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9日,重庆火锅发源地的呈现地,在东水门老街正式开街。中华老字号桥头、朝天门、刘一手、老山城洞子、德庄等知名品牌罕见扎堆,共同营造麻辣火锅的文化朝圣地。
广受关注的重庆火锅发源地的呈现地,位于渝中区东水门老街,毗邻湖广会馆。坐拥600年历史的东水门,距洪崖洞、朝天门分别为800米,是渝中半岛名副其实的“文旅金三角”,相传麻辣火锅就是由常年在朝天门-东水门码头讨生活的船工力夫所创。作为火锅文化传承标志的东水门老街开街,将极大助推重庆火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出江湖的中华老字号桥头火锅,极力烘托起源于民国初年的“家史”,重金打造经典民国范儿;刘一手则重现了一座市井火锅院子,充满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烟火气;朝天门火锅主打跨界,把各种手作非遗小吃与火锅精巧融合;老山城洞子老火锅巧用防空洞,谁也想不到600年历史的老城墙内,竟然别有洞天……
即日起,所有外地游客一下飞机或者高铁,直接打车到东水门老街吃火锅,可以直接报销打车费;同时,老街向全市市民发放总价值500万元、单张50元的现金抵用券;老街官方账号也全网推出19.9元抵用50元、49.9元抵用100元的数字现金。
上游新闻记者 徐菊
编测评——二厂老火锅
火锅传承二厂历史
鹅岭二厂是重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背景。二厂的前身是中央银行印钞厂,专门负责印刷钞券、税票、邮票等有价证券和文件。1953年正式成为重庆印刷二厂,曾是重庆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业的彩印巨头,见证了重庆印刷业的辉煌!
< class="pgc-img">>二厂老火锅就坐落于渝中区鹅岭正街1号,位于二厂文创公园的1栋。二厂老火锅门店起源于二厂厂区居民楼下几张桌子,主要顾客以当地人和居民楼原住民为主,当初火锅底料是靠师傅手工炒出来的,大家都说好,后来生意越来越好,经营面积扩大到三层楼。
< class="pgc-img">>二厂火锅传承了二厂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值得拍照留念的好地方。二厂供销社、二厂杂货铺、中华印钞厂等场景的还原,仿佛将历史的画面重现在眼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店内还摆放着复古的电视机、收音机、录像带等物件,这些旧物件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似乎让人置身于过去的时光之中。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二厂老火锅注重火锅自身传统工艺的传承,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不断创新中让火锅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class="pgc-img">>二厂老火锅.金奖手工料
二厂老火锅的火锅底料,采用独家秘方熬制,师傅手工炒料,小火慢熬三小时,火锅底料真的香,正宗的重庆老味道,辣而不燥,鲜不败味,唇齿留香,味浓醇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时光里的经典味道
二厂老火锅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火锅品牌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传承。从选材到烹饪,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口味的正宗。
< class="pgc-img">>二厂老火锅的十八大盖碗菜是店铺的特色,十八道菜用小碗分别装盛在两个九宫格的木盒子里,九荤九素,虽说每道菜分量不大,但种类丰富且荤素搭配,让人吃得很满足!
< class="pgc-img">>双椒牛肉
鲜红的牛肉上铺满了青红辣椒,一片片牛肉在青红辣椒的点缀下非常诱人。
< class="pgc-img">>双椒牛肉在沸腾的红油锅里涮烫后,麻辣爽口,滑嫩美味。
< class="pgc-img">>鲜鸭肠
新鲜的鸭肠在碗里呈现出浪漫的粉红色,好看也好吃。
< class="pgc-img">>鸭肠在吸收了红油汤汁以后,变得香辣入味,脆爽的鸭肠吃起来非常过瘾。
< class="pgc-img">>麻辣牛肉
麻辣牛肉色泽鲜艳,在麻辣调料的腌制下更加有味道了,还没下锅都能闻到浓浓的麻辣香味,下锅烫煮后,在火锅红油的加持之下,牛肉香辣可口。
< class="pgc-img">>蛋饺
蛋饺个头饱满,里面是藕丁肉馅的,金黄的蛋饺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 class="pgc-img">>蛋饺在沸腾的红油火锅里烫煮后,蛋饺滑嫩爽口,红油的辣味和藕丁的甜味一起弥漫于口中。
< class="pgc-img">>爆浆流心糍粑
爆浆流心糍粑趁热吃口感会更好,糍粑炸至金黄,表皮的面包糠酥酥脆脆的。
< class="pgc-img">>糍粑外酥里糯,拉丝的口感,咬在嘴里口口爆浆,让人幸福感满满。
< class="pgc-img">>手工冰粉
吃火锅怎么能缺少冰粉呢?
< class="pgc-img">>手工冰粉加入花生碎、山楂碎和红糖,味道好极了,冰凉可口,搭配火锅更加美味,好吃又解辣。
< class="pgc-img">>小编感悟
二厂老火锅,一个打卡拍照的好地方,这里不仅有飘香四溢的火锅味道,还有别具一格的用餐环境。二厂老火锅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用其经典的味道,传递出火锅的热情;让人们在品尝火锅的同时,找到时光里的味觉记忆!
腾一锅红油,涮烫四海食材。常有人道,重庆火锅是麻辣鲜香碰撞出的空前美味。不曾想,鲜香麻辣只是A面,它同样也有温柔醇厚的B面。
红汤锅中涮得下杂碎边角,清汤锅里也烫得了花样食材。这是独属于重庆火锅、川菜“陈门”以及周师兄重庆火锅的“双味江湖”。
溯源:“川菜泰斗”陈志刚首创
情怀有千种,重庆火锅亦有百派。然,但凡说起重庆双味火锅,“川菜泰斗”陈志刚,便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1983年,陈志刚参加全国首届烹饪大赛时首创双味火锅,这锅“清红汤”曾入国家领导人之口,并获高度赞许。也正是凭借这道双味火锅,作为川渝厨师界颇具影响力人物,陈志刚“川菜泰斗”的名声愈发响亮。
双味火锅后被人们美誉为“鸳鸯火锅”。
美食讲传承,好手艺总绕不开“世代相传”四个字。
陈志刚师承“川菜圣手”罗国荣,师傅名头响当当,是重庆颐之时餐厅创始人,曾被毛主席、周总理誉为“中国四大名厨”、“中国烹饪界四大名旦”之一,还被周总理夸为“帅才”。
若往上细究,则更显底蕴不凡。祖师爷,罗国荣的恩师黄敬临曾任清宫御厨,一台“菊花火锅”深受慈禧太后喜爱,赏赐四品顶戴。
这无疑意味着,“火锅”二字于“陈门”而言,是同岁月一起沉淀了百余年的味道。
这也意味着,重庆火锅拥有着“宫廷火锅”的基因。
至今已有17家直营门店,月排队超10万的周师兄火锅在重庆可谓家喻户晓,曾连续三年入围“黑珍珠餐厅”。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川菜“陈门”火锅行业传承人,周师兄火锅董事长周到便师承陈志刚之子陈彪。
“周师兄”作为秉承五代传承的重庆火锅,亦后继有人。
传承:一手真传,鲜辣好吃
陈彪是中国烹饪大师、中式烹饪高级技师,1962年生于重庆,陈彪是长兄、是常人眼里该继承家业的长子。
“说来或许很多人不信,老爷子从未强迫过我学厨。他的想法是,能学个稳当的手艺立足社会。理发不错,学照相也很好。”陈彪没同意,在他看来,自己骨子里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无法更改,“天生就喜欢铁锅灶台,也想吃这碗饭。”
没有任何犹豫,17岁高中毕业后,陈彪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和父亲相同的道路。
哪怕人至中年,陈彪忆起少年时跟父亲在颐之时学习川菜的过程,依旧感慨万分。
“晚上,大家下了灶,父亲又点起灯,给我‘开小灶’。学员们看见了,说不走了,硬是要‘蹭课’听。”“1986年,我曾参加重庆市委组织的‘首届青年厨师大赛’。比赛前,父亲还在手把手教我八宝鸭的剔骨,说我剃得欠火候,一个晚上要求我练习剃十几只鸡鸭。”
后来,这场比赛,陈彪从近200人中摘下头名。得知消息的陈志刚给出了最“轻描淡写”的反应,“不错,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虎父无犬子。学得父亲一手真传的陈彪,先后在原商业部指定的全国五大烹饪技术培训站之一——重庆味苑餐厅担任教学老师,后担任凌汤圆大酒楼、九龙美食城、重庆渝都大酒店等单位的厨师长。在当年,眼见儿子愈发独当一面,陈志刚也将自创的双味火锅传给了他。
说到双味火锅,陈彪讲起了那个父亲津津乐道了一辈子的故事。“父亲给国家领导人做了一次双味火锅。对方拿起勺,连喝三勺红汤,评价道,‘鲜辣!好吃!真好吃!’怕红汤让其身体不适,父亲忐忑了一晚上。早上得知无恙,才把心放回肚子。”
那口呈“太极”状的双味锅,由陈志刚大师委托重庆东风造船厂打造,如今已传承于周师兄火锅作“镇店之宝”。
“我吃过多次父亲做的双味火锅。说实话,与现在的火锅味道有一定差距。”陈彪说,早前的重庆火锅,讲究三分油七分水。曾经的油水比例,决定过去的油碟几乎不放盐。
不过,他也认同,重庆火锅千姿百态,喜欢的就是最好的,适应大众的就是最好的。
弘扬:要做,就做最地道的
在陈彪记忆里,曾经的重庆火锅食材远不如当下丰富。
“当年,杀牛的就那几家,毛肚在时至今日,依然是食客们的心头好。”
“ 重庆味苑那时经常接待外宾,一般的火锅店环境不太符合就餐标准。”陈彪将改良后的双味火锅搬进了大饭店,清汤涮取生鲜食材,海参鲜虾,汤底恬淡;红红亮亮的滚汤就烫传统的毛肚鸭肠黄喉,裹以香油蒜泥,脆嫩鲜辣。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味苑的双味火锅就需预订。人均45元,算得上当时的高消费。”陈彪细数着当年深受外宾喜爱的火锅菜:牛肉、鸡肉、虾仁……一般吃一桌四五百元,但食客仍赞不绝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机遇,陈彪离开味苑北上,把重庆双味火锅带进了北京人的视野。曾在北京巴渝小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行政总厨的陈彪,期间用一层楼,近1000平方米,摆了30张桌子,卖重庆火锅。他降低了锅底辣度,笑着把它比喻成“侵略菜系”。顾客给足了面子,反响不错,每晚几乎都坐满。
“20多年前,我常常遗憾,重庆火锅在外的名气仍不够响亮,对于麻辣火锅的热爱,很大程度上被局限在了山城。”但令陈彪欣慰的是,当年那个潜心学手艺,立下雄心壮志——要把重庆火锅带向全国,甚至许愿“为重庆火锅成为中华美食代表而努力”的徒弟,并没有令他失望。
陈彪所指的徒弟,正是当下风头正劲的周师兄重庆火锅创始人、董事长周到。
“这个小伙子肯学,认真。我曾手把手教过他重庆双味火锅底料的比例。”陈彪说,周到常常拉住他请教,说,“师父,双味火锅要做,就做最地道的,我们再好好探讨深究一下。”传承有序,接班有人。陈彪深感欣慰。
就在前不久,周师兄双味火锅传统制作技艺列入渝北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周到坦言,对他来说,干一行爱一行很重要。作为“陈门”人,他想让那一口麻与辣交汇,红与清共存的火锅在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