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部落@好神奇的世界
这一届年轻人太会了,
直接给杭州带起一阵“种田风”,
除了割稻、抓鱼、采摘等基础玩法,
也涌现出一波乡村市集、家庭农场,
甚至还有“共享菜地”......
似乎跟土地越近,我们就越放松,
在杭州寻找“向往的生活”,
你会发现处处惊喜,
时时治愈。
△综艺《种地吧》
种田种出“顶流”?快要跟不上这届年轻人的脚步了,怎么大家都流行回村玩耍了?只因一部风格与众不同的综艺以一己之力带动起杭州的田园体验玩法。
排水、播种、施肥、收割……区别于其他综艺,《种地吧》以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为叙事逻辑,将镜头对准了最质朴的农田与最真实的劳动。
微博@十个勤天
因综艺而出圈的IP——“十个勤天”,也直接带火了西湖区三墩镇后陡门的乡村旅游热潮,节目拍摄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众多粉丝和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节目中的种植乐趣,感受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
△综艺《向往的生活》
而每一季都颇具度的慢生活综艺《向往的生活》去年在杭州余杭区长乐林场走到了最终季。
@小覃一一旅行日记
径山长乐林场也随之走红,来此打卡《向往的生活》同款蘑菇屋已经成为了必游项目之一。
回归自然,感受宁静,向往简单的生活,收获真诚的情感。这样的田园生活方式在杭州触手可及!
@小覃一一旅行日记
“下田”之前,先来杯特色的乡村coffee吧。
如果过惯了繁华、快节奏的生活后,想找个清净的地方放慢脚步,歇一歇,“麦田咖啡 有风小屋”便可以成为你的理想。
“麦田咖啡 有风小屋”位于运河街道新宇村,这里曾经是闲置的管理用房,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变成了以重建田野风貌、复兴耕读传统、推广乡村文化为主题的乡野咖啡馆。
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春天里的咖啡馆之约。点上一杯老板推荐的新品,悠闲躺在米色的蒲团上,看云卷云舒,听风吹麦浪,闻咖啡幽香,“慢下来”的乡村生活,值得好好体验一番。
营业时间:10:00-19:00
地址:临平区运河街道新宇村李家埭北
@HZ彭公农场
phlower x 彭公咖啡馆就位于瓶窑镇彭公农场,咖啡店的小木屋置身于大片的稻田里,阳光和稻田从玻璃中穿透过来,此刻再烦躁的心情也能在这一秒治愈。
@HZ彭公农场
在这片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中,我们仿佛可以随心所欲地停留,品味着咖啡的香醇,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暖怀抱。
@HZ彭公农场
营业时间:周五到周日10:00-18:00
地址:余杭区瓶窑镇石濑村埂头1号
@吉木丘林农场
吉木丘林的江北城市店,梦幻的玫瑰、创意涂鸦彩绘、极具田园风格的装潢,仿佛步入了童话世界。
@吉木丘林农场
极为干净的配料,农场当日现烤,新鲜派送,把农场的自然本真带到你的餐桌前。大米、黄豆、南瓜、芋头......这些来自农场的食材,让你一口找回最朴素健康的田园味道。
@吉木丘林农场
昏黄的暖光灯下,置身于田园风格的咖啡屋与深夜小酒馆中,点上一杯咖啡或鸡尾酒,早晨醒神、夜晚微醺,在小店坐上一天都不觉得腻。
营业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21:00
地址:桐庐县南门弄41号
@诗乡画城 潇洒桐庐
来隐咖啡坐落在径山脚下,白色的集装箱,被绿色包裹。复古现代风格的咖啡馆在村庄里点缀得恰到好处。城乡结合不仅是咖啡馆的地理特色,也是它的发展特色。隐藏在小乡村,却衔接了城与村的发展。
@诗乡画城 潇洒桐庐
咖啡店主是洪村本村的一位青年回乡创客,秉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期待,从大城市回归,一心投入乡村创业。在这里吹着山风,喝着咖啡,咖啡的香味蔓延开来,坐窗眺望,入目皆是风景。
@诗乡画城 潇洒桐庐
营业时间:11:00-18:00
地址: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洪村风笑岭
嘿,回村种地啦!如果你还没体验过“野趣”十足的种田流玩法,推荐来杭州一试,你会发现获得快乐也变得简单起来。
01
果道夫农场
南中华文明的摇蓝
据《史记》记载:“昔三代(夏、商、周)皆在河洛(雒)”。都因河雒而兴、因河雒而亡,当然也包括秦。都是玄鸟生。都有雒神(伏羲的女儿)保佑。都与雒、氐、狄、翟、犬丘有关连,都是伏羲的后代,华夏子孙。河图、洛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的征程。西汉水就是天河、河水、天水。就是洛河、洛谷水、洛水、汉水、漾水。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在仇池山。仇池山就是昆仑山,大禹治水嶓冢导漾治的是西汉水,西汉水孕育了河图、洛书。
发源于西秦岭太阳山和云光山(西秦岭中的两当,有太阳寺和月亮寺。故谓日月两当)的西汉水,就是天河、河水、天水。就是洛河、洛谷水、洛水、汉水、漾水。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在仇池山。仇池山就是昆仑山,大禹治水嶓冢导漾治的是西汉水,西汉水孕育了河图、洛书。
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7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在西汉水流域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2004年,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甘肃考古所、陕西考古所5家联合考古队又对西汉水上游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西汉水上游的98处遗址包含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其中,仰韶时代文化遗址61处,龙山时代文化遗址51处,周秦时代文化遗址37处,寺洼时代文化遗址25处,常山时代文化遗址18处等。
陇南西靠青藏高原,北枕秦岭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相邻,东依秦巴山地与关中平原、汉中平原相临,南据嘉陵江上游与长江、成都平原相接。陇南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炎黄根脉,夏禹故乡,秦皇故里。陇南发源的汉水、汉地,产生了汉族,陇南发源的羌水(江水、姜水)、羌地,产生了氐羌等少数民族。
陇南市西和县仇池山是伏羲的诞生地。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即太昊,或称为黄熊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仇池,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据《史记》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就是陇南市西和县大桥乡的仇池山。据《太平御览》引《遁甲严山图》载:“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陇南市西和县有仇池山。仇池山现有伏羲出生的伏羲崖,出生的崖洞,还有伏羲母亲华胥氏踩过的脚印,有伏羲神庙。
陇南境内有昆仑山、雷鼓山(雷公山)。《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同一个人:华胥氏。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居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两人结为夫妻。缔造了人类,在春秋时期,有任、宿、须、句、颛臾,都是伏羲的后裔。昆仑几乎就是炎黄文明的象征,昆仑在哪里,炎黄文明起源就在哪里。史上有太多的关于昆仑就在岷山的记载和暗指。《易经》、《山海经》、《水经》、《禹贡》、《史记》“五帝本纪”、《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典都对“昆仑山”、“西汉水”有零星的记载。《史记》“天官书”注明,成县是“井星”、“叁星”相交之地。据《山海经》记载: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而南流注入丑涂之山。阚骃曰:“汉或为漾。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诸多资料仇池山就是上古的昆仑山,而古有“天上银河、地上江汉”之称的西汉水才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地处仇池(古称武都海)边的成县小川镇在1958年以前叫昆仑乡,现小川镇内有昆仑山。氐羌族把湖泊叫“海子”,在成县低洼地带形成的仇池也叫“西海”,徽县伏镇低洼地带形成的河池也叫“东海”。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路不周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不周,指不周山,也称嶓冢山、齐寿山。译文是,我是轩辕的直系子孙啊,想拜访祖源昆仑,却遥不可及。如走到不周山,再向南行至“西海”,就到目的地了。表明处于成县的“仇池西海”,就是屈原时时牵盼的祖源。诗圣杜甫在《木皮岭》中有云,“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来到成县看见鸡山和南山山脉后,感慨自己终于看到了昆仑悬圃。王逸《离骚》“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谓《禹受地记》与《禹本纪》为一书,梁崔灵恩《三礼义宗》则引其佚文一条为:“昆仑东南五千里之地,谓之神州。”从以上三条佚文的片言只语看,诸如昆仑、瑶池、仇池(河池)、神州、洧槃、崦嵫等,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名,昆仑是著名神山(见《山海经》所记);瑶池即“仇池”,见《穆天子传》,周穆王与西王母曾在此会饮;崦嵫,则是“日所入山”之地(王逸《离骚注》)。《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西汉水源头齐寿山,古名崦嵫山、嶓冢山,也称寿丘。汉水即是王逸《离骚》“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
据《衣帛》说,伏羲的父亲叫雷公(雷泽的雷神),母亲叫华胥,陇南当地人把终年积雪的山峰叫雷鼓山(雷公与雷鼓谐音),现在陇南市所在地(东江镇)北靠主山叫雷疙瘩山。现陇南境内有两个雷鼓山都在岷山山系。一个在宕昌县官鹅沟,一个在陇南市所在地对面,白龙江南岸山顶,在市政府广场就可以看见。我认为成县小川镇的昆仑山,陇南的雷鼓山(雷公山),是伏羲、女娃居住的山。
宋《路史》记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啟成。”仇夷,这里指仇池。啟成,指成或炎成,后人所说的上古成纪(指成县,也称龙州成纪)。直至汉武帝时期才把成纪当做一个县来命名,名称也迁到了秦安。成(州或县)历经战乱,早期地方志已经丢失断代。明代翰林编修李景廉为《成县志》作序时有详细的描述,“如仇池之四山回合如环,两水相夹如镜,南对鸡岫之翠、东跨凤岭之云、西枕石咀之头、北倚香水之洞。”明确所指,县城至抛沙低洼地带,上古是水域,称仇池。汉高祖刘邦曾驻守宝井山(高峰水库北侧),出兵故道水,实现了“暗渡陈仓”的战略。《成县新志纪事》(清乾隆六年刊本)记载,“汉高祖取关中,韩信烧绝栈道,帅兵暗由成纪度陈仓。此后即其地置武都郡。”“光武时讨平之,仍置武都郡”。再次说明成县在置武都郡之前称成纪。汉以后白马氐人多以汉人相称,至汉武帝前后的百年间,由朝廷主导把成县(武都郡)人口外迁累计达二十万之多,主要到天水、宝鸡、酒泉和西安。
陇南是炎帝和黄帝的的根脉
《易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炎黄二部落联合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华夏族,并奠定了了华夏文明的基础。炎帝相传姓姜,这或许显示其曾以羊为主要肉食(有说因为生于姜水),并显示仍依存有母系社会的传统,羊加女合二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征)。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发源于陇南的羌水的“羌”羊加儿合二为一,陇南人“羌”、“姜”同音。《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妇,游于华阳(陇南市古属华阳国),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神农氏生于西羌(陇南市在夏、商、周时,因在西垂,又是羌地,故称西羌)。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可见炎帝部落是以牛为图腾崇拜,陇南市宕昌县韩院乡(宕昌县古称羌道)有牛头寺。
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据《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神农炎帝,有娲氏之女安登,为少典妃,忎神龙而生帝。承庖羲之本,(伏羲氏禅位与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斲木为耜,揉水为耒,耜耒之利以教天下,故号“神农”。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太昊伏羲氏,日月象其明,龙河马图神其应,洩阴阳之秘,奥八卦爻象之先,配干支,作甲子。历象以兴嫁娶,正姓氏而大婚伊始,代结绳(指燧人氏结绳记事,代者接代也,燧人氏四传无怀、葛天、女娲至伏羲,继承基业),为礼道重人伦,作二十五玹之瑟,龙师纪官。始庖厨,倡六兽,之先帝也。端拱于上,朱襄诸臣分理于下。呜呼,此天所以开炎帝之盛也。”因为当时为禅通纪十九氏时代,故伏羲氏禅位于第一重臣朱襄氏,即炎帝也。说明伏羲和炎帝在同一个地方出生,帝位相传。
据《国语·晋语》载炎黄分别起于姜水、姬水,即今陕西和甘肃交界的地方。《帝王世纪》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陇南市成县有古鸡头山、鸡水、昆仑山、寿丘)。《水经注·渭水》说“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群“迁徙往来无常处”。《水经》以西汉水上源为漾水,《辞海》也说:“漾水,古水名。古人说,以西汉水为汉水之源。《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西汉水源头齐寿山,古名崦嵫山,也称寿丘,史载是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因为这儿也是唐高祖李渊的祖茔地,所以李氏皇帝取“与天齐寿之意”把崦嵫山的名字改称为齐寿山。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伏羲即太昊,或称为黄熊氏(部落名称),黄帝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貙、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山海经》所谓汉出鲋嵎山也,东北流得献水口。据史记记载: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春秋·台诚图》称黄帝起于雷电,并说:“轩辕,主雷雨之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伏羲的父亲是雷神。黄帝的军事指挥中心熊山,被明确记载在《山海经·中山经》里,而中山经里记载的河流几乎都是汇入长江,陇南市全境属长江流域。
陇南市成县八仙坑五仙洞遗存宋丞相碑刻,“公孙五子在此练提举之功。”找到了轩辕五子的踪迹。开元寺座落在青嘊梁药山下,轩辕黄帝当年制成黄历,指导农时,就把这一年定为开元年。后人为纪念黄帝制农历,在此建设了开元庙。《史记》记载,黄帝的正妻名叫嫘(léi)祖,是一位出身于“西陵氏”的女子。所谓“西陵氏”,“西”指方位,“陵”指山陵,“西陵”便是西方的山陵。根据权威学者的考证,西陵便是陇南市的岷峩山,秦国西垂陵苑,也叫西陵。黄帝族和住在姜水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炎帝是西羌人的祖先,陇南市是氐羌人的发祥地。古羌水就是现在的白龙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史记·三代世表》中《谱记》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立。封其支庶于蜀立,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桓水即白龙江,它的源头在甘南州舟曲、迭部。羌中即陇南市武都区,桓水的东北蜀山应在陇南市宕昌县、礼县境内。据唐《阿房宮赋》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的木料是蜀山的,蜀山应在桓水和渭水之间,“覆压三百余里”的木料才能运到咸阳。《尔雅·释山》云:“山独者蜀,故名”。据《后汉书·南夷西南夷列传》说:“山,在成州上录县南。《三秦记》曰:仇池县界,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仓洛二谷之间,常为水所冲击,故下石而上土,形似复壶。”《仇池记》曰:“仇池百顷,周九千四十步,天形四方,壁立千仞,自然楼橹却敌,分置调均,竦起数丈,有逾人之功。”蜀山应在陇南市境内,我认为应是伏羲出生地仇池山。另外,据《竹书纪年·五帝纪》记载:“五十年秋庚申凤鸟至,帝(黄帝)祭于洛水”。黄帝曾祭祀过洛河,又“三皇乘辎车出谷口。”伏羲出生地仇池山边有洛谷,漾水,汉水古时流经洛谷口叫洛谷水,也叫洛水,洛谷口叫谷口。据史记记载: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陇南市成县鸡峰山古时叫鸡头山
大禹治水在陇南。大禹从嶓冢山疏导漾水(陇南市西汉水)东流为汉水,一路向东,经襄阳、宜城,在大别山(今武汉大洪山)以南归入了长江;大禹把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来的桓水(白龙江),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华阳黑水(白水江)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陇南的“两江一水”。
孟子说:“禹生石纽,西夷人也。”所谓“西夷”,其实就是指“西羌。”《史记》记载:“禹兴于西羌。”西汉陆贾的《新语》也说:“大禹出于西羌。”所以这个石纽,大致范围应该就是在“西羌”的地境之内。根据字意,石纽和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石洞。根据考古发现,专家考证,宕昌羌民族在宕昌这片土地上已经繁衍生息了上万年,在商代就有了族名,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国在宕昌设置羌道。许慎《说文解字》对“宕”的释义是:洞穴;洞屋。宕昌羌人都聚居在依山而凿、排列整齐的洞屋。至今宕昌县城西边还保留着很多氐羌人居住过的洞穴。
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关于氐羌族的起源,“羌”因羌水(今白龙江))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羌水出羌中参狼谷。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郡羌道(治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里。羌水又东南,经宕昌婆川城东而东南注。”羌水就是现在的白龙江。陇南市是氐羌人的发源地。因地处西垂故称“西羌”。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意思是说: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陇南市的前身)。
大禹岷山导江,导的是白龙江,是江水,是羌水。据《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不江,入于海。
据《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据《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缎拗为九江。
以上可以看出:岷山导江,一是,在梁州,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晋地道记》曰:梁州南至桓水(白龙江),西抵黑水(白水江上游),东限扞关。自桓水以南为夷。二是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三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要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只有陇南市。陇南市境内的白龙江上游的岷江。又名宕昌河,羌水,白龙江,乾江。因北宋时上游(今宕昌县阿坞镇)置岷州,故名。属嘉陵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宕昌县北部南北秦岭分水岭(也属岷山北地)的红岩沟及别竜沟。宕昌县西北为洮河流域和定西市岷县相连,洮河南岸属迭山山脉(古称岷山),洮河至岷县城东,由东西走向,突然转为南北走向,横切山岭而过,形成很不自然弯曲。据调查,古洮河很可能原循岷县城东的迭藏河南流入白龙江上游的岷江,后因地面掀升,东面自南北流的迭藏河溯源侵蚀强烈,切割分水岭,劫夺迭藏河水源,使其改向北流,至今迭藏河与小岷江(宕昌河)之间的分水岭仍有古河床的痕迹。可见小岷江是被袭夺河(或称断头河)。洮河自岷县以下为袭夺河,迭藏河则为袭夺后的倒流河。这是不是大禹治水后的痕迹。
秦国祖都骆邑
武都就是雒(骆)邑。现在的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古时称雒峪,雒谷,流经的漾水称雒谷水,也称雒水或洛水、洛河。秦时最早在秦人发祥地“西”设西县。并设武都道,治陇南市西和县洛峪,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1年)设武都郡,治陇南市西和县洛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西”,象形字为,意思为“鸟在巢上也”“雒(洛)”luò鸟名,忌欺,即“鵋鶀”雒,鵋鶀也。怪鸱。——《说文》。今称鸺鶹,也叫横纹小鴞,又通“骆”。白鬃的黑马。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世据陇南。周孝王时期(公元前897——前888),中潏的苗裔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庶子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秦邑”为附庸,在汧水(潜水在徽县、两当之间,嘉陵江之故道)、渭水(渭源至天水段)养马,复续赢氏祀,承祀赢姓,号曰秦赢。又以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嫡子成为大骆继承人,今礼县大堡子山(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此地),是秦非子的封地秦。造父堂玄孙大骆,大骆妻申侯女所生嫡子成的封地应在成(成县),在这里修建了城邑,应是骆峪(雒峪)
夏、商、周都城在洛峪
夏都在洛邑。
“雒”通“骆”。白鬃的黑马。也叫白马。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意思是说:黄帝生了骆明,骆明生了白马,白马就是鲧。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广两曲志》:“五帝时,鲧父骆明封干骆,为骆国。《国语?周语下》:“鲧父駱明封于駱国。商兴,郝存,骆废”。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广汉西部白马为武都郡(陇南市的前身),氐族自称“盍稚”,音同“弇兹”,这是与燧人氏同时期的母系氏族名称。由于氐与羌相邻,先秦人乃视之为氐地之羌,又觉与羌有别,因称之为氐羌,或单称氐。氐人善于养马,,故而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以白马为图腾,他们的白马神、马王爷大都是三只眼睛。而杨二郎传说在陇南相当流行,其也是三只眼。三星堆面具上也有纵目,但装饰物另一只眼睛应该已经剥落了。武都郡就设在西和县洛峪镇。大禹在仇池山(嶓冢山)下洛峪导漾为汉。上述说明:大禹化名别竜(宕昌阿坞乡),禹之父曰鲧,白马是为鲧,白马为武都郡,武都郡在西和县洛峪镇。洛谷出洛水、洛河、汉水。
洛峪和洛邑音相近,武王伐纣建周朝,在洛水边建都城,叫洛邑,故称武都,或汤武王、周武王的都城洛邑叫武都。后来武都郡治从西和县洛峪镇迁至成县红川镇后,就把流经成县红川镇的白水改名为洛水、洛河,现在徽县有江洛镇,成县有洛河。
商都在洛邑。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范晔在《《后汉书·西羌传赞》明云:“金行气刚,播生西羌。氐豪分种,遂用殷强”《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氐族自称“盍稚(雉)”,“翟”(氐、狄同音):长尾山鸡。“氐羌以鸾鸟”氐羌鸾鸟所生。商和秦都是玄鸟(狄鸟、鸱鸟)所生,大禹是羌人,氐羌自称盍稚(读燕子),玄鸟就是燕子。仇池山就是崦嵫山。陇南有三条燕子河。据《方與纪要》【都邑考】又昭九年,景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即邰也。后稷始封、芮、岐、毕,我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意思是说:先王:指殷的始祖帝喾。帝喾曾经定都于亳,以后辗转迁徙,到成汤时又回到亳。《史记·三代世表》中《谱记》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立。封其支庶于蜀立,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从。”蜀国开国王蚕从治在瞿(读di氐)堆、瞿堆即仇池山。仇池山下就是洛峪。
1963年6月出土的何樽铭文记载:唯王初堙(雍)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周武王对旦又说:如果要确定承受天命,平灭殷商,就必须依傍天室(上天的都邑),那里有上天的法令;依傍天室的地方在哪儿呢?不需要到远处去寻找,就是洛地;上天已经经过反复探求,一定会佑助我们,洛地距离上天的都邑不远,以后定都于兹,就把这里叫做度邑吧(参黄怀信《逸周书汇校集注》)。武王病逝后,"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史记·周本纪》)
《博物志》曰:中国之域,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面二千五百里,东至蓬莱山,西至陇右,后跨蓟北,前及衡岳,若计共四万有三亿之余。降朝鲜岷山,东治可西也,陇川以南及北海之国,此是尧舜,土及万里,汤时七千里,此后亦无常,随德优劣也。
成县凤凰山卧佛寺的悬崖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据研究,这是古人观测天象留下的刻号。人们常常聚集祭祀天地,就给这个符号赋予了“中”字的音。“成”的符号最早出现在炎帝时期(先秦木板地图标有‘炎成’符号),应该是古人依靠土坎持械守护财物的象形而创造出来的。
《博物志》曰:降朝鲜岷山,东治可西也,陇川以南及北海之国,此是尧舜。
【尧帝】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舜帝】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瞍,其弟名象。蒲亦赤翟之属,西有虞、虢、晋、隗或曰:隗,即白狄也。白狄,隗姓。据《史记》记载:“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淦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意思是说: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河水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
历山:据《水经注·漾水》记载:“建安水又东径兰坑城北,建安城甫,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即此处也,去仇池百二十里,后改为建安城”。唐同谷郡治上禄也,本名历城。
《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
据《方與纪要》记载:秦州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屹为重镇。秦人始基于此,奄有丰岐。
禹(夏)、后稷(周)、契(商)、大费(秦)都参与了尧舜组织的治水。大禹治水有功建夏。后稷(周),禹带领后稷、益完成江河湖泊、五岳山川治理后,江河水顺地势由东向西流淌,他命令益组织起百姓在低洼的地方种植稻田或者卑谷。命令后稷在百姓青黄不接时免费提供粮米,根据诸侯粮米储备情况进行调节,以保障百姓度过难关。后稷的子孙建立了周。
禹治水从冀州始,治梁及岐,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带领家众离开豳地,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脚下居住。秦人就居住在古冀州,今礼县;古梁山,今西秦岭(大梁)的祁山大堡子山即西犬丘。祁山即岐山(弃山),由南岈和北岈组成。大禹治水的九河即西汉水从天水云光山(属西秦岭、梁山)发源后,由东向西流经祁山(岐山)南北二岈之间,同为“逆河”。二山为岐。现礼县祁山堡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祁山二岈之间建的司令部。武侯《表》云:祁山去沮五百里,有人万户,瞻其丘墟,信为殷矣。今山西南有南北二岈。古语:南岈北岈,万有余家。武侯出祁山,祁山万户出租五百石供军,是也
夏、商、周、秦都有鸟图腾,都与氐羌白马有关。
白马氐羌郡设武都雒(骆)峪。鲧即白马、禹兴西羌(羌水即白龙江)、大骆非子即秦。氐羌自称盍稚(读弇兹、燕子、炎子、奄子、崦嵫)是玄鸟、。商、秦玄鸟、鸱鸟所生。周弃子、弇兹。都在仇池山、崦嵫山、嶓冢山、昆仑山下。《商颂》曰奄有九有,又曰式于九围;仇池山又名崦嵫山、又名仇围山。据《方與纪要》记载:“武都郡本广汉西白马氏地。武帝开西夷,元鼎六年,置武都郡,领武都等县九。”
成县古时叫炎成,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伏羲、炎帝的都城在成、陈。周、商也叫成汤、成周。《尚书·尧典》记载:“乃命和仲,宅西,曰昧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陇南市西和县六巷镇,秦、汉时为上禄(六)县。都在古成州。《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周王季宅程,亦曰郢。成王营洛邑西曰王城,亦谓之成周。陈都即伏羲所都。故《春秋传》云:陈,太皞之墟也,春秋哀十七年,为楚所灭。《国语》:史伯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即楚也、申、吕。《汉·匈奴传》:武王放逐戎夷泾洛之北。又《西羌传》:洛有大荔之戎,即洛戎矣。盖以洛水为名、泉《左传》所云泉皋之戎也。吕氏曰:周都岐、丰,复卜巩、洛,被山带河,形势甚壮。班氏言:洛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是也。平王东迁,赐秦以岐、丰之地,而周始弱;既又割虎牢畀郑虎牢,
夏、商、周、秦都居西土,崇尚白色
《史记封禅书》中说:“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祀白帝。”因西方主白,白帝即西方之帝,指秦人之祖。故刘邦取天下时造了斩白蛇的神话以惑众,意思是他的天命是灭秦自代。西垂即西犬丘,礼县大堡子山。大骆非子献马封秦邑。伏羲诞生在仇池山,也称太皞、少皞,也叫少昊,姓嬴,名挚(也做鸷,是一种鸟),号金天氏,少昊也是一个部落称谓,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都是白帝。
王符《潜夫论·五帝德》也载道:“后铜修己,见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
周文王即西伯侯,《史记》记载:纣帝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闳夭等人都为西伯担心,就设法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出产的红鬃白身、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国出产的三十六匹好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通过殷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西伯获自由。《穆天子传》记载:周天子—满,在昆仑山(在成县)会西王母是西伯文王的母亲。《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天子遂驱升于弇山(弇山,弇兹山,日入所也),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铭题之)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言是西王母所居也)。
仇池山就是昆仑山,又叫岐山,又叫翟(氐、狄同音)堆、瞿上、氐池、维山。西王母之山。奄山即崦嵫山也。“西”者,鸟入巢也。崦嵫(音同“弇兹(yan zi))山日入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亭姓。”氐族自称“盍稚(雉)”音同“弇兹(yan zi)”,“翟”(氐、狄同音):长尾山鸡。仇池就是瑶池。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孔子曾经说过,殷人的车子很好,那个时代崇尚白色。
据《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意思是说:后稷的埋葬之地,周围有山水环绕。此地位于氐国的西边。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母曰女登,女娲氏之女,忎神龙而生,长于姜水,号历山,又曰烈山氏”。据《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神农炎帝,有娲氏之女安登,为少典妃,忎神龙而生帝。承庖羲之本。《山海经·海内东经》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蜀”字四虫(蛇))。”仝书《大荒北经》说:“鲋鱼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海外北经》又说:“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有熊、罴、文虎、鹂朱、久、视肉。”
“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也。”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刘(周先人)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秦邑在西汉水
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现秦为西周的西垂大夫,发现了诸侯级墓葬及陪葬坑,符合历史记载。秦人在西犬丘有西垂宫和西畤,因此甘肃礼县是秦最早的发源地。秦人世据陇南。周孝王时期(公元前897——前888),中潏的苗裔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庶子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秦邑”为附庸,在汧水、渭水养马,复续赢氏祀,承祀赢姓,号曰秦赢。封居今礼县大堡子山(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此地),在这里修建了城邑,这就是“犬丘”或“西犬丘”。
秦邑在什么地方,首先要搞清汧水、渭水在什么地方。汧,【唐韻】【正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音牽。水名。【爾雅·釋水】汧出不流。【註】水泉潛出,自停成汙池也。又水決之澤爲汧。【疏】凡水爲人所決,爲陂障者,亦與出不流者,名爲汧。【集韻】輕甸切,音俔。又【集韻】詰定切,音罄。義同。又【集韻】倪堅切,音姸。淨也。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潜,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从水朁聲。昨鹽切,潜,徒步过河。一种说法认为,“潜”是藏身水底。另一说法认为,汉水被称为“潜”。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朁”是声旁。
汧通潜。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世据陇南。周孝王时期(公元前897——前888),中潏的苗裔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庶子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秦邑”为附庸,在汧水(潜水在徽县、两当之间,嘉陵江之故道)、渭水(渭源至天水段)养马,复续赢氏祀,承祀赢姓,号曰秦赢。今礼县大堡子山(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就是此地),是秦非子的封地秦。
西汉水上游,为古西垂地,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又有盐井,是非常理想的繁畜之地。这里出产的马匹高大雄健,耐力持久,在上古时期,既可为优良的战马,又可为优良的运载工具。嬴人非子曾在此为周王室牧马,“马大蕃息”,被周孝王封为附庸,邑于“秦”,足见其地产马条件的优越。直至如今,该地域的盐官骡马市场仍饮誉全国。秦人在这里设品质要求极高的皇家家马牧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二 、 秦人发源陇南
《史记》当中,认为秦人最早的先祖是颛顼的后代,是颛顼的孙女女修吞鸟卵而生的孩子大业。
首先就是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华胥氏在前往雷泽沐浴的时候,踩了雷神的脚印而感应生下了伏羲氏;再就是商民族的始祖简狄,也是在去沐浴的时候,吞食了燕子的鸟卵,而降生下来了商民族的先祖殷。《太平御览》引《遁甲严山图》载:“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三秦记》曰:仇池县界,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仓洛二谷之间,常为水所冲击,故下石而上土,形似复壶。” 仇池山又叫翟(氐、狄同音)堆、瞿上、氐池、维山。氐族自称“盍稚(读燕子)”,“翟”(氐、狄同音):长尾山鸡。“氐羌以鸾鸟”氐羌鸾鸟所生。
大禹出生在西羌石纽,秦朝在西羌设陇西羌道在宕昌县南河乡,宕就是石纽的意思。鲧原是夏族部落中姜姓族的宗神,居住在崇山(就是岷山、就是毛羽山),封地在崇国,也叫崇伯鲧。《吕氏春秋》曰:帝颛顼生自若水,宕处空桑,乃登帝位。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广汉西白马设武都郡(郡治武都县,在今西和县洛峪镇)”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白马即白马氐羌)。”
大禹治水在陇南。大禹从嶓冢山疏导漾水(陇南市西汉水)东流为汉水,一路向东,经襄阳、宜城,在大别山(今武汉大洪山)以南归入了长江;大禹把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来的桓水(白龙江),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华阳黑水(白水江)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大禹治水的足迹遍布陇南的“两江一水”。秦先人大费参与了大禹治水。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三、、古汉水也称潜水
陇南市境内西汉水,古称漾水、也称汉水,即现在的嘉陵江上游——西汉水,南北朝以前,现在的嘉陵江和汉江为同一条江,南北朝时一场大地震以后,汉水分为西汉水和东汉水,即现在的嘉陵江和汉江,史称“嘉陵江夺汉”。据考证,西汉水,曾经是汉江的源头。《汉书》以西汉水某一支流为漾水。《水经》汉水上源为漾水,《辞海》也说:“漾水,古水名。古人说,以西汉水为汉水之源”。陇南市西和县政府所在地叫汉源镇,流经县城的河是漾水河。《易经》、《山海经》、《水经》、《禹贡》、《史记》“五帝本纪”、《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典都对“昆仑山”、“西汉水”有零星的记载。《史记》“天官书”注明,成县是“井星”、“叁星”相交之地。据《山海经》记载: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而南流注入丑涂之山。阚骃曰:“汉或为漾。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诸多资料仇池山就是上古的昆仑山,而古有“天上银河、地上江汉”之称的西汉水才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地处仇池(古称武都海)边的成县小川镇在1958年以前叫昆仑乡,现小川镇内有昆仑山。氐羌族把湖泊叫“海子”,在成县低洼地带形成的仇池也叫“西海”,徽县伏镇低洼地带形成的河池也叫“东海”。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路不周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不周,指不周山,也称嶓冢山、齐寿山。译文是,我是轩辕的直系子孙啊,想拜访祖源昆仑,却遥不可及。如走到不周山,再向南行至“西海”,就到目的地了。表明处于成县的“仇池、西海、昆仑山”,就是屈原时时牵盼的祖源。诗圣杜甫在《木皮岭》中有云,“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来到成县看见鸡山和南山山脉后,感慨自己终于看到了昆仑悬圃。王逸《离骚》“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谓《禹受地记》与《禹本纪》为一书,梁崔灵恩《三礼义宗》则引其佚文一条为:“昆仑东南五千里之地,谓之神州。”从以上三条佚文的片言只语看,诸如昆仑、瑶池、仇池(河池)、神州、洧槃、崦嵫等,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名,昆仑是著名神山(见《山海经》所记);瑶池即“仇池”,见《穆天子传》,周穆王与西王母曾在此会饮;崦嵫,则是“日所入山”之地(王逸《离骚注》)。《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西汉水源头齐寿山,古名崦嵫山、嶓冢山,也称寿丘。汉水即是王逸《离骚》“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
常璩在《华阳国志·序志》中说:“唯有天汉,鉴亦有光。实司群望,表我华阳。”且注释说将汉水作为华阳地区的标志。《华阳国志》所记地区华阳,其地因在汉水流域而得名为“华阳”。《华阳国志》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华阳国志》“汉有二源”,我认为汉水是两条“水”合二为一,才有两个源头。但“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有误,汉中境内就没有“漾山”,汉境内没有漾水,只有洋水,汉中境内的洋水、西城县、嶓冢山据我不完全考证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古西县)伐魏时,马谡失街亭,迁西县(陇南市西和县、礼县境内)人员一千多人退居汉中,这些人思乡,把当地的山水名取名故乡的山水名而来。漾水是因仇池、武都海、雷泽、河池的水盈溢而出得名,它与潜(汧)水是相对的,潜(汧)水是因仇池、武都海、雷泽、河池的水潜地而出得名。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也有误,陇西西县(陇南市西和县)嶓冢山流出的是漾水,它不能经葭萌(四川省昭化)入汉江。正确的的应是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名漾水,《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东源始源曰沔水,故曰“汉沔”。
四、陇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圣地
陇南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陇南地处中国地理几何中心,地处长江和黄河两个流域的分界线,地处青藏高原向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过渡带,境内地貌俊秀,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陇南境内气候立体分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有终年积雪的山峰,有1042、88万亩天然草地,古有雷泽大池———武都海,河谷属亚热带,素有陇上江南之称谓,山腰暖温带,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山顶高寒阴湿,草原连绵。适合人类生存,适合人类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陇南西靠青藏高原,北枕秦岭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相连,东依秦巴山地与关中平原、汉中平原相临,南据嘉陵江上游与长江相接。这片土地具有诞生伏羲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陇南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炎黄根脉,夏禹故乡,秦皇故里。陇南发源的汉水、汉地,产生了汉族,陇南发源的羌水、羌地,产生了氐羌等少数民族。
五、秦邑祁山,是农牧结合部,是战略要地
据《水经注 卷二十 漾水、丹水》记载:故《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其水东南径宕备戍西,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南,合左谷水,水出南山穷溪,北注汉水。又西南,兰皋水出西北五交谷,东南历祁山军,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南,径祁山军南,鸡水南出鸡谷,北径水南县西,北流注于汉。汉水又西,建安川水入焉。其水导源建威西北山,白石戍东南,二源合注。东径建威城南,又东与兰坑水会,水出西南近溪,东北径兰坑城西,东北流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径兰坑城北,建安城甫,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即此处也,去仇池百二十里,后改为建安城。其水又东合错水,水出错水戍东南,而东北入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有雉尾谷水,又东北,有大谷水,又北,有小祁山水,并出东溪,扬波西注。又北,左会胡谷水,水西出胡谷,东径金盘、历城二军北,军在水南层山上。其水又东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径塞峡。元嘉十九年,宋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伐杨难当,难当将妻子北奔,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即是峡矣。左山侧有石穴洞,人言潜通下辨,所未详也。其水出峡西北流,注汉水。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径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邦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祁山,溪径逶迤,山高岩险,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今此山于众阜之中,亦非为杰矣。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径南蚜北蚜中。上下有二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阜。古谚云:南蚜北蚜,万有余家。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丘墟,信为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