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牛肉降价近10元,降幅高达26%!近日,多家牛肉火锅店、牛肉主题店打起“价格战”,牛肉产品零售价大幅降低。
某牛肉火锅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从这个月开始,店内售卖的多个部位的牛肉价格都进行了调整。现场可以看到,一盘吊龙原价36元,现在降至28元,降了足足8元。原来售价32元的嫩肉、34元的双层肉、35元的熟牛板筋等,一并降至28元/盘,降幅最高达26%。
某牛肉火锅店的精品嫩肉从32元/盘降至28元/盘,招牌肥牛、生牛肉、熟牛筋丸等也都降价了。牛小灶餐厅的广州门店内,老广州牛杂煲降价20元,牛腩煲从98元/降到88元。消费者张先生不禁感叹称,“价格简直回到了10年前”。
餐饮终端门店牛肉菜品价格下降,归根结底在于牛肉原材料价格下降。肉类市场牛肉价格同样呈现出微降的趋势,线上商家也纷纷推出多款牛肉促销活动。
不仅是广州,在哈尔滨,牛肉价格在持续下挫后进入“2时代”,在某线上平台社区团购渠道甚至出现“1字头”的优惠价格。
在哈尔滨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中,某知名品牌牛肉专柜销售的冷鲜牛肉大约在29元/斤,已经跌破30元大关。而同样品牌的牛小肉(筋头巴脑)的售价仅为19.9元/斤,跌破“2”字头,来到“1”时代。
除了线下渠道外,线上的价格更加便宜。在美团优选平台,冷冻的500克包装的牛上脑售价18.99元、雪花牛肉片仅为13.99元。
牛肉价格下跌,主要原因在于供需上。在供给层面,近年来,国产牛肉产量攀升,进口牛肉量增加,二者叠加,令市面上的牛肉供应量井喷。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牛肉产量753万吨,同比增长4.8%。2020年,这一数据仅为672万吨。去年,海外进口到中国的牛肉有274万吨,同比增长2%。2024年一季度,中国牛肉及牛杂碎进口量共计79万吨,同比增长18.9%;2024年1—6月中国牛肉进口量为144万吨,同比增长17%。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牛肉在降价外,牛奶的价格也在一路下降,一些养奶牛的农户开始选择将奶牛作为肉牛出售。与肉牛相比,奶牛肉口感不佳,但价格很便宜,一般比肉牛低10%以上。低价的奶牛肉进入市场后也带动牛肉价格的整体下降。
不过,牛肉价格并非降到“贴地”,包括八合里牛肉火锅创始人林海平、陈记顺和创始人陈晓申在内的多位业内行家表示,不同级别的牛肉,降价幅度仍有所差异。品质优等的育成牛在原料端的降级幅度不到20%,目前优质牛,供应商从牧场拿货价还要30多元/公斤,而肉牛拿货价仅需15元/公斤左右。
牛肉降价潮令部分创业者看到了商机。今年以来,餐饮市场上持续出现新鲜血液:一批与牛肉相关的餐饮门店正在兴起,如渣渣牛肉、云贵特色酸菜牛肉火锅、生烫牛肉米线等新品类。工商数据显示,半年内成立的渣渣牛肉品类的相关注册企业数量就有209家。
业内人士分析,新品类或许在短时间内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新鲜感,吸引消费者前往“打卡”,但餐饮行业最核心之处在于出品品质以及消费者满意度,只有持续为消费者提供稳定、高品质而美味的产品以及优质服务,才能留住消费者。
综合:中国经济网微信 广州日报 中国商报
来源: AHTV第一时间
价的风
刮到了餐饮界
7月23日,#太二酸菜鱼客单价跌至7年前# 冲上微博热搜,起因是太二所属的九毛九集团发布了业绩报告,太二最新的人均消费水平为69元,这个数字与2017年的持平。
不止太二酸菜鱼
商场常见的它们都便宜了
根据九毛九发布的业绩预告,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西北菜三大品牌的第二季度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去年分别下滑18.1%、36.6%、12.6%。而从人均消费来看,上述三大品牌第二季度分别较第一季度下降4元、12元、2元。
九毛九在公告中指出,人均消费下降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公司调整菜单结构及菜品价格以及增加推广活动所致。此外,位于低线城市的太二餐厅比例提升(这与集团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的扩张战略一致),也导致太二的顾客人均消费下降。
太二酸菜鱼广州一门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帆 摄
此外
近三个月以来
陈记顺和、和府捞面、
呷哺呷哺等知名品牌
也有降价动作
陈记顺和
就在7月20日,连锁潮汕火锅品牌陈记顺和也宣布大规模降价,“(价格)回到10年前,重回28元鲜牛肉时代”。据悉,陈记顺和广州区域门店所有产品价格全线下调,一盘牛肉类产品降价4-10元,现售价基本为28元,蔬菜类产品则降价约4元。
和府捞面
同样在6月,原本作为中高端面馆品牌代表的和府捞面再次宣布降价,多款产品价格下调,会员价的降幅在27%-32%,非会员价的降幅在17.14%-22.86%。针对降价,和府捞面表示,其主要“通过集采优势,成功下调价格”,同时保证“只降价不降质”。
曾经的“书房养生面”定位已被“养生食材 健康不贵”代替
呷哺呷哺
5月,连锁小火锅呷哺呷哺也宣布降价,单人套餐价格最高下调8元,整体价格降低幅度在10%上下。针对调价原因,呷哺呷哺相关负责人曾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称,“当前,为顺应消费降级以及消费回归理性的市场趋势,呷哺呷哺以提供更高 ‘质价比’的产品和更加符合大众期待的套餐价格吸引消费,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降价“自救”有用吗?
原本希望“以价换量”
借助降价促进营业额
但实际真的能达到效果吗?
陈记顺和品牌创始人陈晓申透露,降价对利润率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较小,而宣布降价以来,陈记顺和门店目前客流量一天环比一天约有10%的上涨。
而从九毛九集团的发布的业绩报告来看,在降价的同时,旗下多个品牌的翻台率却不升反降。太二酸菜鱼从第一季度的3.9降至第二季度的3.6,怂火锅从3.0降至2.8,九毛九西北菜从3.0降至2.6。
据南都湾财社,九毛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主力品牌均出现降价,九毛九集团并不计划一味降低售价。“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餐饮市场面临激烈的价格战,但我们认为片面追求低价的竞争不可持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改变,绝对的低价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定价,让顾客不仅吃得好、体验好,还能感受到物超所值。”
专家:这是一个洗牌的过程
针对多品牌降价,广东省餐饮协会秘书长程钢认为,餐饮企业降价不一定就是市场竞争或者消费降级等单一原因造成的。程钢表示,餐饮是纯粹市场化的行业,企业调价是自主适应市场变化的正常行为。降价只是调价的一种,并且,个别产品的降价原因也不尽相同:如原料成本降低、运营水平提升、阶段性营销、划归引流产品组别、战略调整等等。升价的菜品也同样是存在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餐饮企业在价格上的调整符合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了这个消费端对于高性价比的诉求,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头部企业整体的利润率在下降。这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的,我长期还是看好餐饮行业。”
性价比的时代已经来了?
网友:挺好的
有网友表示
这种竞相降价的趋势
对自己的钱包很友好
也有网友精辟总结
“十年前炫耀的是买了包买了表,
现在炫耀的是抢到了一分钱的霸王餐”
有不少网友认为
“2024年可能会迎来一个性价比的时代”
消费者追求的是有竞争力的产品
而不是品牌本身
@各位街坊,你怎么看?
你有感受到
常光顾的某个品牌降价了吗?
来源: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蓝鲸新闻、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城市报、网友评论
责编:李佳妮
编辑:徐安妮
连续亏损三年之后,呷哺呷哺(0520.HK,下称“呷哺集团”)仍然未看到盈利的曙光。
8月3日晚间,呷哺集团发布了《盈利预警》称,2024年上半年,其预计收入同比减少约15.9%至24亿元,净亏损约2.6亿元-2.8亿元。而上一年同期呷哺集团录得净利润为212万元,去年全年其净亏损为1.99亿元,这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的亏损幅度已经超越去年全年。
之所以录得亏损,呷哺集团认为,主要是今年上半年,整体消费市场呈疲软态势,消费降级,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客流到店意愿低迷,旗下餐饮品牌收入同比下跌;预计关闭及持续亏损餐厅,产生减值损失约2亿元。
根据2023年财报,去年全年,呷哺集团关闭了114家餐厅,导致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约1.65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关闭的餐厅数量不少。截至2023年年底,呷哺集团拥有1098家餐厅。而根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截至8月,呷哺集团今年新开门店49家,合计拥有餐厅1087家,相比去年减少了11家。
在最新公告中,呷哺集团称,今年上半年,其在积极优化运营模式的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消费选择,包括主动降价,推出套餐,以提升客流,通过集采优势增强及稳固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平均采购单价。
在今年5月15日,呷哺集团旗下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宣布降价,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单人套餐价格最高下调8元,整体价格降低幅度在10%上下。
作为曾经平价小火锅的代表,呷哺呷哺曾多次因为价格上涨被吐槽。呷哺呷哺价格一直在逐年上涨。2020年-2022年,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依次为62.3元、62.5元、63.9元,作为对比,2011年,吃一顿呷哺呷哺平均只要花35.2元。2023年,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价格才首次出现下跌,同比减少了1.7元至62.2元。降价之后,去年呷哺呷哺结束三年的经营亏损,顺利实现盈利。
除了呷哺呷哺外,呷哺集团旗下主力品牌还有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但是凑凑连续两年录得经营亏损。2022年-2023年,凑凑经营亏损分别为7110.0万元、295.7万元。在财报中,呷哺集团承认,凑凑还是卖贵了。其指出,消费的改变对凑凑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即使推出小份菜等措施,其客单价相对于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凑凑
去年凑凑的客单价有所下调,由上一年同期的150.9元降至142.3元,不过,对比海底捞去年人均消费的99.1元和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的113元,凑凑的客单价仍然要高一些,而根据最新财报,怂火锅今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费降至104元。
呷哺集团还曾尝试着推出定位高端的子品牌趁烧布局烤肉赛道,但是目前趁烧全国门店已经悉数关闭。趁烧首家门店于2022年9月开业,聚焦“烧肉+酒+茶”,最初的价格定位为250元及以上。
南都湾财社此前曾报道,今年7月底,趁烧位于上海的龙华会店正式关闭,这也是其在全国的最后一家门店。原本呷哺集团计划在去年将趁烧门店数增至30家,实际上趁烧门店仅有8家,这8家门店去年贡献了营收2202.6万元,利润情况则未披露。
“趁烧”原广州天河城店,饭点时间顾客极少
在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跌的中报之前,呷哺集团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8.45亿元。去年,多个餐饮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上涨或者扭亏为盈,呷哺集团也仅仅是亏损收窄。
针对目前的经营情况,呷哺集团在最新公告称,接下来,其将通过实施品牌视觉提升计划,锁定“家”概念,向话题性、年轻感、时尚化的品牌包装方向升级;借力抖音等线上平台流量,强化品牌形象及声势;快速布局外送业务,抢占简餐熟食市场,与电商平台合作;持续推进会员付费业务。
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