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翩飞,长发飞舞。盛夏时节,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近日如期举办。欢快的敬酒歌、香甜的迎客酒、多彩的民俗展演……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变得愈发热闹,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寄情山水,开启现代与传统、都市与田园的对话之旅。
大寨村距离桂林市区约2小时车程。走进大寨村,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环抱于山间,绿意掩映的山坡上,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错落分布其间。一条条石板小路上,不时有身穿红色瑶族服饰的村民和国内外游客穿过。
来自福建的游客陈海涓在暑期带孩子来大寨村感受少数民族风俗。她表示这里梯田非常美,村民都非常热情,孩子们在这里收获很多。大寨村里既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有现代化服务。村民身穿红色衣服游走在青山之间,红绿的色彩对比,让人震撼。
7月11日,在大寨村,当地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走在梯田里。(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村落里经常可见打卡拍照的中外游客。来自阿根廷的游客尼古拉斯和同伴走到半山坡的开阔地带,用手机记录下旅游的美好瞬间。在尼古拉斯看来,大寨村生态很美、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在这里不仅能贴近自然,还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宿和餐饮店也很有特色。
来自德国的游客欧路迪在大寨村体验传统“晒衣节”后感慨万分。他认为大寨村风景很美,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保留得很好,梯田规模更是让人惊叹。在这里,农业的发展并未破坏生态系统,水稻种植、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实现了共生发展。
7月11日,在大寨村,演员们在表演传统民族舞蹈。(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回忆起近年来的发展,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恍若隔世。“以前靠山吃山,村民生活过得穷苦。现在靠山吃山,村民通过文旅融合走上致富路。”余琼通说,因为大山的阻隔,大寨村一度是贫困的代名词。“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过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弯又一弯。”一句顺口溜诉尽了当初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面对莽莽群山和片片开荒之地,如何发展成为一代代大寨人不断探索的目标。经过各种尝试后,大寨村走出一条梯田景观和丰富的红瑶文化同步发展的路径,村民过上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新生活。随着乡村旅游越发红火,2022年大寨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在大寨村,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梯田风光:春日放水春耕,水面上倒映着天光云影;夏日绿意盎然,在虫鸣蛙语中感受诗情画意;秋日稻浪涌动,金色稻田里诉说丰年;冬日雨雾缭绕,在梯田雪景中感受静谧。
随着旅游业的红火,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村里的民宿和餐饮业迅速发展起来。返乡创业青年现在主动融入乡村生活,旅游生意越来越好。青年潘德雄2018年在村里开办了一家融合了瑶族风格和现代元素的民宿,很受游客们欢迎,旅游旺季还得提前网上预订。为更好丰富业态,他还经营了一家咖啡奶茶店和餐馆。
村里游客来自全球各地,如今咖啡奶茶店已成为他们交流的平台,社交属性越发明显。目前,潘德雄正在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争取向外国友人讲好村里的故事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另外,为了丰富游客晚上的娱乐活动,他正在完善露营场地,为游客提供全天候旅游服务。
外国游客在大寨村一家民宿里面点菜。(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如今的大寨村产业趋强、人气渐旺,通过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潘李高表示,2023年大寨村接待国内外游客70.8万人次,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725万元。目前,全村有大小餐馆、农家乐、民宿等200多家。余琼通也认为,如今大寨村村民越来越意识到传承瑶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态的重要意义。不少有情怀、有想法的年轻人正积极为大寨村的发展建言献策。随着人才的持续流入,大寨村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往期回顾:
田野调查·新农村丨“数字乡村”有点酷!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记者:黄庆刚、张卓文、姚湜
编辑:周佳苗、马宇聪
设计:王亚婧
校对:李然
么?99块的T恤价值一个亿? 00:00 / 04:57
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这两天,一件99块钱的T恤引发了“全民疯抢”,不仅线上秒空,而且线下出现连夜排队、狂奔进场、钻卷帘门、扒模特样品,甚至大打出手的景象,不少人难以理解却又表示好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实际上,如此“一哄而上”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就在几个月前,我们也聊过有人为了抢购一款猫爪杯“有辱斯文”。而这场抢购热潮的主角,换成了一件优衣库和KAWS的联名T恤。尽管表面上看只是一个“XX眼、大耳朵”的涂鸦形象,背后却包含着艺术家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生产商保证了材料质地,艺术家贡献了时尚元素,“最后一次联名”创造了营销噱头,种种因素共同推高了消费市场的热度。
和“买不到的猫爪杯”一样,“抢不着的T恤”也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盘点近些年优衣库比较受欢迎的联名品牌,从漫威的超级英雄到迪士尼的卡通形象,从热门娱乐的游戏造型到热血动漫的知名角色……一件不大的T恤上涂抹出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如此来说,T恤不只是一件衣服,也是一种文化,承载着消费者的口味和追求,这也解释了为何T恤拥有“文化衫”之称。为酷买单,为潮付费,为与众不同抢购,似乎也顺理成章。
此外,也要看到,从奶茶到手机,从杯子到T恤,各种疯抢的出现,也与一群以代购赚佣金、靠囤货赚差价的倒爷、黄牛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这个人群的出现,放大了商机,也刺激了消费,让那些“以稀为贵”的商品变得更加稀缺。而少数商家有意制造的“饥饿营销”,甚至是雇佣“队托儿”排队的情况,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热度。从这个角度看,这既是市场对供需不对称的一种调解,也是商家对于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滥用。可以理解其出现的原因,但也难说是一种正常的秩序。
再换个角度看,从大爷大妈抢鸡蛋,到潮男潮女抢T恤,应该说消费品质的升级,已经让我们告别了物资匮乏的时代,但一些消费者的“抢购”逻辑似乎还在原地转圈。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好东西是要抢的,反过来看要抢的就一定是好东西。一旦商品海报上标注“限量”“排队”“抽签”等标签,往往就会产生奇效。这就了给商家“饥饿营销”“炒作话题”以可乘之机。就在最近,有网红饮品中喝出了绿头苍蝇,有网红化妆品被证实添加了违规成分。可见,跟风消费、追捧网红,无法给出美好生活的保证。
不管是为一己偏爱而“不顾一切”,还是因为嗅到商机赚取“中间差价”,抑或是你抢我抢大家抢的“一时冲动”,都不是盲目跟风、扰乱秩序的理由,任何时候都不是“抢者为王”。事实上,我们既要尊重“物以稀为贵”“价高者得之”的市场规律,也要提倡始于自发、成于自觉的消费文化。因为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整个社会来说,只有文明地消费,才能最终孕育出消费的文明;也只有理性地消费,才能最终孕育出消费的理性。
在谈及与优衣库的合作时,KAWS表示,“我希望让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加亲民,能让全球范围的任何人都很容易拥有,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穿着。”优衣库也回应说,“我们也呼吁消费者文明理性购物,共同构建良好的购物氛围。”作品亲不亲民因人而异,有没有“很容易拥有”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不是“文明理性购物”呢?答案在每一个消费者手上。
这正是:一夜无眠抢个早,百米冲刺比赛跑。钻进门帘抢不到,回头一看进错了。
放假了,早点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年,线下消费场景复苏,繁忙的不仅有景区、餐厅、网红城市,还有商场的B1B2层(即地下一、二层)。
不久前,相关话题的讨论冲上了网络热搜,说的就是年轻人逛商场爱去B1B2层。不少消费者也有同感,城市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内,地下商铺的确人流量更大、生意更红火。
B1B2层,究竟有啥好逛的?来听听大数据和消费者怎么“说”。
商品价格亲民,店铺体验感强
“有时会在下班后去商场逛逛,看看有没有开新店,碰上喜欢的手作饰品买上一件,百元以内不算贵,逛完再吃点儿好吃的,这样一趟也算圆满”。
这是在北京生活的00后陈子涵逛商场的典型路线。她发现,汇集了超市、奶茶店、小吃店、手作小工坊等多业态的商场B1B2层对自己的确吸引力更强。“不仅能够享受逛的感觉,商品价格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陈子涵说。
消费得起、业态丰富、便捷可达——不少年轻消费者表示,这是他们爱逛商场B1B2层的主要原因。
上个周末,90后上班族吴晴到上海环球港就只逛了地下两层。“这两层已经足够大、很好逛了。很多店铺推出了打卡免费尝新品,关注门店账号获赠甜品、蛋糕等活动,逛得很开心。”吴晴说,一般从地铁站出来能直接到商场的地下层,抵达便捷,而且店面商品相对平价,还能吃到好吃的,放松休闲的目的达成,往往不会选择再往更高楼层走了。
各类社交媒体上,一条条“典型”的年轻人逛街路线也获得大量网友点赞。无论是点杯奶茶、夹个娃娃还是逛逛杂货店、零食铺,或是试试美妆、吃吃美食,描述的都是商场B1B2层给年轻人带来的轻松快乐。
“B1B2层通常具有直通地铁优势,搭配超市、主题街区、面向办公客群的简快餐等消费品类,指向更年轻消费群体、更低消费门槛,偏刚需效率型消费。”分析全国商场B1B2层品牌门店数据后,赢商网高级研究员熊舒苗这样描述。
具体观察下来,熊舒苗发现,相较其他楼层,商场B1B2层的“平价之物”——休闲零食、小吃简快餐、奶茶咖啡、烘焙以及百货超市,让年轻人产生一种“花点小钱无负担”的爽快感。而插空式布局的潮玩、宠物店、电玩、创意零售等各式有趣好玩的小品类门店,啥都不玩、随便逛逛、饱饱眼福,也有一种“不花钱也很开心”的治愈感。
“B1B2层商品和服务价格更加亲民,消费新业态集聚,同时一些知名品牌也‘下沉’到B1B2层,符合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他们更愿意为情绪价值、精神共鸣买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分析。
业态丰富,大众化品牌和新兴品牌多
商场的B1B2层究竟开了哪些店?哪些品牌钟爱这里?
近期,赢商网发布《购物中心B1B2层业态研究报告》,通过分析全国3000多家商场B1B2层品牌门店数据,勾画出大致轮廓。
据赢商大数据监测,近5年约200个标杆购物中心内,B1B2层每年品牌门店调整量在5000多家,整体更迭速度明显高于购物中心其他楼层。这当中,餐饮开关店比上行,2023年达到近5年高峰;文体娱行业表现优异,近3年均在加码扩张;生活服务业恢复至疫情前态势。
在熊舒苗看来,近3年,B1B2层主打体验的业态发展整体向好,它们为年轻人涌向B1B2层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
在表现最亮眼的餐饮业态中,休闲餐饮是“扩张主力”;中式餐饮、异国餐饮、火锅等回归热度,燃起B1B2层的“烟火气”。而且在近两年新开业的商场中,B1B2层加码餐饮的趋势更加明显。据赢商大数据统计,新商场B1B2层餐饮业态占比49.5%,高于非新商场5.1个百分点。一些新开或升级改造后的商场专门打造特色餐饮区,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驻足消费。
看品牌,B1B2层TOP20品牌的品类分布广泛,杂货、零食、熟食、茶饮、炸串、美妆、快餐等应有尽有,名创优品、瑞幸咖啡、屈臣氏、良品铺子、麦当劳等大众熟知的品牌均在TOP20之列。此外,在商场B1B2层,大众化品牌占比超60%,消费门槛更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场B1B2层,新兴品牌占比相较其他楼层也更高。“B1B2层业态包容性强,‘新、潮、酷’品牌试水成本低。”熊舒苗说,租金相对低、流量可观、客群年轻的B1B2层,是众多品牌“梦开始的地方”。更多新店、多元业态、新鲜体验,这也解释了B1B2层为何更受年轻人喜欢。
“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技术变革、消费者理念变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体验式、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不断涌现,得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这也体现了消费的新趋势新特点。”陈丽芬说。
顺势而为,B1B2层打开商场新想象
商场B1B2层客流火爆,这一现象怎么看?一些消费者的回复很有代表性:“不是首层买不起,而是B1B2层更有性价比。”
这也反映了当前不少商场遭遇的尴尬。“一件衣服动辄好几百”“优惠完还是不少钱”“没有大折扣根本不敢买”——不少网友吐露心酸。的确,长期以来,一些商场的商品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敬而远之,线上线下的价格差异更让商场的客流发生变化。
“现在逛商场,如果看到想买的东西会第一时间打开电商平台,一般线上都会比商场更便宜。如果商场里有更多线上线下同价或者线下比线上更加优惠的商品,我想我会很愿意在商场消费,而不是只逛不买。”吴晴说。
最近,有商超调整商品价格策略,线下商品甚至比线上更优惠,这也为商场和其他品牌提供了一种运营思路。吴晴发现,家附近的一家盒马鲜生就是这样,因此她“比之前更加频繁地走进了这家线下超市”。
除了价格可亲,理想的商场还应该是啥样的?
“线下购物主要是想体验整个过程,人的参与是很重要的。”李旭东是一位数码产品爱好者,面对新产品,哪怕不买也总是想体验一下。他最近有更换手机的打算,线下体验就是购物的第一步。也有消费者说,一些商场不定期举办艺术展、音乐会等活动,在市民生活和购物场景中搭建桥梁,购物体验也更好了。“这样的商场就总能百去不厌,保持吸引力。”
不过,随着B1B2层客流持续火爆,租金看涨、一铺难求也随之而来,部分商场更有意把B1层打造成“次首层”。“往后看,小品牌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并非易事,地下楼层的平价亲民、品类丰富多元等吸客标签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熊舒苗认为。
对此,一些消费者表达了担忧。“大家去B1B2又不是因为喜欢那地儿,而是中意这里的品牌、业态和氛围”“大品牌如果只是把楼层往下搬,那跟过去有啥区别”“这样下去,B1B2也快消费不起了”……
总之,B1B2层的热度打开了大家对商场新的想象。如何承接消费需求,顺势而为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创造更多消费热点,考验着商场和品牌方。“年轻群体的消费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强,商家要抓住消费者需求特点变化,不断创新,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调整商场布局,把人气流量变为‘留量’。”陈丽芬说。(李婕 周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