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团购这种办法引导流量,或者说对于流量本身,不管是餐饮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多一点理性。消费者在团购前多考虑成本因素,避免踩坑。商家需要弄清楚:抛开低价,能靠什么吸引顾客?
餐饮业的烟火气回来了,价格战也打响了。“38元10个菜的3人火锅套餐”“49.9元的牛杂煲4人餐”……随着低价团购愈演愈烈,部分商家菜品和服务品质也出现下滑,引发消费者不满。
团购原本是有效的营销工具,通过适度让利、薄利多销的批发模式降低商家成本,帮商家获客,替消费者省钱。然而,当一边是“打折打到脚踝骨”的售价,一边是商家为了减损在团购套餐里加入高利润的饮料,或者把免费果盘、小菜标上高价充数。而这只能算是常规操作,此外低价团购至少还有这么几个“坑”: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的鲍鱼龙虾大餐看似丰盛,可端上来的鲍鱼跟纽扣一样大,龙虾不知道在冰柜里待了多久,活脱脱演绎了“便宜没好货”。
虚标价格,无中生有。部分套餐的菜品标价远高于门店实际售价,有的团购套餐里的高价菜品,门店菜单里却没有列入,让消费者无从比对品质和价格。
扯虎皮做大旗,高射炮打蚊子。在套餐里增加用不上的高价商品,例如普通双人餐里搭配标价几百元一瓶的红酒,或者将服务生的拍照标示为专业摄影服务,折价数百元,人为拉高原价。
有的商家还对低价团购的消费者区别对待,比如份量打折、隐性消费,不加钱不让走。还有些商家用低价团购把消费者引到店里,然后用各种借口拒绝使用团购,逼着专程而来的消费者花钱消费。种种变味操作下,消费者对团购也没有那么热衷了。
低价团购内卷,商家也有苦衷。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现有餐饮相关企业1500万余家。其中,今年1月份至7月份新增约158万家。加上去年新增的300万余家相关企业和大量个体户,行业竞争之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突围,商家广泛使用团购揽客,连锁店和知名店铺还能维持合理折扣,新店和小店往往被迫以超低价引流。再加上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更多进入本地生活后,要求商家上线更低价的套餐,让竞争变了味儿。
从实际情况看,低价团购对商家经营的影响弊大于利,还往往带来消费者差评。用这种办法引导流量,或者说对于流量本身,不管是餐饮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多一点理性。消费者不要被占便宜的心态牵着鼻子走,碰到折扣过低的团购,还是要理性考虑成本这个客观因素。如果遇到虚假宣传等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可联系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平台导向很重要。过低的折扣率不一定能带来真优惠,反而可能给商家留下玩花样的空间,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产生的负面评价同样有损平台口碑。鉴于团购远低于成本的趋势,平台有必要设置折扣上限,避免企业陷入恶性竞争。同时,帮助商家发掘受欢迎的菜品,搭配出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回头客的优惠套餐,让团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商家弄清楚:抛开低价,能靠什么吸引顾客?是一道好吃的招牌菜,是记得住每一个客人口味的细致服务,还是看得见风景的景观位?毕竟,还有那么多不做低价团购却依然座无虚席的商家,他们靠什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更值得研究。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太贵了!贵得有点离谱!”
11月18日中午,贵阳市民陈先生在贵阳北站一家名为“贵阳名小吃”的店里吃早餐,一碗肠旺面加鸡蛋,竟然花了他42元。
心疼钱的同时,陈先生还担忧:万一外地游客第一次来贵阳,吃了这么一碗“天价”肠旺面,不是对贵阳印象大打折扣?
市民报料:
一碗肠旺面高达39元
11月18日上午10点过,陈先生在贵阳北站候车厅二楼一家名为“贵阳名小吃”的餐饮店吃早餐时,点了平时爱吃的肠旺面。
“肠旺面加个鸡蛋。”按照以前的惯例,来到柜台前,陈先生随口点了一碗肠旺面。
当工作人员递上单子时,陈先生傻眼了:42元。
店内菜单
“太贵了,而且贵得有点离谱。”陈先生说,在拿到单子前,他根本没有想到,一碗肠旺面加鸡蛋竟然高达42元。他本以为价格在20至30元之间,毕竟,高铁站、飞机场的商品价格确实要比外面的高。
陈先生还透露道,在购买前,虽然柜台上有商品价格表,但是肠旺面的价格用手写的,比较小,他没有注意到。另外,服务员也并没有事先告知他一碗肠旺面单价39元,如果事先说了,他也舍不得吃这么贵的肠旺面。
陈先生的支付截图
“再说了,如果外地游客遇到了,他们会怎么想?”陈先生说,贵阳北站作为贵阳市的一个窗口单位,如果是外地游客吃了这么贵的肠旺面,会不会对贵阳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为此,他希望,这里出售的物品价格能否再亲民一些?
店长回复:
租金和人工成本太大
就陈先生反映的问题,贵阳名小吃店的店长余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余女士说,店里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不存在隐瞒消费,而且在顾客点餐前,工作人员都会事先告知单价,如果顾客觉得贵了,即便是打单了,只要还没煮,依然可以退费。
对于一碗肠旺面定价39元,余店长也解释说,由于他们店一个月的租金在20多万元,加上10余人的人工工资以及水电费,成本确实比外面的高。根据成本核算,店里定价每碗肠旺面39元,而且是明码标价。
至于陈先生消费的42元,余店长说,那是因为陈先生订了一个套餐产生的费用,一碗肠旺面、一个鸡蛋和一瓶饮料。不过,陈先生表示,他并没有喝到饮料。
下午5点过,店里另外一位负责人文女士也主动致电记者。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文女士表示,对于顾客陈先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如果属实,他们愿意改进甚至可以向陈先生致歉,也希望能不断提高顾客的用餐环境。
就此事,记者也致电了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表示,早餐价格一直是市场行为,只要早餐店明码标价,可视为不违规,市民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能强制消费。
撰文摄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儒森见习记者 张秀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贵州日报
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9日电(记者 吴涛)新零售概念自2016年被提出已走过近三年,现在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盒马鲜生、七鲜、超级物种等新零售超市哪家更优惠?真的赚钱吗?
盒马鲜生会员店。中新网 吴涛 摄
走访
——服务好、价格贵
近日,记者对新零售超市盒马鲜生、七鲜、超级物种等进行了走访,发现超市定价比较“随意”,几乎同样商品,不同的超市价格相差比较大。
例如,在盒马,基围虾售价88元/500g,在七鲜售79元/500g;同样是椰子,盒马是9.9元/个,七鲜是11.9元/个,超级物种是12.8元/个。
另外,新零售超市和普通超市对比起来,大部分商品价格都较贵。在盒马鲜生,1盒150g的白玉菇售价3.9元,同样的白玉菇在普通超市售价3元1盒。
不过,水产、蔬菜、水果等都是非标品,其价格和食材来源有很大关系,例如同样是基围虾,大小、产地等不同,价格也就很难做到同维度对比。上述价格对比仅供消费者参考。
记者注意到,新零售超市商品售价虽贵,但是不少商品在APP上购买都可用优惠券。有消费者告诉中新网记者,周边的新零售超市其实都有微信优惠群,想买什么了,在群里喊一声,群主也会给优惠券。
服务上,记者走访发现,基本没得说,购物车机器人、方便儿童推的购物车等应有尽有,这些在传统超市很难看到。
在盒马,还有免费自助取冰机,方便乘客将水产鲜活地带回家。甚至还有工作人员向消费者“传授”菜谱,诸如什么海鲜怎么做好吃等。
七鲜超市。中新网 吴涛 摄
核心竞争不马虎
——对食材保鲜近乎苛刻
新零售超市一个显著特点是生鲜及餐饮区,什么澳洲龙虾、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苏格兰三文鱼应有尽有。这都要求食材新鲜,这方面新零售超市可谓是精益求精。
记者观察发现,在盒马、七鲜超市,不时有工作人员将疑似死亡的小龙虾打捞出来打折销售或处理,实际上,在密密麻麻的小龙虾堆里,这样的龙虾很难被顾客发现。
对一些不“新鲜”的水产,盒马、七鲜、超级物种几乎都进行了打折处理。在盒马店面,有工作人员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别看这个打折,实际上新鲜程度并不低。”
上述店员举例,如毛肚,规定只能正常销售2天,关键是上货来当天就算一天,所以基本上实际销售只有一天,然后就打五折。
在七鲜,滩羊由宁夏盐池有机牧场直供,一只滩羊只出2公斤的肋排也被“勒令”要求在24小时内必须到店。
在餐饮区,盒马、七鲜、超级物种都做到了明厨亮灶,即厨房四面透明玻璃,消费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厨师加工情况。加工费也都相差无几,例如清蒸都是15元/500g,爆炒20元/500g。
某新零售超市部分产品已落灰。中新网 吴涛 摄
槽点
——部分商品落灰,盒马会员店不支持支付宝
当然,这种新零售超市并非无槽点。例如,中新网记者几次实地探访盒马鲜生、七鲜、超级物种等,发现餐饮区还是不够大,周末满员,座位都不好找;但平时人又很少,诺大的超市显得空荡荡,“餐饮区甚至一个顾客都没有。”
另外,记者在探访的门店观察发现,在盒马、七鲜超市中,部分商品落满灰尘,主要集中在日化用品、婴幼儿奶粉、盒装坚果等品类上。
对此记者联系了盒马、七鲜相关工作人员,询问相关销售数据和卫生打扫情况,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有顾客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来这主要是买海鲜、蔬菜、水果,日用品还是习惯去其他超市,主要是因为这儿‘贵’。”
在支付方面,包括超级物种等在内,虽然都用了“黑科技”,顾客可自助结账,但是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值守,监督用户结账情况或者解答疑问,人工并没完全解放。
另外,阿里系、腾讯系之间的支付大战在盒马和七鲜上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七鲜不支持支付宝、盒马不支持微信支付。有意思的是,记者探访的盒马会员店竟然不支持支付宝,只能通过盒马APP支付。
对此,盒马回应称,盒马APP接入的是支付宝的支付系统,用户下载盒马APP,在逛过实体店之后,会更接受并享受盒马APP线上下单,最快30分钟内免费送达的服务体验。
某超级物种店,非周末人流较少。中新网 吴涛 摄
开店速度放缓
——出现关店情况,经营不佳?
盒马也好、京东也罢,今年的开店速度明显变慢,甚至有品牌甚至出现了关店的情况。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份,盒马昆山新城吾悦广场店停止营业,时隔开业仅8个月。据盒马鲜生官网显示,目前盒马共开150家店,昆山新城吾悦广场店依然在官网显示。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7月31日,盒马鲜生在全国有64家门店,半年时间,至2018年底,达122家店。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新开店仅60家,但今年上半年仅新开店20多家,开店速度明显下降。
关店情况在美团小象生鲜身上也发生了。今年4月,小象生鲜关闭了在常州、无锡开设的多家门店。有媒体曾称,关店原因是经营不佳。但中新网记者向小象生鲜相关工作人员询问闭店原因及未来开店计划,对方表示,不方便透露。
七鲜开店情况也不容乐观。在2018年9月19日,时任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七鲜总裁王笑松豪言,七鲜正式进入快速扩张阶段,计划未来3-5年在全国范围开设1000家门店。
如果按照上限5年来计算,那么平均一年七鲜得开200家店。距去年9月份已经近一年时间,但据七鲜目前负责人王敬在“618”期间透露,目前七鲜全国仅16家店。这个和200家相差甚远。
非周末,某超市内空荡荡的餐饮区。中新网 吴涛 摄
模式仍探索中
——真革命还是赚吆喝?
此前有分析指出,盒马最早的模式跑通一个店,然后模式全国复制。后来盒马发现,每个城市都不一样,除了购买力大不相同外,SKU(库存量单位)的选取也得因城而异,模式根本无法复制,另外这不是阿里擅长的但又不得不做,所以得出“盒马经营模式拧巴”的结论。
盒马相关负责人侯毅曾对中新网表示,如果谁把盒马,把探索新的方式本身当成个问题,那就有点可笑了。侯毅甚至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中国的新零售想要成功至少还需要12年。
今年“618”前夕,七鲜目前业务负责人王敬也发表了对生鲜类超市关店的看法,他认为,零售行业关店也正常,速度快一点慢一点都正常。另外,王敬还表示,在长三角地区,七鲜将会推出全新的业态和打法。
新零售超市确实仍在探索中。从七鲜出走的杜勇创办了生鲜类超市T11,经营理念就和七鲜有明显的不同。据媒体报道,和七鲜海量SKU打法不同,“T11内部经常讨论,‘能不能用3个SKU打败别人的200个SKU?’”
记者注意到,现在新零售超市坪效(计算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是上去了,王敬曾表示,七鲜坪效是传统线下超市的3倍。但盈利与否就不得而知了,包括盒马在内,每家生鲜超市的盈利或亏损情况一直是一个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