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四川美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火辣辣的火锅。如今,四川火锅开遍了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外地游客到四川打卡,就是冲着火锅去的。但最近,有网友对四川火锅的“辣味”标准提出了疑问,认为微辣、中辣、特辣的设定过于主观,应该制定统一的火锅辣度指数。四川省火锅协会表示,网民意见靠谱,正在研究方案。
脑补这样的画面,到了四川火锅店,有人点了一道“微辣”,结果辣得龇牙咧嘴,不停找水喝;有人点了一道“特辣”,结果不以为然。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很多人都遇到过。
火锅辣不辣,这里面固然有个体差异的问题,个人对辣的耐受度不同,但也与辣没有一个标准有关。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了,也不只是火锅。比如,中餐食谱里,大量都是“盐少许”“油少许”,各种视频里,厨师更是直接拎起大勺,从大大小小的罐子里舀出多多少少的调料,这与西餐的量化截然不同。过去,大家司空见惯,有人还认为这就是厨师的水平,没有必要也无法做到量化,但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最起码预制菜的出现,就让科学精准有了更多表现空间。
当然,制定火锅辣度标准,不是一件容易事,这是一个技术活,而且是一个风险活,有时可是“吃力不讨好”。在记忆深处,有关馒头标准、炒饭标准、烩面标准等都曾引起过争议。很多人认为,好吃比标准重要,标准不一定好吃,更不一定适合差异化的口味,真要是强求标准化,那就失去了中餐的灵魂。可想而知,给火锅辣度制定标准,出现争议是必然的。
判断一件事要不要做,先看必要性,再看可行性。从必要性上讲,不同的店,不同的厨师,对辣的理解都不同,如果有一个相对标准,则可以避免“不知微辣有多辣”这样的尴尬。再从可行性上讲,借助现在的专业测量工具,完全可以测算出火锅的辣度。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有了精确的工具,这不是什么难事。据了解,早在2006年,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受国家标准委委托,就制定了针对辣椒和辣椒制品的辣度国家标准,2018年,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还发布了《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
当然,这里存在两个标准,火锅辣度标准是客观标准,主要取决于测量,这是可以精确定性的,而辣与不辣,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口味和可接受度,因人而异,属于主观标准。这里的关键,其实不是要实现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的统一,不是说标出“微辣”了就一定要让所有人都认为是“微辣”,而是要提供一个参考,让消费者知道哪种辣度适合自己,至少不是像现在这样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靠性。
在目前食品标准体系中,只有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其他食品标准更多是建议、参考,也就是说,即便制定了火锅辣度标准,也不是要大家都去强制执行,关键还是引导和参考。
今天,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标准化的挑战,有的适应得快有的适应得慢,有的容易操作有的不容易操作。并不存在什么“特区”,把某个行业天然隔绝在外面,最起码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适度标准化或者借鉴发挥标准的作用,还是可行的。
这些年来,美食行业其实在转型,火锅辣度也可以有一个标准。当然,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还得考虑火锅行业的特点以及消费口味的差异。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让大家参考参考,还是可以的。手上有把尺子,总比盲人摸象强吧。
文l毛建国
师日常:看操作。
话不多说,简易版火锅底料。
·起锅烧牛油油菜籽油,五成热下入葱、姜、蒜、香菜、芹菜叶,炸香捞出。
·下入豆瓣酱四勺、糍粑辣椒两勺,小火炒香。
·下入提前用酒泡好的香料,小火炒干水分。
< class="pgc-img">>·下入三五火锅底料,油腻腻的赶紧洗洗。
< class="pgc-img">>·把老教母子放进去,小火炒化下入一勺麻油。
作麻辣火锅底料时对于辣椒的使用,我们为了实现辣香的多样性,于是经常会使用三种,甚至是四种辣椒混搭,混搭不同的辣椒种类使用,在很多老师傅眼中,它其实并非一个孤立的个体,不同的辣椒种类混搭之后,一些相应的香料在使用时,它们的用量比例也需要一个相应的变化,而这些都是师傅们不会直接聊的内容。
< class="pgc-img">>要聊清楚这种互动,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我们常用的辣椒种类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它们最常见两个特性,也就是辣度和香气作为两个维度,以它们最突出的表现为归类依据,先将它们进行分类,例如我们最为常见的二荆条,它的辣度适中,但是它的香味比较浓郁,因此便可以归为香气类,而小米椒它的香气较淡,但是辣度较高,便可以归为辣度类,于是常用的辣椒种类便有了以下的一些归类。
< class="pgc-img">>香气:二荆条、皱皮椒、铁皮椒、秦椒、七星椒、子弹椒、新一代、七寸红、辣椒王
辣度:小米椒、七星椒、羊角椒、山鹰椒、干黄椒、指天椒
有了这两个大致的分类之后,我们就能在混合不同辣椒种类使用时,对于它们混合之后总体的辣度、香气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了,然后便可以以此为依据,在接下来的香料配置时做出适当的变通配置。
< class="pgc-img">>例如在混合的时候香气浓郁的辣椒种类占了主导,那么这个时候在配置一些同样香气浓郁,且一般用量会较多的香料时,便需要相应地进行减弱。例如我们常用的八角、桂皮,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减量。相反的若是辣度高的辣椒种类用量较多,那么则应该应该在用量上稍微增强。同样的如果辣椒混合时辣度较高种类占了主导,除了考虑増香的香料用量上要有所增强之外,平衡和调节辣度的香料,例如甘草、香茅这类的香料也需要作出一定的增强,原来一斤辣椒只需要用大约0.5-0.8克左右的量,当辣度高的辣椒占了主导,那么则需要提升到1克左右,提升的幅度大约有20%。通过对于混合使用辣椒的总体情况把控,然后调整其他香料的用量,这个对于自己还在探索麻辣火锅底料配方的朋友而言十分重要,可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个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