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浅水湾能不能扛起梧州楼市?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堤路就是梧州楼市的星光大道,此路段沿江地块就像小学生换牙,每一个空缺对应一颗牙,只不过生长时段不同,始终是会冒出来的。浅

堤路就是梧州楼市的星光大道,此路段沿江地块就像小学生换牙,每一个空缺对应一颗牙,只不过生长时段不同,始终是会冒出来的。

浅水湾算是一颗大牙,痛得早,出得迟。

大牙又最有力。

第一,浅水湾规划的面积够大,具体有多大我没数据,他们营销并没有请我吃水果,但原址所在的白垢村我以前跑步经常路过,远超黄金海岸或者御景湾那种单体楼级别,是华府级的综合型开发地块,面积大意味着容量大,可以开很多培训班和奶茶店。

浅水湾和旁边的西江湾、新兴小学、新兴三连成一片,叫外卖都会快10分钟。

第二,攒够了市场期待。梧州楼市需要一个代表揭竿而起,逆势扭转市场观望气氛。本来大家希望万达去充当这个角色,不过受限于地理环境,市场潜在消费群体很难认同万达是该价格层次的“传统势力”,浅水湾目前看来很有机会接过万达的棒,引领品质价值立场。从用地成本来看,浅水湾单价不会便宜,估计要站稳8000元一方的高位,与黄金海岸形成西堤路价格门神的态势,撑起西堤路价格参照。

整个行业都需要一个托市人,放眼看去最大只的就是浅水湾了。

第三,开发商在梧州还算开心。海军大在梧州几个楼盘开发可算顺风顺水,低调又赚大钱,不做行业一哥,但赚得比一哥愉快,尤其是西江湾(即以前的卡地亚)一盘的营销让人看到海军大其实很懂梧州人恋江癖的心态,将西江湾这个品质二流的楼盘卖出了一流的价格,目前该盘还依然与华府、灏景组成第一集团,总体来说后发先至,和同为粤系的番山、天河都算平分秋色。

要知道番山、天河进入梧州很早,在西堤路开发上,海军大拿到的试卷难度大多了。

第四,当前这个时机是有点微妙的。公积金贷款将首套房首期下降到了20%,银行放宽对地产的各种限制,房贷利率略微下调,从微观上对地产利好的消息占主流,不过这些利好消息并不属于那种已经踏空的某大、某张,利空出尽之下“老实人型”开发商似乎处于一个不战而胜的地位,一大批对品质江景房有需求但又差点“意思”的购房者可以借这波金融让利顺利上车。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那个150万买恒某的业主可能会悔上加悔。

第五,学区房。前几篇我说了,现在梧州租售比可观,广东人来抢梧州的房,具体就不展开了。广州去年卖出一块地,佛山一块地都没卖,可想而知他们手里的钱已经饥渴难耐了。

财哥感觉,浅水湾可以主打某几类客户。

第一,华府、山海观业主。他们不是振兴小学学区,接送鼻涕虫上学要发疯,安稳了几年手里攒了钱,知道沿江楼盘保值的能力,抢二楼150平方露台种盐茜。

第二,广东客户。前面说了,有钱,而且钱在手扎心,吓唬他们钱再不买房就要发霉了,带他们看看西江湾一大批午休班,三房一厅可以收二十个人。

第三,岛民。有大钱,方便开电驴回家喂鸡。

结论:一百个的房首付只要二十个,如果用公积金真系同送有什么区别。

爱玲作品中关于1930-1940年代上海城市日常生活的描述,其价值和意义远未被发掘,无论是服饰、住宅、交通、餐馆、西点店咖啡馆,都莫不如此。基于对真实的执着与热爱,她笔下的西点店以及其中的食物如同三四十年代上海城市生活的一个横截面,经由文字保存了下来。

“一样怀旧,由不同的作者写来,就有兴趣,大都有一个城市的特殊情调,或是浓厚的乡土气息。”——张爱玲《谈吃与画饼充饥》

张爱玲凡是提起“我学校”,那就是指圣玛利亚女中,从来不是指短暂念过的圣约翰大学。就如同她只要提起“在上海我们家”,基本都是指爱林登公寓一样。《谈吃》一文中提到:

离我学校不远,兆丰公园对过有一家俄国面包店老大昌(Tchakalian),各色大面包中有一种特别小些,半球型,上面略有点酥皮,下面底上嵌着一只半寸宽的十字托子,这十字大概面和得较硬,里面搀了点乳酪,微咸,与不大甜的面包同吃,微妙可口。

这里说的自然是她的中学时代。另外,1978年写成的《同学少年都不贱》里描述了三十年代的女校生活,明显糅杂了张自己的经历,一起住校的舍友之间:

只有赵珏家里女佣经常按期来送点心换洗衣服,因此都托她代买各色俄国小甜面包,买了来大家分配。

“仪贞总要狠狠的看一眼,拣大的。”恩娟背后说。

爱好西点的女孩子们之间的小心思令人失笑。事实上,张子静也提到过姐姐中学时她的保姆每周三都为她送去换洗衣服和零食,而1930年代圣玛利亚女中附近确实有一家老大昌的分店。

老大昌的历史久远,1909年法国远东商业公司就已经在法租界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73号开设老大昌洋行和Magasin Francais d'Alimentation(法国食品商店),中文名字也叫老大昌。从《行名录》的内容来看,洋行分设于巴黎、伦敦和上海,主营各种酒类的进出口业务;食品商店除了卖酒,也承办海军业务,类似于同时期的伙食公司。以后历经变迁,易主后店名改为Tchakalian et cie(Tchakalian公司),由Pierre Tchakalian主理,中文店名老大昌则一仍其旧。新公司最初仍然沿袭原先的酒类进出口业务,到了1926年初开始有了变化,首先是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上开了两家分店,其次是主营业务变成了“Epicerie,Patisserie,Boulangerie,Vins fins,et Liqueurs”,即出售面包糕点和美酒的食品店。第二年初,店主以“法商老大昌洋行”的名义申请了中英文店名的正式商标,商品分类是“干点及面包”。大致从这一时期开始,老大昌变成了一家真正的西点店。同年,老大昌在淮海路西段开了第三家分店。到1929年中,公司的办公地点也从金陵东路迁到了淮海中路。

1920年代的老大昌门店大多开在淮海路上,之后进一步向西发展,1932年初在愚园路东段开了家分店。1933年初老大昌的公司办公地址迁到今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口,在国泰电影院的对面,这也是最为人熟知的老大昌地址。同时愚园路的分店更向西搬到了愚园路1415号。

《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的老大昌,1933年1月

1934-1935年间,Tchakalian家族的生意十分兴旺,Tchakalian公司在上海开设的各家分号差不多有八家,他们重新整顿之后合资创建了TCHAKALIAN BROTHERS-French Bakery(当时译作“却格良兄弟法兰西面包公司”),店址仍在今淮海中路茂名南路口。不过老字号已经深入人心,当时和后来的上海人依然习惯称之为老大昌,“法兰西面包房”似乎只停留在文字上。

圣玛利亚女中在白利南路1187号(今长宁路1185号),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西南侧。当时兆丰公园共有三个出入口,北门直通圣约翰大学,南门则是正门。从1940年代的地图看,愚园路1415号确实就在兆丰公园正门马路的对面。1937年抗战开始,愚园路分店可能受战事影响,搬到1402号。张爱玲1931-1937年在圣玛利亚女中住读,1933年初开到附近的老大昌分店显然也出现在了她的中学生活里。圣玛利亚的管理很严格,每个月只放一天的假,因此只有借着每周她的保姆定期来送衣服和零食的机会,同宿舍的女孩子们才能保持“俄国小甜面包”的供应。

与之相似的还有惠尔康咖啡馆。

《小团圆》里提到弟弟九林12岁那年跟九莉去看电影,有家里的汽车接送,“散场到惠尔康去吃冰淇淋,他就点啤酒”。张爱玲晚期未完成的《爱憎表》是自述性质的散文,再度提到了这个场景:

十三四岁在上海我和我弟弟去看电影,散场出来,那天是仅有的一次我建议去吃点东西。北平〔按:疑为兆丰之误〕公园附近新开了一家露天咖啡馆叫惠尔康,英文“欢迎”的音译。花园里树荫下摆满了白桌布小圆桌。我点了一客冰淇淋,他点了啤酒,我诧异地笑了。他显然急于长大,我并不。

除了详略有所差异,这就是同一个情节。其中提到的惠尔康,地址就在愚园路1457号,和老大昌离得很近,同样也在兆丰公园的对面,靠近圣玛利亚女中,只有一点有误:惠尔康不是三十年代新开的。

1947年的中山公园正门对面,惠尔康仍然在愚园路1457号,1415号的老大昌已不见踪影,公园再向西南不远就是圣玛利亚女中

1922年的《上海指南》里就收录了惠尔康Welcome Cafe,地址在“愚园路(兆丰公园对面)”。之后的各种指南类书籍中也大多都有惠尔康,还是很有知名度的咖啡馆,据说也是沪西最早卖冷饮的地方。“沪人每届夏季,咸视其地为纳凉饮冰之所”。在当时上海人的心目中,惠尔康远离市区的尘嚣,地方虽然不大,基本是露天座位,不过布置合宜,附近的树上扎满红绿电灯,天黑以后灯光别致,饮料价格也公道,因此市面也主要在夏秋时节,尤其是晚上,被称为“消暑圣境”。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沪上男女夏夜驱车到惠尔康纳凉吃冷饮,是一件很时髦有趣的事。直至午夜时分往往还座无虚席,不时有人在报纸上提起在惠尔康见到了哪位沪上名人。

惠尔康在选址上别具只眼,开在当时相对荒凉的兆丰公园对门,结果名声和生意似乎也都不错。除了吸引避暑的夜游人群外,恐怕也跟附近有圣约翰大学和圣玛利亚女中不无关系。有人曾经说,上海的女孩子爱吃冰淇淋,尤其是女学生,凡是女校旁的冷饮店无不生意兴隆。张爱玲笔下的这次例外,大约也是慕名前往的,果然点的正是冷饮。1933年前后正是惠尔康时髦的时候。

1933年的惠尔康咖啡馆

惠尔康除了冷饮,最出名的还有炸鸡,《The China Press》上也刊文介绍过它家的“Chicken Dinners”。三十年代后期,惠尔康渐渐发展成西菜社,白天客人不多,依然很安静,晚上就比较热闹,还设有赌场。餐馆也多次易主,不过始终都打出“炸鸡大王”的招牌。四十年代后期日益衰落,解放后一度改成惠尔康书场。

惠尔康西菜社1939年的广告

张爱玲笔下的西点店和咖啡馆,虽然数量并不算多,但都极具特色,也很有代表性。跟以往谈到上海咖啡馆时大多着重淮海中路和虹口不同,她熟悉的咖啡馆都在南京西路沿线以及圣玛利亚女中附近。

提起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咖啡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数量多,薛理勇曾经引用过1946年的统计数字是186家,加上其他可以喝到咖啡的地方,大约不下500家。这个数字自然有点惊人,不过联想到2021年上海的咖啡馆数字已超过8000家,也许上海人确实是喜欢咖啡馆的,历史上就喜欢。

当时上海的咖啡馆首先是个社交场所,近年来讨论很多的鲁迅写过的公啡咖啡馆,“革命的咖啡馆”,当然其意不在咖啡,至少不专在咖啡,社交事务功能更为重要。见朋友、谈事情、谈生意,甚至“看人”都方便,然后才是食物,而当时人喝咖啡的偏好第一就是要够甜,糖要给得够多,最好能入水即溶。有人习惯了泡咖啡馆,喝了二十年咖啡,依然觉得入口苦涩,没有方糖牛奶就难以下咽。第二是要配合蛋糕,“有蛋糕而无咖啡,虽饱不乐,有咖啡然无蛋糕,则其意不畅” 。总之是两者不能偏废,咖啡馆等于西点店。

张爱玲的选择看起来就简单得多——几乎全以西点的味道决定。不过她笔下不常提到咖啡,也许是受到在英国多年的母亲和姑姑的影响,《小团圆》里提到的几乎都是下午茶,比如母亲姑姑早年回国,出门玩儿常常是去茶舞。九莉高中时母亲再度回国,在公寓里和儿女一起谈天,总是备下点心大家坐下喝茶。母亲的外国友人到访,多半是来喝下午茶的。港大时代的九莉去浅水湾饭店看母亲,每次去都是四五点钟,去喝下午茶的。等九莉在汤孤鹜的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姑姑笑着说“几时请他来吃茶” 。好友比比的男朋友请她们外出同样是喝下午茶。连最后九莉坚持还母亲的钱,也是两个人在母亲房里喝下午茶的时候。另外,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也同样如此:佟振保和王娇蕊在公寓里喝五点钟的下午茶,备有红茶牛奶和绿茶,“碟子里盛着酥油饼干与烘面包”。

反而喝咖啡的场景少之又少,年轻的医科生潘汝良喜欢咖啡,“倒不是因为咖啡的香味,而是因为那构造复杂的,科学化的银色的壶,那晶亮的玻璃盖。”所以这不是喜欢而是信仰。张爱玲笔下真正每天早晨必须喝咖啡的似乎只有德国人哥儿达,女佣阿小每天为他准备的早餐包括煮好的咖啡、乳酪、鹅肝香肠和一只蛋。

李欧梵对热爱咖啡馆的上海作家做过一个有趣的概括:

这种法国惯例〔按:指泡咖啡馆以及当做朋友聚会的场所〕加上英国的下午茶风俗在当时成了他们最重要的日常仪式。(李欧梵:《上海摩登》)

他说选择下午茶的时间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因为这个时间的饮料点心比较便宜。这很可能也确是原因之一。熊月之谈到上海特殊性的时候说过,上海那时是各国竞争实力的晴雨表。事实上,二三十年代的西餐和点心糖果店,往往还写明“茶室”,四十年代以后渐渐少了。或者可以说,下午茶风气更大的可能来自上海开埠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文化的影响。

左为1937年4月《时报》广告,右为1937年4月《申报》广告,均为电气咖啡壶和烘饼器

当然饮食文化总是复杂的,1947年的报纸上,有人写《咖啡经》教煮咖啡的“科学”方法:用2汤匙的咖啡加在6盎斯的冷水中。这看起来跟阿小为德国东家煮咖啡的方法差不多。而早在1937年,上海电力公司做的广告里就有插电的煮咖啡壶和烘饼炉,显然视之为“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四十年代后期煮咖啡的方法有滤煮、浸渍、滴水和真空玻璃壶法等几种。自称喝了二十年咖啡的食客撰文说,煮咖啡的几种方法中,“冲饮易起沉淀,烧煮常致失香,唯蒸馏色香味三者俱备!”称之为最进步的方法。

张爱玲1966年修改的《半生缘》里,二战以后时髦的上海中产阶级家庭请客,客人是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的老友,于是特意买了意大利咖啡和“一只新型煮咖啡”的蒸馏壶。因为太新了,佣人不会用,必须等主妇自己动手。这个情节在1950年写成的《十八春》里没有,是后来改写的,无疑来自张爱玲对于四十年代后期那个时段的记忆。

靡美国的大型盛夏派对Slide The City

兰桂坊音乐啤酒节

浅水湾3D超视觉艺术馆

香港美食博览上,品尝地道的丝袜奶茶

昂坪360缆车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星彤 图/香港旅游发展局

暑期去香港仍旧仅仅是为了购物?如果你还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香港作为深受全世界家庭游客喜爱的玩乐胜地,有着国内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国际范儿和潮流味道,更在这个夏天准备好各种有趣的清凉消暑活动。

酷热难当的时节,如果不想远走,那就全家坐直通车去香港,度过一个清凉的短假期吧!

A

畅快亲水 品享清凉滋味

夏日亲水是本能,也是最有效的消暑方式。今夏,香港有不少以水为主题的活动,让你尽情享受湿身玩乐的清凉畅快。

推荐:2015兰桂坊音乐啤酒节

地点:兰桂坊

香港夏天最不容错过的热情派对——兰桂坊音乐啤酒节,可以一边品尝世界各地的特色啤酒,一边跟随摇滚、R&B等现场音乐摇摆,尽情释放自己,现场还有不少好玩的游戏和比赛,是专属于年轻人的狂欢时刻。

推荐:W酒店夏日巨浪泳池派对

地点:西九龙柯士甸道西1号W酒店76楼泳池

W酒店的泳池派对一向是香港最受欢迎的夏日泳池派对,派对在酒店最著名的空中天际泳池WET举办,参加者不仅可以尽情跳舞狂欢,还能饱览香港最壮美的都市夜景。

推荐:Slide the City Hong Kong

地点:启德邮轮码头停泊区

风靡全美的Slide The City今夏首次进驻香港,带来全港最大的消暑嘉年华,在300多米的大型滑水道上滑行,足够刺激。在餐厅专区,还可享用各种小食、饮品、冰冻甜品、啤酒,活动现场还会有音乐、舞蹈等精彩的表演。

推荐:海洋公园室内嬉水派对

时间:7月1日至8月30日

地点: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海洋公园推出的亚洲首个LINE主题室内嬉水派对登场,让游客挑战“幻影水迷宫”、“疯狂滑水梯”、“水帘千秋”等设施,投入泡泡派对狂欢,跟好友展开水战!众多LINE角色更会换上夏日造型与游客合照,包括熊大、兔兔和Sally等人气角色。

此外,香港海洋公园日前为园内的四只大熊猫庆生——即将踏入37岁的雌性大熊猫佳佳与29岁的安安均已在海洋公园居住长达16年,佳佳更刷新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迄今为止最长寿的圈养大熊猫”及“最长寿的在世圈养大熊猫”。为庆祝大熊猫生辰,公园在8月推出专业营养师认可的大熊猫健康餐。

B

漫游书海 找寻心底的一丝清凉

逛书店是非常不错的纳凉活动,一边吹空调,一边闻书香、饱眼福,对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这种享受简直妙不可言。

推荐:诚品书店

地点:铜锣湾轩尼诗道500号希慎广场8-10楼

位于铜锣湾繁华购物区的诚品书店,简直是血拼之余最好的歇脚地。这里是香港目前藏书量最大的书店,提供丰富的台版书籍,各类文艺表演、展览及讲座也会不定期在此举办。

推荐:Flow Books

地点:中环摆花街29号中环大厦204室

这是一间全新概念的循环书店,超过五十万的图书通过在Flow Books流动循环,或向公众出售,或捐赠给慈善机构及个人,因此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惊喜。

推荐:书得起

地点:铜锣湾轩尼诗道439-441号香岛大厦1楼A室

风格另类的设计型书店,各类设计、摄影、建筑和艺术书籍刊物是亮点,是喜欢艺术、设计的人士钟爱的书店。

C

拥抱山海 山巅、海湾好乘凉

就是这么神奇,香港是一个标准的时尚之都,却有着满眼的绿意和未被惊扰的蔚蓝海岸。走进绿色郊野,在山间小道上漫步,到山顶餐厅叹一个悠闲的下午茶,或是到日光充足的海湾浴场晒一场日光浴,足够原始和清凉。

推荐:太平山顶

地点:山顶道121号

太平山顶的日落和夜景,相信很多老广已经看过不止一次。当夜幕降临,万千灯火映照下的港岛和九龙如同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明珠,而白天在瞭望台西的卢吉道小径漫步也是相当恣意。

还可以到由百年石砖老屋改装成的太平山餐厅喝个下午茶解暑——店内是老上海调的装潢,设在林荫中的露天雅座则可以远眺南中国海。太平山的另一个亮点则是山顶广场3楼新设的韩国超人气“特丽爱3D美术馆”第五分店,5大主题展区展示了数十幅原创3D立体画作,其中“探索香港”为香港独家系列,注入了浓浓的本港元素,各种有趣的装置均可互动、拍照,考验你构图创意的时候到来了。

推荐:浅水湾

地点:浅水湾海滩道

弯月形的浅水湾水清沙幼,野趣十足,是香港市区最美的海滩。夏天是浅水湾最热闹的季节,沙滩上遍是比基尼美女和古铜色肌肤的帅哥,在东面的林荫下还可以烧烤,临海的茶座则可以欣赏红日西沉。此外,在浅水湾海滩道28号的浅水湾超视觉3D艺术馆,可以感受将超视觉3D艺术融于大自然美景中的独特创意,同样是很有趣的留影地点。

推荐:大澳渔村

地点:大屿山大澳

位于大屿山西部的大澳是香港现存最著名的渔村,这里有着独特的水乡风情,有“香港威尼斯”的美誉。位于离岛的大澳远离尘嚣,感受渔乡风情之余,还可以到曾为水警总署的大澳文物酒店,在一楼的玻璃屋顶餐厅Tai O Lookout吃一顿特别的下午茶,这里保留了原有的天台看守塔,建筑风格充满殖民色彩,一边欣赏海景一边享用大澳特产“紫贝天葵”制成的饮品、甜点,可以感受到彻底放空的宁静。

其他推荐:

●搭乘昂坪360缆车俯瞰大屿山及周边全景,登上大屿山木鱼峰顶参观当今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坐佛。

●在西贡地质公园乘坐皮艇,环游半岛或划到无人岛探索海岸悬崖、洞穴和岩石,享受游泳和浮潜之乐。

D

饕餮美食 像艺术家一样优雅地吃

在香港这个国际美食之都,寻觅特色美食绝对算得上一门技艺,而享用美食的过程更堪比一场艺术品鉴。全港的特色食肆如此之多,即便是一杯平常的凉茶或一道甜蜜的冰品,也足以沁人心脾,让味蕾、身心全都愉悦起来。

推荐:Duddell’s都爹利会馆

地点:中环都爹利街1号上海滩3-4楼

有人把这里定义为一间餐厅,也有人把它当做一间画廊,如此可以想象,在这里吃东西的心境将会多么特别。

推荐:Bibo法式餐厅

地点:上环荷里活道163号地下

餐厅的幕后策划人是一位艺术家兼艺术收藏家,来这里用餐,仿佛置身当代艺术馆,当今世上最知名的街头艺术作品汇聚一堂。

推荐:ATUM Desserant甜品店

地点:铜锣湾骆克道459-461号16楼

创办人阿邦曾在香港半岛酒店、文华东方酒店担任厨师,其特别的“甜品画”在香港红透社交媒体,一间将甜品上升为艺术创作的店。

推荐:春回堂药行

地点:中环阁麟街8号

在香港,像春回堂这样保有昔日传统药铺形象的凉茶铺已不多见,有着中药风味的茶品是香港的特有文化之一,也是夏日里消暑的最佳饮品。

推荐:Munchies甜品店

地点:上环善庆街4号地铺

用自家制曲奇及甜甜圈配上有机雪糕制成的雪糕三文治,足以让你爱上这里。

温馨提示

内地游客暑期赴港可享礼遇

香港旅游发展局于今年暑期举办“香港FUN享夏日礼”主题活动,总值4亿港元的丰富礼遇囊括了购物、餐饮及景点,更有令人垂涎的终极大奖——别说我们没告诉你!

1、人手一份入境大礼包

若从香港国际机场入境,过关前记得在抵港大堂A或B的“即到即赏”柜台出示有效旅游证件,领取人人有份的欢迎礼包,里面可能是名表、米其林餐厅星级体验、景点入场券或其他各式各样的礼物,还可以获取由csl提供的“免费7天cslWi-Fi通行证”。

2、重游香港终极大奖

若在香港机场离境,可参与“百万富翁游香港”大抽奖,10名终极幸运儿可携同一名亲友以“富豪级”待遇,享受4天3夜的重游香港顶级之旅,包括由国泰或港龙航空送出的免费商务舱机票、5万港元的信用卡消费额、由香港移动送出的名贵手机以及全程入住豪华酒店套房、享用十星米其林美馔及景点贵宾之旅等。

3、优惠券拿到手软

优质旅游服务协会的多家商户以及其他香港本地商铺、餐厅、酒店及景点,均会于推广期期间提供各类消费优惠。建议在赴港前通过香港旅发局官网、“香港·我的智游行程”App、“香港·优惠”App及支付宝钱包服务窗下载自己需要的电子优惠券。

编辑:麦洁仪

扫一扫金羊网旅游吧微信,每天给你推送新鲜热辣旅游信息。我们一起旅游吧!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