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菜价”话题冲上了热搜。
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至18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87元,较9月底上涨8.7%,较近3年同期均价上涨16.8%。
青菜涨价猪肉跌,眼下正是大口吃肉的好时候。
菜价贵了,餐饮店会涨价吗?
“你敢涨价?隔壁海底捞就是教训!”
一位火锅店老板直言,食客们对价格最敏感,餐饮店不会随意涨价。
在南方+记者的一个小范围调查中,10家餐饮店中只有2家表示会调整价格,但仅限非热门菜品。
去年海底捞就因为涨价闹出一场风波。
疫情下海底捞恢复营业后,消费者发现多份菜品涨价:一份米饭曾涨至7元、小酥肉50块钱一盘等等,结果在网上引起“公愤”,即便海底捞解释涨价是受疫情影响,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但架不住网友们不买账,后续海底捞以调回价格、道歉来平息了这场风波。
“菜价涨,对餐饮店的影响大过老百姓!”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仟福粥点一位负责人说,比如菠菜比肉贵,我大不了不吃了,但餐厅不能随便改菜单啊。
菜价一直有波动,餐厅不可能经常改菜单。
一餐饮老板向记者发来的10月份两种蔬菜进货价
该负责人向记者吐槽,菜心、青瓜、白萝卜这些菜价都涨得厉害,因受台风影响,青瓜、白萝卜的产地山东接连暴雨造成水灾,影响其收成,导致价格打幅度弹性波动。最近青瓜进货价都涨到每斤7元左右。
“实际上,每年肉蛋蔬菜价格都有一个周期性的波动,只是最近波动的幅度较大”。
东莞市连锁餐饮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波介绍,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因此价格也会随之上下浮动。例如今年入秋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连续降雨,导致蔬菜产量降低;持续降雨也增加了工人采收劳务费用;基于天气影响,大部分蔬菜运输成本也会增高;再加上蔬菜难以长时间保存,即便有些蔬菜属于存量蔬菜,也无法补足当季欠收所产生的窟窿。
疫情发生后,蔬菜价格一直未有明显降低,只不过今年秋季,由于特殊天气等原因,使得蔬菜价格变得更高而已。
“面对挑战,除了死扛菜单不涨价还能做什么?”
首先,这时候就是检验企业日常功力的一个契机了。
“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做粤菜的会员企业,因为以往给原料供应商结款及时,基本不拖欠,双方合作良好多年,供应商最近主动提出先供货,货款不急,这给餐饮店缓解了很大的压力。”徐波说,重视供应链的企业,就相对有优势,依托企业良好的采购能力,能抵御部分风险。
传统餐饮企业往往不重视供应链环节,采购渠道、方式传统,自认为是甲方,拖欠货款成为业界一个普遍现象。
徐波表示,近几年,尤其是疫情之后,餐饮行业快速迭代升级,连锁餐饮规模壮大,包括食材采购的整个供应链得到重视及快速发展。因而连锁餐饮品牌比传统餐饮店更能抵御菜价波动带来的负影响。
其次,短期替换大幅涨价的菜品也是部分餐饮店的应对措施之一。继续寻找品质、产量、行情常年稳定的可替代蔬菜原料用于研发新产品。
【记者】李劼
【摄影】周中雨
【作者】 李劼;周中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庆节后,全国多地菜市场的蔬菜,
价格居高不下,
有的蔬菜每斤单价突破10元大关。
这一罕见现象不仅引发热议,
也让不少网友迷惑。
菜比肉贵,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多地不少蔬菜
每斤单价突破10元大关
从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的价格走势图来看,进入10月份后,蔬菜价格呈现连续上涨态势,其中菠菜等绿叶菜涨势迅猛。
在华中地区最大的农贸集散地——湖北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以销售外地蔬菜为主的曹彦周告诉记者,往年同期批发一元一斤的黄瓜,现在已经涨到四五元一斤了。
图源:央视财经
来自河北的白萝卜价格也在最近一个月里翻了一番。
在浙江乐清的菜市场,这两天荷兰豆、秋葵等常见蔬菜,每斤价格都在10元以上,相比前段时间涨了不少。
记者又走访了杭州、舟山等地的农贸市场,发现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不少经营户说,部分叶菜类进价比一周前翻了一倍。
西兰花8元一斤,四季豆10元一斤,菠菜15元一斤,韭菜花甚至达到了18元一斤。江西南昌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一些品种的蔬菜甚至“一菜难求”。
菜价涨了
农产品批发商也赚不到钱?
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大,但商家也难以获益。
浙江舟山市某市场商户表示,越是贵的蔬菜,越是不赚钱,因为价格太高顾客接受不了。
北京一超市销售人员曾女士说,部分蔬菜售价高没人买,损耗大,都已经减少备货。
“采购价涨了,但销售价没法涨,不然就卖不出去。”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前来采购菠菜的餐饮商张先生说,菜价成本主要靠内部消化,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才能留住顾客。
图源:央视财经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着7年蔬菜批发经验的许先生坦言,“跟平常2元多一斤的收购价相比,现在菠菜收购价涨到6元一斤,还从未见过。”
“菠菜产量有限,即使抬高收购价,也收不上来多少。”许先生说,往常两天就能收一车,现在至少要3到4天。
优质菠菜收购价在5元到8.5元一斤,去年同期收购价格是2元一斤,即使翻了几倍,批发商也在抢购,“货源实在太少了,能抢到多少就收多少”。
受连续降雨影响,多数种植户蔬菜产量不如往年,但菜价较高,总体来看,收益与往年持平。
“往年,5亩地到现在能出4万到5万斤黄瓜,今年受阴雨天气影响,才出了2万斤黄瓜,但卖的价格高了一倍多,总体收益与去年持平。”黄瓜种植户说。
菜价上涨背后:
季节性、雨水等多重因素导致
“最近肉价、海鲜价格都非常稳定,唯独蔬菜价格上涨,这跟汛情、季节等因素相关。”据广州沙园西华市场相关负责人分析,因为今年秋季降温快,低温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生长缓慢,还有部分地区遭遇汛情,使得蔬菜减产和物流运输遇阻,造成广州地区菜价明显上涨。
胜佳超市生鲜采购刘主任告诉记者,“现在降温了,街坊们喜欢打火锅,对萝卜和叶菜的消费需求增加,同时,秋冬季节蔬菜生长慢,使得供应量减少。”他还表示,现在南瓜、土豆、洋葱这些上涨幅度比较小,市民可以多购买。
图源:央视财经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基本结束,秋冬蔬菜少量上市,再加上今年降温快、雨水多,主要产区蔬菜生长缓慢,部分地区蔬菜被雨水淹后减产,市场供应量减少,造成菜价明显上涨。
此外,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拉高蔬菜种植成本;油价持续上行,9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25.7%,带动运输费用增加等。这也助推了菜价走高。
菜价易涨难跌
或助推10月CPI上涨
不少蔬菜批发商预测,随着天气转晴,蔬菜运输恢复正常,菜价将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往年正常价格。
“后续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说。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以来蔬菜价格快速攀升,或将带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食品数据回升。保持消费市场供需平稳、价格稳定,面临一定压力。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资下乡进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加强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秋季蔬菜生产,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
转自新华社、央视财经、广州日报
来源: 齐鲁晚报
如今的市场经济中,菜价的波动如同潮起潮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们该如何确保菜品供应的稳定,同时又能让农民朋友们获得合理的收入呢?本文将带你深入探讨这个关系密切的话题,揭示保供与增收的有效方法!
< class="pgc-img">>最近,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的菜价波动得有点厉害?时而飞涨,时而回落,像极了过山车,让人心旷神怡又无比焦虑。不仅消费者要担心自己的菜篮子,更重要的是,作为种植者的农民朋友也在为自己的收入发愁。保供与增收,这两项目标,看似矛盾,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 class="pgc-img">>那么,如何在菜价波动的背景下,实现保供与增收的双赢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1. 理解菜价波动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菜价波动的原因。其实,菜价的波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季节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夏季蔬菜丰富,价格相对便宜;而冬季,尤其是寒冷地区,蔬菜稀缺,价格自然会上涨。
气候变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极端天气,例如干旱、洪水等,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从而导致菜价上涨。
此外,市场需求也是关键。假如某种蔬菜突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需求量增加,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2. 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那么,面对如此波动,我们该如何保证菜品的稳定供应呢?
农业科技的应用至关重要。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温室栽培、智能灌溉等手段,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这不仅能够增加供应,还能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多样化种植也是一种有效策略。农民朋友们可以选择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以确保在不同时间都有新鲜蔬菜上市。此外,发展深加工产业,将一些季节性强的蔬菜进行加工,延长其保质期,也能有效缓解菜价波动。
3. 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
除了保障供应,我们还需要让农民朋友们能够稳定增收。这就需要找到适合他们的增收渠道。
合作社模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农民可以组建合作社,统一进行生产、销售,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议价能力。这样,农民的收入就会更有保障。
拓展销售渠道同样重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农民们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将新鲜蔬菜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获取更高的利润。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尝试线下市场、农贸市场等多元化销售方式。
4. 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当然,政府的支持也是实现保供与增收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当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市场发展。例如,设定菜价的浮动范围,避免出现过大的波动。同时,提供合理的补贴和优惠政策,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设施、仓储设施等,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确保供应稳定。
5. 提升消费者的认知
除了关注供应和农民的收入,消费者的认知水平也很关键。我们应鼓励消费者认识到季节性蔬菜的价值,选择当地应季的蔬菜,这不仅能享受到更新鲜、更便宜的蔬菜,也能促进本地农业的发展。
在特殊的节假日,消费者应提前规划好饮食,避免集中采购造成的菜价暴涨。
6. 增强市场透明度
提高市场透明度,可以使参与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消费者可以了解蔬菜的来源、价格波动情况,而农民也可以掌握市场需求趋势,从而及时调整种植计划。通过数据共享、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整个市场更加高效运转。
7. 跨行业协同发展
最后,促进跨行业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保供与增收提供支持。比如,农产品与餐饮、旅游等行业结合,可以形成较强的市场联动效应。
如果农民和餐饮企业形成合作关系,餐饮企业可以优先选择本地新鲜蔬菜,这样既能提高菜品的质量,又能为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结语
在菜价波动的新时代,保供与增收并不是一条孤立的道路,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科技的进步、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透明以及消费者的参与,我们一定能找到一条实现保供与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未来,期待我们的菜篮子不仅满满当当,更能够保障每一位农民朋友的收入安稳。让我们一起为此努力,迎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