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奶茶文化历史悠久,奶茶本是北方如新疆、西藏等地区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始于13世纪;而如今,早已成为年轻消费者非常重要的社交方式。逛街、聚会、玩乐、午后、熬夜等各种场景,都可以用一杯奶茶来续命。奶茶物美价廉,没有等级贫富之分,没有时间空间限制,成为了年轻人社交圈中的必需品。
< class="pgc-img">>那么火遍全中国的奶茶,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其实,奶茶行业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期1990-1995年,即奶茶行业的粉末时代;此时奶茶没有品牌,主要由五颜六色的各种果粉和奶精冲泡而成,既不含有茶叶也不含有奶,品质较差,价格为1-3元。
第二阶段,发展期1995-2015年,即奶茶行业的街头时代,这期间奶茶原料不断升级;此时的奶茶以茶渣为基底茶,奶精为主,鲜牛奶为辅制作而成,还搭配高倍浓缩果汁、风味糖浆等,有了真实的茶感和奶香,甚至出现了由鲜牛奶、淡奶油、海岩和芝士等原料制作的奶盖产品。该阶段兴起的主要品牌如都可coco、1点点、快乐柠檬(Happy Lemon)等。
< class="pgc-img">>第三阶段,爆发期2015年至今,我国奶茶行业进入新茶饮时代,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逐渐崛起,打破了传统的奶茶局面;奶茶以高品质原料为主,主打上等现泡茶、新鲜牛奶和水果的结合,并搭配售卖烘焙产品。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多元,原料更加注重品质和天然,包装更加时尚精致,工艺设备更加专业先进,口味更加自然有层次,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新式茶饮的代表品牌便是如今年轻人所熟知的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售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
< class="pgc-img">>而在未来,中国的奶茶还会向着更健康、多元、时尚的方向发展,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的茶饮工程师分析到:
1、新式奶茶将持续发展,成为市场主导。在国潮风的引领下奶茶文化还将推向国际市场,弘扬中国文化,在制作原料和工艺上还会发生全新变革。
2、健康、营养化成主流。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健康、营养、天然的饮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奶茶饮品的健康化也指明着行业将向着更加高端的方向发展,原料品质、制作工艺、服务等各方面将进一步提升。
3、产品创新。奶茶行业品牌多而杂,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突显独有特点与魅力的产品创新就成为品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关键。
4、互联网+。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愈加发达,因此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营销来推广自己的产品相当重要。
作为国内专业的饮料研发机构的成都市佳味添成饮料科技研究所,提供以饮料配方研发为核心的整体方案服务,除了定制开发传统工业化饮品外,还可专业定制茶饮尖刀产品、餐饮餐单定制等产品;定能以专业、品质、创新的态度,开发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咖门,统筹|笑凡,编辑|居居,视觉|江飞
导语
天天都说新茶饮,到底有多少家店?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以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等21家品牌、4万余家门店为样本,结合咖门行业观察,发布《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
数据显示,新茶饮门店数37.8万家,连锁化率达36%。预计2023年,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达到1428亿元。
一起来看看《报告》的具体解读!
01 行业综述:
新茶饮进入3.0发展阶段,门店数约37.8万家
今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成立“新茶饮委员会”,委员包含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21家茶饮品牌,覆盖全国4万余家门店,咖门作为专家委员也参与其中。
9月23日~9月2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21家品牌,推出“XIXI茶饮节”活动。
与此同时,以这21家茶饮品牌为样本,结合咖门行业观察,发布《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呈现新茶饮的发展。
1. 新茶饮门店数37.8万家,连锁化率36%
《报告》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现制饮品店门店总数约为42.7万家,2020年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9.6万家。
从茶与咖啡的门店占比来看——
新茶饮店占比65.5%,门店数约37.8万家,预计2023年新茶饮门店数可达到50万家(该数据基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对新茶饮门店的定义);
咖啡厅占比16.3%,门店数约9.7万家。
《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年底,中国饮品店的连锁化率达36%,这一数据也远高于餐饮业平均连锁化率15%。
易于复制的商业模式,是饮品店连锁化率高的一个重要成因。
2. 市场收入规模或将达1428亿元,但增速阶段性放缓
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的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3年有望达到1428亿元。
《报告》显示,未来2~3年,新茶饮增速阶段性放缓,调整为10%~15%。增速放缓背后的原因或许是:
从企业端看,面对竞争加剧、房租较高、人才储备有限、食品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外卖占比高利润低等因素的叠加,快速增长将有很大的管理性风险;
从外部竞争看,下沉市场的盘整、西部北部市场的开发,都需要市场验证。
但增速放缓是阶段性的,适度调整将实现厚积薄发。如果各企业在未来2~3年内解决好品牌、运营能力、食品安全管理等重要问题,新茶饮行业的增长速度将快速回到15%以上。
3. 新茶饮已进入3.0发展阶段
新茶饮的发展与爆发,也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此次《报告》将新茶饮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茶饮1.0 “茶+奶”时代,即1990年及以前珍珠奶茶快速发展阶段;
茶饮2.0 “茶+奶+水果”时代,主要在2012年-2019年,即新茶饮诞生阶段,大量茶饮品牌持续迭代;
茶饮3.0 “新茶饮文化”时代,这也就是目前新茶饮所处的发展阶段——资本推动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疫情加速行业洗牌,供应链的发展、人才的涌入、数字化运营建设都成了品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茶饮4.0 时代,即未来多个茶饮品牌成功走出国门,布局全球化市场。
4. 新茶饮是茶板块中潜力最大的赛道
不论是门店数还是市场规模,新茶饮都具备良好的持续增长性,而且延续了中国茶文化。
从茶叶市场的分类来看,茶叶零售市场处于“强地域、弱品牌”状态,预包装茶饮市场的头部品牌结构已趋于稳定,现场制作的新茶饮是整个茶叶市场中潜力最大的赛道。
02 市场分析:
原叶茶兴起,个别城市“过度竞争”
1. 新茶饮究竟“新”在哪里?
《报告》用5个维度去阐述,分别为新食材、新口味、新技术、新人类、新文化传播。
新小料、新食材也在不断被挖掘,比如各种益生菌、胶原蛋白肽小料的加入,为饮品增加“功能属性”,CoCo都可的养乐多、奈雪的“燃爆菌”都实力圈粉。
相比传统饮品,新茶饮具备更高的文化承载力。近两年流行的国风文化,就与新茶饮碰撞出新的火花。
比如茶颜悦色,采用中国风的VI风格和门店装修,并且在产品命名、物料设计等方面一次又一次传达了中国风的内核。
起源于云南、以中国传统戏曲作为视觉符号的霸王茶姬,也是有高辨识度的“中国风茶饮”。
2. 原叶茶正在兴起
面对越来越懂茶的消费者,一方面,新茶饮品牌中纯茶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开始强调产地和风味特性;另一方面,新茶饮门店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今年涌现不少设计感较强的原叶茶品牌。
他们通过提供“第三空间”、预包装茶叶、茶周边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实现良好营收,突破管理标准化后,具备较好的发展空间。
比如深圳的tea stone,以原叶茶为主,通过不同的冲泡和呈现方式出品,门店还售卖108种茶叶,深入开发“茶”本身的价值。
3. 每年外卖单量以50%的速度递增
外卖对品牌的影响也在扩大。
《报告》显示,新茶饮每年外卖点单量以50%的速度递增。新茶饮在外卖平台上的GMV2019年约160亿元,2020年约240亿元,预计2021年可达320亿元。
而部分品牌一线城市外卖平台订单占比超过70%。
4. 数字化解决新茶饮的业务痛点
新茶饮的数字化,指的是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进行全链路数字化(数字化渠道、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的搭建。
过去一年中,数字化高效建设,解决新茶饮的业务痛点,加快构建品牌护城河。
一方面,助力新茶饮的“人货场”:数字化体系能支持供应链原材料管理、有效获客、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产品研发上新、产品质量控制、库存管理,提升效率,也提升消费者体验。
另一方面,会员体系也是新茶饮数字化建设的亮点:新茶饮品牌已投入精力开发针对私域流量和会员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小程序、APP、天猫、社群等流量入口,共同构建品牌流量。
5. 区域发展不平衡:个别城市已“过度竞争”
新茶饮品牌无论是全国拓展或是区域深耕,都与区域经济发展增速正相关,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
珠三角地区个别城市和区域,新茶饮门店已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几个大的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大湾区,成都、重庆,长沙附近的区域新茶饮发展也较快。
而在东北、西北等区域,一些区域性的黑马品牌崛起。今年咖门《饮力黑马101》 项目,也重点关注了这些品牌的发展。
内蒙古品牌元气插座
比如东北品牌榴芒先生,兰州品牌放哈、内蒙古品牌元气插座、福建品牌壶见等等,一大批区域品牌正在崛起,他们也代表了新茶饮生机勃勃的新势力。
03 消费洞察:
人均咖啡因摄入还有提升空间
1. 中国的人均咖啡因摄入量有2倍提升空间
从咖啡因成瘾饮料角度分析,中国消费者绝大多数咖啡因的摄入来自于茶饮。
与2017年美日咖啡因摄入量相比,中国的人均咖啡因摄入量大概为美国或日本的2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咖啡因摄入量有2倍提升空间。
2. 下午茶时段,“减糖”的订单占比达48%
《报告》显示,本年度调查中95%的样本企业有“半糖”、“少糖”或“不另外加糖”等减糖的选项,控糖成为趋势。
本年度调查中,50%的样本企业尝试使用“代糖”,控制热量的摄入成为本年度热点。
下午茶时段,某外卖平台上要求“减糖”的订单占比达48%
3. 不同城市用户存在一定差异
从消费人群来看,新茶饮核心用户人群变化不大,仍以年轻女性为主,覆盖人群的年龄略有扩大。
而各个品牌的定位和目标受众人群有一定差异,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报告》对北京和广州两个城市会员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消费者比较“重视品牌”,而且“杯子等周边产品销售较好”;广州地区消费者更加“重视性价比”,而且下午茶时多杯购买已经形成一定习惯,“多杯促销”转化率较高。
04 新茶饮的“专有术语”来了!
近日,经过全体委员的表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确定了现制茶饮的术语和产品分类。
这也意味着,新茶饮在对外展示上有了专业参考标准,这也有助于行业对外输出的统一性。
其中,现制茶饮以茶汤中添加原料分类,分为原叶茶饮、传统奶茶、调制奶茶、调味茶饮料、新茶饮和其他现制茶饮。
原叶茶饮 tea
现场加工制作的原叶茶饮。
传统奶茶 traditional milk tea
以原叶茶饮和(或)茶汤、奶或奶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糖、盐及其他食品,不添加固体饮 料,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烹制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调制奶茶 milk tea
以原叶茶饮和(或)茶汤为原料,加入固体饮料和(或)其他食品,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 混合物。
调味茶饮料 flavored tea beverage
以水为原料,加入食品添加剂和(或)其他食品,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新茶饮 new tea
以原叶茶和(或)茶汤、水果、现榨果蔬汁、原榨果汁、果汁、蔬菜汁、蔬菜、乳制品中一种或 多种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不添加固体饮料,经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液混合物。
其他现制茶饮 others
除上述现制茶饮之外的其他现制茶饮。
新茶饮的术语分为原叶茶饮、茶汤、茶顶、现榨果蔬、现制茶饮5大类。
原叶茶饮 tea
纯茶饮
采用冲泡、浸泡或煮制等方式制成的茶叶水提液。
茶汤 tea soup
以原叶茶饮和(或)其浓缩液、和(或)茶粉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具有原叶茶饮风味的水溶液。
茶顶 topping
覆盖于茶汤及其制品的顶部,呈现单独层次的可食用物质。
现榨果蔬汁 fresh juice
用手工或机械方法现场加工制成的果蔬汁。
现制茶饮 tea drinks
现制茶饮料
现制茶饮品
现场加工制作,供消费者直接饮(食)用的茶汤及其制品。
茶产业链图谱
目前,我国奶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制作奶茶的原材料以及包装容器,原材料包括植脂末、茶叶、鲜奶炼奶、果糖等;包装容器包括塑料包装、纸质包装、金属包装等。产业链中游则为各种形态的奶茶,包括固体(粉状)奶茶、液体奶茶和现调奶茶。产业链的下游为消费终端,包括超市、便利店、奶茶店、电商、消费者等。
< class="pgc-img">>步入奶茶4.0时代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奶茶作为时尚饮品及休闲消费饮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世纪末,我国奶茶品类仅为以连锁店为载体的“用热水直接勾兑奶茶粉”的现调奶茶,热门单品为港式奶茶和台式珍珠奶茶。21世纪初,联合利华旗下品牌立顿在我国推出袋装粉状即冲奶茶;2005年,香飘飘推出了粉状即冲杯装奶茶,随后优乐美、喜之郎、大好大等企业开始陆续推出粉状即冲杯装奶茶、液体盒装奶茶、液体瓶装奶茶。与此同时,连锁奶茶店的奶茶也逐渐往桶装、手摇奶茶转变。
但是,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奶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以现萃茶为特点的3.0新式奶茶品类营运而生,贡茶、皇茶等品牌连锁店火爆。不过,由于消费者需求逐渐呈现多元化,“奶茶+其他茶饮”模式的4.0新式奶茶品牌逐渐火爆,如奈雪の茶、乐乐茶等。皇茶(现为喜茶)也逐渐向“奶茶+其他茶饮”这一新模式转型,目前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4.0新式奶茶店品牌。
< class="pgc-img">>传统奶茶进入存量时代,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奶茶品类主要分为固体(粉状)奶茶、液体奶茶和以奶茶店为载体的现制奶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固体(粉状)奶茶和液体奶茶的两大细分市场已经转向存量市场,市场规模均在40亿元左右。
在竞争格局上,固体(粉状)奶茶细分市场已经形成了“香飘飘”一家独大的格局,香飘飘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3.1%,其他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统一、立顿等。液体奶茶细分市场主体则有统一、康师傅、麒麟、哇哈哈等。近年来,香飘飘为挽救“奶茶困局”也入局液体奶茶细分市场,推出MECO、兰芳园两大系列。此外,由于4.0新茶式盛行,香飘飘的MECO品牌也推出了果汁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新式奶茶火爆,尤以4.0新式奶茶为首
与固体(粉状)奶茶、液体奶茶不同的新式现制奶茶,其市场规模伴随着互联网社交、线上外卖等模式的兴起,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以“奶茶+其他茶饮”模式的4.0新式奶茶更是呈爆发式增长。以4.0的新式奶茶店数量为例,2017-2019年,光是三线城市的新式茶饮的奶茶店数量增长率高达138%,一线城市的新式茶饮的奶茶店数量增长率也超过50%。
< class="pgc-img">>从近年来的融资情况也可看到,资本均倾向于目前的“4.0网红奶茶”,喜茶、奈雪の茶、乐乐茶等获得多次融资。其中,奈雪の茶在2018年3月的融资中的估值已经达到了60亿元。喜茶在2020年3月的C轮融资中的估值已经突破百亿元,达到160亿元。
< class="pgc-img">>新式奶茶竞争激烈
不过,也正因其刮起了这么大的风,人人都想吃上这份大蛋糕,因此其竞争激烈。目前,全国奶茶店数量已经超过60万家。喜茶、奈雪の茶、乐乐茶是目前较为知名的4.0新茶式奶茶品牌。喜茶在开店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19年底,喜茶全国开店达390家,奈雪の茶门店共有180家左右。但是从进驻城市数量上看,奈雪进驻的城市数量比喜茶多,达到50个。乐乐茶在进驻城市数量和门店数量均较少。
然而,从传统奶茶品类上看,三者的奶茶品类均较少,不像Coco、贡茶和一点点这一类3.0新茶式奶茶品牌,仍然以传统奶茶品类为主。其中,贡茶奶茶品类最多,有29个品类,分为茉香奶茶、醇香奶茶、格雷奶茶三个系列。Coco次之,有奶茶三兄弟、珍珠奶茶、茉香奶茶、椰果奶茶等15个品类,一点点则有13个奶茶品类。此外,由于近年来4.0新式茶饮奶茶品牌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Coco、贡茶和一点点均引入了鲜果茶新品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智能化、品牌化、运营化与差异化将成为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固体(粉状)奶茶、液体奶茶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大规模生产。近年来,提供智能奶茶店方案提供商也逐渐诞生,如AI TEA,其主要对品牌门店进行升级改造,为客户提供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茶饮制作和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营销服务,促进新零售和无界零售商业模式的落地。上述所论述的喜茶、奈雪の茶、乐乐茶、Coco等均推出了微信小程序自助点餐与自助提取。有趣的是,AI TEA还推出了AI TEA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进行奶茶的制作,平均制作一杯茶饮仅需30-60秒,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制作节省了15-45秒。未来,奶茶的制作或将走上全人工智能的时代。
此外,无论是过去盛行的固体(粉状)奶茶、液体奶茶还是如今兴起的新茶式奶茶,品牌的运营模式都高度重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香飘飘的“杯子能够绕地球一圈”、优乐美奶茶的“你是我的优乐美”的广告词仍然记忆犹新。喜茶、奈雪和乐乐茶三大品牌均玩起了跨界合作,旨在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度。
另一方面,从调研数据也可看到,奶茶的消费场景呈现出强社交的属性,有66%的消费者选择在下午茶的时候消费茶饮,55%的消费者在聚餐的时候消费茶饮。喜茶为拓展更多的生活消费场景,专门打造了智能新店“HEYTEA GO”。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品牌与社交趋势明显,“强品牌+强运营”成为竞争的关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然,产品的差异化也重中之重,4.0新茶式奶茶品牌为何能够如此火爆的一大关键点也在于其能够打破传统奶茶的枷锁,重视产品创新,打造差异化产品。喜茶和奈雪是出了名的走“快消费”单品模式,根据季节的不同推出特色当季新产品。从香飘飘的转型模式也可看到,香飘飘已经意识到单靠一单品不足以适应当代潮流,推出了新的品类。未来,随着具有个性化的Z世代的崛起,奶茶更应走差异化道路。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10000+行业报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