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学是在内蒙古科尔沁度过的。那时学校的周边有很多的小酒馆,所经营的酒水多以当地的奶酒为主。那里是众多蒙古族朋友最爱去的地方。
我们宿舍住着八个人,除了我以外,皆是内蒙古土生土长的蒙古族人。虽然有的高大,有的瘦弱,有的来自牧区,有的来自城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生理特征:能喝酒。我喝酒的技能全是他们教会的。
爱酒之人都知道,喝酒讲究个情调,更讲究个氛围。为此,这里的小酒馆很注重自己的“门面”,蒙汉文的牌匾多是由师范学院文学系与美术系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庄重又不失随性。酒馆内的蒙古蓝是必不可少的主调色,因为蓝色代表着“腾格里”,是蒙古人从骨子里就很喜欢的一种颜色,棚顶、墙壁,乃至灯罩、帷幔,处处都满溢着这种流动的光鲜,只要步入期间,总会让人感觉置身于云端,飘飘欲仙。墙壁的正中央挂有圣祖“成吉思汗”的画像,威严而安详,而画像的前下方,便是四平八稳的木质桌椅。据说那些桌椅是从兴安盟的阿尔山市运过来的,制作非常讲究,上面镌有狼图腾的朱漆。一旦坐定,服务员先上酒水,后上“红食”与“白食”。红食代表肉类,白食代表奶类。那些吃食都是从百余公里外的珠日河牧场弄过来的,实属不易,吃起来也就格外新鲜爽口。
在红食里,我最喜欢的是烤羊腿,在白食里,我最喜欢的是奶豆腐。
珠日河牧场我确是去过两次的,那里有我当初对草原的所有幻想:蓝天、白云、蒙古包、牛羊、马头琴、篝火,还有健壮的蒙古族汉子和娇媚的蒙古族姑娘!我曾在那里听过最抒情的《牧歌》,也曾在那里喝过最烈的奶酒。珠日河牧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酒馆,因为喝酒多是在蒙古包内进行的,仪式感要比小酒馆里的强,献哈达,敬天地,一样都不会少。
科尔沁上的小酒馆,多是以远离牧区而矗于都市里的一种文化存在。
宿舍内的一位哥们儿说,在牧区,奶酒多是用银杯来盛的。而这里是城市,那种尊贵的盛酒器皿可不多见。为了方便实惠,这里都用瓷碗来代替。记得第一次与蒙古朋友喝酒时,我着实是被眼前的情形吓坏了。那满满的一碗奶酒,如何能够喝得下去呀。一位哥们儿告诉我,先大口地吃些肥羊肉,再喝酒不容易醉。我听了他的话,以肥美的羊尾肉打底,喝过一碗奶酒后果然要比自己预想的结果好很多,既不头晕,也不恶心。当我正踌躇于第二碗奶酒该如何下肚的时候,一位哥们儿的科尔沁祝酒歌忽然起来了。酒歌有很多种,地域差异也很大,科尔沁的和鄂尔多斯的差别就很大,但曲风都是欢快愉悦的,并且所要表达的意思也相近,——那就是让你喝,使劲地喝,喝多了不怕,喝少了可不够朋友。科尔沁的酒歌刚刚唱罢,那位来自鄂尔多斯的哥们儿又用蒙语唱道:
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
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纯真,这酒绵厚,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相照,
共度春秋,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
共度春秋……
太神奇了,经过酒歌的一顿洗礼,我把第二碗酒也喝下去了。毫无不良反应。很多蒙古族朋友由衷地对我赞美道:你是我们的好安达。
记得有次外省来了个朋友,自诩酒量很大,一个人能喝两斤北京二锅头说话也不会走板儿的。他非要和内蒙古的朋友较量一下酒量。结果不到一个小时,那朋友彻底服气了,道:我的基因确实没有你们强大!
酒馆内也多有其他民族的朋友光顾。他们不单单是喜欢这里的奶酒,更喜欢与这里的蒙古族人交朋友。
也许,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蒙古族人不容易接触,其实是错了。如果您置身于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蒙古族人的魅力所吸引,他们不傲慢狂妄,不谄媚卑微,不尔虞我诈,也不庸俗虚伪。一旦您端起了酒杯,他们就会把您当作真挚的朋友。他们能够把最动听的牧歌唱给您听,把最古老的胡尔沁说书说给您听,也能主动地为您分担所有的懦弱与不安,分享您的快乐与幸福。能够与这样的蒙古族朋友为伍,您不多喝些酒都感觉不好意思。或许这才是喝酒的真谛,不醉人,只是心容易醉了而已。
科尔沁的酒馆内时时、处处都会充满着欢乐的氛围。
酒馆内除了众多男性朋友的身影外,还有很多的蒙古族女性朋友。她们也是喝酒的高手。我们系有五十多个女生,没有一个不会喝酒的。那其中就有我的一位恋人,名叫娜仁花的。她来自科左中旗,是个地道的科尔沁姑娘。她个头儿高挑,肤色洁白,穿上蒙古族服饰后就像草原上圣洁娇艳的茶娜其其格(芍药)花。
在众多的小酒馆中,有个叫“玛拉沁小酒馆”的,那是我和娜仁花定情的地方,也是我们经常约会的地方。——喝酒是假,谈情说爱才是真。我们一起谈论学习,谈论生活,还一起谈论电影《黑骏马》或《泰坦尼克号》。她不止一次地掉泪说道:“为什么真心相爱的人最终总是不能在一起呢?”我说:“你是入戏太深了,那只是电影故事而已”。
比起蒙古族男性来,蒙古族女性喝酒要温柔得多。她们不会大声说话,吃肉的声音也很小,——不像男性吃起肉来如同狼的咀嚼。她们的酒歌婉转灵动,沁人心脾。每次听娜仁花的歌声,都令我陶醉不已。有一天,她突然问我:“大学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她笑着说:“到那时你就和我去我的家乡吧。”我说:“去那里做什么呢?”她笑着说:“我们一起在草原上开个诊所,为牧民们看病,不是很好吗?”我又语塞了。她的笑声更大了:“我和你开玩笑的!”
那,或许真是个玩笑。
记得大学毕业的前一天,我们又来到了“玛拉沁小酒馆”,我有些伤感,因为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而娜仁花却没有丝毫的悲伤,脸上一直挂着笑容,那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如同珠日河牧场上的两湾湖水,纯净瑰丽。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如同夜空中两颗最耀眼的星星,脉脉深情。那一夜,我们喝了许多的奶酒。分别时,我深情地亲吻了下她的手背,那是我们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别了,我的恋人,别了,科尔沁酒馆!
第二天,当我坐上汽车离开科尔沁的一刹那,耳畔响起了一首熟悉的歌: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我看到娜仁花站在为我送行的蒙古族朋友中间,深深地哭了……
已经好多年没有再回科尔沁了。我的蒙古族朋友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科尔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科尔沁的酒馆也与过去迥然不同了。究竟有哪些变化?我的朋友并没有细说,只是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你还是亲自来科尔沁感受一下吧,保你不虚此行。
我决定过几天就去!
你们有想去科尔沁的吗
我是来看草原的,却爱上了这里的云。进入塞罕坝,天蓝得更深了,像是被颜料染过的,瓦蓝,透亮。我想,拉萨的天空应该就是这样的吧。云是这纯净天幕上的主角,多得星罗棋布,美得妙不可言。它们自由,洒脱,穷尽你的想象。有的薄如轻纱,轻如蝉翼,一口气就能吹散;有的浩瀚如大海,连行驶的轮船、错落的岛屿都清晰可见;有的像胎儿安然地躺在羊水里,长长的脐带漂浮在外;有的像烟花绽放,划出最美的弧线,定格最美的姿态。它们演绎着人间的美好与繁华,却一尘不染。
在雁鸣湖畔,邂逅了一场华丽的落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让心飞扬。落日着盛装退场,她的余晖也极尽张扬,天空,湖水,芦苇,野鸭,连我的眼光都带上了她的光芒。
晚上,住在湖畔,睡在草原,与星星共眠,一夜香甜……
趁着孩子们还没睡醒,我塔拉着拖鞋,急切地推开门,走进清晨的草原。我多想看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我多想听听悠扬的马头琴随着草原的风响起。
循着牛的“哞哞”声,我越走越远。路上的石子穿过薄薄的拖鞋,硌得我的脚生疼,我全然顾不上。由于丘陵的阻挡,刚刚看见的牛群,忽而又不见。我绕过雁鸣湖,野鸭们也在清晨的阳光里航行。终于,终于,在走了40分钟的路后,我终于远远地看见了牛群和羊群,牛羊装点着草原,野鸭开出自己的航线,这一切,令我心满意足。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喜欢在草原上起舞。
草原上的花也很有趣。远远看,好像没有一朵花,又一看,漫山遍野都是花。这些花好像商量好似的,都是星星点点的,没有哪一朵花是特别大的,也没有哪一朵是特别耀眼的。不争奇,不斗艳,只为自由地绽放!听说这些花里既有寓意幸福的格桑花,也有名为钩吻的断肠草,既有草原牡丹茶娜琪琪格,也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山丹花,我却傻傻分不清。
去过坝上草原,去过塞罕坝的其他景点,去到御道口的景点,这些所有在承德的草原景点,都无法满足我对草原的期待和想象,只有雁鸣湖酒店,算是住在草原上最好的体验了。进入内蒙,乌兰布统大草原,是我们草原之行原计划的最后一站,这里的草原要开阔得多,但还是有很多的丘陵和树木,也只看到零星的牛羊。我有点小失望。时间已是下午,但是老公毅然改变计划,启动4个小时的车程,带我奔向中国最美公路之一——达达线。那里,有我想看的草原。
这一路阅山无数,阅路无数。不知爬过多少如蛇盘旋的盘山路,不知绕过多少下山的陡坡,急弯,不知走过多少崎岖、坑洼的土路,无名路,我们终于到了达达线。这一路上,尽管“司机”若无其事,胆小的我却很紧张。尤其是在没有信号的那一段路上,我真想退回去不走了。不光没有信号,几十公里都看不到一个人,一辆车,那种不安全感让人恐慌。这内蒙真的印证了“地广人稀”。
好在,一切不负所望。达达线,虽然不是什么著名的景点,虽然只是一条普通的公路,但,这里,才是真正的草原!这里,才不虚此行!这里,才能震撼你的眼睛和心灵!
路的两边,是一碧万顷的草原,绵延到天边。没有丘陵,没有树林,是我想见的宽广无边。牛马羊是草原的装点,更是草原的灵魂,有了它们,草原才真的是草原。我们运气真好,正赶上它们吃草的时候,随处可见成群成群的牛羊,远处的,一点点,一颗颗,像镶嵌在草原上的珍珠。不,是从遥远的天边散落的吧。近处的,牧羊人和她的女儿在策马奔腾,我们的视线一路追着他们起伏的背影远去;一头离群的牛穿过公路,到对面的水坑喝水,沐宁那发音不清的“牛牛,渴”终于派上了用场;一头浑身黑色的小羊,身上的毛还是湿湿的,一路追着妈妈要吃奶,沐宁穷尽了自己所有的词汇,才凑成了“咩~妈妈~奶奶~”,熙熙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想法:“难怪羊排那么贵,羊一靠近就跑,根本抓不住。”惹得我们笑翻了天。
牛,羊,马,多么普通的动物,但是他们行走在草原,却成了草原最美,最独一无二的风景。山清远,马蹄踏绿,卧唱敖包,醉,醉,醉!
开进达达线不久,便看到了一大片花海,至少有几公里都是,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花海!绿色的草丛中铺上了白色的花毯,微风吹过,也是层层叠叠的浪。大海的浪花叫海浪,麦田里的波浪叫麦浪,那这花海的浪该叫什么呢?站在花海之中,仰头吸一口气,有一种好事要发生的感觉。
内蒙古,我们来了!献上你的哈达,备好你的奶茶,跳起舞来吧~
的大学是在内蒙古科尔沁度过的。那时学校的周边有很多的小酒馆,所经营的酒水多以当地的奶酒为主。那里是众多蒙古族朋友最爱去的地方。
我们宿舍住着八个人,除了我以外,皆是内蒙古土生土长的蒙古族人。虽然有的高大,有的瘦弱,有的来自牧区,有的来自城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生理特征:能喝酒。我喝酒的技能全是他们教会的。
爱酒之人都知道,喝酒讲究个情调,更讲究个氛围。为此,这里的小酒馆很注重自己的“门面”,蒙汉文的牌匾多是由师范学院文学系与美术系的师生共同完成的,庄重又不失随性。酒馆内的蒙古蓝是必不可少的主调色,因为蓝色代表着“腾格里”,是蒙古人从骨子里就很喜欢的一种颜色,棚顶、墙壁,乃至灯罩、帷幔,处处都满溢着这种流动的光鲜,只要步入期间,总会让人感觉置身于云端,飘飘欲仙。墙壁的正中央挂有圣祖“成吉思汗”的画像,威严而安详,而画像的前下方,便是四平八稳的木质桌椅。据说那些桌椅是从兴安盟的阿尔山市运过来的,制作非常讲究,上面镌有狼图腾的朱漆。一旦坐定,服务员先上酒水,后上“红食”与“白食”。红食代表肉类,白食代表奶类。那些吃食都是从百余公里外的珠日河牧场弄过来的,实属不易,吃起来也就格外新鲜爽口。
在红食里,我最喜欢的是烤羊腿,在白食里,我最喜欢的是奶豆腐。
珠日河牧场我确是去过两次的,那里有我当初对草原的所有幻想:蓝天、白云、蒙古包、牛羊、马头琴、篝火,还有健壮的蒙古族汉子和娇媚的蒙古族姑娘!我曾在那里听过最抒情的《牧歌》,也曾在那里喝过最烈的奶酒。珠日河牧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酒馆,因为喝酒多是在蒙古包内进行的,仪式感要比小酒馆里的强,献哈达,敬天地,一样都不会少。
科尔沁上的小酒馆,多是以远离牧区而矗于都市里的一种文化存在。
宿舍内的一位哥们儿说,在牧区,奶酒多是用银杯来盛的。而这里是城市,那种尊贵的盛酒器皿可不多见。为了方便实惠,这里都用瓷碗来代替。记得第一次与蒙古朋友喝酒时,我着实是被眼前的情形吓坏了。那满满的一碗奶酒,如何能够喝得下去呀。一位哥们儿告诉我,先大口地吃些肥羊肉,再喝酒不容易醉。我听了他的话,以肥美的羊尾肉打底,喝过一碗奶酒后果然要比自己预想的结果好很多,既不头晕,也不恶心。当我正踌躇于第二碗奶酒该如何下肚的时候,一位哥们儿的科尔沁祝酒歌忽然起来了。酒歌有很多种,地域差异也很大,科尔沁的和鄂尔多斯的差别就很大,但曲风都是欢快愉悦的,并且所要表达的意思也相近,——那就是让你喝,使劲地喝,喝多了不怕,喝少了可不够朋友。科尔沁的酒歌刚刚唱罢,那位来自鄂尔多斯的哥们儿又用蒙语唱道:
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
今天喝个够,
朋友,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纯真,这酒绵厚,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相照,
共度春秋,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
共度春秋……
太神奇了,经过酒歌的一顿洗礼,我把第二碗酒也喝下去了。毫无不良反应。很多蒙古族朋友由衷地对我赞美道:你是我们的好安达。
记得有次外省来了个朋友,自诩酒量很大,一个人能喝两斤北京二锅头说话也不会走板儿的。他非要和内蒙古的朋友较量一下酒量。结果不到一个小时,那朋友彻底服气了,道:我的基因确实没有你们强大!
酒馆内也多有其他民族的朋友光顾。他们不单单是喜欢这里的奶酒,更喜欢与这里的蒙古族人交朋友。
也许,在很多朋友的印象里,蒙古族人不容易接触,其实是错了。如果您置身于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被蒙古族人的魅力所吸引,他们不傲慢狂妄,不谄媚卑微,不尔虞我诈,也不庸俗虚伪。一旦您端起了酒杯,他们就会把您当作真挚的朋友。他们能够把最动听的牧歌唱给您听,把最古老的胡尔沁说书说给您听,也能主动地为您分担所有的懦弱与不安,分享您的快乐与幸福。能够与这样的蒙古族朋友为伍,您不多喝些酒都感觉不好意思。或许这才是喝酒的真谛,不醉人,只是心容易醉了而已。
科尔沁的酒馆内时时、处处都会充满着欢乐的氛围。
酒馆内除了众多男性朋友的身影外,还有很多的蒙古族女性朋友。她们也是喝酒的高手。我们系有五十多个女生,没有一个不会喝酒的。那其中就有我的一位恋人,名叫娜仁花的。她来自科左中旗,是个地道的科尔沁姑娘。她个头儿高挑,肤色洁白,穿上蒙古族服饰后就像草原上圣洁娇艳的茶娜其其格(芍药)花。
在众多的小酒馆中,有个叫“玛拉沁小酒馆”的,那是我和娜仁花定情的地方,也是我们经常约会的地方。——喝酒是假,谈情说爱才是真。我们一起谈论学习,谈论生活,还一起谈论电影《黑骏马》或《泰坦尼克号》。她不止一次地掉泪说道:“为什么真心相爱的人最终总是不能在一起呢?”我说:“你是入戏太深了,那只是电影故事而已”。
比起蒙古族男性来,蒙古族女性喝酒要温柔得多。她们不会大声说话,吃肉的声音也很小,——不像男性吃起肉来如同狼的咀嚼。她们的酒歌婉转灵动,沁人心脾。每次听娜仁花的歌声,都令我陶醉不已。有一天,她突然问我:“大学毕业后,你有什么打算?”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她笑着说:“到那时你就和我去我的家乡吧。”我说:“去那里做什么呢?”她笑着说:“我们一起在草原上开个诊所,为牧民们看病,不是很好吗?”我又语塞了。她的笑声更大了:“我和你开玩笑的!”
那,或许真是个玩笑。
记得大学毕业的前一天,我们又来到了“玛拉沁小酒馆”,我有些伤感,因为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而娜仁花却没有丝毫的悲伤,脸上一直挂着笑容,那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如同珠日河牧场上的两湾湖水,纯净瑰丽。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如同夜空中两颗最耀眼的星星,脉脉深情。那一夜,我们喝了许多的奶酒。分别时,我深情地亲吻了下她的手背,那是我们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别了,我的恋人,别了,科尔沁酒馆!
第二天,当我坐上汽车离开科尔沁的一刹那,耳畔响起了一首熟悉的歌: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当我身躯一样爱惜,
沐浴我的江河水,
母亲的乳汁一样甘甜,
这就是蒙古人,
热爱故乡的人……
我看到娜仁花站在为我送行的蒙古族朋友中间,深深地哭了……
已经好多年没有再回科尔沁了。我的蒙古族朋友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科尔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科尔沁的酒馆也与过去迥然不同了。究竟有哪些变化?我的朋友并没有细说,只是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你还是亲自来科尔沁感受一下吧,保你不虚此行。
我决定过几天就去!
你们有想去科尔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