上散步、小憩,这些年也没怎么涨过租。
八卦记录07
「严式烧梅」1977年由严国安、周美英夫妻俩创办,经验不足的严氏夫妇摸索很久后,特意请来“顺香居”的大厨,在双洞门铁路边的巷口里开张营业。
20世纪90年代,有一定积蓄的严式夫妻俩走出棚户,租起门面。但操劳已久的俩人已萌生退意,由兄弟姐妹七人,各自传承,分别在崇仁路、台北路、利济北路、民权路、自治街、双洞门和硚口的中山医院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至今生意都不错。
八卦记录08
「研卤堂」和「派乐汉堡」、「吾饮良品」是一家。
八卦记录09
曾经火遍全国的「土掉渣烧饼」是从武汉走出去的,创办人叫宴琳,注册了“武汉掉渣儿食品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掉渣儿烧饼从武汉风靡到全国,最开始是从武大,到汉口的万达,基本人人皆知。可惜后面没有做起来,她现在从事着和餐饮完全不相关的工作了。
八卦记录10
「美猴王生烫」是河南人开的。
「大连铁板鱿鱼」老板陈大焱是河南人。
「李强板栗」的李强是河南人。
「董记虾行天下」的董建详是河南人。
「蟹壳黄」的宋师傅也是河南人。
河南人好努力啊。
八卦记录11
「五五二生烫」是解放公园对面社区里面的生烫屋里的侄儿子出来开的。
八卦记录12
「双黄牛肉面馆」的老板娘黄汉兰和她丈夫黄绍建都曾是「三狗牛肉面馆」的员工,一起在三狗做了20年,2018年从三狗辞职,辞职一周之后,在山海关路开了双黄。
八卦记录13
「老韩煸鸡」与「周黑鸭」,最早都起家于航空路电业菜场。
1997年,航空路电业菜场里也有一对姓周的弟兄在卖鸭子,名叫"周记怪味鸭",就是后来的周黑鸭。
同时菜市场还有一家卖卤味的,招牌"重庆王鸭子",是从重庆学成手艺归来的韩志刚所开,他也就是后来的“老韩煸鸡”的创始人。
八卦记录14
「八斤生煎」的名字,源自老板的小名——他出生时重8斤。
「游记煎包」火,是因为宵夜的班子在那里为了抢包子打了架的。
汉口的煎包应该是原花楼街现万达的煎包带起来的。
江汉路边那一段花楼街还在时,煎包突然火起来,每天排队,重点就是酱料,鲜咸带甜回味无穷。后来修万达,花楼街的煎包就在离原址100米的拐角处搞了个门面继续做。
再后来,老民生甜食馆也学去了酱料的做法,味道基本一致,接着,才有了游记等等,味道也是如出一辙。所以馋这一口的,克江汉路煎包一绝和老民生甜食馆一样可以消解。
1. 武汉人把馄饨叫水饺,那么水饺叫什么呢?叫北方水饺。
如果你在武汉点一碗水饺,你会收到
>2.武汉的洪山菜薹有1700年历史,从前是进贡给皇帝的“金殿御菜”。
3.正宗武昌鱼是13根半鱼刺。估计这个奇怪的特点也只有湖北鄂州人才知道。因为武昌鱼的故乡就是鄂州。13根鱼刺的鱼叫鳊鱼,只有13根半鱼刺的鱼才是武昌鱼。
4.武汉的凉面要放芝麻酱。
5.武汉的豆皮大致分为两种风格,一是干的,没有什么汁水;另一种是卤水浇头,典型是的高雄路的王师傅豆皮。
武汉的豆皮长这样
>6.豆皮的皮子是用绿豆做的。
7.武汉的蒸虾创始人是“小亮蒸虾”,2003年在石牌岭开店,仅此一家,请认准门头带R的那一家。
8.武汉人吃烤红薯要用勺子,你在武汉买烤红薯摊主会送一个塑料小勺子。
9.藕带和藕是同一种东西,藕带是藕的“幼儿时期”,夏天成形,八月底停止伸长,冬天结出莲蓬。
藕的各种形态
>1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7万hm2莲藕面积,80%以上品种出自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也就是说,全国藕种八成产自武汉。
11.武汉人说的喜头鱼就是鲫鱼(吉鱼),因为”喜”字上头就是个“吉“。
12.多数武汉人爱吃的是清水粽和甜豆腐脑,在“咸甜之争”中偏向甜党。
13.关于热干面的英文名字,万余网友热议热干面译名,六成人赞同"ReganMian",排名第二的是"Hot Dry Noodles"。
14.武汉有一首“知青之歌”叫《我爱武汉的热干面》:
图源人文武汉
>-
图 Raveran
文 Minihan
今 日 话 题
「你还知道哪些武汉冷知识?」
参考资料:
知青岁月 | “我爱武汉的热干面” 武汉知青的思乡曲 , 人文武汉
美食·美说│王琼辉:注重口味的武汉烧梅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未经完全考证,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