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年,茶饮市场的明显变化是下沉市场的内卷战渐趋激烈。红餐品牌研究院近期推出的《中国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茶饮门店数占比超半数,达50.8%,其中三线城市的茶饮门店数占比达23.4%,相较2021年上升了1.8%。同时,茶饮门店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占比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分别从2020年的10.3%、23.6%降至2022年的8.7%、19.8%。
< class="pgc-img">>从品牌上看,在下沉市场中,本就有蜜雪冰城、书亦烧仙草、甜啦啦、古茗、益禾堂等强势品牌,这些品牌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均已布局了超过2500家门店,叠加起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成熟的供应链建设,形成了较强的规模效应。值得留意的是,这些品牌均在2022年持续拓张门店,加速争夺下沉市场,比如蜜雪冰城在2022年8月全面开放全国乡镇加盟申请,拓宽了下沉战略的广度。
而下沉市场近年来也跑出了不少新锐茶饮品牌,比如来自甘肃兰州的放哈、海拔高地西藏拉萨的阿刁·茶饮、青海西宁的宝葫芦西北茶食铺,上述品牌均有着较好的市场反馈,其中放哈还在2022年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拿到了千万元级别的投资。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们在下沉市场的密集布局,也意味着下沉市场已得到了充分的用户教育。而随着一、二线城市的茶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此前主攻三线以上城市的茶饮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纷纷转而向下竞争。喜茶于2022年11月宣布在非一线城市开展加盟业务;奈雪的茶则加速铺开面积更小更灵活的pro店,其更于2022年收购了乐乐茶,或有借助乐乐茶开放加盟之意。这些品牌降价之后下探至中端价格带,对盘踞于下沉市场的古茗、益禾堂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下沉市场,再起硝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具体至下沉市场的市场空间,红餐大数据显示,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每万人茶饮门店数分别约为4.87家、4.40家、4.42家,与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有着一定的差距。
< class="pgc-img">>但是,三四五线城市的每万人茶饮门店数与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差值并不大,可见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茶饮市场并非蓝海,当地已存在相当数量的茶饮门店。换言之,从业者需要谨慎判断下沉市场的品类红利,并采用恰当的策略去做下沉拓店。
(作者:红餐品牌研究院)?
过不管再怎么说,院线票房不理想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之相反,国产网大倒是收获颇丰。
仅1月,某奇异4部网络电影新片分账票房过千万元,打破单月纪录;
某酷上线的“怪兽”大片《大蛇3:龙蛇之战》首日票房就有353万元,创2022开年首日单平台最高分账纪录。
< class="pgc-img">>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网大的存在感越来越高,不仅分账票房成绩亮眼,也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型电影。
下面咱们就来聊聊2022年至今最卖座的10部网大,它们中有的依旧是在蹭IP,搞拙劣模仿,但这种片子就是赚钱了:
< class="pgc-img">>TOP10:《猎毒者》
分账票房:1856.6万
豆瓣评分:未开分
站着就能躲子弹这种神仙剧情,真的很久没看到了,而这样离谱的桥段就出现在了《猎毒者》里。
《猎毒者》是今年的网大票房第10位,电影上线后起初势头并不好,但是在多方联合营销下,倒是也有一个不错的成绩。
< class="pgc-img">>但网友对它的评价也很直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片名就能看出,这是一部显而易见的“扫黑片”,但是其桥段之敷衍,剧情之离谱,真的是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部“扫黑片”。
电影是以海南禁毒三年大会战为背景,讲述了缉毒队长和一伙贩毒集团斗智斗勇的故事。
原本一个很“正常”的扫黑故事,没想到电影里呈现出来的却是从头到尾的不合理,比如反派的女儿突然就染上毒瘾了。
< class="pgc-img">>人物塑造上也是怎么简单怎么来,戴着墨镜和大金链子的就是坏人,警察永远都在摸耳机。
为了强调男主的“悲剧主人公”形象,还在中途穿插了一段女朋友一个人跟踪毒贩偷听到绝密信息,然后被杀害的故事。
< class="pgc-img">>这段牺牲编的也太硬了。
很多看似隐藏很深的大boss级别的人物,在影片的后半段都是直给的。
上来就是某警察,指着小白板上的名字说这个谁谁谁我们已经查清楚了。敢情如果这么好查,那前面的部分都在干嘛?纯看打架吗?
< class="pgc-img">>除了故事稀烂,打斗的镜头也是晃得人头晕。
不过这部电影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在展现贩毒网络的时候倒是有一定的科普效果,就是展现的形式太无聊了。
< class="pgc-img">>TOP9:《我不是酒神》
分账票房:1867.8万
豆瓣评分:4.4
这是一部看到片名就让人“脸红”的电影。
模仿的也未免太拙劣了吧?!《我不是药神》?《我不是酒神》?
但当我去认真了解这部电影之后,发现它初衷并不是模仿《我不是药神》,而是《别叫我酒神》的衍生变形版。
< class="pgc-img">>《我不是酒神》讲的主要是一南一北两个和酒有关的人的故事。
宋晓峰饰演的东北酒厂员工,开场就遭酒厂老板骗钱,20万存款说没就没。
林子聪饰演的南方酒业销售代理因为太能喝导致工作疏忽丢了工作。?
因为一通电话,一南一北两人意外相识,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人生,都想通过欺骗对方来获得“新生”,爆笑的故事就从两人互相欺骗展开。
电影总的来说和大部分质量平平的喜剧电影一样,就是一部超长版的小品,所有的桥段和套路都是我们熟悉的味道,基本就是看到一点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那种。
< class="pgc-img">>不会有什么惊喜,当然要说很差也不至于,就是姜晓通一贯的风格罢了。
比如忽悠老年团到工厂里开始忆青春;
比如林子聪装大款住五星酒店结果在路边小旅馆被发现,狼狈逃走的画面等等。?
影片的前半段笑点虽然套路,但是也确实能够逗乐观众。
可到了后半段,电影就开始掉进“小品”的陷阱,强行HE,强行上价值。
为了让电影有一个合家欢的结局,舍弃了基本逻辑,导致故事后面的走向越来越迷。
< class="pgc-img">>在能看的喜剧片这么少的情况下,这部电影算是可惜了。
< class="pgc-img">>TOP8:《龙云镇怪谈》
分账票房:2098.9万
豆瓣评分:4.9
小成本恐怖片一直以来都是网大里的热门选手。
因为比起院线电影,网大的创作空间相对大一些。
电影以江湖术士解谜破案为主线,讲述民国初年的龙云镇上接连出现少女被杀案件,巡捕队林队长和“江湖义士”计连营联手追查真凶的故事。
< class="pgc-img">>开篇3分钟,可谓冲击力极强。
以说书人的口吻,带出龙云镇20年四大奇案之一的“拍花案”,也就是拐卖儿童案。
等找到这30多个儿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关在笼子里,有的被做成了“摆件”,还有的被炼成丹药。
< class="pgc-img">>案件好不容易解决,镇子也有了20年太平日子,但近段时间,又连续发生了14起奸杀案,镇子风雨再起。
其实单从故事角度来看,《龙云镇怪谈》算不上烂片,逻辑基本能够自洽(注意只是基本)。
机关,幻术,易容,古彩戏法这些都是国产恐怖片里常用的招儿,恐怖桥段也做得颇为惊喜。?
< class="pgc-img">>编剧崔走召在2021年还有过爆款《兴安岭猎人传说》(豆瓣5.9分),不过这部显然差了一截。
但是电影存在一定程度模仿《河神》的痕迹,无论是主角的身份设置,还是背景或者帮派斗争,都很相似。
此外电影还融了很多梗,比如查着查着案突然出现的“斧头帮”;
< class="pgc-img">>比如两个帮派约架时比谁更狠;比如突如其来的“童子血”;
< class="pgc-img">>还有,虽然在镜头上已经颇有电影质感,但是大部分演员的演技还是很生涩,看起来不容易入戏。
< class="pgc-img">>TOP7:《亮剑:决战鬼哭谷》
分账票房:2139.9万
豆瓣评分:4.5
要说蹭IP最无下限的,非国产网大莫属。
在这之前有多少打着“聊斋”标签的乱七八糟电影就不说了,这部倒好,直接用上了“亮剑”。
其实电影也是煞费苦心,找来了很多剧版演员,比如由力饰演的孔捷,张北光饰演的楚云飞,战卫华饰演的张大彪,王全有饰演的丁伟。
< class="pgc-img">>就是没有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影版的李云龙是由李梦男饰演,不过不重要电影里李云龙就不是主角。
电影选取的是剧里攻打平安县城这段。
“二营长,把我的意大利炮拿出来。”“整个晋西北都乱成一锅粥了。”
< class="pgc-img">>在剧里,李云龙的妻子秀琴被日军当做人质,原本想以此要挟李云龙,但为了大局,李云龙还是对着秀琴所在的城墙高喊“开炮”。
这个场面,现在看依旧会为之动容。
不过电影里没有秀琴,主要的故事变成了李云龙率领的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被困的日军在等待救援的时候,我方和前来支援的日军展开的一次次阻击战。
< class="pgc-img">>虽然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几乎一直都在打,但是观感却不佳。
剧情随便敷衍,牺牲智商不说,楚云飞的配音和口型很多都对不上,看起来就更奇怪了。
< class="pgc-img">>且不说院线电影里战争片佳作就少,这种光是靠蹭的“挂羊头卖狗肉”的网大就更不要说了。
< class="pgc-img">>TOP6:《老九门之青山海棠》
分账票房:2154.4万
豆瓣评分:4.0
盗墓笔记是个大IP,无论是在剧集还是网大里,随便拍拍也能有不少人看。
比如前文讲到的《开棺》,但是那部还算是蹭蹭热度,这部《老九门之青山海棠》就是光明正大的蹭IP了。
这部电影是《老九门》的前传,讲的是少年张启山为父报仇初入长沙恶斗军阀和神秘怪物的故事。
< class="pgc-img">>从这个简介就能看出来,这电影几乎和原著没啥关系了。
故事要从少年时代的张启山说起。?
因为张家人血脉的奇特,他和他父亲以及部分张姓族人被汉奸左谦之关押在日本牢房里,他们想要从张家人身上提炼“变种人”基因。
在他们的虐待下,张家这族都惨死,只剩少年张启山一人。?
的长大后的张启山为了复仇,主动接近左谦之。
一边是替父报仇,一边是莫名其妙的争夺账目,两条线同时进行,却一条都没讲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剧中的几个主角也都很没有辨识度,张启山和张日山在服装相似的条件下,看起来真的是傻傻分不清。
戏服扮相的二月红,真的很容易让人吓一跳。和改造过的“生化人”不相上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让人惊喜的是,电影里的大反派请来的是香港影视圈里知名的反派演员骆达华,他在《陀枪师姐2》里的“鲍国平”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TOP5:《东北告别天团》
分账票房:2162.9万
豆瓣评分:5.9
又是一部网大喜剧片,《东北告别天团》不仅在票房上比《我不是酒神》高,评分也是上榜这10部电影里最高的。
多久没有在豆瓣上看到接近及格分的喜剧片了,无论是网大还是院线电影。
《东北告别天团》依旧是一个扎根东北的喜剧片,不过设定上却不常见。
< class="pgc-img">>影片讲述的是在东北从事着白事行业范大明白,接到了一名叫做牛硬朗的豪华大单——三百万的葬礼。
在办葬礼的过程中,范大明白和牛硬朗才发现,原来二人之间的渊源不止如此……
电影里有很多台词上的反转,每个人的打脸都来得如此之快,让人忍不住发笑。
< class="pgc-img">>比如“二手玫瑰”梁龙的那句:
“妈呀,这活我要接,我的歌迷该怎么看我?
就这点钱,我最多唱一宿啊。”
另外,电影里还有很多对经典电影的致敬,像是直接体现的《教父》,披头士海报,挂在墙上的《入殓师》,还有《阿飞正传》。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兼主演崔志佳,喜剧演员出身,拿过小品大赛的一等奖,跟着拍过央视大戏,在舞台剧上也有尝试,不过他还是喜欢喜剧。
< class="pgc-img">>这部《东北告别天团》之前,他导演过的网络喜剧片就有4部,但是从质量上看,这部有明显进步,也是最好的。
反转可以说并不生硬,而且尽管是段子大集合,但也让我们看得不那么尴尬,还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尽管是很多院线喜剧片,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些要求。
< class="pgc-img">>看来观众也不是不爱看喜剧片,只是喜剧片也要有最低标准。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部电影在画面和呈现上,已经跳脱出了一般网大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电影。
对于网大来说,这个评价应该是最高评价了吧。
< class="pgc-img">>看起来,国产纯喜剧片倒也不是没救。
< class="pgc-img">>TOP4:《开棺》
分账票房:2445.3万
豆瓣评分:5.0
如果以电影海报来估计分数的话,《开棺》的评分算是出乎意料了。
这种看起了只有3.4分的海报画风,最后居然能够拿下5分,虽然5分也并不高。
《开棺》从片名到预告片,都给人一种这是一部盗墓题材的电影,而且电影还找来了《龙岭迷窟》里的几个配角演员。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影片在营造氛围上是一把好手,开篇盗墓时候遇到的千年女尸;
办葬礼时“死人”突然破棺而出;
< class="pgc-img">>因为幻觉看到的女鬼勾魂的场景;
还有几人相继死亡的离奇场景,像是嘴巴里长出了腐生真菌,都被钉入了摄魂钉等等。
< class="pgc-img">>但事实上,这是一部正儿八经的悬疑推理片。
可惜的是一旦和推理沾点边,少了“故弄玄虚”,这部电影的质量就直线下滑,各种无脑没逻辑的桥段轮番上,案件的真相也是非常好猜。
< class="pgc-img">>警察的设置,在这部电影里除了男主,其他每一个都是拖后腿的存在。
< class="pgc-img">>沈大哥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
就更不用说女主糟糕的演技和几乎每个场景都在穿帮的道具。
< class="pgc-img">>总的来看,这部电影只拿到5分,倒也不冤。
< class="pgc-img">>TOP3:《张三丰》
分账票房:2477.7万
豆瓣评分:4.4
继去年多部网大以射雕等武侠IP为主题后,今年又有网大将魔爪伸向“武林中人”,这次“遭殃”的则是武学宗师张三丰。
果不其然,这部由吴樾、柳岩主演的电影《张三丰》就在一片骂声中收获4.4分差评。
< class="pgc-img">>评分如此低的原因很简单:
人不对、剧情也不对、哪哪都不对!
先说人;
影片将背景设在南宋末年,讲述少年张三丰的故事。
都说是少年了,本片里扮演少年的却是47岁的吴樾。
< class="pgc-img">>在与角色设定有着巨大差距之下,吴樾的张三丰形象让人很出戏,在镜头聚焦下一次次暴露的抬头纹,只能一次次降低外界观感。
女主柳岩扮演与张三丰有一定情感瓜葛的魔教圣女。
< class="pgc-img">>贯穿全片,她基本是以两套美艳造型来回出镜,并总是在镜头有意无意地秀身材。
但除了这套常规操作外,在一些需要演技张力的戏份里,柳岩却呈现出崩坏到如哭笑不得的表情,实在是让人无语。
再来,则是毫无诚意的剧情;
主线剧情看着就很“似曾相识”。
< class="pgc-img">>片中,柳岩饰演的魔教圣女为营救被关押牢底的大魔头父亲而奔走,男主则分别与这对魔教父女产生纠葛,这还不止,男主的背后还有一个对其暗怀情愫的小师妹...
这样的几乎套用《笑傲江湖》设定,恐怕让后期制作把片名换成“令狐冲”也不会有违和感吧?
而或许是“生怕”观众想不起来《笑傲江湖》,编剧甚至设置一段柳岩cos林青霞版东方不败喝酒的画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此外,影片还有一些奇葩槽点,比如女主饲养的那只奇葩宠物。
这是一只比人大得多的大蚯蚓!
< class="pgc-img">>姑且不论蚯蚓为何会变异成如此,只论粗糙特效营造的丑陋画面,就让人泛起一张地铁老人脸了。
相比之下,影片为数不多的亮点或许只有前武术冠军吴樾的动作戏和柳岩的身材吧。
< class="pgc-img">>尽管因经典IP和柳岩、吴樾的一定号召力,该片最终还是有超2000万的分账票房。
但4.4分的评分和满满的槽点,还是躲不开两字评价:
烂片!
< class="pgc-img">>TOP2:《大蛇3龙蛇之战》
分账票房:3060.5万
豆瓣评分:3.7
《大蛇3》这部电影出来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的当下反应是:
这电影居然还有3?!?!
《大蛇》是一部系列电影,首部上线于2018年,简单来说是一部怪兽冒险片。
< class="pgc-img">>在当时那个怪兽网大还没有这么泛滥的时候,这个创意可谓是吸引了不少人,第一部以分账票房5078.4万元成为了当年网大票房榜TOP1。
尝到甜头的主创团队在一年后又赶制出了第二部,票房依旧喜人,以3256.7万的分账票房位居票房榜第二。
< class="pgc-img">>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这第三部拖了3年才上线,但是辣眼和离谱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从票房数据来看,这部系列第三部依旧有市场。
< class="pgc-img">>故事的背景还是设置在荒岛,因为施工队盲目开发未知岛屿,惊动了岛上的两大凶悍生物惨遭团灭。
利欲熏心的开发商,为了不让钱打水漂,于是组局邀请众人登岛探险。
就这样,一场血腥的王者对决,逐渐拉开帷幕!
< class="pgc-img">>从故事简介来看就知道这又是一部不怎么需要费脑子的电影了,主角光环,各种buff,毫无逻辑的剧情进展,电影里还能看到各种怪兽电影的梗。
相比前几部,《大蛇3》在演员阵容和特效上都更花功夫。
< class="pgc-img">>找来了曾经的女神陈紫函加盟,怪兽的数量和品种也变多,其实从片名也能看出来:龙蛇之战!
到了第三部,变成了大蛇和恐龙的决战了!就问你,有没有点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味道?
< class="pgc-img">>但这部电影也不全是缺点,至少特效进步了。
< class="pgc-img">>TOP1:《阴阳镇怪谈》
分账票房:3944.8万
豆瓣评分:5.4
来看看拿下上半年网大票房冠军的是什么电影。
不卖关子,就是最受观众喜欢的恐怖惊悚题材《阴阳镇怪谈》。
这部电影真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开篇即高能”,仅仅是前半部分,就几乎把我们熟悉的所有民俗鬼怪故事都展现了出来。
像是死人亲自上门买棺;
< class="pgc-img">>鬼不会弯腰只能倒立找人;
< class="pgc-img">>还有扎的纸人半夜复活杀人;
< class="pgc-img">>不管最后怎么合理解释这些惊悚桥段,但至少在恐怖刺激这点上,做得很成功。
电影围绕阴阳镇“生人勿进,活人莫出”的传闻展开,营造了各种惊悚氛围,就算是知道是杀人案件,但能把每一种死法都做得如此恐怖,也不容易。
< class="pgc-img">>更难得的是,相比蹭IP,搞拙劣模仿,至少这部电影有想要讲一个好故事。
剧情讲述憋宝人阎阳一和宝葫芦误入一座小镇后遭遇各种离奇事件,并无意中发现其中隐藏着惊天阴谋的故事。
< class="pgc-img">>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张涛,可是公认的以小博大的好手。
代表作是《道士出山》系列,第一部以28万的制作成本,获得了全网票房2300万的收益,成为互联网史上的票房巅峰神话。
之后的《道士出山2》也以50万的成本收获1500万的票房。
< class="pgc-img">>《道士出山》后,他又开发了《阴阳先生》系列,第一部仅在点映期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这次的《阴阳镇怪谈》也拿到了2022年度上半年的票房冠军,而且超出第二名近1000万。
不愧是互联网点映惊悚喜剧片的开拓者。?
从以上10部来看,除了2/3部能看出想要把电影拍好之外,要么以猎奇为噱头,要么是毫无底线的蹭IP搞情怀,大都很离谱。要是按照普通电影的标准来看,大都会被打进烂片的牢笼。
但网络电影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打破了空间和群体的壁垒,让影迷付出的成本大幅压缩。对于特殊时期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因此网络电影得以拥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
但粗制滥造捞完就走,永远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这也不是影视产业该有的态度。
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多好好讲故事,努力提升制作水平的好电影出来。
< class="pgc-img">>青石电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前中国消费广阔的市场规模与较低的集中度、标准化程度以及连锁扩张难度是目前餐饮行业发展突破瓶颈所面临的核心矛盾。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2023餐饮调查快报》样本数据显示,2022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有超过八成的连锁企业单店平均销售额明显下降,四成连锁餐饮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50%以上,“不求赚钱,只求存活”成为了餐饮业的主旋律。
个别样本企业表示,曾遇到过一天都没有客人、没有订单的情况,但与单体店相比,情况略好。
作为有一定品牌号召力的连锁餐饮,以九毛九、蜜雪冰城等企业代表与单体店相比,会在人员调配、供应链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团队也会有更强的韧性去坚守。
展望未来,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在供需端的调节下,2023年连锁餐饮行业品牌的工作重点依旧会在保持平稳发展,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行稳步扩张。
小餐饮企业现状与连锁化优势
零售、住宿、餐饮成为疫情后首批复苏的行业,大众消费需求明显,使其进一步成为餐饮业的消费主流。
餐饮企业间的合并重组持续增强,异地扩张及改制步履不停,餐饮集团化、连锁化发展仍然是大趋势。
疫情后的餐饮行业经历了空前的大洗牌,管控下的堂食限制,门店食客减少,供货不稳定,骑手数量不足等问题,让一批无法抵抗风险的中小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纷纷退出市场。
相比之下,连锁餐饮品牌则更具韧性。
标准化是餐饮品牌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餐饮企业需要有一套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以及服务体系。
连锁品牌拥有比较稳定的供应链条
在多重不确定性之下,仍然能够保障采购、仓储、运输、制作、配送,维持门店的正常运营。
连锁品牌通常都有一套标准化体系
更有效率地实现标准化和控制所提供服务和食品的质量,同时能有效管理合规事宜。
连锁品牌通常市场占有率提高,规模效益明显
随着门店的不断扩张,规模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为其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在疫情管控放开之后,连锁餐饮企业仍然具有更强的风险规避能力。
连锁品牌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共享
通过共享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得企业间资源共享,减少浪费现象。
连锁品牌自带广告效果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风格的装修、布局形式,进行规范化管理,固定的模式自带视觉推广效果。
连锁品牌抗风险能力较强
加盟连锁是经营发展模式的大趋势,疫情防控期间,该模式的抗风险性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主要原因是连锁模式可提高对供应链的控制程度,使企业总部和旗下各连锁餐厅得以综合发展。
数字化发展趋势
除连锁品牌自身的优势外,仍有其他客观因素推动我国餐饮连锁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后门店客流回暖,消费者外出就餐需求增加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各地陆续加速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各领域活力稳步提升。
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市场都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回暖状态,消费者外出就餐需求增加,餐饮客户流量有了明显回升。
数字化普及推动连锁餐饮发展
餐饮行业发展从前端消费者运营 (人) 、产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货)、门店经营管理(场)都已经需要数字化设施来支撑,具体表现在私域运营、订单完成与归集、门店运营、门店订货、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系统、数据与信息。
宏观政策支持
从国家政策和社会大环境来看,餐饮业已迈入平稳期,加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性,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复工稳岗是目前的政策取向。
另一方面,餐饮业还是经济农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畜牧业产品的最直接变现的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
连锁化程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21年餐饮门店连锁化率(将3家以上同品牌门店定义为连锁门店)为18%,较2020年的15%提升了3个百分点。
但相较美国和日本等成熟市场,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较大差距。
连锁化趋势发展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某团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3%提高到18%,说明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在逐年提升。
从品类排名看来,2021年饮品的连锁化率最高,其次是面包甜点和国际美食。
2021年连锁化率分别为41.8%、25.8%和23.8%。
从品类增速看,饮品、烧烤及小吃快餐增速位居前三,其中饮品店连锁化率提升最快,从2019年的31.5%提升至2021年的41.8%。
< class="pgc-img">中国餐饮连锁化率相关数据
>2022年,通货膨胀加剧,原材料、人力、运输等成本不断上涨,导致大量餐饮品牌无力支撑。
某查查数据显示,过去的2022年,全国共有51.9万餐饮店倒闭。
但与此同时,不少以加盟为主的连锁餐饮品牌,在疫情之下仍然呈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有的破产关店,从高峰跌入谷底,有的突出重围,以成倍的开店速度狂奔。
餐饮连锁的尽头在哪里?未来餐饮在经营和管理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挖掘的新机遇?
< class="pgc-img">部分餐饮品牌连锁化发展情况
>连锁化趋势地域分布情况
从市场分布来看,品牌将在二三线城市持续下沉,获取新增量。
在下沉市场中,以蜜雪冰城、华莱士等为首的大批平价品牌,持续在二三线城市拓张门店,加速争夺下沉市场,比如蜜雪冰城在2022年8月全面开放全国乡镇加盟申请,拓宽了下沉战略的深度。
被誉为“下沉市场开店王者”的华莱士,在全国已有接近20000家门店。
这些品牌的成功吸引了不少新锐品牌迫切地想一同瓜分下沉市场这块蛋糕,比如来自甘肃兰州的放哈、海拔高地西藏拉萨的阿刁·茶饮、青海西宁的宝葫芦西北茶食铺,上述品牌在小试牛刀的过程中均有着较好的市场反馈,其中放哈还在2022年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拿到了千万元级别的投资。
随着一、二线城市的餐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此前主攻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茶饮品牌如喜茶、奈雪的茶纷纷跳出一线城市,开始转变思维模式,重建管理模型。
这些品牌降价之后定位下探至中端层,压力给到了长期盘踞在下沉市场的古茗、益禾堂、一点点等品牌。
< class="pgc-img">部分品牌下沉战略布局
>拥有一批成熟且经验丰富的加盟商,确实能够帮助餐饮品牌在下沉市场获取到更多的红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方就可以放松管理。
由于加盟模式自身的市场机制缺陷,依旧会给餐饮品牌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1、食品安全,质量把控方面相对欠缺。
2、对价格敏感影响长远定价策略。同时,市场越往中下层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对价格敏感意味着电商变现中定价不能太高,将不利于品牌未来的定价策略。
3、熟人推荐影响消费决策:对于部分下沉用户来说,他们更信奉“小圈子”,重视熟人间尤其是熟人意见领袖的选择偏好及行为表现,不少人愿意为“安利”的商品买单,纯属出于情谊上的支持,“老铁经济”得到印证引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