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并不会告诉你它们爱吃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是充沛自己的营养知识,在提高食物适口性的同时给它们增加营养。
——联萌宠物餐厅营养师杨小倩
今天,你吃好了吗?
前几年,舌尖上的中国带我们领略了一下中国人“吃文化”的博大精深。
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好吃的美食很多,但是会吃的人却不多。因为缺乏有关营养知识指导下的“乱吃”,人们吃出了很多慢性病。渐渐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营养师的重要性。
不光是人,很多狗狗也都是“病从口入”。作为狗狗的主人,人们也更加关心起爱宠的饮食和营养。
宠物营养师可以通过了解狗狗的生理特点、体型及身体状况,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狗狗们制定营养全面的健康大餐。
平时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能接触到宠物营养师,这也让他们的职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今天,联萌君带着大家的疑问采访到联萌宠物餐厅的特聘宠物营养师杨小倩老师。
萌叔:
小倩老师,我知道您是一位高级宠物营养师,这个职称目前在国内的数量还比较少。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从事这个行业的呢?
宠物营养师:
其实整个宠物行业发展的还并不成熟,当初选择进入这个行业也是自己的喜好。因为本身很喜欢狗狗,平时也喜欢做一些美食料理,就想着给狗狗做点好吃的,毕竟它把一生都给了我,我也想给它最好的。
萌叔:
联萌宠物餐厅是一家人宠可以一起就餐的主题餐厅,这个概念挺新颖的,您是怎么产生的这种想法呢?
宠物营养师:
因为狗狗的爱和对烘焙的兴趣,也是机缘巧合遇到了行业内一些前辈们,跟着他们系统性的学到了很多宠物营养以及护理方面的知识,在那之后经常会有一些朋友过来询问我关于养狗的问题。
萌叔:
国内的宠物餐厅并不多,很多餐厅都是明令禁止狗狗入内的,我想着既然我们把狗狗当家人,为什么不可以带着它们一起吃饭呢。一方面,可以促进养宠人士的交流。另一方面,狗狗也能在餐厅交到自己的朋友。
而且正好我学习了这一块,所以我相信我的专业可以帮助更多爱狗狗的铲屎官们合理科学的饲养狗狗。
宠物营养师:
作为一名宠物营养师,您不光学习了宠物食品烘焙,宠物营养学、宠物饲料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好像对护理学、临床兽医学也都有所涉猎,促使你不断学习的动力除了对狗狗的爱,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在做联萌宠物餐厅之前,我也自己经营过一家宠物餐厅,有自己的一些固定客源。
平时店里一些下午茶活动,我们会在一起聊很多养狗的生活。我发现他们养狗狗的时候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他们也会向我咨询一些养狗的注意事项。我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在聊天的过程里,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库还是有局限的。知识是不断累积和更新着的,我必须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不仅是对我自身的提升,也能更好的服务我的客户,不辜负他们长期对我的信任。
萌叔:
您说了学习是无止境的,可以问问您接下来的一些学习和工作上的安排吗?
宠物营养师:
前阵子,我们联萌宠物餐厅作为合作方及展商,大多数时间都在忙着展会上的事。
近期,我会继续学习临床兽医学等相关知识。下半年,我还有一些进修课程,比如说学习台湾认证TTOUCH疗愈师,以及宠物相关的行为心理学。
当然,我学到的所有新的知识都会在联萌宠物餐厅下午茶活动和一些养宠知识讲座中分享给大家。
萌叔:
从最初的兴趣到现在系统性的学习了这么多宠物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里,您的观念和心态有没有发生一点微妙的变化?
宠物营养师:
最初可能就更多的觉得这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后来它变成了我的专业,成为了我的职业,也赋予了我新的责任。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的养宠观念是不同于国外的。苏州人对于养狗的消费观念和北上广、香港、台湾也存在很大差异。
而我想做的是,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能切身接触到这些新的观念。
>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近日,一位久居中国的澳大利亚大叔吐槽“回国后太难了”的一段视频在抖音平台迅速刷屏,已获得 211 万点赞,11 万评论。
视频中,这位 ID 为“萌叔大卫老师”的大叔,在阳光灿烂的澳洲海滩上,生无可恋地说,“特别想回中国! 中国人真的很 lucky!”
他说自己感受到了强烈的“逆向文化冲击(reverse culture shock)”。
大叔讲英文的过程中,中文不断“乱入”,一口一个地道的“我靠”,逗乐了不少网友。
他说:
“ I’m very used to the Chinese lifestyle. I came to Australia, it's very… 不方便。”
拿交通出行来说,大叔表示,在中国如果不想开车,你还可以骑共享单车、搭乘公共交通。
“ If you don’t drive a car ( in China ) , you don’t do a lot of things, you just ride a bike. You can get anywhere, there’re subways. Everything. ”
但是在澳大利亚,“啥都没有,如果你没有车,你就死了 …… ”
大叔顺带还吐槽了澳洲打车软件 Uber 的价格,“我的妈呀,一公里差不多 20 澳币(约等于 97 元人民币)。”
他吐槽完交通,又吐槽起澳洲银行的人工服务:在澳洲去一趟银行办个事需要一个多小时,在中国呢?
“ It’s like dedede beng. Goodbye! It’s so quick. ”
接着,大叔又想到了外卖。在中国,晚上和媳妇儿饿了就点美团和饿了么。
但是在澳洲,要想吃东西你必须要去趟超市,“或许你就饿死在了去超市的路上”。
“ You have to go to the supermarket, or you 就 si 了 . ”
视频的结尾,大叔忍不住感慨:生活在澳洲这样的国家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像我这样在中国待久的人。
“ It’s really, really difficult to live in a country like Australia, especially after you’ve spent so much time in China. I really, really miss China. ”
根据这位澳洲大叔的社交媒体信息,他来中国已经 10 多年了,目前在内蒙古担任英语老师,除了偶尔发布关于英语学习的内容,他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感想。
这一则视频发布后立刻火了,不少网友调侃:一句“我靠”太有灵魂了。
但同时,视频也招来了一些质疑,有网友表示萌叔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国家,“捧一踩一”来体现中国的好,对此大叔又录制了一段视频,回应质疑。
A lot of people misunderstood the last video I made; they thought I was attacking my country. I was not. It’s just people didn’t understand me.
在澄清视频中,大叔说自己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后,突然又回到澳大利亚,两边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让他很不适应,这点不应该成为人们攻击自己的理由。
“ It’s just different. China is built for convenience while Australia is lesspopulated and well-known for its relaxed lifestyle. And I’ve spent over 10 years in a highly dense, populous country. So suddenly coming back from China to Australia, of course I would have some kind of reverse culture shock.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at. ”
populated :有人口居住的
dense:密度高的,稠密的
populous :人口稠密的
大叔表示自己爱澳大利亚,也爱中国,“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
“ I love both places, both countries are my home. I love my country, Australia is a beautiful place but so is China. And I really miss China. ”
老外热议“逆向文化冲击”
说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大家都觉得,只有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才会感受到文化差异。其实对于在国外呆久了的人来说,回国一样会感受到文化差异,这就是 @萌叔大卫老师所说的“逆向文化冲击(reverse culture shock)”。
Reverse culture shock is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uffered by some people when they return home after a number of years overseas. This can result in unexpected difficulty in readjusting to the culture and values of the home country, now that the previously familiar has become unfamiliar.
逆向文化冲击是一个人在海外漂泊许久,返回家乡时所遭遇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双重苦恼。因为之前熟悉的一切已经变得陌生,人们在重新适应祖国文化和价值观时会感到出乎意料的困难。
和 @萌叔大卫老师一样,很多在中国待过的外国人都遇到过类似的 " 逆向文化冲击 "。博客 Beijing Expat Guide 的博主回国后,对中国便宜又好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念念不忘:
Life is dominated by cars ( well, in the US it usually is ) . There’s no cheap and goo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o you always have to borrow or rent a car or ask for a ride.
在美国,生活通常被汽车主导。没有便宜又好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因此总得借车、租车或搭别人的车。
同时,她对家乡慢节奏的生活也不适应了:
And then this feeling you can’t quite put your finger on. Compared to Beijing, life seems so boring. Everyone seems so settled. It seems nothing has changed at home, except for you. And now you don’t feel like you fit in anymore.
还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感觉,与北京相比,这里的生活似乎很无聊,每个人似乎都很安逸。好像家里什么都没变,除了你。于是你觉得自己变得格格不入了。
在 eChinacities 网站上,美国人 Cynthia Lopez 回国后无比想念禁枪的中国:
The number of mass shootings in the US has quickly escaladed in the recent years. Worrying about gun safety is not a concern I have in China—guns are illegal in China. Due to America’s deeply embedded gun culture and the NRA’s influence, guns will probably never be illegal in the States.
近年来,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愈演愈烈。而在中国,我完全不必担心枪支安全的问题,中国是禁枪的。由于美国根深蒂固的枪支文化和美国全国步枪协会的影响,枪支在美国可能永远不会被禁。
老外回到美国餐厅点餐,忘不了吃米饭
对于网友 SDteven 来说,最直观的逆向文化冲击在于,他以前觉得家乡不错的中餐馆,现在吃起来很垃圾 :
That Chinese restaurant food that I thought was great tasted like it was cooked last week, frozen, thawed and frozen and thawed before being overcooked again…
我以前觉得很好吃的中餐馆,现在吃起来感觉像是上周做的菜,冷冻解冻好几次,然后又热了一遍端上桌 ……
讲中国故事的外国博主
如今,有越来越多“懂中国”的外国人致力于传播中国故事,打破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或者中国人对外国的偏见。
比如中国第一个做街头采访的外国人自媒体“歪果仁研究协会”,在微博上拥有 338 万的粉丝。
歪果仁研究协会的主持人高佑思和星悦
It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studies what "chemical reactions" can occur when foreigners encounter Chines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China to foreign youth and familiarizes them with foreigners.
在歪果仁研究协会上线的每期短视频中,人们都会看到不同的外国主持人拿着话筒在街头随机采访外国人。采访话题无不是中国人所熟悉和热议的,从中式英语、淘宝、中国零食,到中国综艺、国货、表情包等。
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抖音网红澳洲大叔一样,这些外国博主在中国生活已久,开始在中国拥有梦想并且选择留在中国,他们“中国梦”的生根发芽也将为中国发展甚至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随园食单·洁净须知》将其引用
当年孔老夫子对子贡讲的这句话令人振聋发聩。随着时间长河慢慢的流淌,千年后一位美食家也将其引用,成为了厨子饮食须知的一道圣经。
21世纪20年代初,一场瘟疫以浩劫降临的方式为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在蓝星大地上,不免引起一片哀嚎。但由于东方某大国抗疫这一仗打的实在漂亮,其居民大多也素质极高。竟不经意间,引发了全民皆大厨的现象。实为妙哉~
随着复工期近,部分华夏居民已经开始陷入了沉思,究竟是做饭再去上工?还是吃一些简简单单的外卖。萌叔用了大概5分钟的时间想了一下……
经过磨练的厨艺得到发挥之后,大部分人已经不满足于小商品、小饭店提供的“充饥饭”(指既不好吃也不难吃,凑合凑合能填饱肚子的一顿饭)了吧。
但对于如何维护一个干燥、洁净的厨房,很多人(包括萌叔)都是一头雾水。毕竟,很多饭店的后厨都不一定干净。例如:魁福春还有牡丹楼,对吧?
既然如此,萌叔我今儿就准备好好研究研究,如何拥有一件干净、卫生且让人看了心生愉悦的厨房。
众所周知,话是不能乱说的。
如果有人去模仿大V(不是我)、KOL(不是我)、意见领袖(对,还不是我)的一些方法和创意最终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个锅理所应当由大V们去背。所以萌叔在此,结合实际微操,来进行厨房的收纳和改造。
既然装B都需要基本法,那我们进行厨房改造也要遵循几步走的战略。中医有一个理论非常好,叫千人千方,意为每个人都不同,治病所需的药方也不同。其实,大到我们的人生,小到这一亩三分地的厨房,也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去打造千篇一律的厨房,而是去打造适合自己的厨房。
根据上面那一个核心思想,萌叔我制定了厨房改造计划三步走战略,并进行了细化。
第一步:腾出厨房空间,对厨房现有收纳能力进行初步了解,收集各个空间的尺寸。
例如,厨房狭小,纵深较深但开间很窄,这就要求我们摆放物品时,不能占用太多的横向空间。
第二步:整理各个空间的尺寸,确定自己想要的厨房风格,并在网络购物平台进行购买。
例如,萌叔现状的需求就是要干净整洁而已。由于房子是租的,所以很多物件既不能扔也不能搬走。无形中也对厨房风格的改造加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步:兄弟们,干了!奥利给!
于是,我们列出一个清单:
厨房改造前期所需物品
厨房湿巾
厨房纸巾
盒尺
可供临时收纳的纸箱
一部可供购买收纳用具的手机
以下是实例:
对此,萌叔决定,在拥有一间干净的厨房前,我们得先制造一个乱七八糟的厨房。(弄乱此举仅作示例,各位同志请勿学习。其实上句话是编的,萌叔我只是懒得收拾……毕竟做饭很爽,收拾很累。)
例如:
先来一张厨房的整体照,可以看见,它是整洁的乱。脏不是特别的脏,但是真的乱。
< class="pgc-img">>这个乱的具体体现在于:碗橱、柜子、灶台、案板。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杂乱无章的摆放方式
< class="pgc-img">>灶台积油太多了
< class="pgc-img">>案板随意摆放,怎一个乱字了得!
< class="pgc-img">>真的是乱到家了……
那么,我们现在按照刚刚所说的三步走的节奏,来进行厨房清洁和收纳吧!
1、清洗碗橱的锅锅碗碗。
这一步还是相当简单的,基本上哼着洗刷刷就能干完。完成图如下:
< class="pgc-img">>2、量厨房各收纳空间的尺寸,并等比例画图,分出功能区。
这里萌叔使用了PS软件,画出了一个草图(不用特别精细)。并在草图中设置了每个区域的功能。
< class="pgc-img">>根据功能分类,我们可以得知。中间柜子空间浪费严重,案板空间浪费严重。鉴于此,我们的重点改造项目如下:
1)对锅具进行清点,常用锅具保留。特种锅具如砂锅之类的保留。不常用的,可供替代的锅具可以扔掉。例如:薄薄的铁锅等。
2)将调料进行汇总,购买大量调料盒将其装入。
3、统计锅碗数量,最大锅碗尺寸,对功能区的尺寸进行标注。
4、开始上淘宝买买买,主要是购买分区工具。
其实萌叔我想用中式厨房(T T)但由于房屋是租的。无奈,只能以功能的重要程度进行优先度排列。分别是:收纳、整洁、美观。于是,我分别在拼多多和淘宝购买了置物架、刀架和调料架。
5、开始动工。
1)旧有调料盒移出案板区。
2)旧有架子拆掉。
3)厨房所有用具全部分门归类。
4)安装新买的各类收纳用具。
5)将厨房所有用具全部安置在新架子上。
6)一个崭新的厨房就完成了。
< class="pgc-img">>7)厨房切记要经常维护,很多时候我们在干净的屋子里就会很勤快。如果屋子乱了,人们的心里预期也就会下降,会有一种破罐破摔的心态。这时,房屋乱象也就产生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说实话,没想到收拾这么个小空间都会如此之累,前前后后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想拥有一间从里到外都干净的厨房就是这么难……这种干净的状态能保持多久萌叔我心里也没底。但可以相信的是,我再也不愿意让这就是长久积累下来的后果啊……
好啦,今儿我们就说到这里。下周,萌叔将给大家带来些新奇的美食和一些具有保健功效的美食,例如:用龙虾腌制的鸭蛋和改善失眠的药粥。
我们下周见!
关注萌叔老可爱,健康吃喝能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