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者叫外卖时,明明主动点击了“不要餐具”选项,但送来时仍带有餐具套装,除了相对实用的一次性筷子和纸巾,剩下的勺子和牙签直接扔进了垃圾袋。
这样一个看似很小的动作,结合上海日均两三百万单外卖的基数来看,积少成多,将是非常大的浪费。其实,只要餐厅加强对外卖打包员的管理,“多看一眼”,严格按照订单要求打包,这样的浪费完全可以避免。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9月19日宣布,上海首批参加绿色餐饮服务认证的5家餐饮企业已有2家通过认证。这项全新的试点,能否改变餐饮行业一直以来的节能减排“后进生”状况?
品相不佳菜心切段做员工泡饭
上海红子鸡美食总汇有限公司(红子鸡凤凰楼)这次通过了绿色餐饮服务认证。
红子鸡凤凰楼总经理叶丽霞坦言,以前觉得节能环保是一种社会责任,这次参加认证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节能环保不是“有去无回”的投资,而是会带来实在的好处。
2021年重新装修时,红子鸡凤凰楼下决心采用投入更高的节能环保型装修方案:1.5万平方米的餐厅全部采用LED灯具,比普通灯具节能20%;厨房排风系统可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整转速,比普通设备节能35%;热水器用能从天然气改为电能,节能10%—15%。
智能化排油烟系统,实时控制风量,节约电能 陈玺撼摄
“比普通材料贵了两三成,但从长远来看,可以节省一大笔运维成本。”叶丽霞透露,对比今年和2018年,饭店8月份的能耗足足下降了18.66%。今年以来,该饭店能源消耗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3%,符合上海地方标准《绿色餐厅管理规范》不能超过4%的要求。
除了硬件投入,“软件”管理到位,节能减排也有潜力可挖。
在红子鸡凤凰楼后厨,厨师罗清勇没有把箩筐里品相不好的菜心扔掉,而是倒回菜板上,细心地切成一个个小段,“这些菜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只是因为出菜的菜品标准太高而被剩下,可以放到泡饭里,作为员工餐,一点不浪费。”
罗清勇指着另一筐切好的净菜说,原来,从叶片顶端到根部,只保留前面大约三分之二的部分,切下来的菜叶和根部都不要,从专业上来说,这份菜心的食材出成率就是六到七成,属于较低水平。
原本的改刀方式:切掉叶片顶端一小块蔫的部分,再去除根部,整棵菜只剩三分之二入菜 陈玺撼摄
原本不要的菜根和叶片都被加工后充分利用 陈玺撼摄
“一般粤菜餐厅、本帮菜餐厅的食材出成率分别在60%—65%、70%—75%,追求精致的程度往往导致了浪费的多少,我们正在尽力寻找一个平衡点,既不用担心被客户投诉偷工减料,又能兼顾不浪费食物。”叶丽霞表示,和重新装修前相比,门店今年同时期的营收提高了约三分之一,但湿垃圾产出量没有明显增加,仍保持在一天约5桶的水平,证明这种尝试是可行的。
“一人食”套餐减少浪费和垃圾
“新推出的绿色餐饮服务认证更像是一种服务,让餐饮企业认同节能减排的必要性,看到可行性。”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主任谭平表示,认证覆盖了中式餐厅正餐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指标验证,评定餐饮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消费者饮食健康安全最优化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及达标等级,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评定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机构会给予点对点的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达标。
该标准从环境、资源、能源和服务品质四个方面,细化每个服务接触点上的绿色餐饮行动目标和可量化指标,将食品安全、低碳环保和健康饮食的经营理念贯穿于餐饮企业采购、仓储、加工、服务等多个环节。
按标准要求,餐饮企业需在接待服务、餐厅环境布置、迎宾入座、就餐服务、结账和收尾等每个与消费者接触的细节中,通过环境展示、物品使用、引导宣传等方式,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包括预约时提醒绿色出行,点餐时提示适量点餐,主动推荐小份菜、拼盘菜,提倡光盘行动和食物打包,提供可降解餐盒等。
认证证书 陈玺撼摄
丰收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艳坦言,企业在绿色餐饮服务上虽然有非常多的尝试,但不成体系,也有一些原本认为投入后节能减排效果不好的“盲区”,参加认证后有了明显改观。
以丰收日和丰和日丽推出的“一人食”套餐为例,套餐内的餐食减少了分量却增加了品种,既减少了吃不下造成的浪费,也让一次性餐盒的产生量大幅减少。
“青椒肉丝、小炒肉,类似这样的下饭菜以前一大份装一个餐盒,点几个菜,就有几个盒,我们跟踪复购率,发现客户的接受度不高。”邱艳表示,对菜品和餐盒进行改良后,用专门设计的新餐盒装更多品类的“四分之一份菜”,这样推出的“一人食”大受欢迎。
邱艳介绍,企业对门店员工有节能减排方面的考核要求,其中一项就是严格按照客户订单要求放置一次性餐具,“不要餐具”就不放。
饭菜吃光,扔垃圾时只有一两个餐盒,这也是一种以前容易被忽视的节能减排。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陈玺撼
日,中国饭店协会在推出“绿色饭店低碳日”活动。上游新闻记者从该协会获悉,中国饭店协会绿色饭店专业委员会将联合绿色饭店企业、第三方机构等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发起绿色饭店双碳行动。
此次活动是中国饭店协会绿色饭店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家机构和企业,共同发起绿色饭店双碳行动,以绿色发展为基点,助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践行饭店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
来自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反复的疫情再次给酒店企业带来经营压力。98.2%酒店投资人表示目前的酒店经营状况低于之前预期,不少酒店正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调研数据显示有46.8%的投资人在控制用工成本。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酒店管理公司积极有序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疫情也倒逼企业进行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发展。
那么,饭店、酒店行业怎样才能实现节能减排降碳呢?中国饭店协会给出了答案。
首先是碳监测。可对酒店内部的能源消耗、物资消耗、设备设施状态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碳排放的碳足迹,为酒店整体碳排做合理评估。
其次是碳评估。根据碳监测成果,以所采集到的能源消耗与碳足迹为依据,对酒店碳资产进行分析、对标和预测,明确管控指标,从而挖掘节能减排降碳潜力。
第三是碳改造。根据评估过程中所挖掘到的节能减排降碳潜力,进一步优化酒店内部能源利用方式,结合各酒店地理情况,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土壤能等清洁能源,将绿色、低碳、节能打造成为酒店的特色与亮点,通过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变电系统、智慧暖通、智慧照明等多种措施,减少酒店的能源资源消耗与碳排放。
第四是碳达峰。参照相关标准与运行情况,为酒店制定限定值,结合智慧运行维护、节能减碳技术等手段,减少碳排放量,实现提前碳达峰,快速趋近碳中和。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 实习生 胡滨鹏
京报讯 (记者李文贤)1月6日,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在京举办“2016年北京餐饮业能效领跑者对标会”。“2016年能效领跑者”全聚德集团介绍了其节能减排的管理经验。
主办方介绍,节能降耗是餐饮企业的重点控制指标。2016年,北京市发改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在餐饮行业开展能效领跑者制度试点。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在行业内树立能效榜样,让更多企业参与到能效领跑者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