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餐饮网 | 旖旎
高度“内卷”的火锅行业,正迎来“有料”时代!
鸭血火锅、牛卤火锅、鸡肉火锅等品类增长迅猛,诞生了一批百店、千店的品牌。
更有主打猪肚鸡的捞王、主打海鲜一锅两吃的七欣天都在赴港IPO,争相成为第三位火锅上市企业。
但要说到“有料”火锅的鼻祖,当属2014年凭借细分品类、独创一锅两吃火爆出圈,开出1000+门店的“虾火锅”——虾吃虾涮。
它经历过品类红利期、扩张期、当然也陷入过短暂的静默期,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它消失在了媒体的视野当中。
今年,正值虾吃虾涮第8个年头,作为虾火锅的领军者,虾吃虾涮进入了“凤凰涅槃”模式,不仅打造了虾火锅品类全面升级的创新“模板”,还吹响了布局南方市场的号角!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对其创始人牛艳牛总进行了独家专访,看过去几年虾吃虾涮究竟经历了什么,新的一轮升级,又是否会打破有料火锅最新格局?
(虾吃虾涮创始人牛艳)
8年开出1000+门店,
有料火锅“鼻祖”,为何消失在聚光灯下?
在川渝火锅逐步迈向红海之时,有料火锅成为新宠,而说到有料火锅的鼻祖,当属主打虾火锅的“虾吃虾涮”。
早在五六年前,它的火爆程度就非一般火锅可以企及,成立两年时间就开到600家店,要知道那时候海底捞的门店数量也不过200家,巴奴也才刚刚走出河南开启全国扩张。
作为媒体人出身的牛艳,却凭借着独创一锅两吃的虾火锅问鼎江湖。虾吃虾涮霸屏各大高铁杂志,网络媒体……
然而,在最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它却突然消失在聚光灯下,消失在公众视野里,虾吃虾涮进入了静默期,这导致整个虾火锅品类发展也变得扑朔迷离。
一时间,众说纷纭。
而对牛艳来说,疫情这两年多时间,却是自己难得与自己对话的时间,练内功的好时机。
“任何品牌发展的快慢都应该有自己的节奏,不应受外界的影响,这两年慢下来也是我们的自我选择,静默修炼内功,然后更好的出发创造下一个奇迹!”,牛艳说。
1、单一品类,抗风险性低,品牌需迭代多元化产品矩阵
2020年“黑天鹅”的突袭,让以海鲜类单品为主的餐厅遭受重击,像是当时的三文鱼、虾,尤其是海外进口产品,隐忧重重,很多顾客都不敢来就餐。
而作为一个单品餐厅来说,虾吃虾涮的招牌,就是“南美白对虾”,这无疑是精准打击。
也是在这个时期,牛艳生悟:“一个品牌初创期可以靠爆品红利,迅速在行业内打响,但一旦走到品牌阶段,尤其是开启全国之路的时候,一旦遇到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单品就会显得羸弱,更多元的产品搭配迭代能为企业开启新的篇章。”
2、保留高性价比的优势之外,满足高需求粉丝的“呼声”
“虾吃虾涮之所以成长起来,最大的特点莫过于虾的高价值,和我们人均60-90元的高性价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我们做大面积的客群调研的时候发现,这些老的顾客粉丝,有一大批已经毕业离校,他们的需求在成长,在慢慢变高”;
“当品牌关注到高需求的粉丝的呼声,我们觉得应该用内部的不断升级去满足他们 ”,牛艳说。
3、区域口味差异明显,较难攻下挑剔的“南方”市场
虾吃虾涮在北京起家,高峰期在北京开出100家门店,几乎在北京各大主流街道都能寻到它的身影,所以口味自然很适合北方,香辣重口,但这对于南方市场来说,尤其是上海、深圳、杭州等比较喜欢清淡口的客群,却并不太买账。
这也让品牌全国扩张的步伐受阻,南方的布点步伐明显滞后。
想要全国遍地开花,寻求更大的增量和规模,势必要突破南北区域口味差异的难题。
经过反省、沉淀之后,品牌前进的路上牛艳选择向自己挥刀,把问题摆在了桌面上,从而一一攻破,这也是虾火锅女王一段时间消失在聚光灯下的主要原因。
大刀阔斧“重塑革新”,
虾吃虾涮引领虾火锅品类全新升级!
来自疫情的重击、来自粉丝的呼声、来自自身品牌的增长压力、来自行业的责任驱使。
在这长达2年多的“静默期”里,在这消失聚光灯下的2年里,牛艳和团队开启了漫长且痛苦的“重塑革新”!
重塑革新之下,虾吃虾涮标准店的第四代门店品牌升级后,无论是从客流还是效益上都迎来“翻倍”成果。
尤其是疫情期间,即使在火锅厮杀激烈的川渝地区,依旧不断拓新店,连续霸占好评榜前位,上升势头迅猛。
那这张优异成绩单背后,牛艳究竟是如何带领团队为虾吃虾涮做的全新升级?
1、从选址以北方为主,到开店策略南移
近两年,餐饮业经济重心南移,究其原因南方营业时长较北方更长,消费能力也更好。
南方也成了各大品牌的主战场,很多布局全国的连锁餐饮品牌都想拿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美团数据也发现,从区域市场表现来看,华东、西南地区是火锅消费的主力区域;华南区火锅订单占比连续两年上升,当地消费者对火锅的兴趣提升,潜力较大。
而无论是大趋势之下,还是虾吃虾涮自己的情况,在开店策略选址上,牛艳和团队决定在未来将主攻“南方市场”。
拿下“南方市场”,才能进一步实现增长,而不是停在北方市场这个舒适区,打破舒适才能实现破局。
所以牛艳在未来几年的规划中,要在南方多个“要塞”城市开出一家体验店,以适应不同地区客群口味上的需求。
2、产品结构调整,从聚焦“虾单品”到“虾矩阵”延展
从疫情以后,我们发现餐饮行业各个赛道都在产品上“内卷”,比如卖包子的庆丰包子开始卖粉面,卖米线的开始卖刀削面,都在慢慢放弃单品,走向多单元的产品搭配。
而像这两年势头迅猛的南城香,也在用“饭香、馄饨香、串香”,多单元产品矩阵赢得顾客。
为了让品牌的壁垒更高,抗风险性更强,牛艳做了几个动作:
1)扩大选品,从单一南美白对虾到国内优质虾
因为疫情国外进口的风险性太大,牛艳和团队花了几年时间主攻国内虾供应链,选出最好的国内虾,避免因为单一虾品类而让品牌处于被动局面。
2)推出国内“应季虾”新品
像是在不同季节,上新“应季虾”单品,国内也有很多好品质的虾种类,比如皮皮虾、草虾等,根据季节去上新一些时令菜品。
3)研发可以喝汤的“虾”锅底,适应南方市场
还创新一些锅底,适合更多人的口味,比如如今已经在门店上线的“冬阴功汤”锅底,在南方市场的反馈很好,顾客很喜欢吃完虾喝点海鲜冬阴功汤。
4)结合主题店或区域文化,打造龙虾等高端精致菜品
在部分高端主题店,引入更多虾的菜品,比如价值感比较高的波士顿龙虾、小青龙虾等米其林级别虾的菜品。
主打精致、高级感,走不一样的路线,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这样一方面为了满足南北不同区域客群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满足老粉丝客群日益增长的新需求,让顾客吃得更丰富。
“未来我们还会上新更多的创新菜品,但这些都是围绕虾去做延展,形成虾的矩阵”,牛艳说。
3、门店模式创新,打造剧本杀、银发一族等主题旗舰店
而除了在产品、开店策略上的转变,在门店模式打造上也进行了重构。
牛艳要成为虾火锅品类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顾客有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年轻人最近风靡的“剧本杀”,融入新的主题店之中,让年轻顾客可以边玩边吃火锅。
再比如现在老龄化严重,针对银发一族,打造适合老年人聚在一起的门店,在店里打打麻将,聊聊天,吃吃火锅。
“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梳理,看如何进行门店模型梯队的构建,最后我们选择在标准店继续标准化复制扩张的前提下,在部分城市开启主题旗舰店,打造一个虾火锅品类的标杆”,牛艳说。
4、门店形象VI升级,推出全新IP形象“暖暖”
一场冬奥会,让冰墩墩成为顶流,一墩难求!
这也让餐饮业看到,IP形象的打造,也能为整个品牌带来新的势能和流量。
这一次虾吃虾涮的全新升级,不仅仅在表象上的门店形象、VI上的4.0迭代升级,logo、slogan等进行了全新改变,品牌IP卡通形象暖暖也有了全新的模样。
“未来暖暖还会出一系列的周边,在我们的主题店内会销售,或者和粉丝互动送给他们,我们还会围绕暖暖做主题菜单推出。再比如和一些公益机构联合,让福利机构的小朋友画的画和暖暖一起印在我们的商品上、菜单上,一起温暖更多的人”,牛艳说。
职业餐饮网总结:
商业大亨黄汉清曾说,“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1000+门店,虾品类的领导者,虾吃虾涮最难突破的是原有的“舒适区”。
创造一个产品,开拓一个市场都不容易,而更难的是“引领一个新的品类趋势”。
虾吃虾涮涅槃重生的升级勇气,正是在踽踽独行创造一个虾品类的新风向。
你如何看待虾吃虾涮8年后的全新升级?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年来,有料火锅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细分类别不断涌现。其中,虾火锅正逐渐成为下沉市场的“隐形王者”。
虾火锅将美味的虾与火锅的形式相结合,给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美食体验。在非沿海区域,虾具有较高的价值感,其富含高蛋白质和丰富的矿物质,营养丰富。
而虾火锅的性价比也非常高,一锅红彤彤的干锅虾上桌,麻辣飘香,令人大快朵颐。吃完虾后还能添汤变身麻辣锅底,涮各种菜品,人均消费通常在80到100元区间。例如郑州的王婆大虾,小锅虾锅底只要78元,搭配配菜后,两个人200元以内就能吃得饱饱的。其大众点评页面上88元的双人套餐,包含小锅虾火锅及多种涮菜,能满足双人小聚的需求。
还有虾吃虾涮,2-3人的工作日套餐只需90元,也有多种口味的虾锅底和丰富配菜可供选择。
虾火锅的发展,得益于其成瘾性极强的麻辣口味,这种口味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带来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多重冲击,使得虾火锅具有较好的复购性。同时,供应链的成熟也为虾火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火锅成熟的供应链。当前市面上虾火锅的主食材多选用南美白对虾,经过多年发展,其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不断改进,已实现大面积养殖,产量较为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材成本。
在众多虾火锅品牌中,王婆大虾表现颇为亮眼。它凭借着976家的门店体量,晋升到火锅门店数量的第二名,在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下沉市场均有广泛分布,其中河南省更是拥有423家店。其锅底价格实惠,菜品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另外,虾吃虾涮也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该品牌二线及以上城市门店数占比35%左右,有近70%的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它同样以高性价比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人均消费不高,且有多种套餐可供选择。
起源于北京的阿华大虾则是虾火锅连锁品牌中的佼佼者。阿华大虾创立于2014年,其创始人王华伟因热爱南美厄瓜多尔对虾而创建了这个品牌。品牌创立初期,阿华大虾就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吸引了大量回头客,产品已升级到第四代,以潮派大虾为品牌芯片,店铺风格时尚,深受年轻人喜爱。
阿华大虾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全国加盟的模式,“每个城市寻找一位合伙人,共同发展共享收益,有工资支持”。例如湖南湘潭的加盟商,通过加盟阿华大虾,短短两到三年时间就在湘潭开了好几家店,实现了财富的快速增长。
< class="pgc-img">>阿华大虾还非常注重食材和调味品的品质,大虾选用南美厄瓜多尔的对虾,辣椒、花椒等调味品则到各地农产品基地直采,保证品质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其菜品丰富多样,除了招牌大虾锅,还有大虾鲍鱼锅、大虾肥肠锅、大虾鸡爪锅等多种“虾+”火锅可供选择。
此外,还有邵汇大虾、李想大虾、槐店王婆大虾、大叔的虾等多个品牌在不同地区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虾火锅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市场的变化,部分品牌可能存在服务水平落后、品类老化等问题。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虾火锅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升级。例如对产品进行创新,从单一的虾锅升级为“虾+鸡翅”“虾+牛蛙”“虾+海鲜”等组合,或者推出甜辣味、蒜香味等新口味;也可以向多品种的虾产品转变,如推出“麻辣小龙虾+麻辣虾火锅”的双虾组合,增加虾滑、虾饼等新产品。同时,要注重服务模式的升级,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更高效的门店模型。
尽管面临挑战,但虾火锅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市场潜力,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随着更多品牌的不断努力和创新,虾火锅有望在火锅市场中继续绽放光彩,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与惊喜。
< class="pgc-img">>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虾火锅品牌需要持续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动态,不断优化和改进自身,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优秀的虾火锅品牌崛起,共同推动这一品类的发展与繁荣。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 3783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曾经的杭州领头羊
4年接连大撤步,门店数从70+收缩至15家
这两天,很多餐饮人都在关注杭州“国民火锅”川味观一年关闭9家门店的消息。
对于一些品类而言,一年关9家店甚至更多一些,都属于正常经营会出现的状况。但对川味观来说,在去年关闭9家店,无疑是在巨大压力下作出的艰难选择。
川味观1996年在杭州创立,《杭州日报》曾称其为“一代杭州人麻辣口味的启蒙”。到今天,川味观已经是一个走过了28年、经验丰富的老牌餐企,经营火锅和川菜品类,旗下有主打毛肚的火锅品牌“川味观 · 鲜货火锅”,还有川菜餐厅“川味观 · 传家菜”。
2020年,知味中国·中国(杭州)国际美食博览会等机构策划的《餐饮人日记》节目曾经采访川味观创始人兄弟的弟弟章红红。报道中写到:到现在(2020年),(川味观)门店已开至全国,总共70多家门店,同时也成为了杭州火锅界的领头羊。
《杭州日报》2020年的一则报道中也提到:周末傍晚,嘉里中心5楼的川味观门口的等位队伍一路延伸到隔壁门店,直到晚上8点钟,门口还有等待用餐的食客。从国庆节开业起,这家门店每个周末都是如此,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翻七八桌。
当时的门店造型也可以看出川味观的霸气。比如这张在2020年报道中出现的川味观庆春店外景,就像是“小重庆洪崖洞”。
◎川味观 | 杭州庆春店外景
2020年
川味观是新潮的。2021年,川味观还打造了“山海经+赛博朋克”风格的主题门店,走国潮路线,叫“山海极乐,未来幻景”。
◎川味观 · 山海极乐 | 内景
2021年
这样一直努力链接年轻人,跑在时代前方的川味观,在2024年,在营门店数收缩至15家,全部位于浙江省内,除了两家在嘉兴和丽水,其余均在大本营杭州。
第三方公开数据平台显示,2020年7月以来,川味观只开出3家新店。
也就是说,过去4年,川味观这个曾经的杭州火锅领头羊“大撤步”,门店数从70+收缩至15家。这也是为什么,2023年关闭9家门店,对川味观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决定。
川味观联合总经理徐蕾,也是创始人李心红的妻子,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下经济环境下滑导致餐饮企业收入下降,同时人工、房租、能源等成本却在上升,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川味观在2023年也经历了有压力的一年,关掉了9家门店以收缩规模。
2023年,火锅成为
关店数量最多的正餐品类
川味观是一批老牌网红火锅店的缩影。
过去一年,不少火锅品牌都出现门店数量显著降低的情况。比如,某老牌鲜鱼火锅2023年年初门店数为230余家,一年后门店数为180余家;潮辣矿泉水火锅去年年初门店数74家,目前门店数63家。
像是刘一手、蜀大侠等在传统火锅界颇有大哥气质的一批“老网红”,近几年在国内的开店速度也在放缓,整体战略规划由“增长”调整为“生存”。
“老网红”们也向外部释放出调整计划:在目前的环境下,对于品牌来说首要问题仍是调整门店,实现“活下来、活更久”,把过去的三年时间追赶回来,应全力优化产品,控制成本,协助加盟商门店更好地实现单店盈利。
放眼整个2023年,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在2023年一年的时间里,火锅相关企业注册量6.6万余家,闭店数量达到了3万余家,闭店数量占整体开店量的45.4%。
从餐饮大盘来看,虽然2023年餐饮端吊销、注销的餐饮门店量达到了近几年的峰值135.9万家,但其餐饮企业新增注册量为318.69万家,闭店量占整体开店量的42.6%。
也就是说在去年餐饮大盘竞争激烈、内卷加剧的情况下,火锅赛道的优胜劣汰尤为残酷。
这份残酷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以朱光玉、后火锅、萍姐为代表的新锐火锅品牌势力的崛起,这批火锅品牌擅长打营销战,营造给顾客制造氛围感,迎合当下消费主力军的需求。
这批品牌的操刀团队相较老餐饮人对市场感知强,反应速度快,在前一代火锅人的基础上在营销、数字化方面更为重视,也更为擅长“打爆”一个品牌。这也是我们在今天看到新一代网红火锅品牌势能更大,开店速度更快的原因。
另一方面是火锅的标准化程度高,再加之模式符合去年社交型餐饮需求,给了“餐饮小白”或转型者们,火锅好做的错觉。在去年冰雪消融之际,火锅相关企业在1-3月份的新增注册量分别为1716、2772、8616家,其中3月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在上半年关于餐饮的报道中,“X百万开火锅店,从开业到闭店只X天”类似的的新闻报道比比皆是。撑不下去的门店还会再给出“0.01元代200元”代金券、“39.9元五荤五素”套餐等价格战“昏招”。
新入局者显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进入行业,逃不过“生存3月”的定律。很快在第二季度就开始黯然离场。
但纵观全年,其实火锅赛道的发展不止内卷,有更多细分品类焕发出新生机。
火锅赛道正在逐渐演变为群雄割据的局面。
2024火锅的新趋势
如果以门店基数和增量,作为火锅品牌势能和发展情况的判断标准的话,可以看到:
在传统红锅赛道,开出了1300余家门店的海底捞、800余门店的呷哺呷哺依旧保持传统火锅赛道的领军者的角色;
有料火锅赛道,如虾火锅、鱼蛙火锅、猪肚鸡等在2023年依旧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
以及细分品类的牛肉火锅和酸汤、糟粕醋火锅也在去年迎来了等餐饮正规军的入驻。
这也代表着传统火锅之外的细分品类火锅,迎来了他们的发力期。
一类是主打性价比的较低客单、同时具有高价值感的虾火锅在下沉市场更加风生水起。
第三方数据显示,虾火锅代表品牌“王婆大虾”2023年开出了431家门店,目前总门店数达到1234家。和去年新增门店数形成对比的是,品牌2020-2022年的新增门店数,分别为177家,232家,199家。
除此之外,诸如去年开出263店做猪肚鸡火锅的廣順興、同为虾火锅的李想大虾、还有做鱼蛙火锅的味之绝,都在2023年实现了品牌创立以来门店数量的最快增长。
另一类是打出新味型如糟粕醋火锅、酸汤火锅等,也迎来了正规军入驻。
在今年1月份,餐饮巨头九毛九集团在广州推出了一家名为“山的山外面”的贵州酸汤火锅店,酸汤锅底强调“毛酸果陶坛发酵,酸辣清爽”的卖点,客单价在80-90元。这是九毛九除了“怂”、“赏鲜悦木”外开出的第三个火锅品牌。
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与“酸汤火锅”相关的企业在2023下半年增长48.3%。和怂火锅主打的四川火锅一样,贵州酸汤火锅拥有酸辣口感和成瘾性,可能是九毛九集团选择切入的重要原因。
依旧热辣,持续滚烫
就在前天,海底捞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预计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增加比例不低于33.3%。
相较于2022年度16.4亿元净利润,海底捞2023年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公告写到:该增加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改善所致。
头部品牌依旧强势领跑,新势力越来越强劲,新玩法越来越高能。这个赛道,总能创造出惊喜,且有着超越其他餐饮品类专业性的架势。
相对以往,当下市场环境更加利好客单价偏低、新兴风味、模式更轻的火锅。未来,这样的火锅业态更容易获得商业机会,抢到更多的肉吃。
但长期来看,辣味型的川渝红锅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众品牌“神仙打架”过程中,火锅的竞争维度将会进一步拓展,消费者会用实际行动评选各种创新的市场价值。火锅竞争不会停止,火锅赛道持续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