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一提起米其林餐厅,大部分人的反应:很贵!!!!其实米其林有自己非常全面的评级制度。而大众印象里高大上的米其林餐厅,也就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相对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
1955年起,米其林指南通过必比登美食推介类别,推荐许多价格大众化、但呈现高品质美食的餐馆。价格也是非常亲民的。
今天菌菌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米其林的评级制度以及相关标识。
星星
一向以来,米其林指南只用简短的两三行字发表对餐馆的评价。
除此之外,米其林指南采用一系列符号作额外补充,当中最耀眼的符号是享誉全球的米其林星。餐馆供应的美食将依据公开的评估标准审核,
这五项标准是:食材品质、厨师对味道以及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料理中袒露的个性、是否物有所值以及餐饮水准的一致性。
餐馆被评分之后可能获颁0到3颗星。米其林餐馆评审员授予餐馆星星时,不看餐馆装潢、餐桌布置,或服务质量,这些间接透过餐馆吸引上门的食客人数、或通过交叉的汤匙和叉子符号来表达。
必比登推介
米其林餐馆评审员在世界各地穿梭于高级餐馆寻味的同时,也在寻找地道的超值餐馆,所以指南中开辟了这个类别。
最初,米其林采红色字母“R”标记那些做出“美味佳肴、价格合理”的餐馆。这些餐馆在一个固定价格范围内(比如欧洲城市是36欧元、新加坡是45新币)呈现三道菜套餐,包含前菜、主菜和甜点。
1997年,Bib Gourmand符号——米其林必比登舔嘴唇的形象——首次出现在米其林指南中。自那时起,必比登(Bibendum)成为寻找超值餐饮体验的食客的一盏明灯。
也多亏必比登及Bib Gourmand,米其林餐馆评审员发现有越来越多餐饮家致力以中价位呈现正宗、高水准的餐饮体验。
在《米其林指南法国 2016》,还出现了全新的L’assiette或餐碟的符号,用之代表“口味尚佳” 。
全球地方性差异
米其林指南承认地方性美食有其独特性,比如在西班牙,一些高水准的西班牙小吃店(tapas)获得一个额外的葡萄酒和牙签符号,英国/爱尔兰指南中,有水准的酒吧都标上啤酒杯的符号。同时,餐馆若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葡萄酒、清酒和鸡尾酒单,米其林指南也送上葡萄、清酒瓶及鸡尾酒杯的符号,以资肯定。
标★CBDTIMES,随时关注广州CBD新鲜事
今天(7月16日)上午,2019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名单,这是米其林第二年登陆广州,今年有了可喜的变化?榜上有名的星级餐厅都有哪些呢?这些餐厅的人均消费是多少,又有哪些特色菜式?
打破了去年二、三星餐厅空缺的局面,有了新突破
为何是“江”?
原来一星餐厅——“江”(位于广州文华东方酒店内),今年喜摘二星,成了发布会现场最大的赢家。
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米其林中国区品牌传播与米其林体验业务总监郑晓燕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之所以能够摘得二星,源于其经典粤菜在传统与创新的技艺碰撞中取得平衡,同时融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日本和西方元素。
诚然,创新确实是米其林指南评选的一大指标。根据米其林官方披露的标准:
1.盘中的食材,主要指原材料的质量、风味和摆盘等;
2.准备食物的技巧和口味的融合;
3.创新水平;
4.是否物有所值;
5.烹饪水平的一致性。
在传承与创新中取得平衡,江餐厅黄师傅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南方+记者曾经见识过江餐厅主厨黄景辉师傅的功夫,比如一道黑白胡椒炒斯里兰卡肉蟹皇,乍一听以为是新加坡胡椒蟹的做法,但江师傅并不会重复一般的做法。
同样是选择炸蒜、蒜粒、红椒、京葱和胡椒,但味道却有别于一般的避风塘炒蟹的野蛮口味,亦不同于黑胡椒蟹的霸道风格,而是另一种融合而风雅的味道。
黄景辉认为这次“升二星”跟团队的努力和优质服务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十分注重菜品的创新,会不断根据时令季节变化,每个月都会有新的菜式。
唯一“上星”的川菜宋餐厅仅开业一年
欣喜的变化不仅于此,在一星餐厅中,有三家新上榜的餐厅,其中一家是川菜。
宋餐厅是一家川菜餐厅,也是首家广州星级米其林川菜餐厅。主厨曾怀君是四川人,有35年料理川菜的经验,2016年来到广州。曾怀君表示,餐厅开业刚满一周年,这个奖对他们来说是双喜临门。同时,南方+记者了解到,宋餐厅的老板是广州人,目前在全国仅有广州的这家门店,但接下来还会陆续有新门店。
事实上,高端川菜颇受国际友人的偏好。比如近年来在高端餐饮界名声鹊起的江振诚,则是以法国料理的理念,从新演绎川菜,其主理的餐厅,人均消费逾千元,出品受到饕客们的追捧。
而广州这家宋,口碑如何?记者随访的多位食客表示,除了装修高端之外,实在不觉得味道有多么出众。
然而郑晓燕表示,川菜入榜一星,以及更多其它菜系入榜广州米其林指南,说明广州餐饮的国际化程度正在加深,并且提供的餐饮服务更多元,这是可喜的变化。
米其林也会听取大众意见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葛温达·普勒内克(Gwendal Poullennec)透露,自首版广州米其林指南发布以来,这座城市餐饮业的不断发展令米其林指南评审员印象深刻。一年来,他们找到了更多新的优秀餐厅,新版指南中收录餐厅数量从63家增至79家,还进一步丰富了收录的菜系范围。
郑晓燕表示,米其林美食侦探们一直以来注重从读者中获取信息,再根据大家的推荐进行暗访。米其林平均每年收到来自美食爱好者45000封邮件,每个城市都设有专门的电子邮箱,供大家报料。
另外,网友亦可以在米其林官方微信上留言,方便大家互动。未来,米其林或将创造更多渠道,便于与美食爱好者和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
2019广州最新版米其林指南上榜星级餐厅
☆☆二星餐厅:江
去年被评为米其林一星餐厅的“江”,今年摘得米其林二星。在这里,经典粤菜在传统与创新的技艺碰撞中取得平衡,同时融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日本和西方元素。其特色菜包括亚麻籽烧鸡、笼仔荷叶糯米蒸和乐蟹,粤式点心、金牌烧鹅和叉烧等也值得推荐。
米其林评语:经典粤菜在传统与创新的技艺碰撞中取得平衡,同时融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日本和西方元素。其特色菜包括亚麻籽烧鸡、笼仔荷叶糯米蒸和乐蟹,粤式点心、金牌烧鹅和叉烧等也值得推荐。
☆一星餐厅:宋(新上榜)川菜
宋餐厅主厨曾怀君师傅
宋是一家以朝代命名的餐厅,同时它也是餐厅老板的姓氏。大部分菜肴都是由四川厨师烹制的传统川菜,偶尔也提供其他地方的菜品。招牌菜为沸腾老虎斑、42天精饲北京果木烤鸭和秘制香辣蟹。
☆一星餐厅:御宝轩(新上榜)
御宝轩隶属于新加坡的餐饮集团。这家店十分重视食材的选择,从鸡的菜式可见一斑,会就烹调方法不同而选用不同品种的鸡。招牌菜包括御宝脆皮糯米乳猪,白松露西施虾球。其季节性菜单也非常值得一试。
☆一星餐厅:半岛名轩(新上榜)
半岛名轩主厨曾文洪师傅和餐厅负责人
半岛名轩于2006年开业,创始人坚持还原朴实鲜活的粤菜味道,整个菜单都展现了传统烹饪和风味。豉油鸡使用罗汉果而非食糖来深度调味,红糖猪蹄透着浓郁的姜味。除了所有分店的统一菜单外, 这家店还特设主厨拿手菜菜单。
☆一星餐厅:愉粤轩
☆一星餐厅:惠食佳(海珠)
☆一星餐厅:利苑(越秀)
☆一星餐厅:丽轩
☆一星餐厅:玉堂春暖
☆一星上榜餐厅:炳胜公馆
上榜“必比登推介”餐厅授牌
早些时候,2019广州最新版米其林指南组委会率先揭晓上榜“必比登推介”的28家餐厅名单,当中有10家“新成员”。今日现场对上榜餐厅授牌。据了解,新上榜的10家必比登推介餐厅覆盖了粤菜、潮州菜、印尼菜、川菜、新加坡菜、泰国菜和素食等多个品类,菜系更加丰富。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米其林餐盘榜单。
对于米其林,有多少家是你曾经打卡过的?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摘星经历~
其林三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几乎是对一家餐厅的最高赞誉了。全世界范围内只有六十八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即便是拿到米其林一星,对很多餐厅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
但这个评级方式在中国却似乎遇到了麻烦。在号称“美食帝国”的中国,能够拿到米其林评级的餐厅非常少,即便拿到的也未必会被大众接受。前段时间还发生过拿了米其林评级的餐厅遭遇美食名人集体吐槽的事件。
何以如此呢?米其林三星在中国的失利,到底是因为水土不服还是代沟呢?
咱们得从米其林餐厅评级的来历说起。
米其林餐厅评级是随着汽车业而发展起来的。1886年,人类第一台商用汽车出现。这种新出现的交通工具很快就成为有钱人的时髦玩具。以往制造自行车橡胶轮胎的米其林公司,也跟上时尚,开始生产汽车轮胎。
当时汽车还是稀罕物,光靠一辆车配四条胎卖不出去多少。想多卖轮胎,最好是汽车多多跑轮胎快快磨。汽车不像马车,需要让马休息吃草,只要有汽油、车没坏,理论上可以一直跑下去。在这个时期,制约有车人活动半径和轮胎消耗速度的主要矛盾,就是开车人出了自己熟悉的区域有可能不认路。
为了扩大轮胎销量,米其林公司出版了一个小册子,其实是地图,但起了个很装X的名字叫《米其林红色宝典》。为了方便使用者,米其林在地图册上标出了路上可以吃饭、住宿的场所。
众所周知,法国在欧洲是美食大国,作为一本法国公司出版的地图册,《米其林红色宝典》对于餐厅的水平特别重视,他们用刀叉的数量来形容餐厅的硬件,用星星形容餐厅的口味。一副刀叉算是勉强达标,五副刀叉则表明非常舒适。一颗星的意思是“这地方值得停车”;两颗星表示“绕一段路去尝尝也不错”;三颗星则表示“bravo”(法语“好极了”),可以为这个馆子专门跑一趟。
由于有自己一套独特而严格的评级制度,《米其林红色宝典》里的星级很快就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被餐厅当作光荣。随着米其林轮胎行销全世界,《米其林红色宝典》的评价范围也渐渐推广到全世界。
闪耀的三颗米其林之星,有没有帮助米其林多卖轮胎不好说,但确实让无数食客老饕们大饱口福。
可是米其林星级到了中国,为什么会走麦城呢?
我觉得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评判标准问题。
中国大厨做菜,讲究“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我看几位国宴老师傅在网上教做菜,做菜就很随性,不像外国厨师那样又是温度计又是天平的。可米其林却讲究“一致性”。咱们讲好吃才是硬道理,跟拿卡尺量肉块儿的人肯定就聊不到一起去了。
再有米其林讲究“创新”,要求餐厅得有“新意”,得跟别人不一样。这套在中国也不好使,我进店吃宫保鸡丁,你敢往鸡丁里加松茸,就别赖我把盘子扣你脸上。
所以呢,在国外那么高大上的米其林三星,到了中国多少有点不符合国情。他们讲究的东西跟咱们不一样,不赖他们,当然更不赖咱们。反正咱们自己知道没必要拿他们的认可当标准就得了。
其次,时代也不一样了。
米其林兴起的时候,通讯基本靠吼,破案基本靠狗,种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靠手。开车人离不开地图册,到了陌生城市,上哪儿吃饭基本就委托给《红色宝典》了。米其林认真的把餐厅评级这件事做了,想不权威都不行。即便是进入21世纪,头一个十年里,我开车出远门还得靠地图指路呢。那时候米其林照样刚刚的。
可现在呢?高速移动互联网普及了您哪,山沟里都通4G,眼看要通5G了。掏出手机一搜,什么地方有饭馆,吃什么的,一人平均多少钱,好评多不多,一目了然。谁还用得着您地图册上的几个星星啊?
所以呢,米其林在中国,也遇上代沟了。
综上所述,您要是钱多不在乎花,那找米其林评过级的去尝尝味道太正常了。您要是只想好好吃顿饭,还是绕着那几个星星走吧。好吃不好吃我不清楚,关键它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