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年春节后,喜茶“冲”进了长三角,来势汹汹。
一杯喜茶售价20-30元,是普通奶茶的2-3倍。夸张的是,人们为了喝上一杯喜茶能够忍受排队7个小时,或者加价50元让跑腿、黄牛代购,不仅如此,每人还限购6杯。
市场看不明白:到底是消费者疯了,还是喜茶疯了?昙花一现,还是新的风口到来?没人能给出答案。
3年沉浮,茶饮品牌来来往往,座次初现。
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成为新中式茶饮三巨头;一点点、Coco、鹿角巷站在第二梯队,拥有基数庞大的腰部市场;蜜雪冰城则以低价站稳了下沉市场。另有茶颜悦色、伏见桃山等区域性隐形冠军;全产业链玩家博多控股,则手握着蜜果、甘茶度、奶茶博士、茶桔便等多个品牌,门店数量超过10000家。
如今,茶饮赛道的跑马圈地尚未结束,又恰逢三年鏖战之后的行业升级之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直接将赛程拉入“闭眼模式”——门店暂停营业的损失之外,如何备战下一阶段,于他们而言,拼的是刺刀。
“在疫情期间,品牌在全国开出的420家线下门店大部分都暂停营业了。”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对媒体透露。
事实上,营收损失之外,以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品牌还承受着“直营模式”和“空间概念”下的人工与房租成本。
具体来讲,两者的门店数量均在400家左右,直接管理的员工数量超过1万名,人力成本巨大;此外,注重空间体验的理念下,门店面积多在200平方左右,是普通奶茶门店面积的3-4倍。疫情的冲击下,营收锐减,人力与房租压力凸显。
重压之下,外卖、小程序预约自提、线上商城等数字化运营成为奶茶行业重点追加投入的一部分。
「电商在线」从奈雪的茶方面了解到,目前其点单小程序订单量占全渠道45%,此前常规下为30%。而喜茶披露的2019年经营数据中提到,有82.31%的喜茶用户选择线上下单。
经过3年狂奔,消费者对于奶茶的热情空前,但疫情的爆发,给茶饮界带来的是刹车,还是磨练内功的机会?低人效、低坪效的新中式茶饮短板是否会被改良?隔壁的咖啡新零售能否给茶饮界带来启发?「电商在线」就以上问题进行了采访与观察,探索疫情后的奶茶经济。
奶茶复工:需求旺盛,爆单是少数
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城市里的奶茶店陆续开门营业,订单开始活跃。
2月23日,长沙的一家茶颜悦色开业,门口排起了近百米长的队伍,“网红奶茶店复工排百米长队”话题还上了微博热搜,有2.8亿次阅读和2.3万次讨论。
在杭州,多家1点点门店因为订单做不过来,不得不在外卖平台间歇性上线,上线几分钟接单,接满了暂时下线,有余力接单了,再上线一会儿。有人说,从“抢菜”切换到了“秒杀奶茶”。
「电商在线」从饿了么方面了解到,复工一周以来(2月17-23日),外卖中最受办公室复工人群欢迎的top5类目中,奶茶位居第二;同时,全国来自写字楼的奶茶果汁外卖订单环比增长100%,杭州以831%位居增长第一的城市;在广州和深圳,奶茶同样位列城市最热外卖单品。
< class="pgc-img">>“(奶茶行业的)机会在于从整个市场消费面来讲,热情仍然保持得很强劲,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在)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事情,喝奶茶被排为第2名。”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对「电商在线」表示。
的确,这是一份被按捺了许久的消费需求。
在喝不到奶茶的日子里,手摇奶茶、速溶奶茶在淘宝上的销量大增,以“奶茶”为关键词搜索,凯瑞玛的速溶奶茶、谷康穗的“爆炸冲泡奶茶”、果遇茶的“爆摇奶茶”位列销量前三。
“2月份的销量增长了10倍,此前一个月的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这个月冲破了200万元。”果遇茶负责人告诉「电商在线」。
另一家线上奶茶品牌谷康穗同样表示,2月复工以来,当月销量创新高,最近的一次直播卖货中,原本备了1万箱的库存,结果卖出去2万多箱,只能抓紧时间生产。“卖太多”反而成了奶茶商家的担忧。
在线下,复工潮的到来,奶茶店生意逐步回暖,但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订单并未达到“爆单”状态。
2月23日,杭州嘉里中心的乐乐茶营业,江燕(化名)从小程序下单,10分钟后顺利拿到奶茶;此前,同样一个动作,至少需要排队一小时左右。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喜茶,「电商在线」记者通过小程序点单杭州的一家门店,20分钟后顺利拿到奶茶,并未出现爆单和长时间等待。
“门店仅接受喜茶go小程序下单,同时已在部分门店铺设智能取茶柜,可一键开柜取茶,减少面对面接触,目前取茶柜已覆盖超过150家门店。”喜茶方面透露。
复工,给奶茶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并未能够快速“回血”。
奶茶的高光
过去的3年里,奶茶快速成为一片沃土,除了让消费者“成瘾”之外,资本的助力功不可没。
以喜茶为例,2012年5月,喜茶起步于广东省江门市的一家小店,整整花了3年多时间才走向深圳。在广东站住脚之后,并未直奔北京、上海,而是去了广西。直到2017年2月,才正式进入上海,此后才有了“上海市民排队7小时买奶茶”的故事。
喜茶刷爆上海滩,离不开资本的铺垫,2016年8月,喜茶背后的资方就已经包括了今日资本和IDG资本,获投1亿元。
不同于世纪之初的奶茶市场:冲泡为主、多为加盟制,品牌影响力出来后,可以快速地加盟复制,一夜之间就能开遍大江南北;当下爆发的新中式茶饮,以品牌直营店为主,每开一家店都是一笔硬性支出,需要资本持续跟进。
2018年4月,美团点评站在了喜茶背后。
喜茶拿到龙珠资本4亿元的独家投资,而龙珠资本为美团点评产业基金。彼时,喜茶的估值达到80亿。同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和字节跳动张一鸣、快手宿华、笑果文化李诞一起位列「36位36岁以下了不起的创业者」榜单。
2018年,喜茶首次全面披露经营数据:163家门店,门店单日最多卖出5200杯饮品,小程序上线7个月,用户达到600万人。
< class="pgc-img">>同一年,奈雪的茶估值达到60亿。天眼查数据显示,奈雪的茶A轮、A+轮投资均来自天图投资,总投资额数亿元,而天图投资在消费品企业里的战绩包括周黑鸭、甘其食等品牌,实力与眼光独到。
资本青睐,门店持续扩张,消费热情不减,2018年成为了新一轮奶茶经济彻底爆发的元年。此前的“上海奶茶现象”找到了答案。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0-2019年奶茶企业新增12万余家。其中,2018年是奶茶经济爆发之年,一年内奶茶企业注册数量达2万余家,喜茶、奈雪的茶均拿到亿级融资,乐乐茶也在2019年拿到上亿融资。
根据36氪此前的报道,多位茶饮行业高管曾透露了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的全年营收,分别为35亿元、30亿元、9.6亿元。彭博社于2月25日报道称,奈雪计划最早今年进行美国IPO,融资4亿美元。奶茶经济的想象力仍在继续。
过去的3年里,奶茶成为最热门的消费赛道之一,但随着疫情的爆发,“10天损失过亿”暴露出的问题是:直营成本过高,必然影响扩张速度,以及这条尚未成熟的赛道将面临哪些升级?
失血:人力与空间
很难说,奶茶行业到底是“拼刺刀”的竞争来得激烈,还是疫情下的集体沉默更为受伤。
根据《茶饮疫期生存报告》,在2020年1月25日-2月9日之间,超过9成的茶饮门店停业,其中65.56%门店(品牌)全部停业,25.38%门店(品牌)仅剩几家店坚持营业。
“我们估算,(新中式茶饮、包括咖啡)最少有1.5亿的重度消费者,在整个疫情节点上损失惨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电商在线」表示。
疫情期间,暂停营业对奶茶店带来的影响主要来自:营收减少,人工、房租、原材料等支出。
在罗军看来,从调研来看,80%的品牌损失在100万元以内。规模大的、头部品牌受到的影响重一点。
以“书亦烧仙草”为例,该品牌以加盟模式为主,其创始人王斌曾对媒体表示,从春节到2月16日,近3000家门店暂停营业,初步估计营业额损失约4亿元。
和书亦烧仙草类似,目前1点点、Coco等品牌多采用加盟制;而以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为代表的新中式茶饮则均为直营店。前者的损失由品牌方与加盟商共同承担,后者的几百家门店盈亏、上万名员工的薪水均由品牌方承担。
在人工方面,奈雪的员工数量达到1.4万人,“一睁眼,好多工资要发” 彭心曾说道。根据目前的恢复情况来看,截至3月2日,奈雪的茶近9成门店已恢复营业,其中10%的门店业绩恢复明显,与上月同期接近。
对于直营模式的奶茶品牌而言,门店越开越多,意味着人力成本越高,雪球越滚越大。但直营模式带来的优势是更高的品牌价值,也是奶茶赛道能够获得高估值、直奔IPO的原因。
“直营品牌在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特别高、价值感很强,同时,(每一家店的)现场加工投入很大,从茶现泡、现萃,到水果的现切现榨,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工。”罗军提到。
「电商在线」走访发现,即便是疫情下,奶茶订单并未饱和、且并未开放烘焙区的情况下,一家喜茶门店的员工数量也达到20人左右。从分工来看,光是奶茶的制作过程,就包括泡茶、萃取、水果榨汁、奶盖制作等等,再加上点单、收银系统。
< class="pgc-img">>彭心曾在采访中提到,“新式茶饮制作工艺很复杂,行业机械化程度又低,不像咖啡,有咖啡机器和萃取设备,几个店员就够了。新式茶饮的产品制作都纯靠人工,所以一家门店得配备十几个到几十个员工。”
为保证这些员工的“动作不变形”,“奈雪跟加盟茶饮店不同,新店一旦签约,至少需要4-6个月的前期准备。在设计、装修的同时,会提前三个月准备员工,进行制茶培训、考核、鉴定等工作。”彭心曾公开表示。
由此带来的行业挑战是,目前头部奶茶品牌的门店数量在400家左右,倘若参照咖啡行业,未来发展到瑞幸的规模(4000多家门店),则需要十几万名员工,如何管理这支庞大的团队?如何保证输出同等品质的产品?
“现在暂时看不到能够迅速改变人力结构的办法。相信奶茶品牌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同时很多供应链公司、可能也在下功夫了。”罗军认为这是疫情给奶茶行业带来的一种推进。
人力成本之外,奶茶行业直面的另一部分损失在于房租。
根据《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当下,消费者对茶饮品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交价值和休闲价值被重视。这也是奶茶品牌注重社交空间的原因,门店以200-400平方的规模较多。但在疫情下,门店规模导致的影响面也更为直接,每一平方米都在放大亏损
“一个店面,我们把它分为后场和前场。后场用于产品的加工和售卖,这部分如果不是靠设备来解决,面积很难再压缩。但是前场会根据客流量来界定,这部分可能会节省一些面积。当门店的营收向线上倾斜时,前场可能会压缩一些面积。”罗军对「电商在线」分析。
在罗军看来,由此带来的店面模式变化是,新式茶饮品牌可能会尝试新模型,例如完全的外卖模型,作为一个加工点只提供外卖服务;假设在门店密集度高的地方再增加一家店,纯外卖店可以去负责承接附近商圈的所有线上订单.
参照咖啡圈的瑞幸,直营模式下,瑞幸开出了4507家门店,凭借着自有门店、自有用户、自有数字化系统直奔IPO。在这个过程中,瑞幸放弃了对“空间”的下注,与注重第三空间的星巴克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径。
如今,“第三空间”却被奶茶行业视为排面。
产品力与数字化
不可否认,第三空间构成了奶茶品牌价值的一部分,但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力和数字化运营。
几年前,市场上有一种声音——奶茶是个暴利行业,入局者前赴后继、客单价高、原材料便宜等因素共同支撑着“奶茶暴利”的观点。
事实上,从2000年算起,奶茶行业从茶粉和奶精勾兑阶段,走向茶叶和鲜奶冲泡,再到奶茶IP下的高端茶饮,以商品力、空间和品牌文化构成对消费者的吸引。
在奶精勾兑奶茶的年代,由品牌总部发放奶精、茶粉,全国各地都可以加盟,低成本模式下,奶茶店繁花似锦。对于加盟商而言,加盟费、房租的主要成本之外,采购原材料和少数的人力,并不构成巨大成本。
< class="pgc-img">>新中式茶饮完全换了一种玩法。
“奶茶行业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以茶为核心原料,原料的投放量、茶叶级别越来越高了,高端茶里面的茶氨酸很高,就是导致鲜爽、带来快乐因子的这部分,所以喝了喜茶、奈雪会越来越上瘾,它(带来的)快乐度是不一样的。”罗军表示。
鲜果、茶叶、奶油等原材料共同构成了奶茶品牌的产品力。在产品力的壁垒形成之后,数字化建设成为茶饮的必然趋势。
2017年,喜茶聘请陈霈霖担任公司CTO,这个出身金山软件、担任过游戏架构师的互联网人,用跨界思维改造餐饮、茶饮行业。
陈霈霖把自身工作分为三个部分:IT 管理、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数字营销。把用户行为和消费数据,门店的使用原料、物料都进行数字化,这是新式茶饮的发力点。
从疫情爆发来看,2月下旬,随着复工的推进,奶茶店的陆续开门,通过自有小程序下单、外卖平台下单、奶茶周边商品的线上零售成为主要销路。
传统印象中,奶茶店无非是做一本茶饮生意,门店生意与外卖订单相结合。但在新中式茶饮市场,数字化营销却成了长久布局。
在朱丹蓬看来,“外卖也好,或者手机下单预约提货,这一块对于新中式奶茶在整个时间管理、单杯成本、单店产出会有比较好的帮助。随着疫情的结束,新中式奶茶的竞争会进入一个白热化,加速整个行业的洗牌。”
奈雪的茶方面对「电商在线」提到,关于线上渠道,目前涉足(小程序)点单、外卖、商城。疫情期间,奈雪的茶商城小程序也已经上线,上架了奈雪小茶盒、休闲零食点心及各种周边产品。
“经过这次疫情,我们会更加丰富自身产品线和销售平台,确保不会因为单一环节受限而带来较大压力。”奈雪的茶方面表示。
按照原定轨迹,2020年的茶饮赛道会是加速度的一年,但是疫情带来的影响面之下,竞争的维度被重新打开,在商品力和门店规模之外,数字化与产业链的升级变得更加紧迫。
<>点点、乐乐茶、鹿角巷...
杭州各家奶茶店小编全是如数家珍
但有一家奶茶店上了热搜话题
看完却让人既愤怒又恶心!!!
< class="pgc-img">>记者卧底知名连锁奶茶店,连呼恶心!
店员:白给我奶茶,我都不喝!
< class="pgc-img">>臭水果也要用,手抓垃圾后徒手切水果
视频显示,记者卧底的后厨内将抹布和工具一起摆放,店员用摸完手机的的手又立即去切水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用来榨果汁的芒果和香蕉已经发黑,果肉散发出了不新鲜的味道。面对着发臭的水果,某店员表示:“臭了也要用,不让我们浪费。”她告诉记者,在榨汁前要先“冷藏去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记者向店长确认是否要用发黑的芒果榨汁时,店长拿出了一个较为新鲜的芒果,要求记者切开,“一样分一点”,“好的坏的分匀”。在记者要将切烂果肉的案板洗干净时又被店长制止,并将上面残留的汁水倒入了要卖给顾客的饮料杯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视频中,有店员透露,想拿新鲜的水果给小孩吃,但店长还是换成了几天前的水果。对此,该店员表示有“罪恶感”:“良心过不去!”
< class="pgc-img">>记者发现,每天冰箱内剩下几十杯切好的水果没有卖完,这些水果都会在第二天甚至几天后出售。此外,隔夜的茶、果汁等原料也会在第二天继续出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以前可喜欢喝奶茶了,现在白给都不喝。”某店员对记者表示。
< class="pgc-img">>人民日报发声
视频一经发布便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愤怒的网友质问:“这是甘茶度还是泔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对于此事,奶茶店甘茶度官微7月5日上午9时回应称:
< class="pgc-img">>中午12时,奶茶店甘茶度官微发表通报,对甘茶度北京角门加盟店事件进行处理:
< class="pgc-img">>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评论:“食材令人作呕,加上‘教科书’式的作假,就是货真价实的作恶。在‘四严’守护舌尖安全的当下,这种丧心病狂的恶,不仅缺德,还涉嫌违法犯罪。而该挨法律板子的,仅是相关店员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十余个奶茶品牌都是同一个“爸爸”
而这个甘茶度竟然跟杭州另外多个热销奶茶店品牌,拥有同一个“爸爸”。博多算是在杭州最早涉足奶茶业的公司之一。包括“奶茶博士”、“甘茶度”、“蜜菓”、黑珍珠、奶茶博士、“黑泷太郎”、“黑玉饮铺”、“HEY JUICE”、“九龙巴士”、印茶(IN CHA)等。
< class="pgc-img">>截图自博多公司官网
官网上宣传,甘茶度门店已达3000多家。
< class="pgc-img">>店面甚至开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 class="pgc-img">>(来源:甘茶度品牌官网)
官网上查询不到各大城市的具体门店,但在大众点评上搜索“甘茶度”,杭州有多家门店,评分基本都在3.5左右。
< class="pgc-img">>你觉得
还能好好喝奶茶吗?
来源:19楼(19lou)、澎湃新闻(thepapernews)、都市快报(dskbdskb)、新闻晨报(shxwcb)、新浪微博、生活家这一刻 、甘茶度官网
>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沈积慧 编辑李师礼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 创新创业孵化器CEO郭剑飞在介绍产品
从去年底开始,郭剑飞每个月有一半左右时间在良渚。风和日丽的日子,他会踩着小米平衡车沿着梦栖小镇溜上一圈。而更多的时间,是在这个国家4A级的园区里给小米物色孵化好的创业团队和产品,最后摆上小米商城或“有品"App,成为小米家族的一员。
郭剑飞是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器的CEO,这个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的江南小镇正在成为他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这里也是继北京之后,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的另外一个重要中心。
天然的设计文化底蕴、浙大、刚刚落户的中国美院,以及阿里创新基因的辐射效应,这些元素叠加,在杭州这块古老的区域发生了化学反应,良渚新城正在崛起成为杭州的设计、创新和造梦中心。
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你买的小米产品可能来自良渚
在风景优美、写满了江南山水意境的良渚梦栖小镇一座楼里,每当周末,都会吸引不少年轻的小米粉。在这个比普通线下实体店大了五六倍的展厅里,从电视机、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小米家电,到儿童玩具、牙刷、床单甚至鞋垫等日常家居和母婴用品,应有尽有。如果你看了心动,可以扫扫边上的二维码直接下单购买。
这里不仅仅是小米产品的一个展示中心,实际上更是小米重要的孵化中心。
去年9月,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器正式入户良渚梦栖小镇。对于谷仓学院,可能很多人并不熟。但是提到小米生态链,你就会想到移动电源、电风扇、空气净化器等小米当家产品。实际上小米设立谷仓学院,就是在消费升级趋势下,对于硬件与生活消耗品创业进行研究与培训,并将好的产品经过孵化加入到小米生态圈。
过去4年里,小米谷仓学院共投资了99家这样的生态链企业,有40多个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入驻良渚后,谷仓学院已经相继投资十几个团队并注册了项目公司,目前部分产品已经量产。
其中有家杭州小爱科技的创业团队,原来是重庆一支做步态算法的团队,新的注册地也在良渚梦栖小镇里。经过小米谷仓学院的孵化,其中一款鞋垫的月销量接近百万元,今年鞋垫的款式将增加到8款,年销量可能突破8000万元。
“小米谷仓学院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帮助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挖掘本地的创业团队,经过谷仓学院的孵化和深度介入,最后进入小米家族。"郭剑飞说。
“杭州是全国的消费升级之都。"郭剑飞说,这也是小米将谷仓学院的第二总部设在杭州,并与北京遥相呼应的原因。
除了这个大消费背景,小米与良渚还有着不一样的渊源。郭剑飞说,一方面,良渚是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和小米的美学思想非常契合。另外,杭州特别是良渚周边产业的基本面很好。“比如有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经过孵化后生产出革新换代的新产品。"
目前,除了北京总部,小米谷仓学院分别在杭州、无锡、泉州、西安设立地方运营中心。不过相对于后面三个城市,位于良渚的杭州总部是除北京以外的第二总部。
郭剑飞说,作为地方运营中心,杭州和北京总部有着不同的分工。杭州是消费升级的核心城市之一,良渚的周边聚集了阿里巴巴等一批顶级企业,有创业生态在,找到更好的创业团队也更方便。又可以辐射整个长三角,区位优势也很明显。“所以杭州实际上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创业孵化的交付中心,北京则是培训业务的交付中心。"
成立不到2年申请专利104项良渚隐匿着这样一家神秘的科技公司
成立不到2年,申请了104项专利,发明型专利81项,研发团队里博士和硕士差不多各占了一半……
在良渚隐匿着众多科技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石墨烯自从2004年被首次发现后,其发现者英国曼彻斯特科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AG)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在2010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为具有非同寻常的高导电性能、超出钢铁数十倍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石墨烯在科学界和材料界引发了一轮新革命。“目前来看,石墨烯的高导热和高导电性能几乎是所有的材料中最强的,作为石墨烯多功能复合纤维的原材料,其自发热保暖、抗紫外、抗菌、远红外发射等作用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高烯科技研发中心副经理韩燚说,不过之前对于石墨烯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实验室规模,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生产的阶段。
从浙大毕业之后,1985年出生的广东小伙韩燚一直从事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高烯科技已经具备了将这种高端的新材料应用于袜子、内衣、毛衫、外套等生活用品的技术能力。其中,石墨烯多功能复合纤维织物已经通过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检测,抗紫外线以及远红外发射性能在所有功能性织物里表现卓越。
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的孙海燕,是高烯科技的技术总监,其带领研发的一项首创的绿色、安全、快速的全单层氧化石墨烯原料制备技术,为高烯科技全方位进军石墨烯应用领域提供了关键性原料,拥有核心竞争力,独具技术壁垒,同时,她也是这个行业里为数不多的女博士。在高烯科技的研发人员中,像韩燚和孙海燕一样拥有博士学位的占到了45%,硕士占到了55%,是目前国内石墨烯领域的最专业的团队之一。
你熟知的奶茶品牌很多都出自这家良渚公司 如果你是个奶茶爱好者,可能对于街头的奶茶品牌早就熟记于心。但你想不到的是,你能看到的大部分奶茶品牌可能都来自于杭州同一家公司。 从18年前在杭州开出第一家奶茶店“黑珍珠",位于良渚勾庄工业园里的浙江博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旗下有6家全资子公司、全球连锁门店超过1万家的集团公司。浙江博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蔡向群记得,2011年刚进入勾庄蓝都科创园时,博多只租了其中一幢房子,因为租不满,还把其中一部分拿来出租。不过现在,因为业务发展太迅速,博多已经吃下了科创园一半以上的房子。 从奶茶起家的博多,2002年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从开奶茶店、生产开始逐渐渗透到生产、销售、加盟、培训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全产业链集团公司,目前公司员工人数超过了2000人,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余人。博多集团旗下包括甘茶度、茶桔便、蜜果、张阿姨奶茶、黑泷太郎、奶茶博士等十几个奶茶连锁品牌,以及“十秒到"云南过桥米线、米集盒、罗罐中、青蔬等七八个知名餐饮连锁品牌,并把奶茶、餐饮连锁店开到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良渚总部大楼今年开建 良渚正在成为杭州创新和造梦中心
在商业综合体——永旺梦乐城边上,一座建筑面积在8万平方米并融合智能建筑元素的总部大楼,最早将于明年年底拔地而起。这个投资额在8个亿左右的建筑将成为浙江城建建设集团的新总部大楼。到时候,城建集团旗下的设计院等都将搬入新大楼,成为良渚区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去年11月,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良渚新城签订协议,正式决定将集团整体搬迁至良渚新城。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韵强说,之所以将总部大楼选在良渚,不仅因为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人,余杭特别是良渚区块也是杭州目前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商业配套、人才公寓以及大企业集中。同时,这个区域的项目工程、基础设施等开发体量也很大。
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总部大楼将在今年正式开建,建成后,公司的1200多名设计、管理人员将入驻良渚新城。
事实上,良渚新城已经成为杭州新的创新和造梦中心。这里卧虎藏龙,隐匿着大量隐形冠军企业。去年公布的国家科学技术获奖名单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家杭州企业。作为主要研制推广运用单位,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同行共同开展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也是焊接领域国内获得的最高奖项。作为装备制造业和很多重大工程背后的重要特种材料,焊接材料的运用非常广,被称为工业万能胶。华光1995年创办,一步步成长为这个细分行业里的领军企业,目前是格力、美的、三菱、松下、格兰仕等众多大牌背后的重要供应商。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岭说,之所以将良渚新城作为华光的总部,一方面这里的地区优势很明显,特别是地铁2号线开通之后,人才引进也变得更为方便。另外这里作为具有5000年历史积淀的美丽之洲,特别宜居。 从2016年开始,华光连续承办了两届绿色连接与智能制造论坛,两次都放在了良渚新城,吸引了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专家参加。“今年筹备新一届论坛还是打算放在良渚新城。"胡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