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波文图)去年年底,在新乡东区的繁华地段,一家名为“海底捞”的火锅店,静悄悄开始了试营业,持续至今已有3个多月。
知名火锅品牌海底捞落户新乡了?24小时营业,如出一辙的菜品、小料,相似的免费美甲服务……此店吸引了众多新乡市民前来尝鲜。然而,本该全国连锁店通用的充值卡,无法在这里正常使用,再加上服务上的一些细微差别,让当地不少吃货发出疑问——这个“海底捞”和那个“地球人都无法阻止”的四川海底捞,到底是不是同一家呢?
昨日,新乡市工商部门相关人士向大河报记者证实,在接到四川“海底捞”总部的投诉后,因涉嫌商标侵权,工商部门已对新乡“海底捞”立案查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其更换招牌,消除影响等。也就是说,新乡“海底捞”原来是山寨版的。
那么,傍名牌的店铺当时又是如何通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呢?请看记者的调查。
事件:新乡开设了一家海底捞?
连日来,在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附近,一家标明为“海底捞嘉亿店”的火锅店内,每到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时间,都有不少市民在此用餐。
“海底捞嘉亿店”巨大的招牌左下角,还标有较小的两个字“嗨派”。“好火锅自己会说话”的广告语、24小时经营、免费美甲、如出一辙的菜品等,这让前来就餐的市民杨女士颇为满意,“想吃海底捞,再也不用跑郑州去了”。
然而,也有不少市民对这家火锅店抱有怀疑态度。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郑州海底捞的连锁店办过一张充值卡,然而在这里却无法正常使用。随后她查询海底捞的官网,发现在连锁目录中,新乡并没有海底捞的连锁餐厅。
这家海底捞餐厅,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
店方:我们是特许经营店,不是李鬼
对此,该店铺一位牛姓店长接受了采访。
牛店长表示,首先,他们的火锅店有合法的经营执照;其次,他们的店铺属于海底捞的“特许经营”,是一家加盟店,和普通的海底捞并没有什么区别。
牛店长提供的工商执照上显示,他们的火锅店全名为“新乡市红旗区嗨派海底捞店”,系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17年11月22日,经营者为赵某。
牛店长称,自去年12月24日以来,他们的火锅店就开始了试运营,至今仍是属于试营业状态。
随后,该店铺负责人马超告诉记者,与其他连锁直营的海底捞店铺相比,目前新乡的海底捞正在试运营阶段,在软件服务方面还有些跟不上。
马超强调,他们的“海底捞”属于特许经营店,和普通的直营店有一些区别。简单来说,也就是在服务上有些区别,尚达不到直营店的标准。
据马超介绍,新乡海底捞的菜品、底料等,都是通过海底捞总部配送过来的,目前初步准备在5月份正式营业。
海底捞总部:新乡“海底捞”是假冒的
此后,记者拨打了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咨询热线。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河南新乡并没有开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海底捞是不开设加盟店的,其店铺均为直营店;其次,海底捞在新乡地区也没有开设连锁店,“所以,这个海底捞肯定是假冒的”。
既然认定为假冒,是否会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对此,该工作人员称,其公司总部的法务部已知晓新乡出现“海底捞”一事,并已介入,但具体进展尚不清楚。
此前,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曾在官网上发表公告称,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而针对新乡“海底捞火锅”,该公司也专门做出澄清,称新乡市的“海底捞”火锅店并非该公司直营店面,亦非授权经营的店面。该店与其公司无任何关联。
店方: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不担心惹官司
一个坚持对方是假冒,一个坚称自己属于特许经营,到底谁在说谎?
对于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表态,马超有自己的一番说法。
马超称,海底捞的官方说法是不做加盟和特许经营,但实际上是有加盟店存在的,这些加盟店都有海底捞高管的参与。也就是说,这些加盟店是海底捞总部给予高管的一种福利,“虽然总部不会承认(这种说法)”。
那么,新乡的这家海底捞也有总部高管参与吗?马超称,不方便讲这件事。
海底捞总部已发公告,称新乡海底捞与其无关,那么,新乡方面是否会担心惹上官司?
马超称,这个他们不担心,因为他们有正常合规的经营手续。然而,新乡海底捞需要向新乡市民表达歉意,由于目前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造成了一些顾客的误解,店铺正在努力调整和提升服务水平。
工商部门:已立案查处新乡“海底捞”
“我们已经对其(新乡海底捞)立案查处。”3月28日,新乡市红旗区工商局东站工商所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证实。
该负责人介绍,春节前工商部门接到了四川海底捞的相关投诉后,东站工商所开始立案调查。经查,该火锅店注册名称为“新乡市红旗区嗨派海底捞店”,系个体工商户,在东站工商所注册登记。因涉嫌商标侵权,他们已经对该店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该火锅店在15天之内更换店铺招牌和标识等,并消除影响。但对方在规定期限内并未执行,此事正在走相关的程序。该负责人表示,这家火锅店确实属于傍名牌。
既然是傍名牌的山寨店,为何工商注册时可以正常通过呢?针对这一疑问,该负责人解释说,其实当时这家火锅店注册时,相关工作人员就提出了异议,认为海底捞属于知名商标,该店铺的注册名称有傍名牌之嫌。但对方当时坚持要注册“新乡市红旗区嗨派海底捞店”,而工商系统的电脑审批流程也确实可以审核通过,因此最后才得以注册成功。
><>心提示:新乡开设了一家海底捞?店方称系“特许经营”,海底捞总部新乡“海底捞”与其无关。这家店究竟是李逵还是李鬼?
< class="pgc-img">>去年年底,在新乡东区的繁华地段,一家名为“海底捞”的火锅店,静悄悄的开始了试营业,持续至今已有3个多月。
知名火锅品牌海底捞落户新乡了?24小时营业,如出一辙的菜品、小料,相似的免费美甲服务……此店吸引了众多新乡市民前来尝鲜。然而,本该全国连锁店通用的充值卡,无法在此正常使用,再加上服务上的一些细微差别,让当地不少吃货发出疑问——这个“海底捞”和那个“地球人都无法阻止”的四川海底捞,到底是不是同一家呢?
新乡开设了一家海底捞?
昨日中午,在新乡市红旗区金穗大道附近,一家标明为“海底捞嘉忆店”的火锅店内,已有不少市民在此用餐。
< class="pgc-img">>“海底捞嘉忆店”巨大的招牌的左下角,还标有较小的两个字,“嗨派”。“好火锅自己会说话”的广告语,24小时经营,免费美甲,如出一辙的菜品等,这让前来就餐的市民杨女士颇为满意,“想吃海底捞,再也不用跑郑州去了。”
然而,也有不少市民对这家火锅店抱有怀疑态度。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郑州海底捞的连锁店办过一张充值卡,然而在这里却无法正常使用。随后她查询海底捞的官网,发现在连锁目录中,新乡并没有海底捞的连锁餐厅。
< class="pgc-img">>这家海底捞餐厅,到底是李逵还是李鬼?
店铺:我们是特许经营店,不是“李鬼”
昨日下午,该店铺一位牛姓店长接受了采访。
牛店长表示,首先,他们的火锅店,有合法的经营执照;其次,他们的店铺属于海底捞的“特许经营”,是一家加盟店,和普通的海底捞并没有什么区别。
< class="pgc-img">>牛店长提供的工商执照上显示,他们的火锅店全名为“新乡市红旗区嗨派海底捞店”,系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17年11月22日,经营者为赵某。
牛店长称,自去年12月24日以来,他们的火锅店就开始了试运营,至今仍是属于试营业状态。
随后,该店铺负责人马超告诉记者,与其他连锁直营的海底捞店铺相比,目前新乡的海底捞,正在试运营阶段,在软件服务方面还有些跟不上。
马超强调,他们的“海底捞”属于特许经营店,和普通的直营店是有一些区别。简单来说,也就是服务上有些区别,尚达不到直营店的标准。
据马超介绍,新乡海底捞的菜品、底料等,都是通过海底捞总部配送过来的,目前初步准备在5月份正式营业。
海底捞总部:新乡“海底捞”与其无关
昨日下午,记者拨打了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咨询热线。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河南新乡并没有开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海底捞是不开设加盟店的,其店铺均为直营店;其次,海底捞在新乡地区也没有开设连锁店,“所以,这个海底捞肯定是假冒的。”
既然认定为假冒,是否会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对此,该工作人员称,其公司总部的法务部已知晓新乡出现“海底捞”一事,并已介入,但具体进展尚不清楚。
此前,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曾在官网上发表公告称,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而针对新乡“海底捞火锅”,该公司也专门做出澄清,称新乡市的“海底捞火锅”店并非该公司直营店面,亦非授权经营的店面。该店与其公司无任何关联。
店铺: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不担心惹官司
一个坚持对方是假冒,一个坚称自己属于特许经营,到底谁在说谎?
对于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的表态,马超有自己的一番说法。
?
马超称,海底捞的官方说法是不做加盟和特许经营,但实际上,是有加盟店的存在的,这些加盟店都有海底捞高管的参与。也就是说,这些加盟店是海底捞总部给予高管的一种福利,“虽然总部不会承认(这种说法)。”
那么,新乡的这家海底捞也有总部高管参与吗?马超称,不便于讲这件事。
海底捞总部已发公告,称新乡海底捞与其无关,那么,是否会担心惹上官司?
马超称,这个他们不担心,因为他们有正常合规的经营手续。然而,新乡海底捞需要向新乡市民表达歉意,由于目前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造成了一些顾客的误解,店铺正在努力调整和提升服务水平。
>乡餐饮行业强势回暖,市民消费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见习记者 金萍 实习生 裴元浩 文/图
透着肉香味儿的各式烧烤、冒着热气的麻辣火锅……行走在新乡的大街小巷,不少市民感叹:“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一头连着民生大事,一头系着经济发展大局,在拉动消费增长、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新乡餐饮业复苏势头强劲,线下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商圈客流迅速回升。
3月21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新乡市商务局获悉,今年1至2月份,该市餐饮收入17722.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
“双节经济”提振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从元旦开始,络绎不绝的客流、不断刷新的叫号声在新乡市的餐厅门店重现,餐饮业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场景。
“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比2019年同期还要高,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中国烹饪大师、五号食堂总经理孙科祥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2月份,五号食堂营业额达138万元,比2019年同期的营业额高出8万元。此外,受元旦和春节节日消费刺激,今年1月份五号食堂营业额达190万元,远超往年同期。
“去年12月20日,我们全面恢复营业,当月的营业额就恢复到了疫情前正常情况下的八成。”中国烹饪大师、新乡市餐饮协会会长、紫光阁酒店负责人解玉环说,目前酒店营业额基本与疫情前的经营状况持平。
今年前两个月,新乡餐饮企业客流量明显增加,迎来一轮消费小高潮,特别是春节以来到店就餐客流量“激增”。解玉环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截至2月底,新乡各大餐饮企业营业额普遍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水平。
“疫情三年,我们几乎没有盈利,甚至还在亏损,一直在艰难维持。”金陵东苑酒店负责人刘金玲说,2019年底,她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分店,但是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得已退出了经营。看到今年前两个月的良好势头,刘金玲正在考虑是否进行店面升级和进一步的拓展经营。
“小店”模式兴起餐饮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尽管餐饮业复苏势头明显,但受用工短缺、房租负担重等问题的限制,部分中小微餐饮企业仍未走出经营困境。”据解玉环介绍,前三年,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餐饮门店陆续关停,占据市场总数的将近一半。
即便是进入了2023年,餐饮行业依然面临着员工工资水平增长、运营成本增长等诸多问题。
当下,很多此前艰难维持的饭店蓄势崛起,关停的店面准备“再战”,“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二次创业”?
解玉环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当下群众的消费需求更偏向生活必需类,建议店面面积不超100平方米,尤其是五六十平方米的“夫妻店”“单品店”,可能更有市场。
“比如在小区门口经营的‘单品店’,如果能保证把菜品质量做精做好,就不难赢得消费者的口碑。”解玉环认为,这样的“小店”定价亲民,不愁客源,并且规模不大,既减轻了房租压力,也不用招收服务人员,仅靠夫妻俩就可以维持经营,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原阳预制菜成餐桌“新宠”年营收超100亿元
随着消费逐渐回暖,预制菜也成了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
在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就有知名预制菜企业超70家,2022年度营收突破了100亿元。目前,该县启动了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原阳)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全力打造“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原阳县县长郭新杰提到了“一热一冷一基金”:“一热”即建立热力中心,为企业集中提供工业蒸汽,极大地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一冷”即建立冷链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一基金”是指原阳与中原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合作,设立5亿元规模预制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引导农民种植跟预制菜相关的蔬菜,保障上游原材料供给,开拓下游市场,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郭新杰认为,食品行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波动不会过大,未来几年,预制菜仍然会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未来,原阳将抓住预制菜发展风口,多引进行业内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延长产业链。”郭新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