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HI's TIME
-
第一次去香港茶餐厅
点单仿佛误入TVB卧底接头现场
「A餐鬼佬肉多色,加流晒汗嘅古天乐」
饶是广州人也一脸问号...
< class="pgc-img">>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茶餐厅都有种迷之喜爱,一杯丝袜奶茶、一碟叉烧饭,几乎就是在广人民的日常写照。
广州约有2231间港式茶餐厅,这种起源于香港的食肆,糅合中西美食,因品类多、上菜快、价格便,迅速成为平民饮食场所。
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茶餐厅里很多菜名都有英文的影子,在追求生活效率的香港,更是发明了不少茶餐厅独有的简称。
「一份A餐,走青太阳蛋,冻柠茶飞冰少甜,加一个靓仔」,如同间谍街头的点单暗号,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茶餐厅黑话。
< class="pgc-img">>一家正宗的港式茶餐厅,从菜单可见一斑,免治、多士、捞丁、云呢拿、梳打、奄列、炸两...这都算入门级。
真正的「黑话」,是叫伙计来点单时,从大家嘴里劈里啪啦蹦出的「英数粤」中国话。
*「英数粤」指英文、数字、粤语
>多士,其实是吐司Toast的音译,由此延伸出来的有「西多士」——浸泡蛋液、牛奶,油煎而成的法式吐司,别名「夏蕙姨」
< class="pgc-img">>起源关于娱乐八卦,吃西多士时需要淋糖浆,粤语「淋胶」,夏蕙姨曾与演员「林蛟」拍过拖,于是变成了西多士的代称。
有一种从西多士延伸出来的甜心炸弹,名叫「漏奶华」,用大量的阿华田粉掩埋炼奶和黄油,切开才会漏出来,名字果真形象。
一个普通的酥皮面包,划上网格烘烤后形成如菠萝的花纹,故名菠萝包。
香港吃菠萝包通常会夹一块牛油,所以也叫菠萝油,简称萝油——「罗友」
< class="pgc-img">>*「罗友」在粤语里也有屁股意思
>个人觉得更得意的是「奶油猪」,猪仔包烘热切开抹上牛油、炼奶,有时还会涂上蜂蜜和柠檬汁,叫柠蜜脆脆猪,萌到心都化了!
咖啡是不少打工人的续命水,在茶餐厅能经常听到「汪阿姐一杯」,其实就是来一杯热咖啡。
汪阿姐就是汪明荃,她当年唱了一首《热咖啡》风靡全港,因此得名。
除了热咖啡,冰咖啡则会被叫成「冬非」,再来「飞沙走奶」,意思就是不要砂糖不要加奶,或直接说「斋啡」。
如果想点热巧克力可以说「流晒汗嘅古天乐」,阿华田直接叫「败家仔」,好立克就是「好Q黑」。
全世界人民都迷恋的港式奶茶,自然也有自己的暗号,冰奶茶直接说成「凉茶」,但热茶真的是一杯热茶
< class="pgc-img">>还有一种奶茶叫「茶走」,是在奶茶中用炼乳代替砂糖、淡奶,使得奶茶口感更佳顺滑。
如果想在饮品里加冰,可以说「爆雪」,不要冰就是「飞冰」,加糖加奶可以说是「多田多乃」,谐音梗玩得很溜
< class="pgc-img">>茶经常直接说成T,柠檬则是O,所以柠檬茶是OT,柠檬可乐是O6,柠檬七喜是O7。
如果是热饮通常会在前面加「2」,粤语读音与热同音,冰的则会加「C」,意为Cold的,简写天才实锤了。
除了饮品,正餐点单也有大学问,不仅是各种常餐用A、B、C、D来指代,更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术语。
叉烧可以说是港式烧腊的经典之作,香港茶餐厅会把叉烧饭叫成「印度佬」,据说因为彼时多是印度人当差,「阿差」同音「阿叉」。
吃叉烧饭怎么能少了煎蛋,粤语里蛋即是「春」,太阳蛋叫「生春」、双面煎蛋则是「反春」,想吃两个蛋就说「孖春」。
怎么也想不到「打烂」其实是蛋炒饭吧!其实是炒饭前,需要把鸡蛋打烂煎到冒泡,才开始炒制,所以得名。
< class="pgc-img">>如果看到「免治」,则是表示这道菜是用Mince绞肉做的,多数菜会放葱花或香菜,不喜欢可以和伙计说「走青」。
想要双倍面、饭,可以说「加底」,想要多汁多酱,又可以说「多色」,反之则叫扣底、走色。
诸如此类的还有更多,比如「靓仔」就是白饭,据说是因为白白嫩嫩像小生,白粥叫做「靓女」,水润无暇似女神。
皮蛋瘦肉粥叫下火,云吞面叫细蓉,红牛是利宾纳加草莓雪糕,刷色是柠檬水。
今天我们也只是探讨了「茶餐厅黑话」的冰山一角,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菜名、点单技巧都是有特定的说法。
这种有趣的点单语言,提高了香港本土茶餐厅的运转速度,如果你磨磨蹭蹭,可能会引发老板的火爆脾气。
港式茶餐厅传入广东后,「黑话」已经很少听到了,更多是将它刻在冰冷的墙上,让网红拍照打卡,街头人情味荡然无存。
*打包带走叫「行街」
>你还知道其他有趣的茶餐厅黑话吗?快来留言区分享一下,让大家涨涨姿势
< class="pgc-img">>-
编辑丨靓·珍珍子
摄影丨辵·乌托邦
设计丨钱·郭小享
想了解更多广州美食,请关注寻吃公众号(gzlovelife)
#吃在广州#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唔该,一份西多士,一杯咖啡。“港剧的茶餐厅里经常会出现类似的组合。追港剧时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忍辱负重的卧底警察,就属各式各样的港式点心啦。
比如前面说到的西多士,色泽金黄,看上去特别正点。趁着周末我就仿制了一款。
< class="pgc-img">>两层面包片夹着香甜的花生酱,再裹满鸡蛋液,用小火慢炸到两面金黄。最后夹出挤上炼乳就完成啦。
外表有点像油炸豆腐,外焦里嫩,表面还能看到煎蛋的纹路。
顺滑的花生酱做夹心,最上面是醇香的炼乳。趁热来上一口,好吃化了!
< class="pgc-img">>西多其实是香港对法式吐司的简称。它的全称是”法兰西多士“。以前法国人经常吃剩面包,他们便发明了裹上牛奶和蛋液油炸的吃法。
后来传入香港,西多士不但成为了茶记必点。而且从无馅发展到流心馅,从牛油糖浆的原味多变为花生酱等,还发展成了茶餐厅的一大经典。
呐,饭饭今天就来教你做西多士,不去香港也能吃到港式美味茶点啦~
< class="pgc-img">>想第一时间看到更新的视频和查看1000道菜谱
记得关注公众号“上班族的便当”哦
还有,别忘了给饭饭点一个“赞”哟~
让饭饭看到大家的支持鸭!
>港人为什么都爱北上消费?香港本地服务业到底差在哪里?
近日有网友翻到尖沙咀一家印尼菜餐厅老板对食客差评的回复,大呼找到了答案!
一位食客在今年4月的写下食评,称满心期待去吃饭,点了四个菜,结果除了炒通菜,其余菜式“只有一个甜字”,并吐槽萨摩汁牛肉是用的肥牛。
而且味道不行,服务也不好,食客询问收银大姐下单了几样菜,收银大姐很凶地把点餐纸扔回去叫食客自己看;侍应也很忙,没有倒水,食客也找不到水,只能出去买。
其实这种食客差评,网友都见得多了,这篇似乎也没什么过分之处。但没想到这篇差评却触了餐厅老板逆鳞,招致一篇“辣评”↓
针对价格,老板回复称,食客一行4人消费329元(港币,下同),人均消费刚好82元,在尖沙咀区来说已相当划算,更放出“金句”:“请你不要再来了,赚你80块惨过做X!”
针对食物素质,店主反驳称食客点的菜式使用的酱汁就是甜的,而且指食客吃得一点不剩,又称肥牛成本也不低,怀疑食客没有去买过菜不知物价。
而对于服务态度,店主辩解是店员太忙了,并强调店里没有收“加一”(+10%)服务费,劝食客想要好的服务就该去五星级酒店。
网友看完店主的回复都惊了,纷纷表示人均80元也没有特别便宜吧?店主看不上80元,态度未免太嚣张;不如去深圳吃算了。
而且难道吃平价餐厅就默认要接受差劲的食物和服务吗?难怪北上消费的港人越来越多,面对竞争,香港的服务业真的要端正态度了~
(本文图片来自连登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