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总觉得真功夫天天吃,能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啊?真是没想到啊……”一个参与现场活动的家长如是说。到底他们所没想到的地方会是什么呢?真功夫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惊喜呢?
真功夫后厨开放日如约而至
3月11日一年一度的真功夫后厨开放活动在广州中华广场真功夫门店盛大举行。从2008年起,真功夫坚持每年3月在全国各地举行后厨开放活动,意在通过后厨开放和动手体验,让小朋友学习更多食品安全、膳食营养的知识。这也是真功夫以新潮有趣的形式打造亲子社群活动的有益尝试。
参与活动的家庭是通过哪些渠道征集的?这次活动前期在真功夫旗下亲子公益平台“善功夫”订阅号上进行了活动征集,并从众多报名者中随机挑选出参与家庭。活动当天,真功夫门店俨如一个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教室,参与家庭都沉醉在后厨体验和VR视频探索的乐趣中,乐而忘返。
走进标准化后厨,眼见为实
真功夫后厨长怎样?张嘉小朋友瞪大了眼睛回答道。“真功夫的厨房比家里的还大还整洁!”那是因为真功夫后厨被井然有序的划分出多个区域:电脑程控蒸汽柜、原料储存间、食材准备区、洗碗间,4大区域,而且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按照严格的工序操作,确保真功夫的每一份餐品安全又美味。
是什么保证了真功夫的味道始终如一?小朋友们兴奋地猜想:自动加米机?中央岛保温工作站?还有能根据材料和耐热度不同,进行分类清洁和消毒的专业洗碗机?功夫哥哥微笑的表示这些都是真功夫的秘密武器,而真正的主要烹饪工具是电脑程控蒸汽柜。
这个电脑程控蒸汽设备有什么厉害的?工作人员继续介绍道,它利用蒸汽控温控压的原理,仅仅需要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定执行就能充分保证食物的品质和口感,实现了中式快餐标准化。因为有了它,中式快餐得以像洋快餐那样,不用厨师也可以做到“千份快餐,同一品质“,美味一样开遍全球。
做饭流程超简单,孩子也能做
真正简单的做饭流程是孩子也能轻松完成。参观完后厨,真功夫姐姐就让小朋友们纷纷参与到DIY真功夫套餐的活动中来。动手前琦琦小朋友还忧心忡忡的说:“这是我第一次做饭,好怕做得不好。”然而真功夫姐姐一步步的指导,琦琦一按自动加米机按钮,出米口立刻流出了份量一致的四碗米。她再用特制量勺舀满水,一碗米,一勺水。不到1分钟,四碗米就准备好了。接着,蒸蛋、烫菜,小家伙们在功夫姐姐的指点下,都干得有模有样。琦琦小朋友还开心的说“在真功夫做饭还真不难啊!”
怀着着急而期待的心情,不一会儿小朋友们的真功夫DIY套餐就出餐了。琦琦小朋友和其他宝贝们都纷纷化身成了服务员,小心翼翼的端起三菜一汤,朝各自的爸爸妈妈骄傲的走去。放上菜盘的一刻,家长们都不禁为小厨师们感到自豪,纷纷拍下这一刻。
VR式体验中央厨房,身临其境
如何才能让真功夫中央厨房更全面更零距离的呈现在家长和小朋友的眼前呢?
今年的真功夫加入了更多科技元素,致力让家长和小朋友们戴上VR眼镜就能360度全方位参观真功夫现代化的中央厨房,零距离宛如身临其境般了解真功夫产品送到餐厅之前的“神秘之旅”。
小朋友戴着VR眼镜,或旋转或跳跃,或伸手或蹲下,或咯咯大笑或屏住呼吸,都完全被VR的虚拟实景技术所引领着。通过VR视频可以看到,真功夫的肉类汤包工作间里,被分切清洗好的猪骨、菜干随着流水线到达,再由加工人员对猪骨和菜干按照标准分别称重、封包、放上流水线。至于真功夫蔬菜生产线上,洗涤、离心机甩干、挑选、机械称重,分装、包装入袋,抽成真空后进入冷藏库,全程几乎都是机械化操作。眼前的一切,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大人们都啧啧称奇。
现场工作人员补充介绍道,为了保证食物的品质,真功夫从欧美、日本等地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检测、分切、冷冻设备。无论肉类还是蔬菜,都是在标准工作间里使用全不锈钢的生产设备进行机械流水化作业。工作人员还透露,真功夫年每年花费800万元维护食安体系的运行。家长们了解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活动既小朋友们学习知识的机会,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感情,让在场的家长们都大呼有意义。其实,真功夫一直以来,坚持以蒸品为主,为广大顾客送上健康美味的高品质产品。此次增加的VR视频展示真功夫中央厨房,更是让大家看到企业背后的坚持,从原料挑选到出品呈现,每一步骤都精耕细作、严密把控,用心做好每一餐,并用真功夫去征服每一位消费者。
功夫位于广州财富广场门店在近日贴出了结业消息,称为减小亏损额度,公司高层领导决定停止营业。
目前,该门店大门紧闭,一些装潢被撕掉,店内桌椅大多已被清空。
财富广场位于有“广州华尔街”之称的体育东路,也是白领聚集的商圈。作为真功夫的老店之一,该门店开业至今已有15年历史。
< class="pgc-img">>对此,真功夫公共关系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疫情前,该店营业额一直很平稳。在疫情来袭之后,被迫关店一段时间里店面零收入,而重开后,门店整体人流量大不如前,营业额呈现断崖式的下跌。该店租金一直比较高,疫情后也无法减免,为了止损求生,我们不得已关闭了该店。”
不仅如此,该负责人还透露,包括在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真功夫门店,在疫情后人流大幅减少,营业额都遭遇重创,由于无法继续承担高租金,公司不得已也关闭了部分亏损过大的门店。但她并未透露具体关店数量。
目前,真功夫在全国拥有600多家门店,均为直营。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过,包括装修、人员培训和租金水电等,在一线城市黄金地段开这样一家真功夫直营门店动辄数百万元。
华南地区是真功夫的大本营,其面临的被动局面和广东的疫情发展不无关系。
2月12日起,广州11个区叫停餐饮单位堂食服务。继广州后,深圳、佛山、惠州、河源等全国多地,也陆续加入“暂停堂食”队列。
受境外输入病例影响,直到5月9日零时起,广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全面开放餐馆、商场、超市、宾馆、等生活场所。
上述真功夫公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餐饮娱乐是疫情期间的重灾区,同期营业额越依赖于堂食的餐饮品牌,表现越是不乐观。真功夫整体营业额仅恢复到同期的五成多,外卖恢复达到九成以上。
早些时候真功夫副总裁陈敏曾对界面新闻透露过类似的说法,真功夫预计一季度营业总额至少同比下降70%,由于堂食原有的营业额占比较大,导致营收负面影响短期难以扭转。按经营结构区分,真功夫堂食营业额占比已下降到20%;无接触自提业务占比上升到35%,外卖业务上升到45%。
< class="pgc-img">>大部分餐饮品牌一样,真功夫也在自救求存,将希望寄托在外卖业务上。除上线无接触外送服务外,真功夫开始加码企业团订业务,并接入政府开设的放心餐配平台。同时,号召员工们利用朋友圈进行推广。
据真功夫副总裁陈敏介绍,公司几年前已开始孵化团餐业务品牌“功夫订餐”,投资兴建了支持团订业务的生产集配工厂(分别位于东莞东城和广州番禺)。
除了外卖自救,界面新闻留意到,真功夫在门店和小程序上线了速冻食品、生鲜、粮油等产品的销售。据真功夫广州花城汇门店店员对界面新闻介绍,这些新增的生鲜、粮油产品和店内日常使用的食材是一样的,目前提供免费的送货服务。
不过,这些业务对于公司整体而言,仍是杯水车薪。真功夫公关负责人透露,这部分业务是刚刚起步,且面临和专门进行生鲜蔬果售卖的企业竞争,故目前在整体营业额中所占份额很小。
< class="pgc-img">>此外,疫情期间,真功夫一些门店正在抓紧升级改造,以便迎接疫情之后“反弹性”消费。
在5月15日,即将在广州体育西路上线一家堂食新模式测试店,将推出约70款自选小份菜堂食新模式以替换原本的柜台式点餐,另外有AI智能快速结算。真功夫认为,这个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的更高诉求。
该门店装修目前即将完毕,界面新闻在现场看到,它是由一家老店升级而成,就餐环境和装修风格也更加明亮,店内颜色以黄色、原木色为主。
< class="pgc-img">>真功夫品牌升级策略是从2016年开始。
85后,90后甚至00后正在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要求更个性化的就餐体验,甚至还倾向能在精神层面拥有共鸣的餐饮品牌。未来餐饮业要走“标准化+个性化”的路,门店升级也是在此思路下围绕不同商圈场景去做模式的定位升级。
在已开出的一些升级店内,大多有这样的特征:颜色以黄色、黑色、原木色为主,木质座椅被替换成了沙发, logo底色由红色改成黑色,原本看起来很像李小龙的人物被虚化;也都强调自选式点餐。
不过,相对应的是升级门店的客单价比普通真功夫25元-30元左右的客单价要高一些,大众点评上也曾有过一些消费者对于价高的评论。而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无论门店升级计划是否会放缓,较高的客单价也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到店率。
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 (记者 金龙)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去餐馆吃饭或点外卖时,上菜速度或配送速度快得超出预期?那你很有可能点了一份预制菜。
近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于餐饮行业,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企业)。
这些知名连锁餐厅八成以上是预制菜?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进行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经简单烹饪或加热后,可作为日常正餐食用。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
上述报告指出,中国预制菜市场主要包括4类:冷冻生制、冷冻熟制、冷藏生制和冷藏熟制。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使用比例已经较高,其中真功夫、吉野家、西贝、小南国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高达80%以上。
< class="pgc-img">>(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预制菜占比较概况,来源:《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
“连锁餐饮出于品控和降低店面运营成本等原因,更多的采用预制菜,增加了对冷链的需求,根据我们的实地调研,部分头部中餐快餐公司,其预制食品的占比能够接近100%。”上述报告分析道。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原材料、租金、人工等成本逐渐上涨,餐饮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因此餐饮企业去厨师、去厨房化的意愿在不断增加。从海外连锁餐饮龙头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的经验看,连锁化扩张主要是依靠中央厨房和预制食品的布局来降低食材原料配送成本、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
“连锁餐厅使用预制菜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连锁餐厅需要菜品标准化,而菜品的标准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做成预制菜,不同的菜品预制化程度不同;其次,连锁化餐饮企业除了标准化之外还要追求高性价比和高效率,这也会促使他们去使用预制菜。”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向央广网记者表示。
另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测算,一家20平米主要经营外卖,日均80单、实际客单价35元的餐饮门店,在采用预制菜后,食材成本从30%提升到了36%,人工成本、租赁成本和营运费用的下降可以覆盖食材成本的提升,门店利润率从3%提升到了4%。中金研究部认为通过采用预制菜可以帮助餐饮店提升利润率水平。对于规模更大的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可以更显着地降低成本和提升利润。
餐厅使用预制菜,消费者是否该有知情权?
高效率和高性价比是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预制菜的主要理由。但多数消费者不理解的是,他们通过外卖和堂食所品尝到的菜肴也可能是预制菜所制。很多时候,在餐厅吃饭的消费者以为自己吃的菜肴是新鲜热炒的,但事实很可能是后厨把预制菜拿出来加热后就端上了餐桌。
社交平台上,网友吐槽比比皆是:“吃预制菜我自己不会加热吗?要下馆子当冤大头?预制菜毁了中餐! ”“花下馆子的钱吃预制菜,那跟我自己买来加热有什么区别?”“预制菜是好听的,说白了就是料理包”。
“对预制菜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健康,食材会不会有问题呢?一般去吃堂食默认厨师使用的是新鲜食材,而且如果餐厅使用预制菜也应该提前告知。”北京一位90后消费者向央广网表示,餐厅堂食菜品与自己购买预制菜烹饪价格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餐厅此行为有损消费者的信任。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投诉数量居前的一类是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却没有告知顾客。中消协认为此举损害了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央广网记者注意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等情况。
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宋一欣律师指出,餐厅使用预制菜需要告知消费者,消费者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预制菜是被商家侵害了知情权和选择权。
今年2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指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菜品种类单一、预制菜的冷链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存在卫生问题等方面问题。专家指出,预制菜可以在需要它的领域发力,但不该打着现炒的幌子欺骗对口味有更高要求的顾客。
预制菜在连锁餐厅占比增高,未来餐馆吃到的菜品趋于同质化是否影响消费者口感呢?文志宏表示,一定程度上说预制菜确实会让有一些菜品同质化,但根据预制菜的预制程度不同,厨师基于半成品或者是预制的原材料,还会有一个烹饪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让菜品变得不一样,会有一些差异化。有一些预制菜会影响到顾客的体验口感,这个主要看预制菜本身研发生产的工艺,此外预制菜如何能够保持菜品原味和口感,研发是需要突破的。
如何在保证预制菜菜品质量和口感的前提下尽到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值得餐饮从业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