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方凤娇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大概十多年前,在刘洋的家乡,人们每逢春节走亲访友总会选择提上一箱香飘飘奶茶作为礼品。彼时,打开暖水壶,冲泡一杯热腾腾的香飘飘奶茶,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源泉之一。
如今,以“一年卖出x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圈”一度闻名的香飘飘,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成为许多人久远的回忆。
伴随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杯装奶茶增速放缓,叠加新式茶饮品牌的冲击,曾经风靡的香飘飘不知不觉中已经不“香”了,业绩也接连亏损。
“香飘飘走下神坛,也可以说是输给了一个时代,一个新茶饮的时代。”餐宝典创始人、餐饮行业分析师汪洪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并未就此止步,仍在十字路口找寻属于自己的出路。为了扭转局面,香飘飘也开始不断推新,还跨界做起了雪糕,虽然目前来看并未掀起多少风浪。近日,香飘飘又瞄向了火热的零食赛道,并已与主要的零食系统进行合作。
对于相关问题,记者向香飘飘发去采访函并联系到了香飘飘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对方告知将以书面形式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卖不动的奶茶
12月15日,“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在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零食渠道的重要性在逐步显现,公司重视零食渠道的市场机会,目前公司已经与主要的零食系统进行合作。
今年火热的零食赛道,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创业者的关注。如今,做冲泡奶茶起家的香飘飘也加入局中。
香飘飘还称,目前公司即饮铺货网点数量约30万家,在短期内暂时不会追求门店数量的大幅增加,而是希望对现有门店进行深耕。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香飘飘主业发展艰难,业绩连续亏损。
2017年,香飘飘头顶“奶茶第一股”的光环登陆上交所主板,增长势头凶猛。但到2022年,香飘飘业绩跌至2017年上市以来最低水平,并且已是公司营收连续第三年下降,归母净利润两连降。
今年前三个季度,香飘飘累计营收19.79亿元,同比上涨29.31%;而归母净利润仅348.39万元,今年以来公司获得政府补助4819.6万元,将此类非经常性损益扣除后,净亏损达4025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88万元,同比下滑105%。
对于业绩下滑,香飘飘称主要和加大广告费和市场推广费有关。
要知道,三季度香飘飘在营销上投入了两个亿的资金。通过对此不难看出,高额的销售费用与业绩表现并不匹配。
“过于重视营销,忽略产品的研发创新,这是香飘飘一直以来的一大弊病。”汪洪栋对本报记者表示,营销与营收增速不匹配,可能反映出两个方面:现有的产品市场销量已经达到比较饱和的状态,除非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或有新的大爆品出现,否则这种不匹配可能会一直持续;现在的消费趋势与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推广渠道已经不适用于新的消费习惯,需要做出改进。
香飘飘的巅峰时期是在茶饮行业高速增长之前。但是随着中式新茶饮行业的快速崛起,香飘飘的市场自然会受到影响。中式新茶饮更新鲜、口感更好,喝起来也更便捷。而且,近两年新茶饮行业推新品速度非常快,有部分企业甚至能做到每个月都有新品推出,这是香飘飘无法做到的。
“香飘飘以往的业绩增长高度依赖于冲泡类业务,这样单一的产品结构本就难以扛住风险,在新茶饮崛起后,更是一路走低,这主要是因为香飘飘经营理念、品类、产品、渠道等整个体系的老化,让品牌在新消费群体中逐渐被边缘化。”朱丹蓬指出。
另外,从香飘飘的渠道收入来看,线下还是主流,线上的销售占比较小。汪洪栋认为,这反映出香飘飘可能对于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渠道的重视不够,渠道有所老化。
至此,“奶茶就要香飘飘”的广告词仍被消费者牢记,但是香飘飘却早已走出了许多人的选择范围。
受业绩拖累,香飘飘股价也表现疲软。截至12月21日收盘,其股价报收13.70元/股,早已破发。
在汪洪栋看来,香飘飘走下神坛,也可以说是输给了一个时代,一个新茶饮的时代。从市场发展来看,香飘飘的冲泡奶茶业务恐怕很难会有大的增长,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出路在哪?
困境之下,从跨界做雪糕,到瞄准零食赛道,香飘飘不断在为寻求新增长探路。
当前,零食集合店已经成长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备受外界关注。零食有鸣、赵一鸣、零食很忙等品牌近几年发展迅速,凭借加盟模式,他们在门店拓展方面非常凶悍。汪洪栋认为,对于香飘飘这种比较依赖线下渠道销售的企业,把零食渠道当成一个方向,也可以理解。
但对于做雪糕业务,朱丹蓬并不看好。他认为,冰品是新生代的标配品类市场,近年来冰淇淋市场发展非常迅速,香飘飘切入到冰淇淋品类应该说是正确的战略。但从整体来看,在香飘飘的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团队执行策划等各方面都还跟不上时,现在切入到冰品赛道为时已晚。
在主业上,香飘飘也尝试转型。产品的与时俱进,持续推进年轻化、健康化升级。公司在产品健康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推出了珍珠牛乳茶、“如鲜”燕麦奶茶、“鲜咖主义”等产品,通过产品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香飘飘还提到,公司目前有1500多家经销商,其中冲泡和即饮有大部分的经销商是重叠的;未来,公司希望随着即饮业务的推进,能够将冲泡和即饮的经销商逐步分拆开来。
冲泡和即饮两种产品的消费场景不同导致的。冲泡与即饮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消费场景。拆分以后可以制定更为精细化的推广方式。
百花齐放、竞争激烈的茶饮行业这几年有个趋势,就是“真奶”。许多茶饮品牌纷纷推出了不含植脂末的真奶产品。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了真奶、鲜奶的好处。因此,在汪洪栋看来,冲泡奶茶的市场空间肯定会被继续压缩。当然,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冲泡奶茶依然有一定空间,并不会完全消失。
他建议,对于香飘飘这样的企业,要继续加大对非冲泡奶茶的研发与投入,继续降低冲泡奶茶的收入占比。要善于洞察消费需求,推出更健康,更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产品。此外,要加大线上渠道的布局,重视种草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也要逐渐提升线上渠道的销量占比。在渠道、营销等方面都要积极转变,及时作出调整。
“如果延续原有的方式,未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汪洪栋坦言。
“香飘飘的业绩难题是沉疴痼疾。”朱丹蓬也直言。他认为,香飘飘现在需要走三步,第一步是要在一线市场增加产品的曝光率,提升品牌调性,让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品牌认知里面有香飘飘;第二步要发力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经营线上与线下资源互融共通、短板互补等方面发力;第三步是把产品分为两个矩阵,冲调面对一线,即饮面对高线。在新中式奶茶进入内卷时期,香飘飘的创新速度略慢,要持续做前瞻布局,否则很难切入到高线城市的消费者中。
此外,在部分地区,过年拜访亲友有送礼的习惯。汪洪栋建议,可以推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礼品类产品,加大这方面的推广(这是现制茶饮暂时无法实现的)。
至于香飘飘未来的增长,“可能还是要在非冲泡业务方向去探索、去发力,去创新,去寻求新的增长点。”汪洪栋说。
一场翻身仗,正在等待香飘飘。
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4月24日,记者自香飘飘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了解到,公司认为杯装果茶和现制茶饮店之间,更多的是相关性而非直接竞争关系,公司期望借助杯装果茶与现制茶饮店的相关性,参与到即饮领域竞争,以获得相对于其他瓶装即饮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有投资者提问香飘飘是否考虑在线下开设茶饮店,对此,香飘飘回答:“公司暂时没有开设线下茶饮店的计划。”据悉,几年前,线下加盟奶茶店兴起的时候,香飘飘也观察到市场上有饮料品牌在参与做线下加盟的模式。“市场上也有一些加盟运营团队来与公司对接,只要公司给予授权,预计每年能给公司多创造几千万元甚至近亿元的利润。但是公司经过谨慎的评估,最终没有实行。”香飘飘表示。
对于没有实行的原因,香飘飘表示:“第一是因为对线下茶饮店的品质管控上存在担忧。香飘飘是标准化制造模式,对自身品质管控有极高要求,但在现制茶饮店特别是加盟模式下,公司对于能否做到相应的品质管控有疑虑。如果公司无法对产品及质量进行管控,长远看是不利于自身品牌的形象维护的。第二,线下茶饮店以加盟模式为主,由于其底层逻辑是通过不断招商、不断开店的方式来拓展规模,通过收取加盟费用、销售设备及物料来获取利润,存在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等挑战,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发展方向不太符合。第三,现有的直营茶饮品牌在管理与盈利问题上普遍存在挑战。公司希望更专注于自身的优势领域,当下还是聚焦在预包装产品的研发、销售上。”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者 都亚男
你还记得上次喝一杯冲泡的香飘飘奶茶是什么时候吗?
“一年卖出3亿杯,可绕地球一圈。”依靠一句广告语刷屏90后童年的香飘飘奶茶,最近却因为业绩亏损重回网友视野。
近年来,新式茶饮赛道竞争激烈,显然易见,香飘飘如今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优乐美。
在新式茶饮的冲击下,一杯需要冲泡的香飘飘未来还能再绕地球几圈呢?
上半年亏损1.5亿
香飘飘卖不动了?
过去香飘飘凭借“一年卖出3亿杯,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词霸屏千家万户电视,如今,靠#香飘飘半年赔上亿#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重回网民视野。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下降2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1.51亿元。
其中,香飘飘冲泡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同比下降31.37%。对此,香飘飘解释称,主要原因系在冲泡产品的销售旺季,受到春节疫情防控政策以及公司稳健备库策略的影响。
这不是香飘飘第一次交出亏损的半年报成绩单。
近七年的半年报,香飘飘有5年显示当年上半年净亏损。2017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香飘飘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0.31亿元、-0.55亿元、0.24亿元、-0.64亿元、-0.62亿元、-1.29亿元。
不过从财报来看,2017年~2021年,香飘飘下半年的业绩都十分可观,纵使上半年业绩微薄或亏损,下半年都能力挽狂澜,带动全年归母净利润仍为正。
2017年~2021年,香飘飘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亿元、1.39亿元、1.09亿元、1.08亿元、1.02亿元;香飘飘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亿元、2.31亿元、2.15亿元、3.14亿元、1.83亿元。
香飘飘在披露可能遇到的风险时的解释,或许能解释这一现象。
香飘飘称,现阶段主要产品为冲泡奶茶,即冲即饮的特性决定了其热饮属性,在冬季则可作为御寒、补充体力的休闲饮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而夏季该类产品冲调后再冷冻饮用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夏季冲泡奶茶销量较少。通常,冲泡奶茶的销售淡季在二三季度,销售旺季在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
香飘飘还表示,鉴于冲泡奶茶产品淡季时间较长,在安排市场营销投入、生产产能规划、人员招聘及管理等多方面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由于液体饮料的销售占比仍然较低,公司业绩面临的季节性风险仍较为突出。
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亏损还多亏了一倍,下半年的香飘飘能否再次力挽狂澜还是个谜题。
“奶茶新贵”涌现街头
香飘飘仅被一只基金重仓
在无数90后的童年回忆中,香飘飘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从电视屏幕到街头巷尾,彼时一杯冲泡的香飘飘“飘”遍天南海北,也造就了广告语中“销量绕地球”的销售记录。作为国内主要的冲泡奶茶经营企业,香飘飘2012年至2021年连续10年杯装冲泡奶茶市场份额保持第一。
既然稳居杯装冲泡奶茶行业“头把交椅“十年之久,香飘飘为何会卖不动?
显然易见,香飘飘如今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优乐美等瓶装冲泡品牌。近年来,新式茶饮赛道竞争激烈,全国范围内的大街小巷上涌现出喜茶、茶颜悦色、茶百道、一点点、COCO等线下奶茶连锁店。
以济南市历下区山师东路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有15家奶茶店,品牌覆盖蜜雪冰城、茶百道、阿水大杯茶、一点点、COCO、沪上阿姨,还有一些本土奶茶品牌。
除了随处可见的方便性和现场制作的仪式感,线下茶饮店的产品涵盖领域更广阔,不止是奶茶,冰淇凌、咖啡、水果茶等已经成为线下茶饮店的标配。线下茶饮店根据季节更替即时推出新品,结合节日推出限定特色产品,这一点也是冲泡型奶茶所不能比的。例如今年5 月 20 日,蜜雪冰城推出新品“表白水”, 喜茶推出520限定特调饮品以及专属“囍”版限定徽章。
此外,记者走访发现,在济南市部分大型综合商场冲泡型饮料区中,香飘飘上架量远不如优乐美、阿萨姆、鹿角巷等品牌多。某大型综合商场饮料区售货员表示,和其他饮料相比,冲泡型饮料区需要补货的次数少多了。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已不乏“奶茶新贵”的身影,“国内奶茶第一股”香飘飘也不再是“香饽饽”。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上市,喜茶、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近期也陆续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仅有一只基金重仓香飘飘,长城稳健成长灵活配置混合持有香飘飘股份总数为29.54万股,持股市值0.04亿元。而香飘飘在去年上半年末被11只基金持有,在2020年半年末更是曾被29只基金持有。
大手笔营销、抱守下沉市场
香飘飘忙自救
在新式茶饮的冲击下,一杯需要冲泡的香飘飘还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其实,和新式茶饮相比,香飘飘也并非一无是处,拥有广阔的下沉市场是香飘飘多年累积的影响力成果。
从财务数据来看,冲泡类产品仍是香飘飘创收的主力军,冲泡类产品收入占到去年总营收的80.09%。在县域、乡镇等线下新式茶饮店分布较少的区域,香飘飘的瓶装、袋装冲泡类产品可以通过经销渠道下沉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上去。
香飘飘在下半年的经营计划中重点提到,冲泡类产品坚持“渠道下沉”策略,加强城市分销商的管理,大力开发区县经销商,扩大经销网络,增强对目标人群的渠道覆盖,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也提出,推进传统冲泡产品“保存量、挖增量”的工作,“因为还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不过,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平价茶饮店也在逐渐攻略下沉市场。截至今年7月,蜜雪冰城国内总门店数量已超过2万家,蜜雪冰城还于7月份发布开放全国乡镇加盟的公告。
事实上,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和不好看的业绩报表,香飘飘也正在进行绝地反击。
除了固体冲泡奶茶,香飘飘近些年也发力打造新产品。香飘飘品牌去年首次推出液体奶茶“烤奶茶”三个口味馨香黄茶、炭焙红茶、焦香乌龙,冲泡类推出“臻乳茶”“啵啵牛乳茶”“生椰菠菠”。此外,香飘飘还推出了两个新品牌,一个是面向年轻人群体的MECO品牌,主打果汁茶,另一个是定位高端的“兰芳园”品牌即饮产品。
为迎合年轻人消费市场,香飘飘近些年聘请王俊凯、王一博等一线艺人为旗下产品代言,与泸州老窖、百草味等品牌联名推出跨界产品,宣传阵地也从电视广告转到了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
这同时也意味着,香飘飘在营销费用上一掷千金,没少花钱。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香飘飘营销费用分别为6.17亿元、8亿元、9.67亿元、7.14亿元、7.4亿元。
大手笔投入对香飘飘的新产品创收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或许,香飘飘在半年报中风险提示时已经点明了现实情况。香飘飘表示,“公司液体饮料的销售占比仍然较低” “公司液体饮料目前仍处于市场投入期,液体饮料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仍然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公司产品单一状况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而对于即饮产品,香飘飘对其有很高的期待。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香飘飘指出,“对于即饮产品,稳步发展即饮市场,加强探测,打造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
未来依靠即饮产品,香飘飘还能再多“绕地球”几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