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夏天,走进乡村喝一杯“村咖”,惬意地享受“慢时光”成为一种新时尚。“我们到达婺源篁岭时恰逢下小雨,雨中的篁岭别有一番韵味,在村里喝杯咖啡、拍拍照、看看夜景,特别美好。”河南游客任女士游玩后形容篁岭村:“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炎炎夏日,走进乡村采摘瓜果、看稻田星空、体验农耕生活、玩水嬉戏,成为不少游客暑假期间亲近自然、寻味乡愁的好选择。
产品线路“上新”
进入暑期,全国各地乡村纷纷“上新”乡村旅游产品,迎合现代人精神休憩的消费需求。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近日热闹开启。牧民们在草原上骑马展开竞技,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点燃夏日激情。
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罗溪镇,占地130余公顷的莲花坞里清香弥漫。当地依托水韵风光、农耕文化等优势条件,以“莲”为媒介,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在贵州省铜仁市漾头镇,一场主题为“逃离城市计划的乡村露营音乐会”火热开展,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乡村乐队表演,还能够打卡夏日集市,沉浸式体验山野露营的乐趣。
这个暑假,全国多地陆续迎来高温天气。炎炎夏日,到阿尔山避暑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年暑假,我们推出‘童话阿尔山探秘大自然’研学旅游线路,带领孩子们走进乡村林区,了解野生动植物,学习地质地貌知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阿尔山市大自然旅行社总经理付丽红介绍,“自7月起,已有1000多人次学生体验了这条线路。”
为了丰富暑期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部近日遴选推出了82条“营造之美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领游客看古建、访遗迹,寻根脉、品文化;海南省发布了15条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等内容;云南省创新推出了“采菌游”,游客们在当地向导的组织下走进乡村山林,找寻菌子的身影,沉浸式享受山林野趣。
融合发展提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跃升至30亿,年均增速超过20%,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文旅、体旅、科旅等深度融合业态蓬勃发展。
在中国多彩的乡村版图中,贵州省台江县因“村BA”赛事活动而名声大噪。日前,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贵州赛区)决赛在台江县台盘村篮球场举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感受浓浓的欢乐氛围。
“‘村BA’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文化盛宴。”台江县县长杨德昭介绍,“将‘村BA’与苗族姊妹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等特色民族节庆活动相结合,不仅让当地群众乐在其中,也让外地游客参与其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村BA”系列赛事的助推下,以“村BA”为主题的文创餐厅、茶饮店、宾馆等拔地而起,文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23年,台江县累计接待游客64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住海草房、吃渔家饭、当渔家人”是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推出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丰富的渔家文化是宁津街道最鲜明的特点。”宁津街道党工委委员鞠伟介绍,依托渔家文化,当地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累计吸引返乡创业年轻人130多人,带动全街道旅游产业就业5000余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介绍,美术学院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行动,在内蒙古阿尔山、浙江安吉、北京平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活动,为乡村旅游不断融入新资源、新业态,让艺术更好滋养乡村生活。
随着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用好科技力量,促进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
6月中旬,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互联网平台启动实施2024年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据统计,2023年以来,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惠及全国31个省份1138个县域超2万个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直接带来乡村游客近2000万人次。2024年,乡村旅游数字提升行动会进一步拓展行动范围、集合优质资源,指导更多互联网平台助力乡村文旅拥抱数字时代。
村民真正受益
“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变多了。家里的房间开成民宿,我们一边看风景一边赚钱。”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党总支副书记姜国炳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曾经的下姜村是远在深山的“穷山沟”,随着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于2023年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乡村旅游为众多发展受限的乡村找到出路,也让乡村里的老百姓找到了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姜国炳说。
“有家的地方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有家。”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带领团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阿者科村实施“阿者科计划”,成立了村集体旅游公司,由村民自主经营,其中公司留成30%、村民分红70%,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
7月25日,阿者科村迎来了“阿者科计划”实施以来的第10次乡村旅游发展分红大会。据统计,此次分红大会共计发放56万元,户均分红达到8600余元。在保继刚看来,“村落、梯田、民族文化等是当地农民创造的旅游吸引物,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收益”。
近年来,云南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产租赁、以工代赈”等旅游反哺农业的合作模式,把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确保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还持续抓好云南‘万名文旅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近3年累计参训人员超过20万人次,为乡村建设了一支懂旅游、留得住、能干事的人才队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说。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遴选活动。如今,1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既是中国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生动写照,也是老百姓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激活区域经济新引擎的亮丽风景。(本报记者 黄高原)
来源: 中国旅游报
近,网上爆出很多奶茶店加盟“黑料”。一条比一条劲爆:
比如,加盟奶茶的人,90%都赔钱,剩下10%勉强维持。
比如,绝大多数奶茶加盟,都是品牌方在割加盟者的韭菜。
加盟费割一笔,培训费割一笔,原材料高价割一笔,流水抽成赚一笔,时不时巡店罚款割一笔,最后保证金再割一笔。
比如,奶茶加盟的本质是“传销”。加盟者觉得赚不到钱要退出,品牌方不答应,除非再拉几个人加盟,才能给退。
是不是觉得瑟瑟发抖?然而,大家都把对象搞错了:奶茶加盟不恐怖,恐怖的是不怀好意的人心。
本文转载自咖门
奶茶加盟“被骗”的常规套路
奶茶加盟里,确实坑很多。都是你眼睁睁看到,还控制不住自己往里跳的那种。
我们来重演一下被骗的过程:
你想加盟一家奶茶店,可能是有点闲钱不想上班了、可能是赌上全部身家要养家糊口。不管哪种情况,就在网上搜信息,最后确定几个觉得还不错的电话咨询(传送门:电话也有很多套路)。
◎ 网页搜索奶茶加盟似乎各个都很“靠谱”的样子
之后就下定决心,要去实地探访一下。一到品牌总部,接待的姑娘那叫一个亲切热情、笑容美好,给你计算了一番加盟投入多少、回收多少,恨不得几个月就回本。你一开心就签合同了。
这一切是不是太顺利了,不顺利的都在后面。
要开店,得找位置吧,说好的品牌审核选址最后没人管了。说好的没其他成本,哐哐哐装修时多花一倍的钱。而这时你已经骑虎难下,不花都不行。
终于,店开起来了,原料设备弄到店里,上网一搜才发现,一模一样的东西比某宝贵了两三倍。
在茶饮行业里,这都是一些不良商家的“常规操作”。最神的是“快招公司”,随便找张身份证注册个公司,开个品牌、设计一套视觉VI,最多再开一家店,就开始往外放加盟了。
在百度上做宣传、给有加盟意向的人打电话,两三个月放出上百家加盟。加盟这样的品牌,你想要后期的服务和支持,连门都没有。
因为几个月后,这个品牌就真“关门大吉”了。公司换个名字注册、换套视觉就是一个新品牌,老的就不存在了,你连维权都找不到地方。
◎ 想找“快招公司”维权?没门,图片来自网络
收几万加盟费、几万设备差价装修差价,后期材料差价或者通过厂家回扣形式收钱。这样的套路,每个店可以获约10-20万元的收益,100-200家加盟店就是上千万的收益。
采访过一个在县城开奶茶店的老板,原本是加盟了一个成熟的品牌。店开了2、3年后,这位老板摸透了其中的玩法,干脆退出加盟、将自己的店改了名字。甚至以1万块钱的价格开始放加盟了,两三年就放出十多家。
但是,这些只能代表奶茶加盟的一部分,依旧有很多优秀的加盟品牌,有实力也有口碑。
但奶茶加盟的口碑怎么突然变差了呢?
为啥奶茶加盟越来越不受待见?
奶茶加盟不受待见、被狂吐槽、形象崩坏,是从这个行业近一两年风口褪去、生意变差开始的。
准确的行业数据还没有出来(预告一下:咖门会在年底发布最新饮品行业数据报告),但市场已经有感知了:门店大面积倒闭、市场没利润、甚至头部品牌掉队”,是今年茶饮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
新茶饮2012年出现萌芽,2015年喜茶在深圳被关注,2017年整个茶饮行业在大众媒体、普通消费者中间“炸开”,成为网红。
◎ 2017年茶饮彻底爆发、是风口,图片来自网络
前两年的茶饮行业,在风口之上,确实意气风发,消费者都想去尝鲜喝一杯。而从去年年底,新茶饮的升级到一定阶段、再难有新的花样翻新时,媒体的关注点也开始转移,消费者在购买时,明显冷静多了——高性价比的、有品牌力的会被更多选择。
这就导致,很多在2016年左右、迎着风口刚开始做的小品牌以及他们放出的加盟店,还没有站稳,就必须要开始跑了——产品还没打磨好、运营还不扎实、定位还有偏差时,消费者已经不再留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和时间,不好喝,就Pass。
因此倒闭潮来袭。带来的逻辑变成了:大家觉得奶茶不赚钱,很多不赚钱的店就是通过加盟开的,所以,奶茶加盟太可怕。
◎ 鹿角巷深圳海岸城店关门,引起广泛讨论
当市场开始走下坡路、赚不到钱时,人心惶惶,连放加盟的品牌也跟着着急。市场不好做,加盟的人变少了,那我吸引更多人加盟、收加盟费,可不就想到“熟人推荐”了么。于是,“奶茶传销”也就这样诞生了。
我要说的是,奶茶恐怖的不只“加盟传销”。
还有山寨侵权。
你是1点点奶茶,我就做个1点点R奶茶。喜茶的logo是个喝茶的小男孩,我就做个小女孩的。你鹿角巷不是没有商标、没有注册吗,那简直太好了,我可以直接把名字、logo、装修抄走开店。
还有百度推广。
随便搜个奶茶品牌,正牌官网都是掩盖在各种山寨加盟信息之下的。不管什么品牌都可以一股脑放上去,几乎没有审核可言。就是我们这种天天研究奶茶行业的,也免不了看走眼。这不,最近小鹿茶的加盟信息就一搜一大把了。
◎ 随便一搜就是各种“小鹿茶”加盟信息
还有很多人“太小白”。
对奶茶不了解、对品牌不了解就敢加盟,也真的可以说是“心大”。普通人缺乏对奶茶行业的基本认知、又被各种山寨信息蒙蔽双眼的情况下,也很难不被不良品牌欺骗。
而“小白”对奶茶店最大的误解是,干这行基本没有门槛。
这些,都是导致加盟被骗、奶茶店倒闭的原因。
开奶茶店真的没有门槛吗?
那些开了上千家的奶茶店老板,都爱说一句很气人的话: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做这个行业?”
“因为奶茶业投入小、门槛低、模式简单,适合小白创业。”
卖奶茶就是卖水的,成本低、利润高。尤其是加盟奶茶店,你把钱一掏,啥啥都有人管,就坐等赚钱吧。
◎ 躺着就能赚钱的,不是你,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对开奶茶店的误解太深了。
实际上,开奶茶店真不是一件低门槛工作。
你做好了站吧台会很累的心理准备。但你能想象一天站12个小时,洗手洗到发白是什么滋味吗?
你知道“选址定生死”。但你知道什么样的位置最佳、你想要的位置你有资源拿到么?
你能准备50万开店。但一家店开出来才发现还不够,计划中的半年回本基本不可能时,心是不是都凉了一半?
开奶茶店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干营销、做产品、想创意,和房东、员工、顾客都得沟通到位,最关键还得身体好。
这个工作和任何职业、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都有专业技能、行业情况需要了解和调查,对外行都不是那么友好的。
那些在你看来开出几百几千家店的老板,就好比上学时总考前五名的同学、工作时一路绿灯的朋友。说白了,能力到位了,人家做哪个行业可能都容易成功。
◎ 别人一路绿灯,你遇个路口就停,图片来自网络
更要看到的是,人家做得早,确实因为那时候市场情况更好,更重要的是人家也都是熬过来的啊:
很受欢迎的茶饮品牌茶颜悦色,老板在做这个品牌之前,已经运营过两个类似的小吃品牌,攒下了教训和经验。
就连我采访到的一位小店老板,也经历过诸多坎坷。最初加盟被骗,一口气花150万签下区域代理,开店后发现物料、设备都不能用,干脆解约。自己一点点重新学习做产品、找公司做物料,熬了一年才慢慢有了点盈利。
走路摔一跤最多疼几天,而开奶茶店掉的坑,都是要拿真银白银来填的。
别轻易相信“开奶茶店门槛很低”这样的鬼话。
要开奶茶店,请清醒地做到这2点:
1、有想法时:先找个门店上至少3个月班,检验一下自己身体是否吃得消,是不是投入产出真那么高。
2、确定要加盟后:凡是打电话给你介绍加盟的,一谈到要加盟异常热情的,某某品牌突然开始火的,都别轻信、直接拒绝。
奶茶加盟不是毒药,也不是万能解药
最后,你真想开奶茶店,我依然认为加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无名小店生存的难度只会更大,尤其在大城市。另一方面,找到靠谱的加盟品牌,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战。加盟可以带来品牌的竞争力、原材料的议价权、稳定统一的培训和管理。
但真的别“谈加盟色变”。
开奶茶店加盟好还是单干好?就好比想健身,到底是自己跑步跳绳还是买健身房的课程?不管哪种选择,都得自己动了才有效果,都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自己动,图片来自网络
单干需要更多地自己摸索,也许走了更多弯路,但方向对了也能到达终点。加盟也只是一种手段,挑选什么样的加盟商、加盟之后店怎么开,都得自己操心。
奶茶加盟不是毒药,也不是万能的解药。
加盟就是个模式,加盟被骗不是这个模式错了,是做无良加盟的那些人错了。
就像渣男,讨女孩欢心的技术,并没有什么不对,错的是渣男本人。
武功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习武之人。
对于最近被热议的“奶茶传销”你怎么看?留言讨论!
· end ·
轮值主编|王菁 编辑|刘珍 视觉|刘珍
中国新闻网
老字号同仁堂开卖养生咖啡,三顿半、永璞等国内互联网咖啡品牌兴起,装修精致的网红咖啡厅霸占了热门话题榜……
最近的咖啡界格外热闹。不过,热闹都是别人的,与深陷闭店潮的COSTA和交出了“史上最惨”季财的星巴克无关。
如今,奶茶夹击之下,咖啡市场“冰火两重天”,正如不同人对咖啡的感受:有人尝到回甘,有人只觉满口苦涩。
咖啡店里工作或休闲的人们。左宇坤 摄
COSTA陷闭店潮,星巴克交最差成绩单
据媒体报道,已经在中国经营了多年的英国老牌咖啡品牌COSTA陷入大面积闭店潮。
最严重的是青岛,关闭了所有门店;其次是北京,关闭了近20家门店,关闭的门店数量超过了中国市场门店总数量的10%。
近日,中新网探访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家COSTA门店,尽管是工作日,但店内顾客不少,颇为热闹,店内服务人员也在积极推销品牌的优惠卡券。
当被问及有无关店计划时,该店员表示,自己所在门店并未接到相关通知,且近来店内生意一直很好。
“COSTA在中国分英国、美国两条线,关店的主要是英国线的,自己门店所在的美国线运营情况良好。”该店员称。
COSTA咖啡门店。左宇坤 摄
“关闭亏损门店是在中国业务优化调整中的一部分,受门店客流及经济运营变化所带来的影响。”COSTA回应称。
初入中国市场时,COSTA曾定了一个到2018年门店增至2500家的“小目标”;但到了2015年,COSTA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到2020年由当时的350家门店增长到900家。
现实比COSTA预想的更残酷,在这一波闭店潮后,目前COSTA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仅400家左右。
与COSTA同年出生,在中国4000多家门店的星巴克似乎风光不少,但从星巴克最新财报看,两者现在也算得上“难兄难弟”。
2020财年第三季度(3月30日至6月28日),星巴克净营收42亿美元,同比下降38.2%;净亏损为6.78亿美元,去年同期则是盈利13.7亿美元。
遭遇史上最惨财报后,星巴克不得不“断臂求生”。8月,星巴克宣布,计划未来18个月永久关闭美洲的约400家门店,并将本财年计划开设的新店数量削减一半,至300家左右。
老牌名企摔得惨,街头小店成赢家
虽然星巴克、COSTA的大名在咖啡界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翻看各点评软件的咖啡店排名,前十名中都鲜有连锁大品牌上榜,反倒是一些独居特色的小咖啡店颇受欢迎。
韦先生就是北京一家网红咖啡馆的老板。门店开了好几个,但每个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店,设计得像过去的小卖部,咖啡做好后会从小窗口送出带走。
在韦先生看来,灵活是小店的最大优势。在大品牌连锁咖啡店被疫情打击的同时,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店自然也难以幸免,“小而灵”则在关键时刻帮了韦先生一把。
“窗口”咖啡小店。受访者供图
“疫情期间我们有的店关了差不多两三个月,这段时间我们就做好咖啡给在家办公的客人外送,还和一些花店之类的有过联动,也拍成了小视频宣传。疫情稳定重新营业后,恢复最快的也是外带档口店,因为没有堂食面对面的负担。”韦先生说。
创业之前,韦先生在星巴克有过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在他看来,在连锁咖啡店喝咖啡是功能性的,在小咖啡店喝咖啡是休闲性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家对于连锁咖啡的品牌有些审美疲劳了,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发照片之类的渗透力影响力已经越来越低,换言之就是那些连锁店‘长得都一样,不够酷了’。”韦先生觉得,小店的优势还是能把店做出个性,咖啡豆可以自己烘焙,产品的创意也能更快适应市场,大店是没法那么快调头的。
“同时,整个咖啡连锁品牌里,星巴克跑在第一名,其他都是同质化地跟随,品牌文化没有建立得很清楚。”韦先生说。
这也正是COSTA的一大烦心事。起源英国的COSTA进入中国市场后,依旧端着“欧洲贵族”范儿,目标定位偏向于中高端白领。在中国人还在日渐“咖啡化”的阶段,相比于制造出“猫爪杯”等众多出圈爆款的星巴克,不管是消费群、还是城市拓展,都很难下沉。
这一高冷定位从COSTA鲜为人知的中文名“咖世家”也可见一斑,和拥有“星爸爸”等昵称的星巴克形成鲜明对比,一度被网友吐槽咋不干脆叫“渴死它”。
咖啡会成为下一个奶茶吗?
不久前,广东省餐饮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广东餐饮百强榜单》显示,喜茶战胜广东酒家等老牌餐饮企业位居第三,奈雪的茶也排在第八位。而在去年的榜单中,两者的排名仅为第十和第十五。
年轻人的“肥宅快乐水”奶茶,最近火得风头无两,一个商圈里走几步,发现五、六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是常事。同样都是街边能买到的喝的,咖啡能否也像奶茶一样火爆呢?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称,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已达15%,且到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2171亿元。庞大的市场显示着,喝咖啡的人一直在增长,就看你怎么让他们喝。
独具特色的网红咖啡。受访者供图
“确实在前几年奶茶店要更好做一些,因为它更简单、受众人也群更广。奶茶能轻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但咖啡店生意会稍微窄一点儿。”韦先生表示,“但越简单的东西就越难啊,阵营竞争得厉害,利润空间都被一压再压。”
奶茶的成本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杯奶茶的净成本大约2-3元。算上杯子吸管、均摊租金水电费用、人工支出,一杯奶茶的总成本大概不超过5元。但行业低价竞争激烈,多数茶饮店的奶茶通常只卖10元左右一杯,甚至还有8元的。
咖啡虽然听起来更高大上,但成本也并没有高出太多。一位曾在COSTA工作过的咖啡师告诉中新网,连锁咖啡企业有着非常大的物料成本优势,在咖啡豆都是进口、牛奶都是鲜奶的前提下,一杯拿铁的净成本大概也就5-6元。
“虽然咖啡店店面往往比奶茶店大,其余附加成本也更多。但定价也比奶茶高不少,卖到30元是很轻松的,总体算下来利润还是比奶茶要高。”该咖啡师表示。
客观的利润和巨大的潜在市场诱惑下,诸多现磨咖啡品牌开始挤入市场。加拿大连锁咖啡品牌Tim Hortons在获腾讯独家投资后表示,未来数年将在中国开出1500余家门店;来自日本的网红咖啡%Arabica也加快了布局速度,已经在中国市场开设20余家店面。
就连不少做奶茶出身的新式茶饮,如喜茶、奈雪的茶、CoCo都可等也都“寻味而来”,尝试探索创新咖啡产品。
截图自喜茶官方微博。
“咖啡店和奶茶店是走向不同方向的,除了显得更高级,咖啡店的社交属性也是不可替代的。比如我说请你喝杯咖啡,来咖啡店里坐一坐,就显得比奶茶店正式很多。”韦先生相信,未来的市场是细分的,只要专注在这个领域里面去一直耕耘,哪条路都能走得通。
所以,
你愿意来一杯咖啡,还是奶茶?
作者:左宇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