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里的烩面馆。
下午不到2点,这天太热了,40多度的天,今天来尝尝藏在西餐厅里的烩面馆。河南太热了,烩面馆的小菜,一小碗烩面,半份鸡子。我认为在许昌这家烩面馆环境是最好的。
这时候已经过饭点了,平常人也很多,服务员小姐姐都是穿制服的,正规的很。这是小碗的烩面茶水,看着烩面也挺不错的,搞点辣椒,夏天吃饭就主打个干净放心。我总是挑的不是饭点的时候,方便拍视频来吃。
< class="pgc-img">>先尝尝烩面,鸡还没上,可以的,这是郑州烩面的口味,和许昌那些本地烩面味道不太一样。在我吃过的烩面中,这个烩面应该是中上水平。面条很劲道爽滑,里面有粉丝、木耳、豆筋,妥妥的羊肉烩面,好吃。
< class="pgc-img">>这半只卤水烧鸡,感觉我吃不完的,看着挺好的,尝尝。这个鸡好吃,不像我吃过很多烧鸡或者是卤水鸡、盐水鸡什么的,很咸,咸香味是刚刚好的,好吃。这个鸡比面条好吃,而且鸡肉很紧实,鸡的原料也很好。半只鸡30,烩面10块,面是中规中矩,鸡是非常好吃的,但是搭配上这么好的环境,还有制服小姐姐,感觉一切都值了。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前望而止步的西餐厅也成了很多朋友经常光顾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每当赶上过生日或者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都会选择去吃个西餐,改善改善生活!
虽然说西餐的价格比起我们平常吃的中餐要贵一些,但是依然挡不住大家对它的喜爱。
其实,西餐在很多地方都跟我们的中餐有所不同,比如使用的工具,我们的中餐只需要一双筷子就能轻松的搞定,但是西餐又是刀,又是叉的,还要讲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总而言之就是规矩繁多,流程复杂,一不留神就特别容易闹笑话,这也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吃西餐的原因!
图片来源:觅知网
总而言之,吃西餐是一件非常注重礼仪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西餐中的那些“潜规则”,否则闹笑话是小,跟朋友在一起,丢了面子就是大事了,一起来看看那些“潜规则”吧!
01
牛排点几分熟?
吃西餐的时候,牛排是大家必点的菜之一,当我们在西餐厅点牛排的时候,服务员都会问我们需要几分熟的,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就直接懵逼了,牛排难道不是煎熟的吗?
怎么还有几分的区别,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了,所以了解牛排点几分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图片来源:觅知网
大家要知道牛排生熟的等级一共有6层,而且中间的区分都是以奇数来区分的,所以千万不要说偶数:
极生:煎烤时间3分钟以内,最大程度保留了牛排的原汁原味,肉质极嫩,口感多汁,保留了血色,里边还是生肉。
一分熟:煎烤时间4分钟以内,外表有烤焦痕迹,里面肉质呈现红色,入口有热度,切开有血水,肉质嫩,口感多汁。
三分熟:煎烤时间6~8分钟,从里到外完全热了,内部温度大概50多度,切开时有少许血水。
五分熟:煎烤时间8~10分钟,除了中间部分肉质呈现粉红色外,其它部分呈现烧烤过的褐色,切开之后有褐色的汁水,口感不太嫩,有层次感。
七分熟:煎烤时间10~12分钟,中心部分呈现灰褐色夹杂着少许粉红色,切开时流出褐色肉汁,有咀嚼感。
全熟:煎烤时间12~15分钟,整体牛排全熟透了,外观呈现焦糖色,吃起来润滑多汁。
图片来源:觅知网
了解完牛排成熟度的标准之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选择适合自己成熟度的牛排,不过很多人都纳闷了,西餐厅为啥不给一个牛排成熟度的表格,让我们好好选择一下呢?
02
牛排旁边的煎蛋
牛排上桌之后,大家会发现牛排旁边放了一个煎鸡蛋,并且还是个“半成品”,也不知道该不该吃,问服务员又该闹笑话了!其实,关于这个“半成品”煎蛋的吃法是有讲究的!大家有多种吃法可以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种:蘸着吃
大家可以把牛排切成小块之后,用牛排蘸着吃,这也是西餐中牛排最正宗的吃法,因为牛排蘸鸡蛋液,可以让牛排的口感吃起来更加的滑嫩好吃。
第二种:煎熟吃
如果大家受不了鸡蛋液的腥味儿,可以用刀叉给鸡蛋翻个面儿,因为刚上桌的时候,铁板的温度还是非常高的,很容易就可以把鸡蛋煎熟了,当作荷包蛋来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种:做沙拉
因为西餐有很多搭配的小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点蔬菜,空心粉之类的,跟鸡蛋放在一起翻炒一下,加点酱料,做成沙拉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呢!
03
柠檬水干啥用
吃西餐的时候,服务员一般都会给大家先上一份柠檬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柠檬水能够起到解渴增加食欲的作用。
图片来源:觅知网
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服务员给的柠檬水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是用碗装的,而有的则是用杯子装的,很多朋友都是拿起柠檬水直接就干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它们的与用途,以至于闹出了笑话。
其实,西餐中的柠檬水是有别的用途的,如果是用碗装的柠檬水,是用来给顾客洗手用的,因为用柠檬水洗手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而且也会让身边环绕着柠檬的清新味儿,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如果是用杯子装的柠檬水,那就可以拿起来放心大胆地喝了。所以大家喝柠檬水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盛放它们的容器,免得闹笑话了!
图片来源:觅知网
朋友们,你爱吃西餐吗?关于吃西餐,你还知道哪些“潜规则”?欢迎留言分享哦!
(高质量生活家)
夏后天气渐渐炎热,出来“刷夜”的消费者增多,北京夜间消费持续升温,顺义中粮·祥云小镇的“深夜食街”、朝阳合生汇“深夜食堂”等一批“深夜食堂”密集开街。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据北京市商务局统计,望京、中关村和五道口等商圈,18点至次日凌晨6点,饮品消费同比增长1.2倍,特色菜、火锅品类消费增长49%,小吃快餐同比增长35%。
朝阳大悦城联手摩登空间举办大型蹦迪party,嗨到凌晨;北京朝阳合生汇“深夜食堂”端午节也迎来了大客流,6月7日夜间,新京报记者在合生汇看到,晚上10点多,“深夜食堂”才刚刚开始热闹,不少店内都坐满了顾客。
顺义区首条夜间特色餐饮街区——中粮·祥云小镇“深夜食街”开街后,吸引了很多食客前往。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近段时间,北京多次表态支持建设“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和特色商圈,明确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城六区及通州区、顺义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回天”等地区,重点打造13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资金支持方面,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支持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元。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簋街、西单、望京等夜间餐饮消费重点区域发现,“深夜食堂”业态发展还存在短板,一些商业区的餐厅闭店时间较早,还有一些商业区周边交通不便,消费者自驾遭遇“停车乱”,公共交通出行又遭遇“打车难”。
望京阜通地铁站旁的小胡同,夜间生意火爆,胡同里停满了车。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探访1 西单
“约饭街”营业至23点 有店铺22点就打烊
今年3月1日起,西单华威大厦的“约饭街”开启“夜间食堂”模式,营业时间从晚上10点延长到11点。不过记者现场探访发现,有的店铺晚上刚过10点就打烊,“深夜食堂”的营运时间并不长。
“约饭街”位于华威大厦7层和8层,约有四五十家美食店,包括呷哺呷哺、玉林串串香、五道口枣糕王、望京小腰等。晚上10点,王女士和朋友逛完西单,提着购物袋来到约饭街,“刚才在大悦城转了一圈,已经没有饭店营业了,还好这里有这么多好吃的。”王女士说,在西单商圈,有个延长营业时间的“深夜食堂”挺不错,可以满足年轻人“夜生活”的餐饮需求。
记者看到,约饭街还是有点冷清,餐馆生意也冷热不均,临近10点半左右,售卖酸辣粉、花甲粉、烤串、麻辣烫的七八家餐馆食客兴旺,有的还出现了排队现象。但其余近20家餐馆几乎没有客人,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打扫卫生,把座椅扣到了桌子上。
“这还是周末,周一到周四客人更少”,谈起晚上十点至十一点的营业情况,有几位店员说。一位卖冰激凌和甜品的店员称,除了每月10日和15日两天发工资日,并没有感觉客人很多。
晚上10点半,一位男士牵着女伴急匆匆来到一家牛蹄筋锅店,此时离闭店还有半小时。“还能吃吗?”“现在不能做了,已经收拾了。”
记者又询问了四家没有客人的店铺,店员都表示,晚上10点就不再接待客人。“晚上10点到11点,客人太少了,一个小时卖不上50元。”一家面馆的员工说。另一家西餐店前台服务人员则表示,10点多没什么客人了,但商场有要求不能关灯闭店,所以留下工作人员值守,只是厨房不开了。
前来就餐的客人不多,一方面是知晓率不高,另一方面就是交通不便利。尽管华威一层的广告和电梯间,都打出了约饭街营业至23点的字样,但很少有人关注到。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在约饭街用餐的年轻人,超过一半的受访食客表示不清楚几点关门,“估计和商场一样,10点左右吧。”还有一部分食客担心用餐到太晚,会赶不上夜班地铁,“无论坐一号线还是四号线,晚上11点西单站应该还有地铁,但还要换乘其他线路,太晚了怕赶不上末班车。”
还有商家表示,夜班延长营业时间就要付员工加班费,“但晚上客人少,这些钱挣不回来。”一家商户老板说,交通也是问题,晚上11点多关门后,有的车已经停运,员工只能骑电动车上下班,他们也不愿意。
祥云小镇附近马路两边,成了露天停车场。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探访2 簋街、祥云小镇、望京
饭店周边停车位较少 部分地区交通秩序混乱
近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簋街、顺义祥云小镇等深夜经济热门地区发现,由于区位因素,不少店铺周边停车位较少,消费者想找地停车并不容易。
簋街:停车位少且远 步行一两公里才能到餐厅
晚上10点,簋街的夜市生活进入白热化,稍有规模的饭馆门口,几乎都有不少顾客排队等待用餐。记者随机探访了6家饭馆,除了一家位置稍偏僻的江浙菜馆晚上9点闭餐外,其余五家均营业至凌晨,其中一家以龙虾为主打品牌的饭店,甚至24小时不间断营业。记者从商家了解到,这些饭馆在夜间持续运营的传统已持续多年。
晚上10点20分左右,一家饭馆门口有超过50位顾客正等待就餐,商家提供休息的椅子已经坐满,不少顾客就坐在饭店门前的石阶上聊天。记者取了一张两人桌的等号小票,上面显示还有131桌在排队,过号作废需重新排号,服务员提示预计等待两个小时。
顾客余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贵阳来北京进修,已经在京一年,平时常会和朋友出来吃夜宵,最喜欢吃烧烤和小龙虾,他对北京夜市的卫生环境较满意,但觉得夜市周边交通配套服务有待提升。“一般吃完夜宵就12点多了,回去的地铁公交都已经停运了,只能打车。”余先生说,希望交通部门能对夜市所在地区定点增开部分车次,延长运营时间,方便顾客回家。
一家经营了二十余年的饭馆负责人表示,簋街改造后,人行道增加了护栏,餐厅门口不允许停车,周边停车位非常紧缺,且位置较远,如果顾客开车来簋街,需要在一两公里外停车后步行或骑车进来。一位停车管理人员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有的顾客打擦边球,在摄像头拍摄不到的地方就近停车,被发现了马上会有贴条。”
除了交通问题,也有顾客反映了住宿难题,想住在簋街周边,如果不提前预订宾馆,基本难以找到住所。
祥云小镇:周边马路成了露天停车场
近日,记者走访顺义区首条夜间特色餐饮街区——中粮·祥云小镇“深夜食街”,发现夜间消费确实相当火爆。
很多店铺都推出了适合宵夜的专属菜单和餐品,例如,日日香鹅肉餐厅本是一家潮汕卤味餐厅,也开始售卖麻辣小龙虾和一些凉菜,晚上8点多,记者在这家餐厅看到,麻辣小龙虾几乎桌桌必点,老板忙着找员工去就近的超市采购小龙虾。“小龙虾死了就不能再吃了,一次不敢买多了,我们一天要补好几次货。”而以皇室啤酒为特色的“1308德国酒馆”,晚上的菜单上竟然也有麻辣小龙虾,据老板介绍,夜间销售额能占据全天销售额的1/3。
大快朵颐之前,停车是个大难题。记者自驾前往祥云小镇,还没到达导航位置,道路就开始变得狭窄——马路两侧横七竖八停满了车。顺着停满车的安宁大街,记者来到祥云小镇南区,两侧最外侧车道都被汽车占满,只有最内侧车道可以勉强通行。记者找了一圈,发现没有空余车位,到达地下停车场入口,门口保安说已经没有空余车位。调头往北走,路边也全都停满了车。好不容易跟着一辆车找到一个地下停车场,却被收费亭工作人员告知,这是居住区停车场,不接受外来车辆。
记者又转到地上,继续见缝插针找车位。所幸在裕丰路路口,一辆汽车离开,记者终于在转了若干圈后停好了车。
一位食客向记者抱怨,整整转了五圈,才找到停车位。花了半个多小时。一位周边居民表示,停车难跟“深夜食街”没有关系,祥云小镇是顺义区最大、最有名的商业街区,停车一直是个问题,节假日更是一位难求。
祥云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停车位是够的,小镇在南侧开辟了P8露天停车场,一共有1500个室外停车位,“这个停车场之前是为国展展会服务的,非常宽敞,步行至小镇只要五分钟左右。”不过,虽然通过信息将停车场位置告知了所有会员,保安也会在顾客找不到停车位的时候进行引导,但前来消费的顾客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带着孩子来,地下停车场满员后就会停在马路边,不愿停到露天的停车场。
上述负责人介绍,之前P8停车场的入口在西侧,目前已经改到了北侧,更加方便顾客到达小镇,他们也会加强安保力量,引导顾客停车。“晚上不少顾客习惯喝酒撸串,为了防止酒驾,我们与代驾公司进行深度沟通,联手打造‘零酒驾街区’,在小镇打车可获得一定的优惠政策;还将安排一定数量的代驾司机在小镇周边提供夜间服务,为夜晚就餐饮酒需要驾车出行顾客提供安全保障。”
望京:食客随意停车 交通秩序混乱
作为一个大型生活社区,望京地区深夜消费的表现不出意料,从韩国烤肉到毛豆、花生、羊肉串的烧烤大排档,从麦当劳到各式酒吧,想在望京吃个宵夜相当方便。
望京金兴路上的一家羊汤馆,开业不到一年,已经积攒了不少人气。羊汤馆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与冬天相比,羊汤馆在夏天深夜的生意一般,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愿意放弃夏季的夜晚经济,打烊时间定在凌晨2时。为了招揽生意,羊汤馆也卖起了烤串和毛豆、花生。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这家羊汤馆,望京大多数餐厅都能营业到凌晨一两点钟,营业时间最长当数烤串店。
地铁14号线阜通站旁有一条小胡同,胡同口架起了灯箱招牌,爆肚涮肉、牛肉拉面、烧烤小菜……胡同很短,但餐馆不少。走进胡同,烤肉的香味扑面而来,这里聚集了三四家烤串店,每一家生意都不错,跑堂的店小二忙得团团转。
记者发现,来这里就餐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开着车或者溜达着过来了。停车位不难找,开车过来的食客在马路边随便一停,找个地方就开始吃,这使得周边交通秩序有些混乱。
晚上10点多,东城区簋街胡大饭馆门口,几十位顾客排队等待就餐。摄影/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
探访3 合生汇
吃完夜宵回家难 黑车成首选
5月17日晚,朝阳合生汇“深夜食堂”开街,在去年基础上做了升级,聚合了旗下200余家特色餐饮商户,同时跨界合作银行、点评、打车、直播、街舞、体育等平台近30家,消费者可体验多种消费。
记者近日多次来到合生汇探访,随着气温升高,“深夜食堂”的客流量也越来越大。晚上9点多,不仅是地下一层和二层的“深夜食堂”,地上五层的餐饮区也一直客流不断,灯火通明。
晚上11点多,记者离开“深夜食堂”,怎么回家成了难题。地面的公共交通早已结束运营,记者一路小跑,来到合生汇旁的九龙山地铁站,此时已是11点06分,准备进站时被工作人员告知,末班车已经停运。
随后,记者打开网约车App发现,尽管夜已深,打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输入目的地后,平台显示需要等候7人、排队10多分钟。可是等待时间并不如预估的那么精确,记者一等就是40多分钟。刚下夜班的陈女士表示,她经常在附近打网约车,等车时间普遍超过半个小时。
相比而言,一旁盘踞的大量“黑车”则方便许多,和司机谈好价格、载满人就能走。记者在合生汇周边转了一圈发现,这个时间段“黑车”基本占了主场。
准备去望京的小张对打黑车并不反感,“网约车太难等,这种拼车更便宜方便。”半小时内,记者看到有不少年轻人在路边打到“黑车”离开。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张璐 黄哲程 吴婷婷
见习记者 姚远 实习生 周博华
编辑 张畅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