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九毛九发布了盈利公告,2021年全年净利润达3.3亿元,同比增长165.9%。
太二是数据增长的主力。去年一年时间,门店数翻倍,从117间增长至350间。九毛九这个副牌,如今已赶超主牌,成为企业营收的核心。
太二的成功难以复制。近几年,发力“第二曲线”品牌们都交出了哪些成绩单?
总第 3074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戴丽芬 | 文
九死一生:
复盘餐企4类副牌
寻找“第二曲线”,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各路餐饮品牌的共识。尤其是去年,各餐饮大佬们在副牌上更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历经疫情洗礼,各路餐饮副牌们都做出了什么成绩?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近几年发力副牌的餐饮品牌。基于副牌与主牌的“血脉关系”,我们且将副牌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种:围绕原品类,跨价格带打出新品牌,占领不同客群。如今已经非常成功的品牌,有呷哺呷哺的湊湊,还有乡村基的大米先生。
案例1:喜茶-喜小茶
喜茶的喜小茶主打的品类依然是茶饮,但在定价、选址、门店模式上,却主打大众化和平价路线,和喜茶形成互补。
已经试水近2年时间的喜小茶,如今在珠三角开出了20多家门店。横向对比茶饮品类的发展规模、速度,喜小茶的发展较为缓慢。再加上喜茶近期连续2次降价行为,喜小茶的品牌差异化被削弱。目前来看,喜小茶并没有发挥出与喜茶互补的作用。
案例2:点都德-德小馆
2020年1月1日,点都德推出的新品牌德小馆全国首店在上海正大广场,开启试营业。2年过去了,如今这家店仍在持续营业,不过并没有拓展出新的门店。
美团App显示,德小馆的客单价是100元左右,与点都德的单价相差无几,新品牌与原有品牌没有拉开差距,因此试图通过新的品牌占据不同客群似乎行不通。
案例3:和府捞面-和府小面小酒
搭上了去年小酒馆热度的和府小面小酒,将品牌升级为80元左右客单价的休闲正餐。如今品牌在全国范围已经开出了30多家门店,目前仍以上海、北京为主,上海有10家门店,北京有7家门店。
第二种:跨品类创新,结合新兴热门品类,推出新品牌。如九毛九做太二酸菜鱼,蜜雪冰城做幸运咖。
案例1:外婆家-老鸭集
2019年12月6日,老鸭集首店开业。相比外婆家其他品牌,老鸭集的模式更轻,规模较小——门店面积300平米左右,只卖一道主菜“老鸭煲”,整个门店只需要10多名员工,便能兼顾“堂食”和“到家”业务。
疫情后选择从“全国扩张”转向“深耕区域”的外婆家集团,似乎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老鸭集已进驻9座城市,开出了36家门店,成为继外婆家、炉鱼之后又一个主力品牌。
案例2:蜜雪冰城-幸运咖
2017年,蜜雪冰城旗下一家以现磨咖啡为主的全国连锁咖啡品牌诞生——幸运咖。与主力品牌蜜雪冰城的定价策略一样,每杯咖啡低至5元钱一杯,与蜜雪冰城一样,瞄准了下沉市场,从四五线小城市、乡镇着手,走上亲民化路线。
借助蜜雪冰城的供应体系,为它在大本营,河南郑州以外城市的复制扩张打下了基础,截止2022年1月,幸运咖的门店数已突破500家。
第三种:跨业态,基于原有的供应链、品牌优势,拓展新业态。如大龙燚投入供应链远方云天,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霸蛮的零售也成为了门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案例1:西贝-贾国龙功夫菜
2020年10月,西贝推出“贾国龙到家功夫菜”,主攻“到家”与“新零售”,目前仍在北京深耕,开出了近10家门店。
贾国龙对这个品牌注入了极高的愿景,希望能够成为西贝的“第二曲线”。他曾在采访中坦言:“这是我们2030的业务战略,10年愿景,2030年要实现1100个亿。但是核心业务其实是贾国龙功夫菜,贾国龙功夫菜我们要做到1000亿。”
西贝的第二曲线之路如此漫长,历经过弓长张、西贝酸奶屋等一次又一次的滑铁卢,这次的贾国龙功夫菜被注以了前所未有的投入,未来发展仍需要长期观察。
第四种:全品类覆盖,扩大商业版图。一般大餐饮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多业态覆盖的商业版图,比如百胜中国、王品集团、美心集团。
以美心集团为例,成立于1956年的美心集团,旗下有翠园、美心皇宫、shake shack、元気寿司、YAKINIKU LIKE等近80个品牌,近1800家门店。
依托于已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品牌的议价能力和势能、信息化系统、人才队等,大企业孵化新品牌,相比一些新成立的团队而言,天生就有优势。
副牌敢死队
费钱费力搞副牌到底为啥?
去年海底捞的8个快餐副牌,有4个品牌闭店停业,充分说明了“第二曲线”的探索成功率并不高。不过,餐饮企业们对于新品牌、新业态仍旧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地尝试。
从消费者角度,“新鲜的内容”才能抓住“新消费群”
除了太二酸菜鱼,不少餐饮老将也在今年做出新品牌,以抓住最年轻的这一代消费者。眉州东坡小酒馆、松鹤楼面馆就是典型案例。
从品牌视角来看,品牌与品类终有天花板。
从海底捞去年关闭300家店的举动,就能看到品牌势能与品类天花板。品类的天花板既受制于品类大赛道,也受制于自身品牌的势能渗透力。
由于管理能力、品类容量、品牌老化等因素,单一品牌终究会迎来扩张天花板,同店销售下滑、 扩张速度放缓。比如味千就是典型案例。2011 年之前, 品牌在发展成熟期,业绩的稳定增长,市值也随之不断增长。但是当品牌扩张放缓,门店数据下滑,企业的增长就难以为继。
多品牌战略
本质上是人才战略
再进一步探究,新的业务曲线,对应的是餐饮企业的组织力创新。
很多餐企做副牌就是看最近什么热门,凑个热闹,这种方式做出来的品牌往往不长久。不管是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能够实现“爆发”,本质上都是人才的爆发。
当餐饮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来留住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
比如,海底捞为了让“店长梦”能够持续的激励员工,海底捞就不能停止扩张,一旦停下来,“梦想”就会像泡沫一样被戳破,仅仅依靠考核和打鸡血是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情绪劳动的。除了股权激励,内部创业的赛马机制就是人才战略之一。
同时,人才也是新品牌的“灵魂”。
王品集团营运长赵广丰也曾提到,王品多品牌的成功,是先做事再找人,而王品是先找人再做事。因为,王品采取的是组织型创业。
王品集团专门设了一个事业发展部,配合公司市场部,开展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找出应该发展的商机和品类。接着通过公司内部整合,对所发现的商机进行确认。然后从运营主管里选出适合这一品类运营的人才。
九毛九同样在品牌孵化中,给予了团队充分的授权和激励。
根据九毛九招股书数据,太二、2 颗鸡蛋煎饼、怂冷锅串串及那 未大叔是大厨品牌团队分别持有其所管理品牌的 15%、20%、20%及 20%的股权。公司对各品牌团队充分激励、充分授权,从而品牌经理有能力且有动力自下而上对各品牌餐厅进行升级及创新。
此外,九毛九集团新品牌的创业团队是新老结合模式,负责人是年轻人,运营负责人是资深人士(一般之前负责九毛九)。比如,太二品牌负责人是 85 后,怂和赖美丽的品牌负责人是 90 后,怂品牌的负责人曾经负责过不怕虎牛腩和怂冷锅串串 2 个项目,赖美丽的负责人曾经经营过茶饮,公司充分给予年轻人权限。
也许是这种项目制的创新模式,对年轻人的鼓励与重用,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也避免了团队过往成功思维的陷阱。
无论餐饮大佬们曾在副牌上跌倒过多少回,仍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单一品牌餐饮终有边界,依赖于单品牌发展的餐饮企业容易陷入困局,多品牌矩阵的餐饮集团,更有潜力成为“常胜将军”。
咖集体步入全民加盟时代、明星餐饮一地鸡毛、拉面加盟暗战打响、海外加盟热浪滚滚、快招公司“穷途末路”……2023年的餐饮加盟市场,风起云涌。
转眼,2023年行至年末。要说用几个关键词形容今年的餐饮行业的变化,“加盟”一定榜上有名。
今年以来,似乎每个大热的品类赛道都兴起了一阵“报复性”加盟的创业热潮,加盟也成了各大连锁餐企发力的主战场。
回首2023年的餐饮加盟市场,哪几个大事件让你印象最深刻?
红餐加盟优选(ID:hongcanjm)通过盘点餐饮行业比较受关注的事件,希望能为餐饮人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01
新茶饮进入“全加盟时代”
一场从自2022年末开始的新茶饮加盟大战,贯穿了整个2023年。
自2022年11月,喜茶官方开放事业合伙人计划之后,关于茶饮加盟的市场风向就开始变了。进入2023年以来,新茶饮加盟大战日趋白热化。截至目前,除了茶颜悦色、阿嬷手作等品牌,相对头部的新茶饮品牌基本都放开了加盟。至此,新茶饮行业业基本上告别了全直营时代。
2月,古茗宣布北上扩张,放开山东、广西、贵州、安徽四大省份的加盟。
4月,乐乐茶宣布对外开放加盟业务,目前已经进入了2.0加盟时代,主推小店模式。预计2024年乐乐茶总门店数将会达到1000家。
< class="pgc-img">>来源:乐乐茶LELECHA微博
6月,桂桂茶官宣正式开放全国加盟,并已把华东地区60%的直营店转为加盟。
7月,奈雪的茶正式推出“合伙人”计划,根据奈雪第三季度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净新增了166家加盟店。预计明年和后年加盟店的规模要达到2000家。
9月,沪上阿姨的轻享店开放加盟,首批开放城市为潍坊、临沂、宿州、廊坊。
11月,库迪旗下奶茶品牌茶猫亮相,库迪联营商可在12月31日前加盟,茶猫加盟业务将于2024年1月全面开启(目标城市在一二线、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
新茶饮加盟热潮背后,是品牌的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
眼下,在加盟的推动下,新茶饮品牌生态格局初定,万店俱乐部初见雏形。蜜雪冰城一骑绝尘,全国门店数量已经飙升至2.6万家,遥遥领先全行业;成立于2008年的茶百道,目前全国有7800家+店;2010年创立于浙江台州的茶饮品牌古茗,截至目前门店数有将近9000家;成立于2013年的沪上阿姨全国门店超7500家;书亦烧仙草的总门店数也突破了7000家。
此外,效率的提升也是助推茶饮品牌加盟连锁化布局的重要环节。比如喜茶和奈雪都在智能设备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加盟提速打下了基础。
比如去年11月底官宣放开事业合作人计划的喜茶。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截至目前,喜茶已经进入了超210个城市,门店已经突破3000家,其中事业合伙门店达2200家。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在整个餐饮领域,2023年加盟尤其疯狂的品类赛道,茶饮必定榜上有名。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测算,2023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将达2613亿元,同比增长22.8%。这其中,加盟是一个重要的助推器。然而也正如红餐大数据显示的,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增速已开始放缓,总体步入成熟期。几乎是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出现了相对头部的品牌,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谁会成为下一个突破万店的品牌,拭目以待。
02
瑞幸开放带店加盟
咖啡品牌“你追我赶”
2023年咖啡市场的加盟热浪,与新茶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研究机构World Coffee Portal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品牌咖啡门店总数已接近5万家,过去12个月增速超过58%。中国成为全球拥有品牌咖啡门店最多的国家。
中国咖啡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是源于咖啡品牌通过加盟模式攻城略地。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不管是茶饮品牌入局做咖啡,还是咖啡赛道的老玩家,各个本土咖啡品牌不约而同地通过加盟模式在全国各线城市迅速落地。
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两个品牌在过去一年净增长超过一万家,增速惊人。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加盟优选
七分甜旗下咖啡品牌轻醒咖啡,甜啦啦创立咖啡品牌“卡小逗”,沪上阿姨创立“沪咖”这些品牌,包括早前蜜雪冰城创立的“幸运咖”,无一例外都采取了加盟店模式。目前,幸运咖全国门店已突破2000家。
而为了抢加盟商,咖啡品牌们也是铆足了劲。
瑞幸8月开放带店加盟,据其官微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瑞幸已审核通过696家门店选址,其中177家已开业。此外,像卡小逗、库迪、轻醒咖啡、NOWWA挪瓦咖啡等品牌则以免收加盟费、0元加盟费、限时补贴等举措吸引加盟商关注。
比如NOWWA挪瓦咖啡11月消息,计划到年底新签1000家门店,对新签门店免5万元的加盟费,共计5000万补贴;此外NOWWA挪瓦咖啡还根据落位情况,补贴咖啡豆等核心物料设备等,单店加盟补贴最高可达20万。
得益于此,中国咖啡的门店数据和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飙升。
而从连锁咖啡品牌的最新拓店计划可以看出,这股咖啡加盟的热浪会延续到2024甚至2025年。比如创立于2022年3月的新中式咖啡品牌peekoo coffee,目前全国门店有60多家,预计明年能达到300家;10月17日,据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郭谨一透露,目前瑞幸咖啡门店数已超过13000家,客户数超1.7亿。预计今年年底,瑞幸咖啡门店数将突破15000家;近日库迪咖啡董事长兼CEO钱治亚也在内部信中提出,库迪要在2025年全球门店达到20000家。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毫无疑问,伴随着咖啡品牌的加速扩张,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们无法断言中国咖啡市场究竟怎样走入终局,但所有的餐饮品类,都有其生命周期,对于创业者和加盟商而言,要审时度势抓住红利先机,同时也要警惕的是过热后市场的快速降温。
03
拉面品类赛道打起加盟“暗战”
2年前,是拉面新品牌疯狂崛起的爆发之年。当时资本们疯狂“吃面”,看好拉面赛道的不乏高瓴创投、金沙江创投、红杉基金、腾讯投资、顺为资本等明星VC机构。最风光时,马记永、陈香贵两大拉面新贵品牌的估值均超过10亿元,张拉拉在一年内融资3轮。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然而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资本不再注资,拉面赛道似乎也换了天,上述品牌的热度也有所下降。
今年以来,这些拉面品牌有了新动作,比如调整定价、调整产品线、推套餐组合等,还有就是借助加盟提高扩张速度。
11月,陈香贵正式开放加盟。目前在其官方微信,可以找到“事业合伙人”入口;另外,陈香贵官微里“关于阿贵”一栏内容显示,陈香贵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等城市开设了210家直营门店,2024年计划全国门店扩张至500+家。
同月,张拉拉也发文庆祝品牌成功签约300店,并官宣面向全国开放事业合伙人的招募,其中前10名签约成功的合伙人,还能获得50000元开店资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加盟优选
无论是新开放加盟还是推加盟优惠政策,兰州牛肉拉面品牌要借助加盟加速拓店的意图都很明显,品牌与品牌之间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抢”加盟商的意味。
此外,和府捞面于去年新拓展的子品牌“阿兰家牛肉面”也借助加盟实现了快速扩张,红餐大数据显示,阿兰家的门店数接近50家。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过去,拉面品类市场属于有品类无品牌的境地,市场集中度较低,这给拉面创新品牌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资本也扎堆涌进来。但获得融资只是第一步,没有了资本的输血,品牌们如何获得持久快速的新的增长,是需要所有拉面品牌创业者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加盟会不会是其中的一条捷径,红餐加盟优选将持续保持关注。
04
靠加盟火起来的明星餐饮品牌
大多落得一地鸡毛
加盟明星餐厅做“粉丝经济”的模式,在2023年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那些靠加盟快速扩张的明星餐饮品牌,几乎都接连翻车了,几乎无一落得什么好的下场。
陈赫创立的贤合庄曾在短短2、3年拓店800家。但今年来,贤合庄接连撤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多座城市。红餐大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贤合庄在营门店数仅剩100余家。
< class="pgc-img">>△贤合庄鸿通城店,图片来源:小凌供图
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2018年其就开始曝出大批量倒闭的风波,其位于天津的加盟店还因欠薪被诉至法院。今年10月,该品牌更是被曝亏损上亿,目前很高兴遇见你旗下门店均已全部关门。
12月,明星关晓彤代言的奶茶品牌天然呆因涉及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强执430万,公司和法人均被限制消费。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加盟明星餐饮店,目的是借助明星的光环获取流量,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明星餐饮品牌之所以频繁暴雷,是因为在没有跑通经营模式,没有以产品、服务为核心的前提下,通过走快招路线,大张旗鼓炒热度进而实现规模性扩张,本身操盘者的初心以及推动逻辑已经出了问题,结果自然有问题。因此,对于想要做明星餐饮加盟的创业者,未来在选择项目、考察项目时要擦亮眼睛,提高项目评估的基本常识。
05
海外加盟热潮掀起
今年海外的加盟市场同样风起云涌。
2月,正新鸡排吹响了全球招商冲锋号,并定下了未来要在全球布局“十万门店,千亿产值”的发展目标。
3月9日,喜茶时隔五年后重启出海,将开放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海外市场的合伙人申请。至今,喜茶已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加拿大温哥华、美国吉隆坡各开设了1家门店,韩国首尔首店目前在围挡中。截至12月19日,喜茶事业合伙助手微信小程序上的开放合作区域显示已开放的海外市场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
3月底,瑞幸新加坡两家门店试营业。4月,其位于新加坡第一高楼国浩大厦的门店开启试营业。
< class="pgc-img">>△瑞幸咖啡在新加坡的门店,图源瑞幸咖啡微博
同样是在3月底,何勇集团旗下品牌哚哚米线发布了2023年将加大海外市场的布局计划,称未来将逐步解锁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
4月,鱼你在一起创始人魏彤蓉在2023年全球加盟商大会上也表示,今年鱼你在一起不仅要提高国内开店速度,同时也将加速海外市场的扩张,在纽约、迪拜、加拿大等海外城市和国家布局加盟门店。
5月初,中国台湾奶茶品牌一芳水果茶也宣布,除了在巴黎、伦敦、爱丁堡、东京、曼谷、纽约、旧金山等海外城市布局分店之外,还将向意大利开放加盟机会。
同样是5月,三顾冒菜欧洲首店在德国科隆开业,根据其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接下来三顾冒菜将积极在海外开拓加盟模式。
10月1日,甜啦啦海外首城落地印尼,雅加达六家门店齐开。
< class="pgc-img">>△甜啦啦海外首城开业剪彩
11月20日,张亮麻辣烫宣布进攻东南亚市场。据了解,张亮麻辣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这4个国家开出及筹备当中的门店已达到15家。
12月,探鱼官宣放开全球加盟,目前已经在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国家开设了加盟门店。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特许加盟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具有财税规范成本及人工成本等优势,能保证加盟门店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统一经营策略,因此可复制性更强的加盟一直是中餐企业出海时首选的商业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餐出海虽是大势所趋,但去海外开放加盟业务并不能稳赚不赔,仍有不少需要品牌注意的事项,比如在法律上,要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许经营法律规定,此外,还要重视起员工是否稳定、加盟模式是否完善以及相关产业链是否足够成熟等问题。
06
网红品类借加盟加速崛起
但热得快,降温也快
今年火起来的网红品类有很多,比如冒烤鸭、五元自助糖水、新中式馒头……这些品类之所以能快速打响知名度,也离不开加盟商的支持。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冒烤鸭全国门店数从385家上升至3,632家,同比上涨了843%。
冒烤鸭近1年门店数激增超8倍,创业者如何避免沦为“炮灰”?
5元自助糖水,是一门可以打败雪王的超级生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加盟优选摄
今年上半年,在新中式馒头的“热潮”下,不少创业者纷纷涌入这个赛道。北京、杭州、上海、青岛等城市都出现了一批“馒头铺”。
可惜,部分网红品类的火爆总是来得快去得快,现实则并非那么如意。
今年6月,新中式馒头开始出现倒闭潮;五元自助糖水品牌不仅发展失速,在社交平台和二手平台上,已经有一批自助糖水铺的转让设备帖子。更有业内人士直言,接下里还有一大批五元糖水铺会在这个冬天倒下。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其中有的网红品类之所以速生速死,一方面要么是品类本身生命力不强,要么是太小众,没法进行规模化扩张,加之在“镰刀手”越来越“专业”的情况下,导致一部分创业者不幸“被收割”。
不过,2023年火起来的网红品类中,并非所有的网红品类都是伪需求或昙花一现,只是品类能否长存,靠的不是短期流量而是长期深耕,通过为加盟商创造利益,为顾客创造价值,方能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型。
07
0元加盟、减免加盟费……
餐饮的加盟“套路”越来越多了
今年年初,餐饮回暖,给众多餐饮连锁品牌“抢人”“抢铺”、加速扩张的希望。在投资越来越谨慎的2023年,低门槛投资的方式已然成为创业者刚需。而为了在抢规模上更胜一筹,不少连锁餐饮品牌在继优惠加盟费,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减免加盟费,推出了“0元加盟”,其中招数和“套路”可谓是越来多了。
比如T97coffee,表示线下营业额不抽成,一年内闭店合作费100%返还。
限时减免10万服务费,库迪咖啡加盟你敢不敢冲?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库迪咖啡官博
此外,为了吸引联营商加盟,库迪还推出补贴政策。例如,低于9.5元的单子一律按9.5元来结算;选址和瑞幸的距离在100米之内有1.5元的补贴,150米为1元,200米为0.5元;开店超过1家有0.5元补贴;房租超过1.5万元有0.5元的补贴,最高补贴2.5元。
不止是咖啡业态,像火锅、小吃快餐等赛道,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饮,都祭出了“立减加盟费”“限时特惠”“免品牌使用费”“免装修设计费”“送设备”“送底料”等大招。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加盟的风险,老生常谈。只是无论是何种加盟方式,其背后,除了想赚快钱,还有就是品牌想借助门店的规模效应,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扩张。即便餐饮品牌的套路再多,这并非就与“割韭菜”划上了等号,也不是判断一个加盟项目好不好,值不值得入局的唯一标准。但作为创业者,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切勿因为短期或者是字面上的利益驱使,冲动加盟一个自己了解不深的品牌。
08
国家重拳整治快招,
餐饮加盟乱象有望得到遏制
在各大品类爆发“报复性”加盟背后,隐藏着一条隐秘而暴利的“以加盟名义,行诈骗之实”的灰色产业链。但今年之后,这条灰色产业链有望被砍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新规出台,专治餐饮特许加盟乱象!快招公司将无所遁形?
事实上,不止是相关政策的出台,2023年以来,各地地方法院在处理快招加盟相关案件时,整治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了。多地法院不止一次将“快招”定性为“诈骗”。一些被定罪的快招公司人员,不仅要面临罚款,还要承受“牢狱之灾”。
比如6月7日,南京一诈骗集团的4名团伙分别被判有期徒刑5-12年,并处罚金20-200万元。10月,上海也披露了首例“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69名涉案人员被判刑,其中7名主犯被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相关部门的新举措,以及上述几个案例的审判结果,意味着国家开始重拳打击快招黑势力了,这势必会对那些仍在用快招模式行骗的企业起到比较大的震慑作用。快招公司基本上没有活路,走向刑事也是必然的结果。
红餐加盟优选点评:“快招”这条灰色产业链,多年来一直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可谓害人不浅。快招公司为了割韭菜赚快钱,花样百出。而很多创业者没有经验,也不懂如何辨别,一不小心就成了“韭菜”,最后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但所幸的是,国家对于快招加盟乱象的整治力度正在加强。
不过,伴随着快招公司的坑骗技巧越多越多,在此红餐加盟优选想再次提醒各位创业者,找加盟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到正经做生意的品牌方,了解清楚对方的资质,签合同一定要看清条款。
结语
过去,一些餐饮品牌因为加盟而爆发的负面新闻着实不少,让加盟一词一度和割韭菜绑定在一起,一时间,人人谈加盟色变。
2023年,是加盟价值认知被重塑的一年,不少过去坚持直营的餐饮企业集体改道,加入到加盟扩张的阵营中,整个餐饮市场充满着勃勃生机。
在红餐加盟优选看来,眼下餐饮行业已经步入深度存量竞争时代。此时开放加盟,有利于连锁餐企锁定优质铺位,实现规模化连锁发展,在这场“存量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2023年,也是餐饮加盟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经历了一年的高速发展,各大品类赛道的连锁餐饮品牌们“抢门票”的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年再来做加盟已经来不及了。这个观点是否会成为现实?餐饮加盟这个窗口期是否会持续到2024年?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揭晓答案。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红餐网
不确定时期,资本市场对餐饮的态度依旧保持谨慎。
据红餐大数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餐饮行业相关融资事件共发生了175起,与2022年的238起相比大幅减少,更远不及2021年。
不过,沉闷的市场中亦有亮色。西式快餐、自动化设备等领域获得融资的品牌数量有明显上升。
为什么有的赛道炙手可热?有的赛道却开始遇寒?餐饮投融资的逻辑又发生了哪些转变?我们尝试对2023年餐饮投融资事件进行盘点,以期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01 持续降温,2023餐饮投资已愈发冷静
总体上看,过去一年,投资人对餐饮业的态度已愈发谨慎。反映到资本市场,行业投融资的降温就在意料之中。
以近三年来的餐饮投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餐饮行业总融资金额超过400亿元。平均下来每天都有新的融资事件,茶饮、咖啡、快餐等赛道不乏大额投资案例。 但到了2022年, 融资情况急转直下。 该年全年餐饮行业融资事件仅238起,与2021年发 生的337笔融资相比,融资事件少了近百起。
根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餐饮行业相关融资事件共175起,与2022年相比,又有大幅减少。
从融资金额上看,2022年总融资金额不过300亿元,除未透露融资金额的案例外,过亿元的融资事件有28起。到了2023年,除未披露融资金额的案例外,亿元级别的融资案例也 仅20起,融资总金额约为43亿元。
这当中,粉面赛道的降温尤为明显。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里,粉面赛道仅产生了3笔融资,只有爆爆姐螺蛳粉、碗丰亭板面和粉大大3个粉面品牌获得了资本投来的橄榄枝。融资金额上,也都只拿到了百万元的融资。这一数字与两年前形成了鲜明对比。据红餐大数据统计,2021年,粉面赛道融资事件共21起;2022年,降至13起。
同样降温的还有烘焙品类 。
据红餐大数据统计,2021年烘焙赛道融资数量达到了16起,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略微降至14起,再到2023年,该赛道总计只发生了8起融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咖啡市场虽然火爆,但咖啡在资本眼中的光环已经开始有所消退,全年仍有27个咖啡品牌拿到融资,但咖啡品牌们拿到的总金额已经大幅降低,相比2022年下降了65.4%。
02 投资人的钱流向了哪里?
2023年,投资人为何而投?在对这一整年餐饮市场的投融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我们发现,以下四大趋势值得关注。
1、投向小吃小喝,“轻”“快”是关键点
高性价比,已经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流,资本也同样对具有这类产品特色的品牌寄予希望。
2023年,获融资的餐饮品牌中,小吃、小喝类型占据了绝大一部分,小吃和饮品两大赛道共产生85起融资事件。
比如老韩煸鸡、夸父炸串、物只卤鹅、腿老大等都是主打小吃产品的品牌。舞莓娘、小咖主、星茵咖啡、茶百道、茶亭序等则专注于饮品赛道。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投融资趋势来看,小吃小喝一直是资本重点押注的方向。毕竟小吃小喝类品牌,往往都是小店型、轻模型,标准化程度高,能够更快、更简单复制,利于规模化发展,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拿下万店王冠的品类。
而品牌一旦迈入“万店”,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品牌影响力方面,都会是另一番天地,资本自然也就会紧盯这一潜力赛道。
2、“地方特色”“新中式”等具有差异化的品类更吸金
过去一年里,更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开始吸引资本的注意。 包括豆校长、八只 牛、京脆香、京腔调等 地方特色小吃都在去年拿到 了融 资。
“地方特色”之外,“新中式”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据红餐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包括山茶涧、汉唐序在内,共计有10余家新中式茶饮品牌拿到了融资。
在西式快餐领域,也有一批主打“中式汉堡”的品牌揽获了投资机构的芳心,包括林堡堡、奥丁顿、肯卫汀等。过去,很多人一直觉得西式汉堡味道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而中式汉堡之所以能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于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从堡胚、馅料入手,创新出了更适合中国胃的汉堡。同时,价格上又普遍低于西式汉堡,故而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总的来看,无论是新中式茶饮,主打“中式汉堡”的西式快餐品牌,还是高举地方特色的小吃,本质上,它们都是因产品创新、差异化而受到关注。
产品永远是餐饮品牌立足市场的基础,未来,餐饮行业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品牌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特色,也将很难在市场长期立足。
3、咖啡还有机会,差异化的咖啡品牌受关注
前面也提到,去年的咖啡赛道相较2022年已有所降温,但也不能由此就否定咖啡赛道本身的投资价值。
2023年,具有差异化的咖啡品牌,仍然得到了不小的关注。
例如,“将咖啡店开进大公司”的“小咖咖啡”,在选址上找到了差异,拿到了4.48亿元的融资。区别于开在写字楼、商圈的咖啡品牌,其开设了很多小店在国、央企一楼大堂,且主打自助鲜奶现磨咖啡;还有一年内获得两轮融资的星茵咖啡,主打茶咖,其将咖啡与中国茶文化融合,从碧螺春到西湖龙井到云南普洱,具备产品差异化。
星巴克CEO纳思瀚在202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当前的年人均咖啡消费量是12杯,日本是200杯,美国是380杯,中国咖啡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未来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咖啡产业规模可达3693亿元。另据Allegra Group旗下研究机构World Coffee Portal发布的报告,中国品牌咖啡门店数量在2023过去的12个月增长了58%,达到创纪录的49,691家。
成瘾性强、复购率高,可以预见,咖啡还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赛道。但在头部品牌激烈的价格战、规模战之下,未来只有更具差异化的产品才能在夹缝中跑出来。
4、力争上游,盯上数智化
2022年,投资机构的目光已经逐渐投向上游。到了2023年,投上游的现象依然明显。
一批专注于研发、生产和运营自动化设备的企业,以及一些餐饮软件服务商获得了资本关注。
包括主营研发和生产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普渡科技,在2023年获得两轮亿元级别融资;专注于连锁门店饮品设备的自动化升级的咖爷科技,也拿到了高瓴创投、前海仁智资本参投的近亿元天使轮投资。 为餐企提 供 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上游供应商 奥琦玮,在2023年5月获得了超5亿元的战略融资 。
从投资机构的视角上看,上游赛道往往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壁垒,而且与前端餐饮品牌们做大众生意不同,主营业务以调味品、餐企服务、冷链物流、供应链为代表的To B生意近年来已经有摆脱“地域性”“小作坊”的趋势。
有投资机构也指出,“如今,产业资源加速向头部餐饮企业集中,同时,中国餐饮产业数字化进程也在提速。”在其看来,资本纷纷围绕提供数智化服务的企业押注并不意外。
结语
2024,已加速到来。此前,红餐网在与很多投资人交流后,大家普遍表示,2023年审慎、理智的投资趋势可能会延续到2024年。
毕竟,餐饮业的2024,大概率上可能仍会是:“总体艰难,局部灿烂”。这样的情势下,消费投资方也会更重视品牌的造血能力。
对餐饮品牌而言,则意味着要将更多精力放回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经营效率地提升等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做好这些会远比紧盯融资节奏来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