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章来源于逆瘤而上 ,作者喜欢故事的海豚博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片来自heart.org
>PART 01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估算,我国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另有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或家人已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
学校里,高糖饮料和食品有没有减少我们并不清楚。但前段时间,笔者去长沙,十米一间“茶颜悦色”奶茶店,每间店的门前都是排队长龙。突然意识到:人们对高糖饮食的热爱超乎想象。
提到控糖,是不是会得罪很多人?下面,我们从一段埋藏了50年的秘密对话开始。
PART 02
哈佛大学营养学教授黑格斯特德(Mark Hegsted):“我们非常看重你的意见,我们将尽可能搞定此事。”
制糖公司高管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on):“我很确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期待这些内容尽快发表、印刷出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糖业研究基金会赞助一些研究计划。目标是淡化糖的危害,提升糖的市场销售。
1967年,哈佛科学家把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篇文章指出,心血管疾病与糖分的关系微乎其微,罪魁祸首是饱和脂肪。
相关研究计划成功地淡化了糖的危害。此后50年,脂肪独自承受骂名。直到2016年,“甜蜜阴谋”才被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披露。
挡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你说控糖,岂不是得罪糖业资本家的利益了?科学和广告宣传被商业操控,这造成的危害,已经无法估量。
PART 03
糖对健康到底有哪些危害?近几年,相关研究开始陆续发表于学术期刊上。
图片来自aarp.org
>
2019年3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瓦桑蒂·马利克(Vasanti. Malik)团队在《循环》研究成果显示:钟爱含糖饮料的人可以一天喝2杯甚至更多,他们比一个月才喝一杯含糖饮料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高了2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高了31%,癌症死亡风险高了16%。
有意思的是,女性受到的影响更甚。同样一天2杯,男性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9%,女性全因死亡风险却增加了63%!
你可能会说,代糖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我吃代糖可以吗?
2019年9月,西班牙科学家尼尔·墨菲(Neil Murphy)等团队,在《JAMA内科学》杂志刊登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饮料研究成果。这是欧洲十国超过45万人16年随访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每日喝两杯软饮料的参与者,与每月喝不超过一杯软饮的参与者相比全因死亡风险高17%。值得注意的是,代糖软饮的风险足足有26%。
真相是,代糖饮料也不健康。
PART 04
笔者从事癌症免疫研究,好奇高糖饮食和癌症有关系吗?
10年前,曾以修长苗条身材著称的法国,肥胖人口在过去15年翻了一倍。怎么办?爱美的法国科学家们发起一个“营养网络健康研究”,旨在评估饮食、营养和饮食习惯对其健康的影响。
图片来自lshtm.ac.uk
>2019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研究结果:每天摄入100毫升含糖饮料,会增加18%的癌症风险,特别是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22%。
100毫升是多少?一罐可乐是330毫升,所以你懂得了吧。好奇的你一定想知道:糖怎么就增加癌症风险了呢?
糖的过度摄入会引起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是癌症高风险因素。含糖饮料中添加剂,如4-甲基咪唑和抗氧化剂等,可能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在一些国家,水是唯一建议的“饮用饮料”。男性朋友们,多和另一半说:多喝热水,准没错。
PART 05
道理我们都懂,可还是想吃糖,怎么办?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物资匮乏,我们经常吃不饱,所以我们一旦碰到甜食就会非常愉快。糖能给我们提供能量,让我们生存下去。
对于能量和糖的热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2012年,《自然》杂志发表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会使人上瘾,其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糖的甜味会刺激我们的舌头,甜味感受器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会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使大脑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这种激素会让我们感觉特别欢喜,产生满足感,进而激发大脑的奖励机制,鼓励你多吃糖。
温水煮青蛙,糖吃多了,就会出现上文提到的:肥胖风险、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你说糖算不算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
笔者妈妈曾说过:“中国人以前很贫穷,生活很简朴,几乎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现在怎么这么多呢?”
最后 划重点
1. 糖业公司淡化糖的危害,脂肪独自承受骂名。
2. 高糖饮食增加人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癌症死亡风险……
3.含糖饮料,包括代糖饮料都不健康,饮料代替喝水十分危险。
4. 对糖的热爱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吃糖会让人上瘾。
糖,除了卡路里,没有任何营养。糖还影响肠道菌群,降低免疫力,皮肤变差……哎,年少不知脸珍贵,天天吃糖天天废。
有位朋友也很困惑:道理我都懂,可还是想吃甜。你说人生都这么苦了,怎么想尝点甜头都这么难……
别自责了,都怪这让人上瘾的糖。
先有控糖意识,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PVasanti S. M, et al. Long-Term Consumption of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US Adults [J]. Circulation, 2019.118.037401
2. Mullee A, et al. AssociationBetween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JAMA Intern Med. 2019;179(11):1479–1490.
3. CHAZELAS E, et al.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J]. BMJ, 2019,366: l2408.
4. Robert, H, Lustig, et al. Thetoxic truth about sugar[J]. Nature, 2012.
注:本文经作者授权转发,略有修改。
近爆火的奶茶品牌“茶颜悦色”走出了长沙,在武汉开了分店,分分钟排长队,奶茶价格被黄牛炒出新高度高达500元一杯!随后,网上有传言称“茶颜悦色”雇人排队、进行炒作,随后茶颜官博发文回应称竞争对手恶意抹黑。
曾几何时,茶颜悦色“独宠”长沙人,因为没钱连冒牌的门店都无力起诉。如今茶颜走出长沙,成为热搜常客,没花钱全国人都知道茶颜在外省开分店了。
不断崛起的奶茶店
十年前,电视上还播出着周杰伦拿着优乐美对女主告白,人们还在乐此不疲的购买年销量绕地球好几圈的香飘飘。十年后,新中式茶饮兴起,零散的奶茶铺重新洗牌,品牌、连锁、网红成为奶茶店的新名片。
市场调研机构欧睿2019年4月的数据显示,奶茶加盟连锁店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50亿激增到2018年的407亿,未来五年内规模预计还会翻番。近年来,茶饮行业融资已超10亿元,喜茶、奈雪の茶和茶颜悦色三大网红品牌,分别获得了IDG资本、天图资本、阿里系资本的投资。
谁是奶茶局中人?
01.
躺赢之王——茶颜悦色
当年,喜茶和奈雪暗戳戳内涵对方抄袭自己品牌的时候,茶颜粉丝的一条微博,称“要是茶颜能开遍全国,就没有你们俩啥事了”,直接被赞了两万多次,登顶热搜。茶颜悦色不费吹灰之力成为这场battle的躺赢王,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随后#外地人一天喝五杯茶颜悦色#、#咸鱼茶颜悦色代喝#、#在线求茶颜开出长沙#等话题时不时出现,而这些均为粉丝行为与官方无关。“自来水”、接地气,成为了这个新兴奶茶品牌杀出重围的秘宝。或许它还不够完美,但是粉丝包容了它的缺点,茶颜也在细节中不断精进。已经成为长沙奶茶名片的茶颜,正在努力赚钱开拓版图。
02.
轻奢代名词——喜茶
29岁,喜茶创始人身家40亿。4年,喜茶最新估值超过160亿。一路狂奔的喜茶,不仅深受资本的青睐,同样也抓住了当代年轻人的心。即使它的饮品单价25元以上,即使它的茶饮等半小时也不一定等到,但是依旧有粉丝呼朋唤友的来到喜茶门店打卡。
喜茶以产品取胜,成熟的产品系列种类众多,更有当季限定等让菜单滚动性强,持续带给消费者新鲜感,盲点不踩雷也要满足尝新心理。在跨界营销上,喜茶更是走在潮流前线:产品推新、线下活动、限定周边等多种形式吸引受众参与。“体验 + 颜值 + 社交和科技”的方式让人们甘愿为此等待,顾客手中创意十足的产品手提袋也成为喜茶行走的广告牌。
03.
下沉市场黑马——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绝对是当之无愧的黑马,在奶茶市场中,和喜茶、奈雪三足鼎立。蜜雪冰城以平均约1天开20家店的速度,在2020年6月完成了万店目标,成为了茶饮企业第一家,8年时间门店数量翻了24倍。更是靠着均价仅6元奶茶和2元冰激凌,取得了一年高达65亿的营收。
蜜雪冰城Since1997,最开始只有刨冰的蜜雪冰城,靠着赠券和2元冰激凌在小城翻红。2012年,柠檬水的出世让它的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小城市兴起。随后逐渐拓宽产品线,定价在6-8元的奶茶、果茶、奶昔,让这匹黑马强势席卷中小城市,今年疫情严重时期,在奶茶提价的大潮中,蜜雪冰城仍旧不涨价,成为品牌中的清流。
04.
来自山东的台湾茶——阿水
茶颜是长沙奶茶名片,那么阿水一定是山东奶茶“扛把子”。山东各地市,不论什么商业街、餐饮街、学校小吃街,必须带点儿阿水绿!在coco、沪上阿姨等大举进入山东各地市场之时,阿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从今年5月的数据来看,阿水大杯茶在山东等地的门店数量就已经超过了600家。
论知名度,阿水跟喜茶、奈雪、一点点、coco、贡茶这些根本没法比。论普及程度,可能也打不过蜜雪冰城这种真·全国连锁的大学城必备门店品牌。阿水大杯茶联动都只与山东本土奶企佳宝手拉手,包装上印的是趵突泉、泰山、潍坊风筝、济南泉城广场、青岛五四广场……每一个都可以说是非常山东了。情怀做到这份儿上,山东人民很难不买账。
谁在喝奶茶?
“奶茶人,奶茶魂,不喝奶茶不可能!”
12月3日,奈雪的茶联合CBNData发布《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正式突破3.4亿人,预计到2020年底,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市场的迅速扩张也让新式茶饮迈入3.0阶段:线上订单增长明显。《白皮书》显示,54%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线上渠道购买新式茶饮,与2019年相比,新式茶饮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近20%。
《白皮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90后与00后消费者成为新式茶饮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近七成,其中近三成的90后与00后消费者购买新式茶饮的月均花费在400元以上。总体来看,女性消费者在各年龄层的占比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相较2019年数据,男性消费者的比重有了明显提升,男女比例从3:7提升至4:6。
奶茶还能火多久?
奶茶有多火呢?出门买奶茶,上街奶茶妆、穿衣奶茶色、吃饭奶茶火锅,连日本“黑帮”都开起了奶茶连锁店。就算排队两小时,分成三种垃圾,也无法阻止人们在新开的店门口狂嘬奶茶。
美团点评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茶饮市场全面爆发,店面数量一年内陡增 74%。资本的大量涌入,奶茶品牌间也隐隐有了鄙视链,门店的排队越长,越处于顶端。
因为在周杰伦新歌mv中出境,machi machi奶茶快闪店排起长龙
发展到现在,奶茶店排长龙已经成了一个偶然现象,但是越来越多其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缺斤少两
伏见桃山半杯都是空气:超大杯的外观下只有一半是饮料,剩下一半却是空气。对此店铺解释道是为了隔热\冷,方便携带。10月,有记者探寻济南宽厚里奶茶店,在店员口中有700毫升的奶茶,经测量发现这杯奶茶只有550毫升。测评完全部之后发现,不同种类奶茶的不足容量从50毫升—150毫升不等。或许顾客不会那么认真,去测算容量有多少,但是缺斤少两的“视觉”把戏玩多了,只会失去口碑。
食品安全
2019年,甘茶度因为使用腐烂水果做果汁登上热搜,被点名批评;一名孕妇在喜茶苏州圆融门店饮品中喝出绿头苍蝇,喜茶半年内相继曝出食品卫生问题……品牌奶茶店在各地疯狂扩张之时,食品安全似乎被忽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培训不到位,使得品牌名声受损。
健康问题
奶茶被年轻人视为续命水,但是家中长辈常常称之为“垃圾”。在各种自媒体的测评下,奶茶似乎真的不健康了。“一杯奶茶含糖量相当于三瓶可乐,咖啡因含量相当于五瓶红牛,脂肪含量相当于6包薯片。”即使是号称无糖的奶茶,也难逃被证伪的结果,所谓无糖只是“不另外加糖”。大量的糖分和脂肪摄入增加了患病风险,咖啡因的摄入则会让人失眠多梦。
各大品牌奶茶争相融资,筹谋上市,喜茶、奈雪、蜜雪冰城均有上市传闻。而消费者们不会在意谁是奶茶第一股,他们享受喝奶茶的短暂快乐,同时思考这个冬日,又将为谁而排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大众网
代购茶颜悦色,全程高铁冷冻保存,多地都可代购,有兴趣的可以咨询……”
近日,湖南长沙“网红奶茶”茶颜悦色因被跨省代购,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有网友爆料,有一些人专门从事代购茶颜悦色奶茶业务,代购人从长沙通过外卖平台购买奶茶,然后乘坐高铁往返于浙江杭州等地。奶茶到达外地城市后,客人通过闪送取货。代购人一趟就可以赚到数千元。
7月14日,茶颜悦色在其官方微博对这种代购现象回应称:“茶颜悦色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希望代购者停止这种行为,也呼吁消费者不要代购奶茶。”
这种跨省代购“网红奶茶”的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引发公众热议。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网红奶茶跨省代购,跑一趟可赚数千元
茶颜悦色是湖南茶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以茶饮和甜品为主打。由于在长沙的人气和口碑都很高,每天购买茶颜悦色奶茶的消费者非常多,该奶茶成了人气很高的“网红奶茶”。
但是,这款“网红奶茶”近期却遭遇跨省代购之困。有媒体披露,在长沙门店售价12元的茶颜悦色奶茶,通过专人代购,到达杭州客人手里时价格逼近60元。
爆料人告诉记者,这些代购人员先通过所在城市的代购小程序收集整理订单,当订单数到了一定数量后,他们便开始坐高铁或飞机来到长沙取货——出发前先在外卖上下单,到达火车站后便联系取货。货到手后立即放入专用保温箱里,然后返程。尽管路途遥远,时间也长,但生意依然火爆。
爆料人称,之前代购每天接单100杯,现在已经增加到200杯,而且还供不应求,每次往返利润可达2500元。据介绍,茶颜悦色中的“幽兰拿铁”和“声声乌龙”分别是16元和15元,代购到杭州后统一卖到了39元。假如两人坐高铁从杭州东站到长沙南站来代购,两人坐二等座高铁票来回就是1620元。如果一趟代购200杯,除去人工、干冰、泡沫箱、打车等成本,奶茶一杯可赚23元,200杯就是4600元,除去车票成本,两个人可赚2500元。
记者梳理媒体披露的消息发现,近年来兴起的代购茶颜悦色奶茶生意,不仅在杭州存在,在长沙周边的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城市也曾出现过。其模式都是消费者提前预订,达到一定数量后,代购人在手机上提前下单,然后坐高铁去取货,一天来回。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店家打击代购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夏季奶盖类的奶茶存放时间较短,饮用时须观察奶油是否已经融化,如果奶油已经融化,会出现略微酸酸的味道。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建议饮用,因为奶茶已经变质,变质的奶茶中含有大量糖分,容易滋生细菌。
由于长距离运输,很难保证奶茶质量,跨省代购现象的出现,无疑给茶颜悦色奶茶的品质和声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日趋增多的跨省代购,茶颜悦色7月14日在官方微博上回应称,茶颜悦色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希望代购者停止这种行为,也呼吁广大消费者不要从任何渠道代购奶茶。消费者通过跨城代购买到的茶颜悦色奶茶不仅特别贵,还特别不好喝,并且很可能买到的奶茶根本就不是茶颜悦色出品。
茶颜悦色还称,他们的奶茶都是现调现做,保质期很短,保存条件也很苛刻,一杯现调奶茶经过高铁、大巴等交通工具,在没有合适稳定储存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长途运输,有极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类已经触及食品安全红线的购买,我们了解后都会‘一票否决’。正如相关报道所言,为了打击奶茶代购,我们的门店在接到大的订单时都会核实购买原因。如确认是代购行为,门店会拒绝接单。确实不敢在大家身体健康方面心存侥幸,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茶颜悦色表示。
7月16日上午,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名义致电茶颜悦色双塔国际广场镖局店,要求订购100杯奶茶,门店工作人员以“订单量太大,无法接单”为由,拒绝接收这一订单。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茶颜悦色这一举措对打击代购行为到底有没有效果,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如果茶颜悦色不接收大订单,代购者或许会化整为零,在当地找一些人代买,这样只不过会增加一定的代购成本而已。”
那么,对于集中携带上百杯奶茶乘坐高铁的行为,铁路部门是否有相关限制措施?为此,记者7月15日曾拨打12306铁路服务热线进行咨询。铁路工作人员回复称,按照铁路部门相关规定,旅客乘坐高铁时可以携带常见的液体,如饮用水等。“只要每人携带重量不超过20千克。在进站口进行部分试喝后,还是可以带上高铁的。”显然,铁路部门无法阻断跨省代购者的步伐。
跨省代购引发热议,是否违法莫衷一是
这种跨省代购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有人撰文认为,这样一次跨省代购活动实际涉及3份民事合同:一是代购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合同,这是一种平等自愿的民事合同,只要双方意愿真实、所涉内容不违法,便合法有效,代购“只能限于熟人、朋友之间”这种说法并无法律根据;二是代购人与茶颜悦色之间的买卖合同,这也没什么争议;三是代购人与高铁之间的客运合同,这也没问题。既然代购所涉上述3个合同都合法有效,贸然断言这种跨省代购涉嫌非法经营,显然有点武断。
“跨省代购奶茶,这本身也算是劳动所得,我觉得并未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度,应该不属于非法经营。”长沙一位律师向记者谈了他的观点。
而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则认为,这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不特定人群的大批量代购行为,涉嫌多重违法。
黄捷介绍,按照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指一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或者对患有疾病不得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人员,不按规定调离的,责令改正,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这种跨省代购就涉及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代购人员没有办理个人健康证明就从事食品运输,显然违反了食品卫生法。”黄捷说,奶茶经过长途运输极易发生变质、滋生细菌,严重时会危害委托人的身体健康。
黄捷认为,食品属于特殊商品,食品卫生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这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不特定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代购,已经属于食品经营性质的活动。
“由于其脱离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事实上已经扰乱了市场秩序,属于非法经营活动,目前根据新闻报道的情形分析,可能情节还不算很严重,所以暂时尚不需适用刑法来处置。但该类行为如果继续下去,构成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等,便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所称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进行查处。”黄捷说。
在黄捷看来,这种跨省代购还极易引发纠纷。“委托方对代购方的真实名称、身份、地址等并不了解,也难以调查核实,很多委托方采用先付款后收货的方式进行交易,容易发生货物丢失、损坏或规格不符等现象,一旦发生权益争议,委托方维权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另外,这些‘经营者’还涉嫌漏税等触犯税法的问题。”
黄捷建议,跨省代购网红饮料或食品,对消费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异地代购者存在违法风险,最好不要尝试。
北京乾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金宝律师则认为,代购商品属于代理行为,属于消费者与代购行为人或者商家之间的法律关系。“跨省代购‘网红奶茶’,这种代购行为显然存在巨大利润,属于有偿代理行为,也属于经营行为,应该要依法严格登记。”
李金宝分析说,按照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交易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通过信息网络承接、开展业务的营利性“代购”活动,属于电子商务活动,需要接受电子商务法的监管。
“虽然法律上没有对经营活动作出明确的定义,但是经营活动有两个基本特征:面向不特定对象,以盈利为目的。”李金宝说,如果借差旅之便代特定几名亲朋好友购买商品,即使收取一定的报酬或奖励,亦不宜认定为经营活动;而如果以盈利为目的,高频率、多次数、高金额地代多人购买物品的,应认定为经营活动,应受电子商务法的约束。
李金宝认为,按照电子商务法的要求,自然人从事“代购”业务,属于商业服务行为,须依法办理营业执照、获得相应行政许可、完成税务登记并纳税。“这种跨省代购‘网红奶茶’,如果没有相关的资质,可以认定为违法经营活动。”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