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团购了水果
却被线下门店以各种理由拒绝提货
近日
水果连锁品牌鲜丰水果
遭到多位消费者投诉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拼团成功却无法取货
客服表示解决不了
近日,合肥消费者小潔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在鲜丰水果小程序花16.9元团购了半只1.5斤的海南凤梨,页面上没有任何限制提货时间的提示,但我按小程序的指示去合肥繁昌路门店取货时却遭到销售人员的拒绝。店内明明有货,销售人员却说总部有规定,超过晚上9点无法提货。”
资料图片
小潔拨打客服电话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却是“以门店为准,解决不了,你随便去投诉吧”。小潔对记者表示,鲜丰水果的限制性规定涉嫌霸王条款,缺乏对消费者最基本的尊重。
资料图片
杭州消费者黄女士也遇到类似情况。黄女士称,她在鲜丰水果APP参加了拼团自提活动,成功以0.99元的价格拼到500克香蕉,但晚上8点左右到指定门店提货时,店员却称“没货”。黄女士看到货架上有香蕉售卖,店员称“品种不一样,拼团的没货,你要么去别的店提货,要么直接退款”。
鲜丰水果客服相关负责人在回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工作组,对相关环节开展自查自纠。公司从未出台21点后无法提货的规定,门店店员存在提供不实信息给顾客的情况,已责令相关工作人员反思整改。
该负责人还表示,近期根据顾客的反映,已对线上APP、小程序的页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拼团产品对自提时间进行了明确规范,门店自已推出的拼团活动,如遇缺货,可以设置自主下架。
水果质量备受质疑
加盟店曾因违法被处罚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发现,有关鲜丰水果的投诉达117件,得到解决的有39件,解决率仅为33.3%,投诉的主要内容包括团购涉嫌虚假宣传、欺诈等,此外有关水果质量的投诉也比较突出。
有关鲜丰水果的投诉量达117件,得到解决的有39件。
有消费者告诉记者,5月26日,其在鲜丰水果芜湖无为米芾广场店花费80.07元购买了一个榴莲,回家打开后,发现大部分已变色,疑似变质,随后与店长联系,店长建议放冰箱冷冻,若还是觉得有问题,可来店里退换。第二天,当消费者到店里要求退换水果时,店长却态度恶劣,拒不承认榴莲有问题。
有合肥消费者投诉称,其买了一盒青提、一盒砂糖橘,店内都是包装好的,只能看到外表。回家打开后才发现,青提不仅不成串,而且大部分都是散的还有磕伤,砂糖橘也有挤压破损。
记者在“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发现,5月20日,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杭州的一家品牌加盟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被杭州市拱墅区市场监管局处罚。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该加盟店冰柜内摆放进口水果D101马来西亚榴莲8个、“恐龙蛋”(一种水果杏李的名称)6个,店内无法提供上述进口水果的入境检验检疫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产品消杀证明等材料,且均未使用“浙食链”进行追溯管理。
律师说法
团购价格诱导下单涉嫌欺诈
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久成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消费者下单成功后,即与鲜丰水果商家构成买卖合同关系。从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来看,鲜丰水果小程序的销售页面上未显示限制客户提货时间,也未注明无货的门店、不参与活动的门店,部分门店拒绝消费者提货是不履行合同义务,这是违约行为。
商家先以低于市场价的团购价格诱导消费者下单,在大量消费者被吸引购买、积攒足够的流量后,再以无货、提货时间不当等理由要求消费者取消订单或重新购买,属于以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涉嫌欺诈。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
■ 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按照订单内容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
■ 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可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 经营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可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要求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相关法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记者/孙蔚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年来,伴随着消费者“在家吃饭”习惯的培养,火锅食材超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支付宝数据,2021年春节期间,济南火锅外卖订单同比去年增长3倍,大润发5天卖出超22万份火锅底料。乘着这个风口,主打火锅食材的连锁品牌“锅圈食汇”也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扩张,开出超5000家门店,其中山东就有385家。
济南某大型社区内锅圈食汇门店
平均每天开店12家
近日,记者走访济南市场了解到,在不少小区及写字楼附近,都挂起了绿底红字的“锅圈食汇”门店招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济南锅圈食汇已超60家门店,远远超过“川锅客”“米吃羊”“鼎哆味”“鼎汇丰”等同类火锅食材品牌门店数量。
“在外面吃顿火锅动辄人均过百,而买些食材在家吃不到200元就能喂饱四口人。”在位于济南某大型社区内一家锅圈食汇门口,刚选购完一批食材的市民庞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疫情期间养成了在家吃火锅的习惯,比出去吃更实惠且放心,尤其是最近火锅食材超市越开越多,既不用切肉洗菜,也不必担心买不到虾滑、鱼籽福袋等市场不常见的火锅食材,更为在家吃火锅提供了不少便利。
记者走访济南数家锅圈食汇门店时注意到,每个门店有2—4名员工,负责理货、收银、加工处理菜品,如果赶上统一配货理货,店员有时也会出现顾不上导购收银的情况。下班高峰期门店顾客最多,记者走访的一小时内,有二十余人进店采购。此外,据外卖平台数据显示,生意较好的锅圈门店的外卖月销量在200—400单之间,但亦有附近的三四家门店外卖生意较为冷清,月销量不过半百。
据公开数据,2015年1月,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1月,锅圈食汇的首家线下门店于郑州开业;2019年,新总部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此后锅圈门店的扩张速度堪称“疯狂”,据统计,2020年1月锅圈门店数突破1700家,10月突破5000家,可以换算出10个月里平均每天开店12.2家,有消息称其目标是在2022年门店数过万。
生意好坏也看店面位置
据官网介绍,锅圈食汇“正在努力打造一条中国家庭厨房的食材供应链,致力于为8.3亿县乡老百姓的食材消费升级服务”。由此可见,锅圈食汇并非走高端消费路线,而是选择下沉到县乡级市场,对标消费能力普通的家庭式场景,这也代表了其在价格及利润上的让步。据统计,锅圈销售食材的平均价格相比商超价格便宜约10%-20%。
据悉,锅圈食汇门店数量迅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其裂变模式为加盟而并非自营。据知情人士透露,加盟一家锅圈食汇门店大概需要18—30万,其中包括店面装修费用、设备、首次店内报货、物流服务费、经营备用金等,不包含房租,无需加盟费。品牌方表示,运营门店预估投资为30—70万。此外,品牌方规定,寻找适宜开店的地址时,必须距离现有锅圈门店1.5km,以保证不影响现有门店的客流。
记者走访济南市场了解到,不同位置的锅圈食汇门店经营状况也有较大差别。位于济南窑头路的一家锅圈门店生意很好,不少消费者下班后到店购买晚饭食材,消费者主要是附近小区居民。位于山大中心校区附近的一家锅圈门店外卖则较为火爆,主要得益于校区附近聚居的年轻群体。而位于历城区蒋山东路的一家锅圈食汇生意则相对冷清,附近居民说不习惯点外卖,想吃火锅更多时候会去附近的菜市场购买食材。
针对品牌快速扩张下的门店盈利问题,锅圈食汇品牌方表示目前90%的门店处于盈利状态。
贴牌生产供应链或存隐患
记者了解到,锅圈门店所售产品基本涵盖了消费者在家吃火锅所需要的一系列产品,包括食材、锅具、酒水等品类。其中,蔬菜由门店自行购买并进行洗、切等加工处理,其余预包装食品为品牌统一配货。这些预包装产品多为贴牌生产,不同种类的商品由全国各地不同的食品企业加工生产,再打上锅圈食汇的商标。
据业内人士分析,火锅食材企业若自建工厂需要上亿元投资,因此火锅食材企业基本都选择贴牌生产代加工模式与其他食品企业共同搭建供应链,以此降低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周转效率。但这个模式要克服的弱点,或是上游数百个供货商可能增加的食品安全等相关生产风险。
据悉,锅圈食汇已与500多家上游工厂建立供应链合作,其中包含三全、安井等知名品牌。但记者在门店观察锅圈食汇预包装产品发现,大部分生产厂商皆为地方小微型食品企业。据天眼查信息,其中部分企业曾因食品安全问题或食品经营许可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过,比如锅圈食汇千页豆腐的生产商泌阳县鑫发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因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餐饮服务被处罚,锅圈食汇毛肚生产商重庆市凯鸿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因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定量包装含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等被处罚。
“繁多的生产厂家及相关处罚,也会让我担心他们为锅圈食汇生产的这些产品是不是合格。”记者了解到,虽然锅圈食汇总公司并未因食品安全问题遭到过处罚,但确实有部分消费者因其合作生产厂家可能带来的风险而担忧。针对上述问题,锅圈品牌方回应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进行监控,严格落实法定义务以及必要的控制措施,在合作过程中会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进行突击审核。
业内有分析称,未来这类火锅食材企业竞争的核心点即是最难克隆的供应链体系,要保证安全、稳定及优质,才能长久立足于市场。
火锅食材“赛道”突然火爆
火锅食材超市具有门槛低、易复制的特点,因此单一品牌不仅能实现快速扩张,其他品牌也较容易驶入赛道参与竞争。虽然“锅圈食汇”目前是行业内门店数量最多的头部品牌,但目前已出现不少餐饮、零售行业的后来者前来“搅局”。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六成的火锅食材相关企业成立于一年内。2020年,我国火锅食材相关企业全年新增近3400家,比2019年上涨216%。
就济南市场来看,米吃羊、川锅客两个品牌的火锅食材超市均已超过十家门店。全国范围内,餐饮企业、零售企业、电商品牌也都开始涉足火锅食材行业。九品锅、川鼎汇、懒熊火锅、查特熊等品牌纷纷进军该赛道,三全、国美、蒙牛等企业也在2020年跨界布局火锅食材超市,火锅巨头海底捞、蜀大侠亦开设品牌火锅食材超市。此外,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优选等均设置了火锅分类专区,盒马专门注册了“盒马火锅”。
在资本市场,数据显示,近一年与火锅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共有13起,其中火锅食材超市独占7起,披露的融资总额超过7亿元。锅圈食汇在近两年连续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不惑创投、三全食品、IDG资本等,累计融资额超10亿元,品牌估值达到5亿美元。2月1日,查特熊宣布完成百万元种子轮融资。近日,懒熊火锅获亿元级A轮融资,由星陀资本领投,虢盛资本、字节跳动跟投,近两年亦获得过四轮融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火锅食材超市行业还处于群雄混战阶段,除了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品质、品牌宣传、服务体系、客户黏性等问题,也是需要该赛道中的企业去深入思考的。
(山东财经头条)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源: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
通讯员 胡笛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高佳晨
在上海连续开了12年的“老牌网红”蛋糕店食之秘,前段时间被曝出全线关停、老板疑似跑路的消息。据了解,这家总部在马来西亚的蛋糕店,在最鼎盛时期曾在上海开出70家分店。
而食之秘在杭州也有好几家门店,这些门店是否也已关停?情况如何?
昨天,记者在网上查找到杭州食之秘位于西湖天地和下沙龙湖天街的两家分店地址,进行实地走访。
西湖春天分店:
早已“改头换面”了无痕
拖欠员工工资,店员们正在维权
记者查询到的地址显示,食之秘西湖天地店原址在南山路147号西湖天地11号楼,可是到了现场,却已完全找不到“食之秘”的痕迹,而是“改头换面”成了一家饺子馆,周围用围栏和塑料布封着,仍在装修中。
虽然已经关店了,但在网上仍能查到这家店留存过的印记,消费者的评论数有近2000条,可想而知曾经的辉煌。
环顾四周,这里毗邻西湖,风景优美,也比较好找,周围也有不少餐饮、咖啡、蛋糕店,虽说工作日人不多,但也是有些顾客的。
旁边的保安大叔告诉记者,食之秘这家店早在6月8日就关掉了,“这个日期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还有不少充了会员卡的人也找过来想退钱,也没找到人。”
为什么会关店?“生意差呗!平时顾客也没多少人,这里租金又不便宜,怎么维持得下去哦!”
正聊着,一位扫地的清洁工阿姨也凑了过来,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媳妇之前就在杭州食之秘的西湖银泰店工作。
“一开始一切都正常,大概去年年中,西湖银泰这家店关了,但员工工资当时都是按时发放、赔偿的,可是我听儿媳妇说,今年关店的这一批,员工工资都没给发,也找不到负责人,大家正在想办法维权。”
临走的时候,阿姨还语重心长地说,“以后这种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小店,就不要花钱办充值卡了,电视上不都经常爆出来吗,什么理发店美容院,万一店老板跑路了连人都找不到,只能认栽!”
下沙龙湖天街分店:
直营店的会员卡这里不能用
他们也骗了我们的加盟费
记者通过大众点评,来到下沙龙湖天街负二层,一下自动扶梯,向后拐个弯,“食之秘”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店铺位于中央过道上,位置很显眼,仍在正常营业中。
店铺面积大约十几、二十来平米,敞开式的店面看起来一目了然,收拾得干净整洁,也有堂食区域。橱柜里看上去有点空,尤其是主打的芝士类蛋糕寥寥无几。
在店铺侧面还开辟了一块区域专卖车轮饼,八元到十几元一个不等,生意还算不错,相比之下,蛋糕就很少有人问津。
记者通过店员了解到,这家店是“食之秘”的加盟店,不同于西湖天地的直营店性质。去年年底加盟了食之秘,加盟费十多万元,食之秘会给店内供应蛋糕等,产品、价格和食之秘直营店的并无不同。
“可是加盟还没几个月,也就是今年过完年后,就传出有资金问题,开始逐渐减少供货,直到两个月前,他们完全停止了给我们供货,所有的直营店也都关停了,我们也完全找不到对方。”店员说,现在店铺虽然挂着“食之秘”的招牌,但为了自救,只能去找其他的蛋糕甜品供应链供货,“所以店铺里的产品已经不是原来食之秘的了。”
记者咨询充值卡,店员告诉记者,直营店的充值卡这里不能用,既不能消费,更不能退款。“直营店的充值卡,充值的钱是直接进入食之秘的财务系统里的,跟我们加盟店完全无关,所以直营店的卡我们加盟店是一直都不能用,消费者要退款或是维权,也只能想办法去找直营店负责人。”
加盟店的性质,员工都不是直营店的“直系”员工,欠薪的事在加盟店并未发生,也没有跟直营店一样“倒灶”,这算是一种幸运,可是店员却也很委屈。
“我们也是受害方,他们这样一下子供应链说断就断了,我们的加盟费十几万也要不回来,还要再自己贴钱,找其他渠道进货,我们也想维权,也在找他们老板,还没有找到。”
店员说,由于店铺跟商场有协议,加盟期限至少一年,也就是说在一年未到期之前,他们不能随便换招牌单干,只能继续顶着“食之秘”。
这块曾经给他们带来火爆生意的招牌,如今却成为了一块“烫手山芋”。
“最近也有不少人也来我们这里咨询充值卡、维权的事,但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找到了新的供货商,生意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初代网红悄无声息落幕
消费者、员工、供应商该如何维权
资料显示,食之秘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SIM LEONG THUN,注册资本7288.848900万人民币,股东为外国企业KEY CHARACTER INTERNATIonAL LTD.,企业类型为外国法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7月11日,食之秘被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列入原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拨打页面上的三个联系电话,其中一个号码已停机,另一个在接通几声后被挂断,还有一个座机号一直无人接听。
记者通过企查查了解到,食之秘分支机构达93家,其中39家状态为存续,其他分公司均已注销。而存续的39家中,有8家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其中,浙江范围内的食之秘机构有17家,其中5家已注销,其余显示存续的机构中,包括湖州银东店、杭州西湖银泰店、杭州东新路店三家显示经营异常,而且三家都是今年七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已关店的西湖天地店,仍显示存续状态。
此外,根据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此前食之秘曾两度被罚。2018年4月4日,因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涉嫌违规,被罚款20万元并责令停止发布。
此前据新民晚报报道,有上海市民向12345反映后,受理该投诉的黄浦区商务委回复,“因食之秘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关门,人员无法找到,请通过民事诉讼或向当地公安报案。”
钱江晚报记者拨打杭州市12345了解到,目前杭州市还未曾接到关于食之秘门店的消费者投诉。
记者从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湖风景区分局了解到,对于企业拖欠员工薪水的行为,需要联系劳动局相关部门,对于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可以走法律程序进行维权。
“针对消费者投诉充值卡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预付式消费由商务部门管辖,由于西湖景区管委会没有设商务局,因此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代管,管理部门将联系属地分管部门进行核实、调查,3-5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 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