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的第一个月即将过去一半,餐饮圈可谓是一半人欢喜,一半人愁。有人开餐厅干餐饮很成功,但是也有人在2017年一整年不仅花光自己的积蓄开了家餐厅,而且还往里面倒赔了很多钱。
失败的餐厅,倒下去的理由各不相同,那么那些人气爆棚的餐厅,他们的老板每天都在做什么呢?
今天我将调查到的大致情况分享如下,希望对各位餐饮人有所启发。
一、可以为了一道传闻中做得好的菜,不惜千里迢迢去到任何城市。
二、每到一个新的城市,脑子里闪出第一个念头是尝尝当地的地方名菜。
三、到一家喜欢的餐厅吃饭,会自然而然的偷拿别人家的菜谱。
四、喜欢收集各种人气店的数据,并整理观摩将其优点作为学习榜样。
五、出外考察之后会带着样品,逼着自己的厨师做出同样水平的菜品。甚至不惜成本带领团队,再次杀回旧地反复观摩学习。
六、看到一家地段好,却没什么人气的店,会忍不住分析它的原因,并瞬间进入思考状态,如果我是这个老板会怎么做?
七、看到一道菜的餐具盘式好,脑子闪出第一个念头,拍下来!看到一道特色菜,拍下来!看到一家很特别的餐厅,拍下来!等等等……手机相册里除了家人,几乎全是跟餐饮有关的相片。
八、关注的内容大都跟餐饮有关,喜欢混餐饮圈子,不是拜访就是接待餐饮朋友,见到名厨、大师比见到亲爹妈还兴奋,想尽办法都要混张合照。
九、餐厅就是第二个家,在自己餐厅吃饭的次数,呆的时间比在家要多的多。
十、听到当地有新开业的特色餐厅,马上呼朋唤友带着队伍前去考察。
十一、喜欢参加各种餐饮学习会、交流分享会。因为见识的越多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成长的空间很大。
十二、喜欢研究行内的前辈各种先进案例事迹,什么定位、营销、策划、设计、文案、管理、技术、产品线、商业模式等等,学的不亦乐乎!
十三、半夜三更想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会突然蹦起来,并立马记下来付诸行动。
十四、在逆境的时候经历过无数个彻夜难眠、迷茫、焦虑、无助和胡思乱想!
十五、心中始终有一个餐饮王国的梦!
十六、总是觉得自己的产品不够好,服务不够好,体验不够好,精益求精,时刻保持着危机感!
十七、总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家人和团队一个美好的未来,更多的是因为一份情感和歉意!
十八、去别家餐厅吃饭会格外“省事”,从来不喜欢麻烦服务员。因为知道这一行的辛苦,知道基层人员都很不容易!
十九、不听劝,为了自己的餐饮事业一意孤行,甚至食宿不规律,生活无法平衡,依然乐此不彼,无怨无悔!
二十、很多时候看不到希望!依然愿意坚持!无数个诱惑摆在眼前,却依然不愿意放弃餐饮,因为始终坚信没有不成功的行业,只有不成功的企业!
请诸位餐饮人一定要引起警醒:不是每个努力的人都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努力。
>厅工作记
在餐厅干了三个月,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总结了几条好处:
1.在工作中活动了身体,早睡早起身体好了;
2.和同龄人一起干活聊天,心情舒畅,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还是那批人,兰香,红霞,小玲,东梅…
3.再也不窝家里刷手机了,眼睛也好受了;
4.不再看直播购物了,省了不少钱;
5.一日三餐按时在餐厅吃,饮食规律,而且节省了家里的水电气。
虽然工资不高,但想想都是赚!我每天早晨五点精神饱满地骑着电动车去上班,心情美美哒。
可是最怕值班,每周一天,不但工作量加大了,工作内容也复杂了,需要给老师们打饭,这是我和我的伙伴们都深感头痛的地方。
早上六点五十分,学生已经早餐完毕,我们开始打扫战场,餐车卫生做好就可以下班了,留下两位值班人员,等待七点半老师们前来就餐。
餐厅对老师们提前做好了优惠,充饭卡一百元就再送一百,等于吃的半价饭。学校对老师也有照顾,当天有早课的都免费发放早餐券,值班领导有陪餐券,两种券都没有的可以刷卡就餐。
我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混了二十多年,现在跑到城里为高中老师服务,瞬间忘了过往,对老师们毕恭毕敬,满脸堆笑。俺家一个高中生我都束手无策,人家能管理一群青春期的孩子,该有多大的学识和智慧啊!
在餐厅这个暴露吃的本性的地方,可以说百分之六十的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规矩用餐,吃多少要多少,吃完还不忘清理桌面,一看就是有素质的人。可是这类人我们往往记不住面相。
最怕的就是另外一部分,给人印象深刻。我把他们归结几个类型:
一.官威型。
这位一来就有派头儿,对待比他大十来岁的打饭大姐吆三喝四:过来过来!饭热不热?怎么又是这俩菜!
有次我给刚他打完汤,他转身给其他老师说话,我就先给别人打饭,等他再过来一看我还没有给他打菜,火了:这么长时间咋还没给我打菜!
我赶紧拿餐盘打好两个菜并双手递过去:老师吃不吃馍?
他气冲冲地:拿来吧你!
然后自己拿俩馍走了。
这是老师吗?这明明就是街上的地痞无赖嘛。
二.贪婪型。这类人往往有早餐券或陪餐券,连吃带拿,自己吃完再拿一袋子甚至两三袋子回去,专挑贵的。说起来我都替他们丢脸,咱有那么缺吃吗?
本来餐厅给老师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早餐,可是经不住有些人连吃带拿,只要学生一走,除了留下胡辣汤、小米粥、黑米粥,馍,两个素菜和鸡蛋,其他新鲜的口味花样通通端走。可是就连剩下的这几样,也不耽误他们再来一袋。后来学校发现了老师们的不良行为,规定早餐券价值六块钱左右,可是一个打饭阿姨又怎么能控制得了一个个伸长的手呢?有的老师抱怨花样太少,如果他们知道餐厅这样操作,又该有何感想呢?
三.优越型。
每天晚餐前就有位女士,独来独往,(我想她大概也知道不光彩),拿着一张领导才有的陪餐券,自己用餐完毕,再要一兜子西点,卖东西的阿姨不敢做主,一路小跑去咨询经理,经理也无可奈何:这是领导啊,不敢得罪呀,让她随便拿吧!
于是阿姨笑容满面双手递过去,人家一扬脸:给我包好。
等她优雅地转身离去,阿姨很疑惑:领导家好像有点困难,这贪心劲儿好像没吃过似的。
不知道配餐券带给她的是荣耀还是羞耻。有的人外表光鲜亮丽,行为却遭人鄙视。
有人道貌岸然,看见一点点蝇头小利就两眼发光;
有人衣衫褴褛,却坚守人格底线。
由此可见,人的品格和职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