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讲,饮品店就是“卖水”的。
可是,这个“水”只要安全、健康就足够了吗?有些品牌,已经将水玩儿出了新的高度……
1
一点点“大方”展示门店使用的净水设备
最近,一向不喜欢做营销的一点点,在不少门店的吧台都放上了这么一张小牌子:
闪着光芒的银色背景上,有一个明显的红色“3M”标志,并在中间位置清清楚楚地写着“本餐厅餐厨用水过滤设备由美国3M公司提供”。
这无疑给越来越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家店的净水器设备是大牌子,泡茶的水是放心的。
其实也不止一点点,把并不美观的净水设备明显地暴露在消费者眼前,成了现在很多饮品店的小心机。
在一些餐厅,用矿泉水煮饭,用纯净水煮菜也越来越普遍。
现在用水都这么讲究了吗?
可能在大多消费者眼中,水能保证安全健康已经足矣,毕竟食物里丰富的口感很难通过水表达出来。可对饮品来说,作为基底的一杯水的品质,甚至能对整杯产品起到“升华”的作用。
2
水,对一杯饮品究竟有多重要?
泡茶讲究水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人会选用含盐量和硬度都很小的雨水或者雪水煮茶,以达到更好的口感。
如今,无论泡茶还是冲咖啡,饮品店采用净水设备的最直接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口感。
资深茶叶品牌顾问策划、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也曾举例,水对茶香气的释放会产生影响,比如超过95℃的高温水泡茶,才能使高沸点的芳香成分释放出来,使香气更浓郁。
陈彦甫是水方面的专家,他表示,如同对咖啡一样,水质在水温、浸泡时间、浸泡水量等情况相同的条件下,会影响茶的风味表现及浓度。
比如,水过滤得干净与否直接影响风味,矿物质含量多寡影响萃取率及风味的厚实度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为复杂,各个品种、产地、烘焙程度的茶,与水中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结合,都会改变整体表现。
▲水的品质对茶口感的释放会起到很大影响
也有饮品店老板表示,如果水不够纯净,还会影响制出来的冰的品质,比如水质不太好,制出来的冰硬度、通透度不够,就比较“酥”,加入饮品后会很快融化掉,影响口感。
冲泡咖啡,也同样讲求水质标准。猫叔是一名咖啡师,他就十分看重水质对咖啡的影响,他说,自己在冲泡咖啡的时候,会选用进口水,纯净度更高,使得咖啡口感更好以外,甚至对咖啡机的磨损、维护都会产生更小的影响。
3
咖啡馆适合软水,奶茶店适合纯水
据了解,桶装饮用水和自动净水系统制水,是目前多数饮品店的用水来源。
但不同门店采用的净水设备在价格、品质上都会有不同的差别。比如,一点点选用的是的3M,喜茶、星巴克多用的是爱惠浦,还有一些店使用益之源、史密斯等等。
▲选择更高品质的水
但据专做净水系统的专业人士表示,水一般分为净水、软水、纯水三种。
咖啡馆更适合使用可以去掉钙镁离子的软水,因为不同产地的咖啡豆,需要匹配不同钙镁离子含量的水冲泡出更好的口感;而奶茶、果汁店就更适合无味、无杂质的纯水,可以使奶茶更顺滑,并且水果的原味很好地释放。
另外,净水系统的质量和价格基本成正比。对于一般饮品店来说,只靠净水机基本能够满足门店需求,不过要结合门店面积、客流量等选择不同的规格。
但其实比选择净水器质量更重要的是,及时更换滤芯,以免由于杂质过多,造成二次污染。
4
当水已挣脱“产品”的属性
选用更高级的净水设备,和更大牌的奶油品牌签订合作协议……新茶饮在品质的追求上,越来越细节,并且更高调。此时,水早已挣脱了其作为产品的属性,开始传达更丰富的信息量。
▲当产品已经超越产品本身的属性
一方面,这是新茶饮品牌迭出下,品牌间在更细分领域的竞争行为;另一方面,这种展示原料品质的做法也成为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暗示,促进购买。
“天然面粉”、“有机蔬菜”、“品牌净水设备”,当消费者面临选择困难时,有这样标识的门店,很容易便会成为首选。
当水已不仅仅作为一种“产品”的属性存在,其背后显现的是行业供应链的升级、运营体系升级。而能够跟上升级步伐的品牌,才更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END
统筹:咖sir | 编辑:忽而
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淇淋绿茶加红豆。
你们猜猜这是在干什么?当然是在练糖。太认真了,被偷拍了都不知道。一点点内部举办了一场大赛,每天练习舀糖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制化手工拉糖,准确度很高。一点点在吧台泡茶的小伙伴没有通过考试,是不允许在吧台泡奶茶的。考试非常严格。
< class="pgc-img">>舀糖是考试必考的一项,有很多小伙伴都是专业知识过了,到了舀糖就挂了。误差在0.1克,一紧张手就抖。祝大家逢考必过,舀什么什么准。冰淇淋绿茶加红豆,你们快来试试。
<>点点是从台湾引进的,它属于创立于1994年的台湾奶茶品牌50岚,2010年开始50岚选择中国上海为起点,不过由于台湾原商标在内地遭到抢注,未能沿用台湾的名字,因此50岚到了内地就变身1点点,于2015年开始快速拓展,后期呈现每个月20家左右的新店数量来攻城拔寨,在一些城市开展了单店加盟和区域授权等灵活方式。由此算来,一点点奶茶进入大陆市场的时间仅有7年时间。
很多人没有注意,在“一点点”的官方材料中,一直标注着一串小字——“台湾50岚关联企业”。它通过改名,主动避开了恶性竞争的同名竞争市场。同时以新的概念明确与台北母品牌的关系。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成功打开了大陆市场。从门店装修,菜单、口感,甜度、温度的个性化选项,与台湾的“50岚”相差无几。
与多数奶茶店不同的是,一点点可以对所选奶茶深度DIY,配出自己喜欢的口感,有人不惜排队数小时就为见其“真容”。这种个性化的方式,也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一点点攻略”、“一点点测评”、“一点点隐藏菜单”等等热点,吸引了一大批微博大V的参与,极大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
这种线上参与的热情直接延续到线下,各式各样的DIY和线上口碑最高的那几款也使消费者成为回头客。
即使在上海已经是一个拥有超过400家连锁店铺,但是一点点依然可以做到排队。这是为什么呢?
它真的有这么火吗?
传统的台式奶茶店内的工作台一般呈“一”字形排列,生产奶茶所用的工具设备以及员工的生产动线也比较单一,几乎都在一条线上完成,务求快速出单,提高效率。一点点则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设置阻碍,降低做单速度。
一点点吧台一般为L型或者是U型,操作区域相对较大,将操作流程中所需的工具分散,每个员工又是各司其职,所以经常看到店内员工走来走去很忙。
L型布局大大降低效率,使单品制作需要1-3分钟,最终的结果是使店门口总是在排队,而且店员似乎都很忙。
市场营销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群众核验效应:即消费者在对餐饮和服务质量不了解的情况下,仅以排队队伍的长度来判断餐饮和服务的质量,决定自己的取舍。这时,队伍的长度成为一个外在的提示物(extrinsic cue),帮助消费者估计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降低购买决策的选择风险。
这种被队伍吸引过来的消费者,主要是抱着想要了解这家店里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好的心态过来尝试以下,这对于一点点这样的奶茶店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获客方式。
有时候去排队会给用户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幻觉,我通过千辛万苦买到了一个稀缺的产品,我会自我营造出某种优越感,那就是我喝到了别人没有喝到的东西。
由于你付出了时间成本,一旦这个产品品质还不错,不至于打破你内心的心理下限,你会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这是好产品,你就会有很强动力去扩散出去。
但当被炒作的过热的时候,其实过度透支与激发了用户消费的热情,会导致用户提前透支掉对产品热情。
>