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北京7月31日电 近年来,新式茶饮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安问题屡遭曝光,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奶茶”关键词,截至目前有高达17599条相关投诉。以“古茗”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出超过1700条投诉,其中不少投诉集中在“吃出虫子、喝出异物、食品安全”等问题。
7月7日,常德市的谭女士在黑猫平台投诉称,她的女儿在古茗奶茶店(常德武陵万达广场店)购买两杯奶茶,过后未进食,当天晚上先后出现腹泻、头昏症状,前往医院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在家休息,学业受到影响。谭女士要求退一赔十,报销医药费,但与店铺进行商议无法达成共识。为了维护权益,谭女士在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和黑猫投诉平台发起了投诉。
< class="pgc-img">谭女士投诉截图
>< class="pgc-img">谭女士投诉截图
>“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纯拖延时间。”7月12日,谭女士再次在黑猫平台投诉。谭女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一问题仍没有解决。
苏州的陆女士称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她表示,7月23日通过外卖平台在古茗奶茶杨舍老街店点了两杯奶茶,却喝到了虫子。“喝到一半,我觉得不对劲,吐了出来,这只虫子已经被我咬到,当时觉得很恶心,也很震惊。”陆女士气愤地说。
< class="pgc-img">陆女士提供图片
>< class="pgc-img">陆女士提供图片
>陆女士说,虫子看起来像鼠妇,于是立即与古茗奶茶杨舍老街店沟通。然而,古茗茶饮店回复称,“已经调取制作监控。从饮品制作开始到出餐全过程都有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检查,没有任何问题。”
陆女士对此存疑。她认为,比指甲盖还小的虫子,本来就很难从监控里看清楚,商家的解释说服力不够。她选择继续投诉。
古茗茶饮店称,“如有视频证据证明确实是从我们的奶茶喝出来的,那我们直接赔你1000元;如果提供不了,就直接申请退款。”
< class="pgc-img">陆女士投诉截图
>陆女士投诉截图
>陆女士只对虫子进行了拍照,但无法证明虫子与奶茶的直接关联,于是申请退款,但古茗茶饮店仍然拒绝了她的退款申请。无奈之下,陆女士通过饿了么平台的食安险进行理赔,饿了么最终赔偿了陆女士奶茶原价金额。
陆女士认为,商家的解决方案不合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商家应该赔付至少三倍,但是她表示没有视频证明也无可奈何。
针对上述投诉问题,记者采访古茗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古茗方面仍未给出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古茗创立于2010年。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古茗在全国拥有门店数超过9000家。2023年,古茗门店售出现制饮品12亿杯,交易额超过192亿元。今年1月2日,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目前已满六个月有效期。
古茗IPO之路似乎并不顺利。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安全管控却显得力不从心。
去年8月2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食品安全抽检过程中,古茗茶饮奔牛镇店内使用的不锈钢小料盒被检出大肠菌群。
今年“3·15”期间湖北经视曾报道,多家奶茶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店员将没用完却即将过期的食材篡改有效期,继续使用,其中就点名了古茗。涉事门店的店员还表示,在操作此类手法时,专挑监控盲区动手。
黑猫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古茗茶饮投诉量有76件,完成处理27件。除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还涉及服务态度差、货不对板、冰多量不足、出单有误等问题。
据《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6月份,奶茶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共31068条。其中,古茗占比10.30%。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茶饮企业都应该有相应的、完善的质量内控体系。同时要对员工培训到位,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科学分配订单,这样才能避免茶饮行业食安事件的发生。“类似的这类食品安全事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操作者不能严格按照整个质量内控体系的流程和标准去操作。”
对于消费者屡次投诉的茶饮食安问题,北京知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古利新对记者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安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商家生产或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古利新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茶饮中喝出异物后,应保留好购买茶饮的凭证,如发票、收据或订单记录等。同时如果可能的话,拍摄异物及其所在茶饮的照片或视频,以作为证据。如果销售者拒绝赔偿或处理结果不满意,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也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销售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则按一千元计算。
年来,新式茶饮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安问题屡遭曝光,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奶茶”关键词,截至目前有高达17599条相关投诉。以“古茗”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出超过1700条投诉,其中不少投诉集中在“吃出虫子、喝出异物、食品安全”等问题。
7月7日,常德市的谭女士在黑猫平台投诉称,她的女儿在古茗奶茶店(常德武陵万达广场店)购买两杯奶茶,过后未进食,当天晚上先后出现腹泻、头昏症状,前往医院被诊断为食物中毒;在家休息,学业受到影响。谭女士要求退一赔十,报销医药费,但与店铺进行商议无法达成共识。为了维护权益,谭女士在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和黑猫投诉平台发起了投诉。
< class="pgc-img">谭女士投诉截图
>< class="pgc-img">谭女士投诉截图
>“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没有任何解决方案,纯拖延时间。”7月12日,谭女士再次在黑猫平台投诉。谭女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这一问题仍没有解决。
苏州的陆女士称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她表示,7月23日通过外卖平台在古茗奶茶杨舍老街店点了两杯奶茶,却喝到了虫子。“喝到一半,我觉得不对劲,吐了出来,这只虫子已经被我咬到,当时觉得很恶心,也很震惊。”陆女士气愤地说。
< class="pgc-img">陆女士提供图片
>< class="pgc-img">陆女士提供图片
>陆女士说,虫子看起来像鼠妇,于是立即与古茗奶茶杨舍老街店沟通。然而,古茗茶饮店回复称,“已经调取制作监控。从饮品制作开始到出餐全过程都有严格按照规定制作和检查,没有任何问题。”
陆女士对此存疑。她认为,比指甲盖还小的虫子,本来就很难从监控里看清楚,商家的解释说服力不够。她选择继续投诉。
古茗茶饮店称,“如有视频证据证明确实是从我们的奶茶喝出来的,那我们直接赔你1000元;如果提供不了,就直接申请退款。”
< class="pgc-img">陆女士投诉截图
>< class="pgc-img">陆女士投诉截图
>陆女士只对虫子进行了拍照,但无法证明虫子与奶茶的直接关联,于是申请退款,但古茗茶饮店仍然拒绝了她的退款申请。无奈之下,陆女士通过饿了么平台的食安险进行理赔,饿了么最终赔偿了陆女士奶茶原价金额。
陆女士认为,商家的解决方案不合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商家应该赔付至少三倍,但是她表示没有视频证明也无可奈何。
针对上述投诉问题,记者采访古茗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前,古茗方面仍未给出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古茗创立于2010年。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古茗在全国拥有门店数超过9000家。2023年,古茗门店售出现制饮品12亿杯,交易额超过192亿元。今年1月2日,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目前已满六个月有效期。
古茗IPO之路似乎并不顺利。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安全管控却显得力不从心。
去年8月2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食品安全抽检过程中,古茗茶饮奔牛镇店内使用的不锈钢小料盒被检出大肠菌群。
今年“3·15”期间湖北经视曾报道,多家奶茶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店员将没用完却即将过期的食材篡改有效期,继续使用,其中就点名了古茗。涉事门店的店员还表示,在操作此类手法时,专挑监控盲区动手。
黑猫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古茗茶饮投诉量有76件,完成处理27件。除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还涉及服务态度差、货不对板、冰多量不足、出单有误等问题。
据《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6月份,奶茶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共31068条。其中,古茗占比10.30%。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茶饮企业都应该有相应的、完善的质量内控体系。同时要对员工培训到位,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科学分配订单,这样才能避免茶饮行业食安事件的发生。“类似的这类食品安全事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操作者不能严格按照整个质量内控体系的流程和标准去操作。”
对于消费者屡次投诉的茶饮食安问题,北京知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古利新对记者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侵犯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权和生命安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商家生产或销售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
古利新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茶饮中喝出异物后,应保留好购买茶饮的凭证,如发票、收据或订单记录等。同时如果可能的话,拍摄异物及其所在茶饮的照片或视频,以作为证据。如果销售者拒绝赔偿或处理结果不满意,消费者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也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销售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赔偿金额不足一千元,则按一千元计算。
<>源 | 都市现场原创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删除来源必究
近几年来,奶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上饶余干县的何先生,最近也加盟了一个奶茶品牌。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奶茶店还没装修完,在同一条街上,又冒出了两个同一品牌的竞争对手。
< class="pgc-img">>今年8月份,何先生加盟古茗奶茶,于是在百度上搜索相关信息。他点进一个排名靠前的网站之后,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没过过久,工作人员便联系了他,邀请他去广州洽谈加盟的事情。
加盟商 何先生:“加盟费是8万多,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货柜吧台的费用,加在一起,将近18万。”
< class="pgc-img">>何先生回来之后就开始装修店铺了,可才装修到一半,他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在同一条德胜大道上,又有两家古茗奶茶店等着装修。何先生说,加盟店是有区域保护的,他觉得这事很奇怪。
一条街上,挤进了三家同一品牌的奶茶店,感到不可思议的何先生联系了自己加盟的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公司运营经理刘先生表示,这两家店不是他们公司的。
< class="pgc-img">>另外两家等着装修的店铺也叫古茗奶茶,那他们又是由什么公司运营的呢?何先生询问另一家古茗店主,对方表示是在广州白云区的一家叫鑫和的企业加盟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同一个“古茗”商标的奶茶店,怎么是分别由几家公司在运营呢?何先生又联系了自己加盟的公司。
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经理 刘先生:“我们不说人家是假的,但是他肯定是没有商标的。”
何先生:“他没有标的就是不合法的啊。”
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经理 刘先生:“我告诉你,不要纠结,不要说别人真假,我最讨厌这样。”
< class="pgc-img">>古茗奶茶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何先生加盟的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自称拥有商标,可当何先生表示希望公司来打假时,对方的态度却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这里面是不是有其他的隐情呢?
在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给何先生的授权书中,公司称拥有第43类餐饮的两个古茗商标的所有权。然而记者搜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官网发现,授权书上的两个编号,申请人为南京锦之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而且商标申请都还没有得到批准。
< class="pgc-img">>也就是说,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把自己并没有掌握的商标授权给了何先生。何先生由此表示希望退款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广州市锦瑟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经理 刘先生:“那不可能了,你都培训完了,你怎么退款呢,你告诉我。”
记者搜索发现,第43类的古茗商标权属于杭州原先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务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他们公司,其他人或者组织单位在餐饮类使用古茗的商标,都属于侵权。
< class="pgc-img">>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在余干县德胜大道上的三家等待开业的古茗奶茶店,都没有得到公司的授权。
杭州原先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法务专员卢勇表示,针对这种已经开业的,但不是通过杭州原先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开的古茗店,他们已经在搜集这些门店的材料,并且正在向各个地方的工商进行商标侵权的投诉。
< class="pgc-img">>而对于何先生来说,本来是想着打其他门店的假,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门店也是假的,对此他觉得很懊恼。
目前,何先生也向广州市12315消费投诉热线进行了投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