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饭店协会研究院3月2日发布《新冠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报告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让行业各业态遭受全方位重创,但餐饮业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企业面临者巨大的困难。中国饭店协会一直高度关注行业的损失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诉求。2月21日至23日,中国饭店协会开展了第二轮行业调查,共收集典型餐企问卷309份,形成《新冠疫情下中国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报告显示,疫情发生后,餐企采取三大策略展开自救,积极复工。目前,餐饮企业将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线上业务以及调整菜单作为前三大应对举措,其次是增加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新零售、调整门店结构、调整人员结构、引入新的投资者、自建原辅料基地等。
报告还显示,根据“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原则,餐饮企业按照外卖、团餐、堂食、包间等有序复工。一些低风险地区的餐饮堂食企业逐步在复工。在调查中,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复工率近60%,远高于平均值。目前行业复工比率较低,复工比例在30%以下的占比93%。
报告认为,疫情导致餐饮行业损失惨重,但餐饮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疫情能否得到有效快速控制,直接决定着餐饮行业受冲击程度。因此,依据党中央的全面部署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是减少餐饮行业损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积极实现复工复产是减少行业损失实现长期向好发展的有效路径。
此外,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加速线上业务进程,开拓在线经济运营新模式。为应对疫情,各餐饮企业纷纷转战线上业务以自救。餐饮企业还将更加关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转型,建立行业专项发展基金或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保障。这些应对措施,均有助于餐饮行业向好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国网4月16日讯 中国饭店协会研究院近日发布一组数据,结合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企业新阶段发展特点和问题焦点开展了第三轮行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2020年3月1日至今餐饮行业的困难损失、复工复产、政策扶持效果等情况。以下为分析情况。
一、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共收集典型餐企问卷204份,涉及门店总数为5451个,调查企业分布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地区(全国除澳门和台湾外均有分布)。其中连锁企业占比75%,单店企业占比25%。
(二)企业规模
按企业人数进行划分,10人以下的餐企占比14.22%,10-100人的餐企占比29.9%,100-300人的餐企占比23.04%,300人以上的餐企占比32.84%。。
按营业额进行划分,100万以下餐企占比12.25%,100-1000万元餐企占比22.55%,1000-2000万元餐企占比10.29%,2000万至1亿元的餐企占比28.92%,1亿元以上的餐企占比25.98%。
按照国家统计局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本次调研的大型餐企占比24.51%,中型餐企占比25.98%,小型餐企占比32.35%,微型企业占比17.16%。本次调查实现了大中小微餐企全覆盖,中小微企业占比75.49%,大中型企业占比50.49%。
(三)业态分布
调查业态涉及中式正餐、快餐/简餐、外卖、团餐、喜宴/会所、老字号、火锅、小吃、日料、西式正餐等多个业态。其中,64.22%的企业经营中式正餐,20.1%的企业经营快餐/简餐,15.69%的企业经营火锅。
二、疫情下餐饮企业营业现状分析
(一)行业复工复产率大幅提升,达到77.84%
中国饭店协会调研数据显示二月底餐饮企业复工率在30%以下的企业占比93%。本次调研中,5451个门店中营业门店数为4243个,占比77.84%,可见行业复工复产率大幅提升。目前,样本餐企提供堂食比例高达88.26%比2月底提高了54.6个百分点,外卖、无接触点菜外带、提供食材代加工业务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与2月底相比分别增加18.19个百分点、7.14个百分点和2.27个百分点。
(二)营业额回升有限,超九成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50%以上
目前样本餐企营业额占去年同期的百分比均值为17.06%,与2月底相比上升8.06个百分点。从占比分布来看,目前营业额为去年同期50%以下的企业占比93.63%,其中有23.04%的餐企未营业,营业额为去年同期10%以下的餐企占比27.45%,营业额为去年同期10%-20%的企业占比15.69%,营业额为去年同期20%-50%的企业占比27.45%。
(三)客流市场小幅回暖,但94.61%餐企客流量不足去年一半
目前样本餐企客流量占去年同期客流量百分比均值为19.63%,比2月底提高了8.48个百分点。但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的餐企仍然占比高达94.61%,客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50%-80%水平的餐企占比仅为4.90%,客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80%以上水平的餐企占比仅为0.49%。
(四)客单价仍然较低,但整体呈现攀升趋势
绝大部分样本餐企的客单价仍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但客单价下降幅度大幅降低。目前97.55%的餐企客单价同比有所下降,仅有2.45%的餐企客单价同比有所增加。客单价下降60%以上的餐企占比31.86%,比2月底下降了38.14个百分点。
三、疫情下餐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问题
(一)多重压力来袭,餐饮企业复工复产举步维艰
目前,餐企复工过程中面临多重压力,其中营收大幅减少(占比90.69%)、人力成本压力(占比80.88%)以及门店租金压力(占比77.45%)仍然位居前三,紧随其后的是供应商应付账款、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外卖等第三方平台服务费。
(二)租金优惠十分有限,三月以后面临更大租金压力
调研显示,目前有45.1%的餐企从未享受租金优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路边店以及社区店中小业主和个人房东未能与承租餐企达成减租协议;二是连锁品牌用总公司名义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无法享受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三是员工宿舍租金无法减免。有42.65%的餐企表示,虽然享受过租金优惠但是3月以后需要支付全额租金,加上从未享受过优惠的餐企,3月以后87.85%的餐企将面临全额支付租金压力。
(三)复工稳岗人数快速增长,人力成本压力快速加大
调研显示,餐企用工到岗人数占比均值为51.25%,较2月底增加了16.25个百分点。调研中有一半餐企用工到岗人数占比达到50%以上,用工到岗人数占比达到80%以上的餐企占比23.04%。3月以后各餐企进一步加强复工复产,用工人数增加,餐饮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逐渐增大。
(四)产业链资金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进货压力增大
调研显示,餐企目前进货压力增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链资金短缺,支付方式改变导致餐企交易成本提升。餐企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存在大量对于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目前行业产业链企业均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因此供应商普遍调整了供货支付方式,要求现结或者先结清之前的货款再供货。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将进一步增加餐企进货压力。目前许多餐企的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大幅上涨,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进口原料价格也将受到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预期增加。
(五)20%餐企关闭20%以上门店、裁员20%以上,行业或面临法律诉讼集中期
目前部分餐企受诸多方面压力影响难以为继,门店关闭涉及到裁员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员工调动问题,从而引发劳动合同纠纷甚至是诉讼事件。调研中9.8%的餐企表示面临诉讼问题。
调研显示,仅有3.92%的餐企表示目前已实现逆势扩张,59.8%的餐企表示目前门店数目仍然保持现状,有36.28%的餐企已经关闭部分或者全部门店。关闭20%以下门店的餐企占比15.69%,关闭20%-50%门店的餐企占比10.78%,关闭50%-80%门店的餐企占比6.37%,关闭80%以上门店的餐企占比2.45%。
目前有38.76%的企业被迫面临部分裁员或解散员工问题。其中,小幅裁员(裁员比率小于20%)的餐企占比18.18%,中幅裁员(裁员比率在20%至50%之间)的餐企占比11.96%,大幅裁员(裁员比率大于50%)的餐企占比8.61%。即便有61.24%的餐企表示没有裁员,但仍然面临员工工资发放问题。71.36%的样本餐企表示工资可以按时发放,但21.13%样本餐企表示工资已减半发放,16.9%的样本餐企以最低标准发放。28.64%的样本餐企存在工资延期发放或停止发放问题。
(六)复工不复市,餐企进入融冰期
目前,样本餐企主要依靠提供堂食以及提供外卖为主要的经营方式,但是目前客流量平均水平不足去年同期的两成,客流稀少导致堂食营收有限。与2月底相比,虽然有更多的样本餐企采用了外卖的方式进行经营,但是45.54%的样本餐企表示目前外卖订单数较2月有所减少,仅有30.54%的样本餐企表示外卖订单数较2月所有增加。平均外卖订单数较2月下降了16.86个百分点。
图17 餐企外卖订单数目变化分布图
与此同时,样本餐企未复工时的每月固定支出均值为259.2万元,中位数为60万元;复工后每月运营成本均值为464万元,中位数为110万元。餐企复工后的运营成本与未复工时固定支出的比值均值为2.11,最大比值为12,最小比值为0.03,比值中位数为1.71。
餐企陷入复工不复市窘境之中,70.59%的样本餐企表示企业最困难的时间为今年4月至5月。
四、出台政策效果评估
各项政策普惠效果明显提升,减免租金和税费仍是目前最有效政策。行业呼吁能将专项补贴按店面面积以及雇佣员工数目直接补贴至企业。中国饭店协会2月底的调研数据显示,样本餐企表示无法享受政策的百分比均值为29%。目前样本餐企表示无法享受政策(均指疫情以来)的百分比均值为14.20%,与二月底相比降低了14.8个百分点,降幅达到51.03%。目前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样本企业节省运营成本均值为58.07万元,最大值为1700万元,其中93.04%分布在21.25万元周围,5.58%分布在439.09万元周围,1.02%分布在1350万元周围。
无法享受的政策中,专项资金扶持仍然排在第一位,但是无法享受样本餐企比例降低了22.81个百分点。对于无法享受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原因,部分餐企表示目前所在地区没有针对餐饮的专项资金支持,也有部分餐企表示不知该如何办理。与2月底的调研数据相比,表示无法享受培训费补贴的餐企比例从第二位下降到了第五位,下降21.63个百分点;表示无法享受金融绿色通道的餐企比例由第三位下降到了第11位,下降20.45个百分点;表示无法享受租金优惠的餐企占比下降9.45个百分点。无法享受办理不可抗力证明升至第二位,无法享受用电用气优惠升至第三位,原因主要为:1、不了解该政策的作用;2、不清楚应该去哪个部门办理;3、相关主管部门不批准。
五、餐企复工复产提振消费经验
在复工复产中,纵使面临诸多问题和压力餐饮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进行多项策略调整和创新转型。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实现安全和健康服务新模式;增加线上业务,拓展外卖及成品半成品新零售业态;控制现金流,保持现金流稳定;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强供应链建设。调研中,中国饭店协会对行业企业的优秀做法进行了汇总整理。
(一)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健康服务
疫情之下,“安全、健康”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以及餐企发展的重点。中国饭店协会、全国绿色饭店工作委员会着力培育放心消费和健康消费,提振住宿和餐饮消费,号召我国住宿餐饮企业加入“绿色饭店:放心吃、安心住、健康行”行动,让顾客放心到店,安心消费。行业餐企借助数字化工具从菜品研发、到店自提、放心厨房、分餐进食、公勺公筷双筷、“无接触”服务等方面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健康服务。北京华天集团特别邀请营养专家和烹饪大师,集中研发益于提高免疫力的健康菜品。海底捞将新鲜现做的半成品,不添加防腐剂,由中央厨房工厂直发,采用冷藏配送,0-4℃冷藏贮存,出产后24小时内送达顾客手中。中国饭店协会发出“使用公勺公筷双筷,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倡议后,得到行业的广泛响应,以华天为代表的众多餐企加入到推广“公筷”“公勺”、引导分餐消费的队伍中。同时,“无接触”配送、“无接触”到店自提等服务新模式也在行业内广泛推广,目前已涵盖餐饮老字号、中式正餐、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四大类型,基本覆盖了消费者对所有餐饮口味的需求。
(二)紧抓外卖新业态,开辟多渠道获客途径
疫情期间,外卖成为餐企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此次调研中,有74.18%的餐企经营了外卖业务。中国饭店协会外卖委联合第三方平台开通会员外卖专属通道,为1000余家门店开通外卖线上绿色通道。中国饭店协会将举办中国外卖节,搭建外卖产业链新平台。众多餐企在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合作的同时,积极运用微信小程序、直播、社区营销、短视屏等方式开辟多渠道获客途径。疫情期间,古南都集团餐饮企业基本实现营收同比持平,这得益于其以积极组织门前半成品外卖、利用社区微信群平台发展线上预定送菜服务、运用大数据开发适应社区消费产品等为内容的社群互动营销模式。白天鹅宾馆在自身公众号上营销相关产品,加强网络推广力度。眉州东坡通过线上直播新模式实现“带货”与“圈粉”。
(三)加大成品半成品开发与销售,积极转型新零售
新冠疫情下,尽管复工复产比例已近八成,但客流量大幅下降导致餐企营收受阻,堂食需求在短期内仍然受到抑制,老字号新零售、“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特色餐饮、地标美食等需求快速增长。广州酒家坚持“餐饮+食品”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全力做好食品板块经营保障,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赶生产,保障产品供应和物流配送;另一方面餐饮板块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大力推广外卖业务,采用“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运营模式,加快半成品的上市速度。丰收日等部分大型企业通过建设供应链产业园区实现“包装食品、即食便当、半成品等”的“产、销、存、转”一体化运转,从而能够更加有效深入B端和C端市场。同和居饭庄、知味观、杏花楼等老字号品牌也纷纷将经典菜式开发成半成品实现售卖。
(四)秉持社会责任感,提升品牌价值
提升企业责任感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价值体现。疫情发生后,多家餐饮企业积极向湖北定向捐款、捐物,驰援重灾区。2月23日,广州酒家集团向广州市红十字会捐赠资金50万元(定向武汉、荆州)和1万份食品物资,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多家老字号企业秉持社会责任,坚持“不关店、不断货、不涨价”。2月19日起,华天集团北京地区近100家直属门店实现100%营业,保障餐饮供应,服务城市正常运转,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五)加速数字化转型,实现服务前移
疫情加速了餐饮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有些餐企积极利用国家大力开发的5G和区块链技术加强产品的可追溯性,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可追溯的放心食品。有些餐企积极推广数字化营销工具,利用直播销售、社群互动等方式,有效降低客流下降带来的损失。麦金地集团积极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有机产品认证,为客户提供真正可追溯的产品。江西上饶龙潭湖酒店集团迅速转变经营思路,引入大数据分析,扩大地标食材销售,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六)积极开展线上员工培训,夯实创新转型基础
疫情倒推餐饮企业不断转型升级,而餐饮企业的有效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升。2020年2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10号),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目前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山西、青海以及宁夏等多省市地区均推出支持职业培训发展扶持性政策。目前,有些餐饮企业抓住疫情空挡契机,加强员工培训,力求做到闲时勤备战忙时能应战。旺顺阁(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雅青在此次战役中,成为第一批为员工开展线上直播课程的企业之一。张雅青总裁等多位导师组成的讲师团,带领旺顺阁全体员工,陆续学习旺顺阁企业文化、工分制、员工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等,深耕企业员工内训。
(伍策 尚槿)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节目导视】
应对疫情危机,加快复工复产。
(同期:堂食的话就稍微会弱一点,外卖的话还是比较平稳。)
市场逐渐回暖,探索升级之路。
(同期:相对于前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状态恢复得还不错,现在很多国民都出来吃东西,现在氛围都好很多。)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餐饮业现状调研:线上新场景 消费新服务 危机下的转型》。
【解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餐饮行业积极转型应对危机,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其中,转战线上,拓展外卖业务,成为餐饮企业恢复经营、对抗疫情影响的重要途径。
【字幕】重庆
【解说】在拥有3万多家火锅店的重庆,刚刚复工时,各店面往往只剩下几个员工,“全副武装”做着“零接触”火锅配送的准备。
对于从没有做过线上外卖的重庆镇三关火锅店来说,做外卖成为恢复经营的唯一办法。
【同期】重庆镇三关餐饮文化公司副总经理 江波
这次疫情之后,因为整个店面都不能营业,所以我们肯定也是响应政府的号召,那么所以就把整个店面全国的都停了,都全部停了。因为现在租金这一块儿也不知道到底房东能不能够减免,或者能够减免多少,员工你肯定都是要养着走,到时候等到开市了之后,如果你没有员工来,那么也是存在一个问题。
【解说】而对于已经上线14家门店的渝宗火锅来说,上线经营压力也不小。
【同期】重庆渝宗火锅店店长 赵赵
目前的话就是说疫情发生了之后影响还是蛮大的。然后目前的话员工工资,然后跟福利还是正常发放齐足的,然后房租主要是也没有减免。压力确实还是挺大的。第二个目前处于这种情况来说的话,我们所有的菜品的价格还是依然没有变化的,还是跟以前一模一样的。
【字幕】广东
【解说】餐饮业的复工复产并非一帆风顺。4月,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向美团外卖发出交涉函,提出降低佣金费率和停止独家平台限制两大诉求。最终,协会和外卖平台达成了共识:美团尊重餐饮商户自主选择线上各类平台,支持餐饮商家自主运营私域流量的多渠道发展,全面开放配送平台服务予以对接;对广东地区优质餐饮外卖商户加大返佣比例至3%-6%。
【解说】在广州,已经140岁的陶陶居,第一次加入“外卖大军”。这家老字号上线外卖平台后,迅速受到食客欢迎。
【同期】广州陶陶居环市东路店总经理 陈岳兰
近期,从5月份开始复工的话,客流量有所回暖,但是比起没有疫情之前的话,相对还是有一些差距。我相信,慢慢下来的话,恢复还(会)比较好的。堂食的话就稍微会弱一点,外卖的话还是比较平稳,占比还是比较平稳一些。咱们的外卖是受疫情影响,全广州暂停堂食的时候咱们才上线的外卖,在之前的话咱们陶陶居没有做外卖这个平台,后期我们通过跟美团那边合作,上了平台,现在还是保持比较平稳一些。大概的量的话,中午的单都达到四十多单,最少的话,像平常的话,节假日的时候达到七八十单都是有的。
【解说】湾区夜幕,灯火阑珊。喧嚣热闹的餐厅酒吧,五光十色的音乐喷泉,创意满满的夜购夜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创新之城”深圳的夜经济开始亮起来,显示出复工复产、达产增长的蓬勃动力。
晚上8点,位于深圳福田的姜虎东白丁韩国传统烤肉店,门口排队区坐满了等待位置的客人。
【同期】姜虎东白丁福田星河COCOPark店店长 邓其柠
今年五一(假期)的销售额比往年增加10%左右,基本晚上排队要排到9点半。政府给消费者补贴,(购物券)满减活动。第二是COCOPark这个商场的客流年轻人比较多,客流也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市场给我们的信心还是很大的。
【同期】深圳市民 张智滨
相对于前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状态恢复得还不错,现在很多国民都出来吃东西,现在氛围都好很多。
【解说】五一期间,深圳福田星河COCOPark销售数据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深圳万象天地客流总量突破60万、零售额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深圳湾万象城客流总量超15万、零售同比增长14%……深圳的不少商圈,人气见涨、销售渐旺。
【同期】深圳福田星河COCOPark项目副总经理 李文开
我们商场给了非常大的折扣优惠,我们的商家也给了很多折扣。我们希望在7月份,把我们商场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12点,我们以往营业时间到10点结束。
【字幕】上海
【现场】上海新雅粤菜馆食品部副店长 黄海根
各位顾客们,游客们,大家中午好,一年一年过得真快,新雅的网红粽子正在热卖!现在大家可以到现场,我们现包的新鲜看得见,要想品尝小时候的味道,妈妈包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与众不同,人见人爱,我们天天销售1万个,售完就要明天再来了……
【解说】中午时分,上海著名商业街南京东路的新雅粤菜馆门前,专业师傅一边现包网红黑毛猪肉粽,一边讲解包粽子的方法,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的围观。
蔡梦芸是这家老字号饭店的餐饮总监,看到这样的场景,感慨万千。
【同期】上海新雅粤菜馆食品餐饮总监 蔡梦芸
我们的现在的营运状况已经恢复到之前营业额的20%到30%了,还是很乐观的,现在的居民基本上的话,能够趁个节假日出来用餐,(对)他们是很高兴的一件事,所以最近的话我们生意是慢慢有恢复了。
【解说】疫情也让老字号加快转型新零售,今年2月份,新雅粤菜馆就有了第一次“触网”的经历。
【同期】上海新雅粤菜馆食品餐饮总监 蔡梦芸
在疫情期间,我们新雅做了一个很大的创新,我们(以前)从来不做外卖,但是这一次我们开始做外卖,在疫情一级(响应)的时候我们开始做外卖,包括现在我们也是在做外卖,线上销售。线上销售的商务餐,包括我们的食品、点心、馒头,我们都在线上开始进行销售,目前为止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的,一直都在销售,还是销售量还是不错的,受欢迎会继续下去。我们一直会继续下去,因为我觉得这倒是一个途径。
【解说】这家老字号不是提前烧好菜,接到订单再分装,而是每接到一个订单,按照标注的用餐人数和菜点开始制作,然后分配到对应的独立餐盒中。完成打包后,再贴上专用的食品安全封签。
【同期】上海新雅粤菜馆食品餐饮总监 蔡梦芸
这个就是我们的外卖,这个外卖当时我们做的时候是商务餐,商务餐它是主食,包括就是两荤两素汤,它全是分开的,而且厨房把它做好以后,它是用安全外卖卡是装订的,另外它每个人的出品人员的名单和打包的人员名单,包括(他们的)温度(体温)全部是要亮好(展示)的,然后外卖小哥过来以后他要做登记,然后是量体温,然后这个东西才交给他,所以是零接触的。
【同期】外卖员
(记者:你每天到新雅这样的老字号过来接单多吗?)多,挺多的,对,这边挺多的,因为这边菜品还可以,还不错的,非常不错,这边口碑很好。(记者:一般是送到哪些地方?)都有的,商圈里面都有的,各个写字楼。
【解说】这段时间,新雅还和其他多家餐饮品牌的主厨齐聚电商,通过直播“云端营业”。
蔡梦芸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自制半成品的销量有了明显提升,很多老字号主食外卖窗口成了周边老百姓的“刚需”。
【同期】上海新雅粤菜馆食品餐饮总监 蔡梦芸
但我们的食品销售是翻倍的翻倍增长,因为有半制成品,人家居家隔离就可以放在家里了。
【解说】餐饮企业在想尽办法走近食客,消费者信心仍然有待恢复,行业复苏任重道远。
【同期】上海新雅粤菜馆食品餐饮总监 蔡梦芸
还没恢复起来,所以我觉得还是很伤感的,因为以前的那种二楼三楼五楼六楼一桌难求的那种场景,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其实我希望它快快来吧。
【解说】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冲击下的餐饮行业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在税收、金融、房租、提升服务、帮助稳定员工队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餐饮行业自身也要加速转型升级,练好“内功”,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等方面下力气,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制片人:李杰
编 导:吴昊
记 者:胡拿云 李思佳 吴霞 岑志连
配 音:潘锴(实习)
统 筹:王健
监 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