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寓兴,是指在所画物象上寄寓、投射人的情感、品格,既可以是象征、比喻,也可以是情感、情思上的微妙关联。相比西方的静物画,中国古代的花木画更注重表现其与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例如梅兰竹菊寄寓了文人雅士的翩翩君子之风,牡丹、芍药则渲染着王公贵族的富贵华丽。花木画的寓兴特质,也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花木文化,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都有大量对花木的吟咏描写。
在《寓兴:花木的图像史》一书中,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王中旭选取了大量中国古代花木画,除了从绘画的角度对其画面布局、设色、笔触进行解读,更进一步探究了画中之物在诗词歌赋中的踪迹、在花木文化中的角色。
本文则节选了其中《南宋宫廷花木小品》一节。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作者: 王中旭 著,版本: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年1月
原作者丨王中旭
摘编丨肖舒妍
南宋宫廷花木画颇为兴盛,文献中记载的画家人数和现存画作的数量皆骤然增多。从现存画作的装裱形式来看,南宋宫廷花木画的兴盛或与册页、团扇等小品画的流行有关,契合了南宋宫廷崇尚小巧精致的审美趣味。南宋宫廷花木画的风格多属于精工设色一路,有的在边角或隐蔽处有简单的画家署款,代表画家有林椿、马远、马麟、李嵩、鲁宗贵、朱绍宗等。
《葡萄草虫图》页,南宋,林椿,故宫博物院藏。
林椿(生卒年不详)系淳熙年间画院待诏,师法赵昌,《画继补遗》称其“傅色得法”,《图绘宝鉴》亦称他“傅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林椿《葡萄草虫图》取葡萄累累垂挂之局部,树叶朽蠹多洞,枝叶藤蔓间伏有蜻蜓、螳螂、蝈蝈、金龟子四种昆虫,尺幅间极尽精微之能事。本幅左下署“林椿”款,署款和葡萄、昆虫的轮廓用笔均较纤细,赋色淡雅沉着,绢底纹路较粗且绢色偏暗,色墨沉于绢内,或是林椿偏早期的作品。
《果熟来禽图》页,南宋,林椿,故宫博物院藏。
《枇杷山鸟图页》,南宋,林椿,故宫博物院藏。
林椿另有《果熟来禽图》页、《枇杷山鸟图》页分别绘果实已经成熟的林檎(又名来禽、沙果)、枇杷树之一枝,山雀、绣眼分别栖息枝头,果实、树叶以清丽雅致的颜色晕染,隐藏轮廓线,突出树叶虫洞朽蠹之痕迹。其中《果熟来禽图》页(以下简称“故宫本”)本幅左下署“林椿”款,署款与林檎树轮廓用笔俱为粗笔,沉着有力;《枇杷山鸟图》页虽无款,但是与前图风格相似且为同一套,故判断亦为林椿笔。
此二图造型准确,笔法精工,赋色清雅,应为林椿成熟时期的作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与《果熟来禽图》构图类似的团扇(以下简称“台北故宫本”),裱工右上有题签曰:“黄筌《苹婆山鸟》。”二图相比较,可以发现故宫本鸟雀羽毛、树叶朽蠹的形态等都表现得更为精细逼真,台北故宫本相对粗率而且失去了部分细节;故宫本右侧斜伸出来的树枝在末端略向上折,山雀的头部微向上,眼睛也向上观望,呈现出上升的动势,让画面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台北故宫本右侧斜伸而来的树枝向下折,山雀头部向上的动态减弱,尤其是眼睛以墨笔圈点,故而失去了故宫本中的动势和生机。由此推测故宫本应为台北故宫本的祖本。
《梅石溪凫图》页,南宋,马远,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生卒年不详)系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以画山水著名,同时亦善花鸟。其《梅石溪凫图》页绘水崖边梅枝倒垂、凫鸭游过之景,契合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图中瘦劲的树干以侧笔双钩轮廓,内以墨染,梅花有粉红、白二色,符合范成大《梅谱》所说的江梅(又名直角梅、野梅)开于“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处” 和“花稍小,而疏瘦有韵”的特点。本幅左下岩石间有“马远”署款。
《白蔷薇图》页,南宋,马远,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白蔷薇图》页取蔷薇花之一枝,蔷薇花以俯、仰、侧等多种视角描绘,花瓣以细笔淡墨勾,再以白粉染,藤黄色及白粉染花蕊,细察可知叶之轮廓是以琐碎的细笔点成,以突出锯齿的特点,在精微的笔法中体现出自然造化之生机。本幅右下有“马远”署款。此图用笔较细,与马远山水、人物画笔法不类,徐邦达称“乃知远之面貌有多种式样”。
《依云仙杏图》页,南宋,马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依云仙杏图》页绘一枝杏花从左下斜伸而出,杏枝以细墨笔双钩,内以水墨及淡褐色染,突出了光泽感;杏花呈未开、欲开、半开、全开等多种形态,富于变化。本幅左下有“臣马远画”署款,笔迹较细,与《白蔷薇图》署款相似。本幅右上有宋宁宗皇后杨氏题诗:“迎风呈巧媚,浥露逞红妍。”下钤坤印及“杨姓翰墨”印,本幅左钤有“交翠轩”印。
《层叠冰绡图》轴,南宋,马麟,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之子马麟(生卒年不详)于南宋理宗朝供职画院,其《层叠冰绡图》轴绘三梅枝自画右斜出,构图疏简雅致,梅枝清癯瘦劲,枝头梅花或含苞或怒放,开放的花瓣皆呈层叠状。此图本幅左侧有宋宁宗皇后杨氏题“层叠冰绡”四字,“冰绡”即薄透如冰、洁白如雪的丝绸,形容梅花之精美、华贵,如同是用薄透洁白的丝绸剪出来的一样。本幅上另有杨氏题诗曰:“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赐王提举。”笔迹与马远《白蔷薇图》上杨皇后题诗相似,钤“丙子坤宁翰墨”“杨姓之章”印。“汉宫妆”借用了南朝宋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卧含章殿檐下,有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三日方洗去,宫女竞相仿效,此妆即梅花妆。据项鼎铉《呼桓日记》,他曾见马远所画四条屏梅花,分别是白玉蝶梅、着雪红梅、烟锁红梅和绿萼玉蝶,每幅皆有杨氏题诗,其中不仅《绿萼玉蝶图》中的杨氏题诗与马麟《层叠冰绡图》同,而且该图亦书有“层叠冰绡”四字和钤有“杨姓之章”印。马远四梅图屏笔者不见,或是后人根据马麟四梅图屏伪制而成,据此可知马麟《层叠冰绡图》表现的应是绿萼梅。绿萼梅为梅花名种,以花萼呈绿色得名,范成大《梅谱》记:“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此图中花萼呈淡蓝色,应是绿色颜料脱落所致。
《蕙兰图》页,南宋,马麟,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马麟《蕙兰图》页(原名《兰图》)绘蕙兰一株,一干五花,构图简洁,造型精美,用笔劲利,花、叶颜色一淡雅一秾丽,对比鲜明。本幅下署“马麟”款,笔迹与《层叠冰绡图》相近。黄庭坚曰:“至其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也;一干至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也。细叶为兰,阔叶曰蕙。”可知此图所绘应为蕙。
《橘绿图》页,南宋,马麟,故宫博物院藏。
马麟《橘绿图》页绘树枝上柑橘由绿转黄之过程,黄橘皮是在白粉的基础上再敷淡黄色,现在黄色颜料有脱落,本幅署“马麟”款。秋季霜后柑橘由绿转黄,向来是诗人吟咏之对象,如屈原之“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李德裕之“华实变黄,动江潭之秋色”等,可知此图不仅表现了自然造化之理,还与诗意相通。
《夏季花篮图》页,南宋,李嵩,故宫博物院藏。
李嵩(1166-1243)在光宗、宁宗、理宗三朝供职画院,其《四季花篮图》页(四幅)分别绘竹篮内插好的春、夏、秋、冬四季花木,花木搭配层次丰富、匠心独具,画法精工写实,赋色绚丽清雅。宋代卖花者多以花篮盛之,如《梦粱录》记暮春时节“卖花者以马头竹蓝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李嵩所绘显然并非街市随意叫卖的花篮,而是精心修饰过的插花艺术,与其宫廷画家的身份相符。其中《夏季花篮图》(一般名《花篮图》)描绘有蜀葵花、栀子、石榴、萱草(金萱和红萱)、夜合花。花之蕊瓣萼梗、开合俯仰,叶之脉络纹理、向背屈伸,都描绘得细腻生动,其中石榴树叶和秋葵叶有枯朽和蠹洞痕,本幅左下有“李嵩画”署款。《冬季花篮图》(一般名《花篮图》)表现有茶花、绿萼梅、腊梅、水仙、瑞香,本幅左下有“李嵩画”署款。另有《春季花篮图》(一般名《花篮图》)于绘碧桃、蔷薇、垂丝海棠、连翘和林檎花,本幅右下有“李嵩画”署款。
《吉祥多子图》页,南宋,鲁宗贵,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鲁宗贵(生卒年不详)为理宗绍定年间画院待诏,其《吉祥多子图》页绘石榴、葡萄和柑橘。石榴果皮疤痕斑驳,部分果皮破开,露出鲜嫩的浆果,描绘葡萄所用的紫褐颜色现在有点偏暗,柑橘皮青黄杂糅,黄色颜料有脱落。石榴、葡萄皆有多子的寓意,柑橘之圆形象征团圆,色黄似黄金,寓意吉祥。本幅左绿叶上有“鲁宗贵”署款。
《菊丛飞蝶图》页,南宋,朱绍宗,故宫博物院藏。
朱绍宗(生卒年不详)亦供职南宋画院,其《菊丛飞蝶图》页在尺幅间描绘了黄、白、红、紫四种颜色的菊花,品类丰富,灿若文锦,花间有蝴蝶、蜜蜂飞舞,呈现了秋色之明丽、芬香。本幅左下有“朱□□”署款,后二字绢有剥落,裱工右上有清宫“朱绍宗《菊丛飞蝶》”题签。
除有画家署款的外,亦有部分佚名、精工鲜丽的南宋花木小品保存了下来。按题材分,一类是牡丹、海棠、荷花等唐五代就已出现的传统题材;另一类是兰花、水仙、瓶花等宋代新出现的题材。
《牡丹图》页,南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图》页绘紫红色牡丹,一茎三花,寓意吉祥,疑为牡丹名品魏紫。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后周宰相魏仁溥院中有牡丹为“千叶肉红花”,称魏花,北宋钱惟演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直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欧阳修等宋人于诗中亦屡屡提到魏紫,与姚黄并称。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记:“魏紫,紫胎,肥茎,枝上叶深绿而大,花紫红。”并称北宋周师厚所记载的都胜即魏紫。此图中牡丹花的颜色为紫红色,茎肥,叶深绿,与魏紫的特征相符。
《海棠蛱蝶图》页,南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海棠蛱蝶图》页表现了风吹海棠之一枝的情形,海棠叶、花在风的吹拂下摇向一侧,蝴蝶也仿佛受惊在风中飞舞,画面动态感强,别具一格。
《出水芙蓉图》页,南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出水芙蓉图》页以精细的线条、清丽的颜色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态,硕大的荷花几乎占据了整个团扇的画面,莲蓬、花蕊、花粉、花瓣、荷叶、茎都被精细地予以呈现。北宋周敦颐《爱莲说》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荷花的形态、颜色、香味与君子的品德联系起来。此图亦通过对荷花形、色的细腻描绘,突出了其清雅高贵的特质。
《秋兰绽蕊图》页,南宋,佚名,故宫博物院藏。
楚国屈原、西汉司马相如辞赋中的兰均指泽兰,宋人对兰草与泽兰、兰与蕙都有清晰的区分。宋及以后所说的兰多指兰草,又称幽兰。此外,兰因花开放的季节不同又有春兰、秋兰之分,如南宋罗愿称“江南兰只春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复再芳,故有春兰、秋兰”。兰花进入图画与文人的审美意趣息息相关,墨兰是宋代文人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也影响到了宫廷画家的创作。《秋兰绽蕊图》页以墨笔勾兰草轮廓,再填以淡雅的颜色,尤其突出了兰叶轮廓的虫蚀蠹缺之态,不仅造型颇为生动,而且点明了秋季的时节。本幅现无作者款印,中上钤有“交翠轩印”,此印又见于马远《依云仙杏图》。对幅有乾隆御笔题诗:“写兰反《楚辞》,亦足终古矣。底识其为秋,疏叶护冷蕊。意出常人表,或远代其子。”提到该画应有“马麟《秋兰绽蕊》”之类的底识,并认为该画或为马麟之父马远代作。
原作者丨王中旭
摘编丨肖舒妍
编辑丨张进
导语部分校对丨 陈荻雁
新社杭州8月11日电 题:百年畲乡“变身记”:从穷乡僻壤到“诗和远方”
作者 赵晔娇 郭其钰
浙江杭州桐庐莪山畲族乡曾经是个闭塞的山坳坳,“男子多光棍,女子无嫁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畲民们主要居住在尧山坞村,可以说是真正的穷乡僻壤。
如今的莪山乡电灯亮了,公路通了,荒山绿了,从黄泥房到白墙彩瓦,从封闭阻塞到四通八达、引凤来栖,从男耕女织到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做好农旅融合文章,成了备受追捧的“诗和远方”。
破“宜居”之问
自古以来,畲族人依山而居,以农耕狩猎为生。一百多年前,莪山畲民从温州文成、丽水青田一带迁入,他们至今使用畲语,保持着婚丧嫁娶、祭祖祭祀等传统习俗,被称为“千年山哈·百年畲乡”。
“畲族人的生活方式又被称为‘刀山火海’,先用刀砍掉山上的树木,再用火将它们烧成灰烬,然后在上面农耕。一旦土壤不再肥沃,畲族人便会迁徙,一路从广东到浙江,仅仅为了寻找一块能够栖息的土地。”莪山乡党委书记李春龙说。
1988年,莪山建乡。“过去,从桐庐县城通往莪山的徐七线部分路段破旧,车辆通行困难。”李春龙介绍说,2011年,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徐七线改建工程特意从村落外围走,没有占用村里的土地,保留了民族村的特色风貌。
走进如今的莪山乡,从金黄稻田到碧绿竹海、从蜿蜒莪溪到美丽庭院,从畲乡畲寨到高端民宿……一幅环境美、风景美、乡风美的画卷舒展开来。
破“宜业”之问
全域是景区、村村是景点、户户有风景的底色中,为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莪山盘活闲置资源,招引特色产业,高端民宿产业为集体经济注入一汪“活水”。
2013年,新丰民族村村民开始把自家老房出租给民宿经营者。几年时间,戴家山精品民宿集群成为桐庐县乃至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以前黄泥墙是贫穷人家的象征,如今配合精品民宿的修饰,反而在自然古朴中兼具时尚。”戴家山8号的民宿老板邵兴华说。
“除了每年的租金及管理费用,民宿还为村里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新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雷国良介绍说,在旅游旺季,平时空闲的妇女人均有500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的月收入,让祖祖辈辈生活在山坳坳里的村民,尝到了“钱袋子鼓鼓”的幸福感。
目前戴家山有高端民宿9家,年均接待游客量10.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90余万元。
破“宜文”之问
为做强“畲乡文化”品牌,莪山乡不仅“扮靓面貌”,还多角度开发利用畲族文化,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们引进民宿、开发景区,大家都达成共识,畲族文化是莪山最珍贵的发展资源,要保护好、挖掘好、传承好。”李春龙说。
“‘山哈风情’是未来龙峰民族村的旅游之魂。”在龙峰民族村,该村党总支书记雷天星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回到祖籍地文成“追根溯源”,深入探寻畲族发展起源历史,感受风俗、山歌、婚庆礼仪……
2016年9月,龙峰民族村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山哈文化馆”建成完工,这个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承载着浓郁的畲族文化,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文化民俗已悄然融入现代生活。
“屏画一幅山里藏,柱子青苍,鸾飞凤翔。畲乡创业铸辉煌,谷满粮仓,红酒飘香。”
曾经,这是莪山乡的美好向往。如今,这是莪山乡的真实写照。(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源:封面新闻
原标题:从“想妈妈”到“别给我存钱” 于欢狱中写出的28封家书曝光
于秀荣翻看于欢写的信△
山东于欢案,已过去两年多。
随着主角之一——于欢母亲苏银霞于近日刑满归来,再次引发了关注。
12月19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当年案发地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对话苏银霞和义务“守家”3年多的姑姑于秀荣。
入狱近3年,于欢给姑姑写了近20封信,给妈妈写了8封信。
28封信,曝光了于欢在狱中点滴生活细节:学英语、学经济管理、读东野圭吾 、节约花费,在监狱里还存下1000多元……
经苏银霞和于秀荣同意,封面新闻记者翻看了其中一封信的内容。为保护隐私,另外27封信及于欢狱中生活,我们决定听于秀荣和苏银霞口述。
对话
于秀荣
A.“守家”
厂房荒废工人遣散 姑姑守家曾遭小偷
封面新闻:从于欢一家出事后,您就担负起了守家的任务吗?现在厂里是什么状况?
于秀荣:现在厂里状况,你也看着了,荒废了。工人遣散,厂也倒闭。从他们一家出事到现在,我就守在这里,已经过了3个春节。
封面新闻:我看厂房里还有工人在忙碌?
于秀荣:那不是苏银霞他们的工人,是他们原来生意上的朋友,暂时借厂房用一下。现在苏银霞回来了,他们很快就要搬走(封面新闻注:媒体报道,苏银霞曾表示,厂房已抵押)。
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厂房△
封面新闻:这三年来,就您一个人守厂房,还有其他人吗?
于秀荣:就我一个人。我儿子在读书,丈夫在老家种地,养了四五百只鸽子,只有过年过节来一下。
封面新闻:这三年您是怎么过来的?
于秀荣:别提了(连续摆手),我现在都不想提,吃水得到其他厂挑,电也没有,点了两年多蜡烛,一天电视都没看过。今年才有了电。
封面新闻:那不能关掉大门,偶尔过来守一下?
于秀荣:能不守吗?那么多设备还在。就我守着,那变压器不也叫人给偷走了吗?
平日里,于秀荣就住在这个保卫室△
封面新闻:什么时候的事?被偷过几次,都偷了些什么?
于秀荣:就偷过一次。偷一次还不行吗,谁家老招小偷啊?(被盗事件发生在)就去年这个时候。
B.20封家书
于欢每月一封家书 出狱后会孝顺姑姑
封面新闻:于欢一家入狱后,你们有联系吗?
于秀荣:有,每个月都要见一次。他们也给我写信。于欢给我写了那么厚一摞信(于秀荣用手比划),得有几十封。
于秀荣整理于欢写给她的信件△
苏银霞也给我写。但是苏银霞写给我的,是让我替她转寄给于欢、我弟弟(于欢爸爸)和我侄女的。
他们每个月写信的数量也有要求,比如苏银霞这个月给于欢写了一封,她就不能再给她老公和女儿写了。所以有时候她就一个信封里装三封信,让我转寄。
封面新闻:于欢给您写了这么多信,都说了些什么呢?
于秀荣:没什么,都是一些琐碎事,就说他在监狱里过得挺好的,让我放心。
给他妈妈写的第一封信也是我转交的,去年写的,用了一首想妈妈的诗。我记不起来了。(编者注:于秀荣原计划向记者提供这封信件,后来发现该信件寄给了当时在山东省女子监狱服刑的苏银霞。苏出狱后,该信件并未带出。此外,经于秀荣翻看信件核实,于欢写给她的信共20封。)
于秀荣整理于欢写给她的信件△
于秀荣:于欢写给我的信,每一封都没说什么大事,就是些家里面的小事,让我注意身体,说他出狱后,会好好孝顺我。
另外就是交代我,让我多给我儿子,就是他表弟买些衣服,说他表弟高三了,得穿好一些,不然在学校没面子。
C.狱中生活
狱中存下一千多元 学英语学经济读东野吾圭
12月19日,征得于秀荣同意,记者翻看了于欢于2019年6月3日,从聊城监狱写给于秀荣的信。信中,于欢很关心表弟的学习成绩。并嘱咐姑姑,“天气热了,要注意防暑”。末了,要求姑姑给他“选几本《财新周刊》和《销售市场》”,并表示“还得再学习,今年的信息很大,经济方面的书好了解如今的形势”。
封面新闻:除了写信,您每个月也都能和于欢见上一面?他精神和身体状况如何?
于秀荣:每个月都能见上一面。于欢精神状态不错,但身体瘦了,比以前瘦了10多斤。他原来140多斤。
于欢给于秀荣写的家书△
他在监狱里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不爱看书的,现在喜欢看书。他让我捎初级英语、高级英语全套。这些书我都给他捎了。
另外,我还给他捎了余华的《活着》,还有那个谁,一个日本作家写的《解忧杂货店》(封面新闻注:作家东野圭吾),还有一本《追风筝的人》。
封面新闻:您和他见面的时候,他有说别的什么吗?
于秀荣:没说什么,也就几分钟,说不上多少话。他就说,他现在还有1000多块钱,让我别给他存钱了,把钱留起来给他表弟花。
封面新闻:他在狱中还有存款?
于秀荣:嗯。他们每个月可以花200多元买生活必需品。我每两个月给他存500元。前不久去探视他,他说存了1000多元。
工厂倒闭后,于秀荣把绿化带开辟成了菜地△
对话
苏银霞
A.于欢之变
出狱后第一次见到丈夫 儿子曾给她写8封信
2019年2月1日,山东省聊城市中院公开宣判,于欢母亲苏银霞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罚金8万元。
因之前已有两年多的拘役时间,2019年12月14日,苏银霞刑满释放。
12月18日,3年后,苏银霞第一次在监狱里探视了丈夫。晚上9点过,她才回到源大工贸有限公司的住处。
封面新闻记者与她进行了对话——
封面新闻:这次探视,您见到儿子于欢了吗?
苏银霞:没有,这次是我老公的探视时间,儿子的探视时间还没到。
封面新闻:您之前3年,见到过女儿吗?
苏银霞:偶尔还见到,她和我都在山东省女子监狱。
封面新闻:那这之前,您和儿子于欢就只是书信联系?他都给您说了些什么?
苏银霞:主要是问我身体怎么样,然后说了说他的情况。他说这两年多,他变化了很多,以前是慢性子,现在做事也快起来了。
我以前有个司机,年纪比欢欢大一点,做事效率很高的,我老让欢欢向他学习。
欢欢说,他现在已经向他靠拢了。在监狱里,他也一直在锻练,也瘦了。
(苏银霞笑着说)我回他信,问他长高了没有?他回信说,我都24岁了,还长什么个子啊。哈哈哈。
封面新闻:他总共给您写了几封信呢?第一封信是否写了一首想您的诗?
苏银霞:总共给我写了8封信。第一封信是我在入监不久后写的,是有一首诗,是用半张信纸写的。我想不起那首诗的内容了。
(姑姑于秀荣插话:那个时候,于欢知道他母亲判了3年,我去监狱探望他,每次探望都哭得稀里哗啦。我看他哭,我也哭……哎呀,你别再提这事儿,一提难受。)
B.于欢的未来
出狱后“想去闯闯”学到本事回来帮家里
封面新闻:于欢在信中,有没有说到未来的打算?
苏银霞:有。他说他在学习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后出狱了,想出去闯闯,学到知识再回来帮助家里。他在后年,2021年4月就可以出狱了。
封面新闻:他之前有在你们厂里参与管理这方面的经历吗?
苏银霞:没有。他高中毕业,本来想送他去读个专科的,但我一个朋友说,还不如就在厂里锻练,还节约时间。但他那时候年纪小,在厂里没法干管理,只能学些简单的。
封面新闻:您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下一步,怎么打算?
苏银霞:我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欠银行5000多万,其他亲朋好友也欠着一些钱。最大想法是赶紧把以前客户联系起来,从头再来。我明后天就要去南方拜访一个客户。
附:2019年6月3日于欢写给姑姑于秀荣的信
于欢给姑姑于秀荣写的信△
姑:
给爸、姐各写了封信,就麻烦您转交。第一次姐跟妈的信没收到。给她俩说一下吧。5月份XX的回信没收到么这是。也没什么消息了这。天气热了要注意防暑,还有一年刘X就要高考,成绩如何现在。有学什么特长吗。还是只以文化课为主。也没时间过问他的情况。接见的时候,让他写信给我就行。家里还得您多操劳,监控在锻造车间怎么装您拿意见。不过要选质量好的方便以后我们的管理。别挂念我,一切如旧都很好。您向刘X姐说帮我选几本《财新周刊》和《销售市场》,还得再学习啊。今年的信息很大,经济金融方面近两年的图书好了解如今形式(势)。5、6月份的杂志和她感兴趣的杂志、每期的主题。不用存钱了已经够花的。书杂志让刘X姐费心吧。
于欢
2019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