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让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的历练与考验。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张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启。疫情之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实体零售业,其经营现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由此,一场经济界的“抗疫”之战已经打响。近日,新京报与来自一线的中小企业家深度交流,报道他们目前的生存现状和需要,以期引起外界的关注和支持,一起抗击疫情影响、谋求新的发展。
【同题问答】
问: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主要是资金问题。我们这两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账面的流动资金比较紧。目前,我们无法预测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果时间较长,难免会有人员流失的风险,然后我们开业以后再招聘,人员的流动会影响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我们的风险储备金不足,随着疫情的持续,我们给员工发生活费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问:最期待的帮助和扶持是什么?
答:能克服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尽量克服。主要还是资金方面,最近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呼吁政策支持,我们也差不多,而且,我们看到财政部等部门也关注到了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相信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可以对行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句话最近频繁出现在杨记兴创始人杨金祥的朋友圈中,其后紧随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万达免租一个月”、“厨芯免除咱们门店2月的设备租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可为给杨记兴减免服务费”……
面对疫情突袭,杨记兴紧急成立预案小组,“目前营业收入为0,按照正常支付流程,账面资金很难撑过3个月。”2月5日,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但杨记兴近日陆续收到来自各方的支持,“我感受到了上下一心的力量,现在信心满满,十分看好疫情过后餐饮业的前景。”杨金祥说。
年夜饭食材损失约50万,1月份员工工资减半发放
目前,杨记兴在北京有19家门店,员工总数约为500人,疫情暴发之后,“我们紧急成立了疫情预案小组,讨论当前形势,做好员工安排,以及开闭店的准备。”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
随着疫情的持续,杨记兴陆续接到了来自顾客的年夜饭退订通知,“从1月22日开始,大概95%以上的客人都决定取消年夜饭,于是我们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始退押金,消费者没有受到任何经济损失。”
但是,杨记兴为了这些年夜饭订单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些食材,这方面的损失只能由杨记兴承担。据杨金祥预估,不包括人力等成本,仅仅是食材,“损失大约为50万左右。”
杨金祥表示,年夜饭食材的损失是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对而言,我们的损失不算严重,因为我们的食材一直是由海底捞的蜀海供应链配送的,所以我们自己的存储量不大。”
对于库存的处理方式,杨记兴选择一部分做员工餐,个别门店还进行了社区销售,但是对于过了保质期的食材,就只能“扔掉”了。
杨记兴的门店主要分为街边店和商场店,商场店占70%,大年初一开始,所有的街边店停业,商场店由个别工作人员驻店,到了大年初四,商场店也开始停业闭店了。
疫情当下,和很多餐饮企业一样,杨记兴也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问题,“就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按照正常的支付流程,账面资金很难撑过3个月。”杨金祥坦言,但是他目前正在积极处理这个问题。
据了解,主要是从租金、人力、原材料三大成本入手。
在租金方面,“我们的业主、房东没有在这个时候催交租金,我想大部分的业主、房东都会有减免,只是减免额度的大小会有不同,所以这方面我们现在是在等待减免额度。同时,我们也在和他们协商,是否可以把这部分分摊到未来几个月,这样就可以减轻我们在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
在人力成本方面,“目前我们从基层到高层的员工都积极主动表态支持公司的一切决定,高管们纷纷表示愿意放弃薪酬,跟企业共渡难关。具体计划,全体员工1月份的工资是减半发放,2月份的工资以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作为生活费去发放,等到疫情过去之后,企业恢复发展了,再补发所欠薪酬。
在原材料方面,“我们已经和蜀海达成了共识,他们同意我们食材的货款可以顺延到后期开业之后再支付。”
为自救转战线上市场,有员工愿卖车力挺企业
当下,由于堂食停止接待,很多餐饮企业开始靠外卖求生,但是杨记兴的外卖业务开展时间尚不足一年,其营收九成以上来自堂食,所以目前处于“收入为0”的状态。
疫情之下,杨记兴的自救措施是什么呢?
杨金祥说:“我们也在密切观察形势,原计划是从2月10号开始,个别门店开展线上业务,比如外卖等。我们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骑手的安全、店员的安全、消费者的安全如何保障,骑手的数量是否充足、原材料采购能否通畅等。”
但是,“外卖业务上线之后,对企业利润的支撑我觉得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外卖本身的利润远低于堂食,受疫情影响,销量不会很大。我们只是借这个机会尝试性的探索一下市场需求,但是外卖解决不了企业利润保本的问题。”
据杨金祥介绍,在餐饮行业,做不同菜品的利润不同,就杨记兴而言,外卖利润远远低于堂食利润。所以杨记兴计划的自救方式是:“把堂食的产品通过规范的工业化生产转变成可以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
然而,工业化产品和堂食产品势必会在口感等方面有所差别,对此,杨记兴如何应对?
杨金祥称:“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比如,外卖和堂食存在区别,对此,消费者也有心理预期。其次,线上产品的价格肯定会低于堂食,这方面也可以冲抵一些消费者对于口感欠缺的不满。”
“另外,我们把线上的To C产品分成两种,一种是半成品,这部分我们会提供食材配料和食品等,同时还会提供视频指导,让消费者在家里通过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80%的还原餐厅的味道。”杨金祥介绍,“第二种是成品,我们正在寻找具备加热后不降低传统口味的食材和工艺,然后生产成品菜品,让消费者在家里只要经过给食品加热就可以享用到餐厅的味道。”
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计划尽快研发产品,能够走入超市和电商平台。”
据了解,这段时间,杨金祥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积极寻找各种自救方法,他本人也对团队的支持十分感动。
“他们绝大部分都力挺公司的一切决策,包括我的高管会说疫情期间可以不要工资,等到企业恢复生产之后再说。另外,很多高管和基层员工对我说,可以用他们的积蓄来支持公司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员工说要卖车来支持公司的发展,这也出乎我的意料。”杨金祥说。
杨金祥说:“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团队的考验,能反映出来我们的企业文化,未来我们会把这些公示在企业里让大家都看到,疫情面前,上下一心的力量有多大。”
从街头小店到餐饮连锁,撑过非典后迎来企业上升期
杨记兴创始人杨金祥是安徽人,2001年进入餐饮行业,2002年来到北京创业,最初只是个街头夫妻小店,经过多年努力,把杨记兴臭鳜鱼打造成一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
作为入行19年的餐饮老兵,杨记兴的经历比较丰富,从30平米的小店做起,也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失败,“我们尝试过多次转型,后来开始聚焦臭鳜鱼特色单品,才慢慢发展壮大。”
杨金祥也经历过非典,“当时信息的传播没有现在发达,所以我们的感知相对较弱,大家主要是恐慌。那时我的店比较小,在一个社区里,非典严重了,我们就开始停业,大概停了不到两个月,后来情况好转,我们也几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就开业了,开业以后我们的生意非常火爆,反而是在那个转折后,慢慢发展起来了。”
多份研报显示,当年非典时期,餐饮行业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报复性”增长,很多企业成功崛起。
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次大的事件过后,餐饮行业都会发生变化,模式上、政府的要求上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上,都会和之前有所改变,比如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透明厨房和阳光厨房的关注等,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会加大消费者对线上平台的依赖。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直营店,其次是加盟店。这也会引发餐饮行业的思考,我们未来是以重为主,还是通过资源整合以轻为主?包括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电商产品的开发,这都是我们在疫情中和疫情后要思考的。”
如今,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有目共睹,随着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倒闭,“离职潮”一说甚嚣尘土。
对此,杨金祥认为:“即使没有疫情,在餐饮企业,赚钱的也是少数,所以说,大家本身就在漩涡中挣扎。疫情突袭,很多小的餐饮企业没有抵御能力,所以就加速死亡了,这些小餐饮企业的倒闭,属于行业的正常洗牌,对此,我们没有必要恐慌。”
“至于员工失业的问题,我相信疫情过后,餐饮行业会很快恢复,这些人不会造成社会负担。”杨金祥说。
新京报记者 阎侠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
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让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着生存的历练与考验。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紧张的防控工作全面开启。疫情之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增加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实体零售业,其经营现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由此,一场经济界的“抗疫”之战已经打响。近日,新京报与来自一线的中小企业家深度交流,报道他们目前的生存现状和需要,以期引起外界的关注和支持,一起抗击疫情影响、谋求新的发展。
【同题问答】
问:目前最大困难是什么?答:主要是资金问题。我们这两年发展速度比较快,所以账面的流动资金比较紧。目前,我们无法预测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果时间较长,难免会有人员流失的风险,然后我们开业以后再招聘,人员的流动会影响我们的顾客满意度。我们的风险储备金不足,随着疫情的持续,我们给员工发生活费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问:最期待的帮助和扶持是什么?答:能克服的,我们自己想办法尽量克服。主要还是资金方面,最近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呼吁政策支持,我们也差不多,而且,我们看到财政部等部门也关注到了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相信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可以对行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句话最近频繁出现在杨记兴创始人杨金祥的朋友圈中,其后紧随的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万达免租一个月”、“厨芯免除咱们门店2月的设备租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可为给杨记兴减免服务费”……面对疫情突袭,杨记兴紧急成立预案小组,“目前营业收入为0,按照正常支付流程,账面资金很难撑过3个月。”2月5日,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但杨记兴近日陆续收到来自各方的支持,“我感受到了上下一心的力量,现在信心满满,十分看好疫情过后餐饮业的前景。”杨金祥说。
年夜饭食材损失约50万,1月份员工工资减半发放目前,杨记兴在北京有19家门店,员工总数约为500人,疫情暴发之后,“我们紧急成立了疫情预案小组,讨论当前形势,做好员工安排,以及开闭店的准备。”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随着疫情的持续,杨记兴陆续接到了来自顾客的年夜饭退订通知,“从1月22日开始,大概95%以上的客人都决定取消年夜饭,于是我们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始退押金,消费者没有受到任何经济损失。”但是,杨记兴为了这些年夜饭订单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些食材,这方面的损失只能由杨记兴承担。据杨金祥预估,不包括人力等成本,仅仅是食材,“损失大约为50万左右。”杨金祥表示,年夜饭食材的损失是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的普遍问题,“相对而言,我们的损失不算严重,因为我们的食材一直是由海底捞的蜀海供应链配送的,所以我们自己的存储量不大。”对于库存的处理方式,杨记兴选择一部分做员工餐,个别门店还进行了社区销售,但是对于过了保质期的食材,就只能“扔掉”了。杨记兴的门店主要分为街边店和商场店,商场店占70%,大年初一开始,所有的街边店停业,商场店由个别工作人员驻店,到了大年初四,商场店也开始停业闭店了。疫情当下,和很多餐饮企业一样,杨记兴也面临着严峻的资金问题,“就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按照正常的支付流程,账面资金很难撑过3个月。”杨金祥坦言,但是他目前正在积极处理这个问题。据了解,主要是从租金、人力、原材料三大成本入手。在租金方面,“我们的业主、房东没有在这个时候催交租金,我想大部分的业主、房东都会有减免,只是减免额度的大小会有不同,所以这方面我们现在是在等待减免额度。同时,我们也在和他们协商,是否可以把这部分分摊到未来几个月,这样就可以减轻我们在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在人力成本方面,“目前我们从基层到高层的员工都积极主动表态支持公司的一切决定,高管们纷纷表示愿意放弃薪酬,跟企业共渡难关。具体计划,全体员工1月份的工资是减半发放,2月份的工资以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作为生活费去发放,等到疫情过去之后,企业恢复发展了,再补发所欠薪酬。在原材料方面,“我们已经和蜀海达成了共识,他们同意我们食材的货款可以顺延到后期开业之后再支付。”
为自救转战线上市场,有员工愿卖车力挺企业当下,由于堂食停止接待,很多餐饮企业开始靠外卖求生,但是杨记兴的外卖业务开展时间尚不足一年,其营收九成以上来自堂食,所以目前处于“收入为0”的状态。疫情之下,杨记兴的自救措施是什么呢?杨金祥说:“我们也在密切观察形势,原计划是从2月10号开始,个别门店开展线上业务,比如外卖等。我们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骑手的安全、店员的安全、消费者的安全如何保障,骑手的数量是否充足、原材料采购能否通畅等。”但是,“外卖业务上线之后,对企业利润的支撑我觉得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外卖本身的利润远低于堂食,受疫情影响,销量不会很大。我们只是借这个机会尝试性的探索一下市场需求,但是外卖解决不了企业利润保本的问题。”据杨金祥介绍,在餐饮行业,做不同菜品的利润不同,就杨记兴而言,外卖利润远远低于堂食利润。所以杨记兴计划的自救方式是:“把堂食的产品通过规范的工业化生产转变成可以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产品。”然而,工业化产品和堂食产品势必会在口感等方面有所差别,对此,杨记兴如何应对?杨金祥称:“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比如,外卖和堂食存在区别,对此,消费者也有心理预期。其次,线上产品的价格肯定会低于堂食,这方面也可以冲抵一些消费者对于口感欠缺的不满。”“另外,我们把线上的To C产品分成两种,一种是半成品,这部分我们会提供食材配料和食品等,同时还会提供视频指导,让消费者在家里通过很简单的操作就可以80%的还原餐厅的味道。”杨金祥介绍,“第二种是成品,我们正在寻找具备加热后不降低传统口味的食材和工艺,然后生产成品菜品,让消费者在家里只要经过给食品加热就可以享用到餐厅的味道。”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计划尽快研发产品,能够走入超市和电商平台。”据了解,这段时间,杨金祥和他的团队一直在积极寻找各种自救方法,他本人也对团队的支持十分感动。“他们绝大部分都力挺公司的一切决策,包括我的高管会说疫情期间可以不要工资,等到企业恢复生产之后再说。另外,很多高管和基层员工对我说,可以用他们的积蓄来支持公司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员工说要卖车来支持公司的发展,这也出乎我的意料。”杨金祥说。
杨金祥说:“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团队的考验,能反映出来我们的企业文化,未来我们会把这些公示在企业里让大家都看到,疫情面前,上下一心的力量有多大。”从街头小店到餐饮连锁,撑过非典后迎来企业上升期杨记兴创始人杨金祥是安徽人,2001年进入餐饮行业,2002年来到北京创业,最初只是个街头夫妻小店,经过多年努力,把杨记兴臭鳜鱼打造成一家知名餐饮连锁品牌。作为入行19年的餐饮老兵,杨记兴的经历比较丰富,从30平米的小店做起,也遭遇过很多挫折和失败,“我们尝试过多次转型,后来开始聚焦臭鳜鱼特色单品,才慢慢发展壮大。”杨金祥也经历过非典,“当时信息的传播没有现在发达,所以我们的感知相对较弱,大家主要是恐慌。那时我的店比较小,在一个社区里,非典严重了,我们就开始停业,大概停了不到两个月,后来情况好转,我们也几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就开业了,开业以后我们的生意非常火爆,反而是在那个转折后,慢慢发展起来了。”多份研报显示,当年非典时期,餐饮行业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报复性”增长,很多企业成功崛起。
杨金祥告诉新京报记者:“每次大的事件过后,餐饮行业都会发生变化,模式上、政府的要求上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上,都会和之前有所改变,比如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透明厨房和阳光厨房的关注等,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会加大消费者对线上平台的依赖。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直营店,其次是加盟店。这也会引发餐饮行业的思考,我们未来是以重为主,还是通过资源整合以轻为主?包括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电商产品的开发,这都是我们在疫情中和疫情后要思考的。”如今,此次疫情对餐饮行业的影响有目共睹,随着一些中小型餐饮企业倒闭,“离职潮”一说甚嚣尘土。对此,杨金祥认为:“即使没有疫情,在餐饮企业,赚钱的也是少数,所以说,大家本身就在漩涡中挣扎。疫情突袭,很多小的餐饮企业没有抵御能力,所以就加速死亡了,这些小餐饮企业的倒闭,属于行业的正常洗牌,对此,我们没有必要恐慌。”“至于员工失业的问题,我相信疫情过后,餐饮行业会很快恢复,这些人不会造成社会负担。”杨金祥说。新京报记者 阎侠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
<>< class="pgc-img">>本期「餐饮面孔」:杨记兴臭鳜鱼创始人杨金祥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徽州民谣,讲述的是徽商前世。 本期「餐饮面孔」是一位新时代徽商,他年少轻狂17岁开始“闯天下”;2001年正式踏入餐饮圈,之后十余年历经磨难苦寻经营之道;2013年重整旗鼓推出“杨记兴臭鳜鱼”一炮而红;如今稳坐中国徽菜头把交椅。 他就是杨记兴臭鳜鱼创始人——杨金祥。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赞美的是徽州上庄美景,这是胡适先生经常为人挥毫泼墨所喜爱引用的一首诗词。
这样一个朴素的山庄,让晚年蛰居台湾的胡适先生魂牵梦萦;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独特又充满人情味儿的徽商。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始于南宋,盛于清代中前期。清乾隆末年,多方原因共同挤压,广东、江浙商帮开始兴起,徽商逐渐衰落,颓势渐显。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蛰伏已久的徽商,逐渐开始复兴。
今天再提起徽商,前面多加一个“新”字。“新徽商”一方面指地域范围上发展至整个安徽省;一方面涉足领域更是扩展到方方面面。
当今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安徽蚌埠人。
当前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三只松鼠创始人,电商界人称“章三疯”的章燎原,安徽绩溪人。
< class="pgc-img">杨记兴臭鳜鱼店内餐具和陈设,蕴含徽派文化
>再到今天的餐饮面孔杨金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徽商,他们用身体力行传承着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优秀品质。
01 出身的革新
时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初,滁州的春意来的悄无声息。巷子里一排茶树已经吐了零散的嫩芽。就在这排茶树后面,一个16岁男孩左手挥动着从亲戚那里借钱买来的小霸王游戏机,右手攥着当时“资源紧俏”的任天堂《魂斗罗》,《超级马里奥》,《坦克大战》三盘游戏卡带,对着左邻右舍开始吆喝:“吃了蘑菇会长大!吃了花花能发射子弹!游戏厅都没有的’顶蘑菇‘(超级马里奥)最新版!玩一把2块,3把5块!”住在附近的街坊小孩一听都跑来看热闹,一瞬间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男孩熟练的把红白游戏机连上自家的14寸黑白电视机,调出游戏画面,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排队了啊!玩游戏限时跳楼价!过这村没这店喽!”不到半晌,外套口袋就已经“盆满钵满”。
那个年代显然还没有出现“资源整合”“聚焦细分领域”“饥饿营销”这些高级词汇,可男孩做生意的天赋几乎与生俱来,学生时代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经商头脑。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想赚钱的欲望特别强。”出身普通家庭的男孩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十六七岁就入了社会,从没想过给别人打工,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成事”。
九零年之后的三年,他做的小买卖包括开服装店、卖菜、提供致富信息服务、做小型食品加工厂……三百六十行,几乎尝试了个遍,可是没有一项赚到钱。不仅没赚到钱,还把父母陆续借的一两万块本钱赔了个精光。
这笔钱对于当时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街坊邻居议论纷纷,“杨家那个儿子真是不争气,年纪轻轻不学好,早晚把家给败了”,话里话外带着刺,戳的男孩脊梁骨生疼。
好在父母是包容的,都说“天下父母心”,他们不觉得孩子是个“败家子”,反而从他的角度考虑,觉得孩子出发动机是好的,既然初心如此,就该支持。
1994年,杨金祥迎来了人生小小的分水岭,他打算走出家乡,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于是跟着朋友到上海做起了建材生意。“刚到上海的时候,在建材工厂打了一年工,作为过渡期,”这一年中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男孩质疑自己:“难道我就这样一辈子打工?”
答案是否定的,倔强的他不信出身。
通过不断摸索请教,善于观察的他终于发现一个商机。一年后,他带着女朋友和再次筹措的5000块钱,做起了“摆地摊卖建材”的小生意。800块购置三轮车,50块置办了全部家当,从建材批发市场拿来样品,开始了贩卖水泥、黄沙、瓷砖、木线条、胶水等需要的所有物料。把地摊摆在新建好的小区门口,有需求的顾客大有人在,从供应商提货,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转手赚差价。
复盘前半生,似乎杨金祥天生就具备聚焦定位的优秀营销能力,他从众多建材品类迅速聚焦到只做“利润最高,操作简单”的大理石生意。生意逐渐红火,没过多久,原来小区门口的地摊搬到了出租门面房,最后变成了石材加工厂。
人生的第一桶金也随之而来。
1998年,央视开年大戏《水浒传》让万人空巷,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好汉歌》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同年,杨金祥转卖了石材加工厂,决定回老家滁州,虽算不上衣锦还乡,但这次归来,不仅完成人生进程中的两件大事——结婚,生子;25岁的他,还清了之前在滁州做小买卖时跟亲戚朋友的借款,倔强的他心里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02 臭鳜鱼的革新
说起杨金祥关于臭鳜鱼的革新,其实在正式北上之前,这个餐饮圈的门外汉曾在老家小试牛刀。他开过酒楼,炒过小龙虾,卖过鱼头,短短一年,亏了七八万。
< class="pgc-img">杨金祥不仅是杨记兴臭鳜鱼创始人,也是一名厨师
>这一年试水,没有丝毫成果,可“不信命”的那股倔劲儿却深刻的烙在他心里。
2002年春节后,2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一只行李箱,从亲戚那借来的1万块,夫妻二人来到偌大的北京,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如果说做一件事需要某种契机,那么入餐饮这一行,绝对是个拍脑袋之举。当时回到老家的他无意看了一档餐饮老板的访谈节目,”那一刻,感觉自己被点燃了。”于是便有了滁州老家一年餐饮试水的经历。
殊不知,来北京才是噩梦的真正开始。
有人说“不知道”这三个字,极其微妙。它承载着迅速结束话题的使命,强调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分明还透着说话人内心的绝望和无奈。
杨金祥的人生进程中经历了四个“不知道”时刻,每每使他几度崩溃想要放弃。
2002年,“小白鼠”继续试水,本着“会做什么做什么”的理念,江南小渔村开业了,招牌菜是小鱼贴饼。“店在清河龙岗路附近,6个4人桌,面积20多平,加我店里一共三个人。”提起当年开店的情景,杨金祥侃侃而谈,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好景不长,不到半年时间,江南小渔村因为经营不善转手给他人。
到底要怎么做餐饮呢?我做的菜肴好吃,为什么赚不到钱?不知道。
2002年底,几经周折重新找到新门面,正准备大干一场,2003年的春天,史无前例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无奈之下被迫歇业,几个月的漫长等待,夫妻二人几乎要揭不开锅。
还要继续坚持吗?不干餐饮我还能干什么呢?不知道。
但坚持总没有错,经过几年慢慢回血,杨金祥的餐馆生意总算起死回生,有了些许起色。被阶段性成果冲昏头的他,和朋友共同投资200万,在西三旗附近盘下一家近一千余平米的大店,取名“徽乡肴”,主推安徽乡土菜肴,梦想大干一场,打造一家知名餐饮品牌。但是无论是选址,还是餐厅的各项流程体系和标准定位,以及对团队的管理能力,一点章法都没有,导致“徽乡谣”门庭冷清,无人问津。
随之引出的是老杨的扪心自问:“我到底想做什么呢?”不知道。
由于大众酒楼竞争激烈,“徽乡肴”的经营变得寸步难行——想吃什么我都有、口味马马虎虎过得去,生意却日渐冷清。经营一年多,就负债两三百万。他想到了放弃,于是挂牌转让,却迟迟碰不到买主。
到底什么样的餐厅才能被大家记住呢?还是不知道。
几十号员工等着自己发工资,兄弟和自己的血汗钱分文不剩,家人期许的目光……杨金祥的人生跌入谷底,他失了心,没了方向。
接近崩溃的他去沈阳考察时,朋友说:“来沈阳,一定要去XX店吃烤虾!”,这句话让他茅塞顿开:“之所以每个店都做不长,究其根本是没有自己的特色。”
< class="pgc-img">杨记兴臭鳜鱼门店图,运用徽派建筑的美学
>回到北京后,杨金祥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打造了今天占据中国徽菜半壁江山的杨记兴臭鳜鱼。
这次改革便是业内广为人知的“菜单革命”,把200多道安徽菜瘦身成38道菜品,主打“臭鳜鱼”单款爆品。
由于菜谱分类科学、条理清楚,哪怕是第一次进店的客人,也能在一分钟内知道该店拿手菜是什么,即便盲点也能组合出一桌荤素有致的美味佳宴,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顾客的决策成本。经过此次优化,臭鳜鱼的销量由原先每天只卖七、八份,之后直接飙升到了100多份,占店内销售总额的50%。
重整旗鼓的杨记兴臭鳜鱼,仿佛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火爆京城,全国各地徽菜馆也将臭鳜鱼作为主打菜色,甚至其它菜系的餐馆也在菜单中加入了这款餐品。由此带动了全国鳜鱼养殖和臭鳜鱼原材料产业链的大力发展。
03 品牌的革新
杨记兴臭鳜鱼一炮打响之后,2014年,老杨知道餐饮专业知识匮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从此开始走向学习之路,把精力转向了企业内部,练起了内功,做企业的他,是个十足的细节控。
他带着公司核心管理层,不断参各种培训学习,拜访行业前辈。从聚焦定位到店面选址,从团队建设到企业管理,从经营理念到企业文化,自此,一场由内而外的改革开始了。2015年上半年,杨记兴臭鳜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意味着公司将更重视制度标准化、服务流程化、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细心的人会发现,从聚焦到臭鳜鱼之后,杨记兴的slogan一共经历了6次迭代。
< class="pgc-img">杨记兴臭鳜鱼slogan的6次迭代
>老杨不仅做的一手好菜,在品牌营销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杨记兴又一次进行了迭代,重新提炼出“徽菜头道招牌菜”,从之前的单纯聚焦产品,上升到品牌战略的层面。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臭鳜鱼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知名度,强调‘徽菜头道招牌菜’,不仅强调了臭鳜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臭鳜鱼在徽菜当中的地位,从菜品和菜系两个方面进行传播。”
看着杨记兴走的越来越稳健,企业价值观似乎也自然而然随之形成——诚信、包容、创新、坚持,乍一看没什么新意,却和徽商骨子里的倔强坚韧不谋而合。
老杨总结自己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就是坚持。
“每次店面转手重启新品牌,在最最困难的时候亲戚朋友还愿意支持我,都是对我的信任,也是我一直以来诚信做人的回报。”而包容和创新是企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两种品质,至于坚持是所有结果的前提和根基。
< class="pgc-img">杨金祥对杨记兴臭鳜鱼发展的梳理和分享
>杨记兴臭鳜鱼目前全国20家店,说到未来的发展规划,老杨打算先深耕北京,5年之内争取拿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百店连锁目标,十年之内达到300家店的体量,机会成熟后走出国门,努力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尝到臭鳜鱼。
04 身份的革新
回到生活中,老杨是个十分随性且充满浪漫主义的人。
喜欢带着妻子自驾,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远离大城市钢筋水泥,夫妻二人这些年走过新疆独库公路看四季变换,走过内蒙古阿拉善沙漠看日出日落,走过318川藏线看巍峨的珠穆朗玛峰,走过千里中越边境线看沿途秀丽风光。
结婚20余年,有过分歧有过争吵,却一直不离不弃。
最苦的“非典时期”店里好几个月不能开张,最后只剩1000块的现金周转,小两口唯一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每天跟彼此鼓劲儿,正是当年的相濡以沫,才有了今天的苦尽甘来。
说起家庭,还让老杨欣慰的就是有个懂事乖巧听话的女儿。
“她叫杨帆,扬帆起航的意思” 提起女儿,他脸上洋溢着不易察觉的欣慰和笑容。“随我,性格比较安静内敛”,说罢指了指身上的衣服,“女儿送的。”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宽容,实行“放养政策”。
女儿的懂事和独立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却更多了一份洒脱和恣意。十四五岁就外出独自旅行,18岁只身一人去澳洲读大学,是个特立独行又文静的姑娘。
“女儿该有自己的人生。”
比起“女承父业”,杨金祥更希望她多看看世界,结识更多的智者和朋友,经历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
< class="pgc-img">杨金祥自驾图,他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有人说“少年”是种状态,即使岁月加身,即使遭受磨难,即使这般那般,有人变得得过且过,有人希望委曲求全;而有些人却始终热血沸腾,依然怀揣着赤子之心。
说到比较欣赏的企业家,马云的一句话和老杨当下的状态比较相似。马云曾经说过:“30岁做喜欢的事情,40岁做擅长的事情,50岁为年轻人做点事情。”
“我现在正值青年,60岁才应该是中年,80岁我依然可以奉献。”老杨觉得自己能干到八十岁,退休的事得往后放。
为了让自己和团队都能保持阳光心态健康体魄,老杨从我做起,坚持锻炼。锻炼这件小事,开始很容易,坚持很难。于是有了#杨记兴酷跑小组#诞生,并在整个公司掀起了一场“杨记兴运动文化”,大家按照约定每天打卡展示各项运动数据,如有训练项目没有达标,自愿现金处罚发红包,在各种运动方式的驱动下,杨记兴爱运动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了。
村上春树在自己《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说过,“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跑步坚持了四个月,老杨觉得跑步和自己这一路做企业的思路如出一撤。不跑步的理由有很多:今天有雾霾,今天有饭局,今天回家晚了,今天有工作会议……可跑下去的理由几乎只有一个——“多坚持一秒,就会有所不同。”
和当初十六七岁“摆游戏摊”相比,如今的他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从2002年进京正式跨界餐饮圈,到2013年杨记兴臭鳜鱼的成功转型,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成为国知名的徽菜品牌,这中间有无数次因为各种各样的打击想过放弃,踩过的坑不胜枚举,教过的学费不计其数。这一路的艰难困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他是新时代的徽商,徽商祖祖辈辈吃苦耐劳,百折不饶的精神,是支撑自己一步一步摸索出属于自己心法的指明灯。
试想当年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放弃了,今天的中国徽菜餐饮市场是否是另外一种局面?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大概就是杨金祥现在的心境吧。
采访、文|改爷
编辑|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