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7日,广东广州。一名外卖小哥吐槽称送1000元的喜茶订单,配送费仅有5元。
对此,外卖平台回应:配送费是系统根据距离计算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大额单补贴。
一般用户实际支付金额减去用户支付配送费大于等于80元,就会有大额单奖励,会由系统自动计算。
网友热议:
大锦鲤:这一千块钱订单美团至少得扣商家200,给骑手五元配送费有点恶心人,还申请大额订单奖励?那不申请的就活该了呗……
我是王小猫猫:和价格有关就不对了,但应该和重量挂钩,上次我家店被客户点60杯奶茶,全是750ml的,重90斤,配送员也是5元,我都觉得过分了,后来让员工跟他一起去的。
混乱de:那你这个系统有问题啊,什么都赖系统那就往好弄系统啊!
羊又走丢了:就想知道外卖配送费是以什么来计算的?
此去经年夜未央:这么多占地方,五块太坑了吧!
毛仲基与白美丽:支持小哥,1000元的喜茶,得多重啊,况且货物撒漏的风险小哥全担,最后只有5元钱!太不合理了,欺人太甚!
VeryYzw:当我们把所有的“掌声”都送给那些耀眼成功人士的时候,却总是忽略那些平凡的劳动者,其实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而努力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正是有了这些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劳动者,才创造了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无论你是谁,无论你面对的是谁,请多一点包容和爱心!
雪碧居士是也:我当年在三里屯点过四千多块钱的外卖,好几个外卖员一起给送过来的。
流年霰雪:这么多占地方,五块太坑了吧……
废物小点心做功课了:公平点 让外卖小哥多赚点 很辛苦的风里雨里的。
别让那只猫跑了:遇到这种单不接就是了,接这一个单,可以接其他好几个
对此,你怎么看?
图文整理自沸点视频、新浪微博和腾讯视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是“理性花钱”第3期。
“理性花钱”是浪潮工作室推出的又一全新种草栏目。
这个栏目将目光看向电子产品之外,为大家理性推荐值得我们认真花钱的生活好物。
“剁手”,我们是认真的。
——
以前总喝3、4块一瓶饮料的我们,应该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为买一杯30块的奶茶排队。
喜茶有多火呢?
疫情之前,在北京三里屯逛街,如果你想喝一杯喜茶,由于人太多,线上点单是没用的,必须得现场排队,这样你才有可能在两小时之后喝上第一口。甚至有黄牛靠代买喜茶,月收入轻松过万[1]。
排队这么夸张的喜茶并不便宜。早期市场上的珍珠奶茶普遍在6、7元左右的时候,喜茶就显得“格格不入”,一杯奶茶的价格在12元以上[2]。
等其他奶茶普遍涨价到十几块,喜茶却敢以近两倍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
即使定价如此“高冷”,在喜茶营业情况较好的门店,一天可卖出3000到4000杯茶饮甚至更多,这一数字远高于任何同行[3]。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同样是奶茶,喜茶为什么这么贵”?
茶底,喜茶的“独门秘方”
喜茶之所以贵,首先肯定和它使用的原料有关系。
最早的奶茶店常常开在学校门口,只要3、4块一杯。老板从各个盛着不同粉末的桶里,舀出几勺茶粉和奶精,再倒入矿泉水搅拌,一杯奶茶就完成了。
这种使用廉价原材料勾兑的方式,被称为奶茶的“粉末时代”[4]。然而在大家都是用粉末冲奶茶的时候,喜茶就已经用上了鲜茶鲜奶。
鲜茶是用茶叶冲泡的,而茶叶和茶粉在价格上有很大的悬殊。
以锡兰红茶为例,100克品质良好的锡兰红茶茶叶,价格通常在100元以上。而5倍质量的锡兰红茶茶粉,价格还不到茶叶的三分之一。
< class="pgc-img">当地时间2016年02月08日,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努沃勒埃利耶的高山茶园。努沃勒埃利耶茶是锡兰红茶的
>更重要的是,茶叶冲泡比较费时,对水温水量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时间短了太淡,水温不够茶叶泡不开,水加少了会涩。
茶粉的效率则高得多,100克茶粉能在5、6分钟内冲泡出一大桶非常浓郁的茶底。
后来一度很流行的袋泡茶,虽然看起来比茶粉高级,但成本也并不高。
奶茶进化到现在,很多“新式茶饮”已经和喜茶一样,使用正片茶叶来萃取。这意味着大多数奶茶都对自己的茶底进行了“升级”。
< class="pgc-img">采茶工人正在采摘黄茶,手工采茶能保持芽叶完整、新鲜,但成本较高
>但为什么喜茶还是更贵呢?
一般奶茶店使用的茶底,无非是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市面常见的茶叶品种。喜茶则在走“原创路线”。
比如“金凤茶王”这种市场上并不存在的茶叶,其实是由台湾南投的几款茶叶拼配而成的[5]。
拼配也不是单纯把两种茶叶混合在一起冲泡这么简单,这个过程需要和茶叶供应商相互配合,不断磨合试验,以确定茶叶烘焙程度、拼配比例等。
< class="pgc-img">喜茶门店陈列的茶品 / @喜茶
>这个看起来像实验一样的操作,让喜茶在第一步,就与其他同类品牌在价格上拉开了差距。
但喜茶在研发上并不完全依赖供应商,也做了很多“自主实验”。
比如在贵州,喜茶拥有自己的茶园[6]。花5年以上改良茶树种植土壤,与大学、研究机构一起合作培育新茶树品种也是研发的日常[7]。
< class="pgc-img">全国喜茶门店的茶底“绿妍”所用茶叶,全部来自喜茶在贵州的自有茶园 / @喜茶
>喜茶产品的“内部竞争”也相当激烈。在每年研发的100多款产品中,为了保证好评率,只有不到10款能“出道”[2]。
即使淘汰率如此之高,但如果将喜茶和别的茶饮品牌对比,你会发现喜茶的上新率遥遥领先。仅在2018年,喜茶就推出48款新品,这个数量大约是一般茶饮的12倍。
除了这些新品,常规性饮品的口味看起来“发挥稳定”,其实是不断调整配方的结果。喜茶把网络评论作为“指南”,在三年间调整了四十多次配方[8]。
这可能就是喜茶贵的原因。因为你喝到的,永远是最新颖的口味,和别人无法复制的“独门秘方”。
果茶,远比你想象的贵
奶茶店饮品的另一大类,就是果茶。
早期的果茶其实只能叫水果味的茶,其中要么加入的是水果味粉末,要么利用果酱充当果肉,真正用新鲜水果的寥寥无几。
很多人对果茶“廉价”的印象也是由此而来的。
调查显示,喜茶中果茶品类的成本更高,在10元左右,大约是非果茶的2倍[9]。
果茶贵,首先是贵在“NFC鲜榨果汁”这种原料上。
< class="pgc-img">多肉杨梅 / @喜茶
>NFC果汁(Not From Concentrate),中文称为“非浓缩还原汁”,是将新鲜水果榨出的果汁,经瞬间杀菌后直接灌装,完全保留了水果原有的新鲜风味,几乎是可以喝的水果[10]。
不像市面上其他普通的浓缩还原果汁,有大量添加剂,NFC果汁的配料表非常纯粹,只有原汁和果肉,因此价格要贵得多。
除了果汁外,喜茶使用的新鲜水果,确实也是一种奢侈。
< class="pgc-img">喜茶茶杯中的鲜果清晰可见
>受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果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
比如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是中国桃市的空缺期。这个时期以桃子为原料的茶饮就显得比较尴尬[11]。
如果用在冷库储存的反季水果,难免会让饮品口感产生变化,而下架则可能带来损失。
< class="pgc-img">2019年6月5日,浙江金华“白桃之乡”的桃子种植户们都忙的不亦乐乎。当国内不是白桃旺季,喜茶选择了从南半
>对此,喜茶的策略是,中国没有桃,就上国外找。
澳大利亚是距离中国最近的南半球农作物供应国,农产品经过10小时的飞行,就能以新鲜的状态到达中国[11]。
< class="pgc-img">2013年11月22日,澳大利亚,霍巴特附近的一所生态采摘园,喜茶选择澳大利亚水果来保证四季都有鲜果供应
>利用南北半球的季节反转特征,喜茶会在这个时期将原有的桃品种换成澳洲白桃,以保证饮品口味的稳定性[12]。
消费者对这一变化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洞察,但一杯简单的茶饮,其实汇聚了全球的优质原材料。
其次,新鲜水果是相当“脆弱”的一种原料。
由于新鲜水果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很高,很多奶茶店为了让消费者吃到真材实料的果肉,倾向于用保质期更长的水果罐头代替新鲜水果。
< class="pgc-img">菠萝罐头生产线。很多奶茶里的水果都是罐头水果
>新鲜水果不仅贵在本身的价值,还贵在处理新鲜水果的人工。
菠萝要去皮,芒果得去核,吃葡萄不但要吐葡萄皮,还要吐葡萄籽。
< class="pgc-img">喜茶员工正在给葡萄去籽 / 喜茶官方微信公众号
>喜茶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干脆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人工剥皮去籽[13]。这个很多饮品店不敢想的费时费力的操作,也成为喜茶贵的底气。
场地和人工:铁打的成本
衡量一个城市发不发达,除了看它是几线,还要看它有多少家喜茶。
截至2020年3月,喜茶在全国共有460家门店,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一线城市[9]。仅北上广三个城市的喜茶门店数量就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城市中的奶茶店选址相当讲究,一个硬性条件就是客流量要大,比如广场、商场,这样才能争取尽可能高的利润[14]。
我们经常能在各大商场的一楼,看到非常显眼的喜茶门店。据统计,喜茶90%的门店都选址在购物中心内[15],且均为直营店[16]。
< class="pgc-img">2019年8月29日,武汉天地,喜茶热卖店
>第一家喜茶登陆上海来福士广场时,上午十点下单,下午五点都不一定能喝到[17]。
在全国范围内,在北京三里屯、深圳万象城、广州天河路等核心商圈都有喜茶的身影。有些门店甚至直接开在奢侈品旁边。
喜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大胆。在珠三角的大小城市疯狂扩张了好几波以后,长江以北仍是“喜茶荒漠”。直到2017年,喜茶才进入上海和北京[16]。
< class="pgc-img">上海部分喜茶门店 / 喜茶官方微信公众号
>这种迟疑不是没有道理。越是在一线城市,越是繁华的地段,意味着场地租金越贵。
一家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一线城市大店,喜茶的场地成本占总成本的近30%,这远不是一般的街边奶茶店能比的。
在装修方面,喜茶门店在一线城市的大店通常要投入120万元。如果要体现主题上的差异化并兼顾个性化设计,那么这个成本还要上升[9]。
喜茶占大头的成本,实际上来源于人工成本。上面提到的“手剥葡萄”,就是原材料处理阶段对于人力的需求。
喜茶整个吧台的员工数量,通常不少于6到10个。这么多人并不是各做各的订单,而是需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杯奶茶[5]。
当你点了一杯奶盖茶,会有人专门往杯子上贴标签,有人倒茶,再把茶递给下一个人加糖,随后到达加冰环节,等下一个人倒好奶盖后,最后一个人负责把杯盖封好并进行包装[18]。
一线城市的大型门店,每个店员的工资按4500元(常规工资6000元的四分之三)计算,每月人力成本在27万左右,占每月固定总成本的近60%,是场地费的两倍。
这个成本在即使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也在每月20万元以上[9]。
考虑到场地费和人工成本这两大“巨头”,喜茶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利润,必须把价格维持在一个高水准上。
< class="pgc-img">喜茶员工分工明确 / 喜茶官方微信公众号
>根据《2019年新式茶饮报告》,年销售收入千万元量级的成熟茶饮店的净利率大概在11%。由此来看,喜茶确实不是我们想象的“暴利”[19]。
因为从一开始,喜茶走的就不是性价比路线,而是精品高端化路线。
你不但能够喝到独一无二的茶底、新鲜的水果、对每一项配料进行自主定制,对口味不满意还可以重做。
贵,确实是大多数消费者对喜茶的认知。但用户调查也表明,口味和口感,而不是价格,已经成为人们决定喝喜茶的重要原因[20]。
这可能也能解释,为什么上个月喜茶涨价后,可以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因为,贵,喜茶有贵的底气。
家好,我是小肥良。
就在上周日,广州动车组餐饮公司率先推出了高铁奶茶。
这款奶茶将在湘粤两省,所有高铁列车上制作出售。
每一杯高铁奶茶的包装上,印的都是高铁乘务员形象,取名「那个女孩」。
奶茶有几种不同的口味。
分别为「晴雪茉莉」、「东方水仙乌龙」、「金色斓卡」等。
价格方面,一杯奶茶26元,目前日均售出3000杯,还常常卖断货。
看来无论大家身在何处,都不忘来一杯奶茶嗷。
据中国铁路公众号说,高铁奶茶的灵感源于去年在车厢现制的港式奶茶。
去年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节目,就播出了央视记者在高铁上品鉴奶茶的画面。
铁路部门充分考虑高铁上旅客的需求,该款奶茶还降低了茶的浓度和糖分,尽量保证了顾客的健康。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
这杯「高铁奶茶」真的有官方说的那么好喝吗?
都花了26块,总不能太难喝吧?
有搭乘高铁的网友就去试了一下味道,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差评。
有人说味道很一般:
有人说味道还不如香飘飘茶包:
甚至还有人说不如直接喝香飘飘算了:
在周日高铁奶茶上过一次热搜后,就在今天,「高铁奶茶被吐槽不如1块钱的香飘飘」再度飙升到微博热搜第二。
可见大伙是真的关注高铁奶茶,也真的恨铁不成钢。
事实上,这不是高铁第一次推出奶茶了。
在很早之前,上海铁路局南京客运段,就在当地的早餐区域,推出过奶茶。
不仅售价仅10块钱,还不含植脂末,味道更是不错。
后来,在高铁订餐中,奶茶也作为饮品的一种,30元一杯,在套餐中出现:
当然了,就是一普通的港式奶茶,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难喝:
又贵又难喝的高铁奶茶,随即引起了网友的愤慨。
除了矛头直指高铁奶茶的味道,还有网友认为高铁奶茶包装不好看。
“还不如整点风景名胜或者动物图像上去”:
还有网友吐槽“那个女孩”的奶茶名字。
觉得“让男孩拿的尴尬,让女孩喝的别扭”。
倒不如直接叫“高铁奶茶”了,名字还霸气。
但常坐高铁的小伙伴,应该觉得性价比低是高铁的“常规操作”了。
毕竟在高铁奶茶之前的「高铁盒饭」,就已经被抱怨性价比极低了。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还有15元的套餐吗?
但这15元的套餐,是售完即止,不会补给的。
因此在一趟长途旅程中,一旦15元档次的盒饭售空,顾客只能选择30~45元价位(个别还有60元)的盒饭。
45元的盒饭
曾经在2015年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的“餐饮经营”中有规定:
高铁上的“供应品种应多样,分高、中、低不同价位的旅行饮食品,15元盒饭不断供。
可惜这个极具人性化的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就不再施行了。
当然了,高铁餐食性价比低的背后,也凸显了成本较高、铁路公司需要盈利的问题。
毕竟他们也要恰饭的嘛。
这一点,在这次「高铁奶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启信宝显示:
策划这次高铁奶茶的广州动车组餐饮有限公司,由广州铁路站车服务有限公司持股50%,凯撒易食持有另外50%股份。
问题就出在这个「凯撒易食」身上。
凯撒易食的母公司,叫凯撒旅业。
2020年年报显示,凯撒旅业营收16.15亿元,同比大减73.25%。
其中配餐业务营收4.69亿,同比减少56.65%。
整个2020年,凯撒旅业亏损6.98亿。
在营收的重压下,凯撒易食推出「高铁奶茶」来拉高营收,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我希望他们在创新的同时,也能将味道提上来。
总不能咱交了26块,奶茶还不好喝吧?
依我看,要解决高铁奶茶性价比低的问题,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就是和喜茶合作,在高铁卖联名奶茶。
然后直接将价格提到36元/杯。
如此一来,哪怕价格再高,乘客也不是不能接受,甚至还因为能在高铁喝上喜茶而开心。
第二个办法,是和蜜雪冰城合作,继续在高铁卖联名奶茶。
然后直接将价格降为16元/杯。
如此一来,虽然高铁卖的蜜雪冰城有点贵,但毕竟是高铁嘛,乘客也不是不能接受。
甚至还因为能在高铁喝上蜜雪冰城而开心。
然后让宣发部在包装上下点功夫,加点“高铁限定元素”。
那口碑不就上来了嘛。
讲道理,在许多人是奶茶控的今天,高铁卖奶茶本来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情。
但奶茶的“价廉”和“物美”,你总得选一个吧?
希望高铁能整改一下,让我们在坐车的时候也能享受到好喝的奶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