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8月16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2022年香港美食博览会日前举行。当中“金茶王”举办港式奶茶工作坊,与现场观众重温港式奶茶带来的怀旧滋味。从不同茶叶的配比开始,月光宝盒便已开启。焗茶、撞茶,直到白色茶袋被染至咖啡色,也见证着奶茶师傅的精湛技艺。香港,从一个小小渔村发展成国际都市,建筑会变,人会变,但情怀未变。一杯港式奶茶握在手,沧海桑田尽在不言中。
港式奶茶因茶袋像丝袜而得名丝袜奶茶,兰芳园就以丝袜奶茶驰名。 图片来源:香港文汇网
报道称,香、浓、滑、回甘是港式奶茶给食客留下的第一印象。一杯港式奶茶加上一份西多士,一份简单的下午茶套餐陪伴了几代港人,成为香港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斯里兰卡出产的锡兰红茶打底,加三种以上的茶叶冲泡,再配以淡奶,一份经典的港式奶茶便出炉。然而,看似制作步骤简单的港式奶茶非常考验冲茶手法。从调配茶叶、煲茶、焗茶、撞茶的过程中,将味道不同的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充分留存。而最后的撞奶步骤,则是赋予奶茶回甘滋味。
港式奶茶 源远流长
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主席黄家和说,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父亲黄桥已在香港成立一家贸易公司,进口茶叶和咖啡。有了这些原料,港式奶茶在三十年代开始流行。每天下午3点15分,很多人都会在茶餐厅喝一杯下午茶放松,香港也渐渐流行下午茶风气。
据报道,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人口的激增,为了解决市民的饮食和就业需求,大牌档应运而生,也让奶茶有了可观的市场规模。由于当时港式奶茶的消费群体大多从事搬运、建筑、海员等体力劳动,港式奶茶以多种廉价茶叶为原料烹制。然而,浓茶可提神醒脑,淡奶可补充热量,这让港式奶茶依旧成为备受食客欢迎的饮品。
回看港式奶茶的发展不难发现,港式奶茶的形成蕴含着时代印记和港人的独特智慧。将只供于上流社会的英式红茶改良成普罗大众都可享受的美味,港式奶茶为奶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港式奶茶的制作技艺在2014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
在黄家和看来,港式奶茶在市民心中仍旧有着重要位置。每一天,港式奶茶的销量可达到250万杯。除了香港,港式奶茶在内地市场也蓬勃发展。“我的公司基本上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合作关系。其中,大湾区可以饮用港式奶茶的店面已接近三千家,其中有两千家是茶餐厅,一千家是快餐店。此外,华中、华北、华西等地也出现不少茶餐厅。”
金茶王大赛 参加者趋年轻化
报道称,为了推广茶文化,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联合香港咖啡红茶协会举办的“金茶王大赛”,自2009年举办第一届金茶王大赛起,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2010年,金茶王大赛增设了“金鸳鸯大赛”、国际赛及青年组别;2019年还举办了第一届“大湾区金茶王大赛”。
在金茶王大赛中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奶茶师傅,甚至有外国师傅的身影,这让正宗风味的港式奶茶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不少赢得金茶王大赛的师傅已经入行几十年。在黄家和看来,和其他手艺行当一样,奶茶师傅这一行也是易学难精。对于焗茶的火候掌握、不同茶的颜色和味道,都需要沉下心慢慢体会。
“不过在近几年,奶茶师傅也逐渐年轻化。”据黄家和回忆,最早几届金茶王大赛的参赛者普遍在50岁以上,而现在也出现了一些二十多岁的师傅。“喝港式奶茶是可以感受到冲茶师傅的性格的。有一个在上海参加金茶王比赛的小姑娘只有二十几岁,依旧可以拿到比赛的冠军。”
随着港式奶茶影响力的扩大,北京、上海、内蒙古,甚至是海外的冲茶师傅都来到金茶王大赛中一决高下。黄家和回忆道,“我尝过内蒙古师傅用马奶制作的奶茶,别具一番风味。”
港式奶茶VS台湾奶茶 风味大不同
据报道,香港和台湾有着几十年的奶茶文化。尽管香港与台湾之间交通便捷,搭乘飞机只需两小时便可抵达,但两地的奶茶历史、奶茶味道却各有千秋。
港式奶茶又称“丝袜奶茶”,这个名字里蕴藏着港人的生活智慧。黄家和解释道,当时,有一些人在香港的英式餐厅工作,看到厨师会用过滤器制作茶水。但这样很难将茶味充分释放,味道会很淡。此外,这其实不符合经济原则。因此,为了能够让茶叶重复冲泡,就演变成用茶袋制作港式奶茶。而染过色的布袋很像女性所穿的丝袜,又名“丝袜奶茶”。
而台湾奶茶的发展要晚于香港。台湾珍珠奶茶的“珍珠奶茶”原型应是源自东南亚的“西米圆子”,但由于引进价格较高,后期台湾民间改以番薯粉制作,并在其中添加树薯粉,使其不会黏在一起、适合加入冷饮。
而珍珠奶茶在台湾盛行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泡沫红茶的发明以及盛行,在类似于咖啡厅的店面中,商家用木薯粉制成珍珠形状,加糖滚煮后,变成口感Q弹的珍珠粉圆,为食客在喝茶时提供丰富口感的额外选择,这便有了备受喜爱的珍珠奶茶。
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竟然成了秋天的标配。在“秋天第一口奶茶”被热议的时候,谁曾想过,你人生中的第一口奶茶喝的是什么?
回想一通,那些藏在青春记忆里的奶茶店又逐渐清晰了起来,大口九、地下铁、绿岛村、大维、贡茶……这些让80后、90后南方人倍感熟悉的校门口奶茶,不知是多少人的“青春回忆杀”。而让人意外的是,很多人的奶茶启蒙,竟然来自广西这座小县城——平南。你敢相信?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广西小县城,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奶茶之乡”。常住人口仅有约 111 万的平南县,就有着26.5 万人在做奶茶,换句话说,平均每5个平南人中就有1个卖奶茶的,应该说,基本每个平南人都会有亲朋好友在卖奶茶。
平南奶茶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凭啥能在奶茶圈这个千亿赛道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中国奶茶奶茶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广西帮”?走进平南的奶茶街看一看,或许才能找到答案。
01丨中国奶茶第一县平南凭什么?平南在哪里?
它位于广西东南部的贵港市,东接梧州市,西临桂平市,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部,珠江最大的干流浔江(西江干流中游河段)自西向东贯穿其中,将平南中部的平原一分为二,平南县主城区就在浔江北岸。沿着西江一路向东,便进入广东境内,通达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平南人走出广西的最早通道;2014年,南广铁路开通,平南设站,坐上动车从这里出发,最快2小时06分便可直达广州,而到南宁也只需1小时左右;而“一县6高速”的交通布局,也在为平南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持续“加速度”……如此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平南“走出去”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落广(下广东)淘金潮“中,平南人便是先行者之一,他们纷纷来到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或打工谋生,或做起生意。而“平南奶茶”的故事起点,就要从广州说起。
1999年,在广东打工的平南人陈有杰在广州开启了第一家奶茶店,一元一杯的台湾珍珠奶茶,一下子便火爆广州街头,据说,开业当天就卖出了8000多杯奶茶。从此,“平南奶茶”,漂亮开局。随后,一个平南老乡凭借奶茶生意从“打工仔”摇身变成“大老板”的传说,在这个小县城里逐渐流传开来,而陈有杰在衣锦还乡时,也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奶茶生意经”,手把手教亲朋好友们做奶茶生意。
一传十,十传百,奶茶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平南县迅速生长,而平南人也自然而然地将“平南奶茶”推向广东、海南等省份,同时,孕育了超过200多个奶茶品牌。
随着“平南奶茶”版图的不断扩张,2006年,平南人在全国各地开设的奶茶店就有5万家,以65%的市场份额,霸占了当时新式茶饮的大半江山。
就是在这一年,很多小镇学生喝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口奶茶,也是这个时候,CoCo都可刚入驻大陆市场,蜜雪冰城也仅有一家门店。这时,让人们熟知的,更多是大口九、地下铁、贡茶、布拉品、茶里屯等“平南系”奶茶。
2020年底,平南人靠着奶茶,营收近490亿元,这“泼天的富贵”怎能让人不向往?在当地,只要有人想做生意,很多人会直接选择开奶茶店,而这一年,就有将近26.5万平南人从事奶茶行业,占到了当时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甚至把生意做出了国门。正如平南奶茶协会官方简介所言:
“几乎中国的每个省市,甚至东南亚都留下了平南人的足迹。我们就是中国奶茶史上不可不提的一支力量——平南奶茶人,业内将其尊称为‘广西帮’。”
如今,广州成为了“中国奶茶之都”,这其中也有平南人的功劳吧,不过,早在这之前,这座低调的广西小县城就以“中国奶茶之乡”出道了。
02丨平南人逛街,首选奶茶街
走进“中国奶茶之乡”平南,这里浓厚的奶茶氛围,着实让人惊讶。在平南中心广场旁的一条半圆形街道上,就挤着50多家奶茶,说“十步一家奶茶店”也毫不夸张,举目看向“平南奶茶街”,整日客流不断,几乎容不下前来喝奶茶的平南人。如果你去拜访平南老朋友,他们一定会对你说:“扯(走)!请你饮奶茶!”如果你恰好是本地人,只要你上街,肯定有人对你说过“帮打包盅奶茶喂。”在这里,上街喝奶茶,成了待客和消磨时间的首选。好喝的饮料那么多,平南人为什么在一开始就选择了奶茶?这和当地气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身处亚热带气候区的平南,常年都被“焗(闷)”在湿热天气之中,避热解暑是当地人最急迫不过的生理需求了,这时,吨吨吨……喝一杯冰冰凉的奶茶,降温去热效果是极佳的。
同时,一条浔江水,也将平南的命运与珠江沿岸的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早年走出广西的平南人,敢闯敢拼且商业嗅觉敏锐,所以才能抢先在繁华大都市中紧紧捉住奶茶致富的商机。像奶茶这样的好东西,既能解暑降温,还能赚钱,谁能不爱?不过,透过奶茶,我们也能窥见平南人爱吃爱玩的一面。
作为曾入选“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的平南,也是吃货天堂。石硖龙眼、钵儿糕、酸糟大肠、酿菜、大安粉角、同和扣肉、六陈粉占……味味都是平南的专属美味。如今,让平南人津津乐道的“平南新八景”,红陵远眺、畅岩怀古、田湖映翠、花洲腾龙、碧海银川、白马双英、鱼洲雁信和新隆丰碑,也是当地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值得一提的是,让老一辈沉迷不可自拔的牛哥戏,也在大大小小的乡镇,甚至农村活跃了起来。
这座小城的文化生活,真是精彩。
浸润在奶茶香中的平南小城,其实和大部分广西小县城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慢节奏和舒坦,知足且长乐,安静又美好。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范围,广西许多地区也有同样的奶茶氛围。
03丨得闲饮奶茶广西人最愉快的消遣
广西,好像总是因为吃而出圈。刷羡慕完广西人有10元3斤的荔枝,又有10元70个广西火龙果的热搜上榜,即使是大闸蟹,也卖出了10元3只,更别提9块9一斤的“阳光玫瑰葡萄”、4块一盅的米粉、5块一杯的奶茶了……
在广西这片土地上,似乎没有比吃得好、喝得好更重要的事了,作为美食爱好者里的“乐天派”,广西人本着“能吃是福”的信念,从不会亏待自己的胃。
你看,就一个简简单单的米粉,他们都能吃出各种花样,螺蛳粉、老友粉、桂林米粉、猪脚饭、牛巴粉……真的馋哭了不少人。
在喝方面,他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追求,阿妈煲的靓汤,山上长的好茶,“公文包”里的“土茅台”……只要好喝,便要一喝到底。这也不奇怪,为什么广西人这么爱泡奶茶街了。
在南宁,市中心朝阳商圈的奶茶街成了年轻人聚集的网红街;而在柳州人熟知的五星美食街中,奶茶一条街成了打卡胜地;在桂林,两步一个奶茶店的文化宫奶茶街,更是桂林人的逛街消遣的首选地;就连平南县的邻居藤县,热闹的奶茶街里有时也有超1万的人流量……在广西,几乎每个城市、甚至小县城或者小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奶茶街。(采访一下广西老表,你们老家是否也有奶茶街?)因为太爱喝奶茶,广西人还喝出了当地人十分喜爱的奶茶本土品牌,热力雪、贡茶、茶道夫、梁小糖、煲珠公、茶桂坊……都是广西奶茶圈里的“明星”,而被视为“广西之光”的阿嬷手作奶茶,甚至开到了上海。
对于热衷奶茶的广西人来说,能在他们心里有一席之地的奶茶店不仅要有好味道,还必须有好环境——有奶茶喝、有Wi-Fi、有空调、有充电插座、还要装修好看、座椅舒适……也只有兼备了这些要素的奶茶店,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奶茶街里开得下去。就是这样的轻松休闲氛围中,广西友仔们在奶茶店里打发了一个又一个下午。
“世界纷纷扰扰,广西永远美好”。老家,永远是广西人最难以割舍的牵挂,无论广西人在外漂泊多远、多久,只要回到老家,喝一口甜滋滋的奶茶,脚步便又慢了下来。
当慢悠悠地游走在熟悉的街巷,听着亲切的乡音,吃上久违的美味小食,那一刻,沉睡在心底的乡愁,才终于得到舒展。
转载自《地道风物》
年来,奶茶店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年轻人热衷的饮品之一。然而,不同地区的奶茶店分布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南方城市如上海、杭州、广州等街头巷尾都可见到奶茶店的身影,而北方则需费一番功夫才能找到。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南北方奶茶店的数量相差如此之大呢?
当谈及南方奶茶店的多样性和数量时,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无疑是代表。在这些城市的繁华商业区,几乎每条街上都能看到一家或多家奶茶店。不仅如此,南方奶茶品牌更是琳琅满目,像茶百道、沪上阿姨、COCO等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南方人似乎对奶茶的热爱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比之下,北方的奶茶店数量就显得相对较少。在北京、石家庄、廊坊等北方城市,要找到一家奶茶店可能需要徒步走过好几条街,甚至需要进入购物中心才有机会享用。有时候在北方的大街小巷寻觅着角落里的一家奶茶店,令人倍感珍贵。东北诸城市如沈阳、哈尔滨虽然相对数量稍多一些,但也远不及南方城市。
这种南北方奶茶店数量差异的现象主要是由观念和消费习惯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南方地区的气候相对潮湿炎热,奶茶作为一种消暑饮品极受欢迎。而北方地区的气候则以干燥寒冷为主,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热饮或者其他温暖的饮品。因此,北方人对奶茶需求量较低,导致奶茶店的数量相对较少。
其次,消费观念也与地区差异相关。南方人普遍较早接触到奶茶文化,而北方人则更加偏好传统的茶文化。北方人更习惯喝茶,尤其是普洱茶、绿茶等传统名茶。因此,北方人对奶茶的需求相对较少,奶茶店的数量自然也就相应减少。
总的来说,南北方奶茶店数量差异是由气候和消费观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奶茶店的分布与地域特点紧密相关,各地区的消费者口味和喜好有所不同。无论南方或北方,奶茶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适应和创新,带给人们更多选择和享受。无论南北,只要能解渴、美味可口,喝奶茶的快乐依旧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