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餐饮业来说,2022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行业发生了太多事,发生了太多的笑与泪、喜与悲,发生了太多的进取与收缩、坚守与离场。其中的一些事,既在当时反响甚大,让当事企业上了热搜;也对整个行业影响深远,乃至改变了行业格局和未来方向。
以下是餐宝典选出的2022中国餐饮十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
1 喜茶降价、放加盟
2022年的餐饮,某种程度上是从喜茶引领降价潮开始的。刚过完元旦,就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喜茶降价了。到2月份,喜茶正式确认,“标准茶饮菜单上再也没有3字开头的饮品了”。随后,奈雪的茶、乐乐茶也都宣布降价,高端茶饮集体告别30元,茶饮变得更“卷”了。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时间来到11月,喜茶再次放大招,正式确认开放加盟。作为一个坚持直营十年的高端茶饮品牌,喜茶的这一动作,有望在国内餐饮连锁加盟发展史上留下一笔。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开放加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可选项和必选项,加盟连锁的餐饮企业将越来越多。在喜茶开放加盟一个月后,奈雪宣布投资5.25亿,成为乐乐茶第一大股东,分析认为,奈雪或将把乐乐茶作为开放加盟的试点。
2 海底捞换帅
3月1日晚间,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创始人张勇卸任CEO,“最牛服务员”杨利娟接任,此时她已在海底捞工作27年。履新后,杨利娟将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该计划过去4个月成效明显,让海底捞的内部管理和运营明显改善。
< class="pgc-img">△图自网络
>8月30日,海底捞发布2022中期业绩公告,上半年营收超167亿元,接待顾客1.46亿人次,整体表现超预期。12月下旬,从海底捞分拆出来的特海国际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成为中国餐饮海外业务首家上市品牌。
3 太二等纷纷与“土坑酸菜”撇清关系
“315”曝光的土坑酸菜,让大大小小的酸菜鱼餐厅惊出了一身冷汗。太二迅速公开发声,在“315”之后大约5个小时,连夜发布声明指出与报道中的涉事企业没有合作关系。不到10个小时后,太二又在公号上发布了一份《酸菜安全报告》,详细附上了酸菜产品检测报告。
< class="pgc-img">△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在太二的带动下,渝是乎、有家酸菜鱼、姚姚酸菜鱼等酸菜鱼企业,安井冻品先生、天味食品、何氏蹦蹦鱼等供应链企业,接连发布声明、公开检测报告,以此自证清白,让消费者安心。一场危机尽可能地得到了避免,但食品安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每一家餐厅的上空。
4 古茗偷逃税被罚1161万
3月28日,古茗偷逃税被罚的消息冲上热搜。具体事由为,该公司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在账簿上不列或少列收入,税务局对该公司处以少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2322万余元的50%罚款计1161万余元,对该公司少缴的印花税6360.30元处以50%罚款计3180.15元。
< class="pgc-img">△图自网络
>据悉,古茗的偷逃税事件发生在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被罚是在2021年,“不知为何突然被曝出”。消息传出后,不少消费者深感震惊,表示难以置信。古茗内部则表态一直高度重视企业合规问题,会积极妥善处理此次事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美团龙珠、红杉中国退出古茗股东。
5 贤合庄加盟商集体维权
五一前后,贤合庄火锅的多位加盟商,集体赶赴品牌总部所在地成都维权。加盟商们的服装很统一,都是红色T恤上印着白字“贤某庄加盟商 全国守法维权”,正中则是一个大大的“惨”或“坑”字。
< class="pgc-img">△加盟商提供给餐宝典的视频截图
>现场很火爆,但可惜并没能取得什么成果。而且加盟商们期待已久的由陈赫出面主动担当,也只不过是在十几天后等来了后者的一纸“退出”声明。陈赫这“一走了之”,令很多人错愕、愤怒、失望,同时也让“明星餐饮”的弊端暴露得更彻底,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定要远离明星餐饮。
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对明星广告代言行为提出了6大方面共16点要求。分析认为,该《意见》将有效遏制明星代言餐饮的一些乱象,让明星与餐饮的结合更规范。
6 瑞幸门店数超越星巴克
5月24日晚,瑞幸宣布,今年一季度净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近九成,成立5年以来首次季度经营利润转正;且门店数增至658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一。此后,瑞幸继续它的开挂之路,截至目前门店数已经超过8000家,比第二名星巴克多出1200家。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11月22日,瑞幸宣布再次开放加盟,这让今年本就风生水起的咖啡市场变得更加热闹,那些通过加盟连锁快速跑马圈地的咖啡品牌,则迎来了最强劲的对手。另外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式咖啡也开始走红。咖啡市场的一出好戏,2023年将继续。
7 老乡鸡董事长公开道歉
5月31日,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在微博公开道歉。一天之前,这家正在冲刺IPO的餐饮企业,被媒体曝出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近三年累计有1.6万名员工未缴纳社保;二,为应对上市,强制近千人“离职”。束从轩在道歉中着重回应了社保问题。
< class="pgc-img">△图自网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乡鸡随后又被指存在虚假出资、涉嫌虚假宣传等情况,以及十年前实控人涉嫌行贿落马官员。餐饮企业的合规经营变得日益重要,对于想要上市的企业来说就更是如此。
8 重庆一知名餐饮老板疑似跳江失联
8月3日凌晨,重庆仙厨大酒店的老板田夏雨,给自己的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发了一封“诀别书”后疑似跳江。仙厨是重庆知名的高档宴会型酒楼,主做中高端新派渝菜,2006年创立。
在“诀别书”中,田夏雨自述从筹备开店伊始,就开始通过大量民间借贷、朋友拆借、小贷公司等筹集款项,已经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再加上疫情来袭,餐厅订单和宴席需求量大减,企业经营成本早就严重超负荷,欠薪欠货款严重,自己实在撑不下去了。“此生只能抉(诀)别,用生命的终结来弥补大家对我多年的信任和支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三年疫情,让不知道多少餐饮人堕入深渊。都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此决绝地选择离开,让人扼腕痛惜。现在疫情防控已经放开了,希望这样的悲剧不会再上演。
9 蜜雪冰城公布招股书
9月22日,据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信息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A股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正式预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
< class="pgc-img">△图自网络
>如果蜜雪冰城能成功上市,那么不但茶饮业将诞生第二家上市公司,而且也会带动一大批餐饮企业上市。因为它给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样本,首先门店数超过了2万家,其次是加盟连锁方式,再次也是最关键的——在疫情对餐饮业产生严重影响的时候,蜜雪冰城居然在过去三年净赚近30亿。还有什么比业绩更有说服力的呢?
10 虎头局被曝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12月下旬,新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被传出拖欠员工工资、欠供应商货款、装修款等消息。据爆料,虎头局早在年中就开启了裁员,职能线巅峰期最多达到三四百人,目前只剩一百余人。员工工资则直到近期才发出10月工资的一半,剩余一律未发,也未告知发放时间。不久前,虎头局刚撤去了部分城市的门店。
< class="pgc-img">△图自”大厂青年“
>虎头局的遭遇可以看作是这两年烘焙行业的缩影。去年以前,烘焙很受资本青睐,虎头局也在去年7月一次性融资近5000万美元。但到了今年,烘焙遇冷,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这两个红极一时的品牌,均未获得任何一笔新的投资,知名品牌LADY M也于9月在中国内地终止经营。
和烘焙类似的还有面馆。去年受资本追捧的几个新中式面馆品牌,今年也集体收缩,降温明显。餐饮与资本的关系,经过疫情之后当会变得更加理性,也只有这样,餐饮的“黄金十年”才会真正到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22年就要过完了,这一年发生的很多事都值得纪念,尽管这一年并不值得怀念。
<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刘妍
2021年,发生了太多让我们难忘的事情,这一年:
海底捞、茶颜悦色、呷哺呷哺纷纷关店,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依旧深远;
小龙坎、星巴克、奈雪等餐企被卧底,食品安全警钟多次敲响;
徽州宴老板娘一句“狗比人命贵”摧毁自家企业、呷哺呷哺高层“地震”、茶颜悦色调薪引发“内讧”,许多餐企深陷舆论的漩涡,遭吃瓜群众围观……
职餐网梳理过去一年发生的行业新闻,从中遴选出了“2021年餐饮行业十大新闻事件”,它们有些令人震惊,有些则引人深思。
海底捞宣布关停300家门店
11月5日,海底捞宣布,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海底捞门店。这是海底捞成立27年以来首次大规模关店!
作为火锅头部品牌,海底捞在过去两年经历了门店规模的高速增长。但是餐饮行业整体受包括疫情在内的多重因素影响比较大,新开门店发展情况未达预期。而在海底捞宣布关店后不久,茶颜悦色也宣布临时闭店87家。此前,宣布关店的还有呷哺呷哺、乐乐茶。
疫情以后,头部连锁餐企都积极选址、“逆势扩张”,开了很多新店。但是2021年疫情的“不确定”和对未来一年疫情是否反扑的“没把握”,让头部餐企选择“壮士断腕“,及时止损。
火锅、奶茶两个热门赛道的头部企业纷纷关店,这背后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决策问题,更透露出:未来一年,“收缩、稳健”将成为行业的关键词!
美团因垄断被罚34.42亿元
10月8日,美团因“二选一”的垄断行为被市监局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同时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
在此之前,美团曾向社会大众发布承诺书,承诺不通过不合理限制等措施强制要求商户“二选一”。历时近半年,监管的“靴子”终于落地。
消息一出,“苦外卖平台久矣”的餐饮人们无不欢呼,尤其是在国家下决心根治“二选一”垄断行为的时刻,大家仿佛看见了黑暗里的一丝曙光。
这些年来,外卖平台为了争夺商家的独家签约权,设置“排他竞争”和“二选一”,甚至不惜不择手段,让餐饮人苦不堪言。随着处罚落地,外卖平台“二选一”的时代或许将迎来终结!
茶颜悦色调薪引发“内讧”
12月17日,茶颜悦色因薪资调整发生“内讧”,长沙员工们抱怨“工资少”,结果遭到武汉一员工回怼“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钱”。
一波人在近8000人的企业内部群里吵得不可开交时,没想到茶颜悦色三位高管亲自下场“表态”,矛盾升至高潮,茶颜悦色因此登上了当天热搜榜的第一位。
最终,创始人吕良发布道歉信对此事作出了回应,向员工道歉,解释了薪资调整的来龙去脉,并表示“会尽快把新店开出来,让大家都有班可上,尽快增加收入”。
一次企业内部矛盾,发酵成网络热点,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人们纷纷感叹“知名企业创始人在8000人的公司大群直接和员工开撕”的荒诞性和戏剧性,但在围观“吃瓜”的同时,也看到了疫情加年关下,连锁餐企所面临的困境。
美团外卖抽点新规则出炉
5月初,美团外卖抽点新规则开始在不同城市实施。
和以前简单粗暴的计费标准相比,新的计费标准从“一刀切”变“出租车打表式”阶梯抽点,更加透明也更加精细。但新规受价格、距离、时段等多重因素影响,复杂程度明显上升,引来了餐饮圈的大波吐槽。
对于餐饮商家而言,新规之下,3公里内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外卖的洗牌作用也愈加明显。商家合理利用平台规则,才不会被“困”在外卖平台的抽点里。
外卖平台烧钱补贴商家的“草莽”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平台抽点规则越来越成熟,正逐渐回归商业的基本逻辑。
呷哺呷哺高层“内斗”,
前女总裁发千字长文“喊冤”
6月27日,呷哺呷哺前CEO赵怡在社交平台发布千字长文“喊冤”,就此前被呷哺呷哺解除行政总裁职务、罢免执行董事职务等进行回应,并列举了自己进呷哺呷哺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对“业绩不达预期”这一罢免理由进行了反驳。
与常见企业人事变动的“好聚好散”不同,赵怡与呷哺呷哺之间自5月份以来纷争不断。此前,呷哺呷哺先是以“若干子品牌的表现未能达到董事会预期”为由解除了赵怡行政总裁职务,接着又将其踢出了公司执行董事的行列。
关店、亏损、内斗……纵观整个2021年,呷哺呷哺就没消停过。虽然企业”内斗”的孰是孰非谁也说不清楚,但“内斗”必然会导致企业内耗,长此以往,企业必定大受损伤。
小龙坎被卧底曝光菜品不洗就上桌
“3·15”当天,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一大早就登上了热搜榜。其被卧底曝光了后厨菜品不洗就上桌、土豆发黑接着用、用扫帚捣制冰机、水果和肉类混用刀具案板等一系列后厨食安问题。小龙坎随即在官微发布声明致歉,表示涉事门店已停业。
2021年,餐饮食安问题几乎成了热搜上的“常客”,奈雪被曝光门店蟑螂乱爬,水果腐烂了还在用;胖哥俩肉蟹煲被曝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就连被称为“食安天花板”的星巴克也在食安问题上“翻了车”……以至于人们纷纷感叹“90%餐厅经不起暗访”。
食安问题一直是餐企的生命线,知名品牌频频被卧底也给餐饮人们提了个醒:企业管不了记者的相机,管不了顾客的手机,管不了网友的键盘,能做的只有极其严苛地管好自己的门店,这样才能不给卧底可乘之机。
上海破获首起7亿元奶茶加盟诈骗案
5月13日,上海警方披露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该案中,警方抓获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
这是餐饮行业首起,“餐饮快招公司”以虚假品牌、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被破获。
“餐饮快招公司”,一直是一条见不得光的灰色产业链,多年来一直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反复试探,隐秘而暴利。层出不穷的手段花样,闻所未闻的蒙人操作,往往能将餐饮创业者割韭菜割得“倾家荡产”。
这一次案件的侦破,无疑是正式宣告“快招”就意味着诈骗,这种以赚创业者加盟费的模式算是走到了尽头,已穷途末路。
餐饮行业首例“山寨”惩罚性赔偿案诞生
10月初,餐饮行业首例“山寨”惩罚性赔偿案诞生!成都一餐饮品牌因山寨隔壁的网红火锅店,两年获利370多万,最终被当地法院法院判赔原告446万,不仅把两年的利润赔个精光,还得再搭进去70多万,堪称“倾家荡产式”赔偿!
这是近年来行业里面被侵权赔偿金额最高的案件,堪称行业山寨侵权纠纷里程碑式案例。
抄袭、山寨,一直是困扰着餐饮行业的顽疾,但在过去的2021年,茶颜悦色打败“李鬼”获赔170万;巴黎贝甜打赢了商标维权战获赔150万;木屋烧烤状告“李家木屋烧烤”侵权案取得胜利……
随着餐饮行业原创性的知识产权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山寨斗智斗勇取得胜利的品牌越来越多,这也警示着每位餐饮创业者:以后“抄袭捷径”会越来越难走。
徽州宴老板娘一句“狗比人命贵”毁了自家企业
7月2日,徽州宴老板娘邹某遛狗不拴绳,伤人后还嚣张跋扈的视频在网上曝光,邹某一句“狗比人命贵”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徽州宴由此受到网民的声讨和抵制。
虽然事后徽州宴公司是又发道歉信,又发道歉视频,但舆论并没有因此平息下来。事情反而愈演愈烈,徽州宴面临门店关停、员工失业,就连其他城市相同名字的餐厅也受到了牵连。
企业辛苦经营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些成绩,却因为一个“败家”的老板娘走入了风口浪尖之上。这是餐饮业为数不多,不是因为经营不善、管理不善、食品安全等问题,而是因为老板娘个人的言行导致企业陷入危机的案例。
徽州宴为此事付出的惨痛代价也给我们餐饮人“上了一课”:自媒体时代,公众是拿放大镜在看每一家企业,“先做好人,再做好企业”,是每一个餐饮人都要铭记的!
狗不理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停业
3月,位于前门大栅栏的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门店停业。至此,狗不理在天津以外已无门店。而在停业的一周前,“天津狗不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解散注销”的消息已让业界一片哗然。
从被博主吐槽难吃、一怒“报警”,到关闭最后一家门店“败走”北京,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字号,因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应对,最终与消费者渐行渐远。
狗不理注销、全聚德亏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字号餐企被时代抛弃,疫情的“黑天鹅”更是让他们的处境愈发艰难。
老字号们的兴衰,暗含着“血与泪”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每个餐饮人深思。餐企想要在市场屹立不倒,坚挺的走完十年、二十年、上百年,“创新”、持续给用户新价值也许才是企业的永动机。
职业餐饮网总结:
沈从文说:“每一个日子往后退去,人就长大成年,冬天的夜虽然很长,总不会把梦做到穷尽了。”
不知不觉,2021年已成为历史。
回望复杂多变的2021年,万亿级的餐饮市场正探索着更多的可能性,经历过“寒冬”,餐饮企业和餐饮人将继续在生存、坚守、改变、创新中不断蜕变。
<>018即将过去,对餐饮人来说,过去的一年却是值得细品深思的。
这一年,海底捞火锅上市,市值达944.46亿港元,随后倾资1亿打造人工智能餐厅;瑞幸咖啡融资2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滴滴推出滴滴外卖,阿里收购饿了么,饿了么再与口碑合并,与美团点评正面KP,外卖市场正式进入两足鼎立状态……
为此,参某整理出了2018年餐饮行业的10大热点事件,和大家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行业变化。
TOP1:
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治乱用重典”,被称为“史上最严”。
新法以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为目标,较修订前有4方面明显的变化,一是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二是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同时加重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三是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四是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操作性也更强,比如新法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专门作出规定,将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并强化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商家的审查义务,规定了在网络购买食品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如果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则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交易出问题,第三方平台先负责”。
这一规定明确了网购平台的主体义务,对食客来说,今后再遇到网购纠纷时,就有法律武器可以运用。唯有让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成为高压线,让违法者碰不得,民众方可吃得放心与安心。
TOP2:
海底捞港交所上市
随后联手松下推出智能餐厅
9月26日,随着海底捞董事长兼创始人之一张勇、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在港交所敲响铜锣,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17.8港元,开盘价18.8港元,较发行价涨了5.6%,随后又飙至19.64/股。首日收盘价为17.82港元,较发行价上涨0.11%。海底捞市值亦突破120亿美元。
10月28日,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联合打造的智能餐厅在北京开张。瀛海智能是海底捞与松下合资组建的子公司。这家智能餐厅依托松下的机器人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实现了后厨的全自动化运作。顾客用平板电脑等终端点餐后,自动菜品仓库能够自动组合盛放菜品的盘子,并将它们装入托盘。
TOP3:
瑞幸咖啡玩出“火箭速度”
1年破2000家门店
5月15日,瑞幸咖啡发布致星巴克公开信,直指对方涉嫌垄断,拟向法院提起诉讼。瑞幸咖啡表示,星巴克进入中国近20年来,在教育中国咖啡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已占据中国连锁咖啡市场50%以上的份额,一直以来都是瑞幸咖啡及中国咖啡行业所有从业企业学习的榜样。
小蓝杯以这种外界邰侃的“碰瓷式”公关和绝对压倒式的代言广告迅速进入公众视野。7月11日,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
12月12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后估值22亿美元。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等参与了本次融资;完成融资后,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进入公司董事会。
12月26日,瑞幸咖啡宣布提前完成全年2000家门店的开店计划。相比之下,1999年进入中国的星巴克20年时间才在中国开设3600多家门店。如此亮眼的成绩却是以净亏损8.57亿人民币作为代价,这种资本烧钱补贴式的玩法引起了外界热议!
TOP4:
新美大上市
阿里收购饿了么合并口碑
去年8月,饿了么以总共8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百度外卖。今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联合蚂蚁金服集团以95亿美元“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9月20日,美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目前美团通过餐饮外卖、到店及酒旅、美团闪购、小象生鲜等新业务及其他三大业务板块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也完善了在本地生活领域的生态型布局。
10月12日,阿里巴巴突然放出重磅消息,旗下业务饿了么和口碑正式合并,同时成立一个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出色的覆盖“到家”、“到店”两大场景的一条龙服务。
至此,阿里美团在外卖O2O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升级,外卖市场形成两足鼎立之势。
TOP5:
雀巢“收购”星巴克,对手变盟友
5月7日下午,食品企业雀巢公司宣布已与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签署协议,正式收购星巴克旗下的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雀巢向星巴克支付71.5亿美元,同时将永久拥有在全球咖啡店以外销售相关星巴克产品的权利。
根据雀巢方面公布的信息,雀巢收购的是星巴克的零售和餐饮产品业务,并不包括即饮型产品以及星巴克咖啡店内任何产品。作为此次交易的一部分,星巴克将出售每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的业务,获得71.5亿美元的现金预付款。同时,大约500名星巴克员工将加入雀巢,为了保持现有业务的稳定,该业务的运营总部将继续放在美国西雅图。
TOP6:
奈雪的茶创始人怒“怼”喜茶抄袭
事件源于11月18日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发的一条朋友圈。在这条朋友圈中,彭心直接喊话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直言喜茶“除了当年芝士草莓是在奈雪上了四个月后上的,其他都是隔了一年跟着奈雪回归产品上,我都替你没意思了……”
随后,聂云宸针对此次喊话回应,指出奈雪对“市场竞争”、“抄袭”、“创新”这三个词的理解与其有巨大差异。强调“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调侃“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者材料拼凑起来先出了,然后指责以后的人都在‘抄袭’自己,如果只是这样那创新真是太简单和幼稚了。聂云宸指出真正的创新的困难恰恰是要去发现裂缝与不足并提供更好的东西。对于这种言论,彭心继续开怼:“晚了一年上那就得比我们好喝才行呀……”
事件持续发酵,从是否属于抄袭,到同质化的餐饮业竞争,再到餐饮业的创新之痛,茶饮业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热话榜。
TOP7:
2017年度中华餐饮创新榜TOP100
榜单揭晓
3月28日,由餐饮界新媒体主办,联合200家媒体共同发起的“2017中华餐饮创新榜TOP100”在武汉“第六届创新餐饮风暴会”进行公开发布。
活动现场云集100+餐饮领袖企业、300+餐饮同行,围绕“创新”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在现场餐饮人的共同见证下,2017中华餐饮创新榜正式公布,来自全国各地500多个项目参选,共130家餐饮企业/机构/个人分别登上创新品牌榜、创新服务榜以及创新领袖榜。
2018年10月,餐饮界新媒体再次携手全国200多个媒体和机构,再次启动第二届中华餐饮创新榜TOP100评选活动!
TOP8:
咖啡陪你败退中国
疯狂扩张引发体系之乱
昔日风靡的韩国咖啡连锁品牌咖啡陪你,2012年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在短短六年后以破产结局。曾经作为韩系咖啡代表的“咖啡陪你”如今在华全面溃败。
于11月29日前,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咖啡陪你(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咖啡陪你上海公司”)的债权人应在2018年11月9日前向咖啡陪你上海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并定于11月16日下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该公司已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法定代表人也下落不明。
近年来,由于韩剧的文化输出,一度成功让“韩式咖啡厅”的印象植入不少年轻人心里,咖啡陪你也用短时间就将店面开到了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但是很快因“水土不服”,败落了下来。
TOP9:
抖音营销风靡餐饮界
答案茶一夜走红
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彻底火爆全国。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抖音增长了近3000万DAU,最高日活达到了6646万,呈现爆发式增长。
伴随抖音短视频的火爆,各行各业纷纷开始试水短视频营销,特别是海底捞“抖音吃法”走红,让这种病毒式、低成本的“抖音营销”迅速在整个餐饮行业引爆,西贝、巴奴、coco等多个品牌纷纷做起了抖音营销。
于是,在郑州,一款名为“答案茶”的茶饮品牌也因抖音迅速走红,短时间内收获上亿点击量,线下门店一度排队,引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创业者加盟。
TOP10:
网红餐厅Win House
14家门店全部关门
今年10月31日,长宁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了一则举报,反映辖区内的上海音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生欠薪。
提及“音家餐饮”,知晓度或许不高,不过其旗下的“WinHouse”餐厅,却是申城白领圈中的网红餐厅,2014年开业后凭借“全日制早午餐”的噱头火爆一时,甚至还一度被部分美食公众号誉为“一定要去的魔都Brunch餐厅”。
根据劳动监察部门现场初步调查发现,该起欠薪案共涉及“音家餐饮”等4家公司,几家公司均由位于长宁的总部统一管理,其下属14家门店遍布浦东、闵行、静安、黄浦等区。公司因经营不善,于10月底突然集体关门停业,接案时实际经营人处于失联状态,导致共计拖欠总部及门店340余名员工9-10月工资约330万元。
目前,该餐厅实际经营人将被移交公安机关,欠薪入罪的同时还将列入“黑名单”。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参某,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