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娥正在将刚采摘回来的莲蓬进行初加工。
临江村110亩荷塘的莲子迎来成熟采摘季。
红网时刻衡阳7月23日讯(通讯员 王海丽 龚燕 记者 谭倩)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合作社110亩荷塘的通心白莲又迎来了成熟采摘季。7月23日清晨,荷塘上一派繁忙,该村20多名贫困户下到荷塘,动作娴熟地将一个个饱满的莲蓬扭拽下来,装进身旁的竹篓。
“今年莲子采摘已经开始10多天了,合作社组织村里部分贫困户一起采莲,一天两车,按天计酬,解决部分贫困户临时就业。”临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伟介绍说,合作社的莲子生产是采摘和加工一体的,刚采回来的新鲜莲蓬需要马上取出莲子,然后进行浸泡、去壳、去皮、去芯、烘干等一系列加工。
“在这里干活很开心,一天工作四个小时,不仅有时间照顾家里,还有50多块钱收入,比以前生活好多了。”在荷塘基地务工的左才娥一边剥着莲蓬,一边乐呵呵地说道。68岁的左才娥是临江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常年和老伴在家务农。老伴身体不太好,平时生活比较贫苦,唯一的儿子远在外地工作。自从成立了合作社,她的日子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据悉,自去年以来,临江村围绕精准扶贫,将合作社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盘活、流转当地闲置土地,发展莲子加工产业,建立荷塘基地辐射带动农户生产,形成产、销一体化经营格局,走出一条村社共建、农企合作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模式,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帮扶贫困户40余人,提高农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
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9日讯(聂沛 谢睿)乡村振兴中,处于各行各业的我们能做些什么?9月19日,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七里山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讨论火热展开。这是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蒸湘分会场活动之一。
活动现场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更多蒸湘乡村好物‘进城出村’。”“创建一批具有蒸湘地域特色的研学实践课程,引领青少年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庆丰收,话振兴。现场,8名乡村合伙人通过路演形式,畅谈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感悟,为如何进一步推动蒸湘文旅农旅融合建言献策。
据介绍,此次丰收节蒸湘分会场活动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大会涵盖了夫子宴、乡村美育画展——孩子眼里的乡村、“和美乡村再出发”乡村振兴成果展+“源自雨母”产品展、“庆丰收 来村跑”趣味健康跑等活动,让大家在丰收的田野里沉浸式感受乡村变化。
乡村美育画展
广袤乡村,大有可为。蒸湘区大力发展近郊旅游新模式,深化文旅农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持续建设雨母山—呆鹰岭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经济带,提质临江十里荷塘、桃花缘菁香桃、土桥翠冠梨园等休闲观光农业点,打造临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新竹乡村振兴示范园、土桥高新特色果蔬产业园等田园综合体,建成雨母山庄、新竹雅轩、万熙山房等一批精品民宿、网红农家乐,创建“小农人田间课堂”、热门研学和农耕文化基地,推动乡村生态游、农业观光游、农耕研学游融合互促,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蒸湘区接待旅游人数331万人次,同比增长56.33%,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54.20%。
前,吉林省临江市大湖街道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区位优势,夯实产业基础,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展大棚产业,村集体发展驶入“快车道”
大湖街道毗邻鸭绿江流域,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是临江市有名的特色种植区域。他们统一整合资源、夯实产业基础,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棚膜经济现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葫芦套村现有温室大棚22栋,通过引进丹东九九等优质草莓品种,种植草莓20栋,种植反季蔬菜2栋。每户村民每年可增加收入4-6万元。
大湖村建设大棚42栋,其中日光温室大棚10栋,2020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带动当地40余户村民增收,每户平均增加收入800余元。
2020年,临城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大湖村完成20万元以上;葫芦套村超过12万元。下一步,该街道将进一步探索发展新方向,通过引进政策、技术和资金,大力扶持草莓、蔬菜、大榛子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入股分红、利益分享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两年内临城村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以上;大湖村达到30万元以上;葫芦套村达到20万元以上。
打造生态农业,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品味追求的提升,以生态农业为支撑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将是未来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大湖街道依托当地自然优势,借助上级部门和科研院校的帮扶,大力实施花海果园旅游新村项目,在大湖村一社建大型采摘果园和垂钓园,预计2024年建设完成。
目前,花海果园内已种植新品红、鸡心果等各类果树近4000株。果树下种植主治风湿的药材“威百灵”2亩,同时,利用公路、铁路沿线和河流小溪地形走势,栽种金莲花2万棵,三叶草、猪牙花点缀其中。
园区内荷塘、水上乐园等基础设施已初步建成,已种植玫瑰15亩、荷花5亩,随着 8月玫瑰花期的到来,营造出满园玫瑰的盛光,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同时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二者相辅相成,构建起大湖街道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块。
随着大湖村百亩“花海果园”旅游产业的逐渐形成,大棚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大湖村的产业振兴之路将越来越宽广。
以榜样为引领,走好共同富裕“繁荣路”
该街道秉持“示范带动”“榜样引领”的发展理念,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村集体投入资金36万元,占股60%,入社农民13名,社外投资人1名,合作社预计可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完善合作社的资金管理及利益分配制度,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合理,保证全体入股社员特别是贫困户的股权收益。探索村干部报酬同农村合作社发展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干事热情。
在合作社创办过程中,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村党员及部分村民代表围绕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开展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将合作社运营与农户自主种植、养殖进行比较,通过算账对比,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营造了浓厚氛围。
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宣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村民以劳务、土地等方式入股,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同时以点带面,推动辖区其他两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最终实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农民共同富裕,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佟粒玮 郭永维)
来源: 临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