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倩 编辑|乔芊
进入中国2年后,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在中国苏州开出第200家门店。
这家门店位于苏州地标“东方之门”购物中心一楼,正对着苏州中心商场,位置十分醒目。据Tim Hortons中国CEO卢永臣向36氪透露,出于引流的考虑,当地商场十分欢迎Tim Hortons中国入驻,因此给到品牌优质的线下点位。不止在苏州,部分商场甚至给出了免租金的引入条件。
与此同时,Tim Hortons中国也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进入中国不到1年,Tim Hortons就获得了来自腾讯的战略融资。而时隔不到一年后,TimHortons再次拿到了由红杉领投、腾讯跟投的新融资,并计划在2021年新增250家门店。
Tim Hortons (简称Tims)隶属于餐饮品牌国际有限公司 (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简称RBI),RBI成立于2015年,是个十分年轻的国际集团,但旗下已拥有包括汉堡王、派派斯等历史悠久的连锁快餐品牌。2018年5月,Tims母公司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Cartesian Capital Group)合资成立Tims中国(或称Tims中国)。
Tim Hortons在加拿大随处可见,是加拿大快餐行业排名第一的连锁餐厅。RBI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的4800多家门店中,仅加拿大就有接近4000 家,每天卖出超过500万杯咖啡,80%的加拿大人每月至少光顾一次。可以说,它不仅是加拿大的咖啡和面包店,也是加拿大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Tim Hortons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首批200家门店开店计划达成,并实现门店层面的盈利,接下来,它还将加速扩张,或许短时间内就会很快开到你我身边。
近期,Tim Hortons中国CEO卢永臣接受了36氪的专访,聊了聊Tim Hortons的中国生意经,以及其对中国咖啡行业的洞察。
门店层面已盈利,将加速扩张
36氪:今年拿到了由红杉领投、腾讯跟投的新一笔融资,您觉得投资方主要看中了Tims哪些特质?
卢永臣:第一,他们非常看好赛道和咖啡在中国的发展,消费量和消费基础够大,咖啡在中国还是方兴未艾,中国市场未来还有很长的赛道和发展空间;
第二,Tims是一个独特的咖啡品牌,我们不仅做好喝的咖啡,定价也很有竞争力,我们的暖食是行业非常领先的。暖食很考验品牌的内功,不少品牌都依赖代工厂,但我们是自己建厂和厨房,现场加工。Tims的整体的搭配能力很好。暖食不仅需要较多的资产投入,也需要成功的运营管理,而Tims在全球发展那么多年,已经是个很成熟的品牌。
36氪:这轮融资主要会用在哪些方面?
卢永臣:一方面用于开店,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投入和品牌建设。一个品牌的建立,包括门店和数字化投入,现在中国已经整体进入数字化时代,Tims也在中国紧跟潮流,包括运营前端的会员的运营,已经积累超过360万的小程序会员。我们的复购在行业也是属于较高的水平。复购高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定价组合和暖心的传播服务能够很好的传递给顾客。
36氪:目前盈利情况如何?
卢永臣:去年年初就已经实现了门店层面的盈利。我们的扩张是在盈利的基础上扩张。所以我们不会短期内一下子扩张的很快,要考虑可持续增长。
36氪:所以这是属于大公司的谨慎吗?
卢永臣:对,我们很重视可持续的盈利增长,一定要在增量市场里面玩。
36氪:现在我们已经开到200家了,算是阶段性完成任务了吗?
卢永臣:我们现在等于是从0到1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也是最难的。基础有了,系统流程团队都能够给到很好的支持,品牌也建立起来,之后的扩张会不断加速。
36氪:您之前曾透露未来10年要在中国开设1500家门店,这个也会加速?
卢永臣:没错,我们在中国会比预计的早几年达到1500家。
36氪:我们现在在线下拿店容易吗?
卢永臣:很好拿,会给到我们很好的点位。根据每个商场不同情况,免租的情况也是有的。
第一个目前国内好的连锁咖啡品牌还是不够多,业主是非常欢迎我们进去,能帮商场引流。第二个,疫情客观上也让线下空出了很多位置,对好的品牌是有帮助的,小的品牌会在疫情中放慢脚步。
36氪:现在覆盖了全国多少个城市,主要是在哪些级别的城市?
卢永臣:12个城市,还是一二线为主。
36氪:考虑下沉吗?
卢永臣:会,因为我们的性价比很高,产品组合非常适合下沉。我们对下沉是非常有信心的。
36氪:现在客单价是多少?
卢永臣:整体的客单价是30元-40元(咖啡+暖食)左右。
36氪:现在线上线下销售占比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卢永臣:我们的小程序会员的消费占整体销售的80%。
36氪:高线城市之间的消费行为也会有区别吧?
卢永臣:每个地方的消费者其实消费行为都会有差别。比如北京用户会很喜欢我们的暖食,消费占比也很高,所以咖啡加暖食的搭配就让我们非常有竞争力;上海就是小店形态特别受欢迎,发展也很快,因为上海的咖啡市场特别成熟,大家有很多刚性的咖啡需求。
二线城市,大家对场景的需求就会更大,所以我们在二线城市会开很多主打体验的红枫店,这个时候门店的环境就很重要。
36氪: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卢永臣:因为一线的咖啡消费程度最高,大家把咖啡当成日常的饮品,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咖啡消费还在培养过程中,消费者更多还是场景化的需求,他们需要通过咖啡馆来进行社交,也需要咖啡馆来做商务场景,这也是其他品类是没法提供的。
咖啡行业仍是增量市场,谈不上内卷
36氪:怎么看和瑞幸咖啡、manner这些新旧竞争对手?
卢永臣:在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我听说瑞幸咖啡现在的运营挺好的,manner在另一个赛道也活的很好,咖啡整体还在迅速成长过程中,很多友商品牌一起加入能够把市场做的更大,也能更好的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至于竞争的话,长期来说还是品牌力的竞争。
36氪:你觉得咖啡行业卷吗?
卢永臣:我觉得咖啡还是个增长市场,目前还是大家要共同培育这个市场,因为目前消费基础还是不够高,国内每人年消费只有几杯,日韩是几百杯,欧美更多,这个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36氪:现在产品本身还能成为壁垒吗?
卢永臣:现在是多维度的竞争,但最核心的是品牌力。品牌力包括很多方面,产品,品牌理念和品牌内容,产品也是其中一块,而且是很重要的一块。
36氪:现在大家都扩品,我们考虑扩充产品线吗?
卢永臣:我们已经在天猫官旗上线了冻干咖啡跟挂耳咖啡,就在几个月前,目前没有大面积推广,但相关产品目前表现还不错。今年还首次参加了天猫618,售卖周边产品和冻干咖啡等。
36氪:有很多主打冻干咖啡的新品牌都是从线上起家的,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品类更适合这个渠道?
卢永臣:我觉得能提供不同的客户需求,有的时候消费者附近没有咖啡馆,也没有外卖,他可能就需要一杯咖啡,就需要冻干咖啡,出去旅游也会需要这样的产品。
36氪:我们现在上新速度如何?
卢永臣:我们现在每年会推5-6波新产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来定制新产品,比如新推出的四重奏浮云拿铁,就是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的,因为中国消费者非常喜欢新奇的东西和丰富的口感。
36氪:在国内的门店类型和在其他国家会有区别,为什么?
卢永臣:目前Tims在中国有三种门店,金枫店、红枫店和Tims go,其中红枫店是我们的标准店,在150平米左右,还有打造品牌形象的体验店,金枫店,200平米以上,我们的Tims go是以外带和外卖业务为主,面积在30至40平米。至于开哪种店完全是以用户需求为准,有一部分用户只需要咖啡不需要周边产品和体验,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在附近开小店。
的确在中国的门店类型会更加创新,这个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非常多样。消费行业大家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是品牌的天堂,也是品牌的地狱。”这里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各种创新的产品和业态,但口味变化也是最快的。
36氪:RBI集团对Tims中国有哪些期许?
卢永臣:RBI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很大。他们给予我们足够的自主权,不管是做品牌还是做产品,对中国团队都是有利的。我们独立运营、独立融资,当然品牌方有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
36氪:对中国咖啡市场的未来有哪些判断?
卢永臣:还在很初步的发展阶段,现在进来的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创新越来越好,会吸引很大的一批人群来消费,这个赛道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会有一个非常高的增长。
FoodBud】最近从Technomic的一份美国地区500强连锁品牌(2021年发布)的名单中,做了一次梳理,把其中已经上市的餐饮连锁品牌整理在一起看了一遍,总共是41家公司。
其中大部分都是做快餐连锁的,像第一名的麦当劳是突破万亿人民币市值的公司,超过万亿市值的也仅此一家。而从品类上来看,基本上都是汉堡、墨西哥式快餐、披萨、咖啡等可标准化的产品居多,当然也有正餐起家的巨头,比如达登,市值算下来也超过1000亿人民币。
而国内的餐饮连锁品牌中,市值最高的是百胜中国,从Yunm! Brands中拆分出来的一块区域型业务,实现上市,现在市值有1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超过1200亿元。像海底捞这样的本土餐饮品牌,市值曾到过接近4700亿港币,现在已经跌到了772亿港币。
从这些公司的市值情况来看,可以看到的是:
01
有门店限制的餐饮品牌,跟食品饮料的巨头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餐饮连锁品牌的巨无霸麦当劳虽然突破了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但是对比可口可乐和雀巢这样的公司来看,就差了一些距离。
雀巢的市值有3655亿美元,折换成人民币有2.3万亿元。
而跟麦当劳同样代表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的市值比雀巢要低一些,达到了26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570万亿元。
02
新锐的餐饮连锁品牌,拿到了比较高的市值
在2021年上市的Dutch Bros、Sweetgreen,以及2015年上市的Shake Shack等,这些公司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二级的资本市场收获了不错的市值。
咖啡连锁品牌Dutch Bros在2021年实现营收4.98亿美元,同比增长52.1%;门店规模538家(271家直营门店,267家加盟门店)。
而轻食沙拉界的苹果Sweetgreen在2021年实现了3.4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54%;运营亏损1.3亿美元,净亏损1.5亿美元。截至2021年年底,门店规模是150家。
Shake Shack在2021财年,全年的营收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41.5%;全系统的销售收入为11.2亿美元 ,同比增长44.2%。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经营着218家直营门店和128家特许经营的加盟门店。
从Dutch Bros和Sweetgreen的收入来说,都不算是特别高,但是Dutch Bros的市值是到了86亿美元,而Sweetgreen还是亏损状态,收入规模也是偏小的,市值已经靠近扎实经营多年,拥有众多品牌的菲律宾最大餐饮连锁集团快乐蜂。
Dutch Bros成立的时间久一点,在1992年的时候就成立了;Shake Shack成立于2004年,但是像Sweetgreen是在2007年成立的。线下餐饮连锁的成长都还是需要积淀的,即使是挺新锐的连锁品牌,从成立到上市,也花费了至少十年之久。
03
烘焙类的Krispy Kreme在玩一套新东西,而计划上市的Panera Bread值得期待
两家烘焙的上市公司Krispy Kreme和The Cheesecake Factory市值是比较接近的,Krispy Kreme主要是卖甜甜圈,而The Cheesecake Factory(芝乐坊)主要是蛋糕等产品为主。
Krispy Kreme在国内是没有门店的,但是The Cheesecake Factory(芝乐坊)在北京和上海是有门店的,算是老网红品牌了。
The Cheesecake Factory(芝乐坊)在美国和加拿大有306家门店,而在北美以外的国际市场有36家门店。The Cheesecake Factory(芝乐坊)主要是以传奇的芝士蛋糕闻名,跟烘焙类的连锁品牌还不太一样,门店中还有大量的餐饮的菜式,也提供午餐和晚餐。
芝士蛋糕和甜品的收入在2019、2020和2021财年的The Cheesecake Factory(芝乐坊)的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6%、21%和19%。单店的年收入也比较高,在2019、2020和2021财年的单店平均年收入分别为1070万美元、780万美元和1110万美元。
从Krispy Kreme的经营情况来看,2021年卖了15亿个甜圈圈,属于是典型的烘焙类公司,国内烘焙类的龙头当属桃李面包。桃李面包的市值有207亿人民币,而Krispy Kreme的市值是156亿人民币。
2021年Krispy Kreme的全年营收为13.8亿美元(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而桃李面包在2021年实现营收63.35亿元,同比增长6.24%。
把Krispy Kreme和桃李面包放在一起来看,是他们的经营模式有点像,又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桃李面包和Krispy Kreme比较像的地方是大家都在追求新鲜,走的是短保产品路线,Krispy Kreme最近几年是把传统的批发业务直接砍掉了,拼命押注追求新鲜的现做产品。
不一样的地方是,桃李面包在国内没有开线下的门店,而Krispy Kreme是通过开线下的门店,再加便利店和商超等渠道结合起来做的一套模型。
Krispy Kreme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大店+零售渠道的配合,构成一套小区域的网络来突破单店经济模型的限制。
具体来说,Krispy Kreme主要是通过先开一家大店或者是再匹配一家工厂,来构建一个区域经济模型的中枢,这个成本中心是不变的,即使是增加成本也是偏小的;用大店和工厂来做生产之后,就通过便利店的铺设来强化这套网络,本人猜测的是,他们通过便利店的销售数据来探测不同区域的消费潜力,从而再去开小店的门店模型,做战略补位。
以此构成一套区域的经济模型,来算每一个区域的赚钱能力怎么样,在2021年,Krispy Kreme在国际市场上,每一个枢纽年度的收入有910万美元。而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中,2021年Krispy Kreme的每一个枢纽收入为400万美元。
根据Krispy Kreme的预估,希望在2024年的时候,国际市场中每一个枢纽的年度收入达到1000万美元 ,而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每个枢纽的年度收入提升至500万美元。
北美市场中,还有一家做烘焙类的连锁品牌Panera Bread,跟Krispy Kreme有相同的背景方,也就是JAB。JAB在2021年操作了Krispy Kreme重新上市。
JAB把Caribou Coffee和Einstein Bros,跟Panera Bread整合在了一起,组成了Panera Brands,在2021年11月份的时候,对外宣布准备上市。在2017年JAB以每股315美元的价格,作价约75亿美元收购了Panera Bread,当时Panera Bread还是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
Panera Brands如果在今年上市的话,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04
正餐的龙头Darden,国内跟达登比较像的是九毛九
在前述列出的表格中,排名第六的是达登餐饮集团,主要是以正餐为主的,其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对标国内的餐饮集团来看,九毛九的业务跟其是比较类似的。
现在达登餐饮集团旗下主要是有9个品牌,其中收入占比比较高的是Olive Garden和LongHorn Steakhouse。截至2021年11月28日,达登达登餐饮集团的门店总规模为1852家,其中Olive Garden和LongHorn Steakhouse的门店分别为879家和539家。
从营收上来看的话,基本上也就是Olive Garden和LongHorn Steakhouse带来的收入占比超过70%。
Olive Garden这个品牌是达登餐饮集团自己本身内部成长起来的,而LongHorn Steakhouse是收购来的(2007年10月收购)。其他的品牌,像Seasons 52和Bahama Breeze 是内部孵化的,而另外的一些品牌是收购来的,比如Cheddar's Scratch Kitchen(2017年4月收购)、Yard House(2012年8月收购)、Capital Grille (2007年10月收购)和Eddie V's(2011年11月收购)。
在2021财年,达登餐饮集团的销售额为72亿美元(458亿人民币),同比下滑了7.8%。而九毛九之前的公告显示,2021年收入不低于41亿元,净利润不低于3.3亿元,太二酸菜鱼和九毛九西北菜对营收的贡献占比98.2%。
可以看得是,九毛九主要还是靠两个品牌来支撑,九毛九西北菜这个品牌势能下滑的时候,太二酸菜鱼接住了。现在九毛九的市值有225亿港币。
对比达登餐饮集团来说,九毛九旗下的不同品牌成长势头不错的,都是自己孵化的,对于投资这件事,他们是这么看的:
要么自己孵化,要么参股一点点不要那么重,当个教练顾问,两种模式目前最好。餐饮这个行业门槛不算特别高,有能力的人都想自己当老板,愿意被收购的就是想套现或者能力不行。
现在九毛九的业绩大部分还是靠太二酸菜鱼来支撑,而九毛九西北菜这个品牌还在做优化,自己孵化的怂火锅和赖美丽烤鱼等都还在起步阶段,能不能继续成长起来,成为第三第四增长曲线,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从多品牌矩阵上来看,九毛九的这套内部孵化的策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符合国情的。
05
卖水的公司都挺强,零售化属性的优势所在
从星巴克、Peet’s和Dutch Bros这三家公司来看,星巴克的地位依然是难以撼动的。而Peet’s这家公司的背后是JAB通过资本的手段对咖啡产业做了一个整合,装了挺多公司在这家上市公司里面。
在2021年上市的Dutch Bros,其比较有优势的特点是在产品的饮料化,咖啡产品以外,卖得最好的是功能性饮料,其实就是功能性饮料的杯装化。
在国内市场中,大家对咖啡的认知中,最核心的就是提神;功能性饮料的杯装化在国内市场是否有机会,还不确定。中国市场的茶饮品牌是否也能成长到星巴克这类公司的级别,也需要时间来检验。
最后
整理这么多国际市场的公司,主要是看看国际市场上的玩家们都是什么样的水平,这片市场上的空间还是非常之大的。
大川菜馆排行榜,川菜连锁品牌有哪些?川菜馆哪家好吃
川菜,也被称为四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源自中国四川省的烹饪传统。川菜以其麻辣、浓香、口感丰富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以下是一些川菜的特点和代表菜肴:
1、麻辣口味:川菜以其麻辣的调味闻名于世。辣椒和花椒是川菜中常用的调味料,它们赋予菜肴麻辣的味道和特殊的香气。川菜的麻辣口味常常能够唤起人们的味觉享受。
2、鲜香浓郁:川菜注重调料的炒制和烹调技巧的运用,使菜肴具有浓郁的口感和鲜香的味道。川菜常用的调料包括豆瓣酱、郫县豆瓣、姜蒜等,它们为川菜赋予了独特的风味。
3、多样的烹调方法:川菜以其多样的烹调方法而闻名。炒、煮、炸、烧等不同的烹调方式在川菜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菜肴的口感更加丰富多样。
4、特色菜肴:川菜有许多著名的代表菜肴,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水煮鱼、回锅肉等。这些菜肴以其独特的调味和烹调手法,展现了川菜的火爆和独特风味。
5、配菜丰富:川菜配菜丰富多样,常常搭配蔬菜、豆制品、肉类等,使菜肴的口感更加丰富。例如,川菜中常常可以看到豆芽、莴笋、豆腐等配菜的使用。
总的来说,川菜以其麻辣口味、鲜香浓郁和多样的烹调方法而闻名。川菜的特色菜肴以其独特的调味和烹调手法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无论是在川菜馆还是在其他地方,品尝正宗的川菜都能够给人们带来独特的美食体验。
GD FOOD
八大菜系之川菜
DELICIOUS
2023年川菜十大品牌榜中榜
{眉州东坡 综合指数85.8}
眉州东坡酒楼成立于1996年,旗下有眉州东坡酒楼、王家渡火锅、眉州小吃、眉州私家厨房、小渡火锅五大品牌,一百多家分店遍布全国,在美国也有分店。眉州东坡酒楼同时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非赞助性餐饮服务商,2015年在四川分店为泰国的诗琳通公主殿下举办60岁寿宴。 创始人王刚、梁棣夫妇均为厨师,师从叶剑英元帅私厨、国宴大师甘国清,对川菜的味型把控自有心得。
{大蓉和 综合指数85.1}
大蓉和是成都较早开启创新川菜的酒楼,在大蓉和很难品尝到传统家常菜中的回锅肉、麻婆豆腐等,不少招牌菜式都是在麻辣的基础上融合着其他菜系的做法,口味既保留了川菜的风味,又增加了不少心意。大蓉和独创的招牌菜颇多,从最早的开门红、石锅三角峰,到如今的混椒鸡、豆花牛舌、仔姜鲜爆蛙腿、酱爆莲白、山椒娃娃菜等,都使用了不同的辣椒刺激食客的味蕾,而不同的菜更是选用不同口感的麻辣,川味浓郁。
{陈麻婆豆腐 综合指数83.5}
麻婆豆腐在川菜中有着绝高的地位,它代表着川菜家常菜中经典味型,赋予了豆腐这一简单食材多样化的口感体验。陈麻婆豆腐便是最初带给食客麻婆豆腐这道经典菜式的地方。陈麻婆豆腐最早创于1862年,如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2006年陈麻婆成为商务部第一批认定公布的中华老字号。不过青羊老店在2005年被大火烧毁,如今的分店均为后来建立。
{秋金小炒 综合指数83.4}
秋金自四川自贡发家,以地道盐帮菜打出名号,发迹于成都,在春熙路、太古里等地开有五家分店。自贡自古盛产井盐,鼎盛时产盐可供全国十分之一人口食用,当地盐商盐工数量不少,因此也衍生出了调味厚重、鲜辣刺激的自贡盐帮菜。仔姜蛙是盐帮菜代表菜式,选用四川小米辣、二荆条、鲜辣仔姜和泡椒调味,仔姜口感脆嫩,味道不似老姜浓烈。牛蛙个头健硕,肉质滑嫩,香辣中带有一丝酸爽。双拼豆腐脑花采用圆钵盛装,表面铺满调料,葱花与辣椒面各占一半,形成“红绿两重天”之势。
{撒椒 综合指数82.8}
撒椒成立于2016年深圳,甘棠明善餐饮集团旗下,主打以川渝经典菜系为主的新江湖菜,其团队走访317道江湖菜菜品之始祖,从中精选出10余道经典大菜,在其基础上改良创新,推出多道原创江湖菜,集团旗下拥有探鱼、撒椒、蔡澜越南粉等多个餐饮品牌。
{卞氏菜根香 综合指数81.8}
泡菜是四川最为常见的小菜,上至星级酒店,下至寻常人家,四川人的饭桌上都少不了泡菜的点缀。泡菜可下饭而食,也可作为大菜中的调味剂,泡菜的味道,也是川菜的味道。卞(biàn)氏菜根香就是凭借着不太起眼的泡菜,获得了“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华餐饮名店”等称号。后因《十二道锋味》的热播,这家以泡菜起家的川菜馆让更多人所知。卞氏菜根香原名成都菜根香泡菜酒楼,1998年成立。2000年易名至今,其连锁店覆盖四川、北京、上海、江苏、广西、贵州、甘肃、新疆等地。
{老房子 综合指数80.8}
老房子成立于1997年,在成都、乐山、绵阳、深圳、珠海、武汉、昆明、丽江等地均设有分店,2015年更是将门店开至葡萄牙里斯本,并且所有门店均为直营模式。经过多年的营业,老房子现下将川菜分为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包括了元年食府、花园餐厅以及民风酒楼,餐饮定位各有不同。元年食府是定位最为高端的餐厅,就餐环境山水环绕,小桥流水,其菜式制作更为融合,食材最为稀缺,适合宴请。花园餐厅则增加了不少家常菜式,麻辣这味更加突显,不乏冷吃兔、藿香鲫鱼这样油辣鲜香之味。民国酒楼以民国风格装饰,菜式与花园餐厅颇有重合之处,也更贴近四川风味,更适合朋友聚会。
{峨媚酒家 综合指数80.4}
创建于1950年,主理厨政的伍钰盛毕生精于川菜,来北京之前,辗转上海、香港、澳 门,专侍名人政要,声誉显著。在峨嵋酒家主厨40余年,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峨嵋派川菜”,使峨嵋酒家成为独具特色的川菜名店。峨嵋酒家作为北京第一家川菜老字号,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饮食观念的不断变化,峨嵋酒家保持传统菜肴的同时,加快了菜式更新换代的速度。时尚、新品纷彩迭出。其独树一帜的“峨嵋派川菜”依然没走板儿。
{陶然居 综合指数79.5}
陶然居成立于1995年,已发展成为以餐饮为龙头,经营范围涵盖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早餐快餐冷链物流配送占镇院落式特色酒店、生态美殖、观光体验式农业、厨师烹饪学校、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旗下拥有陶然居·重庆会馆,陶然居·陶然会馆,陶然古镇,陶然素食阁,鸿恩·陶然大观园等品牌
{柴门 综合指数78.3}
这家创始于2006年的老店,至今旗下已有20多家公司,走快时尚路线的柴门饭儿、以鱼为主打的柴门老泡鱼、靓汤为主的柴门头啖汤、专卖河鲜的柴门河鲜馆,以及专攻商务宴请的柴门蜀郡、柴门公馆等,根据不同消费人群做的市场细分让柴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河鲜虽然不能算作川菜独有,但加入了川菜的烹饪方式后,使得河鲜类食材有了四川风味的标签。柴门公馆的河鲜有着浓郁的川味,运用不同的调味使得同一种河鲜食材也能有不同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