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11月22日,2018吉首鼓文化节在乾州古城举行。作为连续举办6届,成为湖南三大民族文化节庆品牌之一的吉首鼓文化节,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一批企业赞助本次节会。松桂坊、成聪软件等作为湘西走出的本土企业参与赞助,借势节会影响力互助共赢。
松桂坊熏制的湘西腊肉。
湘西州保靖县的松桂坊加工厂效果图。工厂一期已开始投产,全部投入使用后,可为周边居民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
红网时刻记者 何超 长沙报道
“2个腊味三拼套餐,1份烟笋腊肉……”到午饭时间,30余人的“松桂坊点餐”微信群内,松桂坊公司员工开始陆续在楼下的“松桂坊腊味煲仔饭”店铺下单。这家品牌隶属于松桂坊公司的餐饮加盟店逐渐成为自家员工的“食堂”。
每当新闻曝光黑心食品企业商贩制售的不合格食品“连自己都不会吃”时,无形中透支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当公司生产的产品自家员工还敢吃,虽理所当然,但也足以昭示这家企业对食品安全的坚守和信心。
近日,记者采访了2018吉首鼓文化节的赞助企业之一,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立国,听他讲述松桂坊与湘西的不解之缘,以及对“松桂坊”品牌湘西腊味系列食品安全的恪守与坚持。
溯源
来自湘西,反哺湘西
松桂坊创建于2010年,企业出发的地方是湘西凤凰的小镇上。这家以湘西传统技法制作腊味的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湖南省移动互联网重点企业。
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吉首鼓文化节为何会结缘松桂坊?彭立国坦言,腊肉是湘西美食,苗鼓是湘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有着天然的关联,在品牌调性上也比较合拍;而其作为湘西的特产和企业,希望借鼓文化节扩大知名度,达到产品和湘西文化互助共赢的效果。
像松桂坊一样,还有不少赞助本次吉首鼓文化节的企业,也是从湘西出发的。他们的创办者曾多在吉首大学学习,在吉首开启创业之路。“我和公司创始人都是吉大毕业的。”在彭立国看来, 是吉首大学校友会将他们团结在了一起。
“吉首大学的人有一种拼搏精神,创业的特别多,对学校的认同感很深。”彭立国说,吉大地处偏远,没有清华北大的光环,但正是艰苦的条件造就了吉大人奋勇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
他介绍,因为苗鼓和腊肉同属于对湘西文化的传承,松桂坊和鼓文化节在联合推动湘西的美食文化上具有天然优势。
坚守
始于匠心,忠于品质
为什么一说到湘西腊肉,会令众多吃货萦心挂怀、口舌生津?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湘西腊肉”这一地域名片。传统的湘西腊肉,秘诀是需用松柏树枝熏制,用桂花入味,其味道才会清新醇厚,别有风味。
这也便是“松桂坊”名字的由来。彭立国说,公司坚持用湘西传统工艺熏制,严格控制产品品质,不添加防腐剂等任何食品添加剂,创业至今没有任何批次的产品检测出食品安全问题。
“做食品,一定要有良心,安全就是底线。”彭立国介绍,正是在湘西腊肉独特的味道下,忠于匠心与品质,如今,松桂坊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腊味制品的销售额做到了全网第一,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在电商平台的复购率达到35%以上。”
在发展腊肉制品时,松桂坊不忘反哺湘西。该公司发动村民养殖黑猪,联动地方产业,帮助背井离乡的湘西老百姓回乡增收。其在湘西州保靖县投资建设的100余亩现代化生产工厂,工厂一期已开始投产,全部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产值达6-7亿元,为周边居民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
<>< class="pgc-img">>湖南,提到松桂坊,90后00后的小青年们想到的肯定是腊味煲仔饭。
< class="pgc-img">>但,一吉首大学毕业的朋友发了一篇文章《吉大出了个卖腊肉的——记互联网腊肉第一品牌“松桂坊”创始人杨琳文校友》说:“没想到松桂坊老板是吉大毕业的!而且松桂坊是卖腊肉的电商?之前一直只知道松桂坊腊味煲仔饭。”
文中松桂坊创始人杨琳文也自信说道:“做腊肉的,我们最懂互联网;做互联网的,我们最懂腊肉。”
< class="pgc-img">>把农村家家户户都能自制的腊肉放在网上销售,不到五年销售额就达到7000万——松桂坊也成为国内腌腊肉制品互联网运营第一品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所以是卖腊肉的“松桂坊”?
< class="pgc-img">>通过公开数据检索,仍显示松桂坊品牌是腊肉及即食食品电商平台,让我们忍不住继续深扒松桂坊的前世今生。
通过公开数据检索,发现松桂坊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大阶段,而松桂坊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互联网+食品餐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缩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10年,松桂坊创始人杨琳文作为出身特色湘西的文化人带着既赚钱又造福家乡的情节,成立了凤凰县松桂坊民族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线下批发腊肉等湘西特色食品。
并尝试在在淘宝开店线上销售,2011年,松桂坊在网上的销售量一下子飙升到300万元。
< class="pgc-img">>2012年,这一年淘宝天猫诞生、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互联网线上营销悄然兴起。
杨琳文敏锐地嗅到了互联网的商机,2013年成立了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总部从湘西搬到湖南省会长沙,打造电商平台。
< class="pgc-img">>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明确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互联网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工具,掀起互联网+的创业浪潮。
紧跟前沿趋势,松桂坊成立了全资技术子公司湖南大好信息有限公司,先后自主研发线上湘菜食材门户平台万菜网和移动端大好APP,真正实现“互联网+”,搭上了时代的快车道,松桂坊成为湖南腌腊肉制品互联网运营第一品牌。
< class="pgc-img">>2015年开始布局线下,杨琳文与侯瀚雨共同进军餐饮行业,研发松桂坊腊味煲仔饭。
2016年下半年开始加盟,至今已有一百多家门店。
2017年配套设立了湖南吾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长沙大松树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分别对产品后端食材供应和前台服务培训增加力量,把控品质。
从线下批发腊肉等湘西特色食品的地方单体公司到线上线下联动多产业布局的集团企业,松桂坊不仅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浪潮甚至总是先人一步谋划布局。
“四高一低”包括人工费用高、房租价格高、能源价格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润低是餐饮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制约餐饮业的品牌化与产业化发展。
但在经营大众化和消费多样化的大环境下,餐饮企业的发展应当更加重视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品牌建设与深化、企业集团化管控打通产业链、团队股权激励与持股平台搭建的控制权保护平衡。
松桂坊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经验都值得食品餐饮企业借鉴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但有意思的是,虽然都冠名松桂坊,但从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股东变更情况来看,两个业务版块的发展趋势却是从一开始的尝试混合经营,到逐步有序分家经营,独立管控业务体系。
特别是工商登记显示:2019年1月16日,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桂坊电商公司)完全退出湖南松桂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桂坊餐饮公司)顿时感觉这个瓜不小。
当研究完松桂坊的整个公司体系和股权历史变更情况后,发现既有餐饮行业经营的共性但又有很多意料之外的变数,让人不禁遐想。
< class="pgc-img">>2015年侯瀚雨入股松桂坊电商公司,以松桂坊电商公司作为持股平台直接持股松桂坊餐饮公司32%,并通过设置长沙富海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长沙富吉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长沙富家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三个员工持股平台持股餐饮管理公司60%股权。
并由杨琳文和侯瀚雨交叉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共同对餐饮管理公司绝对控制。
从上述股权结构分析,一开始杨琳文和侯瀚雨在松桂坊连锁餐饮版块是深度绑定的,且实际控制餐饮管理公司的股权旗鼓相当。
< class="pgc-img">>但2016年9月,松桂坊电子商务公司从32%减持至5%,侯瀚雨直接个人持股20%,同时富婆和富家两个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侯瀚雨。
至此,侯瀚雨实际控制的股权占比达到57%,形成对松桂坊餐饮公司的相对控股权,但因富吉和富海两个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是杨琳文,且杨琳文在松桂坊电商公司是大股东,所以好歹算是团队协作,各有分工。
< class="pgc-img">>而2017年2月,松桂坊餐饮公司将注册资本增加至700万元,松桂坊电商公司在松桂坊餐饮公司的股权被稀释,仅占3.75%,侯瀚雨实际控制的股权占比达到69.99%,形成对松桂坊餐饮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 class="pgc-img">>2017年7月,松桂坊餐饮公司再次增资,将注册资本增加至1250万元,此时侯瀚雨实际控制的湖南松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入主松桂坊餐饮公司直接持股42.32%,成为第一大股东。
< class="pgc-img">>2019年6月,松桂坊电商公司以及杨琳文控制的富海有限合伙企业退出松桂坊餐饮公司,富吉有限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由杨琳文变更为侯瀚雨,至此,松桂坊餐饮公司完全由侯瀚雨掌控。
反观2018年3月,侯瀚雨退出松桂坊电子商务公司。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上面讲述的发展沿革可知,松桂坊品牌确实起家于2010年“卖腊肉”,之后发展成主打腊肉的即食食品垂直电商,而2015年起松桂坊在腊肉即食食品电商的第一主业之上发展出第二主业——腊味煲仔饭连锁餐饮,从线上建立电商品牌进而线下布局餐饮,进行品牌形象建立与不断深化。
就像松桂坊作为腊味即食食品电商品牌认知更多建立在7080的中青年心中,而松桂坊作为腊味煲仔饭的特色餐饮品牌通过连锁加盟的规模化快速深入9000以外卖填肚子的新青年心智。
且不论创始人之间的初衷如何,但不可否认,开辟餐饮版块是食品版块不断巩固市场优势和扩大产业版图的应有之义,而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公司在腊肉即食食品电商所聚集的“松桂坊”品牌为撕开餐饮版块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品牌赋能与材料供应。
之后的分立,且不论是否为创始合伙人之间的个人问题,但一定离不开行业属性问题。因为餐饮行业相较食品行业,进行产业化生产需要更高更严格的标准,相应的产业链条也不相同。同一品牌旗下不同业务版块进行分立经营,能有效隔离风险。
< class="pgc-img">>虽然松桂坊食品电商版块和连锁餐饮版块分立经营,但两个版块同时都基于打通产业链条进行了集团化管控,腊肉即食食品电商的集团运营公司为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腊味煲仔饭连锁餐饮的集团运营公司为湖南松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这也符合餐饮行业基于行业生态和供应链布局集团化的趋势,因为餐饮行业对食品安全性管控更加严格,而规模化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所以供应链把控、品牌和服务体系化形成的连锁效应对餐饮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集团化管控成为必然趋势。
松桂坊腊味电商版块,从2010年成立凤凰县松桂坊民族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占据湘西腊味技术配方根据地;
到2013年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将总部迁移到湖南省会长沙,升级战略定位;
紧接着2014、2015年成立湖南大好信息科技公司和湖南万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移动端大好APP和线上湘菜食材门户平台万菜网;
2016、2017开始进一步研发特色即食食品,并借力湘西保靖县国资局共同成立保靖县松桂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同时引进战略投资九鼎集团旗下新湘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加强养殖生产的产品输出能力。
形成了以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拳头母公司,对外投资了包括技术、网页端、移动端平台运营、食品开发等职能分工的7控股子公司,同时在上游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确保品质,保持品牌黏性。
< class="pgc-img">>松桂坊餐饮版块,从2015年成立湖南松桂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军餐饮行业,到2017年成立湖南松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化母公司,逐步建立起品牌建设、餐饮服务标准化、食材供应链、线上数据等职能分工的产业布局。企业集团化管控助力松桂坊餐饮2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快餐百强企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团队股权激励与控制权保护并行这其实不仅是餐饮行业,团队股权激励应该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全名合伙人时代下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目标有序高效实现,通过搭建有限合伙企业的持股平台在分钱与分权之间达成平衡。
通过公开数据分析,松桂坊设置了7家“家”字辈的有限合伙企业用于团队激励。关于怎么判断持股平台是否用于激励团队,以松桂坊为例,分析理由如下:
其一,上述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全部为个人,且除杨琳文和侯瀚雨外,各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基本都只持有1家合伙企业份额;
其二,上述合伙企业分别对外投资了湖南松桂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或湖南松桂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湖南松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集团化母公司,且仅对外投资1家;
其三,上述合伙企业杨琳文和侯瀚雨必有一人,合伙份额不一定最多,但均由两人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从而确保了杨琳文对松桂坊线上腊味电商版块的实际控制权,侯瀚雨对松桂坊线下餐饮版块的实际控制权。
当前,餐饮企业在单体公司经营下呈现经营模式粗放、品牌建设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像松桂坊通过集团化管控至少实现了以下4点经营成效。
第一:规模效应
在集团化管控下,利用连锁,产业组合,平台搭建,产业链链接,控制标准等多种手法来实现规模效应
第二:速度效应
集团通过资金流控制和集团以自身的能力,资源和商誉用聚焦式灌注的手法高位整合的手法,来加快子公司的周转,发展速度,攻克瓶颈的时间,以集团之全力协助子公司解决片段的问题。比如一开始松桂坊电商公司为餐饮公司的助力。
第三:资本放大效应
母公司利用在子公司的控制权,将子公司的无形,壳资源,各种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以较小的资产来控制更大的资产总量,甚至有意识利用多层次控制,在子公司放大控制权。
第四:产业组合效应
母公司对不同产业,产业之间的互补,共享,协同,内部交易的管理,通过以赚养亏,以亏克敌.以负伤敌,以盈养负交叉补贴增强综合竞争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如想了解更多股权方案 欢迎扫码添加小股君微信
>>源:团结报-湘西网
尚 涛 向朝森
2017年以来,湘西州精准大招商,推动大开放,激活大流通,繁荣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消费,全州累计省外境内到位资金542.2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349.5亿元,年均增长22.3%、35.6%,省外境内资金增速、项目落地率均居全省前列。
坚持高质量引进来,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五年来,我州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作为撬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杠杆”作用不动摇,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做到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出席、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调度,相继出台了《关于湘西自治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10大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为高质量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全州围绕“产业四区”和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建设目标,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发达经济圈,聚焦生态文化旅游业、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四大千亿产业”,重点探索实施产业链招商、企业主体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上云用数赋智”招商五种招商方式,集约集成引进“三类500强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实体型外贸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总部经济企业等六类优质企业,工作成效显著。州级以上签约招商项目299个,合同引资1792亿元,到位资金330.1亿元,成功引进江西正邦、东方希望、上海复星、美欣达集团等“三类500强”企业24家,投资项目28个。始终将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主力军、主载体,助力“五好”园区产业招商,全州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累计省外境内到位资金248.2亿元,占全州总量的45.8%。承接产业抱团转移效果明显,来自发达经济圈的投资项目118个,到位资金115.4亿元。招商引资在拉动我州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湘西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提升服务质效,外经外贸口岸创新发展
外贸进出口来势强劲。五年来,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67.49亿元,年均增长13.3%,先后与美国、德国等11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紧密贸易往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新的出口潜力逐步挖掘,高科技电子产品、新材料、假发、新能源电池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升,全州“一矿独大”的格局加快改变,由过去占比82%下降至现在的55%左右。组织企业参加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第四届进口博览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酒鬼酒、湘西茶叶、湘西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来势较好,苗绣箱包、民族服饰等越来越多的“神秘湘西”非遗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持续优化涉企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系列生存发展难题。今年以来,为先伟健民、韵莱农业等65家企业全程代办进出口相关资质,引导金泓电子、华美兴泰等5家企业实现业绩回流。截至目前,全州共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50家,其中“破零”16家,“倍增”10家,稳定了全州外贸基本盘。
口岸和外经工作加快发展。湘西海关建成运行,全面实现了“家门口”报关,通关效能大幅提升,报关服务大幅提升,外贸发展环境大大增强。五年来,我州外派劳务累计1394人,实现营业额1.853亿元,已建设1家州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和5家州级对外劳务技能培训基地,赴日护理外派劳务项目成为全省工作品牌和亮点。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内贸流通繁荣稳定
商贸物流加快推进。五年来,全州累计实施建设75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实现投资346亿元,泸溪县红山物流园、花垣县兴鹏物流园、保靖县松桂坊物流园、龙山县红星美凯龙物流园、永顺县邮乐购物流园、吉首市雅溪国际商贸物流园、八大仓库物流中心等一批商贸物流园、分拣中心、配送中心、专业市场建成运营。
商业布局不断完善。加快商业布局,基本形成了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吉首市和盛堂商圈)、一个市级批发市场(吉首市雅溪民营小区市场)、七个县级商业副中心、一批乡镇社区商业区、各类农贸市场、中小型超市构成的商业发展总体构架。在其他各县已初步形成了中型超市、购物中心、大型专业店、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特色街道等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商业业态。全州累计建成商贸综合体22个,面积156万平方米。全州现有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38家,零售业法人企业104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48家,大型商场超市57家,冷链物流企业32家。
市场消费加快转型。农贸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五年来,全州累计投资3.1亿元,完成新建或维修改造农贸市场76个,面积9.8万平方米,农贸市场交易额累计实现3700亿元,年均增长8.2%。举办网上年货节、消费促进季、大湘西车展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营销活动,有力促进和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州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1亿元。认真组织开展“味道湖南·湘西味道”道地名菜、名厨、名店和特色小吃评选活动,我州的“牛头宴”在湖南十四个地州市推荐的300道湖南名菜中荣获金牌菜,“乾州鸭”“苗家酸肉”“花垣性肠”“凤凰血粑鸭”荣获银牌菜。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五年来,我州积极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引进申通、圆通、中通、邮政等知名快递物流入驻发展,州县乡村四级电子商务流通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省唯一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市州。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37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9个,经营面积1.31万平方米。全州现有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家,省级电子商务认定企业20家,注册电子商务企业418家,各类网店36000家,电商交易额突破120亿元。
(稿源:湘西网-团结报)
(作者:尚 涛 向朝森)
(编辑:杨思思)
本文来自【团结报-湘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