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逐渐恢复运行,餐饮店里堂食的市民也多了起来。那么堂食的安全性怎样?商家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3月10日,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与美团平台共同推出《嘉定区食品经营场所实名登记》二维码,即“安心码”防疫登记及人员健康风险信息核查系统,指导餐饮单位安全堂食复工。
< class="pgc-img">>3月10日上午,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与美团平台工作人员来到疁城新天地,对复工的餐饮单位予以堂食安全方面的指导。“贴好这个码后,顾客来堂食时让他扫一下,就可以登记消费轨迹信息。”在某餐饮店,市场监管局监管人员在墙上张贴了《嘉定区食品经营场所实名登记》二维码,并向商家说明如何使用。
< class="pgc-img">>据介绍,餐饮店扫码绑定店铺后,顾客通过扫描张贴在相应地点的“安心码”,可以实现行程登记和大数据追溯。同时,“安心码”依托国家卫健委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开发的国家级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还可提供扫码人员的健康信息核查功能,从而形成“事前健康风险信息核查通行”+“事后健康风险人群精准追溯”的全过程防控体系。
“这样方便我们商家管理,又可以实现无接触登记,避免了顾客使用纸笔而产生交叉接触风险,顾客也吃得更安心。”某餐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嘉定区市场监管局还拟定了“疫情防控期间餐饮服务提供者复工食品安全要点”,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发布。“我们会加强对餐饮店食品原料、经营场所清洗消毒、食品安全规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在助力生活服务业商户复工的同时,保障消费者安全健康。”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副科长金晟表示。
据悉,截至3月11日,全区中型以上饭店已复工276家,沿街以外的小餐饮店已复工431家,沿街小餐饮店已复工1496家。
(记者:秦建,见习编辑:徐宇)
“总算不用吃泡面了!”2月17日,江苏南京建邺区银行职员穆女士吃着鱼香肉丝套餐感慨道。复工后,她的午饭总算有着落了。
企业复工后,普遍面临“员工吃饭难”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自办食堂,员工健康用餐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的连接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class="pgc-img">>前几天筹备复工时,穆女士和同事都靠泡面打发午餐。后来他们发现,钉钉企业复工平台上有“安心送餐专区”,于是预订了套餐。穆女士用餐后给了好评:“送餐速度挺快,菜还热乎。餐盒作了加固,轻易拆不开,安全放心。这几天单位食堂没开,就靠它了。”
据悉,建邺企业联盟超过1万家企业可以订用“无接触安心工作餐”。不止是建邺区,在全国不少省市,“无接触安心餐”模式都已成为复工企业的新选择。这套模式的关键词是“无接触”和“管健康”。配送人员“健康打卡”,确保身体健康;全程戴手套、口罩,车辆、推车、保温箱均事先经过消毒;送到用餐企业后交接推车、保温箱,全流程无直接接触。
作为办公平台,从供需两侧保障全社会餐饮服务正常运转,餐饮企业“老乡鸡”便是供给侧的受益者之一。
疫情发生后,老乡鸡线下业务搁浅,据总经理束小龙估算,疫情造成的损失超过5亿元,当务之急是创新业务、输血自救。公司1.6万名员工通过钉钉在家办公、在线协同、集思广益,针对复工推出了企业团餐业务。老乡鸡团餐有8款套餐和2款组合餐可供选购,由产品团队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重组而成。
< class="pgc-img">>企业可通过钉钉应用中心开通“饿了么企业订餐”应用,员工线上选餐,企业统一买单,餐厅无接触送餐。
无接触企业团餐在供需两侧实现了双赢:需求侧,避免人员密集就餐,有效防范疫情风险;供给侧,目前全国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通过钉钉在线办公,通过钉钉平台开拓企业团餐业务潜力巨大,是餐饮企业纾解当前困境的一条新通道。
从“饿了么”了解到,目前接入“钉钉—饿了么”企业订餐平台的餐饮企业已超过1万家,企业陆续复工以来,用餐企业数量也增长迅猛。
据老乡鸡运营主管王伟介绍,老乡鸡在上海共有9家门店,目前6家正常营业,企业团餐已占到营收额的1/3。对餐饮企业而言,复工季员工用餐需求的增长是一场及时雨。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高若婷)
华社北京3月12日电题:餐饮复工进行时:能安心出去吃饭了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胡林果、袁秋岳、吴剑锋
“宅家”的这段日子里,很多人自然修炼成了“厨神”;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火锅”“烧烤”等食物的想念也与日俱增。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饮业逐渐复苏,不少餐厅陆续开放堂食。餐饮业如何安全复工?“新华视点”记者在多地探访。
复工进度条:分区分级复工 堂食陆续解封
“这一个多月最想念的就是火锅。”3月2日,公司复工第一天,王先生一下班就和两位同事约着吃了顿火锅。在成都,这座将对火锅的热爱融于血液的城市,像王先生一样想念火锅的市民不在少数。
记者在成都街头走访发现,“低风险”区的不少火锅店开始恢复堂食,有的火锅店在门口贴出“隔桌就餐、限量接待、鼓励自提、支持外卖”的提示。
在广州市荔湾区一家商场内,一些餐饮店虽已营业,但顾客只能在门口点餐,打包带走,不提供堂食,且只推出部分菜品供选择。广州一家成都小吃店虽已开放堂食,但根据隔桌开放原则,餐厅中16张餐桌只开放了7张。
在北京,很多餐厅的堂食刚刚解封。“堂食是3月3日开始的,目前店内营业额还不到日常的一半。”西贝某店面的工作人员说。在北京西城区一家餐厅,虽然可以堂食,但一桌最多只能坐两人,哪怕是一家三口,也不能聚在一桌。
在日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活服务业要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原则复工复产。
目前,上海、杭州、成都、北京等城市已允许符合防疫条件的餐饮企业恢复堂食。大型连锁及商场内餐饮企业有不少已恢复堂食。一些城市实施了分级动态管理,如广州市以县(市、区)为单元划分防控区,根据疫情现状及发展态势分等级管理。
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新冠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一些低风险地区的餐饮堂食企业逐步在复工,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复工率近60%,高于平均值。但目前行业复工率较低,复工比例在30%以下的占93%,73%的餐企认为复工比例在10%以下。
防疫与复工如何同步推进
有着“烟火气息”的餐饮业复工是一座城市复苏的重要体现。餐饮行业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且易人员聚集,如何确保安全有序仍是第一要务。
此前,商务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对经营服务规范、场所环境、服务提供、设备管理、外卖服务等方面作出安排。
——及时消毒。广州市对开放限制性堂食的,要求餐饮单位“每桌每批次顾客用餐后对桌椅立即进行消毒,再安排下一批次,间隔时间不低于10分钟”。北京的餐饮服务单位防控指引中,对消毒剂的有效氟含量、配制比例和时间作出了详细规定。
记者在北京一家商场的餐饮区看到,消毒酒精、免洗消毒液等用品已成为门店标配。顾客结束用餐后,店员会用酒精对桌椅等进行消毒。
——控制距离。广州市发文要求,餐饮单位开展限制性堂食服务的,大堂餐桌实际使用数量不超过平时的50%,不同餐桌之间距离不少于1米。
成都市小龙坎火锅春熙店曾是当地最火爆的火锅店之一,疫情前,几乎每天都有上百桌排队。店长王平告诉记者,按照要求,该店推行“特殊时期就餐服务”:火锅店隔一桌坐一桌,每桌客人不超过4人,每个区域只安排3名服务员,不提供包间服务,不接受排队。
——限制客流。记者注意到,北京多家餐厅均在门口贴有防控指引文件,并特意标出“禁止餐饮服务单位承办各类群体性聚餐活动”的规定。记者咨询多家店面,店员均表示“不接受三人及三人以上用餐”。
——登记信息。在广州一家名为“好客家”的店外,记者看到一张表格,上面填写了3月4日、5日所有用餐人的姓名、电话、体温、用餐时间等信息,其中4日共有19人用餐。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餐饮企业严格执行防疫安全规定,但也有个别餐饮店引导不当,引发群众聚集排队等现象,给复工复产敲响警钟。
记者在北京部分商圈走访发现,有些餐饮门店并不会认真测量顾客体温,有的小餐厅并无隔桌就餐的规定,餐桌及就餐人员之间无法保持一定距离。
“恢复元气”仍需“服务套餐”
低频堂食,来之不易。心理解封,仍需时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餐饮企业仍面临复工成本高企、消费信心不足和防护物资缺乏等难题。
一家名为“猫在”的西餐厅店主说,目前店内订单数量约为平常的四分之一,租金和电价并无优惠政策,社保也在等政府出具体通知,“目前大多数店面都和我们一样,处于保本或轻微亏本状态。”
“整个过程要慢慢缓冲,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还需要时日。”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说,总体来说火锅店复工比例不高,因对营业规模、就餐人数、堂食间隔等有严格要求,部分餐厅开店反而赔本。
福建全省餐饮业从业人员11万,恢复营业面临口罩、消杀用品等防护物资紧缺问题。“这些物资靠单个企业申购很难满足需求,建议政府对餐饮业复工防护物资调配上予以统一安排,保障企业安全复工。”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翁贵明说。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国家出台包括税收减免、降低电价、金融支持等在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多地也通过各类举措助其尽快“恢复元气”。
6日,四川从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金融支持措施落地等四个方面提出9条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餐饮企业解决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对复工率较低的餐饮行业给予行政指导,深圳、佛山等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帮助个体户购置口罩、红外体温计等。
业内人士建议,针对餐饮业复工难问题,还需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合力,提供“服务套餐”,降低经营成本。翁贵明建议,国家可出台更多精准扶持政策,包括减税、减免垃圾处理费、租金、水电费等费用,给予专项补贴资金等。
广州市食尚国味饮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江波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协助企业精准对接企业团体用餐需求,让餐饮企业既能有效复工,也为其他行业的运转提供保障。
“此次疫情也给了行业一个反思的机会。”福建蜀都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文锐说,疫情期间不少餐企出于“自救”作出各种探索,包括售卖生鲜食材、和电商平台合作售卖半成品等,这些探索将为疫情过后的经营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