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触点?
每一个与客人接触的点都是触点。
有一个点人客人不舒服,都是服务的失败。
二、客人不管你专业与否。
他就是感觉自己舒服不舒服。
三、等位时给客人提供什么小食?
爆米花等膨化食品都是自助餐用的。
小食既不能让客人饿到,又不能饱腹。
饱了就不会点太多东西了。
< class="pgc-img">>四、服务的动作不要太多。
太多的程序会打扰到客人。
五、高档餐厅的餐具不能出现破损。
因为破一个口,也代表你不重视品质。
六、处理投诉的核心是让客人满意。
解释一大堆理由,对客人来说只能是反感。
七、处理投诉的补偿要因人而异。
不能只是打折,免单。
>何让消费者记住你的店铺?如何让消费者再次来你的店铺?除了产品,还需要一些营销技巧的。
在这个比创意、拼脑洞的年代,餐饮商家除了深耕产品外,宣传也不能落下,好的创意活动能给餐厅经营锦上添花。
< class="pgc-img">>今天轻餐君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大牌都在用的餐饮营销案例,细细看一下,说不定就能让你茅塞顿开,灵感爆棚哦!
利用触点营销,促使顾客复购
通常我们做营销,很大力气都花在了餐厅外,以提高品牌认知度,吸引顾客到店消费。
但其实,那些已经进店消费的顾客,也应该是重点营销的对象!顾客从进店、点餐、离店,处处都是可以营销的地方。
⑴顾客进店前的营销:
比如在顾客进店之前,很多顾客在吃饭选择餐厅时,都有选择困难症。但是果你在餐厅门口设置有趣的环节,把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那么,就能提高消费者踏进你家餐厅的可能性。
比如,上半年抖音上比较火的挑战“10秒免单”模式,就被一些餐厅采用了。不仅吸引了顾客,还能让他们主动传播,何乐而不为呢?
< class="pgc-img">>⑵顾客等位时的营销:
很多餐厅高峰期常常有顾客在门口排队等位的情况。等位时间一长难免引起顾客的抱怨,导致顾客流失。而优秀的餐厅则会利用这一过程,提升顾客体验。
比如一家烤鱼店,在排队高峰期会给排队候餐的顾客发电影票。只要排队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就可以取完排号单先去看一场电影,再回来吃烤鱼。
< class="pgc-img">>这样一来,对于顾客来说,等餐也变成了一种享受。而对于餐厅来说,让顾客提前有所收获,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降低排队流失率的问题。
⑶顾客点餐时的营销:
顾客进入餐厅后,接下来就要开始点餐了。在这个环节,我们也是可以给顾客制作一些“小惊喜”的。
比如天津一家餐馆推出一道菜叫“随心所欲”,顾客如果点了这道菜,并不知道会吃到什么样式的菜,一切都是未知的。
< class="pgc-img">>而且,这道菜值多少钱,并不是由餐厅来定,而是吃这道菜的顾客。顾客觉得值多少钱,就付多少钱。
通常,菜品的定价由餐厅决定,这样的活动,反其道而行之,把主动权交给了顾客,带来不确定性,也带来意外和惊喜。这跟上面的利用随机事件是一个道理。
除此之外,还有就餐时以及就餐后的营销。这些环节的营销,在营销学上有个术语,叫“触点营销”。重视这些触点对顾客的体验,并利用一定的营销手段,就能使他们对餐厅形成好印象,进而促成复购。
宣称从不做广告的海底捞,就是“触点营销”的大师,店内每个环节都有营销点。甚至从消费者刚踏上海底捞所在楼层,海底捞服务员对他微笑鞠躬时,营销就开始了。
< class="pgc-img">>利用“挑战”心理,玩转打折营销
在餐厅营销的手段里,打折促销一直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你怎么玩。如果你还是简单粗暴的直接送折扣,那往往是赔本赚吆喝,玩得多了还自贬身价。
但是如果你跳出惯性思维,换种玩法,往往会给餐厅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比如说将把打折促销和项目挑战结合起来玩。
马来西亚麦当劳店推出了一款新麦香鸡汉堡,这款汉堡比一般的汉堡都要大。但是如何才能让消费者更直观的感受到这个变化,并且购买呢?
他们决定不直说,而是消费者一个挑战,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个挑战就是只要三口能吃完一个汉堡,就能免费再领一份。
< class="pgc-img">>很快这个活动,就在年轻人间流行起来。大家很热衷于这种挑战,纷纷在facebook上直播。甚至拉动朋友一起比赛。于是三周内,店铺的销售额翻了一翻。这次推广活动,不仅推广了新品,还让新品成为了畅销品。
分析:人们都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要。所以这样的打折方式会比直接打折更吸引消费者。
普通餐饮店可以怎么玩呢?
如果你开的是抄手店,就可以来个“十口抄手”,即十口之内吃完一碗饺子就算挑战成功,成功后可以打折或赠送饮料。
< class="pgc-img">>类似的还可以做“一分钟过桥米线”,能直播一分钟吃完米线的都是英雄,必须免单!龙虾店的话,就来个“一分钟剥龙虾比赛”,获胜的人剥出的龙虾免费吃等。
利用随机事件,引导顾客占便宜
最成功的营销,就是让你的顾客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但实际上你却获得了远比一单生意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认知度、口碑以及回头客。
在美国,有一家叫“险浪冲浪烧烤酒吧”的酒吧,店的位置非常不好,因为离店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吊桥,当有船经过的时候,吊桥就会升起五到七分钟,这段时间桥对面的顾客是没办法过桥去酒吧的。
< class="pgc-img">>但是这家酒吧却发挥了吊桥的优势,推出了“吊桥升起,啤酒就优惠”活动,在吊桥升起的时候,啤酒只卖25美分。因为这个小小的活动把这家酒吧变得人流不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有不少顾客都觉得这个吊桥的活动实在是太酷了!
分析:吊桥升起是一个随机事件,因为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船经过,吊桥多久会吊起来。但是一旦吊起来了,啤酒就很便宜,店里的啤酒优惠就像是一个大抽奖一样,充满了乐趣,也让顾客满怀期待。
营销中,很多玩法是利用了事件的随机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置营销节点,制造卖点。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玩法一定要有新意,并且不断更新。否则很快便会被消费者所厌倦。
利用表情包营销,抓住年轻人的心
这一届年轻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谁的微信里不是收藏了上百个表情包,聊天交友靠它,斗图怼人靠它,调节气氛靠它,表达自我也靠它。一天不用表情包,都觉得煎熬!
< class="pgc-img">>所以有餐饮品牌就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表情包来做营销,效果还不错哦!
之前茶颜悦色在微信上传了自己一款表情包:茶小颜的日常。
< class="pgc-img">>从类型上来看,这是一套静态平面表情包,设计感略显稚嫩,但LOGO中的可爱又俏皮的古风少女也吸引了不少粉丝。
这套表情包上线后,茶颜悦色不仅在线上进行了推广,还结合线下门店开展辅助营销——只要在茶颜悦色任意门店出示下载表情包的页面,即可领取一本茶颜悦色制作的“豆本”。
半个月左右,这套表情包的下载量已经破2万,使用量过10万。
分析:有时候,表情包虽然没有直接引导用户购买,但是它却能让消费者记住你,甚至还可能会因为一款表情包加深对品牌的好感。如果时机正确,推广得当,表情包助推品牌营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茶颜悦色”,其实还有很多品牌都运用了表情包营销。比如可口可乐、小茗同学、肯德基叔叔、麦当劳、等,都曾用一套表情包链接数万忠实用户。
怎么样,看完以上这些营销案例,茶饮老板们是不是想到了适合自己店面玩儿的营销点子呢?
要提醒大家一句,做任何营销的前提是:你的产品一定要能站得住脚。否则,玩再多花样,也是白搭哦!
何用战略思维思考问题?通常,大部分人很容易立刻切入到执行层,因为见效果,「别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其实不是这样,应该从战略层做思考起点,策略层做切入,最后才是执行层落实。
几乎每个人都有开家小店的愿望:咖啡店、奶茶店、鲜花店,或者一家西餐店。在那之前,不妨来和我一起做个思考:如果要开一家餐馆,你需要做什么准备?从哪些方面开始?
给你一分钟时间,尽可能在纸上写写。
.
.
.
拜托,先别往下看,
在纸上写写配合下,发动下你聪明的大脑
.
.
.
我猜你会有这样的答案:选址、起名、做招牌、找个旺铺转租、店面应该设计成什么风格、招厨师和服务员、注册工商资质、想想卖什么菜……这些东西当然都要准备,不过这是你一开始就需要思考的吗?我想未必。
大学时候,做广告作业、参加比赛,总是着重在呈现具体的创意形式上,以为想法够新颖、作品够酷炫,就能为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带来奇迹。在意淫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切没那么简单,我知道做的这些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水面上的浮萍,一吹就散。但真正深层的思考是什么,我并不知道。
一年前,有位前广告公司同事辞职,在老家地级市一所大学附近开了家西餐吧,面积不大,白天供应餐点,晚上变成小酒吧,还有乐队驻唱。从朋友圈了解到他花相当一段时间做了工商注册、店面装修,还自学了蛋糕西点、意面、披萨等。从最后店面装潢、菜单设计、菜品展示能看出,这是典型的广告人背景,因为精美、别致、有格调。
不幸的是,大半年后,因经营不善把店面转卖掉了,搭进去几万块钱和几个月时间。
上周和他聊到这事儿,问我现在接触很多创业项目,他那事儿为什么没做成,帮他分析下。两个小时聊完,感慨道若早知道这些,或许他就不会做了,即便做也能少犯一些错误。
由于涉及到经营细节和商业隐私,不再谈朋友那个餐馆。我把聊天中的要点抽离出来,从更普适角度来和你简单聊聊:
如何开一家餐馆?该如何思考这件事?
通常面对一个问题,大部分人很容易立刻切入到执行层,因为见效果,「别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其实不是这样,应该从战略层做思考起点,策略层做切入,最后才是执行层落实。
下面笔者为你逐层拆解:
1. 战略层:做什么、做与不做
战略是全局规划、方向制定、业务分割,即我们要做什么事?这件事能不能做?做立项和布局。
能不能开一家餐馆?怎么开?首先思考这几个维度:
(1)市场规模
都说线下店拼的就是选址,因为流量大,但构成市场规模不止人数这一个要素,给你列一个简单模型:市场规模=人数x客单价x消费频次。
除人数之外,还有客单价(一次消费多少钱)、消费频次(固定周期内消费次数)。综合这三点考虑,如果在客流固定情况下,改善另外两个要素,也能提升整体规模。而全饱和状态,即三个要素都是最大值,是最佳状态,也就是这个地方顶了天能赚多少钱。
举个例子:如果开饭店每年成本50万,这地方人吃饭消费每年最多40万,那就立项不成功,开一天赔一天。而即便是100万,那是理想状态,实际也要在每个要素中打折,最后算下来可能利润也不会太高。
(2)用户需求分析
市场规模再大,也不全是你的收入,你只能服务其中一部分人群,就是确定你的用户画像,可以用以下四个标签做浅层分析:
- 身份标签:我家餐馆是做给什么人吃的?小资、学生、白领,还是泛大众?多大岁数?进而就能确定自己的餐厅定位。
- 触点标签:他们的活动半径多少?吃饭习惯是什么?是喜欢堂食还是点外卖?我在哪儿找到他们?
- 需求标签:他们喜欢什么口味?喜欢健康轻食还是油炸快餐?如果三家饭店并排开,来我这里的消费意愿有多强?
- 能力标签:他们消费能力如何?一次日常吃饭花多少钱?请客、约会花多少钱?由此可对自己的产品定价做参考。
用户确定后,也就能大致知道他们的客单价和消费频次。明确目标用户,就能算出自己能从整体市场分得多大一个蛋糕,依然是那个模型:餐馆收入=人数x客单价x消费频次。
只是这一次,人数、客单价、消费频次要根据你服务的目标用户来定。
(3)产品分析
确定用户消费需求后,就是提供产品满足需求,可参考以下三点:
1)做竞品分析
在你周边有多少家饭店、每家规模多少、店面装潢风格、中餐还是西餐、菜品如何、价格高低、生意怎么样……尽可能多面详细调查,这样你会对这块区域的餐饮消费情况有感觉。
对比每家分析,就可以知道这里人的饮食喜好分布、消费能力情况,避免你开店的时候自说自话,要么定价太高,要么口味别人不喜欢。
2)打造自己的产品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自家有没有独门私房招牌菜?是价格低、口味好、环境佳,还是服务优?即在做完竞品分析后,能否提供差异化优势。如果别人卖包子,你也卖包子,给一个别人更愿意买你的理由。
3)产品竞争壁垒
如果你开了一家奶茶店卖得特别火,别人能否复制你在隔壁开一家?即你的壁垒是什么?独特配方?最佳选址?网红背书?商场老板是我小舅子,只允许我一家在这儿开?生意小还好,一旦做大,别人抄你分分钟的事,你的所有积累就是为他人做嫁衣。
逐条对过,发现自己提供的产品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接着就是找人来做这件事了。
(4)团队组建
事儿没问题了,谁来做?厨师、服务员、清洁工谁当?准备招多少人?能够担负店面所有运营?营业利润能否cover人员成本?
这点,你自己算笔账就好。
(5)资本运作
别误会,不是教你融资、A轮B轮最后上市,而是懂得用资本方法规避风险。
如果事儿、人都没问题,你对开店赚钱有信心,但是缺少启动资金,怎么办?其实不需要完全自己承担,除借钱外,你可以邀请你的亲戚朋友成为合伙人:找5个人,每人出5万元,各占股5%,年终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红,设计一个回报机制。
很多早期创业者把自己多年积蓄做一次性博弈,破釜沉舟、一意孤行,这非常不理智。在金融制度如此完善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一些机制来分散风险。
当然,找合伙人的前提,是说服别人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做成。
经过以上几点思考,基本完成了战略层布局。于是你就知道自己这家餐馆能不能开,如果开起来大致经营情况如何。
策略层:如何做好
百度百科释义:策略、指计策、谋略。
一般是指:
-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 有斗争艺术,能注意方式方法。
我更倾向于前两种说法,它是方案集合、行动方针。举个例子:隔壁新开一家餐馆,菜品、价格和你基本都一样,这时你就可以制定两种策略:差异化策略(打造不一样)和低价策略。
如果你发现周边所有餐馆都是上菜慢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制定「快」策略,没错,你的策略就是快。
策略是为达到一个目标制定的方向和行为准则,是战略和执行链接的桥梁。承接战略细分下来的任务,同时也是执行层的行为准则。
执行层:干就完了
在经过战略层、策略层分析后,确定无误,最后才是实际做事的部分。
举个例子,依照上边制定的策略,你就可以开始以下行动:
- 差异化策略:推出新菜;在包间吃饭能唱KTV;设计漫威、迪士尼、动物园、情趣主题包间;
- 低价策略:找个更便宜的厨师;采购更便宜的蔬菜;把其他地方节省下来的成本摊到菜价上,或者直接降价,打价格战;
- 快策略:采购自助点餐机器提高下单速度;多招几个厨师加快上菜;点得多的菜一次多炒几份;在用户等菜间隙,提供饮料、干果、桌游,减少用户等待焦虑等。
即实际做出的每一步动作,看似简单,但都包含着战略思考,不是随便做出的。也只有从战略起点往下搭框架,你的执行动作才有条理、不繁乱。缺乏战略支撑,执行就会苍白无力。
这也是为什么大学时想的那些所谓「创意」感觉都不牢靠,就是缺乏战略规划,彼此没有逻辑。做创意如此,写策划方案,哪怕是写一条简单的微博文案也是如此,每一个字,都应该带着更深层的思考。
- 战略是树干,稳定扎根;
- 策略是树杈,全面扩散、野蛮生长;
- 执行是树叶,最终呈现,所有落到实处的动作,也是最后才要考虑的东西。
这才是做一件事该有的思考逻辑,如果还没有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也想从顶层往下思考,教你一个简单方法:5why法。
连续问这件事5个why,为什么这么做?也能帮你触达事物本质。可以参考文章:毕业1年,从月薪3000到年薪15万,你要用这个思维方式提升(请忽略标题看内容)。
不过以上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若要落到实际真开一个饭馆,还有很多现实细节问题要考虑,在此只提供一个思考逻辑。
最后
有人说,闷头干大事的大有人在,「别犹豫、就是干」的成功企业家也不少,人家也没想这么多。的确,他们也许没有从上层思考,但所有执行动作都暗合商业规律,依靠强大的执行力最后达成目标,这可以归结为持续在做正确的事,或者,是运气好。
好比打德州扑克,有人靠运气抓得一手好牌,或者一把梭哈赌把大的,赚得盆满钵满。但希望你知道,人生不是只赢一把就下牌桌,运气不会每把都有,你只能根据每把结果,尽快建立自己的打牌系统,不是每次都要赢,而是增加赢牌概率。
建立思考逻辑,也是帮你增加把事做成功的几率。
你可能会说:什么嘛,这东西太功利了,我只是想开个小店,安静当个美老板,给客人提供些精致餐点,空闲时就看窗外人来人往、世间百态,一派岁月静好。
的确,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梦想不是靠爱发电,从事商业活动,就要遵循商业逻辑,何况你的这个梦想,也只有在商业支撑下才能实现得更牢靠。
最后,如果你真的按照这个思考方法开店去了,开业的时候记得通知我去体验,谢谢。
#专栏作家#
苏佬师,微信公众号:苏佬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广告营销领域,有趣有料,深受读者喜欢,行业文章被全网几十万人阅读。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