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琪
当新茶饮褪去网红爆款光环,增速放缓,品牌们往三四线城市下沉已经不够了。
6月,华与华董事长华杉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蜜雪冰城海外门店已突破1000家。这距离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的第一家店开业,仅过去4年时间。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突破1000家(图源:华杉微博)
>除蜜雪冰城外,近年来,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鹿角巷等一众茶饮品牌都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凭借相似的饮品消费习惯、常年高温的气候、年轻化的市场,拥有6亿人口的东南亚尤为突出,成为茶饮品牌们的出海第一站。
“卷”到海外,会成为新茶饮品牌们的出路吗?
登陆海外,日销千杯
裁员、降薪、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以来,国内新茶饮品牌风波不断。
与此同时,增速放缓、发展遭遇瓶颈,预示着新茶饮市场逐渐饱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长速度将由2020年的26.1%调整为10~15%。
随着新茶饮竞争进入下半场,把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是茶饮品牌的新故事。
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分析,新茶饮品牌之所以向海外扩张,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把国内压力向国外释放,寻求新的增量市场;二是一些高端品牌布局发达国家市场,有提升品牌形象、进而反哺国内市场的意图;三是全球化发展也能够帮助茶饮品牌在资本市场讲出新故事。
在新茶饮品牌们登陆海外以前,中国台湾的奶茶品牌已经率先出手。2012年左右,春水堂、贡茶、等把门店开到了日韩、欧美,随后,CoCo都可、鹿角巷、日出茶太等也先后进入海外市场。
2018年,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相继开出海外首店。不同的是,喜茶、奈雪的茶选择了新加坡。开业首周,喜茶平均日销售达2000~3000杯,高峰时期每小时超过200杯。
而蜜雪冰城选择以越南作为第一站,并延续着它的低价策略,产品定价约为2.5万越南盾(约7元人民币)。
蜜雪冰城印尼门店(图源:海外社交平台)
>数据显示,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内的第一家店开业当天营业额达人民币9681元,日销近1400杯。
仅用4年时间,蜜雪冰城的海外门店在今年6月已经突破1000家,先后进驻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今年6月,蜜雪冰城还宣布为越南提供免加盟费用、设计和管理费的优惠策略,以此吸引更多加盟商。
掘金东南亚,真这么赚钱?
三大茶饮巨头都选择了东南亚作为出海第一站,可见这个有着6亿人口的新兴市场具备天然优势。
李心怡分析,东南亚华人众多,有着跟中国相似的饮茶文化基础与饮品消费习惯;其次,来自中国台湾的一些茶饮品牌布局较早,新进入的茶饮品牌也不需要花太多力气做消费者教育;再加上东南亚一年四季天气炎热,冷饮市场没有明显的淡旺季,这也是发展茶饮行业的先天利好条件。
朱林曾在2018年前后在越南开过8家奶茶店。“比较繁华的地段,一条街上能有10多家。”
据他观察,奶茶的受众主要是消费能力偏高的年轻人。
数据显示,越南的9500万人口中有一半在35岁以下。在这样一个年轻化的市场,尝鲜的消费意愿不成问题。
根据东南亚外卖平台GrabFood的数据,奶茶订单在2018年同比增长了30倍。
蜜雪冰城印尼门店(图源:海外社交平台)
>发源于云南的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同样在2019年将东南亚作为海外第一站。相比走平价路线的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瞄准的是定价在15~25元的中高端市场,走国风、新中式路线。
东南亚的茶饮市场还处于“1.0阶段”。霸王茶姬海外负责人介绍,东南亚茶饮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仍是奶茶类,比如珍珠奶茶、黑糖奶茶,而国内流行的水果茶在东南亚表现一般。以马来西亚为例,拥有超过500家门店的本土奶茶品牌tealive以价格亲民、奶香味重、甜度较高的特点深受欢迎。
中国新茶饮发展阶段(图源:《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
>朱林介绍,东南亚大部分奶茶品牌位于低端价位段,不超过15元人民币,原材料主要是茶粉茶末、奶精奶末,但中国的茶饮市场已经经历了从粉末、果酱到鲜果的几轮洗礼。
“‘解渴’还是主要定位,而国内茶饮市场已经完成了向社交属性的转变。”霸王茶姬海外负责人说。
从成本来看,根据朱林的经验,一家店的前期投入在15万~20万元左右。虽然当地人工、租金便宜,但原材料运输成本高了,一杯定价15元的奶茶,成本要占到35%。
霸王茶姬海外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外门店都处于盈利状态,疫情缓和以后,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的门店平均单店月均营收超过50万马币(约合75万元人民币),日出杯量最高可突破千杯。
据媒体报道,蜜雪冰城在印尼的门店单月平均销售额在10万~25万元人民币,门店的经营利润率约为40%,投资的回收期在10~18个月。
台湾奶茶品牌Sharetea歇脚亭母公司联发国际招股书显示,Sharetea歇腳亭在2019年的毛利率为45.18%。
相比之下,2021年,奈雪的茶门店经营利润率为14.5%。
与国内相比,海外门店的盈利似乎更为可观。
如何站稳脚跟?
霸王茶姬海外负责人指出,东南亚茶饮市场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消费人群和市场基础,但目前主动升级动力较弱,与国内新式茶饮热仍有发展阶段和理念上的差距。“低端价位段竞争激烈,能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少。”
李心怡认为,海外市场对于产品和口感的需求与国内市场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
对比国内与东南亚受众对茶饮口味的偏好,霸王茶姬海外负责人介绍,国内流行的水果茶,在东南亚表现一般,东南亚人对“奶”和“糖”这一类热量型产品的需求仍然较高,这和国内目前追求低糖、低脂、清爽的健康化路线有差异。
另外,来自咖啡的挑战也不可小觑。朱林指出,越南本土的咖啡饮品市场相当成熟,品类丰富。他举例,一款在国内售价6~7元的茶饮产品,在越南要卖到12元,但当地一杯咖啡只要几块钱。
如何让茶饮走出华人圈子,像中国接受咖啡一样接受奶茶,是品牌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另一大挑战则是供应链。朱林的经验是,目前至少70%的原材料都要从国内进口,供应链如何跟上是个问题。
《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水果成本占比30%~40%,奶及奶制品成本占比20%~25%,茶叶占比小于10%。从成本占比上看,水果的占比较高。在水果的选择与供应上,种类繁多,相对标准化程度较低,且有很强的季节性,价格波动大。
主打果茶的新茶饮品牌,需要打造成熟的供应链。李心怡指出,越南、泰国等地既有的冷链物流并不发达,因此茶饮品牌需重金投入供应链基础建设。
《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服务业、餐饮业以及饮料品牌海外拓展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仍然有限,虽然新茶饮产品走出国门拓展市场理论上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拓展策略、组织建设、文化融合、供应链建设等多方面的阻碍还是很多。
事实上,奶茶出海不是没有过失败经历。
疫情之前,奶茶生意在日本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台湾品牌Combay曾定下三年内在日本开100家店的目标,仅过了一年就黯然退场,奈雪的茶日本首店开店仅一年就关停,喜茶的东京第一店始终停留在宣传里,因出现在周杰伦MV而名声大噪的machi machi如今门可罗雀。
喜茶要在日本开店的消息停留在宣传里(图源:小红书)
>日本海关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上半年,珍珠的进口量相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38%。2020年9月,《朝日新闻》称“珍珠奶茶再无看头,圣地原宿闭店率高”。
珍珠奶茶热潮褪去,水果茶又因成本劣势,定价过高,遭遇本土化难题,疫情更是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日本的奶茶生意逐渐退潮。
海外市场诱人,但想要站稳脚跟,新茶饮品牌们还要多做功课。
(朱林为化名)
(编辑:荀诗林校对:彭玉凤)
FoodBud】1月中旬,珍珠奶茶连锁品牌Sharetea歇腳亭的母公司联发国际正式挂牌上市,截至2021年年底,Sharetea歇腳亭全球的门店总数有355家。
根据联发国际的招股书显示,Sharetea歇腳亭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总收入合计为1.4亿元,其中商品销售(可以理解为供应链收入,主要是加盟的业务)为1亿元,占比72.7%,加盟授权(加盟费的收入,包括区域授权加盟费用和品牌管理费用)收入为2880万元,占比为20.5%,而餐饮销售收入,也就是直营门店的收入为868万元,占比为6.2%。2019年和2020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3亿元和1.5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约50%,税前净利润为2740万元人民币。
Sharetea歇腳亭在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市场,走的是单店加盟,而在澳洲和日本市场等走的是区域代理。
截至2021年6月底,在美国市场的门店数为107家,中国香港市场门店数为45家,在中国台湾市场为5家。区域代理的澳洲市场,门店数为45家,其他地区为115家,这里面包括越南等。在中国台湾市场的直营门店Sharetea歇腳亭有4家,「MAMAK 檔」有1家,而「甘榜馳名海南雞飯」为2家。
不同区域市场经营情况:美国市场占比最高
根据联发国际最新的招股书显示,「Sharetea歇腳亭」、「MAMAK 檔」和「甘榜馳名海南雞飯」这三个品牌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门店数只有14家门店,预计2021年年底门店总数可拓展至25家门店。
目前,Sharetea歇腳亭在中国台湾地区只有12家门店,规模较小,在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的门店规模有一定规模。
截止2021年7月,Sharetea歇腳亭在中国台湾地区以外的市场总共有320家门店,分布在4大洲和13个国家。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市场在总营收的占比分别为56%和16%。
在中国香港市场中,Sharetea歇腳亭主要是以街边店为主,商场店为辅。门店规模上来说,仅次于天仁茗茶,在44家门店中,有29家为街边店。因为受疫情影响,在2021年香港市场的每个月的消费人次从1500万,下滑到了700多万人次。
其中,Sharetea歇腳亭在美国市场有112家门店,就连锁的茶饮市场来说,最大的连锁品牌为King Fu Tea,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东海岸。还有就是快乐柠檬,在国内的市场还有867家门店,势能是往下走的,在美国市场有63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市场有70%的加盟商和50%的顾客是非华裔。
美国市场门店的物料是从中国台湾地区采购,美国的加盟商需要自行寻找货物代理公司,协助原材料进口与后续配送相关事宜。在门店管理上,美国市场的门店平均每年每家门店巡店2-3次。
Sharetea歇腳亭计划在美国市场通过配置人员和设置仓库来加强管理,截至2021年7月,加州是美国市场中加盟店最多的一大片区,有50家门店。而设置仓库的话,准备参考中国香港市场的模式,原料进入仓库之后,有仓库人员来负责配送到加盟店,配送的费用由加盟商来承担。
根据中国香港市场的经验来看,一位全职人员可以负责约25家门店,在美国西海岸有72家门店,所以预估配置三位全职人员。咨询当地物流业者的信息来看,若承租2500平米的仓库,租金约为每平米6美金,每个月的租金为1.5万美元。根据当地的人事薪资费用折算,每位全职员工的年度薪酬需要6万美元。
在美国市场的112家门店中,有20家门店是用于总部一样的POS系统,可以去查看营业额等营运数据,有61家门店虽然使用一样的POS系统,但是因为账号受限,查看不了相关营业数据,还有31家使用的是不同系统工具。(PS:这个管理水平是差了一些)
2021年,美国市场的加盟商续约率为95%,二店率超过50%。
Sharetea歇腳亭的前十大客户来透析全球市场的策略:
1、日本市场:区域代理找的是Sushiro Global(一家寿司连锁品牌),在2019年签约合作,授权的期间是从2019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2021年上半年,Sushiro Global带来的销售金额为223万元人民币,为第三大客户。
2、澳洲市场:Sharetea Australia是Sharetea歇腳亭在澳洲市场的区域代理,在2021年上半年为最大的客户,带来的销售收入为547万元人民币,占比6.17%。
但是,在2021年9月的时候,Sharetea歇腳亭把澳洲的区域代理Sharetea Australia给告了,要求停止使用其品牌和配方。主要是矛盾是因为,Sharetea歇腳亭的母公司联发国际要上市,要求澳洲的区域代理Sharetea Australia提供公司的内部数据信息(比如加盟商的信息等)。
Sharetea Australia和联发国际之前签署的合作协议是要一直到2032年的,因为Sharetea Australia拒绝配合提供相关数据,联发国际通知终止合作。Sharetea Australia在澳洲运营的门店在2021年11月已经突破100家。
从联发国际与澳洲区域代理的争端来看,联发对区域代理的管控能力很低。
3、马来市场:B公司是Sharetea歇腳亭在马来亚庇和砂拉越州(亚庇是马来西亚的东马,西马主要是吉隆坡等地),截至2021年上半年,东马的门店数有39家。2021年上半年带来的销售收入为286万元人民币,为Sharetea歇腳亭第二大客户。
4、菲律宾市场:区域代理为上申實業社,2021年上半年的门店规模有13家,带来的销售收入为98万元人民币,已经跌出前十大客户之列。
5、新加坡市场:A公司是新加坡的区域代理,2021年上半年经营的加盟店为7家,带来的销售收入为200万元,是该公司的第四大客户。
6、印尼市场:PT Tritunggal是印尼的区域代理,2021年上半年经营的门店为38家(2019年为46家,2020年为41家),带来的销售收入为74万元,不在前十大客户之列。
7、越南市场:E公司是越南的区域代理,2021年上半年经营的门店为4家(2019年为10家,2020年为5家)。2021年上半年带来的销售收入为41万元人民币。
8、加拿大市场:C公司为加拿大的区域代理,截至2021年6月底的门店数为8家(2019年有8家,2020年有9家)。2021年上半年为第九大客户,带来的销售收入为121万元人民币。
9、中国内地市场上,在深圳有一家公司,经营的加盟门店有4家,经营情况不理想,到期就准备收摊关掉,也不再续约。
Sharetea歇腳亭的未来规划:
从联发国际的招股书中来看,Sharetea歇腳亭要主力拓展美国市场,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的门店总数会到131家;然后在欧洲市场中,以捷克的门店开始,到英国和法国等市场,去复制美国市场的单店加盟拓展的经验。
王茶姬最近很火。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点的霸王茶姬饮品和此前味道不同,因为给了差评,居然被工作人员找上门。不止于此,有霸王别姬前员工爆料,自己离职后被店方公示身份证号。
也有媒体曝出,霸王别姬正在大规模挖人,既有星巴克这类连锁企业,也有小红书、华为这类互联网企业。
热搜频频,不过是霸王茶姬一路狂飙留下的车辙印。
奶茶行业发展到今天,早已经验证了规模的必要性,“万店”几乎成了还在牌桌上玩家的标配。用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话说:“奶茶赛道第一大基础是规模效应,拼规模。”
创始人都这么说了,霸王茶姬当然也是这样做的。2017年创办的霸王茶姬,到2023年1月才开出第1000家门店。但是仅仅过了一年,门店数量就膨胀到3000家。截止到今年5月,霸王茶姬的全球门店已经来到了4500家。
和规模一起飞升的,还有营收。
张俊杰在《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上披露,2023年霸王茶姬总销售(GMV)10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总销售超58亿元,预计2024年全年总销售可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从零售额来说,霸王茶姬公布的GMV108亿已经可以位居中国茶饮第四名。
张俊杰还在活动上喊话——霸王茶姬2024年定下小目标是“中国销售额超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中国2023财年的收入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9.53亿元。)
“对标星巴克、成为星巴克、超越星巴克”这个和行业标杆有关的茶饮故事我们已经不陌生,只是霸王茶姬能够书写“东方星巴克”的传奇吗?
霸王茶姬狂飙
先回答一个问题,霸王茶姬为什么能跑得那么快?
鲜奶茶这一赛道并不是霸王茶姬独创,几年前,茶颜悦色是鲜奶茶赛道霸主,如今,这条赛道挤进了更多的选手。
一边是,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茶饮品牌都上架了鲜奶茶、轻乳茶类产品。另一边是,前有“国风鲜奶茶鼻祖”茶颜悦色,后有“茉莉奶白、茶话弄、茶理宜世等同赛道品牌。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热度来看,霸王茶姬已经成为了鲜奶茶赛道的大哥。
而霸王茶姬能迅速在茶饮市场崛起,主要在于其学习能力和高举高打的扩张策略。
初期霸王茶姬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调性、形象,都有茶颜悦色的“影子”。在鲜奶茶赛道站稳脚跟之后,霸王茶姬进行品牌升级,“致敬”星巴克。比如品牌Logo以品牌色铺底、主体人物由线条构成,门店设计强调空间属性,为消费者提供社交、办公、聚会的“第三空间”。
为了营造“高端”形象,霸王茶姬的茶杯和包装袋看向了奢侈品牌。比如2022年3月,霸王茶姬为了庆祝品牌创立5周年,给茶饮杯和纸袋换上了新包装。其对外宣传称以茶马古道为灵感,但无论配色、logo字体,图案,均与DIOR的托特包类似等等。此后还出现多次撞脸事件。
争议暂且不论,这个方法是相当有用的。在一系列巧合之下,大众也对这个品牌有了更深的认知,甚至还引发了网友集体玩梗“不是到迪奥买不起,而是霸王茶姬更有性价比”。不仅如此,霸王茶姬还学习喜茶,重金砸向品牌营销,线下投放、品牌联名、霸屏社交平台制造话题等方式来保持热度。
在小红书上,关于霸王茶姬相关笔记有131w+,作为对比,喜茶相关笔记为100w+,奈雪相关笔记为53w+。与此同时霸王茶姬在促销方面也足够大方。比如在6周年庆送出30万伯牙绝弦免单券等等。
另一个关键词是标准化。对于连锁企业而言,如何保持出品的质量统一是关键,因此标准化是基石。这个方面,霸王茶姬确实好好和星巴克学了学。
标准化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产品。
众所周知,生鲜标准化难度大。霸王茶姬几乎是摒弃了水果茶,张俊杰曾表示:“人人都知道水果茶赛道好,但是我是一个特别识时务的人,在这个赛道,我赢不了也没钱耗。”
而霸王茶姬主推的鲜奶茶,原料茶叶、奶、糖都是标品,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霸王茶姬还采用了全自动机器生产。这样一来整个制作流程不仅高效,出杯量高,口味的偏差率也更低。与此同时,霸王茶姬还推行大单品策略,其主推的爆款伯牙绝弦可以占据35%左右的销售额,近一步提升效率。
其次是运营。大牌连锁餐饮企业内部都有一套完善的品控流程,员工的工作手册能有厚厚一叠。其中涉及分区、分类、分人,定量化等非常明确的操作要求。而影响这部分质量的关键是品牌对于门店的掌控力。
霸王茶姬把自己的加盟管理模式称为“1+1+9+N”。每开拓一个新城市时,霸王茶姬会先在当地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建立最近几年的发展规划。随后会在当地开出一家200平直营的旗舰店,了解市场情况,完善单店模型。
最后才是开放加盟。
以北京为例,去年8月,霸王茶姬在北京合生汇商场一层开业了3.0店型:200平米的店面,有4条产品制作线、40个店员,目前日均出杯量在1000杯以上,月营收一度达到150万元。高额的流水吸引了更多加盟商,在短短半年后,霸王茶姬在北京就拓展至42家门店。
一路狂奔的霸王茶姬,也得了资本的输血,有了充足的余粮取占领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霸王茶姬获得复星集团、XVC等机构的天使轮投资;2021年3月获得A轮融资,10月获得B轮融资,投资方有XVC、复星集团、琮碧秋实等机构,其中B轮投资金额超过3亿元。2023年,霸王茶姬又拿到了美国对冲基金Coatue的投资,投后估值达到30亿元。
一位资深消费融资顾问说过,霸王茶姬站在了一众头部茶饮品牌的肩上,学习茶颜悦色的品类概念、菜单、研发;国际奢侈品牌的设计;喜茶的品牌运作方式;星巴克的选址;茶百道的外卖运营和加盟模式,并将它们发挥到极致。
用出海加一脚油
一路狂奔的霸王茶姬忧虑并不少。
曾经大红的一点点、喜茶、奈雪的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线下店铺永远在排长队,社交平台刷屏,加盟商排队“送钱”,但按照目前的市场规律,似乎并没有一款奶茶能够做到长红。比如霸王茶姬的爆款单品伯牙绝弦,其他茶饮品牌都已经推出了类似产品。那么在这股热度消散后,霸王茶姬要怎么维持自己的增长呢?
张俊杰给出的答案是出海。
对国内茶饮品牌来说,出海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
早在2018年,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与蜜雪冰城就开始了出海进程,但在2023年,国内茶饮品牌竞争日趋激烈,茶饮品类同质化现象业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有更多茶饮品牌涌向了海外,比如甜啦啦、茶百道、书亦烧仙草等等。
但从茶饮品牌的海外实践上来看,增长曲线的打造并不容易。
从头部茶饮品牌谨慎的开店步伐可见一斑。
直到去年,喜茶通过开放海外事业合伙人的方式加速拓店,目前,喜茶在海外门店数量近30家。而奈雪的茶在2023年之前,在海外开的三家店悉数倒闭,重整旗鼓后,目前在新加披、泰国开了首店。
与此同时,海外的竞争不可小觑。
一方面,国内大多数茶饮品牌都扎堆东南亚,还是脱离不了“卷”字。
扎堆东南亚是因为其天气常年炎热,对于冷饮的需求比较高。以及东南亚有茶文化,也有大量的华人和年轻人,前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高,后者普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国内茶饮品牌中,得益于供应链建设,蜜雪冰城的成绩最为靓眼。
之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海外门店有3973家门店,其中在越南和印尼的门店数目就达到了约1300家和2300家。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甜啦啦等茶饮品牌在东南亚都有着重布局。
另一方面,海外有更为成熟的对手。COCO在2011年远征北美,目前海外门店量已超过300家;2012年出海的贡茶,全球门店量更是超出2000家。日出茶太、一芳水果茶、歇脚亭等在内地不知名的台式奶茶也早早地布局海外。
更重要的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奶茶还没有成为世界化的饮品,即便是已经覆盖六大洲的日出茶太,财报中依然坦承地表示:外销市场的半壁江山仍在亚洲。霸王茶姬联合创始人尚向民曾提到,“对于大多数出海的茶饮品牌来说,九成以上的消费者都是华人。”
目前霸王茶姬在海外也有一些成绩。目前,其海外门店有110家,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
据了解,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的热度比较高。一方面,霸王茶姬抓住了中国新式茶饮风的定位,吸引了当地华人。另一方面,霸王茶姬定位中高端,在线下门店的选址上。霸王茶姬经常会将门店设立在靠近星巴克门店的位置,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霸王茶姬跟星巴克在一个 level 上”的认知。
但和其他茶饮品牌一样,运营成本、本地化、供应链都是霸王茶姬亟需解决的问题。
写在最后
在当下的新茶饮市场里,很难有秘密武器可言。新茶饮品牌们一边把竞争力度拉满,开店、降价、打造供应链;一边渴望写出新故事,卖咖啡、出海。
星巴克的美梦,奈雪的茶一度也做过,但激烈的竞争让它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从追求第三空间的大店到开放加盟、开设pro店。
避过前辈们踩过的坑,霸王茶姬走的更快、也更稳。但前辈们难以回答的问题,它也没有答案。
本文源自伯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