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见的浪费并不可怕,比如人人都知道不能开长流水,不能开长明灯。只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这种浪费就能得到控制。真正可怕的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浪费,常常令你防不胜防。
厨房中的浪费存在很多种,有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水、电等方面的浪费,这种浪费你只要严格把好关,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培养员工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就能控制;还有一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管这种叫不可控浪费,也就是厨房三类潜在浪费的解决方法提升毛利率,这种浪费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令你防不胜防。常见的潜在浪费可以分为三大类:
原调料上的浪费
案例一:
滥用调味品造成的浪费
调味品如果量放的适当,当然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可如果放的量不适当,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大多数的厨师都会误认为,像鸡精、味精之类的调料无论放在什么样的菜里都是可以增鲜的,而且量越大效果就越好,这其实是一思维误区。例如以前我们厨房的一个小伙子在做海鲜汤时就爱用高汤去调味。我们一瓶“乾隆一品汤王”能调50份左右,他最多只能调20份。我们酒店有一款海鲜疙瘩汤一直卖得很好,可是从他来了之后这款菜受到了很多人的投诉,原因是海鲜汤变了味。通过调查才发现原因就出在小伙子过份使用调料上,海鲜汤被他放调料放的都成了调料汤了。这不仅影响了菜品的品质,更增加了原料的成本。
解决方法:
1、标准菜谱,对贵重调料按菜定量
根据不同菜肴的风味,严格掌握调料的使用量,不做“调料大厨”。就拿自制味汁来说,一般是制好后盛在大的容器里,用时就拿勺子去舀,这样既不能保证用量的标准,还会出现像洒在外面这样的浪费情况出现,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标准菜谱,严格规定各种原调料的用量,然后把味汁按照份量分成固定的小份,每菜一份,这样在用的时候既保证了用量的标准,又节省了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2、只用对的不用贵的
这样做的目地是为了防止厨师在做低档菜时用高档料。比如在烧“麻婆豆腐”时根本用不到鸡汁,而有些厨师在制作时加了鸡汁,那么就会增加菜肴的成本。所以在领料时,不做高档菜的厨师就不允许领取高档的原调料。
案例二:
原调料储存上的浪费
原调料储存的方法不正确也会造成浪费,土豆、洋葱摆在潮湿的地方,很容易发芽;叶菜放在通风处就很容易失水;茭白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黑……像盐、味精这样常用的调料,为了方便使用,一般不会随用随去仓库取,而是用一个固定的容器盛着。就拿盐来说吧,一般当盐快用光了的时候,厨师们会从仓库里拿几袋新的倒进去。可当你用的时候是从上面开始用的,所以越是新鲜的越被早用完,而那些陈旧的盐久而久之就会在容器底下结晶变质而浪费。其他类似盐之类的原料也应采用这样的方法。
解决方法:
1、建立合理的原料库存制度,根据原料的特性制定适合它们的正确存放方法
原料在储存中造成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储存方法不正确。这类情况不仅需要多学习一些已有的方法,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储藏方法。 例如:
A水发原料:不适合冷冻,一般多采用冷藏保存,放置在0-6℃冰水中,使水分不至于散失,从而保证鲜美的口感。就拿海参来说,如果温度过低就会使体积变小,还会影响口感。
B干货料:要放在常温、避光、通风的环境里,不能直接与地面、墙壁接触,一般距离要保持在15-20厘米。
C小料:一般要加保鲜膜或入保鲜盒保存。
D上浆后的原料:适合在2-6℃的温度下冷藏保存,这个温度有助于蛋白质的凝固,不会使水分外流,使肌肉松弛,口感细腻。
2、建立和制定好的调料添加程序
比如,在倒入新精盐时,把容器内剩余的部分先倒出来,放入新盐后再将剩余的那部分盐放在最上面,这样,最先用光的就是以前的了,既保证了盐的质量,又不至于造成成本浪费。
3、建立出入库标准
A出库坚持“先存放,先取用”的原则,不让原料在存放时因过了保质期而造成浪费。
B入库时认真查看原调料的保质期并做好记录,对保质期短和数量较多的物品要及时跟总厨和采购员沟通,保证其物品能在保质期内用完。
下脚料上的浪费
案例:动脑筋 强制执行
厨房里,通常会在砧板边堆满各式各样的下脚料,这些看似派不上用场的东西,就会被大手大脚的厨师顺手倒在垃圾桶里。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但积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要想利用好下脚料,厨师长首先要动脑筋,什么料怎样用,用多少都要一清二楚。比如:削花剩下的胡萝卜可以用来做熬蔬菜水的原料;剩下的姜、葱叶和虾头用来炼制料油;老白菜帮切丁腌小菜或包包子;香菜根、白菜根(去黄皮)腌制“菜香根”……有了方法,就要强制执行,对于那些不会、不愿意很好利用下脚料的厨师一定要严格处罚。
下脚料做好菜,我发奖金
我们酒店还鼓励厨师用下脚料创制新菜,销售好的还可以拿奖金。这个措施大大激发了厨师的创新积极性,使饭店推出了一系列成本低、又很受客人欢迎的创新小菜。比如“美极西芹根”,是将刮去老皮的西芹根切薄片,用冰水冰镇后用美极鲜味汁等调料拌制而成,其清爽鲜脆的特点令客人称赞不已;又比如花叶生菜使用后所剩下的心部嫩叶,有心的厨师把他和西芹芯、心里美萝卜皮(雕花所剩)等原料组合在一起,放在藤制菜篮中,跟面酱、虾酱上席,美曰“丰收菜篮”,供不应求。 防偷懒先看垃圾桶。
很多厨师不是不会用下脚料,而是懒——香菜根、萝卜片、白菜帮收起来麻烦还得洗切,干了一天活儿哪有功夫再处理它们,干脆把它们扔进垃圾桶,盖上报纸厨师长看不见就成了。对付这种厨师,厨师长就要每天翻看垃圾桶,发现一次处罚一次,你看他们还敢不敢乱扔东西。
解决方法:
从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下脚料的浪费其实就是综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杜绝这种浪费的方法我认为要从体制和工作程序上下功夫。
1、增强节约意识
一种原料能否合理利用,作为一个厨师长知道是没有用的,应该让实际的操作厨师知道,让他们知道自觉的合理利用,比我们用哪一种方法去强制执行要好得多。
2、建个中央加工点
大部分酒店都采用各部门分别领料、分别加工的方法,这种做法就有可能因为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造成边角料的浪费。比如今天热菜间切了10份土豆丝,按质量要求,四边边角料去除不用。10份边角料的量太少了,组合起来也做不出一道菜,所以这10份土豆的边角料就因为不能充分利用浪费了。但建立中央加工点就不一样了。以土豆为例,热菜间如果需要土豆丝,那么中央加工点就可以按要求把土豆修去四边切丝,至于剩余的边角料,中央加工点可收集起来切丝供凉菜间制作凉拌土豆丝,面点间制作土豆丝饼;还可斩蓉供面点间制作土豆馅或土豆泥。这样边角料就可以达到利用最大化。
技术问题导致的浪费
案例一:
粗加工技术上的浪费
就拿牛里脊来说,正常情况去了外表的肋骨等可用率为80%,但是有些师傅没有技术经验,在切配过程中把精肉和牛肉筋一起去掉了。这就造成了潜在浪费,使牛肉的可用率降低到60%左右,这无形中浪费了20%。记得有一次,店里有个师傅要用白萝卜做萝卜丝煎饼,竟用了10斤萝卜。应该用剥皮的刨子去皮他却用菜刀,洗萝卜丝的时候又有大量的剩在了水里,最后被利用的萝卜只有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再比如说山药,如果直接拿来去皮,皮粘而厚而且脆而易断,可是如果把它带皮煮一下再去皮,就会容易得多,而且去的皮也没有那么厚,这样一来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使原料的可利用率增加。
解决方法:
1、严格规定原料的净料率
比如西芹的净料率是80%,广东菜芯的净料率是90%左右。只有规定严格的净料率,才能规范粗加工环节,使这种潜在的浪费得以控制。
2、制定严格的原料加工程序
以标准菜谱的形式来制约厨师在工作台中的随意性(详见往期杂志中对标准菜谱进行的介绍),标准菜谱中已定死了的多少原料出多少成品,厨师就要严格按照标准菜谱的要求去做,否则就要进行必要的处罚。
3、专人专职负责
厨房中的用人也是关键,厨师的专长不一样,技术特长也不一样,让每个人只负责他最拿手的一块,他会越做越好,利用率就越高。比如,一个人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在肉类加工上的出料率是酒店最高的;另一个人的海鲜加工是最好的,如果现在将两个人的岗位对换一下,两边的出料率肯定都会有下降。
案例二:
烹调技术上的浪费
记得桂林那一年,在一家酒店做灶台师傅。一次一个客人点了一道叫“韭菜炒沙虫”的菜,我以前从来没有炒过。但当时我就想反正是先把沙虫炒熟,然后放进去韭菜进行了,所以也没有向别人请教一下,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我先是把沙虫炒了一下,因为怕不熟就加了一点水用小火炖。没想到掀开锅盖后发现,原本量很足的沙虫竟像见了鬼一样,被活生生炒没了一大半,只剩下了一小撮。这可把我气傻了,我才明白原来沙虫是像海蜇一样的东西,在热水中煮是会缩水的。没有办法,我只好重新炒了一份端给客人。这样一来,一份菜的成本就增加了一倍。
解决方法:
1、提高厨师的业务素质定期培训
只有对厨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使他们对烹饪原料的基本属性有一个明确地认识,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出现烹调方法上的失误。
2、制定标准烹调程序
如果把酒店中所涉及的菜肴的烹调程序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来,发给厨师学习,就可以防止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浪费。比如把烹调时间(油炸时间、成菜时间)、烹调温度、火候等需要量化的东西制定出来,让厨师严格按照烹调程度烹调,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案例的发生。
— END —
餐饮O2OID:coffeeo2o中国餐饮业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的圈子!每天分享餐饮案例、营销干货!用创新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思维解读餐饮行业,是餐饮老板、经理人、供应商、投资商必关注的公众平台。WeMedia联盟2014年度最佳自媒体、2015中国十大商业地产自媒体。
><>< class="pgc-img">家好!感谢您百忙中阅读我的文章,文案每天下午17:30更新,您的鼓励就是我原创动力。如喜欢就请点赞,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关注",欢迎与我一起探讨。
餐饮生意难做
>< class="pgc-img">有效地控制成本,是餐饮店的生存大事,有人说,餐饮利润是省回来的,这句话不能说全对,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毛利率的数据是体现餐饮原材料成本消耗的指标。毛利率数据是检验一间餐饮店的食物成本与销售额的比率。如果毛利率越高,就说明销售出去的产品利润越高。反之,毛利率低,销售出去的产品利润就相对低,如果太低的毛利率会导致餐厅的亏损。
餐饮毛利率是食品材料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 class="pgc-img">毛利率是食品原材料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在相同的营业收入的情况下食品原材料的成本越低,也就是毛利率越高,那获得的利润就越高。那怎么才能提高餐饮店的毛利率呢?
要提高毛利率当然不能随便加价或者胡乱减少原材料的投入,这样就把招牌给砸了。
生意难做老板也头痛
>< class="pgc-img">毛利率的提高,更应该从内部管理入手,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下面就分享一些从内部管理着手提高毛利率的方法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希望能给你有所提示:
1. 加强出品部门管理
做好生产部门管理是提高毛利率的方法
>< class="pgc-img">菜品的生产流程是:出品部的师傅将原材料通过粗加工或初加工形式,制成菜品的半成品。由楼面下单,根据客人需要把半成品加工成美味可口的菜式销售给客人。
那么,在这个流程中,注意成本控制,怎么才能节省原材料就是关键,除了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为公司节约的心态外,操作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常用的汁酱,尽可能做到标准化,由技术好的师傅统一一次性备好当天或隔天的汁酱,需要时统一使用。这样既可以保证味道的统一,又能在制作汁酱时一次性操作而节约成本。
当然,出品部门怎么控制原材料成本,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既要保证出口质量,又要最大限度地不做浪费,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很大关系。所以建议餐厅与出品部门制定一个毛利率指标,达到或者超过既定的毛利率,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当然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不能以牺牲顾客利益,减少材料的投放来换取毛利率的提高。所以在奖励制度的制定时要设定条件。
2. 加强库房管理
有效库房管理是提高毛利率的方法
>< class="pgc-img">仓库管理与财务管理有关,在同等的质量情况下,尽可能地购买便宜的原材料,这是每个餐饮企业的追求。怎么买到便宜的原材料这些问题在这就不说了,这些问题相信每个企业管理都有自己的心得办法。
我要说的是采购流程:下单,采购,验货,收货,签单确认等,这些流程要控制好。因为餐饮店很多漏洞都出在供应商送货交货这个环节,怎么制定这一流程,各部门人员互相监督,互相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至关重要。
如果有一定规模的餐饮店,供应商送货比自己采购相对容易对进货渠道进行监督,有固定的供应商,可以追踪到货源和人。当然自购原料也有优势,会采购到一些便宜货,至于怎么选择,就得看实际情况了。
如果是送货的话:采购的责任是寻找供应商,不能定价。材料的定价由管理者,财务部负责人和总厨共同确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长期大笔的货物,零星买卖也是应该由采购决定的。
供应商送货或者采购购买回来的货物,仓库只负责检验与过称,不负责具体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交由使用部门负责,所以收货时要有使用部门在场验货。
使用部门只管验收货物,面向仓库,不负责供应商的交货和采购购回来的数量。
所有货物必须先入仓再出仓,不能不经仓库直入使用部门。当然一些早上到货的如海鲜,肉类和蔬菜,可以直入生产部门,但必须有仓库人员在场办理直拔手续。
完善的采,存,收,发程序,能有效地控制损耗,从而提高毛利率。
3. 加强楼面推销管理
加强菜品推销管理是提高毛利率的方法
>><>菜牌上的产品成本不是统一的,有些菜式毛利会高一些,比如全肉类的菜式,海鲜等,毛利率相对会低些。如果需要某类菜品做促销,毛利率就会更低。有些菜式的毛利率相对会高一些。如蔬菜,面点,凉菜或者一些特殊的菜相对毛利率会高一些。
所以在楼面推销的时候,就要求点菜人员熟知菜式的毛利率情况,在推销的时候,要做到销售平行,不要盲目推销,要会引导客人消费,做到高毛利率与低毛利率搭配均衡,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毛利率。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给点菜人员设立点菜奖励,合乎公司点菜标准的予以奖励,至于点菜奖励制度怎么制定,就要服务经理和总厨提出建议了。
以上控制成本,提高毛利率的方法是本人实践的经验,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有关讨论美食的问题,请点"关注"或与我私聊一起探讨。
谋长?导读:要想提高餐厅的营业额,除了提高翻台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客单价。在翻台率已经达到极限或者顾客没有那么多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客单量?从顾客的口袋中掏钱,聪明的餐厅经营者不会采用提高菜价,也不会生硬地推荐顾客点怎么都吃不完的菜。他们会通过一些搭配技巧来“圈住顾客”。
01
套餐是赢得顾客的“圈套”
要想让顾客前来消费,把他们的钱掏出来,餐厅的菜品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行。除了在单品的色香味上做文章,还可以在菜品组合上下功夫。套餐就是餐厅精心设计的“圈套”。
02
吸引顾客
套餐里面通常有主食,有佐餐的,有喝的,一大堆食物呈现在面前,给人的感觉是品种非常丰富,价格比单点也要便宜不少。套餐给顾客的理由是:品种多,搭配合理,实惠。这对顾客具有很大吸引力。事实上很多快餐店里,点套餐的顾客的比重高达五成以上。
03
让顾客舒服
很多食物单独吃都会存在问题,例如汉堡吃了感觉很干,油条吃后感觉很油腻。如果顾客不熟悉餐厅的食物,胡点乱搭配,吃了后感觉不爽,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不懂行,而是会归罪于餐厅,说餐厅的东西不好吃。如果餐厅根据食物的特性进行组合,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顾客,顾客吃舒服了,自然愿意再次光顾。
< class="pgc-img">>通过套餐把菜品装扮得魅力十足,让顾客乖乖“上套”,成为餐厅的“猎物”。菜品搭配合理,顾客满意度就会很高,也愿意重复消费,甚至是介绍其他顾客。由于可见,精心打造的套餐是餐厅赢利顾客的“圈套”,对顾客来说则布满鲜花的“馅饼”,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04
套餐是增加利润的法宝
开餐厅是赢利为目的的,光能吸引顾客、让顾客舒服不行,还要使餐厅能赚更多的钱才行。而设计合理的套餐能有效增加餐厅的利润。
△套餐才是提高客单价的法宝
05
多掏顾客的钱,以提高营业额
以吉野家为例,顾客本可以只吃一碗牛肉饭,只需花17元(中碗),如果点了牛肉饭套餐就需要花24元,一下子从顾客身上多掏出7元钱,人均消费也增加 41%。
假设一个餐厅每天能接待1000名顾客,只点单品主食的营业额为17000元/天,全都点套餐就会变成24000元/天。每天能多卖7000元,一年多卖255万。虽然套餐会让利给顾客,导致利润率下降,但餐饮的毛利较高,实际上从每一个顾客身上“榨取”的利润额肯定会大大增加。
06
引导顾客点餐,以提高服务效率
很多餐厅顾客比较陌生,对菜品也不熟悉,不知道什么好,也不知道如何搭配,套餐能够以固定组合来引导顾客,省去顾客点餐时的麻烦。否则顾客看上半小时菜单还不知道点什么,会耽误餐厅接待下一个顾客,降低服务效率。即使是大家都熟悉的餐厅,套餐也能提高效率。
例如在麦当劳,顾客可以说“点一个巨无霸……,再加一个……,再加一杯……”,也可以直接说“点一个2号套餐”,相比而言后者更节省时间,效率更高。点餐效率提高了,可以在高峰期时接待更多的顾客,从而提高营业额。
< class="pgc-img">>07
吸引特定人群,以创造营业额
必胜客是吃比萨的地方,但他们推出下午茶套餐后,人们会发现在这里喝咖啡、吃甜点、谈事情,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必胜客就是通过下午茶套餐来吸引商务、逛街休闲人士,把下午没生意做的时段利用起来,从而创造了意想不到的新收入。
< class="pgc-img">>08
如何为顾客设“套”
如果说餐饮单品是“单兵”,套餐就是团队,通常情况下团队作战总是胜过单兵。餐厅需要精心设计和搭配套餐,以实现赢得顾客、增加利润的目的。套餐的搭配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并不能随心所欲。在此基础上还要敢于大胆创新,通过超乎想像的搭配,来提高吸引力。
09
遵循生理规律
人们吃东西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搭配套餐时首先得要让嘴巴吃爽了,如果主食味道浓重就需配以清淡的佐餐饮品,清淡的主食则需配味道重的佐餐下饭食物。然后得要让肚子吃舒服了,例如过辣的东西会严重刺激肠胃,就需要有清爽的食物来中和。
10
尊重饮食传统
中国人传统上有很多固定的搭配吃法,如包子+馄饨、油条+豆浆等等,这些都是上百年的饮食习惯。事实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不同的饮食偏好,如北方人爱吃面食,四川人爱吃辣的,围绕这些偏好也会形成固定的食物搭配习惯。餐厅在搭配套餐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真功夫以白灼生菜汤来配套餐,这是广东人的习惯,所以在当地很受欢迎。
< class="pgc-img">>11
掌握食物属性
食物有寒、热、温、凉、酸、碱等属性,搭配套餐使不同食物能够相协调。此外还要考虑营养平衡的问题,要注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配比。这样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目前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都对所售食物进行营养分析,并据此进行搭配,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12
考虑季节因素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之相互通应,不同季节饮食进补有别,有着“四季五补”的说法。套餐要根据季节因素的变化,按照食物属性进行合理搭配,不同季节推出不同搭配的套餐,这样不仅让顾客吃得舒服,还能增进健康。
正一味通常会在夏季推出冷面,以解决石锅拌饭不宜热天食用的不足,可惜的是并没能搭配成更具吸引力、适合消夏的套餐,而且石锅拌饭的不足实际上也可用套餐的方式来弥补。
< class="pgc-img">>13
明确目的,分清主次
快餐通常用以饱腹,通常要围绕主食来搭配套餐,例如麦当劳以薯条、可乐来配汉堡,吉野家以小菜、饮料来配盖饭。如果是用来休闲消遣,饮品往往会成为主角,肯德基曾推出的“午后休闲时光”套餐就是鸡米花、薯条、蛋挞等来配咖啡。
< class="pgc-img">>14
设定价格阶梯
通常情况下,单品很难满足顾客的“口腹之欲”,套餐往往是更合理的吃法,但价格也会更贵。顾客的消费水平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套餐在价格上要拉开距离。除了选择低价主食来搭配套餐以外,还可以在套餐搭配方法上做文章。
< class="pgc-img">>专家在为味百咖喱做产品咨询时,曾推出“阶梯套餐”的概念,即同一主食可搭配成简易套餐、标准套餐、超值套餐。简易套餐是一份主食加一杯饮品,加一种套品就成为标准套餐,再加二、三种套品超值套餐,三种套餐之间价格差大约5元左右,能够迎合不同层次的顾客,让他们都能吃舒服。
15
处理好“固定”与灵活的关系
麦当劳的套餐是有固定套路的,基本上是“汉堡+薯条+可乐”,这也是包括吉野家、真功夫、一品三笑等很多品牌惯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明了,容易操作,缺点是老套且容易吃助腻。
< class="pgc-img">>东方既白推出“随心配”,点一款主餐,另配任意一款饮料或小菜则优惠1元,配两款则优惠3元的优惠。这种方式看似自由灵活,实际上还需要顾客费心思去选择,并没有达到套餐让顾客易于选择和提高点餐效率的效果。
16
大胆创新
肯德基的外带全家桶包括5块吮指原味鸡、2块香辣鸡翅、1个和香甜粟米棒和1桶百事可乐,看似主要用来做外带的,实际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人在肯德基店里吃一份全家桶,可以说全家桶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创新,超乎一般人的想像。类似的例子还有麦当劳的“开心乐园餐”,这种儿童套餐的新奇之处在于每份套餐里都搭配一个小玩具来吸引孩子们,玩具本来与餐饮无关,最多只能算是促销品,现在却成为套餐的主角,成为最吸引人的卖点。
< class="pgc-img">>在味百咖喱这样中式快餐里,每种主食都可以搭配成不同形式的套餐。呷哺呷哺有火锅套餐,道乐日本料理的定食也是典型的套餐。必胜客也有比萨套餐和下午茶套餐,一些中餐厅的国宴、婚宴实质上也是一种套餐。
< class="pgc-img">>一
微信名:餐谋长聊餐饮ID:Canmouchang
运营方:深圳市餐谋长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餐谋长聊餐饮 | Canmouchang
本文来源:红餐网(ID:hongcan18)
作者:佚名
编辑:餐谋长品牌策划/Sh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