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茶颜悦色在武汉首家门店正式开业,紧接着,“武汉茶颜悦色门外排起长队”这一话题就冲到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
茶颜悦色是长沙的本土奶茶品牌,作为大陆首创的以中国风为主题的鲜茶店,茶颜悦色以其独一无二的风格斩获了一大批粉丝。许多人都表示,自己去长沙就是为了喝一杯茶颜悦色。毫无疑问,茶颜悦色已经成为了长沙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作为茶颜悦色第一个进驻的外省城市,武汉天地的新店一开张,就掀起了巨大的轰动,可谓是一番盛况:早上6点就已有人前来排队、队尾排队时长预计8小时、一人限购4杯、外卖小哥跑腿费一杯100元、有顾客还专门买了个凳子等奶茶……
但即使是这样耗费时间和精力,店门前的消费者依然络绎不绝。
据清博舆情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19时,“武汉茶颜悦色”话题的相关信息量达88642条。12月1日,茶颜悦色武汉首店开业的消息一经发出,就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该话题的热度迅速上涨,一路飙升至顶峰。
清博舆情媒体类型分布图显示,相关话题最主要的传播渠道为微博(90.64%),“武汉茶颜悦色门外排起长队”这一词条目前已获得了6.4亿的阅读和6.7万的讨论。
据清博舆情热门主题词显示,网友们对该事件的讨论多聚焦于“武汉”、“门外”、“长队”、“开业”、“排队”、“人群”等关键词上,可见茶颜悦色在武汉的首家门店,其场面之火爆。
清博舆情发布地图数据显示,湖北、湖南、广东等地都是相关话题量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湖北相关信息量最高,这说明茶颜悦色入驻武汉一事,其关注度和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
茶颜悦色的营销秘诀
茶颜悦色能够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梦中情茶”,也是基于它成功的营销手法,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五条:
1、区域性饥饿营销
茶颜悦色是长沙本土的直营性饮品店,直到今年才入驻外省,这样的营销方式无形之中就把“茶颜悦色”和“长沙”紧紧捆绑在了一起,使其成为了长沙地区的标志性美食。“只有在长沙才能喝到的茶”、“来长沙必须要试试茶颜悦色”、“来长沙不喝茶颜悦色等于白来”……这种区域性饥饿营销方式能够极大引发外来消费者的好奇,诱导他们对品牌加以一试,刺激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2、中茶西做,兼具文化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与安全,茶颜悦色在传统奶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着力打造中国古风与西式相结合的鲜茶饮品,其“天然、绿色、健康”的理念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茶颜悦色还融合了中国的茶文化,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内涵,除此之外,它每年还会特地打造大量具有文化内涵的周边产品,浓厚的文化韵味使得品牌更容易受到追捧。
3、品牌格调统一
茶颜悦色的品牌识别度非常高,从仕女图logo、店铺设计、海报、菜单、茶饮名称到宣传,无论是品牌定位还是店铺塑造,都讲究协调统一,走“中国风”路线。比如,Logo由团扇、佳人、八角窗等传统中式符号组成,极具古风特色;从茶饮名称来看,茶颜悦色使用了古典的中文名称,把红茶系列称为“红颜”,把绿茶系列称为“浣纱绿”,把增加了坚果、巧克力等配料的奶盖茶系列称为“豆蔻”;店铺的菜单设置得同样古香古色,古典且不失个性……总而言之,茶颜统一的品牌格调,赋予了它超高的品牌辨识度,最终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4、目标消费群体大,消费潜力巨大
茶颜悦色把目标客户主要锁定在了两个消费群体,即大学生群体和注重休闲消费的社会人群,这使得它具备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同时,为了进一步吸引消费群体,它在价格定位上也偏向平价,产品价格设置在12-22元之间,相较于同样高定位、但价格为25-35元的喜茶和奈雪的茶来说,在价格上颇具竞争优势。
5、产品组合战略
茶颜悦色在销售现做茶饮的同时,还兼顾了自己的子品牌知乎茶也以及一些周边产品,例如杯子、茶叶、明信片等。这种产品组合销售战略,提升了品牌的内容度,也使得品牌形象愈加饱满和深入人心。比如,之前推出的“妖精”款帆布包,其极简化的风格饱受大众好评,甚至还为品牌挖掘了部分潜在客户。
茶颜悦色的公关之道
除了利用好营销策略,茶颜悦色还极为注重品牌公关,在其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它就非常优越地体现了品牌公关的三大重要原则:
1、公开性
对于食品类的品牌,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始终是食品卫生安全,这也是一个品牌能否立足的关键点之一。茶颜悦色在这一方面,主动将问题置于大众面前,接受广大消费者的批评与监督。它每个月会定期发布“食安自查报告”,直接通报检查结果。对表现不好的门店,不仅“通报批评”,还公布食安隐患、整改要求,甚至是操作间的监控视频。这种坦率的个性,也和年轻消费人群的喜好一致,从而占得年轻消费者这一广阔市场。在这之中,我们也能发现品牌公关原则中公开性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灵活性
茶颜悦色注重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和内部沟通方法,来开展宣传工作,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一方面,它会利用大众传媒或人际传媒,明确发布产品信息、品牌方针政策等,另一方面,它还会以更加人性化和人情味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介绍品牌实力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茶颜悦色会依据自己品牌的需要,灵活利用微博进行组织宣传,发布各种“软广”和“硬广”,帮助品牌迅速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
3、创新性
茶颜悦色的品牌公关还具备创新的特点。作为迭代周期短、定位年轻消费群体、注重成为社交产品的网红茶饮品牌,源源不断的话题量和流量是茶颜悦色的又一大关键品牌竞争力。因此,在公关上,它非常注重创新。
例如,茶颜悦色开创性地推出了“雨天半价”活动,长沙是一个多阴雨的城市,而阴雨天通常也会造成人们的情绪低沉,茶颜悦色通过结合天气与促销活动,成功利用特殊天气强化了人们对品牌的认知,这种创造性的结合城市特点与天气的公关手段极具创新性,能够在加强品牌与消费者黏性的同时,以一种不过分强硬的方式向消费者渗透品牌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品牌形象塑造更加事半功倍。
互动
你对茶颜悦色进驻武汉一事有什么看法?
快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吧!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刘美琳 北京报道
8月7日,立秋。
立志要在秋天减肥的梧桐(化名)按捺不住对“秋天第一杯奶茶”(简称:“秋一杯”)的热情,下单了一杯奶茶。拿到奶茶之后,梧桐立刻用手机拍摄了一张图片,并配以文字将奶茶的照片发布在了朋友圈。
和梧桐一样,成千上万的网友将奶茶照片配以“秋一杯”的相关文字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并不是因为想喝奶茶,而是因为‘秋一杯’这个活动,”梧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打卡。”
< class="pgc-img">>这一天,各家奶茶店场面火爆,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品牌的门店纷纷表示“爆单”“顾客太多”“店员忙得连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奶茶店门口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只为一杯平时下单即可送达的奶茶。
然而,奶茶市场并非日日火热。相反,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巨头前已不再排起长龙,众多中小奶茶店也因为高额的经营成本和艰难的营收走向倒闭。艾媒调研显示,2020年全国奶茶店新增了28000家,倒闭了31000家,90%的奶茶店几乎赚不到钱,开店后能活过一年的更是不足两成。
如果说“秋一杯”是中国茶饮界的狂欢仪式,这场仪式之后,奶茶市场究竟发展如何,更耐人寻味。
“秋一杯”事件始末
8月7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立秋日再次成为现象级网络事件,“秋一杯”等相关话题在当天就贡献了超过25亿的微博阅读量。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梗从何处来?实际上,“秋一杯”并不是专为刺激奶茶消费而诞生的话题。2020年9月,四川达州雍河湾小区某单元楼顶,一名女子欲意轻生,当地民警用请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为由将其打动并成功施救。而后,“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便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但是人们大多不记得这句口号式的话语起源何处,转而成为奶茶商家借以营销的话题和消费者实现“奶茶自由”的理由。
如今,这一火爆于2020年秋季的网络事件热度不降反升,俨然成为更大规模的全民狂欢。百度指数显示,2021年8月7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搜索指数整体环比上升7691%。
“就好像是着了魔一样,这一天大家都在喝奶茶。我自己点一杯也无所谓,还能和大家一起过节。” 梧桐坦言。
这一天,消费者“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既有人连排长队,耗费几个小时买一杯水果茶;也有情侣之间互相赠送红包,表示“秋天就要喝一点甜的”;一些视频主播蹭上了“秋一杯”的热度,用各种方式制作奶茶……
如果说“秋一杯”已经成为超越奶茶本身的年轻人狂欢,茶饮企业则准确地捕捉到了年轻人对奶茶的“意图”,准确推出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将这场狂欢推向高潮。
相比于2020年“秋一杯”的意外走红、靠消费者自驱,今年的活动明显有了更多的营销准备。立秋当日,蜜雪冰城发起了“打卡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打卡活动,喜茶也通过“秋一杯”邀请消费者品尝其门店的特色茶饮,书亦烧仙草、CoCo都可等奶茶店也都进行了相关话题的微博发布。
茶饮市场规模五年翻9倍
“秋一杯”背后,彰显着一整个中国茶饮市场的蓬勃发展。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茶饮市场的零售额达到4107亿元,2015- 2020年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9.8%;其中现制茶饮的零售额为1136亿元,2015-2020年的CAGR为21.9%。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零售规模翻了近9倍。
将时间维度拉长,就会发现中国奶茶市场虽起步晚,但迭代快、发展强劲。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才出现了第一杯仿制台湾珍珠奶茶的相似饮品。此后,现制奶茶概念逐渐被推广和实践,中国陆续有了奶茶连锁门店(如快乐柠檬、CoCo等)。2016年前后,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茶饮企业开启并引领了“新茶饮时代”。
三十年,中国的茶饮企业从模仿台湾奶茶的“奶茶粉兑水”发展至有连锁门店的传统茶饮品牌时代,再到主推天然原料、优质茶叶的新式茶饮,经营的理念和主打的奶茶品类都发生了巨大革新。截至2020年9月,中国共有超过34万家现制茶饮门店,每天产生的流水账以亿计。
目前,茶饮可细分为面向下沉市场的低端(客单价5-10元)和中端(客单价10-25元)茶饮品牌,以及以一二线城市为主要消费群体的高端(客单价25-45元)茶饮品牌。在中档和低档茶饮市场,盘踞着一点点、快乐柠檬和蜜雪冰城等品牌,单价大多不超过15元,主要面向低线城市和学生群体。而新式茶饮代表喜茶、乐乐茶和奈雪的茶等则是高端茶饮的典型代表,主要面向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白领人群。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李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高端茶饮赛道已经跑出了喜茶和奈雪,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留给新品牌机会不多。
其中,低端品牌主要是依托加盟模式快速扩店,已经跑出了蜜雪冰城这一头部品牌,凭借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以低价获客,新品牌很难通过打价格战取胜。不过,一些低端品牌也已出现门店密度越高、难以上调客单价、做外卖赚不到钱的问题,由此导致部分地区盈利困难,闭店率高。
中端品牌(新品牌有古茗、书亦烧仙草、益禾堂、沪上阿姨、琉璃净等)市场特点是区域为王,各自竞争。尽管行业集中度呈也在提升,但中端茶饮市场尚未饱和,仍处于增量阶段。尤其是考虑到越来越多的中低端茶饮品牌开始做出海业务,开拓现在还不明确的市场,如东南亚,中端茶饮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实际上,各个档位的茶饮企业的未来发展也有不同考量。在李毓看来,高端品牌的关键在于是否打造出品牌势能。低端品牌的关键在于能否凭借规模效应和供应链优势,获得价格优势,以低价取胜。区域性中端茶饮品牌拓展能否成功成为知名全国性品牌,关键则在于供应链+产品+品牌+门店模型优化4点。
具体而言,供应链能力是指能跟上产品研发和更新速度,同时维持较低的采购成本。产品力即是否兼具高性价和差异化,要能提前预测消费趋势,利用区域性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定价+咖啡、甜点等全面覆盖消费场景。品牌势能则是指形成品牌护城河,与竞品品牌在认知度上拉开差距,抢占消费者心智。
最后,对门店和加盟商的把控能力也是重要一环。“中端茶饮品牌大多采用加盟模式,对加盟商的培训,包括新产品培训、SOP标准化制作流程最终会决定门店经营效率。尤其在县域领域等下沉市场,外卖对于销量提升的贡献有限。线下门店能否实现规模化拓展对于创收而言更为重要。” 李毓说。
喜茶模式VS蜜雪冰城模式
最近,蜜雪冰城以《蜜雪冰城甜蜜蜜》主题曲成功营销,全网爆红。截至发稿时,蜜雪冰城官方主题曲MV在B站上的播放量高达1817.3万次。
2021年初,蜜雪冰城宣布旗下门店突破1.2万家,成为全国唯一破万数店面的茶饮企业。一点点、CoCo等中档茶饮企业的店面数量虽不及蜜雪冰城,却也长期维持在3000-4000家,依然庞大。
如果说中低档的茶饮企业以量取胜、薄利多销,那么高端茶饮企业依靠概念营销、集中门店和精致品类获得了消费者与资本的青睐。国金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喜茶和奈雪的茶的直营门店的月营收额分别是100万与85万,远超过蜜雪冰城(7-13万)与一点点(20-40万)。
以喜茶为例,喜茶的全国门店仅有695家,单品售价也多在25元以上,很难打出中低档茶饮的低价多销牌。但因为喜茶对接一二线城市白领的消费端,这一人群的收入稳定、消费能力有保障——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新式茶饮的消费者当中,61%为白领人群。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调研数据则显示,49%的新式茶饮消费者月均可支配收入超8000元,这意味着新式茶饮的消费群体大多收入稳定有保障——使得喜茶能够快速地从消费者身上获得大量利润。《喜茶2020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喜茶GO”微信小程序会员超 3500万,全年新增超1300万会员,快速聚集的会员让喜茶的营收更上一步。
从喜茶排队到蜜雪冰城排队,折射出中国奶茶消费者怎样的心理变化?李毓认为,与其说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更主要反映的是数字化营销对于新茶饮品牌的重要性。“今年蜜雪冰城凭借洗脑神曲投放,极大的提升了品牌势能,收割了一批用户,也顺便传播了品牌IP,强势打造消费者心智。”
此外,除了广告投放和品牌IP制作以外,品牌跨界合作和私域流量池的构架也能够很好的为品牌增值。在她看来,品牌跨界合作旨在打造品牌的社交属性,创新消费场景,包括产品上的跨界,如茶饮+烘焙类品牌、茶饮+咖啡品牌等,也包括周边产品的跨界联名,如喜茶×Contigo 吸管杯等。此外,私域流量运营也是重要一环。通过打通前台收银系统、中台系统和采购系统,建立会员体系,精准预测用户喜好,以此调整库存、提升销量和复购率。
隐忧浮出水面
正如人们对奶茶的态度在喜爱和忌惮之间游走,茶饮市场既是风头大盛的红利,但也始终令人感到困顿:太多的问题聚集在这里,而待解决。
7月,有消息称喜茶将收购乐乐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直接在朋友圈辟谣,他表示该消息不实,此前经过中间人介绍的确有过一段时间接触,但在深度了解内部情况、业务数据和状况后已经彻底、完全、坚决放弃。随后,乐乐茶方面表态:企业经营状态健康。另外,喜茶也被证实入股茶饮企业Seesaw。这场看似有意为之的话题营销却引发了其他的讨论:茶饮企业经营状况还好吗?
近年来,乐乐茶一直身陷抄袭风波。前几年乐乐茶被指模仿喜茶的饮品,旗下的著名产品“脏脏包”也被网友指认“抄袭韩国品牌our bakery”;喜茶也曾被奈雪的茶指控抄袭,2018年,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在朋友圈发文,怒怼喜茶抄袭。
抄袭事件未有定论,但某些门店的质量爆雷已成事实。蜜雪冰城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使用隔夜牛奶冰淇淋、奶茶制作饮品;喜茶也曾被曝出4批次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形,有较高食品安全风险。对于饮食行当而言,食安出现问题几乎就判定了“死刑”。
质量爆雷不仅是单个店面的问题,背后更凸显出供应链的隐患。因为新式茶饮需要大量的鲜奶、新鲜水果,一旦供应链系统出现漏洞,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供应链能力是茶饮品牌竞争的决胜因素。”李毓认为,保证供应链能力需要企业建立数字化库存管理系统,并且提升在原材料采购和仓储物流环节的掌控能力和运行效率。
具体而言,在原料采购环节,由于现制茶饮对产品新鲜度要求高,供应链生产要能够维持品质稳定,同时依托规模效应+原产地集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茶饮行业产品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供应链需要跟上产品研发和更新速度,同时维持较低的采购成本。
在仓储物流环节,总仓(总部自有)+分仓(以租赁仓库的形式建立云仓),自有物流团队+多家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方式能够打造高效率配送模式,鲜果类保质期短的产品可直接交付门店。李毓建议,品牌后期可考虑建立中央厨房辐射全国,提升备货效率。
危中有机的下半场
资本方固然看好茶饮市场,但对其能否保证利润仍然存疑。
以“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为例,自2017年至2020年一共获得了近1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其中不乏PAG(太盟投资集团)、天图投资、IDG资本等大投资商。然而从2020年财报来看,未经调整净利约亏损2亿元。
6月30日,奈雪的茶登陆港股市场。开盘当日破发、一个月后奈雪的茶股价遭到腰斩,从原初的19.8港元/股到而今的9.6港元/股、市值缩水近三分之一,反映出二级市场对于品牌经营效率的担忧。
几乎在同一时期,喜茶获得超过600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但面对外界对其上市可能性的议论,喜茶快速地回应:否认上市,目前无任何上市计划。
奈雪的茶出现经营危机的背后,主要是过去三年间单店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李毓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3点原因。第一,茶饮类的“第三空间”概念还在市场教育阶段,导致奈雪的茶工作日空置率高于同位置的星巴克,大面积店铺又提升了租金成本。第二, 现场烘焙创收能力不足,但提高了门店人力成本,进一步拉低了门店坪效和投资回报率。第三,扩张速度快,老店营收被摊薄。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之下,单店营收下降将影响盈利能力。虽然奈雪的茶推出了PRO店型,通过取消现场烘焙、减少单店初始投资,提升单店运营效率,但PRO店又面临喜茶GO店的竞争,模型能否跑通还需要时间验证。
不过她亦指出,头部茶饮企业出现危机,仅说明了奈雪的茶标准店模型尚未跑通,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于茶饮赛道的判断。“中低端品牌里,已经跑出了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说明凭借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势+高性价比产品的模式已经得到验证。而另一高端品牌喜茶更注重坪效,采取以GO店打一二城市,以标准店打三四线城市的模式,和奈雪的茶的单店经营模型也并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以Blueglass、Manner为代表的现制酸奶、独立咖啡赛道发展火热,是否会冲击奶茶市场?对此,李毓认为暂时不必担心。现制酸和咖啡赛道的火热,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为茶饮行业的跨界经营提供了人群基础。一方面,茶饮比咖啡市场教育程度更高,咖啡并不会喧宾夺主。另一方面,茶饮+的跨界经营模式创新产品组合,打开增长天花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责编:李悟
怀疑是奶茶品牌冲KPI的骚操作
广告圈头条(ID:topadquan)独家编辑
素材源于网络
昨天是秋分后的第一天,也是大家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折磨的一天,不仅朋友圈突然被霸屏刷屏,小红书、抖音、知乎全面沦陷,微博还登上了热搜前五。
▼
甚至有媒体报道,因为这个梗,各地多个奶茶店销量激增百分之三十......
头条哥刚看到的时候非常震惊,才认真工作两小时怎么就跟不上网速了,感觉全网都在喝“秋天第的一杯奶茶”,就我没喝,甚至还不知道是什么梗。
这自诩18G冲浪达人的头条哥能忍?
当 然 不 能
于是火速前去了解前因后果,除了收获了一堆吐槽和段子、表情包外,还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让我想想,啊!是品牌财富密码的味道!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什么梗
首先和还莫名其妙不明所以的朋友们解释一下这个梗。
其实就还蛮莫名其妙的,起源于一个要红包的借口,要到了后顺便秀个恩爱,网友看到了就看热闹的跟个风,最后传播越来越广,热度越来越高。这杯奶茶人传人传人传人,最后在昨天下午实现了,全网都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就
这个套路其实也不咋新鲜了,遥记今年六一才刚被折磨过,它的原型我想应该是来自这个表情包。
▼
(从0.5到52,真是人心不古啊)
这种时候,当然少不了各大品牌,尤其是茶饮品牌蹭热度的身影:
还有两个清新脱俗的,值得单独领出来看看:
网友评论
对于这个突然爆火的梗,网友评论基本明确的分为两个阵营。
一部分网友觉得非常无语,觉得这个梗有些牵强无趣,总会有一大群网络乞讨实属烦人。
▼
大部分网友则觉得,这种梗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快乐,偶尔玩玩也很有趣。
▼
头条哥觉得,首先这个梗是真的有点无聊牵强,到了那种网络乞丐手里当然就很low很烦(建议屏蔽朋友圈),但是!在才华横溢脑洞炸裂的大部分网友手里,那就是平淡生活的小惊喜了呀。
这里就不得不分享一下,网友的段子和表情包了,连吐槽都那么有趣,每天都在为网友的创意才华双击666
▼
(你们最爱的表情包,收好)
(有大志向的出现了!)
(省钱鬼才)
奶茶梗爆火的背后:品牌梗经济
这个梗爆火的原因,除了奶茶万能话题社交货币的属性和大众的从众心理之外,品牌的借势助推是很大的原因,就这个话题,能上全网热搜背后没点策划营销我是不信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梗变得越来越多,人们的造梗玩梗能力越来越强,梗的变现能力也越来越强,梗的属性逐渐从玩变成了玩弄。
品牌们其实一直很擅长使用“梗”的力量。钻石品牌戴·比尔斯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是品牌造梗玩梗的经典案例,这一句广告词已经成为一个经典老梗,提到钻石就会想起它,曾凭借一己之力,拉动了中国人对钻石的接受度。
淘宝天猫的双十一购物节,灵感来源就是“11.11光棍节”这个梗,现在已经被淘宝开发成了大IP,并且举一反三,推出了一系列各种节让你花钱。
最近的品牌造梗玩梗案例也不少,宁静因为与M&M'S的“撞脸梗”促成合作,老乡鸡三CUE岳云鹏,自己造梗促成合作......
品牌的手段越来越狡猾,节日、营销事件太少?自己造啊!于是它们一个个的,越来越接地气,玩梗造梗水平一流,美名“和年轻人玩在一起”,然后不知不觉,我们的钱包越来越空(富婆富翁们忽略这句话)。
就像这次的梗,无论是不是品牌暗中策划的消费陷阱,我们没脑子的快乐一下,就够了。
最后,虽然上面一顿分析猛如虎,但是对不起,我还是中套了,我坦白我忏悔,我昨晚偷偷点了一杯奶茶......
可能,这个梗爆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昨天想喝奶茶的人特别多?
你对这种梗怎么看?
注: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梅花网立场。
本文由广告圈头条授权梅花网,并经梅花网编辑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