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资本局2月21日消息,昨日晚间,海底捞发布(06862.HK)盈利预告。公告显示,2023年海底捞预计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不低于人民币414.0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3.3%。海底捞解释称,营收增加主要由于疫情管控措施取消及经济复苏,使得餐厅客流量增加,经营表现好转。
海底捞还预计其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将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相较于2022年度的16.4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上涨了27.6亿元。“主要由于海底捞餐厅的翻台率提升及营运效率得到改善。”海底捞表示。
据了解,节假日带来的客流高峰,助力了海底捞翻台率的上升。端午期间,杭州、厦门、长沙等热门旅游城市部分海底捞门店日翻台次数超过了9次。国庆期间,海底捞日均到店客流同比2019年国庆期间增长超过70%。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海底捞预估2023年的业绩已超越疫情前水平。
2019年度,海底捞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分别约人民币249.4亿元及人民币25.6亿元(剔除特海国际业务),2023年其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预期分别增加不低于65.9%及71.8%。对该业绩变化,海底捞认为,主要归因于海底捞餐厅网络的扩张。
海底捞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餐饮行业的复苏。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历史新高;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红星新闻记者 张露曦 俞瑶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月26日晚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6862.HK)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整体收入414.53亿元,同比增长33.6%,归母净利润4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4.6%。
因整体消费环境复苏,消费者外出就餐次数相对增加,海底捞餐厅翻台率显著提升。2023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同比增长26.7%。全年接待顾客近4亿人次,日均进店超100万人次。
前几年疫情期间,海底捞与业内多数企业一样,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业绩下滑。经过 2023年的复苏,海底捞已经将疫情期间的亏损填平了。
财报显示,公司2020年的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23.45亿元暴跌至3亿元,2021年更是亏去41.63亿元,不过,在2022年公司录得13.7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业绩逐渐回升。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火锅经济也在这一年“沸腾”。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创历史新高;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2023年,海底捞没有大举开店,倒是放缓了餐厅网络扩张速度。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底捞大中华区共经营1374家门店。其中,一线城市门店232家,二线城市门店538家,三线及以下城市581家,港澳台地区23家。海底捞表示,2023年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在营门店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不过,进入2024年,海底捞开放了加盟。3月4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此外,海底捞亦已成立加盟事业部,制定加盟特许经营相关模式细节及商务合作流程。
底捞发布2023年盈利预告,预计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不低于414亿元,增幅不低于33.3%。净利润预计不低于44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一倍多。海底捞的业绩增长主要归因于餐厅客流量的增加和经营销售的改善。
海底捞预估2023年全年业绩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主要归功于餐厅网络的扩张。2023年,餐饮行业迎来快速回暖,海底捞在多个节假日期间迎来了用餐高峰。海底捞在2023年进行了业务创新与组织变革,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整体来看,中国餐饮行业在2023年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全国餐饮收入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20.4%。海底捞的业绩增长也受到了餐饮行业整体复苏的推动。
2024年餐饮行业的复苏势头仍在继续,多地餐企年夜饭预订火爆,头部餐饮企业客流量爆满。海底捞2024年春节期间的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
中国烹饪协会表示,春节假期期间,餐饮消费活力加快释放,各地餐饮市场喜迎“龙年开门红”。餐饮企业春节期间的营业收入和客流量都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中国饭店协会分析,龙年春节期间,餐饮企业的营收增长小高峰,消费模式以到店就餐、外卖、购买餐厅半成品为主。但春节过后,餐饮住宿行业将迎来淡季,仍需持续挖掘自身特色,提高运营效率。
和讯自选股写手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不代表和讯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和讯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和讯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和讯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