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的茶和茶文化也算是家喻户晓的,而大家只要提到四川的茶就会想到竹叶青,前段时间有幸去到成都出差,看见那里真的是茶馆遍地,有的甚至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 class="pgc-img">>四川人真的把吃、喝结合得非常完美,有的餐馆不仅可以吃饭还能喝茶。刚好那个时候到饭点了,就选了一个既能吃饭又能喝茶的地方,准备感受一下四川的文化特点。
刚好我旁边坐了一位当地的大叔,感觉他很懂行的样子,于是我就简单向他取了一下经,问他当地的特色茶饮是什么?
< class="pgc-img">>大叔说:可能别人对四川茶最大的印象就是竹叶青,但是当地人请客,一般不会喝,因为随着竹叶青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地方都能喝到,没什么新奇的,要说招待客人,喝的最多的还是当地一些名气比较小的茶叶,因为不仅品质和口感一流,也给人一种新鲜感,我想想也是呀,大众化的茶叶不足以彰显四川的特色,所以根据的大叔的建议,我就点了一壶比较小众的茶,喝了之后,感觉真的很不错。
< class="pgc-img">>都说,相见也无事,不来忽忆君。喝茶成为川人相谈甚欢的交流方式,喝起茶,龙门阵张嘴就来,我和大叔就是这样,一壶茶的时间,我和大叔聊了很多,得知他们当地人无论是闲聊还是待客,喝的最多的是这4款茶,实惠好喝,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常备。
1、蒙顶黄芽
这款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是芽形黄茶之一。蒙顶山的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因为那边的生态环境优美,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所以那里产出的茶叶品质都非常好,古代更是被列为贡茶供皇家享用,后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 class="pgc-img">>茶叶的外形扁直,条索匀整,色泽嫩黄,茶毫显露,干茶的花香幽长,冲泡后放入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是茶客经常喝的一款茶。
< class="pgc-img">>2、凤鸣毛尖
这也是当地人很喜欢的一款绿茶,它的价格不高,但是口感却是一流的,很多家庭都会常备用来招待客人。
< class="pgc-img">>这款茶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茶园,茶树每天被浓雾环绕,山上昼夜温差大,太阳晚升早落,茶树经受的直射时间比较短,这就有利于茶树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和香气。因为远离城市的污染,茶叶的品质也很好。这款茶还是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而成,茶汤的滋味更加鲜爽丝滑。
< class="pgc-img">>茶叶的外形细长挺直,均整显毫,色泽绿润有光泽,干茶的香气馥郁;冲泡后的茶汤呈现嫩绿色,看上去清澈明亮,香气是比较清新的花香和绵密的板栗香;茶汤入口,绿茶特有的鲜爽滋味就立刻萦绕舌尖,给人一种清冽的感觉,生津回甘,令人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3、雅安藏茶
想必大家应该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茶吧?
< class="pgc-img">>藏茶是黑茶的鼻祖,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它的制作手法也比较复杂,
会经过32种古法制成,它和黑茶的性质也比较像,会持续发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收藏,它也是古茶类中收藏值最高的茶种。
这类茶采用的是独特的压制工艺,呈砖状。外形卷曲紧实,呈条索形或颗粒形,叶片完整、结实、有韧性,手持有重实之感,叶片表面富有光泽,感觉油光亮丽,呈褐黑色,冲泡后的茶汤呈红琥珀色,滋味醇厚甘爽,是很多人都选择收藏的一款茶。
< class="pgc-img">>4、文君绿茶
产于四川邛崃县,1979年创制。这款茶还有一个比较美好的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忠贞爱情,因此有了现在这个比较雅致的名字。它是四川省优质名茶。
< class="pgc-img">>这款茶主要生产在邛崃山脉,那里一般海拔800~17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云雾缭绕;土质深厚肥 沃,是得天独厚的产茶之地。
该茶的品质特点:外形弯曲,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馥郁且持久,成汤后,呈现浅绿色,明亮干净,滋味鲜醇回甘。
< class="pgc-img">>平时你最喜欢喝哪些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点赞评论下,再见。
竞争白热化的新式茶饮赛道上,如何立稳脚跟?一起走进一家成长于四川的新式茶饮企业,探究它的发展路径。
< class="pgc-img">生产基地
>“这是我们的可降解吸管,在较高温度下它依然能保持很好的回弹性,在喝热饮时,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感。”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古计林介绍说,2023年,茶百道全国门店共售出饮品超过10亿杯,零售总额约170亿元,“能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对品质的严格要求。”
她讲到一个例子。自2020年11月起,茶百道开始在所有门店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纸吸管及生物材料包装袋。2021年3月,茶百道进一步将纸吸管升级为PLA可生物降解吸管,并在青白江开工建设自己的智能生产加工基地,生产杯子、吸管、袋子等包材。在此之前,这些都需要外购。
< class="pgc-img">生产基地
>“做包材其实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但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控和提升包材的品质,我们选择了自己做。”她进一步举例介绍说,为获得更好的吸管回弹率,研发团队为自己设置了更为严苛的实验环境,“一般情况下,热饮的最高温度是75摄氏度,但我们的实验环境是85摄氏度,为的就是让我们的产品能超越行业标准,给用户更好体验。”
布局在青白江的智能生产加工基地目前一期已经投产,工厂全年总产能约12000吨,可年产吸管超10亿根,年产注塑杯超4亿个。
2024年,茶百道也开启了自己的“出海”之路,将店铺开到了韩国市场。“2024年我们还会在更多海外城市布局。”古计林说,布局青白江其实也是在为“出海”做铺垫,“青白江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从这里‘连通’世界的成本相对更低、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我们走向国际。”
来源:川观新闻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作为杭州顶流的景区灵隐寺开始卖奶茶了。今日,不少网友晒出了这个秋天的第一杯寺庙奶茶。“碎碎浮生”“无忧观音”等意境满满的外形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往购买,网友笑称:去灵隐寺拜佛又有新的打卡之处,喝灵隐奶茶,求前途好运。
灵隐奶茶也来了
灵隐寺作为杭州最古老且知名的风景区,因得天独厚的佛教文化、宏伟壮丽的殿宇建筑吸引着海内外游客。今日火爆网络的“灵隐奶茶”并不在寺庙内部,根据《杭州日报》报道,具体位置在灵隐寺飞来峰售票处的2楼。
根据网友晒出的图片,“灵隐奶茶”包装颇具特色,名字也很有趣,如“脱离苦海”、“碎碎浮生”、“无忧观音”等,每一杯茶都附赠一个小茶壶在盖子的上面,店里一共有6款不同造型的小茶壶,虽然体积很小但都能倒出水,喝完奶茶可以带回家。据悉,茶品端上来的时候里面还放了干冰,会冒“烟”,颇有种仙气飘飘的感觉。店内环境是非常有特色的新中式茶空间,主打的茶拿铁和特调价格都在26-32元,包装袋更是满满创意感:印有“你我皆凡人,饮茶超认真”的繁体字,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调性。
当下年轻人去寺庙旅游正在悄悄地成为一种潮流。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大幅增长,而在这些上香信众里,90后、00后占比接近一半。
在奶茶之前,寺庙中的咖啡馆就已先火了起来,北京潭柘寺和浙江杭州永福寺、台州龙兴寺等都吸引了如潮水般涌来打卡的年轻人。而不论是咖啡、奶茶还是餐饮和文创,都是寺庙的主要周边,顺应年轻人的喜好而衍生。
在着力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寺庙这一类由不同空间承载、嵌入不同文化意涵并由此汇聚流量的场景,逐渐成为奶茶咖啡的新“战场”。
新茶饮面临竞争红海
面对当下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联名、跨界等成为新式茶饮出圈的重要营销方式。此外,走向资本市场也成为很多品牌的不二选择。
继奈雪的茶、蜜雪冰城之后,近期又一家来自四川的新式茶饮品牌茶百道冲击IPO。8月15日,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茶百道”)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根据茶百道招股说明书,2008年第一家茶百道在四川成都诞生,由于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茶百道在包装设计上也主要以熊猫IP为主。今年6月中旬,茶百道宣布完成约9.7亿元的融资,由兰馨亚洲领投。这不仅是茶百道对外公开的首笔融资,也是2023年以来新茶饮赛道迎来的首笔大额融资。2022年茶百道门店的零售额达到约133亿元,2020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39.7%。随着茶百道申请上市,我国新茶饮赛道竞争逐渐加剧,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招股书显示,2022年,茶百道共卖出7.94亿杯奶茶,门店零售额达到约133亿元,2020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39.7%。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2年零售额计,茶百道在中国新式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到6.6%。
除了茶百道以外,今年7月底,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等新式茶饮均被传将赴港股或美股上市,古茗、沪上阿姨对此回应称不予置评,霸王茶姬则直言“目前我们没有任何明确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计划”。
而此前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刚发布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近26亿元,同比增长26.8%,门店经营利润达4.725亿元,同比增长141.6%,门店经营利润率20.1%,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截至6月30日,奈雪的茶在全国93个城市开出1194家直营门店,会员数约6640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新式茶饮店行业规模在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4.9%,远高于中国软饮料行业4.1%的整体增速,而新式茶饮店预计在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仍处于19.0%的高速增长状态。行业进入下半场,新茶饮的竞争力主要围绕产品与品牌而展开。
也有投资人表示,在新茶饮赛道上消费趋势的变化,意味着头部品牌并不存在绝对的市场优势。相反,消费品类的特殊性和消费者的价格预期,让低线城市的小品牌也能拥有生存空间,甚至在门店扩张上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反超,成为非头部玩家的生存之道。
校对:赵燕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监管出手!新规后首例“违规减持”被叫停,这样整改…丨最新通报!知网被罚5000万!回应来了…丨证监会最新发声!正抓紧制定两个方案丨年内全球最大IPO,英伟达、苹果、谷歌都出手了丨热情回升!机构调研有啥新变化?“盯上”这些行业丨伯明翰政府破产,系英国第二大城市!什么原因?丨正式落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丨任正非被邀请去美国?华为辟谣: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