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秦国玲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餐厅的食品安全,饭菜的营养健康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和学生营养健康工作,为每一位师生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就在近日,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营养与健康学校”。
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学校餐厅于2016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配备55位餐饮员工同时为5000余师生提供就餐服务,餐厅以“4D管理模式”为依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师生饮食健康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是重中之重,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学校餐厅一直将卫生安全放在工作首位,餐具消毒、卫生清理、饭菜保温及留样都是高标准执行。
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学校餐厅执行271集团统一供货制度,所有原辅料都是由集团统一供货,既保证了原辅料的可追溯性,又保证了师生的用餐安全。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学校餐厅每周根据大数据食谱和孩子特点,餐厅主管、班长、厨师长共同研究制定一周食谱,既要保证适合孩子的口味特点,又要做到孩子身体成长发育营养均衡摄入,让每一个孩子在餐厅吃出“家”的味道。
潍坊峡山二七一双语学校以师生生命健康成长为主线,高标准实施食育课程,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打造国际化一流标准学生餐厅。2018年学校成功举办教育部课程中心试验区劳动教育课程研讨现场会,获得“食安山东餐饮服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山东省营养与健康学校”称号和“山东省中小学校星级食堂”称号。
西赣州,宝爸在商城席地而坐给孩子喂奶,工作看到后却来驱赶,理由竟然是影响商城形象。网友: 你们的行为才真的是影响商场形象!一个父亲自己喂孩子怎么就影响商场形象了?你们递上一把椅子,商场的形象不就上来了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父亲为孩子喂奶的场景本应是温馨而自然的,但在江西赣州的某商城,却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争议。宝爸席地而坐,专心致志地给孩子喂奶,然而却被商城工作人员驱赶,理由竟是“影响商城形象”。这一幕不仅让人心生疑惑,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许多人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位父亲的行为无可厚非,反而展现了现代父亲对育儿的责任感和爱心。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到育儿中来,承担起喂养和照顾孩子的责任。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理应得到尊重,而不是被无端指责。难道在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中,父亲在公共场合喂奶就会影响形象吗?
更有网友提到,商场本应是一个包容的地方,服务于不同人群的需求。试想,如果商场能够主动提供一把椅子,甚至设立专门的母婴区域,岂不是更能提升形象?这样的举措不仅能让父母们感受到温暖,也能吸引更多家庭前来消费。相较于驱赶,这种积极的态度无疑会让商场的形象更上一层楼。
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才是真正影响商场形象的行为?是一个父亲无私的爱,还是对这种爱的无情驱赶?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发声支持这位父亲,认为他是现代父亲的代表,勇于在公共场合展现对孩子的关爱。这样的声音让我们看到,社会对父亲角色的认同正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父亲同样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支持者。
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对社会公共场所对待家庭和儿童的态度的深思。在商场、餐厅等公共场合,是否应该有更多的设施和服务来满足家庭的需求?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是否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一味的驱赶?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在这个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足够友好,是否能够接纳每一个家庭的存在?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是否也能关注到人性的温暖?这不仅是商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反思的课题。
让我们为这位勇敢的父亲点赞,同时也期待未来的社会能够更加包容和理解。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都应得到尊重,每一位父母的付出都应得到认可。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你怎么看待这个事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包容!#奶爸商场喂奶#
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社区有了中央厨房,一日伙食再不用愁。”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左家塘街道营山佳园小区的林智荣老人,前段时间摔伤了腿,无法下床做饭。正愁时,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告知,街道有了中央厨房,可以送饭上门,三菜一汤搭配合理,想吃什么还可以自己挑。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林智荣加入了社区助餐点的微信群,点了餐,留下地址、电话。不消30分钟,鸡肉、青菜、豆腐,打包得妥妥当当,送上了门。
长沙市雨花区左家塘街道辖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却是长沙内城区中老旧社区面积最大、老人数量最多的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有2万多名。为了解决空巢、留守、独居,特别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街道决定搭建老年人“中央厨房”,并以此为辐射点,为老年助餐点和有需要的居家老人配餐送餐。
“依托‘街道级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采取统一制餐、集中配送服务方式,我们为辖区2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助餐点配送中晚餐。”左家塘街道民生事务办主任周楚巍介绍,餐食由外卖员或者社区志愿者、楼栋长、党员等进行配送,以无偿或者低偿的服务,实现“最后一米”服务到家。
除了配餐送餐外,中央厨房还专门设立了助老餐厅,老年人也可以选择在这里就餐,助老餐厅每天都会提供16至18样菜,荤素搭配,可自由选择。
“每天步行七八分钟,就可以享受一顿热气腾腾的午餐,有肉有菜、有饭有汤,凑在一起唠唠家常,比吃饭本身更开心。”自从有了助老餐厅,住在湘粮宿舍的蒋正宜成了这里的常客,“好吃不贵,分量还足,省去了买菜做饭的麻烦。”
左家塘街道老年人中央厨房负责人王雅表示,为了全链条全方位为老人提供营养服务,餐厅还联合医疗机构,为糖尿病、“三高”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的营养膳食套餐,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方案。
目前,该中央厨房覆盖包括街道和21个社区在内的总计22个助餐点、近100个小区,目前,在此就餐、点餐的社区老人共千余人,日均堂食100人次,每日送餐到社区、家庭120余份。
“为避免出现老年餐桌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出现运营困境,我们正积极探索‘公益+市场化’运营方式,利用错时用餐、差别定价的方式,向周边从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开放就餐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良性运营。”周楚巍表示。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9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