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4-25 07:32 | 掌上黄岩
最近台州奶茶界出了大事,不少知名奶茶店被曝出问题,真的是让大伙儿瑟瑟发抖。
那么,黄岩的奶茶业食品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呢?黄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全区奶茶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目前,共检查奶茶店200家,责令整改117家,立案19家。
主要检查辖区内知名连锁店、学校周边奶茶店、已曝光的品牌店,重点检查证照持有和人员健康证落实情况、食品保质期限、所购食品及原料索证索票、相关添加剂的采购及使用、环境卫生条件、三防设施设备等。
以下19家店铺涉嫌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
(过期食品原料已被执法人员当场予以扣押)
使用过期食品原料进行食品生产销售,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行为,以上违法店铺已被行政立案,将面临行政处罚。
(原标题《曝光!黄岩检查200家奶茶店,半数以上需整改,19家被立案》 编辑 金晨)
个充满治愈感的小确幸行业
在疫情后反弹迅猛
记者独家获取了济南上半年奶茶外卖的数据,从大数据看济南奶茶外卖,跟你预计的一样吗?
1.与疫情前的2019年12月相比,2020年6月济南市茶饮外卖单量全面复苏,整体单量实现近15%的增长;
2.4月、5月、6月,济南茶饮市场外卖单量持续升温。从疫情相对平缓的4月起,济南茶饮市场整体外卖单量连续增长,4月、5月、6月平均月环比增速超过20%;
3.阿水大杯茶等品牌最受济南人青睐。据外卖数据,济南人最喜欢的茶饮品牌为阿水大杯茶、沪上阿姨、CoCo都可、喜茶、7分甜(排名不分先后);
4.窑头路、高新区万达广场、恒隆广场等3个商圈的市民最爱点茶饮。
在“嗜甜星人”史汶可眼里,随手一杯的“快乐肥宅水”是“日常续命品”,在她尝试了蜜雪冰城4元钱一杯的冰鲜柠檬水后,仿佛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柠檬的酸味从鼻腔冲到天灵盖,解渴又提神。这个号称“10元以下无对手的”品牌,最近扩张势头正猛,在西市场商圈刚开了两家店,加上此前已有的一家,形成“合围”之势,令不少周围的茶饮店“瑟瑟发抖”。
很多人想不到,疫情后回暖最快的,是一个看似体量不大却充满治愈感小确幸的行业。疫情过后,喜茶等“头部奶茶品牌”步入“30元时代”,经过去年的猛力突击,它们在济南的布局已基本成型。而与此同时,8-15元区间的中端茶饮市场却鏖战正酣,除了外来户蜜雪冰城、土著阿水大杯茶等,十几年前将奶茶概念引入济南的旺客团队也重出江湖,带着新品牌加入更注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下沉市场”的“厮杀”中。
300米内开3家同一品牌店 店主表示毫无压力
4元钱一杯的柠檬茶居然味道还不错,好奇心驱使史汶可格外关注起这个“整张菜单都没有超过10元饮品”的品牌。观察结果是,无论她什么时候路过,店里进出的人流总是不断。她还买了几乎人手一个的冰淇淋,大小几乎是隔壁洋快餐的两倍,却只要3元钱。
“冰淇淋味道还不错,安利。”史汶可发了张自拍到朋友圈,“虽然比不上大牌,但3块钱一个啊,性价比真的可以了”。她想起来“雪糕界的贵族”钟薛高的创始人曾经说的,吃雪糕不能改变人生,但能给你10分钟的快乐。于是在这一刻的“小确幸”里,她明白了像蜜雪冰城一样的平价奶茶存在的意义。
而疫情影响下的消费降级,则让更多人开始走进平价奶茶店。就像发源于台州的古茗、来自成都的书亦烧仙草,以及深耕山东市场的阿水大杯茶,都是这个区间的典型代表——价格亲民、包装好看、品质靠谱、情感温暖。
在“头部奶茶品牌”冲向各个商场的今天,客单价6元左右的蜜雪冰城,性价比依然一骑绝尘。
32岁的小镇青年马涛是西市场两家蜜雪冰城门店的老板,5年前,嗅到茶饮店商机的他在纬十路上开了家蜜雪冰城。他对蜜雪冰城的定位很清晰:冰淇淋3元,柠檬水4元、珍珠奶茶6元,雪顶咖啡6元、杨枝甘露8元……他还透露,市面上烧仙草概念正当红,下半年店里也会做这类产品的升级。
虽然不常在济南,但马涛对所在商圈的发展了如指掌,出于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他租下了一间跟老店仅隔200米距离的商铺,端午节的前一周,新店开业了。几乎是同时,在西市场商圈,一个90后的小伙李力加盟了蜜雪冰城,在经二纬九路口旁开了一家新店,他称自己是社区店,与马涛的商圈店覆盖人群不同。
300米的范围内接连开了两家蜜雪冰城,马涛觉得没什么压力,如果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两家店是在合力“厮杀”。他认为自己的新店位置极佳,与老店强强联合,能达到“1+1>2”的效果;而李力那家店的出现则更能让人加深对品牌的印象,也有促进作用。
“30元钱一杯的奶茶谁能天天喝得起?”
“不仅是我,大家都在忙着开新店。我认识的老加盟商里,几乎没有闲着的,都开启了疯狂找店模式。”马涛说,自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店面,而疫情期间市场留下了一些空间,一些店面倒闭,让他“有机可乘”。实际上,不仅是蜜雪冰城,疫情的催化,让很多本就不太能“打”的小玩家提前离场,原本很难拿到的位置或者很贵的铺位,就此空了出来。
尽管走薄利多销路线,但人们对蜜雪冰城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有的因为觉得性价比高,称之为宝藏奶茶,但有些人觉得味道实在一般,“一股子酱味”。
而对这些质疑,马涛也有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奶茶就不能分等级呢?那些大牌(产品)是健康,可一杯30块钱,谁能天天喝得起呢?我们虽然是用水果酱,但食品安全也是有保证的。”
实际上,与自家品牌同台竞技相比,马涛更警惕的,是这300米“射程范围”内的另4家茶饮店,其中就有来自阿水大杯茶的“虎视眈眈”。因为,无论是什么段位的茶饮店,在济南发展,都无法忽视在省内拥有800多家门店的阿水大杯茶。作为济南本土品牌,它拥有深耕多年的影响力。对于马涛来说,一条马路之隔的阿水是他明面意义上的竞争对手,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晚上10点,当他跟店里的伙计百无聊赖地坐在门前吃着夜宵,对面一个窗口大小的阿水大杯茶前的人依然络绎不绝。有趣的是,马涛见过很多顾客从对面买了茶,再来买他的冰淇淋,这让他觉得,他的店还是有竞争力的。
“茶饮市场现在已经延伸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了,消费的年龄也在逐渐扩大,不再是以前的冲动性消费产品了,其中8-15元区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阿水大杯茶内部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同样的信息在美团外卖数据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济南茶饮的主流用户群体为18-40岁之间的女性,济南人最喜欢的茶饮品牌为阿水大杯茶、沪上阿姨、CoCo都可、喜茶、7分甜(排名不分先后)。而这些品牌里,除了喜茶之外,其余的主打产品单价都在8-15元的区间之内,由此可见竞争的激烈程度。
旺客团队归来第一件事是“降糖”
今年夏天,济南的茶饮市场又杀回了一位“前辈”,那就是十余年前曾经风靡济南大街小巷的旺客。半个月前,它的创始人之一石泉华又回到了文化东路,在第一家旺客的那排门头房里,他带着新品牌茶小茗回来了。
旺客是90后少男少女们心中的“青春记忆”,2006年,它在山师北门对面的公交站牌下开了第一家店,此后的七八年时间里,只要在济南人流量大的地段,都有它的身影,最多时门店数量近百家,一家店一天能卖3000多杯。那时,它的饮品种类堪称丰富,香芋、香蕉、巧克力、草莓口味的奶茶,都能点到。当然,现在看来,它的卖相和经营方式非常简陋:加工好的奶茶粉末加茶和水冲兑而成,这也是服务员一般会猛摇一通再递给顾客的原因。
回想起旺客疯狂扩张开店的时期,石泉华坦言有些被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对加盟店的管理和产品的升级迭代,导致旺客没能保持住长久的生命周期。2013年以后,济南街头的旺客逐渐被其他店取代,阿水大杯茶、CoCo都可等更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7年后,奶茶市场已是群雄逐鹿,筹备多日的石泉华又回到了文化东路,今年7月6日,茶小茗正式开业。靠着爆款产品小茗大满贯,很多美食达人前来打卡。石泉华变了,他用雀巢纯牛奶和新鲜水果替代了多年前的奶粉奶精;他又没变,细看菜单,定价在6-16元之间,他还是想做个人们天天喝得起的实惠的茶饮。
过去,人们只是渴的时候买来一杯,现在,奶茶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的“快乐肥宅水”,除了好喝还讲究颜值。石泉华为茶小茗请了上海的团队包装,日后即便是开放加盟,合作方式上他也有更谨慎的打算,分店的店长和督导也在培养中。他坦言,茶饮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自己在阔别多年后又回来,他觉得还不算晚。
石泉华关注到,茶小茗开业后,收到最多的反馈信息就是“甜”。他觉得“济南人的口味变淡了”。他连夜跟团队进行了配比的调整,以小茗大满贯为例,如今人们喝到的,已经是糖度降了一半的,即便如此,“太甜了”的反馈依旧存在。他开始左右为难:甜度降太多,遮不住茶的苦涩和奶腥味,客人的反馈就会从“太甜”变成“难喝”,于是他跟店员们作了交代:点单时,务必对甜度做提醒。
石泉华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他不想重走之前的弯路。而重视顾客的反馈、不断推陈出新,也是平价奶茶在面对“头部奶茶”竞争时,依旧不被抛弃的原因之一。
换言之,对茶饮品牌来说,精神内核延展、服务内容升级、顾客沟通迭代、品牌形象刷新,是永远不能停止的动作。
(文中史汶可、李力为化名)
(数据来源:美团外卖)(济南时报 记者:薛冬 摄影:王锋)
月10日是今年日铸茶春茶炒制的第一天,李亚根醒得格外早,经过一年的休整,炒茶机能否正常开机,炒出的新茶能否达到预期……一直萦绕在心头。
索性早些去车间,再检查一遍。七时许,炒茶机的轰鸣声响起,茶叶的清香弥漫开来,李亚根踏实了下来。
李亚根,从事茶叶业40年,绍兴玉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天生就是做茶叶的料。”熟悉他的朋友都这样评价。
做茶人的“苦”,他都吃过
翻开李亚根的人生履历,他的命运始终和茶叶联系在一起。
40年前,16岁,稽江乡生产队里做红茶;21岁,开始承包茶厂,先后做过粗制茶、精制茶。
“哦,那个挺肯干的车头村的李亚根啊。”“住在漏风的厂房不怕蚊虫咬;老鼠都在床上做起了窝,半夜了夫妻俩还在为采购来的茶叶翻青。”稽东镇周边的大桥村、平阳村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李亚根都有印象。
跟他提起那些往事,李亚根心里很平静,说这些小插曲就像天上飘过的一朵云彩。
苦且不说,还有心累。茶价低,销售难,像一条条鞭子,抽打着他的神经。2013年,出口珠茶行情大跌,茶企倒闭如“过山车”,李亚根也深受其害。象山一家茶叶采购厂家倒闭,老板“跑路”,他的300万元茶叶款也打了水漂。“那是我的一次空前危机。”
“钻子头”钻出的新天地
山里人形容脑子灵活,做事顶真的人叫“钻子头”,李亚根很“荣幸”从小就被乡亲们送上了这个雅号。
2013年的那次危机后,有人劝他宣布破产,他的“钻子头”脾气上来了,“这样会害了许多帮助过我的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拼死也要坚持下去。”
2018年,他从立顿红茶畅销全球的案例中受到启示:辛苦炒制的茶叶无人问津,何不开发新产品,让一年四季的茶叶都成为“宝”?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亚根结识了台州的一家奶茶厂商,对方也急需茶包为奶茶配套。没有生产经验,没有成熟技术可以借鉴,可他的“钻子头”劲头上来了,谁也拦不住,立马赶到中国轻纺城买来了无纺布,购置了一台茶叶包装机,经反复试验,终于诞生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包小包装茶包。
然而,茶叶包装机经常出故障,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是破包,就是这包是2克,那包是3克。“有一次去台州奶茶厂送产品,质量验收员用手指着我脑门咆哮,这样的东西也敢拿来,以为你和厂长关系好就可以乱来。”这事给李亚根以警醒,没有失败的企业,只有失败的理念和失败的产品。他直接从厂家“挖”了一名机修工过来,从此产品“一路绿灯”。
过知天命之年,终尝茶叶的“甜”
人们说,机会总爱垂青有准备的人。2019年,随着网红奶茶在市场上“攻城掠地”,李亚根的“玉龙”也“借势上扬”,产品做出了名声。“鹿角巷”来了,“香飘飘”来了,“一点点”也来了,国内知名的奶茶上市公司有5家找上“玉龙”求合作。现今,玉龙的茶包包装机增加到22台,每天可生产茶包80万-100万包,全国奶茶生产企业的茶包有八成是“玉龙”提供的。去年,“玉龙”公司收购当地茶农青叶40万公斤,“我的目标是收购更多的青叶,鼓励周边乡亲把荒芜的茶园重新振兴起来。”李亚根的新年目标清晰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