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火锅唱着歌”,没想到《让子弹飞》里汤师爷的“理念”,居然被KTV活学活用了,在包厢里摆起了火锅,背后的原因无非是迫于生计。汤师爷也许会说,“没有疫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因为糟糕的业绩,6月22日,新三板上市公司米乐星收到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说明:疫情对公司正常经营的影响,是否存在业绩持续下滑的风险;员工大幅减少是否对公司的稳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财通社注意到,米乐星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经营KTV,公司拥有 14 家直营门店,分布在南京、武汉、上海等地区,旗下“米乐星世界”在南京、武汉等区域具有较高知名度。
说起KTV,最早是在1988年进入国内的,作为曾经的聚会圣地、高端消费场所,行业新进入者不断涌入,自2012年开始走下坡路,现在有种说法是:KTV快被90后抛弃了。这背后一方面是竞争加剧,房租、版权等成本抬升;一方面是线上K歌、剧本杀等新娱乐在抢夺年轻人的钱包。
当然,最重的一锤是疫情。从米乐星年报来看,疫情前,该公司尚能维持微薄盈利,2020年疫情发生后,当年营收下降42.18%至1.16亿元,净利润骤降1725.14%至亏损4407.52万元,一把亏光过去3年利润。2021年,虽然营收恢复性上涨15.14%,但是却亏了4679.6万元,亏的更多了。
2021年,米乐星业务人员减少 131 人,期初员工总数为 547 人, 期末员工总数为 344 人。5月6日,公司董事长蔡充也宣布辞职。米乐星还于5 月 31 日披露, 公司为降低管理成本、优化组织架构,注销 11 家子公司,分布于南京、南昌、天津、上海、北京等多地。
米乐星在2021年年报中指出,受疫情影响,娱乐行业遭遇寒冬,各城市KTV等娱乐场所停止营业时间长达数月,行业客量每月不足三成,全国KTV至少有四成倒闭歇业。即使复工复产后,人们对于 KTV 这种密集型消费场所仍会有一定的抵触和畏惧心理。
为了寻求突破口,米乐星想出奇招,强化餐饮、超市的调整和改善,增加音乐火锅“唱乐捞”,基于“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理念,对现有包厢进行改造,变身为火锅房,兼具欢唱功能,一房多用。这也是当下线下实体的一个缩影,为了揽客,强如海底捞也开始外卖烧烤了。
由此,米乐星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不过从2021年来看,自助选购餐饮业务带来的营收有3000多万元,但是其毛利仅为61.03%,远低于包厢毛利率(90.05%),也低于零食商超毛利率(73.13%),公司全年亏损也扩大了,似乎“越挣扎越不幸”。
KTV行业到底有多艰难?因王思聪一晚消费250万走红的北京K歌之王,早在2020年2月就发布公告要与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截至2021年3月,全国KTV企业仅剩6.4万家,而在2015年巅峰时期有12万家左右;进入到2022年,全国KTV进一步下滑到5万家。
也许,再不去KTV,这个行业就没了?
本文源自财通社
023年,餐饮业烟火气持续回归。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47485亿元,同比上升19.4%。全国餐饮收入、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4.8个、2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幅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2个百分点。
作为餐饮行业的大品类,火锅企业业绩恢复较快,多家火锅品牌扭亏为盈。同时,火锅新品牌快速扩张,但一些有明星光环的火锅加盟店却陆续闭店。此外,伴随客单价的回落,头部火锅品牌不断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寻找新的增量空间。
关键词:明星效应褪色
今年以来,火凤祥、贤合庄等带有明星光环的加盟火锅品牌加速门店收缩。
2021年7月22日,火凤祥曾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00家。今年8月,新京报记者探访了解到,火凤祥悄然关闭了北京的3家门店。回龙观店于今年6月停业,新中关购物中心店、房山熙悦天街店则在更早些时候关闭。火凤祥在北京只剩1家门店在营业。新京报记者当时曾致电火凤祥官网预留的电话,负责加盟的工作人员称全国有100多家门店,但并未给出确切数字。而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当时火凤祥全国门店不到40家。
贤合庄则在今年5月退出北京市场,并加速全国门店的收缩,上海、贤合庄总部所在的成都目前也已无在营业门店。媒体报道显示,鼎盛时期,贤合庄全国门店数量一度达到788家。据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显示,目前贤合庄全国门店仅剩139家。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明星火锅品牌门店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依赖明星效应,同时连锁运营管理水平也过低。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也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明星餐饮代运营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监管盲区,“加盟商等于散养”,一旦出现问题,因为很难直接对接明星,总公司容易造成决策的不及时,严重者可能造成门店倒闭。
关键词:“新星”进击
有明星光环的火锅品牌加速收缩,网红火锅品牌则加速更新换代。从今年3月开始,朱光玉火锅馆、鸿姐老火锅、萍姐火锅等川渝火锅“新星”加速在北京拓店。
上半年,朱光玉火锅馆、鸿姐老火锅相继在北京开设首店。据大众点评网显示,朱光玉火锅馆目前在京已有4家门店,分别位于丰科万达、颐堤港、工体、青年路。鸿姐老火锅在京门店数量达到5家。今年6月,被称为“公路夜市”的重庆老街区特色火锅萍姐火锅在北京三里屯开设首店,截至目前,已在京开设5家门店。
“新星”进击,小龙坎、蜀大侠、谭鸭血等老牌川渝火锅则正在面临品牌老化问题。据红餐研究院、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11月22日,谭鸭血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减少了269家,蜀大侠门店数量减少了23家,小龙坎门店数量则从超760家减至650家,一年多骤减110家。
有观点认为,火锅行业的竞争壁垒不太高,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容易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消费者通常有审美疲劳、饮食疲劳,所以很多消费者抱着尝鲜心态,去尝试具有网红基因、新出现的火锅品牌,同时结合火锅“新星”营造的“烟火气”“夜市”等氛围感,让这些品牌频频出圈。
关键词:寻找增量
业绩回暖,但整体客单价下降,在这一背景下,火锅头部品牌开始尝试创新业务,寻找盈利增量空间。
据海底捞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取得营业收入188.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在人均消费方面,从去年同期的105元下降至102.9元。据九毛九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怂火锅翻台率为3.9,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3.4有所提升,客单价为121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0元减少9元。呷哺集团旗下的湊湊火锅在一线城市的翻台率为2.4,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2.0有所提升,一线城市的客单价为139.3元,去年同期则为150.5元。
在客单价下降的趋势下,很多火锅品牌尝试探索更具性价比的消费模式。今年以来,海底捞试水性价比“三件套”:平替、自助和快餐外卖,因此不断登上热搜。“海底捞将上线火锅自助”“海底捞推出‘下饭火锅菜’”“海底捞开设‘嗨捞火锅’”等引发业内外关注。
有观点认为,餐饮消费环境发生变化,消费者对餐饮价格更为敏感,促使餐饮品牌不断通过丰富产品、服务,寻找市场增量。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贾宁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据同花顺iFinD,华西证券9月28日研报,海底捞开业子品牌“嗨捞火锅”,试水平价火锅业态。
研报称,据媒体报道,近期海底捞在北京新开业子品牌——嗨捞火锅,子品牌主打口号为“每天都是小欢聚”,装修风格较为时尚明亮,多处采用“HAILAOHUOGUO”的拼音名。
图源 大众点评
研报分析判断,海底捞试水平价火锅,与主品牌形成差异化定位。根据媒体报道以及大众点评网相关信息,本次公司试水子品牌菜品价格更加亲民,锅底有两种选择,分别为19.8元的清油麻辣鸳鸯锅和29.8元的川味麻辣鸳鸯锅(海底捞的鸳鸯锅锅底售价最低为88元,最贵为165元),自助小料为每位4元,牛肉从28元至49元不等(海底捞的捞派肥牛和捞派脆脆毛肚每份售价分别为70元和84元)。除了顾客点餐外,嗨捞火锅门店的部分菜品以自助形式售卖,顾客可以从橱柜里自主选择菜品(预计自主模式有助于降低门店人员配置)。嗨捞火锅人均客单价在80元左右,相较于海底捞主品牌客单价103元(2023H1财报数据)更加亲民,在产品定位方面与主品牌形成差异化定位。
此外,研报预计,在人工费用等方面将有一定程度优化,子品牌利润率或相对可观,但同时研报也称预测包含诸多假设和不确定性,仅供参考。
研报表示,性价比消费成公司战略方向,未来多品牌经营或将助力门店下沉和加密。当前由于宏观经济、消费预期等因素的扰动,消费呈现渐进复苏态势。从消费行为来看,目前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对于性价比产品更为青睐。
研报对海底捞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则在于新品牌发展不及预期,居民消费意愿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翻台率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马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